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頭痛統論
頭,象天,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於此。然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賊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複其清明,或瘀塞其經絡,因與真氣相薄而為痛也。因風而痛者,抽掣惡風,有汗而痛。因暑熱而痛者,或有汗、或無汗,則皆惡熱而痛。因濕而痛者,痛而頭重,遇天陰尤甚。因痰飲而痛者,亦頭昏重而痛,憒憒欲吐。因寒而痛者。惡寒而脈絀急。氣虛而痛者,遇勞則痛甚,其脈大。血虛而痛者,善驚惕,其脈芤。東垣治頭痛,大率皆以酒芩、酒連、酒柏加風劑,如清空膏、安神散、清上瀉火湯之類,但雜用羌、防、升、柴、 、蔓等藥,殊欠紀律,學人師其意可也,《元珠》茶調散,簡要可用。
治頭風久痛,須加芎、歸、紅花少許,非獨治風,兼和血止痛也。細茶最能清上風熱,久痛以之作引彌佳。東垣、謙甫常用之。
許學士荊芥散,獨用荊芥治風, 石膏治熱,何等簡要。東垣清空膏諸方,蓋師其意而擴充之。風痰頭痛,多兼嘔逆眩暈,若用風藥,其痰愈逆,其痛益甚。《和劑》玉壺丸,乃是的藥。東垣變為白朮半夏天麻湯,則兼氣虛而言之耳。
腎厥頭痛、肝厥頭痛,《本事方》論之最詳。
玉真丸,硫黃、半夏,溫降之力彌大,石膏、硝石,寒下之能甚長。夫陰氣上逆,其來最暴,治以純陽,必多格柜,故須膏、硝為之佐使,令其相入而不覺其相傾耳。黑錫丹亦見此意。
茸珠丹有二方,一用朱砂、鹿茸二味為丸。蓋亦補虛墜浮之意。一用朱砂同草烏、瞿麥、黃藥子火 ,獨取朱砂為末作丸。此不特朱砂經火有毒,即草烏之辛散,瞿麥、黃藥子之苦降,並已成灰,吹去不用,而顧需其相濟,詎可得耶。
搐鼻諸方,《本事》獨用辛溫,東垣、河間並用辛涼。夫久畜之風,多化為熱,而閉郁之氣,非溫不通,隨病斟酌,從少從多,則賢者之責也。
頭痛餅子,有用五倍子、全蠍、土狗各七個,醋和作餅者。用南星、川芎等分同連鬚蔥白搗爛作餅者。有用蓖麻子、乳香者。有用大黃、芒硝同井底泥搗貼者。然外治之藥,無論邪之寒熱,並宜辛溫開達,徒用苦寒,郁閉益甚,苟非熱極,不可輕用。
頭痛之因,非止一端,有風、有寒、有濕、有熱、有兼氣。兼氣者,如火與濕合,《內經》所謂少陽司天之政,二之氣,其熱鬱於上,頭痛、嘔吐、昏憒是也。有火勝水複者,《內經》所云歲金不及,炎火乃行,複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是也。有胃實者,經所謂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是也。有腎厥者,經所謂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是也。有心熱者,經所謂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是也。有痰飲者,其病在脾,東垣所謂太陰痰厥,頭痛眼黑,嘔吐悶亂,亦濕勝也。有內風者,風從火化,其病在肝,不特厥陰之脈與督脈上會於巔,蓋即肝臟沖逆之氣,亦能上至巔頂也。又有真氣不守,厥而上行,天門真痛,上引泥丸,名真頭痛,多不可治。古方云︰與黑錫丹,灸百會穴,猛進參、附、烏、沉,或有可生。然天柱折者,亦難為力矣。
風頭痛
風頭痛者,風氣客於諸陽,諸陽之脈,皆上於頭,風氣隨經上入,或偏或正,或入腦中,稽而不行,與真氣相擊則痛。經云︰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是也。其挾寒挾熱,則隨症審而治之。
經驗治頭痛、風熱痛不可忍者方 (《元珠》名茶調散)
小川芎(一兩) 香白芷(五錢) 細芽茶(三錢) 片黃芩(二兩,酒拌炒,再拌再炒,如是三次,不可令焦) 荊芥穗(四錢) 薄荷葉(三錢)
