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二 潰瘍發熱(附惡寒)

脈浮或弱而熱,或惡寒者,陽氣虛也,宜補氣。脈澀而熱者,血虛也,宜補血。午前熱?而痛者,邪在內也,宜下之。

一男子潰後發熱作痛,脈浮數,按之無力,勞而尤甚。以補中益氣湯治之而止;更以十全大多於血藥。

一男子潰後發熱,頭痛脈浮緊,虛而兼表邪也。以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白芷,二劑而止,更以托裡藥而愈。

一婦人潰後發熱少寐,四肢倦怠。以黃耆人參湯治之而安,更以十全大補湯,加貝母、遠志、麥門冬、酸棗仁、香附,月餘而斂。

一婦人潰後發熱,服清熱敗毒藥愈甚,診之脈澀,以四物湯加粟殼,乳香、沒藥,二劑少止,又二劑而安。

一男子潰後發熱,頭微痛,日晡尤甚。脈浮,按之則澀。以人參養榮東加柴胡、地骨皮而愈,又月餘而斂。

一男子潰而惡寒,用四君子東加桂,倍用黃耆、大料,四劑而止。膿水尚多,投八珍湯加桂,數劑漸少。惟瘡口不合,以附子餅,及十全大補湯,每劑加炮附子五分,數劑乃去附子,又服月餘而愈。

一男子潰後,將愈,因勞四肢發熱,煩躁不寐。以聖愈湯四劑而寧,更以托裡藥而愈。

丹溪云︰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炙於火者,是人陰氣虛而陽氣盛也。

一男子潰後,畏寒脈虛。以四君子加炮薑,四劑而愈。以十全大補湯,月餘而斂。仲景云︰脈虛則血虛,血虛生寒,陽氣不足也。瘡腫脈虛,宜托裡,和養血。信夫﹗

一 婦發熱,日晡愈甚,乃血氣虛也。治以四物湯加柴胡、地骨皮而愈。

一婦人潰後發熱,服涼藥,反畏寒。以十全大補湯,二劑而止,又以托裡藥而痊。

一男子潰後發熱,服涼藥益甚。診之脈浮,乃氣虛也。以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麥門冬治之而止,更以托裡藥而斂。

一婦人潰後發熱,脈浮而數,虛而兼表証也。以補中益氣湯倍用柴胡、升麻,一劑而止,以托裡月餘而斂。

一男子患癰,潰而飲酒, 痛發熱。服黃連解毒湯,二劑而止,更以托裡消毒散而愈。

常治痛而大便秘,脈實者,用清涼飲治之。

一男子膿熟不潰,微痛少食,倦怠發熱。余為針之,膿湧出,熱益甚,乃虛也。急以人參黃耆發也。此血虛發躁,當以當歸補血湯主之。又有火鬱而熱者,如不能食而熱,自汗氣短者,虛也。以甘寒之劑,瀉熱補氣。如能食而熱,口舌乾燥,大便難者,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以瀉火補水。

一男子患漏,時值陰寒,忽惡寒,右手脈有而似無,此胃氣虛而不任風寒也。以四君子東加者,又有上焦之邪,隔絕榮衛,不能升降出表而惡寒者。東垣云︰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當亟瀉其陰,峻補其陽。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氣上溢於陽中也。

