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一 御纂《醫宗金鑒》疹門心法要訣

疹原

麻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腑感而出,初發之狀有類痘,形尖漸密不漿殊,始終調護須留意,較痘雖輕變化速。

注︰疹非一類,有瘙疹、癮疹、溫疹,蓋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則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於六腑,感天地邪陽火旺之氣,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淚汪汪,兩胞浮腫,身熱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見點於皮膚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間有類于痘大者,此麻疹初發之狀也。形尖疏稀,漸次稠密,有顆粒而無根暈,微起泛而不生漿,此麻疹見形之後大異於痘也。須留神調治,始終不可一毫疏忽,較之於痘雖稍輕,而變化之速則在頃刻也。

疹原

麻為正疹亦胎毒,毒伏六腑感而出,初發之狀有類痘,形尖漸密不漿殊,始終調護須留意,較痘雖輕變化速。

注︰疹非一類,有瘙疹、癮疹、溫疹,蓋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則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於六腑,感天地邪陽火旺之氣,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淚汪汪,兩胞浮腫,身熱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見點於皮膚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間有類于痘大者,此麻疹初發之狀也。形尖疏稀,漸次稠密,有顆粒而無根暈,微起泛而不生漿,此麻疹見形之後大異於痘也。須留神調治,始終不可一毫疏忽,較之於痘雖稍輕,而變化之速則在頃刻也。

麻疹主治大法

疹宜發表透為先,最忌寒涼毒內含,已出清利無餘熱,沒後傷陰養血痊。

注︰凡麻疹出貴透徹,宜先用表發,使毒盡達於肌表。若過用寒涼冰伏毒熱,則必不能出透,多致毒瓦斯內攻,喘悶而斃至。若已出透者,又當用清利之品,使內無餘熱,以免疹後諸証。且麻疹屬陽熱,甚則陰分受傷,血為所耗,故沒後須以養血為主,可保萬全。此首尾治疹之大法,至於臨時權變,惟神而明之而已。

麻疹未出証治

欲出麻疹身微熱,表裡無邪毒瓦斯松。若兼風寒食滯熱,隱伏不出變叢生。宣毒發表為主劑,隨証加減莫亂從。

注︰麻疹一証非熱不出,故欲出時身先熱也。表裡無邪者熱必和緩,毒瓦斯鬆動則易出而易透。若兼風寒食熱諸証,其熱必壯盛,毒瓦斯郁閉則難出而難透。治以宣毒發表湯,其間或有交雜之証,亦照本方隨証加減治之。

宣毒發表湯

升麻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殼(麩炒) 荊芥 防風 薄荷葉 木通 連翹(去心) 牛蒡子(炒研) 淡竹葉(即鮮竹葉) 生甘草引加芫荽水煎服。凡服荊芥忌食魚腥。

感寒邪者加麻黃,夏月勿用。

食滯加南山楂。

內熱加黃芩。

方歌︰疹伏宣毒發表湯,升葛前桔枳荊防,薄通翹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嘗。

麻疹見形証治

麻疹已出貴透徹,細密紅潤始為良。若不透徹須分晰,風寒毒熱氣虛詳,風寒升葛東加味,毒熱三黃石膏湯,氣虛人參敗毒散,托裡透疹效非常。

注︰麻疹見形貴乎透徹,出後細密紅潤則為佳美。有不透徹得須察所因,如風寒閉塞必有身熱,無汗,頭疼,嘔惡,疹色淡紅而黯之証,宜用升麻葛根東加蘇葉川芎牛蒡子;因毒熱雍滯者,必面赤,身熱,譫語,煩渴,疹色赤紫滯黯,宜用三黃石膏湯;又有正氣虛弱不能送毒外出者,必面色 白,身微熱,精神倦怠,疹色白而不紅,以人參敗毒散主之。

升麻葛根湯

升麻 葛根 赤芍藥 生甘草引加芫荽水煎服。

方歌︰發熱升麻葛根湯,表邪痘疹兩得方;升麻葛根赤芍草,隨証宜加法最良。

三黃石膏湯

麻黃 石膏 淡豆豉 黃柏 黃連 梔子 黃芩
水煎服。

方歌︰疹出不透因毒熱,三黃石膏湯急尋,麻黃石膏淡豆豉,黃柏黃連梔子芩。

人參敗毒散

人參 川芎 羌活 獨活 前胡 枳殼(麩炒) 桔梗 柴胡 生甘草 赤苓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疹因氣虛出難透,人參敗毒有奇功,參芎羌獨前枳桔,柴胡甘草赤茯苓。

