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之病,與大人無異。唯初生保護及痘疹等証,不得不另集方法,以便施用。世俗 所謂 切不
初生拭口法
嬰兒初生,急以綿裹指,拭兒口中舌上惡血穢露,謂之玉銜。若啼聲一發,即 病。(薛氏曰︰嬰兒初生,口含血塊。啼聲一出,隨即咽下,而毒伏於命門。遇天 熱,或飲食停滯,或外感風寒發熱等因,發為瘡疹。急須於未啼時,用軟帛裹指 雖出痘亦輕矣。)又看舌下,若連舌有膜,如石榴子。若啼不出,聲不轉,速 或用葦刀子割之,微有血出,即活。若舌下血出多者,以亂髮燒灰,同豬脂 惠云,看齒根有黃筋兩條,以葦刀割斷。點豬乳佳,如兒口難開。先點豬
甘草下胎毒法
用粉甘草中指一節拍碎,以水二蜆殼,煎一蜆殼,以綿纏蘸,令兒吮之。若吐出惡汁,為佳。若服一蜆殼,不吐,即不須更服。不問嬰兒虛實寒熱,皆須服之。(心鑒 言嬰兒始生落草,服汞粉朱砂白蜜黃連牛黃,欲下胎毒。今人率承用之,不知今 與古人不同。其藥乃傷脾敗陽之物,若與兒服,後必生異証。只宜用淡豆豉煎 口,其毒自下。又能助養脾氣,消化乳食。薛氏預以甘草細切少許,臨產時以 覆溫,收生之際,以軟綿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下胎毒諸法。)
豬乳法
嬰兒初生至盈月內,常時時旋取豬乳,滴口中佳。(豬兒飲母大便提後腳,離乳急 即得。)
襁褓法
千金論云︰小兒用父故衣,女用母故衣,勿使新綿,切不可過濃,恐令兒壯熱,生 癇,皆自此始。(巢氏云︰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 若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損傷。嬰兒常藏在帷幔之內,重衣溫暖。譬如陰地 不見風日,軟脆不任風寒。嬰兒皆當以故絮著衣,莫用新綿也。天氣和暖無風之時,抱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令血和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又當習薄 當從秋習之,不可於春夏卒減其衣,令兒受風寒。冬月但當著夾衣,及衲衣之類,加以舊綿。人家多愛子,乃以綿衣過濃,適所以為害也。又當消息,無令汗出,汗 損,便受風寒,晝夜寤寐,皆當戒之。)
乳哺法
湯氏曰︰小兒乳哺,須要得法。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後不得便與食,哺後 便與乳。小兒脾胃怯弱,乳食相並,難以克化。周歲以上,必成乳癖於腹中,作疼作熱 病從此起也。(丹溪曰︰小兒腸胃尚脆而窄,若稠粘乾硬酸鹹甜辣,一切魚肉水果濕面 煨炒,俱是發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只與熟菜白粥,非唯無病,且不從口,可以養德 外生栗味鹹,乾柿性涼,可為長陰之助。然栗太補,柿太澀,俱為難化,亦宜少與。婦 知,唯務姑息,畏其啼哭,無所不與,積成痼疾,雖悔何及。所以富貴嬌養,有子多病 至成人,筋骨柔弱。有食則不能忌口以自養,居喪則不能食素以盡禮。小節不謹,大義 可不慎與。至於乳母,尤宜謹節,飲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中動,乳脈便應。病氣 汁必凝滯。兒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則瀉,不瘡則熱。或為口糜,或為驚搐。或為 或為腹痛。病之初來,其溺必少,便須詢問,隨証治母,母安亦安,可消患於未形也
