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門
(寒之為病,有陰邪犯於表者,有生冷傷於內者,有陰寒中於臟者。此皆外來之寒,人 所易 溪曰 陽氣 也。 無響 亦 腹 止 酒 溫 也 証 不知回陽之功,當用 矣。但附子性悍,獨 勇,斯無往不利矣。
理中湯
(仲景) 治傷寒太陰病,自利不渴。(王海藏曰,上吐下瀉不止,當渴而反不渴,脈 微細而弱者,理中湯主之。三陽傳陰經而下利者,為協熱利。陰寒直中陰經而下利者,為寒 利。三陽下利身熱,太陰下利手足溫,少陰厥陰下利身冷,其大較也。下利雖有表症,不可 發汗。以下利為邪氣內攻,走津液而胃虛也。)寒多而嘔,腹痛糞溏。(太陰,脾經也。腹滿 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為太陰病。自利渴者為熱,不渴喜嘔,腹痛便溏,皆虛寒所致。 外邪傳裡而腹痛者,其痛不常。陰寒在內而腹痛者,痛無休止。時欲作利。大腹屬太陰,少 腹屬少陰,臍下屬厥陰,亦有挾食積與痰火者。)脈沉無力,或厥逆拘急。(寒束於外。)或 結胸吐蛔,(寒凝於中。)及感寒霍亂。(陰陽不和,而揮霍撩亂。或吐或瀉,亦有寒熱二症。 若虛寒所致者,宜此湯。) 凡中宮虛寒,氣不能理諸症,俱宜用此。分理陰陽,安和胃氣
白朮(陳壁土炒二兩) 乾薑(炮) 甘草(炙) 人參(一兩) 自利腹痛者加木香。 不痛利多者 廉少陰証。) 臍下動 發黃加 不了了 中丸。
人參補氣益脾,故以為君。白朮健脾燥濕,故以為臣。甘草和中補土,故以為佐。乾薑 溫胃 所以 本方加附子一枚,名附子理中湯。(亦可作丸,即四逆東加參朮。)治中寒腹痛身痛,四 肢拘 不換 木瓜 景) 藉中 大 中 是 效如神。渴者,加花粉。自汗者,加牡蠣粉。)去甘草,加茯苓川椒烏梅,名理中安蛔丸。( 陶 白 黃 滿 加
理陰煎
治真陰虛弱,脹滿嘔逆,痰飲惡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証。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乾薑(炒黃色一二三錢) 甘草(炙一二 發熱脈數不 其效如神 其清利也 錢,甚者 宜去薑桂 茯苓一錢 加山藥扁
木香砂仁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凡脾腎中虛等証,宜剛燥者,當用理中六君之類。宜溫潤者,當用 理陰 身疼 若 汗
六味回陽飲
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陰陽將脫等証。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 製附子(二三錢) 炮乾薑(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熟 地(五錢或一 加炙黃 四五 虛陽上浮,加
四逆湯
(仲景) 治三陰傷寒。(四逆湯為少陰主藥,然三陰通用之。太陽証脈沉,亦有用此 者。)身痛腹痛,下利清穀,(三陰裡寒,自利居多。)惡寒不渴,四肢厥冷。(治四肢厥逆,故名四逆湯。四肢者,諸陽之本。寒則血脈凝澀,陽氣不能敷布,故一身盡痛,而手足厥冷 也。)或反不惡寒,面赤煩躁。(陰盛格陽於外。)裡寒外熱。或乾嘔,(膈有寒飲,)或咽痛,(虛火上炎。)脈沉微細欲絕。(少陰脈有沉有緊有數,而仲景統以微細言之。蓋沉必重按 始得,緊數亦在沉細中見,不似陽証浮大而緊敷也。薛慎齊曰︰人知數為熱,不知沉細中見 數為寒甚,真陰寒証。脈營有七八至者,但按之無力爾,宜深察之。)
