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裡門
(病在表者,宜汗宜散。病在裡者,宜攻宜清。至於表証未除,裡証又急者,仲景複立大柴 方以
大柴胡湯
(仲景) 治傷寒發熱,汗出不解,陽邪入裡,熱結在裡。(裡非三陰之裡,乃胃腑此為少陽陽明。三陰亦有轉人陽明者,如太陰有桂枝加大黃湯,少陰有三大承氣,厥陰承氣,皆兼陽明証也。)心下痞硬,嘔而下利。(張兼善曰︰裡虛者,雖便難而勿攻。裡雖吐利而可下。心煩喜嘔,裡熱已甚,結於胃中,故下之則愈。又曰︰傷寒下之早,者,裡虛協熱而利也。因表裡不解,故用桂枝人參湯,解表和裡。若傷寒發熱,汗出 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此為實,故以大柴胡下之。)或往來寒熱,煩渴譫妄腹滿表証未除,裡証又急,脈洪。(邪在陽明。)或沉實弦數者。(沉實為邪在裡,弦數為 陽。)
柴胡(八兩) 半夏(半升) 黃芩 芍藥(三兩) 生薑(五兩) 大棗(十二枚劈) 枳實(四枚) 表証未除,故用柴胡以解表。裡証又急,故用大黃枳實以攻裡。芍藥安脾斂陰,(能瀉肝火 此 則痞 去 真 緊 仲 ) 以前胡易柴胡,名大前胡湯。(崔氏取其清降而治風痰。)
柴胡加芒硝湯
(仲景) 治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証 以圓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加芒硝湯主之。( 三日,為再經已盡,當解之時。脅滿而嘔,少陽也。胸滿而日晡潮熱,陽明也,邪氣 裡之間。)
小柴胡湯
(見和解門) 加芒硝(六兩) 表証誤下,邪熱乘虛入胃,以致下痢。而滿嘔潮熱之証猶在,故仍先與小柴胡湯以解外,隨
葛根黃連黃芩湯
(仲景) 治太陽病桂枝証,(發熱,頭痛,惡風,自汗。)醫反下之,利逐不在表而反下之,虛其腸胃,表邪乘虛入裡,遂協熱而利不止也。)脈促者,表未解也而止曰促,促為陽盛。雖下利而脈促,知表未解,前証仍在也。)喘而汗出者,(汗為邪氣外盛所致。喘而汗出,為裡實氣逆所致。與此湯散表邪,清裡熱。)此湯主
葛根(半斤) 甘草(炙) 黃芩(二兩) 黃連(三兩) 先煮葛根,內諸藥煎,或 加薑棗。
表証尚在,醫反誤下,邪入陽明之腑,其汗外越,氣上奔則喘,下陷則利。故舍桂枝而用葛 胃氣
桂枝加大黃湯
(仲景) 治太陽誤下,轉屬太陰,腹滿大實痛者。 桂枝湯(見表散門) 加大黃(一兩) 芍藥(三兩) 誤下而成結胸,則邪在上,仍屬太陽。今腹滿而大實痛,則邪已入太陰。經曰︰諸痛為 實,枝加 以太 之邪 經直 人續 溫而
防風通聖散
(河間) 治一切風寒濕暑,飢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氣血怫郁,表裡三焦俱實寒壯熱,(邪在表。)頭目昏暈,目赤睛痛。風熱上攻,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喉不利涕稠黏,咳嗽上氣,大便秘結,(熱結大腑。)小便赤澀。(熱蓄膀胱。)瘡瘍腫毒。(氣鬱。)折跌損傷,瘀血便血,腸風痔漏。手足瘈瘲,驚狂譫妄。(肝風胃火。)丹斑癮熱在胃也。)
防風 荊芥 連翹 麻黃 薄荷 川芎 當歸 白芍(炒) 白朮 山梔(炒黑) 大黃(酒蒸) 生薑蔥白煎。自利
防風荊芥薄荷麻黃,輕浮解表,使風寒從汗出,而散之於上。大黃芒硝,破結通幽,梔子滑 胃。 緩峻 交治
除大黃芒硝。名雙解散。(麻黃防風荊芥薄荷川芎以解表,黃芩梔子連翹石膏滑石以解 裡。 再加人參補氣,熟地益血,黃柏黃連除熱,羌活獨活天麻細辛全蠍祛風。蜜丸,彈子大。 每
五積散
(局方) 治少陰傷寒,及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身痛,項背拘急,胸 滿惡食,嘔吐腹痛,寒熱往來,腳氣腫痛,冷秘寒疝,寒瘧,惡寒無汗,婦人經水不調。( 上証皆寒濕為病。)
白芷 陳皮 濃朴(六分) 當歸 川芎 芍藥 茯苓 桔梗(八分) 蒼朮 枳殼(七 分) 半
除桂芷枳殼陳 有汗去蒼朮 肢冷虛汗,麻黃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藥,所以和裡止痛。蒼朮濃朴,平胃土而散滿。陳皮
半夏 利水