上細末,每服二三錢,茶清調下。一方有菊花、防風、僵蠶。
石膏散
石膏(二兩,炭火燒,研細末) 川芎(一兩) 炙甘草(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蔥白、好茶同煎湯調下,食後日二服。
一方︰決明子作枕,去頭風、明目佳。
《本事》白附散 治風寒客於頭中,疼痛牽引兩目,遂至失明。
白附子(一兩) 麻黃 川烏 南星(各半兩) 全蠍(五個) 乾薑 朱砂 麝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調一匙服,略睡少時效。
三五七散 治風寒入腦,頭痛惡寒目眩。
防風(二兩) 茱萸 炮薑 茯苓(各一兩五錢) 細辛 炮附子(各七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局方》。)
芎辛湯 治風寒濕在腦,頭痛眩暈嘔吐。
川芎(三錢) 細辛 白朮(各一錢半) 甘草(一錢)
上銼作一帖,入生薑五片,芽茶少許,水煎服。(《濟生》)
東垣云︰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自地升天者也。所以頭痛皆用風藥治之。然患痛人,血必不活,而風藥最能燥血,故有愈治而愈甚者。此其要尤在養血,不可不審也。
熱厥頭痛
熱厥頭痛者,胃熱氣盛,不能下行也。其証頭中熱痛,雖嚴寒猶喜風寒,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則痛複作,其脈數或大者是也。
小清空膏
片芩細切,酒拌勻,晒乾為末,茶清調下。
治熱厥頭痛方
大黃酒炒三次為末,茶清調服。
熱氣在頭,以風藥引之,則熱彌盛而痛益甚。大黃苦寒瀉熱,得酒則能上行瀉腦熱。昔人所謂鳥巢高巔,射而去之是也。茶性清上,故諸頭痛藥中多加用之。
(新定)
生地(三錢) 知母(酒炒) 黃芩(酒炒,各一錢) 薄荷 黑山梔 甘菊 甘草 荊芥(各五分) 紅花(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遠服。便閉加酒炒大黃一錢五分。此方治頭痛煩熱,喜見風寒,稍近煙火,則痛複作,或便閉不通者,往往取效。古法動作輒頭重痛,熱氣潮者屬胃。丹溪云︰頭痛如破,酒炒大黃半兩,茶清煎服。
濕熱頭痛
濕熱頭痛者,濕與熱合,交蒸互郁,其氣上行,與清陽之氣相搏,則作痛也。東垣云︰諸濕熱頭痛,清空膏主之。又云︰濕熱在頭而頭痛者,必用苦吐之,或用搐鼻藥。
清空膏 療風濕熱頭痛,上壅損目,及腦痛年深不止。
羌活 防風(各一兩) 柴胡(七錢) 川芎(五錢) 炙草(一兩半) 黃連(一兩,炒) 黃芩(三兩,一半酒製,一半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茶少許,湯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湯送下,臨臥。
搐鼻散
青黛 石膏 芒硝 鬱金 薄荷 牙皂
上為末搐鼻。東垣白芷散,有白芷,無牙皂、青黛。
又頭重如山者,濕氣在頭也。用︰
紅豆散
紅豆(十粒) 麻黃 瓜蒂(各五分) 連翹 羌活(各三錢,燒)
上為末搐鼻。
透頂散 (《本事》)
細辛(表白者,三莖) 瓜蒂(七個)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 冰片 麝香(各一黑豆大)
上為極細末,每一大豆許,患人隨左右搐之。良久出涎一升許則安。此藥性味,視前搐鼻散稍溫也,當隨証審而用之。
子和神芎丸 治濕熱壅滯頭目,赤腫疼痛,大小便閉澀。
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生) 滑石(各四兩) 黃連 薄荷葉 川芎(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溫水送下。
