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鼻舌口齒
鼻淵鼻塞
經曰︰膽移熱於腦,則為辛 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王注曰,膽液不澄則為濁已如水泉者,故曰鼻淵。此為足太陽與陽明脈俱盛也。可與防風通聖散加黃連、薄荷。夫足太陽主表之風寒,足陽明主裡之熱,雲太陽陽明俱盛者,謂表邪與裡熱搏結,久之寒亦化熱,郁伏於腦 而不解也。腦漏有老人腎經虛寒使然者,用八味及暖腎之劑而愈。(《元珠》)
鼻塞不聞香臭,或但遇寒月便塞,或略感風寒亦塞,不時舉發者。世俗皆以為肺寒,而表辛溫通利之藥不效。殊不知此是肺經多有火邪,郁甚則喜見熱而惡風寒,故遇寒便塞,偶感便發,治法清金降火為主,而佐以通利之劑無不效。若平素原無鼻塞之病,一時偶感風寒,而致鼻塞聲重,或流清涕者,只作風寒治之。
防風通聖散
《元珠》去硝黃,其滑石、石膏減半,多加辛夷花,先用三五帖,再用此為丸,每七十丸,早晚白湯送下。
雄黃丸 治鼻 。
雄黃(五分) 枯礬(一錢) 瓜蒂(二錢) 麝香(少許)
上為丸,取如豆大搐鼻,亦治息肉。
蒼耳散 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辛夷仁(五錢) 蒼耳子(一錢半) 白芷(一兩) 薄荷(一錢)
上為末,蔥茶湯調下二錢。
治鼻中肉贅,臭不可近,痛不可搖者方
以白礬末加 砂少許,吹其上,頃之化水而消,與勝濕湯、瀉白散二帖。此濃味擁濕熱蒸於肺門,如雨霽之地,突生芝菌也。
鉛紅散 治肺風,鼻赤生 。
舶上硫黃 白礬灰(各半兩)
上為末,入黃丹少許,染與病患面色相同,每上半錢,津液塗之,洗漱罷,及臨臥再上,兼服升麻湯,下瀉青丸,除其本也。
卷五 舌脹舌出
臨安民有因病傷寒而舌出過寸,無能治者。但以筆管通粥飲入口,每日坐於門。一道人,咨嗟曰︰吾能療此頃刻間耳,奈藥不可得,何?會中貴人罷直歸,下馬觀病者,問所須,乃梅花片腦也。笑曰︰此不難。即遣仆馳取。道人屑為末,摻舌上,隨手而縮,凡用五錢。(《醫說》)
又方 舌脹退場門,以蓖麻子油蘸紙作捻,燒煙熏之。
治腫滿如豬胞方
釜下墨末,以酢和,濃敷舌上下,脫去更敷,須臾即消,或先決去血汁,竟敷之彌佳。(《千金方》名百草霜散)
一方
釜下黑和鹽等分,醋調塗。
余小兒師魯幼時,忽患舌脹,余以 過皂礬,取紅色者少許研末,搽舌上,少頃便瘥。
卷五 口瘡
口舌生瘡,其候有二。一者心胃有熱,氣沖上焦,熏發口舌。其症口臭作渴,發熱飲冷是也。《外台》含煎主之。一者胃虛食少,腎水之氣逆而承之,則為寒中。脾胃虛衰之火,被迫上炎,作為口瘡。其症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經曰︰歲金不及,炎火乃行,複則寒雨暴至,厥陰乃格,陽反上行,民病口瘡是也。宜附子理中湯,參、朮、甘草補其中,乾薑、附子散其寒,使土溫則火自斂也。
《外台》含煎
升麻 大青 射干(各三兩) 苦竹葉 梔子 黃柏(各一升) 蜜(八合) 生地汁 生元參汁(各五合,乾者二兩) 薔薇根白皮(五兩)
上以水六升,煎服二升,去滓,入生地、蜜等同煎如飴,細細含之,瘥止。《外台》云︰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
黃連膏 (《聖濟》)
黃連(三兩) 豬脂(一斤) 白蜜(四兩) 羊髓(研,二兩)
上以慢火煎豬脂,取油去滓,入黃連又煎令黑色,下羊髓令化,以綿濾去滓,入蜜更煎成膏,瓷合盛,每含一棗大,日三五度,咽津不妨。
