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孔子很少談論利、命與仁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搏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

達巷的一個人說:“博大啊,孔子!學問廣博而無法稱他為哪一方面的專家。”孔子聽到後對自己的學生說:“我專門做什麼好呢?專門趕馬車好呢?還是專門射箭好?我趕馬車好了。”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遠眾,吾從下。」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章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向子貢問:“孔老先生是位聖人嗎?為什麼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既然上天讓他成為聖人,當然也就會讓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後說:“太宰瞭解我嗎?我小的時候貧窮,所以學會了不少技藝。一般的君子會有這樣多的技藝嗎?那是不會的。”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乎!」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搏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顏淵感嘆說:“越仰望著越覺得高,越鑽研越覺得深;眼看著它在前面,忽然又在後面去了。老師就是這樣善於有步驟地誘導人,用廣博的文化知識充實我,用一定的禮節來約束我,使我想停止也停止不下來。我已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似乎看到老師的學說就立在我的面前,但要想追隨它前進,卻又不知道從什麼而去了。”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聞,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註:匵字音ㄉㄨˊ

子貢說:“有一塊美玉在這裡,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把它賣出去好呢?”孔子說:“賣出去吧!賣出去吧!我正等待著識貨的商人哩。”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說:“我沒見過喜愛道德像喜愛女色一樣的人!”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孔子說:“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來。那是我自己停下來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吾未見其止也!」

孔子談到顏淵,說:“可惜啊!我只看見他進取,從來沒有見他停止過。”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孔子說:“莊稼出苗而不吐穗開花是有的吧!吐穗開花而不結果實也是有的吧!”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說“年輕人可怕,怎麼知道他們的將來不如我們這些人呢?但是,如果四五十歲了還默默無聞,那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說:“嚴正的告誡,能不聽從嗎?但要以確實改正為可貴。恭維的活,聽了能夠不高興嗎?但要以冷靜分析為可貴。盲目高興不加分析,表面聽從實際不改,我不知道該拿這種人怎麼辦了。”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子曰:「衣敝縕,與衣孤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孔子說:“天嚴寒以後,才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孔子說:“可以一起學習,未必可以志同道合;可以志同道合,未必可以一起立業;可以一起立業,未必可以一起通權達變。”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遠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