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之三 咳嗽門

(附哮 附喘)

有聲無痰之謂咳。有痰無聲之謂嗽。有聲有痰者名曰咳嗽。然謂無聲者。非全無聲也。咳而易出。聲之不甚響也。謂無痰者。非果無痰也。嗽而費力痰之不易出也。分而言之。咳為在肺。嗽為在脾。合而言之。肺與脾迭相為用。而又互相為害者也。使肺不受熱。則化氣自清。亦可以利脾。而何至於生痰。脾不受熱。則游溢情氣。自足以滋肺。而何以至於成嗽。此肺與脾之互相為害也。由是觀之。則脾肺雖分二經。而咳嗽總為一病。病之所由。成皆火之所致也。雖然火固能致病矣。而亦有得於外。或傷於風。或傷於寒熱。如此之類。種種不同。亦皆歸咎於火乎。殊不知始之者。風寒與熱也。而成之者火也。內外夾攻。病斯成焉。而不可以一端求也。然此特論夫咳嗽之由耳。而咳嗽之名非一言之所能盡悉。而數之有火痰嗽。濕痰嗽。鬱痰嗽。頑痰嗽清痰嗽風寒痰嗽。酒食痰嗽。乾咳嗽時行嗽。瘀血嗽。與大肺脹嗽之異焉。而諸嗽之形症。又何以別之。蓋火痰嗽者。嗽必面赤。聲多痰少。用力久而後出。脈數喘急是也濕痰嗽者。喉中漉漉有聲。嗽而易出者是也。鬱痰嗽者。胸臆脹滿。連嗽不出。喉中有喘聲。夜不得眠。上飽下餓者是也。頑痰嗽者。膠住咽喉咯不能出必努力大嗽。而後出少許。如脂膏之狀者是也。清痰嗽者。必待嗽而後出。其痰不稠粘者是也。風痰嗽者。肺氣壅盛。必頓嗽而後出。其痰浮而有沫。狀如津唾。而略稠粘者是也。寒痰嗽者得於秋冬之交。或為冷雨所淋。或為冷風所侵。或露臥星月。或寒天入水所致。其嗽必哮喘。而或肩背覺寒。得熱湯飲之則緩者是也。酒痰嗽者。醉後感冒風熱。腹中有酒積。飲濁酒即發者是也。食積痰嗽者。每食後則嗽。胸膈不寬。其痰稠粘。覺有甜意。面上蟹爪路。一黃一白者是也。乾咳嗽者平素陰血不足。虛火有餘。喉中常癢。癢即頻嗽。有聲而無痰是也。時行嗽。發寒熱鼻塞氣急。瘀血嗽。喉間常有腥氣。肺脹嗽。動則喘滿氣急或左或右眠不得者。此痰與瘀血礙氣而病也。又有嗽而兩脅痛者。名曰肝咳。有嗽而腰軟痛者。名曰腎咳。有嗽而中脘作痛者。名曰脾咳。有嗽而鼻流清涕者。名曰肺咳。有嗽而口苦舌乾者。名曰心咳。又有嗽而遺尿者。氣虛也。又有嗽而五心煩熱者。血虛也。凡治病者。當精詳而審之。

脈云

肺脈實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則痰氣盛也。虛者。弦洪無力。若沉而帶數。則火鬱也。大要浮大者生。沉伏匿者不治。

立方

嚀嗽抑火湯 治肺火上炎咳嗽痰多。午後面赤。

知母 栝蔞仁(去油) 貝母(各二錢) 玄參 麥門冬 黃芩 天花粉 山梔仁 枳實(各一錢) 竹茹 桔梗(各八分) 生薑三片煎服。

開鬱降痰湯 治鬱痰咳嗽。胸脅脹懣。並積痰咳嗽。

杏仁(去皮尖) 枳殼 黃芩(酒炒) 蘇子(炒各一錢) 桔梗(炒) 香附(童便製) 貝母(去心) 栝蔞仁(去油) 山楂(各二錢) 甘草(二分) 燈心三十莖食後服。

保肺飲 治久患咳嗽。肺金衰弱。上氣喘急。口乾喉啞。痰中帶血絲。或咯出鮮血。或痰如灰色。將成肺痿。

知母 天門冬 五味子 川貝母 杏仁(各一錢) 天花粉 麥門冬 紫菀茸 款冬花 百合 桔梗 蘇子 阿膠(各八分) 水煎溫服。

清氣化痰湯 治酒色過度。咳嗽不止。兩肋疼痛。

人參 沉香 青皮(各八分) 甘草(二分) 知母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錢五分) 五味子(二十一粒) 蘇子 半夏(薑礬製) 麥門冬(各一錢) 水煎食遠服。

