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總括 頭痛先須辨六經,濕痰風火夾邪侵;氣虛血少兼寒濕,識者尤當審厥真。

脈法 《脈經》云:陽熱則頭疼。又曰︰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脈緊頭痛是傷寒,脈緊上寸口者風頭痛。《脈訣》云:頭痛短澀應須死,浮滑風痰皆易除。

《內經》曰︰寸口脈中短者曰頭痛。

子和曰︰頭痛不止,夫三陽受病,皆胸膈有痰之致,蓋指病之壅郁於上而言也。

《內經》曰︰春氣者病在頭,蓋天氣在上,知病氣亦升於上也,其法當吐,謂吐之所以宣達在上之邪。

仲景云:大法春宜吐是也,此特治頭痛之一法耳。按頭痛之症有自外而生者,如風寒暑濕之邪;有自內而生者,如氣血痰飲之動。然人有三陽三陰之異,而又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高巔之上,惟風可到耳。故太陽頭痛者,惡風寒,脈浮緊,痛在巔頂兩額角;少陽頭痛者往來寒熱,脈弦,痛連耳根;陽明頭痛者,發熱自汗,脈浮長大,痛連 目頰齒;太陰頭痛者,必有痰,體重或腹痛,脈沉,頭重;少陰頭痛者,足冷氣逆為寒厥,脈沉細;厥陰頭痛者吐痰沫厥冷,脈浮緩,痛引目系,此六經頭痛多挾外邪者也。血虛頭痛者,自魚尾上攻頭痛也;氣虛頭痛者,耳鳴九竅不利也;真頭痛者,痛甚入連於腦,手足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也。

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也。

痰厥頭痛者,頭苦痛如裂,眼黑頭旋惡心,煩悶,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此足太陰痰厥頭痛也。凡此之類,種種不同,更 大方,究其所因,斯無一偏之弊矣。

丹溪云,頭痛大率屬痰,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腎虛則頭痛,肝虛則頭暈。

〔附方〕

太陰經頭痛方 本 川芎 羌活 獨活 麻黃

少陽經頭痛方 柴胡 半夏 黃芩 人參 甘草

陽明經頭痛方 升麻 芍藥 干葛 甘草 加石膏、白芷煎服。

太陰經頭痛方 蒼朮 半夏 南星 川芎 蔓荊子

少陰經頭痛方 麻黃 附子 細辛

厥陰經頭痛方 麻黃 羌活 吳茱萸 本 升麻 黃耆 黃連 黃芩 當歸 黃柏 川芎 細辛 柴胡 半夏 紅花 蒼朮 蔓荊子

芎歸湯 即四物湯去地黃、芍藥,一方加柴胡、羌活、酒芩、蔓荊子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羌活黑附湯 麻黃 僵蠶 黃柏 羌活 蒼朮 防風 甘草 升麻 白芷 黃耆 黑附子

痰厥二陳湯 加減 陳皮 半夏 蔓荊子 蒼朮 南星 防風 茯苓 甘草

附︰頸項強痛

總括 項病原來風濕居,失枕閃挫亦因之;左血右痰須記取,詳分虛實是靈機。

《內經》曰︰春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又曰︰諸頸項強皆屬於濕。戴氏曰︰項痛非是風邪即是氣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宜服和氣之劑,亦有挫閃及久睡失枕而致項強不可轉移者,此由腎虛不能生肝,肝虛無以養筋、故機關不利,宜服補腎之劑。亦有患筋急項不能轉側者,此必從足起。《經》言︰十二經各有筋,惟足太陽之經自足至項故也。《準繩》曰︰頸項強急、發熱惡寒之症,多因風寒客三陽經也,寒搏則筋急,風搏則筋弛,左多屬血,右多屬痰,並宜驅邪湯。若動則微痛,脈弦而數實,右為甚,此痰熱客三陽經也,宜消風豁痰湯;若動則微痛,脈弦而澀,左為甚,作血虛邪客太陽陽明經治,宜疏風滋血湯。

〔附方〕

驅邪湯

麻黃 桂枝 杏仁 甘草 防風 羌活 獨活 川芎 本 柴胡 家葛 白芷 升麻 生薑 薄荷 水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消風豁痰湯

黃芩(酒炒) 羌活 紅花 半夏(薑製) 陳皮 白茯苓 甘草 獨活 防風 白芷 家葛 柴胡 升麻 生薑 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疏風滋血湯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羌活 獨活 紅花 牛膝 防風 白芷 家葛 升麻 甘草 柴胡 桃仁 生薑 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