麻疹收沒証治

疹出三日當收沒,不疾不徐始無虞。收沒太速毒攻內,當散不散虛熱醫。毒盛荊防解毒治,外用胡荽酒法宜;虛熱柴胡四物劑,應証而施病漸離。

注︰麻疹見形三日之後當漸次沒落,不疾不徐始為無病。若一二日疹即收沒。此為太速,因調攝不謹,或為風寒所襲,或為邪穢所觸,以致毒反內攻,輕則煩渴譫狂,重則神昏悶亂。急宜內服荊防解毒湯,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保無虞。當散不散者,內有虛熱留滯於肌表也,其証潮熱煩渴口燥咽乾,切不可純用寒涼之劑,以柴胡四物湯治之,使血分和暢,餘熱悉除,疹即沒矣。

荊防解毒湯

薄荷葉 連翹(去心) 荊芥穗 防風 黃芩 黃連 牛蒡子(炒研) 大青葉 犀角 人中黃引用燈心蘆根水煎服。

方歌︰收沒太速毒內攻,荊防解毒治最靈,薄翹荊防芩連蒡,大青犀角共人中。

胡荽酒

胡荽(四兩,切碎) 黃酒(半斤)

同煎勿令泄氣。

柴胡四物湯

白芍(炒) 當歸 川芎 生地 人參 柴胡 淡竹葉 地骨皮 知母(炒) 黃芩 麥冬(去心)

引加生薑紅棗水煎服。

方歌︰當散不散因虛熱,柴胡四物芍歸芎,生地人參柴竹葉,地骨知母芩麥冬。

身熱不退

麻疹已發身猶熱,毒熱壅遏使之然,出用化毒清表劑,沒後柴胡清熱煎。

注︰麻疹非熱不出,若既出透,其熱當減。倘仍大熱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湯治之。疹已沒落而身熱者,此餘熱留於肌表也,宜柴胡清熱飲治之。

化毒清表湯

葛根 薄荷葉 地骨皮 牛蒡子(炒研) 連翹(去心) 防風 黃芩 黃連 元參 生知母木通 生甘草 桔梗引用生薑燈心水煎服。

方歌︰疹已出透身壯熱,化毒清表為妙訣,葛薄地骨蒡翹防,芩連元知通甘桔。

柴胡清熱飲

柴胡 黃芩 赤芍 生地 麥冬(去心) 地骨皮 生知母 生甘草引用生薑燈心水煎服。

方歌︰疹已沒落熱不減,柴胡清熱效通仙,柴胡黃芩芍生地,麥冬地骨知母甘。

煩渴

毒熱內盛火上炎,心胃擾亂煩渴添。未出升葛東加味,已出白虎湯為先,沒落竹葉石膏用,因時醫治莫遲延。

注︰凡出麻疹煩渴者,乃毒熱壅盛也。蓋心為熱擾則煩,胃為熱鬱則渴。當未出時宜升麻葛根東加麥冬天花粉,已出者宜白虎湯,沒後煩渴者用竹葉石膏湯。

升麻葛根湯(方見前)

白虎湯

石膏( ) 生知母 生甘草引用粳米水煎服。

方歌︰麻疹已發多煩渴,白虎清熱自能安,石膏知母生甘草,引加粳米用水煎。

竹葉石膏湯

人參 麥冬(去心) 石膏( ) 生知母 竹葉 生甘草
水煎服。

方歌︰疹已沒落當安靜,若加煩渴熱未清,竹葉石膏湯參麥,石膏知母竹甘從。

譫妄

疹發最怕毒火盛,熱昏心神譫妄生。未出三黃石膏治,已出黃連解毒靈。

注︰譫妄一証乃毒火太盛,熱昏心神而然也。疹未出而譫妄者,三黃石膏湯主之;疹已出而譫妄者,黃連解毒湯主之。

三黃石膏湯(方見前)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芩 梔子 黃柏加味︰丹皮生地黃生甘草金銀花連翹(去心)

