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四 許氏《怡堂散記》

風痰(七條)

風痰一証,乳兒最多,四時皆有。大概冬春之交宜溫散,荊防甘桔橘半生薑杏仁蘇子之類。夏令宜清散,杏仁牛蒡梔子之類。秋令宜清潤,枳殼栝蔞之類。冬令嚴寒有用麻黃湯而解者。肺為嬌嫩之臟,總宜疏解不得妄投丸散。

德按︰徐洄溪曰,嗽藥中多用桔梗,桔梗升提,甘桔湯中用之以載甘草上行,治少陰之喉痛。與治嗽,宜清降之法,非宜服之,往往令人氣逆痰升,不得著枕。愚竊以謂小兒不知咯痰,尤當慎用。

肺雖喜潤,胃中濕痰宜燥。小兒乳膩生痰,外証有鼻水多涕淚,二陳為治痰總劑,合之前胡桔梗荊防蘇子枳殼麥芽杏仁之類,或加生薑蔥白,結者散之,保赤之善也。

肺喜潤,潤之中亦有分辨,如杏仁蘇子溫而潤者也,宜於冬春。杏仁牛蒡散而潤者也,宜於夏。杏仁栝蔞則清而潤者矣,宜於秋燥。能知此等界限,則用藥不雜。

栝蔞一味能發嘔,易滑泄,乳兒無用栝蔞之理。谷食之兒燥火傷肺,嗽久不止,乃可用之。

半夏毒輕,薑汁製而陳者性平,故可入君子湯。南星毒烈實非良藥,製以牛膽之苦寒,病久膠結或可少投,時行感冒無可用之理。竹瀝薑汁之潤下,海石之鹹能軟堅,尤非風痰可輕試者。

書雲蠶與馬並屬午火,在卦為離,主心,又云蠶食而不飲,性燥,得濕則腐,得風則僵,故能宣風化痰,辛溫之藥也,風寒閉結者宜之,痰熱結聚非所宜也。肺為貯痰之器,只有開提一法,為解化之用。世俗之化痰丸,徒傷胃氣耳。至若王隱君之礞石滾痰丸為治頑痰怪証而設,於小兒有何干涉。

風痰乳滯小兒輕,病不從疏解而事丸散,殺兒實多,目睹心傷,為之苦口。

論廣東蠟丸及人家製送丸散之誤

藥之治病務在臨時變通,非調補之有賴于丸也。以時行之風痰壅閉,理當隨時用藥,自製丸散尚不可服,而何有于蠟丸。蠟丸製于廣東,不離麝桂,挾利者貨之。四方愚夫愚婦誤服而受害者,不可知凡幾。醫家執而從誤是誠何心。孔子云︰未達不敢嘗。予嘗語送藥之家必系以方,使服者但然無疑。若送藥無方,昧者求之,有識之士其肯服乎。

德按︰《素問‧異法方宜篇》言西方人生病,其治宜毒藥。可見外國藥水丸散半多辛烈有毒,其味酸澀其性收引,倘中國人外感風寒暑濕切勿以身輕試,然信奉西法者終難與之言辯也。

麻証續言

麻之出不離肺胃兩家,前集已言之詳矣。喘閉者肺証也,煩渴者胃証也。冬月喘閉知治者多麻黃杏仁為救急之藥,治之速,麻出喘定而解者有之。夏令出麻,麻黃與時不合,庸工不識,一見喘閉執而用之,故隨藥而死。麻多火証,火甚克金,夏令金虧,天人皆病,麻黃萬不能受。冬月之喘閉有面青唇暗者,有四支冷者,故可用麻黃。夏月肺氣已虧,表氣已開,斷無寒証,亦有四支冷者,是陽氣虧不能四達,只可荊防甘桔從輕用藥,虧甚者加人參,火甚喘者升麻石膏湯救之,喘漸定者可治。

胃熱煩渴者必多汗,純是裡熱,即荊防葛根不可輕使,升麻石膏湯是對証之藥,合之甘桔則肺胃二家之熱解矣。

喘閉証在一二朝見,汗渴証在五六朝見,肺不容邪其變也速,胃能容受其變也遲。

麻痘是先天之病,熱從內生,必傷陰液,毒解之後,熱久不退,總以養陰為主。胃氣不敗,緩緩收功,肌瘦不食者,不可為矣。

肺主皮毛,麻雖出於六腑,必從皮毛而解,故不離乎肺。解之不透,久咳潮熱,累成麻疳者有之,此疳字非疳積之疳,潮熱肌瘦有似乎疳,宜潤肺,辛燥藥用不得。

胃為受毒之壑,遣熱甚多,莫急於牙疳。牙疳是失清之証,須大劑清裡。便閉者下之,使熱毒內泄,與痘後同治。予前集有勒馬飲,甚者加大黃,急清之稍遲,不但齒落腮穿,有唇鼻蝕爛者,塗藥不過幫扶而已。

麻証表一透無變証,表未透而生變。在嚴寒盛暑之月,不過一個時辰便走,未透表之麻証須要早回。

(附)足陽明胃脈,循鼻外,上入齒中,挾口環唇,循頰車,上耳前,主上牙根;手陽明大腸脈,上頸貫頰,入下齒中,俠口交人中,主下牙根。牙疳陽明經病,煎劑宜經藥為響導,予製勒馬飲。

生地黃(五錢) 石膏(三錢) 綿茵陳 鮮竹葉 江枳殼 人中黃(各六分) 黃連 犀角(各五分) 升麻(三分) 金汁(五匙)

此方重用清胃之藥,加升麻竹葉茵陳引入陽明之經,人中黃金汁大解胃中熱毒。清而不能達經,與不能解毒,均非法之善也。

凡見牙疳,一日齦黑,二日齒動,三日齒落,其來最速,故謂之走馬。

牙疳在門牙者唇腫。在坐牙者腮腫。洗去臭穢,吹以敷藥,腫消而牙不落者易愈。若牙落而腫不消者不可治也。

又有誤服辛燥藥而成者,治法稍松。但與清解之劑,如竹葉石膏東加甘草 黑豆山梔木通之類。

牙疳單見無兼証者可治。若身發大熱,飲食不思者不可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