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三 秦氏《痘疹折衷》

痧疹總論

秦氏景明曰︰夫疹發熱之初,多似傷寒,惟疹子即痧麻,則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胞浮腫,其淚汪汪,面浮腮赤,惡心乾嘔為異耳。但見此候便要謹避風寒,戒葷腥濃味,用藥以表散之,俾皮膚通暢,腠理開豁,疹毒易出也。痘疹之發雖曰胎毒,未有不由天行厲氣而發者,故一時傳染彼此皆出。用藥發散必先明其歲氣,如時令溫暖以辛涼之藥發之,防風解毒湯。暄熱以辛寒之藥發之,黃連解毒湯。嚴寒以辛溫之藥發之,桂枝解毒湯。時寒時暖以辛平之藥發之,升麻解毒湯。用升麻參朮乃權宜之法,須因時用藥不可誤作傷寒,妄施汗下反伐天和也。此言大有精細,又須看其虛實,如大便閉結,煩熱,甚而發不出者,以酒大黃利之;吐瀉不止,以參朮之類補之。經曰︰毋實實,毋虛虛,損不足,補有餘。夭人性命也。出之太遲發表為貴,出之太甚解毒為先。母伐天和,嘗觀歲氣。寒風凜凜,毒瓦斯郁而不行。炎日蒸蒸,邪氣乘而作厲。或施溫補勿助其邪,或用寒涼休犯其胃。製其過但取其平,誅其暴必欲其已。遠寒遠熱陰陽之勝負不齊,責實責虛人稟之強弱或異。大抵麻疹以發散為主,用藥發散而疹隨見則毒盡解矣。若發不出再加藥發之,如加味麻黃散,外以芫荽酒糟蒸熱擦之,用薑汁和酒漿搽抹亦驗。自頭至足為齊。

若出而頭面愈多者為佳,若遲延日久而不能出,反加腹脹氣喘昏眩悶亂煩躁而死矣。

看麻出法多於耳後、頂上、腰 先見,其頂尖而不長,其形小而勻淨者,吉也。若色紅者,兼火化也証輕,化斑湯主之,人參白虎湯主之。如色白者血不足也,養榮湯主之。如紫赤乾燥晦暗乃火盛毒熾,六一散主之,四物湯去生地加柴胡黃芩干葛紅花牛蒡子連翹之類,滋陰涼血而毒自除,所謂養陰退陽之義也,此証五死一生,如大青湯元參化毒湯亦可選用。若黑煤伏隱者則火毒尤甚,此証十死一生不可不明察之,而烏得混為施治也。

痧疹發熱証治

痧疹雖云穢液之氣,必因風寒時氣攻擊則出,汗解之宜也,辛散之宜也。其可以苦者堅之乎,寒者束之乎。經曰︰邪氣盛則熱,邪既盛矣非汗解何由而除。又曰︰發表不遠熱,表既實非辛散何由而解。若表虛自汗疹毒易出,而妄投發表之藥,不免蹈虛虛之戒;若表實無汗大宜表散,則皮膚通暢麻疹易出矣。若猶未出亦不可再汗,恐致亡陽之變,只宜常以蔥白湯飲之,臨証審明虛實而治之。

時行出疹發熱,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形細密,與痘細密者相以,但疹子出而易沒,非若痘之以漸長大也。形鮮紅與傷寒發斑相似,但疹之粒有小頭,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蟻蚤之跡也。發熱之時遍身汗出者,毒從汗解,玄府開疹易出也。有鼻中血出者,毒從衄解,俱不可遽止。若汗出太多,血出不止,此又火甚逼迫太過,致液妄流,血妄行,急以當歸六黃東加浮小麥以止汗,茅花東加元參百草霜以止衄,遲則汗出多而元氣虛,血出多而精神散,轉為不治之証矣。

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干心火亢故也。初發熱渴者,升麻葛根東加天花粉;已出而渴者,加天花粉麥門冬。渴甚,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主之。然疹發之時未有不口渴者,但當以綠豆燈心炒陳米湯飲之,白虎湯佐之。若恣飲冷水必生水蓄之証,其有口不渴,渴不欲飲者,脾胃虛濡,有痰濕也。