引加燈心水煎服。

方歌︰麻疹已出譫妄燒,毒鬱熱結未曾消,黃連解毒芩梔柏,加丹生地草銀翹。

喘急

疹初無汗作喘急,宣發麻杏石甘宜;毒熱內攻金受克,保肺清氣化毒醫。

注︰喘為惡候,麻疹尤忌之。如初出未透無汗喘急者,此表實拂郁其毒也,宜用麻杏石甘湯發之。疹已出胸滿喘急,此毒瓦斯內攻,肺金受克,宜用清氣化毒飲清之。若遲延失治,以致肺葉焦舉,則難救矣。

麻杏石甘湯

石膏( ) 麻黃(蜜炒) 杏仁(去皮尖炒) 生甘草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喘用麻杏石甘湯,石膏火 合麻黃,杏仁去尖須微炒,甘草相配引生薑。

清氣化毒飲

前胡 桔梗 栝蔞仁 連翹(去心) 桑皮(炙) 杏仁(炒去皮尖) 黃芩 黃連 元參 生甘草 麥冬(去心)

引用蘆根水煎服。

方歌︰毒熱內攻肺喘滿,清氣化毒飲最靈,前桔栝蔞翹桑杏,芩連元參草麥冬。

咳嗽

疹初咳嗽風邪鬱,加味升麻葛根良,毒熱熏蒸金受製,清金寧嗽自堪嘗。

注︰麻疹發自脾肺,故多咳嗽。若咳嗽太甚者,當分初沒治之。初起咳嗽此為風邪所郁,以升麻葛根東加前胡桔梗蘇葉杏仁治之;已出咳嗽乃肺為火灼,以清金寧嗽湯主之。

升麻葛根湯(方見前)

清金寧嗽湯

橘紅 前胡 生甘草 杏仁(去皮尖炒) 桑皮(蜜炙) 川連 栝蔞仁 桔梗 浙貝母(去心)

引用生薑紅棗水煎服。

方歌︰嗽用清金寧嗽湯,橘紅前草杏仁桑,川連栝蔞桔貝母,引用紅棗共生薑。

喉痛

疹毒熱甚上攻喉,腫痛難堪實可擾,表邪元參升麻用,裡熱涼膈消毒求。

注︰疹毒熱盛上攻咽喉,輕則腫痛,甚則湯水難下,最為可慮。表邪鬱遏,疹毒不能發舒於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參升麻湯主之。裡熱壅盛,或疹已發於外而咽喉作痛者,以涼膈消毒飲主之。

元參升麻湯

荊芥穗 防風 升麻 牛蒡子(炒研) 元參 生甘草
水煎服。

方歌︰表郁疹毒喉腫痛,急服元參升麻湯,荊芥防風升麻蒡,元參甘草水煎嘗。

涼膈消毒飲

荊芥穗 防風 連翹(去心) 薄荷葉 黃芩 生梔子 生甘草 牛蒡子(炒研) 芒硝 生大黃引用燈心水煎服。

方歌︰裡熱喉痛苦難當,涼膈消毒飲最良,荊防翹薄芩梔草,牛蒡芒硝生大黃。

失音

疹毒聲啞肺熱壅,元參升麻有奇功,已發加減涼膈散,沒後兒茶音即清。

注︰失音者,乃熱毒閉塞肺竅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參升麻湯主之;疹已發而失音者,加減涼膈散主之;疹沒後聲啞者,兒茶散主之。

元參升麻湯(方見前)

加減涼膈散

薄荷葉 生梔子 元參 連翹(去心) 生甘草 苦桔梗 麥冬(去心) 牛蒡子(炒研) 黃芩
水煎服。

方歌︰加減涼膈治失音,薄荷梔子共元參,連翹甘草苦桔梗,麥冬牛蒡與黃芩。

兒茶散

硼砂(二錢) 孩兒茶(五錢)
共為細末,涼水一盞,調藥一匙,服之。

嘔吐

疹發緣何嘔吐逆,火邪擾胃使之然,竹茹石膏為主治,和中清熱吐能安。

注︰麻疹嘔吐者,由於火邪內迫,胃氣衝逆也,須以竹茹石膏湯和中清熱,其吐自止。

竹茹石膏湯

半夏(薑製) 赤苓 陳皮 竹茹 生甘草 石膏( )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竹茹石膏湯治吐,半夏薑製配茯苓,陳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火 共合成。

