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為政第二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說:「辦理政事,以德為方法來治理,就像北方星辰,位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三百內容,以一言來概括:『思念君主不間斷。』」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說:「以政事章程來尊行政道,領導大家用刑來治理,人民鑽法律漏洞而不知羞恥;外表恭敬內心不服氣。人民如果不遵從政令,以德導之(禮義廉恥),用禮節,名譽,來使之看齊,有禮有德,達到至善,就能使他修正自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說:「我不到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志於學。三十歲時,立定腳根不動搖。四十歲時,對一切事理都能通達明白,不迷惑。五十歲時,能進退知命,明白天然道理。六十歲時,聽先王知法言,則知先王之德行。心與耳相從,故耳順。七十歲時,隨心所欲,卻合乎規矩中道,不踰越法度。」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問孔子,怎樣才算是孝。孔子回答:「無違,不違背父母之意。」有一次,樊遲替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怎麼才算盡孝道,我告訴他:『無違。』樊遲問:「這是什麼意思呢?」孔子回答:「生死大事和祭祀都以禮行事,就是不違孝道。」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孔子如何才算是孝。孔子回答:「父母憂子之疾,無所不憂。故守身所以事親,不妄為非而不失身,斯為孝也。」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遊問孝。孔子:「現在行孝者,能奉養父母之謂,但是犬馬(雪公採用第二種解釋)子女,我們都能扶養,服恃,所以若奉養父母不以敬來行孝,這跟養犬馬(子女)又有何區別呢?」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孝。孔子說:「承順父母顏色乃為難也。有事,為人子弟者來做。有勞役居前,酒食處後,讓父兄先吃,勤恭就是孝了嗎?(此是悌,但未能備孝)」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說:「我和顏回談話,回有聽受無問難,,大智若愚。不違背所說的道理。退下來靜省其私下表現,可見日用動靜語默之間,皆足以發明孔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無疑。然後知其不愚!」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說:「觀看一個人微細動作,看他的由來,觀察這個人所安樂之事,觀人終始,安所匿其情也?」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所學過的,學習新的知識,道理,可以為師了。」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無所不施.器以名可繫其用。賢以才可濟其業,業無常分。故不守一名。用則定施.故舟車殊功也。成德之士體無不周。非特為一材一藝而已。」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孔子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回答:「凡事當做者,先做。先行後言。」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公而不私,合乎正義不貪利,普而不偏,親近共同推崇的德者,不標新立異,故同而不異。小人相反。」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學而不思考則枉然,思考而不學則疲殆,心不安定,危險,疑殆疑惑難安。」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孔子說:「專精修學治於異端小道,斯則危害,致失大道!」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啊!我來教你如何求知吧!對於自己知道的事物,才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這才是真知啊!」

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孔子的弟子子張想學習如何為政做官。孔子告訴他:「多聽別人談論事理,去除內心免得疑慮的事物。其餘你所不懷疑的事物,也要謹慎談論,便可以減少過失和外來的責難。多觀察別人行事,排除內心認為不妥當的,其餘沒有什麼不妥的,也要審慎實行,以減少悔恨。說話少過失,行事少悔恨,能做到這樣,祿位就在其中了。」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魯哀公問孔子:「怎麼做方可以使百姓服從?」孔子回答:「舉用正直的人做官,捨棄邪曲的人,百姓就會服從。舉用邪曲的人做官,捨棄正直的人,百姓自然就不順服了。」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

季康子問孔子:「想要使人民敬仰,又能盡忠,而且大家互相勸勉,怎麼樣才辦得到呢?」孔子說:「上位者臨治人民時,要態度莊嚴端重,人民自然就會敬仰,上位者能孝順父母,慈愛大眾,人民自然會盡忠,舉用善人,教導不能的人,人民自然會相互勸勉了。」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有人問孔子:「先生為什麼不從政為官?」孔子說:「書經上說:『真正的孝,不僅要孝順父母,還必須友愛兄弟。』推廣孝順和友愛的心到家庭,便能治好一家,這也算是從政,又何必一定要在朝廷為官,才算從政呢?」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人如果不講信用,不可行。就好比大車沒有架牛的橫木,小車沒有駕馬的曲釣,車子無此二者不可行,人而無信亦猶是也.」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張問孔子:「自此以後十世之事怎麼可以知道呢?」孔子說:「商沿襲夏朝的禮制,典章制度現在仍可以知道。周沿襲商的禮制,其事易曉,故曰可知也。及其所損益事,亦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者,非但順知既往,兼亦預知將來。」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說:「祭祀鬼神求福,非其祖考而祭之者是諂求福也。見有利於公益的應做當做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