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病有出於天氣者,雨露之屬是也,多傷人臟氣。有出於地氣者,泥水之屬是也,多 傷人 不遑 之虧 能轉 滿,也。 也,當辨 寒濕 涼,其變 或
五苓散
(仲景) 治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令 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此湯主之。及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証,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表以外証未罷言,裡以煩渴屬腑言。邪熱挾 積飲上逆,故外水格而不入。)及傷寒痞滿,服瀉心湯不解,渴而煩躁,小便不利。(功擅蕩 熱導飲,故亦為消痞良方。程郊倩曰︰邪在上焦,而治在下焦者,使濁陰出下竅,而清陽之 在上竅者,自能宣化矣。心邪不從心瀉,而從小便瀉,又一法也。汪 庵曰︰此乃正治,非 又一法也,乃臟實而瀉其腑也,)通治諸濕腹滿,水飲水腫,嘔逆泄瀉。水寒射肺,或喘或 咳。中暑煩渴,身熱頭痛。膀胱積熱,便秘而渴。霍亂吐瀉,痰飲濕瘧,身痛身重。(此皆 傷濕之見証也。濕勝則脾不運,土不能製水,溢於皮膚,則腫脹。並於大腸,則泄瀉。水停 心下,則嘔逆。水寒射肺,則喘咳。暑先入心,故煩渴。五苓利小水,降心火,故兼治中暑 煩 濕勝,則身痛身重。大抵下不通利,則陰陽不能升降,而變証多矣。)
豬苓 茯苓 朮(炒共十八銖) 澤瀉(一兩六銖半) 桂(半兩。按雜病當用桂,傷 寒証中表 傷暑者,太陽之熱,傳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經曰︰淡味滲泄為陽,二苓甘淡,入肺而 通膀 其化 製水 使,不利 義。
一曰 辛熱 曰︰ 當下 熱而 經之 發熱 濕熱 而渴 傷 利 陰 去桂,名四苓散。(李東垣曰︰無惡寒証,不可用桂。周揚俊曰︰五苓為渴而小便不利 者設 小便 加 思飲 澤瀉 名茯苓 加川 與 暑 赤 淋 胃苓 濕也 亦致 消導 當 湯
豬苓湯
(仲景)治陽明病,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通。(成氏曰︰脈浮發熱,熱在表 也 脈 湯 少 沉 利不渴者,裡寒也。渴者,陽邪入裡。心煩不眠,知挾熱也。咳而渴嘔,有停飲也。渴而下 利,知小便必不利,是熱邪已入膀胱也。宜利小便,則熱降而便實。)通治濕熱黃膽,口渴 溺赤。(五苓瀉濕勝,故用桂朮。豬苓瀉熱勝,故用滑石。)
豬苓 茯苓 澤瀉 滑石 阿膠(一兩)
熱上壅,則下不通。下不通,熱益上壅。又濕鬱為熱,熱蒸更為濕。故心煩而嘔渴,便 秘而 膀胱 水道 津液 以行
茯苓甘草湯
(仲景) 治傷寒水氣乘心,厥而心下悸者,先治其水,隙治其厥,不爾,水漬入 必作利也。(太陽証飲水過多,水停心下,必悸。火畏水,故心惕惕然動不自安也。)亦 寒汗出不渴者。(經曰︰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汗 渴,為邪未入裡,故但解表利水,而兼和中。)亦治膀胱腑咳,咳而遺溺。 茯苓 桂枝(二兩) 甘草(一兩) 生薑(三兩) 淡能滲水,甘能寧心助陽,故用茯苓。辛能散飲,溫能發汗解肌,故用薑桂。益土可以 製水 去生薑,加白朮,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仲景)。治傷寒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 沖胸,故令 飲和中,益陽固衛。)金匱用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
腎著湯