附子理中湯
生薑煎
生薑汁(一盞) 白蜜(三兩)
同煎十沸,瓷瓶盛,時時以熱水調一匙,含咽之。
按︰《聖濟》論口瘡,有實有虛,實則清之,虛則溫之,最為明晰。然二者之外,又有腎虛火動一症。而腎虛之候,又有二端,一者腎臟陰虛,陽無所附,而游行於上者,宜六味之屬,壯水戀火;一者腎臟內寒,陽氣不安其宅,而飛越於上者,宜七味、八味之屬,溫臟斂陽也。雖有元臟陰火上攻口舌之說,乃用巴戟、白芷、良薑等味,殊去妥協,惟附子蜜炙含差咽,為可耳。
《集簡》方 治口舌生瘡。
溺桶 (七分) 枯礬(三分)
二味研習敷之,有涎拭去之,數次即愈。
卷五 齒痛
牙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也。又手足陽明之支脈入於齒,故骨髓之氣不足,與夫陽明之脈虛,風冷乘之而痛者,謂之風痛。蟲居齒根,侵蝕不已,傳受余齒而痛者,謂之蟲痛。若足少陰脈虛,不能榮養于骨,因呼吸風寒,或飲嗽寒水而痛者,謂之腎虛齒風痛。風痛者,齒齦多腫,或赤,得風則痛愈甚。蟲痛者,齒齦有竅,甚則搖動宣露。虛痛者,悠悠戚戚,無甚大痛,而亦久而不已也。亦有腎虛陰火上沖作痛者,其候手足冷,腰膝軟痛,氣上沖,頭面熱色赤,頸筋粗大,舌不大赤,齦不甚腫,七味東加骨碎補、牛膝治之。一服如神。
【去風之劑】
皂莢湯
皂莢(一挺,去皮子,炒令黃色) 露蜂房(一枚) 鹽(一分)
三味掣銼,分為三帖,每帖以漿水煎,熱漱,冷吐。
當歸連翹飲
當歸 川芎 連翹 生地 防風 荊芥 白芷 羌活 黃芩 黑山梔 枳殼 甘草 細辛
水煎服。
東垣蠍梢散
麻黃(一錢) 白芷 羌活 防風 本 柴胡 升麻(各五分) 當歸(六分) 蠍梢(少許) 生地(一錢半) 細辛(三分) 草豆蔻(一錢) 羊脛骨灰(二錢)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口淨,后搽之,其痛立止。一方有熟地、黃連、吳茱萸。
【補腎去風之劑】
地黃丸 治腎臟虛,食冷熱齒皆痛。
生地黃(一兩) 白茯苓 防風 獨活 枸杞子 山藥(各半兩)
六味搗羅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空心煎棗湯下十丸至十五丸。(《聖濟》)
張文仲療齒根欲脫方
生地黃搗,以棉裹貼齒根,常含之甚妙。
地骨皮湯
地骨皮 生乾地黃(各一兩) 細辛(半兩) 戎鹽(一分)
每用五錢,水煎三五沸,熱漱冷吐,為瘥為度。
地黃湯
生地黃(二兩) 獨活(一兩)
每用五錢,以酒一盞浸一宿,煎十餘沸,熱漱冷吐,以瘥為度。
【殺蟲之劑】
白礬散 治齲齒,根腫出膿汁。
白礬(燒灰) 熊膽(各一分) 蟾酥 雄黃 麝香(各半分)
上為散,每用半錢,敷牙根。一方有干蛤蟆半分。
牛膝散 治風齲疼痛,解骨槽風毒痛。
牛膝(一兩,燒灰)
每以少許末,著齒間含之。
又方 郁李根一握,水一盞,煎至六分,熱含之,吐蟲長六分,黑頭。
又方 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蟲立出。(《肘後》)
【補腎之劑】
地黃丸
人參 山萸(各四兩) 生地(五斤取汁) 白蜜(一升) 枸杞根(三兩) 白茯苓(二兩)酥(少許)
上將參、苓、杞、萸為末,以好酒一斗煎至三升,去滓,入地黃汁酥蜜同煎至可丸,即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送下,日三服,漸加至五服。
八味丸
安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