乳兒法
凡乳母氣血為乳汁也。五情善惡,悉氣血所生,宜戒喜怒,一切禁忌。不用狐臭癭 嗽病者,及身體疥癬頭瘡,發少唇緊,音啞耳聾, 鼻癇病等,方可乳兒。夏天盛熱時 母浴後,或兒啼,不可與奶,使兒胃有熱毒,秋成赤白痢。浴後可令定息良久乳之,可 也。聶氏曰︰盛啼不可食乳,恐氣逆不順,聚而為,亦能成疾。千金論曰︰凡乳兒不 飽,飽則溢而成嘔吐。若乳來多猛,取出捏後再乳。切須乳時合先令捏去宿熱乳,然後 如乳母欲臥寐,當以臂枕之,令乳與兒頭平。母欲睡著時,即奪其乳,恐其不知飽足 嘔吐。父母交合之間,兒臥於側,或驚起,不可乳兒。蓋氣亂未定,必能殺兒也。( 云︰醉淫喘乳,能殺小兒。聖濟經論︰乳者夏不欲熱,熱則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則 母不欲怒,怒則令上氣癲狂,母不欲醉,醉則令身熱腹滿。母方吐下而乳,則致虛 積熱而乳,則變黃不能食。新房而乳,則瘦悴交脛不能行。)
哺兒法
錢乙云︰兒多因愛惜過當,兩三歲猶未飲食,致脾胃虛弱,平生多病。半年後宜煎 稀粥,時時與之,十月後漸與稠粥爛飯,以助中氣,自然易養少病。惟忌生冷油膩甜物 (寶鑒云︰兒五十日可哺如棗核,百日彈丸,早晚二哺。三歲未滿,勿食雞肉及子,恐 生蟲。)
雜將護法
嬰兒百日,任脈生,能反複。乳母當存節喜怒,適其寒溫。嬰兒半 。尻骨已成 當教兒學坐。嬰兒二百日外,掌骨成,乳母教兒地上匍匐。嬰兒三百日,臏骨成,乳 獨立。嬰兒周,膝骨已成,乳母教兒行步。 上件並是定法,世人不能如法,往往抱兒過時,損傷筋骨,切宜戒之。
柴歸飲
治痘疹初起,發熱未退,無論是痘是邪,疑似之間。均宜用此平和養營之劑,以為 有毒者可托,有邪者可散。實者不致助邪,虛者不致損氣。(凡陽明實熱邪盛者,宜 根湯。如無實邪,悉宜用此增減之。小兒壯熱,呵欠頓悶,時發驚悸。或吐或瀉,手 面頰腮赤,嗽嚏者,為痘症也。呵欠頓悶,肝之症也。時發驚悸,心之症也。或吐足時冷者,脾之症也。頰赤嗽嚏,肺之症也。腰痛喜寐,腎之症也。五臟之症盡顯必多。但顯一二症者,其痘必少。其本總由於淫火之毒也。)
當歸(二三錢) 芍藥(或生或炒一錢半) 荊芥(一錢炙) 炙甘草(七分或一錢) 柴胡(一 薑肉桂。
升麻葛根湯
小兒初間發熱壯盛,為風寒,為痘疹。莫能辨的,此方穩當。
方見卷三上表散門
表熱壯盛,此邪實於表也。經曰︰輕可去實,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甘草佐之,可以和在表 間之
疏邪飲
治痘疹初起發熱。凡氣血強盛,無藉滋補者,單宜解邪,此方為主。以代升麻葛根 蘇葛等方,最為穩當。
芍藥(酒炒) 柴胡(倍用) 甘草(炙) 蘇葉 荊芥穗(減半) 水煎熱服。無火者。加生薑三
火盛內熱者加黃芩,渴者加葛。 去蘇葉荊芥,加干葛黃芩連翹,名柴葛煎。治痘疹表熱,及瘟疫等症。
參蘇飲
治痘症初起,風寒壯熱,體重頭痛,痰嗽壅盛。
方見卷五下表裡門。
