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四 水病

風水

水為風激而上行也。其脈浮而洪,其症骨節疼痛,惡風,面目四肢皆腫,是宜驅散風氣為主,風去則水自下也。

麻黃附子湯

麻黃(三兩) 甘草(一兩) 附子(一枚)
水七升,先煎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分,日三。(此治風水挾寒之劑。)

越婢湯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
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此治風水挾熱之劑。)

香薷丸 (《外台》)

干香薷(五十斤)
細銼,內釜中,以水淹之,出香薷上數寸,煮使氣盡,去滓澄清,慢火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日三,稍加之,以小便利為度,無所忌。

薷朮丸

干香薷(一斤) 白朮(七兩)
先將白朮為末,后濃煎香薷汁和丸,如桐子大,飲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良。

五加皮散 (《和劑》)

五加皮 地骨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以上三方,並苦辛淡利之法。東垣云︰風水宜以辛散之,以苦瀉之,以淡滲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濕。

皮水

從肺閉得之,蓋肺主諸氣而行水道,肺閉則水不下行而泛濫皮膚,狀與風水相似,但不惡風為異。

防己茯苓湯

防己 黃耆 桂枝(各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服。

崔氏療大腹水腫,上氣,小便赤澀,頸脈動,不得臥方

苦葶藶(五兩,炒黑色) 杏仁(二兩,炒令色黃) 大棗(四十枚,飯上蒸去皮核)
先搗葶藶一百杵,再另搗杏仁三百杵,總和棗膏搗爛,丸如棗核大,空心服八丸。日晚食消,更服五丸,米飲下。三日後平旦服五丸,晚服三丸。

葶藶散 (《聖濟》) 治十種水氣,百方不愈,面目四肢俱腫,氣息喘急,眠臥不安,小便漸澀,腹脹氣悶,水不入口,命垂絕者。

椒目(微炒,三兩) 豬苓 澤瀉(四兩) 牽牛 苦葶藶(炒,六兩)
加薑、蔥煎三錢,酒半盅沖服。良久吃蔥白粥一碗,酒一盅,面東熱服,百日消盡。

白前湯

白前(二兩) 紫菀(二兩) 半夏(五合) 澤漆根(三兩)
水一斗,內藥志水痕后,加水七升,微火煎令至痕邊,去滓內藥六種︰

白朮(二兩) 吳茱萸(五合) 桂心(三兩) 人參(一兩) 乾薑(一兩) 栝蔞(五合)
微火煎取三升,分三服,小便當利,或溏下,勿怪,氣即降,腫即減。

海藻散 治男子婦人通身浮腫,喘悶不便。

海藻 大戟 大黃 續隨子(去殼,各一兩)
銼碎,好酒二盞,淨碗內浸一宿,取出晒乾,後用白牽牛(頭末一兩、)滑石(半兩、)甘遂(麩炒黃,一兩)青皮(去白、)橘紅(各半兩、)肉豆蔻(一個,)共前藥一處為細末,每服二錢,平明淡茶清調下,至食時取下水二三行,腫減五六分,隔二三日,平明又一服腫消,忌鹽、魚肉百日。小兒只用一錢,五歲以下用半錢,孕婦不可服。

石水

從膀胱不利得之。四肢瘦,腹大腫,是其症也。王太仆云︰下焦為分注之所,氣窒不利,則溢而為水也。亦名裡水,其根在少腹是也。

鯉魚澤漆湯

鯉魚(重五斤者一頭,以水二斗煮汁,去魚) 澤漆(五兩) 茯苓(三兩) 桑白皮(三升)澤瀉(五兩)
將後四味,內魚汁中煮取四升,去渣,分四服,小便當利,漸消也。忌酢物。《千金翼》有赤小豆、甘草、麥冬、人參、生薑。一方無澤漆,有赤小豆、白朮、陳皮、蔥白。

《千金》療膀胱石水,腹腫四肢瘦方

桑白皮(六兩) 射干 茯苓 黃芩(各四兩) 澤瀉(五兩) 白朮(四兩) 澤漆(一升)防己(一兩) 大豆(三升)
水五斗,先煮大豆取三斗,去滓澄清,取汁一斗,下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禹功散 張子和云︰病水之人,如長川泛濫,非杯杓可取,必以神禹決水之法治之,故名禹功散。

黑牽牛(頭末四兩) 茴香(一兩,炒為末)
每服一二錢,以生薑自然汁調下,當轉下氣也。

腎水

腎為水臟而元陽寓焉。腎虛陽弱,水無所製而泛濫,肢體浮腫,咳嗽喘急,腰重足冷,小便不利,或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複傷而變症者,非《金匱》加減腎氣丸不效。

金匱腎氣丸

白茯苓(三兩) 附子(五錢) 牛膝 官桂 澤瀉 車前 山萸肉 山藥 丹皮(各一兩)熟地(四兩)
為末,和地黃膏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