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虛勞候
夫虛勞者,五勞、六極、七傷是也。五勞者︰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又,肺勞者,短氣而面腫,鼻不聞香臭。肝勞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脾勞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瀝,莖內痛,陰濕,囊生瘡,小腹滿急。
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發墮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極,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胃極,令人酸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為肌膚。六曰精極,令人少氣吸吸然,內虛,五臟氣不足,發毛落,悲傷喜忘。
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萎,三曰裡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卒。又,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善噫,欲臥,面黃。二曰大怒氣逆傷肝,肝傷,少血目暗。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
四曰形寒寒飲傷肺,肺傷,少氣,咳嗽鼻鳴。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苦驚,喜忘善怒。
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發膚枯夭。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志傷,恍惚不樂。
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 。寸口脈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脈直上者,遲逆虛也。脈澀無陽,是腎氣少;寸關澀,無血氣,逆冷,是大虛。
脈浮微緩,皆為虛;緩而大者,勞也。脈微濡相搏。為五勞;微弱相搏,虛損為七傷。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唯欲嘿氣養神,閉氣使極,吐氣使微。又不得多言語、大呼喚,令神勞損。亦云︰不可泣淚,及多唾涕。此皆為損液漏津,使喉澀大渴。
又云︰雞鳴時,叩齒三十六通訖,舐唇漱口,舌聊上齒表,咽之三過。殺蟲,補虛勞,令人強壯。
《養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拓兩頰,手不動,摟肘使急,腰內亦然,住定。放兩肘頭向外,肘膊腰氣散,盡勢,大悶始起,來去七通,去肘臂勞。
又云︰兩手抱兩乳,急努,前後振搖,極勢二七。手不動,搖兩肘頭上下來去三七。去兩肘內勞損,散心向下,眾血脈遍身流布,無有壅滯。
又云︰兩足跟相對,坐上,兩足指向外扒;兩膝頭拄席,兩向外扒使急;始長舒兩手,兩向取勢,一一綿急三七。去五勞、腰脊膝疼、傷冷脾痺。
又云︰跪一足,坐上,兩手髀內卷足,努 向下。身外扒,一時取勢,向心來去二七。左右亦然。去五勞、足臂疼悶、膝冷陰冷。
又云︰坐抱兩膝,下去三裡二寸,急抱向身極勢,足兩向身,起,欲似胡床,住勢,還坐。上下來去三七。去腰足臂內虛勞、膀胱冷。
又云︰外轉兩腳,平踏而坐,意努動膝節,令骨中鼓,挽向外十度,非轉也。
又云︰兩足相踏,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捺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後劭腰七。去心勞、痔病、膝冷。調和未損盡時,須言語不 喜,偏跏,兩手抱膝頭,兩向極勢,挽之三七,左右亦然。頭須左右仰扒。去背急臂勞。
又云︰兩足相踏,令足掌合也;蹙足極勢,兩手長舒,掌相向腦項之後,兼至膊,相挽向頭膊,手向席,來去七;仰手,合手七。始兩手角上極勢,腰正,足不動。去五勞。七傷,齊下冷暖不和。數用之,常和調適。
又云︰一足踏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向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五勞、三裡氣不下。
又云︰蛇行氣,曲臥以,正身複起,踞,閉目隨氣所在,不息,少食裁通腸,服氣為食,以舐為漿,春出冬藏,不財不養。以治五勞七傷。
又云︰蝦蟆行氣,正坐,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勞、七傷、水腫之病也。
又云︰外轉兩足,十遍引。去心腹諸勞。內轉兩足,十遍引,去心五息止。去身一切諸勞疾疹。
二、虛勞羸瘦候