芍藥 治血 表裡 不身熱 至於發 知陰証 一服,愈急,食積氣 合人參敗毒散,名五積交加散。治寒濕,身體重痛,腰腳酸疼。
參蘇飲
(元戎)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發熱頭痛,嘔逆咳嗽。痰塞中焦,眩暈嘈煩,傷風泄瀉。及傷寒已汗,發熱不止。(已汗而熱不止,猶有餘邪。亦宜以此和解表裡,則邪自散。溢飲身重注痛者,亦宜此方清利之。)
人參 紫蘇 乾薑 前胡 半夏(薑汁炒) 茯苓(七錢半) 陳皮(去白) 甘草 枳殼(麩炒) 有火,去人參
元戎云︰此方有風藥解表,氣藥和中。外感風寒,內積痰飲,皆可用也。合四物,名茯苓補 少陽 能寬
去人參,加川芎,前胡易柴胡,薑棗煎,名芎蘇飲。(澹寮。)治傷風寒,外有發熱頭痛惡寒 以柴
三黃石膏湯
治傷寒溫毒,表裡俱熱。狂叫欲走,煩躁大渴,面赤鼻乾,兩目如火,身形拘得汗,或已經汗下。過經不解,三焦大熱,譫狂鼻衄,身目俱黃,六脈洪數,及陽(陶節庵曰︰此因熱在三焦,閉塞經絡,津液營衛不通,遂成此証。)
生石膏(兩半) 黃芩 黃連 黃柏(五錢) 梔子(三十個炒黑) 麻黃(去節) 淡豉(二兩)
表裡之邪熱俱盛,故以黃芩瀉上焦之火,黃連瀉中焦之火,黃柏瀉下焦之火。梔子通瀉三焦
麻黃白朮湯
(東垣) 治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身面俱腫,色黃麻木,身重如山,喘促無力,唾沫,發熱時躁,躁已振寒。項額如冰,目中溜火,鼻不聞香,臍有動氣,少腹急痛。 垣曰︰此宿有濕熱,伏於營血之中。木火乘於陽道為上盛,短氣喘促,為陰火傷氣,四弱,為腎水不足。冬時寒水得令,乘其肝木,克火凌木,大勝必有大複,故見諸証。)
青皮 陳皮 黃連(酒炒) 黃柏(酒炒) 甘草(炙) 升麻(二分) 柴胡 桂枝 人參 黃耆 白豆蔻 炒曲
前証蓋因表裡俱傷,陽氣抑不得升,故風火濕熱,郁而為病也。桂枝麻黃,解表去風。 升麻 而青 蒼 清 治証既多,故所用表裡寒熱補瀉之藥俱備。但皆氣藥,而無血藥,與五積不同。)
香蘇飲
(局方 治四時感冒,頭痛發熱,或兼內傷,胸膈滿悶,噯氣惡食。內經曰︰卑下之地,春氣常在,故東南卑濕之區,風氣柔弱,易感風寒,俗稱感冒,受邪膚淺之名也。由鼻而入,在於上部,客於皮膚,故無六經形証,唯發熱頭痛而已。胸滿噯氣惡食,則兼內傷也。輕為 感冒,重者為傷,又重者為中。)
香附(炒) 紫蘇(二錢) 陳皮(去白一錢) 甘草(七分) 加薑蔥煎。傷食加消導藥,咳嗽加卒痛加延胡索
紫蘇疏表氣而散外寒,香附行裡氣而消內壅,橘紅能兼行表裡以佐之,(橘紅利氣,兼能發
水解散
(肘後) 治天行一二日,頭痛壯熱。 麻黃(四兩) 桂心 甘草(炙) 白芍(二兩) 大黃 黃芩(三兩)麻黃能開腠發 汗,桂心能引血化汗,黃芩以清上中之熱,大黃以瀉中下之熱,甘草白芍,能 蓋天行瘟疫,鬱熱自內達外,與傷寒由表傳裡者不同。故雖一二日之淺,可以 法絕不同於傷寒也。(鬱熱畢竟外解為易,大黃宜減用。)
茵陳丸
治時氣瘴氣,黃病, 瘧,赤白痢等証。
茵陳 梔子 鱉甲(炙) 芒硝(二兩) 大黃(五兩) 常山 杏仁(炒三兩) 巴豆(一兩去心 服一丸。不應,則
梔子淡豉,梔豉湯也。合常山可以涌吐,合杏仁可以解肌。大黃芒硝,承氣湯也,可以蕩熱 加
柴苓飲
(景岳) 治風濕發黃,發熱身痛,脈緊,表裡俱病,小水不利,中寒泄瀉等証。
柴胡(二三錢) 茯苓 豬苓 澤瀉(一錢) 白朮(二三錢) 肉桂(一二錢) 水一盞半,煎服
四逆散
(仲景) 治傷寒少陰証,陽邪入裡,四逆不溫。(熱結於裡。)或咳,(氣逆挾痰。)或悸,(挾飲) 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皆因熱結於裡,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熱。至太陰,則手足溫。至少陽,則熱邪漸深,四肢逆而不溫,至厥陰,則手足逆冷。 經曰︰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與此湯以散傳經之熱。)
柴胡 芍藥 枳實 甘草 等分為末。水調飲。咳加五味子,(收逆氣。)乾薑(散肺寒。) 並 茯
經曰︰諸四逆者不可下,故用枳實泄結熱,甘草調逆氣,柴胡散陽邪,芍藥收元陰。以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