附子(一枚生用) 乾薑(一兩) 甘草(炙二兩) 冷服 面赤者,格陽於上也,加 蔥九莖以通 至亡陽。不 陰。咽痛,加生薑二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故以薑附大熱之劑,伸發陽氣,表散寒邪。(附子生用,亦能發 表。) 冷服者 (此製 身痛者 急則 者,承氣 厥。 厥,相順 加人參一兩,名四逆加人參湯。治惡寒,脈微,複利,利止亡血。(利雖止而津液已竭,故 兩 下後發熱人必實。)除附子,用甘草四兩,乾薑二兩,名甘草乾薑湯。治傷寒脈浮自汗,小 便數,微惡寒,腳攣急。用桂枝湯誤攻其表,得之便厥,咽中乾,煩躁吐逆,與此湯以複其 陽。(脈浮自汗,便數惡寒,陽不足也。攻表重虛其陽,得之便厥。故與甘草益氣,乾薑助 陽 複其 陽 寒 仲 治陰盛格陽。加官桂良薑半夏,名漿水散。(潔古)治虛寒水瀉,冷汗脈微,甚者嘔吐,此 為
當歸四逆湯
(仲景) 治厥陰傷寒。手足厥寒,脈細欲絕。
當歸 桂枝 芍藥 細辛(三兩) 甘草(炙) 通草(即木通二兩) 大棗(二十五 枚) 仲景又 名四逆加吳茱萸生
四逆之名多矣,而有因寒因熱之不同。此則因風寒中血脈而逆,故以當歸辛溫血中之氣 藥為 未 藉
真武湯
(仲景) 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咳 或嘔,或小便利。(傷寒脈沉細,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為少陰証。 凡人寤則氣行於陽,寐則氣行於陰,然必自少陰始,故少陰証但欲寐,陰氣勝也。一有陽 擾,則反是矣。周揚俊曰︰但欲寐,非能寐,昏昏如夢爾。少陰屬腎,腎病不能製水,水飲 停為水氣。腹痛者,寒濕內甚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淫外甚也。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濕勝 而水穀不別也。或咳或嘔,皆停飲也。)及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振振欲擗地。氣虛惡寒。(汗出過多,則心悸。汗為心液,汗去心虛,如魚失水 則躍也。水停心下,亦心悸。心屬火,火畏水,故悸也。虛陽內動,故頭眩。汗多則液少 不能榮養筋肉,故筋惕惕而跳,肉 而動也。振振欲擗地者,亡陽無奈,欲擗地而入也。程 郊倩曰︰汗多亡陽,夫人知之。然有衛外之陽,為周身營衛之主。此陽虛,遂有汗漏不止,,惡寒身痛之証。有膻中之陽,為上焦心肺之主。此陽虛,遂有叉手冒心,及奔豚之証。有 腎中之陽,為下焦真元之主。此陽虛,遂有發熱眩悸 振擗地之証。有胃中之陽,為中焦水 谷生化之主。此陽虛 逆,以法治之。腎之 泛濫為病。故上凌心 曰︰汗雖出而熱不退 無往而非亡陽之
附子(一枚炮) 白朮(二兩炒) 茯苓 白芍 生薑(三兩) 水寒相搏咳者,加五味子細辛干 小便利,去茯苓。(以其滲利。)下利去芍藥,加乾薑。(芍藥酸寒,乾薑辛熱。)嘔去附子,茯苓白朮,補上利水,能伐腎邪,而療心悸。生薑附子,回陽益衛,能壯真火,而逐虛 寒。芍藥酸收,能斂陰和營,而止腹痛。(補陽必兼和陰,不欲偏勝。經曰︰寒淫所勝,治 以辛 方濟 陽從 水,按青 法,才見 以消 去生薑,加人參二兩,名附子湯。(仲景)治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 者。( 感之痛 病,得 陽,腹 有陰氣 背微惡 病,內 當以
吳茱萸湯
(仲景) 治陽明証,食穀欲嘔,若得湯反劇者,則屬上焦。少陰証,吐利,手足厥 煩躁欲死。厥陰証,乾嘔,吐涎,頭痛。(厥陰之脈挾胃,乾嘔吐沫,裡寒內格也。厥 脈上巔,頭痛,寒氣上逆也。按三陽皆有頭痛,太陰少陰二經之脈,不上循頭,故無頭 唯厥陰與督脈會於巔,亦有頭痛。然風溫在少陰,濕溫在太陰,而頭反痛,是又不可拘 李東垣曰︰太陰頭痛,必有痰也。少陰頭痛,足寒而氣逆也。蓋太陰少陰二經,雖不 然痰與氣逆壅於膈中,頭上氣不得暢而為痛也。)
吳茱萸(一升泡)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六兩)