一婦人多怒,手背患瘡出血,至夜發熱妄語。服清心涼血藥,不應,乃熱入血室而然也。遂東垣曰︰晝則發熱,夜則安靜,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晝則發熱煩躁,夜則發熱煩躁,是陽無陰也。當亟瀉其陽,峻補其陰。王注云︰病熱而脈數,按之不鼓動,乃寒盛格陽而致之,非熱也。形証是寒,按之而脈氣鼓擊於手下盛者,此為熱盛,拒陰而生病,非寒也。又曰︰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傷寒論》曰︰寸口脈微,為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洒淅惡寒,尺脈弱,為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以手捫摸有三法,以輕手捫之則熱,重按之則不熱,是熱在皮毛血脈也。重按之至筋骨之分,則熱蒸手極甚,輕手則不熱,是邪在筋骨之間也。輕手捫之則熱,重力以按之不熱,不輕不重按之而熱,是在筋骨之上,皮毛血脈之下,乃熱在肌肉也。 肺熱者,輕手乃得,微按全無,日晡熱甚,乃皮毛之熱,其証必見喘咳。寒熱輕者瀉白散,重者涼膈散、地骨皮散。 心熱者,微按至皮膚之下,肌肉之上,輕手乃得。微按至皮毛之下則熱,少加力按之則不熱,是熱在血脈也。其証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噦。以黃連瀉心湯、導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熱者,輕手摸之不熱,重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手重手之間,熱在肌肉,遇夜尤甚。其証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瀉黃散。肝熱者,重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乃肝之熱。寅卯間尤甚。其脈弦,四肢滿悶,便難轉筋,多怒多驚,四肢困熱,筋痿不能起於床。瀉青丸、柴胡飲子。 腎熱者,輕手重手俱不熱。重手按至骨分,其熱蒸手如火。其人骨蘇蘇如蟲蝕,其骨困熱不任,亦不能起於床。滋腎丸主之。按徐用誠云︰手太陰少陰,足太陰厥陰少陰本病,為皮毛肌肉骨分熱也。然面中熱手厥陰少陰太陰。 足下熱而痛,足少陰。 足外熱,足少陽。 身熱膚痛,手少陰。

身前熱,足陽明。 洒淅寒熱,手太陽。 肩上熱,肩似拔,手太陽。中熱而喘,足少陰。肩背熱,及足小指外, 脛踝後,皆屬足太陽。 一身盡熱,狂而妄聞妄見妄言,足陽明。

熱而筋縱緩不收,陰痿。足陽明闕陰手少陰。與前熱在氣血之分,皆諸經現証。臟腑陰陽,是動所生之本病也。

附方

十全大補湯 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作痛,或膿多,或清,或自汗盜汗及流注瘰便、連翹,服之自消。

人參 肉桂 地黃(酒洗蒸焙) 川芎 白芍藥(炒) 茯苓 白朮(炒) 黃耆(鹽水拌炒)當。

四君子湯(方見痔漏門)

四物湯(方見瘰癧門)

人參敗毒散 治一切瘡瘍 痛,發寒熱,或拘急頭痛,脈數有力者。

人參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殼 茯苓 川芎 甘草(各一錢) 作一劑,用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清涼飲(方見發背門)

當歸補血湯 治瘡瘍潰後,氣血俱虛,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黃耆(炙) 當歸(酒拌) 作一劑,水一鐘半,煎六分服。

補中益氣湯 治瘡瘍之人,元氣不足,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或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或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

黃耆(炙,一錢五分) 甘草 人參 當歸(酒拌) 白朮(炒,各一錢) 升麻 柴胡 陳皮(各三分) 作一劑,水二鐘,薑三片,棗二枚,煎一鐘,空心服。

黃耆人參湯 治潰瘍虛熱,無睡少食,或穢氣所觸作痛。

黃耆(鹽水拌炒,二錢) 人參 白朮(炒)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酒拌) 蒼朮(米泔浸,,搗炒) 作一劑,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人參養榮湯 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黃,汲汲短氣,飲食無味,不能收斂。或氣血原不足,不能收斂。若大瘡愈後,多服之,不變他病。

白芍藥(一錢半) 人參 陳皮 黃耆(蜜炙) 桂心 當歸(酒拌) 白朮 甘草(炙,各一錢),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附子餅(方見臀癰門)

八珍湯 調和榮衛,順理陰陽,滋養血氣,進美飲食,退虛熱,此氣血虛之大藥也。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炒) 熟地黃(酒拌)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炒,五分) 作一劑,水二鐘,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聖愈湯(方見杖瘡門)

黃連解毒湯(方見作嘔門)

托裡消毒散(方見腫瘍門)

加味小柴胡湯 治婦女熱入血室,致寒熱如瘧,晝則安靜,夜則發熱妄語。

柴胡(二錢五分) 黃芩 人參 生地黃 甘草(各一錢) 半夏(六分) 作一劑,水一鐘半,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