瀉泄

毒熱移入大腸經,傳化失常瀉泄成,初起升葛東加味,已發黃連解毒清。

注︰麻疹瀉泄乃毒熱移入腸胃,使傳化失常也,治者切不可用溫熱諸劑。疹初作瀉者,以升麻葛根東加赤苓豬苓澤瀉主之;疹已出作瀉者,以黃連解毒東加赤苓木通主之。

升麻葛根湯(見前)

黃連解毒湯(見前)

痢疾

夾疹之痢最難當,毒熱凝結移大腸,腹痛下痢赤白色,悉用清熱導滯良。

注︰麻疹作痢謂之夾疹痢,因毒熱未解,移於大腸所致也。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與赤白相兼者,悉用清熱導滯湯主之,不可輕投澀劑。

清熱導滯湯

山楂 濃朴(薑製) 生甘草 枳殼(麩炒) 檳榔 當歸 白芍(酒炒) 條芩(酒炒) 連翹(去心)

牛蒡子(炒研) 青皮(炙) 黃連(吳茱萸炒)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痢用清熱導滯湯,山楂朴草枳檳榔,歸芍條芩翹牛蒡,青皮黃連引生薑。

腹痛

小兒發疹腹中疼,毒鬱腸胃食滯凝,曲腰啼叫眉頻蹙,加味平胃散堪行。

注︰麻疹腹痛者,由食滯凝結,毒瓦斯不得宣發於外。故不時曲腰啼叫,兩眉頻蹙,須以加味平胃散治之,滯消毒解,而痛自除矣。

加味平胃散

防風 升麻 枳殼(麩炒) 葛根 蒼朮(炒) 陳皮 濃朴(薑炒) 南山楂 麥芽(炒) 生甘草引用生薑燈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平胃散如神,防風升麻枳葛根,蒼陳濃朴楂芽草,生薑燈心水煎勻。

衄血

疹家衄血莫倉惶,毒從衄解妙非常,衄甚吹鼻發灰散,內服犀角地黃湯。

注︰肺開竅於鼻,毒熱上沖,肺氣載血妄行,則衄作矣。然衄中有發散之義,以毒從衄解不須止之。但不可太過,過則血脫而陰亡也。如衄甚者,宜外用發灰散吹入鼻中,內服犀角地黃湯,其血可止。

發灰散

取壯實人頭髮洗淨,陰陽瓦 成灰,放地上去火性,研細末,吹入鼻中,血衄自止。

犀角地黃湯

粉丹皮 白芍藥 犀角 生地黃便硬者加川大黃。
水煎服。

方歌︰犀角地黃湯,治衄效非常,丹皮芍犀地,便秘加大黃。

瘙疹

兒在母腹血熱蒸,生後不免遇涼風,遍體發出如粟米,此名瘙疹何須評。

注︰瘙疹者,兒在胎中受母血熱之氣所蒸已久,及生後外遇涼風,以致遍身紅點,如粟米之狀。盈月內見者名為爛衣瘡,百日內見者又名百日瘡,未出痘瘡之先見者即名瘙疹,調攝謹慎不治自愈。

蓋痘疹

痘後出疹蓋痘傳,餘毒未盡夾食寒,遍身作癢如雲片,加味消毒服即安。

注︰蓋痘疹者,謂痘方愈而疹隨發也。因痘後餘毒未盡,更兼恣意飲食,外感風寒,以致遍身出疹,色赤作癢,始如粟米,漸成雲片。宜加味消毒飲疏風清熱,疹即愈矣。

加味消毒飲

荊芥穗 防風 牛蒡子(炒) 升麻 生甘草 赤芍藥 南山楂 連翹(去心)

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蓋痘疹因風熱成,加味消毒飲最靈,荊防牛蒡升麻草,赤芍山楂連翹從。

癮疹

心火灼肺風濕毒,隱隱疹點發皮膚,疏風散濕羌活散,繼用消毒熱盡除。

注︰癮疹者乃心火灼於肺金,又兼外受風濕而成也。發必多癢,色則紅赤,隱隱於皮膚之中,故名曰癮疹。先用加減羌活散疏風散濕,繼以加味消毒飲清熱解毒,表裡清而疹愈矣。

加味羌活散

羌活 前胡 薄荷葉 防風 川芎 枳殼(麩炒) 桔梗 蟬蛻 連翹(去心) 生甘草 赤苓引用生薑水煎服。

方歌︰癮疹羌活散相當,羌活前胡薄荷防,川芎枳桔淨蟬蛻,連翹甘草赤苓薑。

加味消毒飲(見前)