喻嘉言曰︰此明嘔有太陽,亦有陽明。若食穀而嘔,則屬胃寒,與太陽之惡寒嘔逆,原 為熱 熱邪,至於煩 散寒下 又治肝 加附子,名吳茱萸加附子湯。治寒疝,腰痛,牽引睪丸,尺脈沉遲。
大建中湯
(金匱) 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氣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 痛而不可觸近者。(陽受氣於胸中,陽虛則陰邪得以中之。陰寒之氣,逆而上沖。橫格於中 焦,故見高起痛嘔,不可觸近之証。心為陽,寒為陰,寒乘於心,冷熱相激,故痛。寒乘於 脾,脾冷弱,不消水穀,故痛而嘔,複不能飲食也。)
蜀椒(二合) 乾薑(四兩) 人參(二兩) 煎去滓,內飴糖一升。微煎溫服。
蜀椒辛熱,入肺散寒,入脾暖胃,入腎命補火。乾薑辛熱,通心助陽,逐冷散逆。人參 甘溫 其中
小建中湯
(仲景) 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邪氣入裡,與正相搏,則腹痛。澀者,血不足也。弦者,木克土也。太陽在表,而無腹痛。少陽在半表半裡,有胸脅痛,無腹痛。 陽明腹滿急痛者,裡實也,宜下之,大柴胡湯,小承氣湯。三陰下利而腹痛者,裡寒也。 宜溫之,四逆湯,附子理中湯。腸鳴泄瀉而痛者,裡虛有寒也,宜小建中湯溫中散寒。)傷 寒二三日,心悸而煩。(悸者,陽氣虛也。煩者,陰血虛也。氣血內虛,與此湯先建其裡。 倍芍藥者,酸以斂陰,陰收則陽歸附也。加飴糖者,甘以潤土,土潤則萬物生也。)通治虛 勞悸衄,裡急腹痛,夢遺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燥口乾,虛勞黃膽。(黃膽,小便 利而色白者,是無熱也。不可除熱,當作虛寒治之。喻嘉言曰︰虛勞病,至於亡血失精,精 血枯槁,難為力矣。急宜建其中臟,使飲食增而陰血旺。故但用稼穡作甘之味,生其精血。 而酸辛酸苦,在所不用,舍是無良法也。)
桂枝 生薑(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一兩炙) 大棗(十二枚) 入飴糖一升。 微火解服。 糖為君,故 桂枝當是
準繩曰︰脾居四臟之中,生育營衛,通行津液。一有不調,則失所育所行矣。必以此湯 溫健 散也 以桂 出上 以薑 瀉木 退寒 湯溫 按此 理 君 能瀉中焦之實,而不能瀉上焦下焦之實。) 加黃 兩半,名黃耆建中湯。(金匱)治虛勞諸不足。(準繩曰︰血不足而用黃,黃 味甘 所從 而出 脈遲 但拘 筋骨 氣。 表
十四味建中湯
治氣血不足,虛損勞瘠,短氣嗜臥,欲成勞瘵,及陰証發斑。(或因汗吐下 乏,或因欲事損傷腎氣,或因過服涼藥,遂成陰証。寒伏於下,逼其無根失守 肺,而發斑點,其色淡紅,隱隱見於肌表,與陽証發斑,色紫赤者不同。此胃氣 寒涼,立見危殆。吳鶴皋曰︰以參 桂附治斑,法之變者也,醫不達權,安足語 脈微。
黃耆(蜜炙)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 甘草(蜜炙) 半夏(薑製) 當歸(酒 洗) 白芍(酒
黃耆益衛壯氣,補中首藥四君益氣,四物養血。陰陽調和,則血氣各安其位矣。半夏和 胃健 而 除茯苓白朮麥冬川芎熟地蓯蓉,名八味大建中湯。治同除川芎熟地,白朮附子蓯蓉,加
柴胡 生 味 曰 後
養中煎
治中氣虛寒,為嘔為泄者。
人參(一二三錢) 山藥(炒二錢) 白扁豆(炒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炒 黃一二錢)
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