風寒客於外,故用柴蘇干葛以發表。痰嗽壅於內,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陳皮茯苓以安裡。 邪去 斯
惺惺散
發熱之初,未明是痘,形體怯弱者宜之。
人參 白朮 甘草 細辛 白茯苓 天花粉 白芍藥 桔梗(各七分。)
參苓朮草,防其虛也。細辛桔梗,所以疏其陽。花粉白芍,所以和其陰。
透邪煎
凡麻疹初熱,未出之時,惟恐誤藥。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藥。然解利得宜,則毒散,而勢自輕減。欲求妥當,當先用此方為主。
當歸(二三錢) 芍藥(酒炒一二錢) 防風(八分) 荊芥穗(一錢) 升麻(三分)甘草(炙七
麻黃湯
治痘疹天寒腠密,表熱壯盛。 方見卷三上表散門 解表之藥有三品,辛涼辛溫辛熱也。夏月表氣易泄,宜用辛涼。春秋表氣平調,宜用辛 溫。 其可
加味葛根湯
凡小兒發熱,看有痘情。(耳冷,指冷,腳冷,眼如含水,懶於言笑,是也。) 至見點。
升麻 葛根 前胡 桔梗 山楂 青皮 木通 荊芥 撫芎 甘草 加燈心。
高鼓峰曰︰如服此湯而不見點,是毒盛也,其症必重。若熱甚氣悶譫語,腰無力。冬月可加 舌灰白色 熱甚口 如見點 山楂,楂木通,熱起頂,者,氣血 加至五六 內陷者,掐破者
羌活透肌湯
治痘出見點未盡。
羌活 陳皮 柴胡 前胡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川芎 當歸 山楂 表氣未疏,則出有不盡,故用羌芎柴前以疏表。裡氣未利,則出有不速,故用二陳桔梗 以調
透肌散
治氣弱痘出不盡。
紫草(二錢) 木通(一錢五分) 白芍藥(酒炒) 人參 蟬蛻 升麻 甘草(五分)
人參甘草,能益氣而補中。紫草木通,能透肌而起痘。升麻蟬蛻,能退熱而消風。用芍藥
紫草化毒湯
治痘已出未出,熱壅不快。
紫草(二錢) 陳皮(一錢) 升麻 甘草(五分) 如小便赤,加木通。
紫草活竅,利血化毒。陳皮快膈,消痰利氣。升麻消風,發散瘡痍。甘草補虛,和中解熱。
搜毒煎
解痘疹熱毒熾盛,紫黑乾枯,煩熱便結,純陽等症。
紫草 地骨皮 牛蒡子 黃芩 木通 連翹 蟬蛻 芍藥 水煎,渴者加花粉麥冬。陽明熱加
涼血養營煎
治痘瘡血虛血熱,色紅熱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結溺赤,凡陽盛陰虛等症。
生地 當歸 白芍 甘草 地骨皮 紫草 黃芩 紅花水煎服。量兒大小加減。 渴加天粉,肌熱無汗加紫胡,血熱毒不透者,加犀角,毒熱甚者,加牛蒡子木通連翹之屬。
甘桔湯
治痘疹咽喉腫痛。 方見卷八下瀉火門
消毒飲
治痘疹咽喉腫痛,膈上熱盛。
牛蒡子(二錢) 荊芥穗(一錢) 防風 生甘草(五分)
牛蒡子疏喉中風壅之痰,荊芥穗清膈間風壅之熱,生甘草緩喉中風壅之氣,防風散諸風 不去
加味如聖散
治痘疹痰嗽風熱,聲啞喉痛。
桔梗(二錢) 牛蒡子 麥門冬(錢半) 甘草 元參 荊芥(一錢) 防風(七分) 生犀角 黃 牛蒡子 麥門冬,療風痰而清肺熱。荊芥防風,散風邪而升鬱熱。甘草桔梗黃芩,利咽喉 而清
前胡化斑湯
治痘疹中夾斑淡紅色。(淡紅色,斑之輕者也,其原由初間不能清熱解毒之故 之斑,與傷寒雜症不同。傷寒之斑,宜主寒涼。痘中之斑,寒之則血凝而痘不起。 間用溫補。痘中之斑,補之則血溢而斑愈盛。此方利營調衛,不寒不熱,誠得治