身熱脈浮頭疼骨痛咳嗽氣急噦惡不食者乃傷寒而兼出疹也。以十神解毒湯或敗毒散主之。如夏月宜升麻葛根東加羌活荊芥白芷桔梗前胡知母枳殼治之。若得汗而疹透,但身熱者,香薷飲合化斑湯療之。

疹子不出証治

發熱時未出見,咳嗽百十聲不已,喘急面浮眼胞腫,時臥時起,火毒內蒸肺葉焦枯,宜人參白虎湯,或去參,加牛蒡子薄荷葉治之。

發熱六七日明是疹子卻不見出,此皮膚濃腠理密,或風寒封閉,或曾吐利乃伏也。急用托裡發表以麻黃葛根東加蟬蛻,或麻黃散主之,外用胡荽酒敷之。如一向大便秘者,毒甚於裡,伏而不出,以桂枝大黃湯主之,外用豬膽導之,再不出者死証也。

客冒風寒致毒鬱而不出,喘脹昏憒者,用葛根東加紫蘇柴胡川芎桔梗前胡荊芥防風蟬蛻,或麻黃桂枝亦可暫用,或敗毒散去人參加荊芥防風主之。又以防風煎湯浴頭洗面手足,又以苧麻蘸芫荽酒戛之,或以絹帛蘸熱酒搭之俱妙。

疹已出而反沒者,乃風寒所迫而然也,若不早治,毒內攻而死矣。急用消毒飲合升麻湯熱服,使疹複出方可無虞。

疹出不透,壯熱喘脹,煩躁悶亂,毒內攻也。宜竹葉石膏湯或甘草桔梗干葛荊芥前胡枳殼牛蒡治之,使疹出盡為妙。頭面少者多加川芎,煩渴者黃連解毒湯,嘔泄者黃連陳皮木通澤瀉山梔連翹甘草竹茹生薑等治之。

疹子出見証治

紅影初出皮膚切戒風寒生冷,一或犯之則肌膚閉塞毒瓦斯壅滯,遂變為渾身青紫,毒反內攻,煩躁腹痛,氣喘悶亂,癢塌諸証作矣。欲出不出,危亡立至。父母醫者其可忽諸。

初出吐瀉者乃陽火得泄此吉兆也。宜升麻葛根湯主之,亦有兼傷食吐利者加消食藥。

又云疹子吐瀉者不須治,止要消毒散熱。

疹初起煩躁譫語者,宜升麻葛根湯調辰砂益元散治之。

疹色紅焰或微紫或太甚,並宜大青湯主之。黑者死証也,急用燒人屎研細酒調服。

(白馬屎黃牛屎白狗屎貓屎豬屎皆可用,貓屎尤捷)須臾若黑變紅色可治,人中黃火 代之亦可,若出不透莫如發散解毒,仍用升麻葛根東加牛蒡荊防蟬蛻連翹一二進服以清涼繼之,庶毒邪不為寒鬱,後來亦易調理矣。疹子既出熱甚不解,此毒邪壅遏,宜大青湯解其表。便閉以黃連解毒湯合白虎湯解其裡。大便不通四順飲主之。

疹出身熱咳嗽不止,乃餘毒乘肺金也,以清金化毒湯主之。若更有痰宜橘紅貝母桔梗甘草芩連栝蔞仁連翹知母麥冬牛蒡燈心之類。咽喉腫痛加元參,喘者加石膏竹葉紫菀兜鈴蘇子,雖喘而壯熱者,亦宜竹葉石膏湯起劑而合前諸藥,或加杏仁川朴,但不必用紫菀兜鈴蘇子耳。石膏止可用一二帖不宜多服。石膏大寒性沉主降,小兒每服一二錢,大人倍之,寒月煨用,夏月生用,楊氏《直指》曰︰赤疹遇清涼而後化,白疹得溫暖而方消。