(仲景) 治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 後,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腎者,胃之關也。前陰利水,後陰利谷,寒邪 禁固,故下利也。與白通湯,複陽散寒。服後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為格拒,陽氣逆亂也。服此湯後,脈暴出者,正氣因發泄而脫也,故死。脈微 複也,故生。)
蔥白(四莖)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炮) 人尿(五合) 豬膽汁(一合) 加 減法,同四逆湯
蔥白之辛,以通陽氣。薑附之熱,以散陰寒。此白通湯也。服而不應者,乃陰盛格拒乎 陽 情且不達,而致大益。經曰︰逆而從之,從而逆之,正者正治,反者反治,此之謂也。(以 熱治寒,以寒治熱,為正治。以熱治熱,以寒治寒,為反治,亦曰從治,謂從其性而伏之也。 按厥有陰陽二証,陰厥者,身涼不渴,脈遲細而微。陽厥者,陽熱極而反厥,雖厥而煩渴譫 妄,身複時溫而脈數也。若陽厥極深,至於身冷,脈微欲絕,為熱極,而將死矣。急以大承 氣下之,則厥愈,所謂寒藥反能生脈,而令身暖也。若以熱藥助其陽,則陰氣暴絕而死矣,陰厥用白通四逆湯,亦須急投,緩則無及。)
薑附白通湯
治暴卒中寒,厥逆嘔吐,瀉利色清,氣冷肌膚凜栗,無汗,盛陰沒陽之証。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五錢) 蔥白(五莖取汁) 豬膽(大者半枚) 用水二 大盞,煎附薑 留二寸許。 熨二三餅,三寸名關 喻嘉言曰︰寒中少陰,行其嚴令,埋沒微陽,肌膚凍裂無汗,而喪神守。急用附子乾薑,加 少 陽 藥
附薑湯
治卒暴中寒,其人腠理素虛,自汗淋漓,身冷手足厥逆,或外顯假熱躁擾。乃陰盛 逼其陽亡於外,即前方不用蔥白也。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五錢) 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加豬膽汁一蛤殼,和溫冷 服,不用 喻嘉言曰︰若其人真陽素擾,腠理素疏,陰盛於內,必逼其陽亡於外,魄汗淋漓,脊項 強硬 陡進
附薑歸桂湯
治暴病用附薑湯後,第二服隨用此繼之。因附薑專主回陽,而其所中寒邪,先 故加歸桂,驅營分之寒,才得藥病相當也。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 當歸 肉桂(二錢五分) 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入 蜜一蛤殼,喻嘉言曰︰其次前藥中,即須首加當歸肉桂,兼理其營。以寒邪中入,先傷營血故也。 不爾
附薑歸桂參甘湯
治陽氣將回,陰寒少殺,略有端緒,第三服即用此方。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 當歸 肉桂(一錢五分) 人參 甘草(二錢) 水 二大盞,煨薑 喻嘉言曰︰其次前藥中,即須加入人參甘草,調元轉餉,收功幃幄。不爾,薑附之猛,直將
辛溫平補湯
治暴中寒証,服前三方後,其陽已回,身溫色活,手足不冷,吐利漸除。第四 平調臟腑營衛,俾不致有藥偏之害。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 肉桂(五分) 當歸 人參 甘草(炙)黃耆(蜜 炙) 白朮(土 二枚,煎至一盞。入 喻嘉言曰︰用前藥二三劑後,覺其陽明在躬,暈動頗輕,神情頗悅。更加黃 白朮五味
白芍 必墮 此無 瀝,也。
甘寒補氣湯
治中寒服藥後,諸証盡除,但經絡間微有窒塞,辛溫藥服之不能通快者。第五 助氣藥,緩緩調之。
人參 炙麥冬 白芍(酒炒一錢) 黃耆(蜜炙一錢二分) 生地黃(二錢) 甘草(炙七分) 牡 盞。入梨汁少許 喻嘉言曰︰前用平補後,已示銷兵放馬,偃武崇文之意。茲後複有頑痰留積經絡,但宜 甘寒 何
益元湯