酒紅花 當歸(一錢) 前胡(八分) 荊芥(四分) 白芷 甘草節 赤芍 陳皮(五 分) 鬱金
紅花當歸赤芍,所以活斑中之血。前胡白芷陳皮荊芥,所以利表裡之氣。胡荽甘草鬱金,所
活血散
治痘症氣血凝滯。
木香(二錢) 當歸尾(酒浸焙乾) 赤芍(酒浸炒) 川芎 紫草 酒紅花(五錢) 血竭(一錢)
氣貴利而不貴滯,血貴活而不貴凝。木香川芎,調其氣滯。赤芍歸尾紫草紅花血竭,理其血
犀角地黃湯
治痘疹血熱,及諸症失血。
方見卷一下理血門
心生血,生地黃所以涼心血。肝藏血,白芍藥所以和肝血。火能載血,牡丹皮所以去血 中之
四順清涼飲
治實熱內壅,腹脹秘結,痘不能出。
大黃 當歸 芍藥 甘草
痘以熱而出,固不能以無熱。若實熱內壅,腹脹便秘,則三焦之氣不化,而痘不能以出 矣。 矣,
黃連解毒湯
治痘疹裡熱壅盛。
方見卷八下瀉火門
無熱固不化毒,熱壅則毒亦不化。故用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肝之火,黃柏瀉腎火,梔 子瀉
人參白虎湯
治痘症裡熱渴甚。
方見卷八下瀉火門白虎湯附方
石膏清胃熱,胃清則不渴。人參知母甘草,化氣而生津液,液生則熱自除。
七正散
治痘症小便秘澀。
車前子 赤茯苓 山梔仁 生甘草梢 木通 扁蓄 龍膽草
治痘必欲利小便者,水循其道,而後地平天成故也。是方也,車前能滑竅,赤苓能滲濕,木 其
加味導赤散
治痘疹小便黃赤,口乾煩渴。
生地黃 人參 麥門冬 木通 甘草 竹葉 燈心
內熱,故用生地黃。小便赤黃,故導以木通竹葉燈心。口乾煩渴,故潤以麥冬人參甘草,乃
辰砂益元散
治痘疹裡熱,小便赤黃,神氣不清。 方見卷七上消暑門六一散附方
滑石清利六腑,甘草解熱調中,辰砂安神去怯。去甘草,滑石辰砂各一錢,水飛過,加 冰片 用滑石
當歸黃連湯
治痘瘡毒盛,灰白色不癢。
當歸 黃連 丹皮 僵蠶 荊芥 牛蒡子 花粉 銀花 生地 加燈心。
保元湯
自行起發,至頂已起矣,而因氣虛有 險症者宜此。
人參 黃耆 甘草 加生薑。
氣虛頂陷者,此方主之。(汪機曰︰蕭山魏直著博愛心鑒三卷,言小兒痘瘡,惟有順險 逆三 用保 衛氣 三 長光 不斂 症,熱惡 潰
十二味異功散
治痘出不光澤,不起脹,根窠不紅,表虛癢塌。
人參 豆蔻 白朮 當歸 丁香 肉桂 濃朴 陳皮 半夏 茯苓 附子 木香 中氣有餘,氣血充滿,則痘光澤起發,根窠紅活,表無癢塌之患。中氣不足,則表亦虛,而 木 澤 片
九味異功煎
治痘瘡寒戰切牙,並治男婦陽氣虛寒等症。可代陳氏十二味異功散等方。
人參 當歸 熟地(二三錢) 黃耆(炙) 乾薑(炮) 製附子(一二錢) 肉桂(一錢) 甘草( 七分,徐徐與服
六物煎
治痘疹氣血不足,隨症加減用之,神效不可盡述。並治男婦氣血俱虛等症。
熟地(或用生地) 甘草(炙) 當歸 芍藥(俱隨宜加減)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 人參(或有
如發熱不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以疏利,或加防風佐之。見點後痘不起發,或起 而不 宜加 丁香。 貫而先
六氣煎
治痘瘡氣虛,癢塌倒陷,寒戰切牙,並治男婦陽氣虛寒等症。
黃耆 肉桂 人參 白朮 當歸 甘草(炙) 上 咀。水煎服。加減法,照前六物煎。
白朮茯苓澤瀉湯