(金匱 一名甘薑苓朮湯)治傷濕,身重腹痛,腰冷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 下焦。(腎主水,濕性下流,必舍於其所合而歸於坎。勢也,腰為腎之腑,冷濕之邪,著而 不移,故腰冷身重,是著痺也。此由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宣明用治胞痺,膀 胱熱痛,澀於小便,上為清涕。(風寒濕邪客於胞中,氣不能化,故水道不通。足太陽經,上額絡腦。太陽經氣不得下行,上入腦而流於鼻,則為清涕。)
乾薑(炮) 茯苓(四兩) 甘草(炙) 白朮(炒二兩) 有寒者,加附子。經心錄,加肉桂澤瀉杜仲牛膝,治同。
喻嘉言曰︰腰冷如坐水中,非腎之精氣冷也,故飲食如故,便利不渴且與腸胃之腑無預,況
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 三因名大半夏湯)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水氣上逆 膈間則痞,上干於頭則眩,凌於心則悸。)
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 茯苓(三兩)
半夏生薑,行水氣而散逆氣,能止嘔吐。茯苓寧心氣而泄腎邪,能利小便。火因水而下 行,除茯苓,名小半夏湯(金匱。)治支飲,嘔吐不渴,亦治黃膽。(金匱云︰嘔家本渴,渴 者為 為熱 薑之類 穀氣而
越婢湯
(金匱) 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經曰︰肝腎並 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水在皮膚,故脈浮,裡無熱,故不渴。病本於風,故汗出惡風無大 熱者,熱未盡退也。)
麻黃(六兩) 石膏(八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惡風 者,加附子。
風水在肌膚之間,用麻黃之辛熱以瀉肺,石膏之甘寒以清胃。(肺主通調水道,胃主分 別水 也。( 者,以
防己黃湯
(金匱) 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及諸風諸濕,麻木身痛。(東垣曰︰麻木為 風,人皆知之,細核則有區別。如久坐亦麻木,繩縛之人亦麻木,非有風邪,乃氣不行也。 當補肺氣,麻木自去矣。亦有因氣虛而風邪入而踞之,所以風為虛象,氣虛其本也。)
防己 黃耆(一兩) 白朮(七錢半) 甘草(炙五錢) 每服五錢。加薑棗煎。腹痛 加芍藥,喘 苓蒼朮,氣
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經,開竅瀉濕,為治風腫水腫之主藥。黃 生用達表,治風注 膚痛 平以 去白朮薑棗,加茯苓(為君)桂枝,名防己茯苓湯。(金匱)治水在皮膚,四肢聶聶而 動,名皮水。(防己行經絡,茯苓善滲泄,黃 達皮膚,桂枝走肢節。按五水,脈浮惡風,骨節疼痛,名風水。脈浮 腫,按之沒指,其腹如鼓,不惡風不渴,名皮水,當發其汗。又 云惡寒不渴,名風水。不惡寒而渴,名皮水。假令皮水不渴,亦當發汗。脈沉遲自喘,名正 水。脈沉,腹滿不喘,水積胞中,堅滿如石,名石水。脈沉遲發熱,胸滿身腫,汗如柏汁,名黃汗。)
加味腎氣丸
(金匱腎氣丸即桂附八味丸,治婦人轉胞,無車前牛膝。)治脾腎大虛,肚腹脹大 肢浮腫,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黃,已成蠱証。亦治消渴,飲一溲一。(經曰︰ 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則為 腫。腎消者,腎水 龍雷之火,不安其位。上炎於肺,消渴引飲。飲入於胃,下無火化,直入膀胱,故飲 也。用桂附辛熱,引真火歸元。地黃純陰,壯真水滋腎,為治下消之劑。)
熟地黃(四兩) 茯苓(三兩乳拌) 山藥(微炒) 丹皮(酒洗) 山萸肉(酒潤) 澤瀉(酒浸)