寒濕頭痛
(一門,鶴年補集。)
頭痛由於濕熱上壅者頗多,然亦有因寒濕者。《金匱》所云︰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納藥鼻中則愈。愚以為《本事》透頂散,正治寒濕頭痛之劑,否則丁香、細辛,治濕熱頭痛,無乃以火救火歟。
痰厥頭痛
痰厥頭痛者,病從脾而之胃也。夫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病則胃中津液不得宣式A 積而為痰,隨陽明之經上攻頭腦而作痛也。其証頭重悶亂,眩暈不休,兀兀欲吐者是也。
半夏白朮天麻湯 治太陰痰厥頭痛,眼黑頭旋,惡心煩亂,肢冷身重。
半夏 陳皮(去白) 麥芽(各七錢半) 神曲 白朮(五錢,炒) 黃耆(炙) 蒼朮(米泔浸) 天麻 茯苓 人參 澤瀉(各五錢半) 黃柏(二分,酒洗) 乾薑(三分)
稍熱服食前。一方加生薑一片。
《外台》云︰頭痛非冷非風,此膈有痰也。濃煎茶啜一二升探吐之,吐已複吐,候苦汁出乃止,不損人,待渴自止妙。
茶調散 (子和)
瓜蒂、好茶二味,等分為末,每二錢,齏汁調,空心服之取吐。
半夏茯苓湯 治熱痰嘔逆頭痛。
半夏(二錢) 赤苓(一錢) 陳皮(去白) 甘草(各五分) 黃芩(五分) 生薑(三片),煎作一服。
頭痛連眼痛,此風痰上攻,用雨前茶、川芎、白芷、防風、天台烏藥、細辛、當歸為末,湯調服。
防風飲子 療風痰氣,發即頭旋,嘔吐不食。
防風 人參 橘皮(各二兩) 白朮 茯苓(各三兩) 生薑(四兩)
上銼碎,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四服,一日服盡。忌醋、桃、李、雀肉、蒜、面。
《直指方》云︰二陳東加荊芥,治頭風,兼治痰壅酒壅。又云︰頭風証眉棱耳角俱痛,投以風藥不效,投以痰藥收功,眼目赤腫羞明而痛,與之涼劑弗瘳,與之痰劑獲愈也。
玉壺丸 治風痰吐逆,頭痛目眩,胸膈煩滿,飲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嘔吐涎沫。
南星(生) 半夏(各一兩,生) 天麻(半兩) 頭白面(三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水一大盞,先煎令沸,下藥五七沸,候藥浮即熟,漉出放溫,別用生薑湯下,不計時。一方有白朮五錢,雄黃水飛三錢半。
東垣壯歲病頭痛,每發時,兩頰盡黃,眩暈,目不欲開,懶于言語,身體沉重,兀兀欲吐,數日方退。潔古老人曰︰此厥陰太陰合而為病,名曰風痰。以《局方》玉壺丸,加雄黃、白朮治之。
芎辛導痰湯 治痰厥頭痛。
川芎 細辛 南星 陳皮(去白) 茯苓(各一錢半) 半夏(二錢) 枳實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薑七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此導痰東加川芎、細辛為引,使上行也。方殊簡要。
腎虛頭痛
腎虛頭痛者,腎陰不足,虛陽無附而上攻,《素問》所謂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許學士謂之腎厥頭痛是也。
玉真丸 治腎氣不足,氣逆上行,頭痛不可忍,謂之腎厥。其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
硫黃(二兩) 石膏( 通赤,研) 半夏 硝石(各一兩,研)
上為細末研勻,生薑汁和丸桐子大,陰乾,每服二十丸,薑湯或米飲下。更灸關元百壯良。虛寒者去石膏,加鐘乳粉一兩。
黑錫丹 (《局方》) 治脾元久冷,上實下虛,胸中痰飲,或上攻頭目,及奔豚上氣,兩脅膨脹,五種水氣,腳氣上攻,或卒暴中風,痰潮上膈,並陰陽氣不升降等症。
沉香 附子 胡盧巴 肉桂(各半兩) 茴香 破故紙 肉豆蔻 金鈴子 木香(各一兩)黑錫 硫黃(與黑錫結砂子,各二兩)