治痘症水泡。(中有實熱,膈有停水,淫熱外行。初則痘色晶亮,頃則痘 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潤下,灶底燃薪,釜中發泡之義。)
白朮 茯苓 澤瀉
白朮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決防。澤瀉鹹而潤,能潤下而利水。 水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弱,痘不起脹。(難經曰︰氣主煦之。故氣者,噓長萬物者也,痘不 血弱也。)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 參耆朮草以補氣,升柴以升陽,當歸以活其營,陳皮以利其氣。
四物湯
治痘症根淡,血弱。(痘至五六日,氣尊血附之時,根腳淡為血弱。故用當歸活血 芎行血,熟地補血,芍藥斂血。) 方見卷一下理血門
當歸活血湯
治痘瘡色紫色枯,用此涼血活血。
生地 當歸 川芎 赤芍 紅花 紫草
色紫為血熱,色枯為血滯。熱者涼之,枯者澤之,調血之道也。生地涼血之品,餘藥皆 活血
內托散
治表虛裡實,氣血皆弱。(在表者痘頂灰陷為氣虛,痘根色淡為血虛,若息重氣粗 為裡實。)
人參 黃耆 甘草 當歸 川芎 白芍 濃朴 防風 白芷 肉桂 木香 桔梗
紅深黑陷,屬熱毒者,去桂,加紫草紅花黃芩。淡白灰陷,屬虛寒者,加丁香溫裡,肉 桂溫 氣虛故用參 甘草,血虛故用歸芍川芎。然防風白芷肉桂,能引諸藥自內而托之於外。
木香
八珍湯
治氣血兩虛。(醫貴未然之防。痘症雖順,若氣體虛弱,不補恐有後失。故用四君以補 氣,四物以養血。)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君子湯附方
附子理中湯
治胃中虛寒,或又誤服涼藥,瀉而手足厥冷者。 方見卷六下祛寒門理中湯附方
十全大補湯
治痘症十日以上,血氣虛弱者。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君子湯附方
止痛活血散
治痘漿已滿,血滯瘀痛,不可忍者。
白芍藥(酒炒二錢)為細末,酒調下。
諸病癢者為虛,痛者為實,癢宜補而痛宜瀉。此痛為血實而滯,故用芍藥以平血,酒調 以行
治痘瘡濕爛方
或以敗草灰敷之,或以蠶繭灰入枯礬少許敷之,或以牆上白螺螄殼燒灰敷之,或以蛤粉 敷之
痧症初起方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桑皮 地骨皮 桔梗 牛蒡 荊芥 連翹 痧症,即疹子,又名 子。不宜依症施治,惟當治本。本者,手太陰足陽明兩經之邪熱 也。 也。 可少。
若服藥後,而熱愈甚者,正毒達之故也,得大汗而毒自解 此為痧毒不透,後必防疳。宜從養陰治,甘露飲主之。(見潤燥 乃屢驗者。(有一等小兒乳痧,一日可解,不必盡三朝九朝之 緣小兒稟質尚弱,神氣有限。如遇粗工,不審虛實,發散過多 多矣。有痧毒痰喘甚者,雖用石膏黃連,如水淋石。要知是痧 蔞霜枳殼花粉金沸草,清痰清火。如挾氣虛者,加人參立應,升麻葛根黃連甘草。則瀉自止,痧家不忌泄瀉,瀉則陽明邪熱 後泄瀉,及便濃血。皆由邪熱內陷故也,大忌止澀,惟宜升散 豆,若便濃血,加滑石末。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