土為萬物之母,脾虛則土不能製水而洋溢。水為萬物之源,(天一生水。)腎虛則水不安 其位而妄行,以致泛濫皮膚肢節之間。因而攻之,虛虛之禍,不待言矣。(經曰︰毋盛盛,毋虛 能生 益肝 六腑 胃之關時其輸泄而病於下,以致積水浸淫,無所底止。又曰︰按此方濟生以附子為君,此薛 新甫重訂以茯苓為君。然腎之關門不開,必以附子回陽,蒸動腎氣,其關始開。胃中積水始 下,以陽主開故也。關開,即不用茯苓牛膝車前,而水亦下。關閉,即車前茯苓用至無算,抑莫之如何矣。用方者將君附子乎?抑君茯苓乎?張景岳曰︰水腫証,乃脾肺腎三臟相干之 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製在脾。今肺虛則 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製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求古治法,惟金匱內加 減腎氣湯,為對証之方。予屢用之,無不見效。此雖壯水之劑,而實即脾肺腎三臟之正治也。 蓋腎為先天生氣之源,若先天元氣虧於下,則後天胃氣失其所本。而由脾及肺。治節所以不 行,是以水積於下,則氣壅於上,而喘脹由生。但宜峻補命門,使氣複元,則三臟必皆安矣。 今論其方,如所用桂附,以利陰中之滯。熟地山藥山茱,以養陰中之水也。茯苓澤瀉車前,以化陰中之陽也。此能使氣化於精,即所以治肺也。補火生土,即所以治脾也。壯水通竅,即所以治腎也。補而不滯,利而不伐。凡病水腫於中年之後,及氣體本弱者,但能隨証加減 用之,其應如響,誠諸方之第一,更無出其右者。又曰︰腫脹之治,凡脾腎虛証,如前論加 減腎氣湯者,誠然善矣。然用之之法,猶當因此擴充,不宜執也。余嘗治一陶姓之友,年逾 四旬,因患傷寒,為醫誤治,危在呼吸。乃以大劑參附熟地之類,幸得挽回。愈後喜飲,未 及兩月,忽病足股盡腫,脹及於腹,按之如鼓,堅而且硬。因其前次之病,中氣本傷。近日 之病,又因酒濕,度非加減腎氣湯不可。遂連進數服,雖無所礙,然終不見效。人皆料其必 不可治,余熟計其前後病因,本屬脾腎大虛,而今兼以滲利,未免減去補力,亦與實漏 KT者何 大劑與之,
舟車丸
(河間仿仲景十棗例製此湯,治一切水濕,)治水腫水脹,形氣俱實。(腫脹者,水道 壅遏也。形氣俱實者,口渴,面赤,氣粗,腹堅,大小便秘也。陽水先腫上體,肩背手膊,手三陽經。陰水先腫下體,腰腹脛,足三陰經。腫屬脾,脹屬肝,腫則陽氣猶行。如單脹 而不腫者,名鼓脹。為木橫克土,難治。腫脹朝寬暮急為血虛,暮寬朝急為氣虛,朝暮俱急 為氣血俱虛。腫脹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男自下而上,女自上而下者,皆難治。腫脹唇黑,則傷肝。缺盆平,則傷心。臍出,則傷脾。足心平,則傷腎。背平,則傷肺,皆不可治。腹脹身熱脈大者,是逆也,多死。)
黑牽牛(炒四兩) 大黃(二兩酒浸) 甘遂(麵裹煨) 大戟(麵裹煨) 芫花(醋 炒) 青皮(炒)
牽牛大黃大戟芫花甘遂,皆行水之厲劑,能通行十二經之水。然腫屬於脾,脹屬於肝,水之 香,不入 減芫花大戟青皮陳皮木香,加芒硝郁李仁,名浚川散。薑湯下五分,治同。
疏鑿飲子
治遍身水腫,喘呼口渴,大小便秘。(上証為濕熱甚而氣實也。此為陽水。陽水 脈必沉數。陰水見陰証。脈必沉遲。)
羌活 秦艽 檳榔 商陸 椒目 大腹皮 茯苓皮 木通 澤瀉 赤小豆 等分。加薑 皮煎
外而一身盡腫,內而口渴便秘,是上下表裡俱病也。羌活秦艽,解表疏風,使濕以風勝,邪 榔 通於
實脾飲
(嚴氏) 治肢體浮腫,色悴聲短,口中不渴,二便通利。(脾胃虛寒,土不能製水,故水妄行而浮腫。以無鬱熱,故口不渴,而便不秘,此為陰水。嚴氏曰︰治陰水發腫,用此 先實脾土。)
白朮(土炒) 茯苓 甘草(炙) 濃朴(薑炒) 大腹子 草豆蔻 木香 木瓜 附子黑薑
脾虛故以白朮甘草補之,脾寒故以薑附草蔻溫之,脾濕故以大腹茯苓利之,脾滯故以木香濃 為平 運,以脾 不可 喻 泛
麥門冬湯