(活人) 治面赤身熱,不煩而躁,飲水不入口,名戴陽証。(成氏曰︰煩躁者,先煩 漸至躁也。躁煩者,先躁而迤邐複煩也。從煩至躁為熱,先躁後煩,謂怫怫然更作躁悶,此 為陰盛格陽也。雖大躁欲於泥水中臥,但飲水不得入口是也,此氣欲脫而爭,譬如燈將滅而 複明矣。按內熱曰煩,謂心中郁煩,為有根之火。故但煩不躁,及先煩後躁者,皆可治。外 熱曰躁,謂身體手足動擾,欲裸衣入井,為無根之火。故但躁不煩,及先躁後煩者,皆不治。 大抵獨煩不躁者多屬熱,惟悸者屬虛。獨躁不煩者多屬寒,而火邪者間或有之。)
附子(炮) 乾薑 艾葉 黃連 知母 人參 麥冬 五味子 甘草 加薑棗蔥白煎,入童便
附子乾薑艾葉,回陽之藥,協以連人參甘草,補其陽虛。退其陰火,所謂甘溫能除大熱 也。 陽亦
回陽救急湯
(節庵自注云︰即四逆湯。) 治三陰中寒,初病身不熱,頭不痛,惡寒戰栗,四肢厥 冷,引衣自蓋,蜷臥沉重,腹痛吐瀉,口中不渴。或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或無脈,遲無力。(初病無身熱頭痛,是無表邪,邪不在陽也。惡寒厥逆,是寒中於裡,陽氣不 四肢也。引衣自蓋,蜷臥沉重,是寒中少陰也。腹痛吐瀉不渴,是寒中太陰也。指甲唇 口吐涎沫,是寒中厥陰也。至於沉遲無脈,陰寒為已甚矣。戰栗,有屬陰者,陽微陰勝 氣內爭,而正不勝,故心寒足蜷,鼓頷厥冷,而一身戰搖也。有屬陽者,真陽來複,正氣 動,外爭而勝,故身為振搖,遂大汗以解也。)
附子(炮) 乾薑 肉桂 人參(五分) 白朮 茯苓(一錢) 半夏 陳皮(七分) 甘草(三分) 泄瀉加升麻
寒中三陰,陰盛則陽微,故以附子薑桂辛熱之藥,祛其陰寒。而以六君溫補之藥,助其 陽氣
栝蔞瞿麥丸
(金匱) 治小便不利,有水氣,其人渴。栝蔞根(二兩) 茯苓 薯蕷(三兩) 附子(一枚炮) 瞿麥(一兩) 煉蜜丸服,以小便利腹中 者用之。以其胃中有熱,腹中有寒,故變八味丸之製為此 胃熱必消穀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必數。是其淋而且渴 熱,茯苓瞿麥,以利小水。然腎中寒水之氣,上入於腹 方下云︰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製方之義,可繹思也。
中滿分消湯
(東垣) 治中滿,寒脹,寒疝,二便不通,四肢厥逆。食入反出,腹中寒,心下 下虛陰躁,奔豚不收。(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或臟寒生滿 此湯主之。)
川烏 乾薑 蓽澄茄 生薑 黃連 人參 當歸 澤瀉 青皮 麻黃 柴胡(二錢) 草蔻仁 服。 川烏二薑,吳茱澄茄,益智草蔻,除濕開鬱,暖胃溫腎,以祛其寒。青皮濃朴,以散其滿。 歸以 東 瀉之於內。謂脾胃有病,令上下分消其濕。下焦如瀆,氣血自然分化。如或大實大滿,大小 便不利者,從權以寒熱藥下之。)
溫胃飲
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不思飲食。及婦人臟寒嘔惡,胎氣不安等証。
白朮(炒一二錢) 當歸(一二錢) 人參(一二三錢) 白扁豆(炒二錢) 甘草(炙 一錢) 乾薑 兼胸腹痛者。加藿 甚者加柴胡。如脾 錢。如脾胃虛極,大 如泄瀉者,去當歸,
四神丸
治腎瀉,脾瀉。(腎瀉者,五更時瀉也。經曰︰腎者,胃之關也。前陰利水,後陰 腎屬水,水旺於子。腎之陽虛,不能健閉,故將交陽分則瀉也。脾瀉者,脾之清陽下 能運化,闌門元氣不足,不能分別水穀,不痛而瀉也。(闌門,在大小腸之交,主分 兩証皆由腎命火衰,不能上生脾土故也。楊仁齋曰︰腎命之氣交通,水穀自然克 破故紙(四兩酒浸一宿炒) 五味子(三兩炒) 肉豆蔻(二兩面裡煨) 吳茱萸一兩 鹽湯泡 用 湯下。(若 破故紙辛苦大溫,能補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為君。肉蔻辛溫,能行氣消 食,蓋 單用破故紙肉豆蔻,名二神丸,治同。(許學士曰︰有全不進食者,服補脾藥皆不效。 予授 鼎之