疹出咳嗽口乾心煩者,毒在心肺發未盡也。瀉白散加花粉連翹元參黃連以瀉心火或黃連杏仁湯。

夏月出疹熱甚煩渴是疹兼暑毒也。宜香薷飲合葛根湯,元氣虛弱者禁用香薷辛溫。

疹既出而發熱吐利滯下者乃火邪內迫,上行則吐,下行則利,甚至毒盛則裡急後重而為滯下。吐者宜竹葉石膏湯去半夏主之,利者升麻澤瀉湯。邪在中焦則吐利並作宜黃芩湯加陳皮黃連竹茹。而裡急後重者黃連解毒湯合天水散主之,或黃芩芍藥東加黃連生地木通當歸枳殼等治之,或少加大黃以微利之。

疹出時自利不止,或瀉糞水頻數者,最為惡候。但看疹若遍身稠太甚或紫或紅者,則又不妨。蓋毒在大腸非瀉則鬱遏不解,惟用平胃散加葛根連翹以解之,疹子發透自然瀉止;若已收而瀉不止者,疹尤未盡,加連翹黃連牛蒡木通澤瀉以分利之。若用訶子肉果罌傑殼等藥,即變腹脹痞滿喘急悶亂不治之証矣。

疹出後熱不退,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毒火太盛外發未盡,內有餘邪,以大青湯或化斑解毒三味消毒飲加元參桔梗石膏治之。

疹出時咽喉作痛不能飲食者,此毒火拂郁上蒸咽喉也,宜甘桔東加元參牛蒡連翹知母門冬花粉竹葉,或射干鼠黏子湯徐徐咽服,勿作喉疳同論,妄用針刺。

疹出渾身如錦紋者,化斑湯主之。色淡者血不足也,養血益榮湯主之。若黑斑者,十死一生,急用大青湯主之。

形如錦紋而間有頭粒赤者,壯熱煩躁,舌胎或焦黃或燥黑,大便秘結,乃斑疹並行也。

宜調胃承氣湯利之,繼用白虎湯治之。

疹出而手足發 者,脾熱也,宜消毒飲多加白芍藥,少加防風即愈。

疹子之輕者,常以六時為度,如子後為陽午後收,午後為陰子後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化之理也,故漸出漸收者其熱亦輕。

疹子出後証治

疹子收後身雖不見羸瘦,但時發壯熱,煩躁不寧,搐掣驚悸,神昏志亂,此陰火衰耗致餘毒入肝而傳於心也,宜養血安神,四物湯加麥冬棗仁竹葉燈心甘草石菖蒲龍膽草茯神黃連為治,或以前藥為末用,蒸餅,豬心血為丸,服之亦可。

疹後發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導赤散加麥冬,送安神丸。小便清長者治之易,短少者治之難。

疹後咽痛嗆水,舌胎唇燥者,乃流毒心胃也,宜黃連解毒東加連翹牛蒡治之,疹後痢下膿血,裡急後重者,毒入大腸也,先用三黃丸利之,次用黃連芍藥湯治之。

疹出時曾作瀉痢,未經清解,疹退後變為休息痢,不問紅白裡急後重,晝夜無度,餘毒在大腸也,須分虛實治之。實者三黃丸利之,虛者香連丸和之,後用黃芩湯養血行氣為治。

疹後滯下不止,飲食不進,脈緩肢冷乃脾胃氣虛也,先用理中湯,次用芎歸六君子湯治之。

疹後壯熱煩渴,利下鮮紅,宜白頭翁湯或芩連柏葉槐花枳殼荊芥炭之類治之。

疹後餘熱未盡,熱甚而失血者,宜用犀角地黃湯或四物湯加茵陳木通犀角之類以利小便,俾熱得下行而愈。

疹後渾身發熱晝夜不退,此毒未盡解,邪火鬱於肌肉之間,久則毛發焦乾,皮膚枯願,肌肉羸瘦,為骨蒸勞瘵之証,急服蘆薈肥兒丸加龍膽草當歸連翹等治之。遲則變為睡則露睛,口鼻氣冷,手足厥逆, ,為慢脾不治之証,用清熱除疳丸亦可。