治水溢高原,肢體皆腫。(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治,水 中焦不治,水停中脘。下焦不治,水蓄膀胱。)
麥門冬(五十枚薑炒) 粳米(五十粒) 吳鶴皋曰︰肺非無為也。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 水道 實脾 求其
五皮飲
(澹寮) 治水病腫滿,上氣喘急,或腰以下腫。 五加皮 地骨皮 茯苓皮 大腹皮 生薑皮 一方五加易陳皮,羅氏五加易桑白皮,治 病後 五加祛風勝濕,地骨退熱補虛,生薑辛散助陽。水為陰邪,大腹下氣行水,茯苓滲濕健 脾,
大釐清飲
治積熱秘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不利。黃膽,溺血,邪熱蓄 痛淋閉等証。
茯苓 澤瀉 木通(二錢) 豬苓 梔子 枳殼 車前子(一錢) 如內熱甚者,加黃芩黃柏龍 錢。如邪
小釐清飲
治小水不利,濕滯脹腫,不能受補等証。
茯苓 澤瀉 豬苓(二三錢) 米仁(二錢) 枳殼 濃朴(一錢) 如陰虛,水不能 達,加生地
萆釐清飲
治陽虛白濁,小便頻數,漩白如油,名曰膏淋。(腎氣虛,不能管束,而小便 有熱,則水道澀,而清濁不分。或敗精滲入胞中,及服熱藥飲食,痰積滲入,皆成
川萆 石菖蒲 烏藥 益智仁(等分) 甘草梢(減半) 入鹽服。一方加茯苓。
萆 能解陽明厥陰濕熱,去濁而釐清。(史國信曰︰若欲興陽,先滋筋力。若欲便清,先分 藥,石菖 以疏
琥珀散
治氣淋,血淋,膏淋,砂淋。(心腎氣鬱,清濁相干。熱蓄膀胱,溺澀而痛曰淋。 便澀餘瀝。血淋,尿血而痛。膏淋,便出如膏。砂淋,精結成石。勞淋,遇勞即發。 寒戰後溲。大抵多屬於熱,熱甚生濕,則水液混濁而為淋。若冷氣滯於膀胱而作淋者 一二也。)
滑石(二錢) 琥珀 木通 蓄 木香 當歸 鬱金(炒一錢) 為末服。
滑石滑可去著,利竅行水。蓄苦能下降,利便通淋。琥珀能降肺氣,通於膀胱。木通 能瀉 經 香 青 滋
茵陳蒿湯
(仲景) 治傷寒陽明病,但頭汗出,腹滿口渴,二便不利,濕熱發黃,脈沉實者。 曰︰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則不發黃。若但頭汗,身無汗,小便不利,渴引水漿 為瘀熱在裡,必發黃。黃者,脾胃之色也。熱甚者,身如橘色,汗如柏汁。頭為諸陽之 熱蒸於頭,故但頭汗,而身無汗。夫熱外越則不裡郁,下滲則不內存。今便既不利,身 汗,故郁而為黃。內有實熱,故渴。熱甚則津液內竭,故小便不利。凡瘀熱在裡,熱入 及水結胸,皆有頭汗之証。乃傷寒傳變,故與雜病不同。濕在經,則日晡發熱鼻塞。 則身痛。在臟腑,則濡泄,小便反澀,腹或脹滿。濕熱相搏,則發黃。熱勝,色明 濕勝,色晦而便溏。又黃病與濕病相似,但濕病在表,一身盡痛,黃病在裡,一身
茵陳(六兩) 大黃(二兩) 梔子(十四枚炒)
茵陳發汗利水,以泄太陰陽明之濕熱,故為治黃主藥。梔子為臣,大黃為佐,分泄前後,則 大黃易黃連,名茵陳三物湯,治同。加濃朴枳實黃芩甘草,入生薑燈草煎,名茵陳將軍 湯( 為陰 或 喘 中
禹功散
(子和) 治寒濕水疝,陰囊腫脹。(囊如水晶,陰汗不絕,謂水疝。蓋得之醉後而使 內,寒濕乘腎虛而流入也。)二便不利。(寒濕所凝。不得施化也。)
黑牽牛(四兩) 茴香(一兩炒)為末。每一錢,薑汁調下,或加木香一兩。 黑牽牛辛烈,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行水泄濕,兼通大腸風秘氣秘。茴香辛熱溫散,能暖
升陽除濕防風湯
(東垣) 治大便秘塞,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膿,或血。慎 利之則必至重病,反鬱結而不通矣。以此湯升舉其陽,則陰自降矣。(通大便有用 即此意也。)
蒼朮(泔浸四錢) 防風(二錢) 茯苓 白朮 芍藥(一錢) 如胃寒,泄瀉腸鳴,加益智半夏
蒼朮辛溫燥烈,升清陽而開諸郁,故以為君。白朮甘溫,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濕。 防風 必上行,之舉之。