香(一兩)木 氣而實大腸,用 加木香肉果補 味丸。脾腎氣血 痰,為脾腎虧損
烏頭赤石脂丸
(金匱)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赤石脂( 淬) 蜀椒(一兩) 烏頭(炮) 附子(炮) 乾薑(炮半兩) 蜜丸,日三服。不知,此乃陰寒之氣,厥逆而上干,橫格於胸背經脈之間,牽連痛楚,亂其氣血,攪其疆界。 此而 恐胸 新隧 今人 哉。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白朮 茯苓(二錢) 甘草(炙一錢) 加陳皮一錢,名六 按此即四君子湯五味異功散之變方也。
感應丸
治新舊冷積瀉痢等証。
木香 肉豆蔻 丁香(兩半) 乾薑(炮) 百草霜(一兩) 杏仁(一百四十粒去皮尖) 巴豆( 兩,溶化,重
取蠟四兩,肉蔻逐冷消食,下氣和中。丁香暖胃助陽,宣壅除癖。木香升降諸氣,和脾疏肝。杏仁 降氣 非 不令人瀉,其積自然消化。李時珍曰︰一婦年六十餘,溏瀉五載,犯生冷油膩肉食即作痛。 服升澀藥,瀉反甚,脈沉而滑。此乃脾胃久傷,積冷凝滯,法當以熱下之。用臘匱巴豆丸五十
九痛丸
(金匱) 治久寒心痛,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腫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
附子(三兩) 生野狼牙(炙香) 巴豆(去皮心膜研) 人參 乾薑 吳茱萸(一兩) 煉蜜丸,桐 仲景於胸痺証後,附九痛丸,治久寒心痛。以其久著之邪,不同暴病,故藥則加峻。而 湯改 也。 胸中
黃芽丸
治脾胃虛寒,或飲食不化,或時多脹滿,泄瀉,吞酸,嘔吐等証。
人參(二兩) 焦乾薑(二錢) 蜜丸,芡實大,常嚼服,甚妙。加甘草二錢為散,名 參薑散。 皆可酌用
導氣湯
治寒疝疼痛。(陰氣積於內,複為寒邪所襲,營衛不調,則成疝病。囊冷結硬如石 引睪丸而痛,名寒疝。疝有七種,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癲疝也。証雖見於腎,病 於肝。以厥陰肝脈,絡於陰器故也。女子小腹有塊,前陰突出,及陰菌,亦同此類,但 不名疝而名瘕。)
川楝子(四錢) 木香(三錢) 茴香(二錢) 吳茱萸(一錢湯泡) 長流水煎。
此治疝之通劑也。川楝苦寒,能入肝舒筋,使無攣急之苦,又能導小腸膀胱之熱,從小 水下 田而 利。
附子粳米湯
(金匱) 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以水 八升,煮米熟湯
腹中陰寒奔迫,上攻胸脅,以及於胃,而增嘔逆。頃之胃氣空虛,邪無所隔,徹入陽位,則 其 曠
胃關煎
治脾腎虛寒作瀉或甚至久瀉,腹痛不止,冷痢等証。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山藥(炒) 扁豆(炒二錢) 白朮(炒) 焦乾薑(一二三錢) 甘草(一 脂亦可。氣虛甚者,香七八分,或濃朴八 二十粒。肝邪侮脾者
佐關煎
治生冷傷脾,瀉痢未久。腎氣未損者,宜用此湯,以去寒濕安脾胃,此胃關之佐者
濃朴(炒) 陳皮(炒一錢) 山藥(炒) 扁豆(炒) 豬苓 澤瀉(二錢) 乾薑 (炒) 肉桂(一
抑扶煎
治氣冷陰寒,或暴傷生冷,致成瀉痢。凡初起氣血未衰,脾胃未敗,或脹滿,或嘔 皆可先用此湯。此胃關煎表裡藥也,宜察虛實用之。其有寒濕傷臟,霍亂邪實者,最宜
濃朴 陳皮 烏藥(錢半) 豬苓 澤瀉(二錢) 甘草(炙一錢) 乾薑(炮一二錢) 吳茱萸( 二錢。寒濕
天台烏藥散
治小腸疝氣,牽引臍腹疼痛。(厥陰肝脈絡於陰器,上入少腹。疝病,乃肝邪 筋,故牽引疼痛。小腸經絡,並於厥陰。寒邪客於小腸,少腹痛引睪丸。上而不下 腹,甚則上沖心胸,故俗亦名小腸氣。古人治法,往往相類。)
