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熱
天之六氣。春主厥陰風木。秋主陽明燥金。冬主太陽寒水。各行其政。惟夏至以後。秋分以前。少陽相火。少陰君火。三氣合行其事。是以天本熱也。而益以日之暑。日本烈也。而載以地之濕。三氣交運。時分時合。其分也。以風動於中。勝濕解蒸。不覺其苦。其合也。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受其炎蒸。無隙可避。多有體倦神昏。肌膚痱起。胸膺痤出。頭面癤生者矣。當此之時。元氣浮於肌表。內存者少。所以多有飲食不消。而成霍亂。吐瀉胸膈不寬諸症。善養生者。宜節飲食。薄滋味。為卻病之良方。至於生冷瓜果。尤宜節製。西瓜雖能解熱。食之亦必有時。即如巳時申時。離飲食已遠。新谷未進。食之毫不為殃。若飲食甫離。繼以瓜果。勢必冷熱相摶。釀成諸病也。內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甲乙經曰:熱傷氣而不傷形。所以脈虛者是也。仲景分之為四。弦細芤遲。皆為暑脈。總是元氣虛衰之象。若難經所謂。洪大而散者。乃心之本脈。不可以言暑也。潔古云。靜而得之為中暑。動而得之為中熱。此句最當領會。中暑者陰症也。凡乘涼於高堂大廈。水閣冷亭。表受寒邪。周身陽氣不得發越。以致頭痛惡寒。身體拘急。脈來浮數滑大。即為夏月傷寒。宜以寒法治之若脈來細緩無力。方為中暑。宜用香茹散暑湯。至於口食生冷。停滯飲食者。治分陰陽二候。內熱脈數。宜用柴胡化滯湯。脈沉細緩。宜用濃朴溫中湯。香茹藿香以之為君。一則發散陰暑。一則發越脾氣。脾氣宣行。積滯方得下降。不獨治暑然也。但脈緩者可用。脈數者不宜。若夫中熱之症。行人農夫。日中勞役。或隘巷小房。無處乘涼。口鼻吸入熱氣。以致身體大熱。昏暈欲死。脈沉細數者。宜用辰砂六一散。或柴胡芍藥湯之類。不可妄投熱藥。
大抵肥人多濕。最易召熱。不能避身之濕。即不能避天之熱。六一散。能驅濕熱。從小便而出。
古人用之解暑有自來矣。若瘦弱無濕之人。津液為時令所耗。當用柴胡芍藥湯。
藜汁蔗漿之類。充其津液。若用辰砂六一散。妄利小水。竭其下泉。枯槁立至。其有中熱之人。脈洪盛而不虛弱者。此天稟之濃。暑熱客於肌肉。未得深入經絡。身雖燥熱。毫無倦怠。宜用竹葉石膏湯。黃連解毒湯之類。不可與脈虛者。同歸一治也。
暑厥
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謂之暑厥。當分陰陽二症。陽症脈來洪數無力。身熱汗出。謂之陽厥。此因暑食傷脾。食多而熱亦多。宜用連芍調中湯或辰砂六一散。先治其熱。俟其人事清白。再看食之多寡調治。昔云。中暑不得用冷。得冷則死。原為中暑者說。非為中熱者言也。今人一遇熱症。動引此說。總由未明中暑中熱之理也。至於脈來沉細無力。肌膚不熱。曾食生冷瓜果。謂之寒厥。夏月元氣發散在外。腹中空虛。又遇生冷傷脾。冰伏其食氣閉不通。宜用濃朴溫中湯。不可遽補。如遇汗多身冷。方可以香砂理中湯治之。諸書言此。不分陰陽二候。混言風暑誤用升散。害人不淺也。又有老人虛人。夏月中痰多類暑厥。但中痰之人。身溫不冷。又無大熱。口角流涎。以此為別也。(按厥分寒熱發前人所未發學人尤當細心研究庶免草率誤人生命要在審症精詳然後用藥自無他歧之惑也)