上為末同研,酒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陰干以布袋擦令光瑩,每服四十丸,空心姜鹽湯送下。一方有陽起石半兩,巴戟一兩。
肝厥頭痛
肝厥頭痛者,肝火厥逆,上攻頭腦也。其痛必在巔頂,以肝之脈與督脈會於巔故也。雖太陽之脈,亦上額交巔,然太陽頭痛,必惡風寒,而厥陰頭痛,必多眩暈,或厥逆抽掣也。
龍薈龍 (方見厥聾。) 加甘菊、羚羊角,氣實便堅者用之;虛者宜生地、羚羊角、甘菊、麥冬之類滋之清之,使肝柔則厥自已。
抑青丸
黃連一味,吳茱萸湯浸一宿,為末粥丸。
瀉青丸
當歸 (去蘆,焙) 龍膽草 川芎 梔子 川大黃(煨) 羌活 防風(去蘆,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雞豆大,每服一丸,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
食積頭痛
食積頭痛者,食氣上攻,胃氣不清也。子和云︰邪在胃而頭痛者,必下之。其証必兼痞膈咽酸,噫敗卵臭,或飽食則痛甚,其脈右手滑盛者是也。
館職張學士,嗜酒散誕,忽頭痛發熱,醫作傷寒治之愈甚,孫兆脈之,右手脈甚數,左手脈平和,曰︰此疾非傷寒,學士好酒啖食所傷也。遂用食藥五七丸,經食久,膈漸寬,痛遂減,再進利膈藥,遂獲安。
紅丸子 (方見飲食門。)
治中湯 即理中東加青皮、陳皮等分。
血虛頭痛
血虛頭痛者,血虛脈空,自魚尾上攻頭痛者是也。產後多有此証。魚尾眉尖后近發際是。(魚尾在眉梢后陷中,即絲竹空穴是也。)
川芎當歸湯 川芎 當歸(等分)
為細末,每服二錢,水煎溫服。
一方 川芎(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臘茶調下甚效。
一方 當歸(一兩) 酒一升,煮取六合,飲至醉效。
一方 四物東加甘菊、薄荷。
(新定)
生地(二錢) 當歸(一錢) 蔓荊(五分) 黃芩(一錢,酒炒) 白芍(一錢,酒炒) 炙草(三分) 甘菊(七分) 川芎(五分)
氣虛頭痛
氣虛頭痛者,清陽氣虛,不能上升也。其脈必弦微,其証必倦怠氣短,惡風寒,不能食。
羅太無云︰參謀柏仲實年六十餘,二月間患頭痛不可忍,邀往視之。其人雲,近在燕京,患頭昏悶微痛,醫作傷寒治之,汗出後,痛轉加。複汗解,痛益甚,遂歸。每召醫用藥雷同。到今痛甚不得安臥,惡風寒而不喜食飲,診其脈,弦微而細,氣短而促,懶言語。《內經》曰︰春氣者病在頭。今年高氣弱,清氣不能上升頭面,故昏悶。此病本無表邪,因發汗數四,清陽之氣愈虧,不能上榮,亦不能外固,所以頭苦痛,而惡風寒,不喜飲食,氣弱而短,宜升陽補氣,頭痛自愈。
黃耆(一錢半) 人參(一錢) 白朮 當歸 白芍(各五分) 陳皮 炙草 升麻 柴胡 蔓荊(各三分) 川芎 細辛(各二分)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後溫服減半,再服愈。
(新定)
人參 黃耆 白朮(各一錢) 甘草(五分) 當歸 陳皮(各七分) 升麻(二分) 蔓荊 細茶(各八分) 白芍(一錢)
上作一服水煎。
偏頭痛
偏頭痛者,由風邪客於陽經,其經偏虛者,邪氣湊于一邊,痛連額角,久而不已,故謂之偏頭痛也。
王荊公患偏頭痛,裕陵傳禁中秘方,用生萊菔汁一蜆殼,仰臥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兩鼻皆注亦可,數十年患,皆一注而愈。
一婦人患偏頭痛,一邊鼻塞不聞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氣一陣,遍治頭痛藥皆不效。
一醫教服芎犀丸,不十數服,忽然嚏突出一鋌稠膿,其疾遂愈。
芎犀丸 此方兼祛風清熱之長,而得參、膠等安定氣血,雖虛人亦可用之。安內攘外,並行不悖也。