巴豆(七十粒) 川楝子(十個) 烏藥 木香 茴香(鹽炒) 良薑(炒) 青皮(五錢) 檳榔( 微打破,同川楝麩炒黑,去麩及巴豆,同餘藥為末,酒下一錢。烏藥散膀 痛。川楝導小腸邪熱,從小便下行。木香青皮,行氣而平肝。良薑茴香,性如鐵石,能下水潰堅。巴豆斬關奪門,破血瘕寒積。皆行氣祛濕散寒之
薏苡仁附子散
(金匱) 治胸痺緩急之証。
薏苡仁(二兩) 大附子(一枚炮) 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胸中與太空相似,天日照臨之所。而膻中之宗氣,又賴以包舉一身之氣者也。今胸中之 陽,舒其 緩急
四維散
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瀉痢不能止,或氣血下陷。二陰血脫不禁者,無出此方
人參(一兩) 乾薑(炒黃) 製附子(二錢) 甘草(炙一二錢) 烏梅(五分或一錢。酌其病之 飯頃,取起烘
疝氣方
(丹溪) 治疝氣疼痛。
吳茱 枳殼 梔子 棠球子(即山楂之小者。俱炒用。) 荔枝核 等分為末,空心 長流水 而破症 (丹溪 始於濕 梔子,虛而發 實黑梔 束之寒
鎮陰煎
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 危在頃刻。而失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痺上 以此湯冷服。
熟地(一二兩) 牛膝(二錢) 甘草(炙一錢) 澤瀉(錢半) 肉桂(一二錢) 製
附子(一二錢 速速多加人參
橘核丸
(濟生) 治四種 疝。(莖囊睪丸腫硬,不痛不癢,為 疝,亦有引臍腹絞痛者。四 種,腸 卵 水 氣 也,皆寒濕為病。)
橘核 川楝子 海藻 海帶 昆布 桃仁(二兩) 延胡索 濃朴 枳實 木通 桂心 木香 鹽湯或酒下。
橘核木香,能入厥陰氣分而行氣。桃仁延胡,能入厥陰血分而活血。川楝木通,能導小 腸膀 並 同為散腫消堅之劑也。(朱丹溪曰︰ 疝不痛,非痛斷房事與濃味不可。若蒼朮神曲山楂白 芷川芎枳實半夏皆要藥,又宜隨時月寒熱加減。有熱加梔子,堅硬加朴硝,秋冬加吳茱萸。)
歸氣飲
治氣逆不順,呃逆嘔吐,或寒中脾腎等証。
熟地(三五錢) 茯苓 扁豆(二錢) 炮薑 丁香 陳皮(一錢) 藿香(錢半) 甘草(八分)
中氣寒甚者,加製附子。肝腎虛寒者,加吳茱萸肉桂,或加當歸。
暖肝煎
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等証。
當歸(二三錢) 枸杞子(三錢) 茯苓 小茴香 烏藥(三錢) 肉桂(一二錢) 沉香(一錢或
補火丸
治冷勞,氣血枯竭,肉瘠齒落,肢倦言微。(吳鶴皋曰︰凡人之身,有真火焉。 腎,行於三焦,出入於甲膽,聽命於天君。所以溫百骸,養臟腑,充九竅者,皆此火也 萬物之父。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息,猶萬物無父 其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齒落,筋衰而肢倦,氣衰而言微也。)
石硫黃一斤 豬大腸(二尺) 將硫黃為末,入豬腸中,爛煮三時,取出,去腸,蒸餅 為丸,硫黃,火之精也,亦號將軍。(大黃至寒,亦號將軍。)故用之以補火,以其大熱有毒,故用 化魄 惟 和 當 澀
附金液丹。硫黃十兩,研末,瓷盒盛。水和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日乾。地內埋一小 罐,米
來複丹。太陰元精石舶上硫黃硝石各一兩,(硝黃同微炒,不可火大,柳條攪結成砂子。) 五 曰︰ 或 勿
半硫丸。半夏硫黃等分,生薑糊丸。治老人虛秘,冷秘。
靈砂丹。水銀三兩,硫黃一兩,煉成研細,糯米糊丸。治諸虛痼冷。
二氣丹。硝石硫黃等分為末,石器炒成砂,再研,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井 水下