中○
中○者。口渴喜飲是也。其人洒洒惡寒。淅淅發熱。全似傷寒。但傷寒。脈來洪大。 症脈來細數。於此可別。中○亦有洪大者。其症初起即渴。與傷寒之久病作渴者不同。肥盛之人。可用六一散清之。使熱從小便而去。不致傷損津液。若身體黑瘦之人。精血為時令所耗。又以利小便為戒。宜用柴胡芍藥湯。生津止渴。奇妙無窮。(按中○與傷寒同脈來洪大者傷寒細數為中○幾微之辨間不容發要在細心討論而自得之)
伏暑
暑熱發於季夏。此其常也。亦有伏藏日久。留於少陽胸脅部分。以致微寒微熱。惡心自汗。小便短少。脈來沉弦細數。即其候也。宜用香茹六君子湯。若脈不甚虛者。去參朮名香茹二陳湯。
注夏
立夏之後。四肢酸軟。困倦喜臥。飲食少進。名為注夏。秋冬則精神如故。說者皆雲脾虛。合用資生丸。補中益氣湯矣。但脈沉細緩脾肺無熱者。可用此藥補之。若脈來沉細又帶微數。往往不受參朮。其奈之何。試看脾胃論中。脾偏於陽。無陰以濟之。亦不能化物。故濕熱之氣乘於四肢。令人筋痿無力。宜用養血健脾湯。則注夏之脾虛有熱者。亦當仿此施治矣。其中多用酸收方為合法。夏月元氣浮散在表。又以汗而大泄。不加酸收。則浮散者不止。孫真人云:暑月多服五味。令人氣力湧出。厥有旨哉。(脾受濕熱熏蒸故四肢倦怠乏力用酸收以斂浮越之陰然必審無外邪方可用之)
香茹散暑湯
香茹 濃朴 甘草 藿香 柴胡 陳皮 杏仁 半夏
香茹原利小便。何以又能發散。以其味辛而淡。辛者先走表分。後者乃入膀胱。所以又能散暑也。佐以藿香柴胡走表更速。暑邪在經。必有痰滯留結。故用杏朴半夏。但脈緩無熱者宜之。有熱者勿服。(闡明立方之旨洞若觀火)
柴胡化滯湯 方見食門。
濃朴溫中湯
濃朴 杏仁 半夏 枳殼 桔梗 炮薑 甘草 藿香 香茹 陳皮
此方易曉。
辰砂六一散
辰砂(研細水飛五錢) 滑石(磨碎水飛六兩) 粉草(煎膏拌晒一兩)
六一散有辰砂。能引甘滑之涼。先入心經。使熱與濕俱解。無朱砂者。但能利濕。不能解熱。以其無向導之兵也。(按此方旨用藥之理固已開發尚有未盡者如其人肝陽素旺外襲暑風必加青黛以清之抑肝清肺少加薄荷之辛辛能散涼能清故前人有碧玉雞蘇之名而曲盡其妙用也)
柴胡芍藥湯
柴胡 黃芩 花粉 甘草 麥冬 白芍 知母 黃連
竹葉石膏湯
黃連解毒湯 俱見火門。
連芍調中湯
枳殼 濃朴 山楂 澤瀉 陳皮 桔梗 白芍 黃芩 黃連 甘草
此方因其胸中不寬。又兼中熱。故用此方。若有熱無食。宜用柴胡芍藥湯。
暑月發厥。陰厥者多。陽厥者少。身不熱。脈不數者。不可浪投。
香茹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 白茯 甘草 陳皮 半夏 香茹 山梔 黃連 赤芍
此方用六君子以祛痰益脾肺。使正氣旺則客邪易逐矣。值時當炎暑。熱蒸於外。濕蘊於中。故用梔連以清裡。茹芍以解表和榮。惟脈洪數。尤宜慎審。未可浪投。(按此亦扶正逐邪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