川芎 朱砂(水飛,內一兩為衣) 石膏 龍腦(各四兩) 人參 茯苓 炙草 細辛(各二兩) 生犀角 梔子(各一兩) 阿膠(炒,一兩半) 麥冬(三兩,去心)
上為細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茶酒任下。
節齋云︰久病頭風,略感風寒,便發寒熱,頭須重綿濃帕包裹者,此屬本熱而標寒,世人不識,悉用辛溫散之。輕時得效,誤認為寒,殊不知其本有郁熱,毛竅常疏,故風易入,外寒束其內熱,閉逆而為痛。辛熱之藥,雖能開通閉逆,散其表之寒邪,然以熱濟熱,病本益深,惡寒愈甚矣。惟當瀉火涼血,而佐以辛溫散表之劑,以從法治之,則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雷頭風
雷頭風者,頭痛而起核塊,或頭中如雷之鳴。蓋為邪風所客,風動則有聲也。亦有因痰熱者,蓋痰生熱,熱生風也。其法輕則散之,甚則吐之下之。
(新定)消風散熱方
薄荷(七分) 連翹 黃芩 黑山梔 犀角 荊芥 牛蒡子(各一錢) 桔梗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
二仙散 子和云︰雷頭風,每用此藥吐之,次用神芎丸下之,一名茶調散。
瓜蒂 好茶(等分)
上為末,每二錢,齏汁調,空心服之,取吐。
神芎丸 (方見濕熱頭痛門。)
治痰火上升,壅於氣道,兼乎風火,頭中痛而有聲,輕如蟬鳴,重如雷響。
半夏(一兩,牙皂薑汁煮) 大黃(酒浸透,濕紙包煨,再浸再煨三次,二兩) 天蟲 連翹橘紅桔梗 天麻(各五錢) 片芩(七錢,酒炒) 薄荷葉(三錢) 香白芷 青礞石 粉草(各一錢)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如綠豆大,食後臨臥,茶吞二錢,以痰利為度。然後用清痰降火煎藥調理。
大頭痛
大頭痛者,頭痛而腫大如斗,乃天行疫癘病也。
普濟消毒飲子
黃芩(酒炒) 川連(各一兩,酒炒) 薄荷(一錢) 橘紅(二錢) 元參(二錢) 甘草(二錢,生) 連翹(一錢) 鼠粘子(一錢) 板藍根(一錢) 馬勃(一錢) 天蟲(炒,七分) 升麻(七分) 柴胡桔梗(各二錢)
上共為細末,用湯調,時時服。或拌蜜丸噙化,或加防風、薄荷、川芎、當歸,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煎去渣,熱服之。食後時時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熱甚者,宜砭刺之。一方無薄荷,有人參三錢。
東垣監濟源稅時,長夏多疫癘病,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氣喘急,咽喉不利,舌乾口燥,欲雲大頭天行,親戚不相訪問,傳染多死。張縣丞亦患此,醫以承氣湯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緩,莫能愈,漸至危篤。東垣診之,謂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下,地之氣也,此邪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而腫痛,反以承氣下之,瀉胃中之實熱,是誅伐無過也。夫安知適其病所為故哉。遂處方用黃連、黃芩味苦瀉心肺間熱以為君,元參咸微寒,甘草甘寒,瀉火補氣以為臣,連翹、鼠粘子、薄荷苦辛平,板藍根味甘寒,馬勃、白僵蠶味苦平,散腫消毒,定喘以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使氣得升,桔梗味苦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服之良愈。乃施其方,全活甚眾,名普濟消毒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