返陰丹。治陰毒傷寒,心神煩躁,四肢逆冷。硫黃五兩,硝石太陰元精石各一兩,附子 (炮)
又著硝石 末,和前 本事方破陰丹。治陰中伏陽,煩躁,六脈沉伏。硫黃水銀各一兩,陳皮青皮各五錢。先 將硫 湯下
傷寒百問方。硫黃五錢,艾湯調下。治身冷脈微,厥而煩躁,令臥,汗出而愈。 黑鉛丹。黑鉛硫黃各二兩,將鉛熔化,漸入硫黃,候結成片,傾地上,出火毒,研至無 聲為
黑錫丹
治真元虛憊,陽氣不固,陰氣逆沖,三焦不和,冷氣刺痛,飲食無味。腰背沉重,胱久冷,夜多小便,女人血海久冷,赤白帶下。及陰証陰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用棗 湯,吞一百粒,即便回陽。此藥大能升降陰陽,補虛益元,墜痰除濕破癖。
黑錫(去滓秤) 硫黃(二兩) 葫蘆巴(酒浸炒) 附子(炮) 陽起石(研細水飛) 肉豆蔻(面 兩) 用鐵銚內 朝至暮,以研至 心鹽薑湯下。女 喻嘉言曰︰此方用黑錫水之精,硫黃火之精,二味結成靈砂為君,諸香燥純陽之藥為臣,用 之 氣 過 乃 峻 知
五德丸
治脾腎虛寒,飧泄, 溏等証。或暴傷生冷,或感時氣寒濕。或酒濕傷脾,腹痛作 或飲食失宜,嘔惡,痛泄,無火等証。
補骨脂(四兩酒炒) 北五味(或用肉豆蔻代之麵炒) 吳茱萸(製) 木香(二兩) 乾薑(四五 或人參湯
七德丸
治生冷傷脾,初患瀉痢,肚腹疼痛。凡年少氣血未衰,及寒濕食滯,凡宜和胃者,神效,此即佐關煎之偏裨也。
補骨脂(炒四兩) 乾薑(炒焦) 蒼朮(炒) 台烏藥 吳茱萸 木香 茯苓(一兩) 神曲糊為
唐鄭相國方
治虛寒喘嗽,腰腳酸痛。 破故紙(十兩。酒蒸為末。) 胡桃肉(二十兩。去皮爛研。) 蜜調如飴。每晨酒服一 大匙,破故紙屬火,入心包命門,能補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壯元陽。胡桃屬木,能通命門,利 利 之 胡 自 加杜仲一斤生薑炒,蒜四兩,名青娥丸。治腎虛腰痛。(經曰︰腰者,腎之腑。轉移不能,葫蘆巴小茴香
複陽丹
治陽虛嘔吐,泄瀉腹痛,寒疝等証。
北五味(炒) 甘草(炙) 附子(製) 炮薑 胡椒(一兩) 白面(二兩炒焦) 為末和勻,入溫
三氣飲
治氣血虧損,風寒濕三氣乘虛內侵,筋骨歷節疼痛之極,及痢後鶴膝風痛等証。
當歸 枸杞 杜仲(二錢) 熟地(三錢或五錢) 甘草(炙) 北細辛(或代以獨活)
芍藥(酒 參白朮隨宜。 浸十餘日,徐
壽脾煎
(一名攝營煎) 治脾虛不能攝血等証,凡憂思鬱怒積勞,及誤用攻伐等藥,犯損脾陰,致中氣虧陷,神魂不寧,大便脫血不止,或婦人無火崩淋等証。兼嘔惡尤為危候,速宜用此 單救脾氣,則統攝固而血自歸源。此歸脾湯之變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証,而再用寒涼,則 胃氣必脫,無不即斃者。
白朮(二三錢) 當歸 山藥(二錢) 棗仁(錢半) 甘草(炙一錢) 遠志(製三 五分) 炮薑(
血未止,加烏梅二 錢。下焦虛滑不禁 陷而墜者,加炒升 加附子一二三錢。
一氣丹
治脾腎虛寒,不時易瀉,腹痛,陽痿,怯寒等証。此即參附湯之變方也。
人參 製附子(等分) 煉白蜜為丸,如綠豆大。每用白滾湯送下三五分,或一錢。凡 藥餌不
九氣丹
治脾腎虛寒,如五德丸之甚者。
熟地(八兩) 附子(製四兩) 肉豆蔻(麵炒) 吳茱萸 焦薑 補骨脂(酒炒) 蓽 茇五味子 或百丸,滾白湯
聖朮煎
治飲食偶傷,或吐或瀉,胸膈痞悶,或脅肋疼痛,或過用克伐等藥,致傷臟氣,而 無力,氣怯神倦者,速宜用此。不得因其虛滿虛痞,而畏用白朮,此中虛實之機,貴乎 也。若痛脹覺甚者,即以此煎送神香散最妙。若用治寒濕瀉,嘔吐証,尤為聖藥。
白朮(用冬朮味甘者炒五六七八錢。或一兩。) 乾薑(炒) 赤肉桂(一二錢) 陳皮(酌用或 寒,則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