蘆吸散 治寒痰凝結肺經。喘嗽氣急。午後發寒。

肉桂 明雄黃 鵝管石 款冬花 粉甘草(各等分)
上為極細末。以蘆管挑藥。輕輕含之吸入喉內。徐徐以清茶過口。

保真湯 治微微乾嗽。骨蒸盜汗。四肢壯熱。飲食少進。氣虛血虧損。

生地 熟地 黃耆 人參 地骨皮 白朮(各六分) 柴胡 黃柏 橘紅(各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 甘草(二分) 天門冬 知母 麥門冬 貝母 白茯苓(各八分) 水煎食遠服。

噙化潤金丹 治諸般咳嗽。久久不愈。此丹能清氣化痰。生液保肺。滋陰降火。止嗽定

玄參 貝母 款冬花 麥門冬(各五錢) 牛黃(一錢) 金沸草 知母(各二錢) 明硼砂(八分) 烏梅肉 當歸(各一錢八分)
上為細末,以梨汁熬膏為丸。如芡實大。每次一丸。噙口內潤化下。

華蓋飲 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胸膈脹滿。頭目昏眩。

赤茯苓 桑白皮 橘紅 蘇子(各一錢五分) 干葛 桔梗 杏仁(各一錢) 麻黃(五分)
生薑三片食遠服。

團參飲子 治七情六鬱所傷以致臟氣不平。咳嗽濃血。將成肺痿。憎寒發熱。羸瘦

團參 膽星 半夏 甘草 麥門冬 杏仁(各一錢二分) 遼五味(十五粒) 阿膠(蛤粉炒) 紫菀 百部 旋複花(各一錢) 桑葉(經霜者五片) 生薑五片。食遠服。

如意丹 治嗽久不愈。諸火上升。口苦面赤。頑痰壅塞。氣逆口疳。

青礞石( 過) 硼砂 款冬花 薄荷葉(各四兩) 黃芩(酒炒) 玄明粉 桔梗(各六錢)大黃(酒蒸九次五錢)
上為末,烏梅肉搗爛為丸。每服二錢,白滾湯送下。

參蘇飲 治肺感風邪。膈中有熱。咳嗽聲重。鼻流清涕。

人參(五錢) 紫蘇 桔梗 干葛 前胡 半夏 枳殼 白茯苓 陳皮(各一錢二分) 甘草(三分) 蔥頭三枝。生薑二片。不拘時服。

諸嗽皆宜用桔梗。乃肺經之要藥。故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以其為舟楫之劑。能上而不下。不用則不能引藥至肺部。多用則又承載諸藥而不能行。反能作飽故不可多用。

附哮

哮者即痰喘也。甚而常發者。喉中有水雞聲。牽引胸背是也

附哮

四陳散 治痰哮。

陳 茶 陳薄荷 陳皮 陳紫蘇(各二錢) 薑十片。煎熟溫服。

必勝飲 治哮症久久不愈。一服即止。

半夏 枳實(各二錢) 石膏( 三錢) 杏仁(去皮尖) 茶葉 麻黃 栝蔞霜(去油) 甘草(各一錢) 薑五片。不拘時服。

二仙丹 治一切哮症。

沉香(一兩) 萊菔子(淘淨蒸熟晒乾。五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為細丸。每服八分,白滾湯送下。

附喘

呼吸急促之甚。經曰:諸逆沖上。皆屬於火。然火有虛實。虛者氣乏身虛。實者氣壯身熱。凡喘未發時。以養正氣。已發時。以攻邪為主。

附喘

定喘湯 治胃虛作喘。脈氣無力。抬肩擷項喘而不休。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二錢) 遼五味(二十一粒) 麻黃(五分) 白朮(土炒) 杏仁(去 )陳皮 葶藶子(各一錢二分) 加黑棗二枚。食遠服。

二母湯 治水喘。水氣轆轆有聲。怔忡者。

遼五味 黃柏(酒炒) 知母(鹽酒炒) 貝母(去心各二錢) 加黑棗二枚。食遠服。

平喘湯 治火喘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匕複喘。

蘇子(炒) 黃芩(酒炒) 枳實(各二錢) 山梔仁(炒黑) 桔梗(炒) 杏仁(去皮尖) 栝蔞仁(去油) 桑白皮(各一錢) 加燈心三十莖。食遠服。

保肺飲 治肺氣不足。因嗽久而作喘。

白茯苓 人參 金沸草 麥門冬(去心各一錢) 遼五味(二十一粒) 阿膠(蛤粉炒) 紫菀(各二錢) 水煎溫服。

紫金錠 治一切痰喘食喘。氣喘。水喘。惟火喘不可。用薑湯磨服二錢。(方見痰症門)

三拗湯 治外感風邪。並多服參 發喘。

麻黃(不去節) 杏仁(不去皮尖各二錢) 生甘草(一錢) 生薑三片。黑棗二枚。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