文章索引

卷三 惡寒

惡寒有陽虛陽郁之異,陽虛者宜補而溫之,陽郁者宜開發上焦,以升陽明之氣。丹溪所謂久病惡寒,當用解郁是也。

桂枝加人參附子湯 治陽虛腠理不固,惡寒自汗,其脈浮虛。

桂枝 白芍(各一兩半) 甘草(炙,一兩) 附子(炮,半個) 人參(一兩半)
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陽郁治案︰

進士周,年近四十,得惡寒証,服附子數百帖而病益甚,脈弦而緩。遂以江茶入生薑汁、香油些少調飲之,吐痰一升許,減大半。又與通聖散去麻黃、硝、黃,加當歸、地黃百帖而安。

一女子惡寒,用苦參、赤小豆各一錢為末,齏水調飲之,吐痰甚多,繼用南星、川芎、蒼朮、黃芩,酒打面為丸服愈。

《元珠》云︰上焦不通,則陽氣抑遏,而皮膚分肉,無以溫_故寒栗。東垣升陽益胃湯用升發之劑,開發上焦,以升陽明之氣,出於表而溫之也。丹溪吐出濕痰,亦開發上焦,使陽氣隨吐伸發出外而溫之也。故寒栗皆愈。二者乃陽郁表寒之要。

大建中湯 療中虛怯寒。

黃耆 當歸 桂心 白芍(各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一錢) 半夏 黑附(炮去皮,各二錢半)
上八味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二枚,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溫服。

羅謙甫治僉院董誠彥,夏月勞役過甚,煩渴不上,極飲潼乳,又傷冷物,遂自利,腸鳴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氣亦冷,六脈如珠絲,時發昏憒。眾大醫議以蔥熨臍下,又以四逆湯五兩,生薑二十片,連鬚蔥白九莖,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涼服。至夜半,氣溫身熱思粥飲,至天明而愈。許魯齋先生聞知嘆曰︰病有輕重,方有大小,治有緩急,僉院之病,非大方從權急治,不能愈也。

昔有一婦人惡寒特甚,盛暑亦必服皮衣數件,晝夜常坐臥床褥,飲食如常,亦一無所苦,更名醫數四,終莫能治。補瀉寒熱溫涼備嘗之矣。一醫以玉屏風散大劑煎水,以大鍋令患者熏蒸半日許,汗出得愈。(鶴年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