疹後餘熱未盡,日夜煩燥,譫語狂亂,燈心湯下辰砂益元散,或辰砂五苓散(去桂朮)加芩連地骨皮治之。

疹後耳痛紅腫成膿,用 枯礬夜明砂胭脂邊各一錢麝香二分同研,先用綿裹杖子榐淨,以藥少許摻之,若日久不愈,宜服犀角飲解之。

疹後身熱煩渴不已,乃虛煩也,宜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干葛天花粉麥冬治之。

疹後壯熱喘嗽痰血者,乃毒留於肺胃也,宜黃芩山梔知母貝母天花粉元參人中黃治之。

疹後而複拂拂煩熱,頻作嘔吐者,此毒尚未盡,留連於肺胃之間,宜化斑湯主之;大便閉者,稍加大黃微利之。

疹後便溏乾嗽,身熱羸瘦,皮枯憔悴者,乃疳瘵之証,宜四君子東加陳皮貝母黃連地骨皮青蒿子龍膽草白芍藥治之。如渾身壯熱,未至羸瘦皮枯憔悴,但搐掣煩躁,此熱在心肝,以當歸養血湯、黃連安神丸間服可也。

疹後微微嗽者用清肺飲加消毒飲主之。

疹後乾嗽不已,因過於解散,以致肺氣虛耗,宜補脾肺為主,用四君子東加陳皮貝母歸身白芍米仁石斛治之。有用清火止嗽藥,背漸駝肥 足細小者,有咳久而胸高腫滿狀如龜背者,乃疹後久嗽則金衰,金衰則不能生水製木,木火刑金,蓋腎主骨髓,腎無生氣則骨枯而髓減,風寒乘虛而入於髓內,其邪凝滯故腰脊不舉而有斯疾。治法先以防風散驅其邪,後以八味地黃丸加人參杜仲牛膝當歸霍石斛何首烏米仁野黑豆兔絲子枸杞子巴戟肉萆薢桑寄生鹿茸蜜丸,又以驅風壯筋活血膏貼其突處,又以艾灸肺俞穴(第三椎骨下各開一寸半)鬲俞穴(第七椎骨下各開一寸半)。

疹後嗽甚氣喘,連聲不住,甚至飲食湯水俱嗆出,或咳血,此熱毒乘肺而然也。宜服門冬清肺飲加連翹主之;若胸高如龜背,肩聳而喘,血從口鼻而出,搖頭擺頸,面色或青或白或紅,而色枯黯者,不可治然,亦有肺氣虛為毒所遏而發喘連聲不已,但無咳嗽,血出嗆食等証,宜清肺飲倍加人參治之。此又不可拘肺熱之一端,而純用清肺解毒之藥也。

