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痢滯論

凡雜証之痢,皆由暑濕之積邪,或挾食積所致。傷於氣分則痢白,傷於血分則痢赤,氣血俱傷赤白兼下。至產後患此則有不同,治法亦有異,蓋多由中氣虛而停積也。如產後七日內外,患赤白痢疾、後重頻並最為難治。欲調氣行血而推蕩痢邪,猶慮產後之元氣方虛;欲滋榮益氣而大補產虛,又恐反助痢初之邪盛。其行不損元,補不助邪,惟生化湯去乾薑,加以木香、茯苓,名香苓生化湯為善,以其能消惡露,兼行痢滯也。如痢在七日之外,可酌加芍、連、蓮、朴等藥。如傷面食、谷食瀉痢,先服生化東加炒神曲。塊痛止,服六君子加麥芽一撮,或炒神曲一錢。如傷肉食瀉痢,先服生化東加山楂、砂仁。塊痛止,服六君子東加山楂四五枚,砂仁四分,炒神曲一錢。如半月外患赤痢後重,歸芍連殼飲。如脾氣虛弱瀉痢,四肢浮腫,宜六君子東加木香、肉果面煨,合五皮散。如瀉痢黃色,乃脾土正氣虛耳,宜補中益氣湯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煨。如胃氣虛弱瀉痢,完穀不化,當溫助胃氣,及產後瀉痢日久後重者,並宜服加味六君子湯。大凡產後赤痢去血多,薑、砂、木香之類不可多用,熱則血愈行。倘血痢日久不止者,血虛也,宜四物東加荊芥、人參,或用人參五錢,香連丸一錢,同為末下。凡諸証兼嘔吐,皆宜加藿香五分。痰,加製半夏八分。兼小便短澀,引加燈心三十寸。且燈心利水而不傷陰,況產後津液已虧,兼之瀉痢傷陰複傷津液,小便理宜短少,故止用燈心足矣,不可用利水傷陰之藥也。如胎前下痢,產後不止,伏龍肝湯丸治之。又有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治產後痢不止。馮氏云︰產後腹痛瀉痢,若非外因所傷,乃屬腎氣虧損,陽虛不能生土,陰虛不能閉藏耳,必用四神、八味補腎。倘誤投分利導水之劑,是益其虛。但瀉痢之証,非脾即腎。如病在腎,所謂補脾不如補腎。如病在脾,自又補腎不如補脾也。圓機活法,在臨証定之耳。

香苓生化湯 治產後七日內患赤白痢。

川芎(二錢) 當歸(五錢)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茯苓(一錢) 陳皮(四分) 木香(一分)
水煎服。如紅痢腹痛,加砂仁三分。七日外,可加白芍、黃連、炒蓮肉、製濃朴各五分。

歸芍連殼飲 治產後半月外,患赤痢後重。

川芎(一錢五分) 當歸(三錢) 白芍(酒炒) 茯苓(各一錢) 黃連(六分,薑汁炒)枳殼(五分,麩炒) 甘草(四分) 木香(三分)
水煎服。

五皮散 治產後風濕傷脾,氣血凝滯,以致面目虛浮,四肢腫脹氣喘。

陳皮 桑皮 薑皮 茯苓皮 大腹皮(黑豆水製淨。各一錢)
水煎服。

香連丸 治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二十兩,吳萸十兩,同炒,去吳萸) 木香(四兩八錢,不見火)
醋糊丸,米飲下。一方等分,蜜丸。一方加甘草八兩,黃連用蜜水炒,蒸晒九次,入木香為丸。

伏龍肝湯丸 治胎前下痢產後不止,及元氣大虛,瘀積小腹結痛,不勝攻擊者。

山楂肉(一兩,炮黑) 黑糖(二兩,熬枯)
二味,一半為丸,一半為末,用伏龍肝二兩,煎湯代水。煎前末二錢,送前丸二錢,日三夜二服,一晝夜令盡。氣虛,加人參二三錢駕馭之。虛熱,加炮薑、肉桂、茯苓、炙甘草。兼感風寒,加蔥白、香豉。膈氣不舒,磨沉香數匙,調服。

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後。) 六君子湯 補中益氣湯(俱見上卷諸痛門。) 加味六君子湯(見本卷泄瀉門。) 四物湯(見上卷安胎門。)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見上卷痢門。) 四神丸(見上卷腹痛門。) 八味丸(見上卷諸痛門,附六味地黃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