右編曰崇正。

附司天掌訣歌

子午少陰君火天 陽明燥金應在泉丑未太陰濕土合 太陽寒水兩纏綿寅申少陽相火王 厥陰風木地中連卯酉卻與子午倒 辰戍巳亥亦皆然

《專治麻痧》述古編敘

小兒醫謂之啞科,誠如古諺曰︰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莫治一小兒。小兒痘疹驚疳,最難一時分辨。要在醫家博覽群書,多識險証,尤須臨診虛心,時加體察。深恐病重藥輕,因循誤事;慎勿偏執己見,毒藥殺人。夫如是始可稱之曰能事。徐洄溪云︰痘瘡無人可免。自種痘之法起,而小兒方有避險之路。此天意好生,有神人出焉,造良法以救人也。夷考治痘治疹之書,不下百數十家,莫不切近和平,各出心裁,垂方立法。經余曾所見聞者,臚陳其目,俾後之學小兒醫者,知有正路可由焉。

周巫妨《顱囟經》錢仲陽《小兒藥証直訣》

董汲之《小兒斑疹方論》閻孝忠《小兒直訣附方》

劉方明《幼幼新書》鄭瑞友《全嬰方論》

宋人《小兒衛生總微方》陳文仲《小兒痘疹方論》

楊仁齋《直指小兒方論》劉守真《保童秘要》

曾省翁演山口議《活幼心書》朱丹溪《治痘心法》

王賓湖《幼科類萃》徐用宣《袖珍小兒方》

錢大用《活幼全書》高梅孤《痘疹管見》

汪石山《痘疹理辨》寇美《全幼心鑒》

繆仲淳《廣筆記幼科》聶久吾《活幼心法》

翟良《痘科類編釋意》萬密齋《痘疹心法》

徐東皋《痘疹卮言》張景岳《痘疹詮》

吳志中《兒科方要》李言聞《痘疹要訣》

李實《痘疹溯源》蔡維藩《小兒痘疹方》

聞人規《痘疹疹論》張清川《痘疹便覽》

湯衡《嬰孩妙訣》婁居中《恤幼集》

董大英《活幼悟神集》謝天錫《瘡疹証治》

黃良佐《麻痘秘法》吳洪《痘疹匯編》

崔岳《痘診詳辨》張渙《小兒醫方妙選》

魯伯嗣《嬰童百問》姚和眾《童子秘訣》

王日新《小兒方》魏桂岩《博愛心鑒》

竇夢麟《痘瘡形証論治》費建中《救偏瑣言》

徐杏泉《痘疹玉髓》翁仲仁《痘疹金鏡錄》

陸道元《金鏡錄補遺》許宣治《橡村痘訣》

朱濟川《痘疹傳心錄》王損庵《痘疹証治準繩》

薛良武《保嬰撮要》黃五芝《痘疹正傳》

孫一奎《痘疹心印》秦景明《痘疹折衷》

馮楚瞻《痘疹錦囊全集》徐仲光《痘疹仁端錄》

沈惠民《活幼心書》李檉《小兒保生方》

喜泰順《疹痘秘書》許培元《痘疹筆議》

左忠《痘疹方》許學文《痘科約言》

邵慈庵《痘科秘法》夏卓溪《幼科鐵鏡》

郭鐵崖《天花精言》陳奇生《痘科扼要》

程鳳雛《慈幼筏》朱玉堂《痘疹定論》

葉天士《幼科要略》陳飛霞《幼幼集成》

醉玄子《痘疹方》王海 《痘書》

曹畸庵《豆醫蠡酌錄》強健《痘証寶筏》

上曾見者七十餘家,其葉氏《幼科要略》所引未知名字,伍氏袁氏無從求考,他如管檉《保赤全書》,葉大椿《痘學真傳》以及《痘科正宗》之類,乃痘科中之楊墨也,姑無論矣。第思近時,治痧治疹,率多取法陳靜岩《疫痧草》金保三《喉科枕秘》張筱衫《痧喉正義》等書之數家者,其于痘疹麻痧似是而非,首鼠兩端,惑人主見。然竟有認麻痧為臭毒之痧,別喉痧為喉科之証,便用紫金錠、紅靈丹、冰硼散等藥,野狐譚禪,真堪捧腹,不容不表而斥之。

時光緒庚寅冬十月赤霆子凌德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