疹後痰嗽不已,午後發熱者乃陰虧而火炎無製也。治宜壯水為主,以六味地黃丸加門冬知母治之。

疹後兩目赤腫,壯熱煩渴者,毒乘肺胃也。宜清胃解毒湯治之。

疹後痰嗽口疳,身熱腹飽者,宜清胃東加大腹皮枳殼治之。

疹後聲啞不出,或嗽或喘,身熱不退,日久不愈,乃熱毒克製肺金。宜清金降火東加竹瀝薑汁主之。

疹後熱毒未盡,發疔發癰,肢節疼痛者,以羌活散微汗微下。

疹後熱毒未盡,壯熱煩躁,瘡疥遍體,先以葛根東加荊芥發之,次用犀角地黃湯。

疹色變黑,牙根黑爛,肉腐血出,臭息沖人者,用天生白馬蹄放熱瓦上炙過,存性,研細擦患處,或三妙疳方,馬鳴散主之。有齒潰鼻穿諸藥不效者,急以牯牛糞後尖瓦上 ,同人中白俱 存性,和川柏末研細吹之,則潰竅漸漲,齒齦俱生。若面頰浮腫,環口青黑,唇崩鼻壞,穿頰破腮者死。如唇口多瘡,其聲嘎啞者曰狐惑,以化慝丸主之。若更煩躁失聲者死,外以文蛤散雄黃散搭之,內用人中黃使君子龍膽草川黃連五靈脂侵蒸餅為丸,滾水服以清胃火,然或有得生者,不多見也。孕婦出疹當以四物湯加冬朮條芩蘇梗艾葉安胎清熱為主,使胎無虞,而疹易出沒也;如胎氣上沖急用苦葶藶艾葉煎湯磨檳榔汁服之,更宜多服上藥為妙。

孕婦痧疹熱毒蒸胎,胎多受傷,而母實無恙也。蓋疹與痘不同,痘宜內實,故胎落而母亡,疹宜內虛,故胎去而母存,孰若子母俱全之為愈也。

疹子不治証

干紫黑煤青黯,面目胸腹稠密,咽喉攢纏,發不出而喘,沒早而喘,循衣摸床,譫語撮空,厥逆螈 ,神昏志喪,喘急不嗽,通關不嚏,口張肩聳,胸高突起,舌乾唇燥,搦手搖頭,目無液淚,乃火邪熾盛,餘毒內攻,肺竅不通也。

身熱喘脹,人事不省,口鼻出血,面色青白乾枯者,乃悶疹也,不治。

疹後飲食動止如常,乃卒心腹絞痛,遍身汗出如水者,此因元氣虛弱,失於調養,外雖無病,內實虛損,偶為寒邪所襲,謂之中惡,朝發夕死,夕發朝死。

疹後須避風寒,切戒水濕,如或不謹,遂致終身咳嗽瘡疥,無有愈期。

疹後大忌豬羊雞魚蝦蟹之類,恐惹終身惡累,若食萊菔則終身有心糟之患,諸如此類隨處留神,必先叮囑告戒。

疹子輕重不治証

或熱或退而後出者,輕。

淡紅滋潤,頭面勻淨而多者,輕。

發透三日而漸沒者,輕。

頭面不出者,重。

紅紫乾燥者,重。

冒風沒早者,重。

熱移大腸變痢者,重。

目睛無神者,不治。

黑暗乾枯一出即沒者,不治。

氣喘,心前吸者,不治。

鼻煽口張,撮唇弄舌者,不治。

鼻準青,糞色黑者,不治。

疳瘡色白為胃爛,不治。

喉腫色黑為內陷,不治。

疹之一証比痘尤甚,若調理失宜禍不旋踵。痘由胎毒外邪感觸而發,其情勢多少輕重吉凶自可豫斷;疹雖由感受邪氣而發,然輕者可重,重者可輕,皆在於調養得宜。故必避風寒,節飲食,斯為至要。若誤食雞魚,則終身皮膚如雞皮之狀,凡遇天行出疹之時,又複重出。若誤食豬肉,則每歲出疹之時,必然痢下膿血。若誤食鹹酸,令人咳不止。誤食五辛令人生驚悸。所以通禁必待四十九日之後方可食肉,才無禁忌。苟或不慎,邪內伏,輕變重,重者死,業醫者當囑病家謹守,慎之,戒之。

德按︰秦氏《痘疹折衷》余藏寫本所引湯藥不全,令錄數方於後。

羌活散

羌活 防風 白芷 荊芥穗 川芎 地骨皮 甘草 連翹 柴胡 牛蒡子 大腹皮。

蘆薈肥兒丸

三棱 莪朮 青皮(俱醋炒) 陳神曲 黃連 胡黃連 使君肉 蘆薈 檳榔 香附 陳皮 麥芽 蕪夷南木香 有癖塊加阿魏 干漆

化慝丸

蕪荑 蘆薈 青黛 川芎 白芷梢 胡黃連 蝦蟆灰

開豁腠理湯

升麻 葛根 羌活 荊芥 防風 前胡 柴蘇 牛蒡子 陳皮 甘草 桔梗 枳殼
上十二味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