夫血氣者,所以榮養其身也。虛勞之人,精髓萎竭,血氣虛弱,不能充盛肌膚,此故羸瘦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云︰朝朝服玉泉,使人丁壯,有顏色,去蟲而牢齒也。玉泉,口中唾也。朝未起,早漱口中唾,滿口乃吞之,輒琢齒二七過,如此者三,乃止,名曰練精。
又云︰咽之三過,乃止。補養虛勞,令人強壯。
三、虛勞不能食候
脾候身之肌肉,胃為水穀之海。虛勞則臟腑不和,脾胃氣弱,故不能食也。
四、虛勞胃氣虛弱不能消穀候
胃為腑,主盛水穀;脾為臟,主消水穀。若脾胃溫和,則能消化。今虛勞,血氣衰少,脾胃冷弱,故不消穀也。
五、虛勞三焦不調候
三焦者,謂上、中、下也。若上焦有熱,則胸膈痞滿,口苦咽乾;有寒則吞酢而吐沫。
中焦有熱,則身重目黃;有寒則善脹而食不消。下焦有熱,則大便難;有寒則小腹痛而小便數。三焦之氣,主焦熟水穀,分別清濁,若不調平,則生諸病。
六、虛勞寒冷候
虛勞之人,血氣虛竭,陰陽不守,臟腑俱衰,故內生寒冷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手項上。治久寒不能自溫,耳不聞聲。
七、虛勞痰飲候
勞傷之人,脾胃虛弱,不能克消水漿,故為痰飲也。痰者,涎液結聚在於胸膈;飲者,水漿停積在膀胱也。
八、虛勞四肢逆冷候
經脈所行,皆起受於手足。虛勞則血氣衰損,不能溫其四大,故四肢逆冷也。
九、虛勞手足煩疼候
虛勞血氣衰弱,陰陽不利,邪氣乘之,次冷熱交爭,故以煩疼也。
十、虛勞積聚候
積聚者,腑臟之病也。積者,臟病也,陰氣所生也;聚者,腑病也,陽氣所成也。虛勞之人,陰陽傷損,血氣凝澀,不能宣通經絡,故積聚受於內也。
十一、虛勞瘕候
瘕病者,皆由久寒積冷,飲食不消所致也。結聚牢強,按之不轉動為症;推之浮移為瘕。虛勞之人,脾胃氣弱,不能克消水穀,複為寒冷所乘,故結成此病也。
十二、虛勞上氣候
肺主受於氣,氣為陽,氣有餘則喘滿逆上。虛勞之病,或陰陽俱傷,或血氣偏損,今是陰不足,陽有餘,故上氣也。
十三、虛勞客熱候
虛勞之人,血氣微弱,陰陽俱虛,小勞則生熱,熱因勞而生,故以名客熱也。
十四、虛勞少氣候
虛勞傷受於肺,故少氣。肺主氣,氣為陽,此為陽氣不足故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人能終日不涕唾,隨有漱漏咽之。若恆含棗核而咽之,令人受氣生津液,此大要也。
十五、虛勞熱候
虛勞而熱者,是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故內外生受於熱,非邪氣從外來乘也。
十六、虛勞無子候
丈夫無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鐵,皆為無子之候。又,泄精精不射出,但聚受於陰頭,亦無子。無此之候,皆有子。交會當用陽時;陽時,從夜半至禺中是也;以此時有子,皆聰明長壽。勿用陰時;陰時,從午至亥;有子皆頑暗而短命,切宜審詳之。凡婦人月候來時,候一日至三日,子門開,若交會則有子;過四日則閉,便無子也。
男子脈得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也。
十七、虛勞裡急候
虛勞則腎氣不足,傷受於衝脈。衝脈為陰脈之海,起受於關元,關元穴在臍下,隨腹直上至咽喉。勞傷內損,故腹裡拘急也。
上部之脈微細,而臥引裡急,裡急心膈上有熱者,口乾渴。寸口脈陽弦下急,陰弦裡急,弦為胃氣虛,食難已飽,飽則急痛不得息。寸微關實、尺弦緊者,少腹腰背下苦拘急痛外,如不喜寒,身憒憒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正偃臥,以口徐徐納氣,以鼻出之。除裡急、飽食。後小咽氣,令溫中;若氣寒者,使人乾嘔腹痛,從口納氣七十所,咽,即大填腹內,小咽氣數十;兩手相摩,令極熱,以摩腹,令氣下。
十八、虛勞傷筋骨候
肝主筋而藏血,腎主骨而生髓。虛勞損血耗髓,故傷筋骨也。
十九、虛勞筋攣候
肝藏血而候筋。虛勞損血,不能榮養受於筋,致使筋氣極虛;又為寒邪所侵,故筋攣也。
二十、虛勞驚悸候
心藏神而主血脈。虛勞損傷血脈,致令心氣不足,因為邪氣所乘,則使驚而悸動不定。
夫風寒濕三氣合為痺。病在於陰,其人苦筋骨痿枯,身體疼痛,此為痿痺之病,皆愁思所致,憂慮所為。
診其脈,尺中虛小者,是脛寒痿痺也。
二十二、虛勞目暗候
肝候受於目而藏血。血則榮養受於目。腑臟勞傷,血氣俱虛,五臟氣不足,不能榮受於目,故令目暗也。
二十三、虛勞耳聾候
腎候受於耳。勞傷則腎氣虛,風邪入於腎經,則令人耳聾而鳴。若膀胱有停水,浸漬受於腎,則耳聾而氣滿。
二十四、虛勞不得眠候
夫邪氣之客於人也,或令人目不得眠,何也?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受於胸中,出受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受於脈也,化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其悍氣之 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晝行於陽,夜行於陰。其入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肉間,行於五臟六腑。今邪氣客於臟腑,則衛氣獨營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受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眠。