羌活勝濕湯
(局方) 治濕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濕 表,外傷於濕也。濕邪著於太陽,則頭項腰脊痛。著於太陰,則肩背痛。著於陰陽之經 一身盡痛,惟著故痛且重也。濕鬱則為熱,然濕乃陰邪,故微熱而昏倦也。東垣曰︰頭 強,乃太陽之經氣不行也,此湯主之。)
羌活 獨活(一錢) 川芎 本 防風 甘草(炙五分) 蔓荊子(三分) 如身重,腰中沉沉 經曰︰風能勝濕,羌獨防 芎蔓,皆風藥也。濕氣在表,六者辛溫升散,又皆解表之藥,使 關 若水濕在裡,則當用行水滲泄之劑。(喻嘉言曰︰經曰,濕上甚為熱,表之則易,下之 則難 苓六 唯 厭 合 除獨活蔓荊川芎甘草,加升麻蒼朮,名羌活除濕湯。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除川芎,加黃
當歸
大橘皮湯
治濕熱內攻,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瀉。(小水並於大腸,故小便不利,滑瀉。)及水腫等証。
滑石(六錢) 甘草 赤茯苓(一錢) 豬苓 澤瀉 白朮土炒桂(五分) 陳皮(錢 半) 木香檳 赤茯豬苓澤瀉,瀉火行水,白朮補脾,肉桂化氣,此五苓散也。滑石清熱利濕,甘草瀉 火調 以通
八正散
(局方) 治濕熱下注,咽乾口渴,少腹急滿,小便不通。(濕熱下注,小腹急滿,則 小便當行矣。而卒不行者,熱秘之也。)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車前子 木通 瞿麥 蓄 滑石 甘草梢 梔子(炒黑) 大黃 加燈草煎,一方加
木香。 木通燈草,清肺熱而降心火。肺為氣化之原,心為小腸之合也。車前清肝熱而通膀胱,肝脈 散結 也。 濕,胱,生水 燥脾 水自 後吐 散,蓋,則下 開,而下竅始出也。)
當歸拈痛湯
(東垣) 治濕熱相搏,肢節煩痛,肩背沉重。或遍身疼痛,或腳氣腫痛,腳膝 膿水不絕。及濕熱發黃,脈沉實緊數動滑者。(濕則腫,熱則痛。足膝瘡腫,濕熱下 發黃,濕熱熏蒸脾胃也。腳氣多主水濕,亦有夾風夾寒之異。濕熱勝而為病,或成水 或成赤腫丹毒,或如疝氣攻上引下,俱可用此湯損益為治。凡手足前廉屬陽明,後廉 外廉屬少陽,內廉屬厥陰,內前廉屬太陰,內後廉屬少陰。以臂貼身垂下,大指居 居後定之。手足痛者,當分是何經絡,用本經藥為引,行其氣血則愈。太陽羌活防 升麻白芷葛根,少陽柴胡,厥陰吳茱萸川芎青皮,太陰蒼朮白芍,少陰獨活細辛。
茵陳(酒炒) 羌活 防風 升麻 葛根 蒼朮 白朮 甘草(炙) 黃芩(酒炒) 苦 參(酒炒)
羌活透關節,防風散留濕,為君。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發之。白朮甘溫和平,蒼 朮辛 炒以 胃。 滯得
防己飲
治腳氣,足脛腫痛,憎寒壯熱。(腳氣自外感得者,山崗雨水,或履濕熱之地。自 得者,生冷茶酒,油面濕熱之毒。有濕有熱。濕性下流,故注於足。濕熱分爭,濕勝則 熱勝則壯熱。有兼頭痛諸証者,狀類傷寒,但脛腫掣痛為異爾。此病忌用補劑及淋洗 熱得補增劇也,亦不宜大瀉,治之喜通而惡寒。若腳氣沖心,喘急不止,嘔吐不休者 凌火故也。先痛而後腫者,氣傷血也。先腫而後痛者,血傷氣也。筋脈弛張腫痛者 氣,宜利濕疏風。卷縮枯細,不腫而痛者,名乾腳氣,即熱也,宜潤血清燥。)
防己 木通 檳榔 生地(酒洗) 川芎 白朮(炒) 蒼朮(鹽炒) 黃柏(酒炒) 甘草梢 犀 小便赤 防己行水療風,瀉下焦之濕熱。檳榔攻堅利水,墜諸藥使下行。木通降心火,由小腸出。 草 由
蒼朮丸
治寒濕在脾,泄瀉久不能愈者。
真茅山蒼朮(米泔浸一宿。切炒。如無。即以好白朮代之。八兩。) 破故紙(酒浸晒乾炒) 白芍(炒黃四兩) 濃朴(薑汁炒) 雲苓(二兩) 甘草(炙) 川椒(去 湯下七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