二十五、大病後不得眠候
大病之後,臟腑尚虛,榮衛未和,故生受於冷熱。陰氣虛,衛氣獨行於陽,不入於陰,故不得眠。若心煩不得眠者,心熱也;若但虛煩而不得眠者,膽冷也。
二十六、病後虛腫候
夫病後,經絡既虛,受於風濕,膚腠閉塞,榮衛不利,氣不宣泄,故致虛腫。虛腫不已,津液澀,或變為微水也。
二十七、虛勞脈結候
脈動而暫止,因不能還而複動,是脈結也。虛勞血氣衰少,脈雖乘氣而動,血氣虛則不能連屬,故脈為之結也。
二十八、虛勞汗候
諸陽主表,在於膚腠之間。若陽氣偏虛,則津液發泄,故為汗。汗多則損受於心,心液為汗。
診其脈,寸口弱者,陽氣虛,為多汗脈也。
二十九、虛勞盜汗候
盜汗者,因眠睡而身體流汗也。此由陽虛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氣不足,亡津液故也。
診其脈,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皆為盜汗脈也。
三十、諸大病後虛不足候
大病者,中風、傷寒、熱勞、溫瘧之類是也。此病之後,血氣減耗,臟腑未和,使之虛乏不足。虛乏不足,則經絡受邪,隨其所犯,變成諸病。
三十一、大病後虛汗候
大病之後,複為風邪所乘,則陽氣發泄,故令虛汗。汗多亡陽,則津液竭,令人枯瘦也
目錄 卷之三\虛勞病諸候上(凡三十九論)
三十二、風虛汗出候
夫人 肉不牢,而無分理,理粗而皮不致者,腠理疏也。此則易生受於風,風入於陽若少氣口乾而渴,近衣則身熱如火,臨食則流汗如雨,骨節懈惰,不欲自營,此為漏風,由醉酒當風所致也。
三十三、虛勞心腹痞滿候
虛勞損傷,血氣皆虛,複為寒邪所乘,腑臟之氣不宣發於外,停積在裡,故令心腹痞滿
目錄 卷之三\虛勞病諸候上(凡三十九論)
三十四、虛勞心腹痛候
虛勞者,臟氣不足,複為風邪所乘,邪正相干,冷熱擊搏,故心腹俱痛。
勞傷之人,五臟不安,六腑不調。胃為水穀之海,今既虛弱,為寒冷所侵,不勝受於水穀,故氣逆而嘔也。
三十六、虛勞咳嗽候
虛勞而咳嗽者,腑臟氣衰,邪傷受於肺故也。久不已,令人胸背微痛,或驚悸煩滿,或喘息上氣,或咳逆唾血,此皆臟腑之咳也。然肺主受於氣,氣之所行,通榮臟腑,故咳嗽俱入肺也。
三十七、虛勞體痛候
勞傷之人,陰陽俱虛,經絡脈澀,血氣不利。若遇風邪與正氣相搏,逢寒則身體痛,值熱則皮膚癢。
診其脈,緊濡相搏,主體節痛。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雙手舒指向上,手掌從面向南,四方回之,屈肘上下盡勢四七,始放手向下垂之,向後雙振,輕散氣二七,上下動兩膊二七。去身內、臂、肋疼悶。
漸用之,則永除。
又云︰大 坐,以兩手捉足五指,自極,低頭不息九通。治頸、脊、腰、腳痛,勞疾。
又云︰偃臥,展兩足指右向,直兩手身旁,鼻納氣七息。除骨痛。
又云︰端坐,伸腰,舉右手,仰其掌,卻左臂,覆左手。以鼻納氣自極七息,息間,稍頓左手。除兩臂背痛。
又云︰胡跪,身向下,頭去地五寸,始舉頭,面向上,將兩手一時抽出,先左手向身前長舒,一手向身後長舒,前後極勢二七。左右亦然。去臂骨脊筋陰陽不和、痛悶 痛。
又云︰坐一足上,一足橫鋪安膝下押之;一手捺上膝向下,急;一手反向取勢長舒,頭仰向前,共兩手一時取勢,捺搖二七。左右迭互亦然。去髀、胸、項、掖脈血遲澀、攣痛悶疼。雙足互跪安穩,始抽一足向前,極勢,頭面過前兩足指,上下來去三七。左右換足亦然。去臂、腰、背、髀、膝內疼悶不和,五臟六腑氣津調適。一足屈如向前,使膀胱著膝上,一足舒向後,盡勢,足指急勢,兩手向後,形狀欲似飛仙虛空,頭昂,一時取勢二七,足左右換易一寸,去遍身不和。
又云︰長舒兩足,足指努向上;兩手長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頭努脊,一時極勢;滿三通。動足相去一尺,手不移處,手掌向外七通。須臾,動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極勢,三通。去遍身內筋節勞虛、骨髓疼悶。長舒兩足,向身角上,兩手捉兩足指急搦心,不用力,心氣並在足下,手足一時努縱,極勢,三七。去 臂腰疼。解溪蹙氣、日日漸損。
三十八、虛勞寒熱候
勞傷則血氣虛,使陰陽不和,互有勝弱故也。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相乘,故發寒
目錄 卷之三\虛勞病諸候上(凡三十九論)
三十九、虛勞口乾燥候
此由勞損血氣,陰陽斷隔,冷熱不通,上焦生熱,令口乾燥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東向坐,仰頭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漱滿二七,咽。愈口乾。若引腎水發醴泉,來至咽喉。醴泉甘美,能除口苦,恆香潔,食甘味和正。久行不已,味如甘露,無有飢渴。
又云︰東向坐,仰頭不息五通,以舌撩口,漱滿二七,咽。治口苦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