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門
調經順氣
【加減四物湯】
治胎前產後腹痛。及月事不調,或亡血去多,或惡露不下。婦人一切疾証。
當歸 白芍 熟地黃 川芎(各二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帶熱服。無時。日進二服三服。平常產乳。服至三臘,如虛弱者。至一月止。
○妊婦下血。加阿膠末一錢。艾葉五七片。
○因虛致血熱。熱與血搏。口乾欲飲水。加麥門冬三分。栝蔞根一兩。
○血崩。加地黃、蒲黃各一兩。
○惡露不下。腹中刺痛。加當歸、白芍藥各一分。
○因熱生風。加川芎一分、柴胡半兩。
○身熱脈躁。頭昏項強。加柴胡、黃芩各半兩。
○秘澀。加大黃半兩炒、桃仁一分。
○滑泄。加附子、官桂各一分。
○嘔吐。加人參白朮各半兩。
○發寒熱。加乾薑、芍藥。牡丹皮各一分。
○腹脹。加濃朴、枳實各一分。
○虛煩不得眠。加人參、竹葉各一分。
○煩躁大渴。加知母、石膏各半兩。
○水停心下吐逆。加豬苓、茯苓、防己各二分。
○寒熱類傷寒。加人參柴胡、防風各三分。
○婦人血積。加三棱、蓬朮、桂、干漆炒、共等分。
【逍遙散】
治血虛發熱。經候不調。
甘草(炙。半兩) 當歸 白茯苓 白朮 柴胡 白芍藥(各一兩)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燒生薑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溫經湯】
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
阿膠(炒) 當歸 川芎 人參 肉桂 甘草 芍藥 牡丹皮(各二兩)半夏(二兩半) 麥門冬(五兩半) 吳茱萸(三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熱服。空心食前。
【黃耆白朮湯】
治婦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頭際頸項而還。惡風躁熱。
黃耆(一兩) 人參 白朮(各半兩) 黃柏(酒製)羌活 甘草(各二錢。炙) 柴胡 升麻(各一錢)當歸(一錢半) 川芎 吳茱萸(各五分) 細辛(三分)五味子(三十個)
上十三味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汗出不止。加黃柏半錢。腹中不快。加炙甘草一錢。
【異方油煎散】
治婦人血風勞氣攻疰,四肢腰背疼痛。嘔吐惡心。不思飲食。日漸瘦弱。 面色痿黃。手腳麻痺。血海冷敗。
川烏頭(炮。去皮) 白芍藥 五加皮 牡丹皮 海桐皮(等分)
上五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油浸開通錢一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日三服。不拘時。
○如常服。用油浸五七文錢。煎藥用。
【活血丹】
治衝任不足下焦大寒。臍腹疼痛。月事不勻,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出血,或帶下不止。面色痿黃。肌肉瘦瘁。肢體沉重。胸脅脹滿。氣力衰乏。飲食減少。一切血氣虛寒,並宜服之。
桃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色) 虎杖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當歸 杜仲(去粗皮。銼炒) 柏子仁(炒) 附子(炮。去皮)木香 山茱萸(去核) 延胡索 安息香(各二十兩。搗碎。入好酒研。澄清,去渣。銀器內慢火熬成膏) 乾薑(炮) 肉桂(去粗皮) 牝丹皮 黃 (去蘆) 艾葉(微炒) 澤蘭葉(各二斤半) 肉蓯蓉(酒浸焙)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令熟,各五斤)
上為細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溫酒下。醋湯亦得。
【滋血湯】
治婦人血熱氣虛。經候澀滯不通。致使血聚。肢體麻木。肌熱生瘡。渾身疼倦。將成勞瘵。不可妄服他藥。但宜以此滋養通利。(又治証與前活血丹同。可互服之)
馬鞭草 荊芥穗(各四兩) 牡丹皮(一兩) 赤芍藥 枳殼(去穰。麩炒) 肉桂(去粗皮) 當歸(去苗。炒) 川芎(各二兩)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烏梅一個,水二盞。煎一盞,去渣,食前空心日四五服。有此証服至半月或一月。經脈自通。百病皆除。神效。
【增損四物湯】
治婦人血積。
當歸 川芎 熟地黃 芍藥 廣朮 桂(去粗皮) 三棱 干漆(炒)
上八味。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稍熱服。
【當歸丸】
治婦人經血不調血積証。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廣朮 熟地黃 京三棱(各半兩) 神曲 百草霜(各二錢半)
上八味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溫水送下,食前,溫酒亦得。
【玄胡苦楝湯】
治臍下冷撮痛。陰內大寒。
甘草(炙。五分) 肉桂 附子(炮,各三分) 玄胡 苦楝子(各二分) 熟地黃(一錢)
上 咀,入黃柏二分為引用,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
師尼寡婦異乎妻外家之治
昔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製方者。蓋有謂也。此二種寡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醫皆為寒熱病。治之不瘥。倉公曰:此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眾曰:何以知欲男子不可得。倉公曰:診其脈。肝脈弦出寸,故是以知之。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以思室。婦人血盛以懷胎。夫肝、攝血者也,是厥陰肝脈。弦出寸口。上魚際,則陰盛可知矣,故知褚澄之言。信有謂矣。
【通經丸】
治婦人室女月水不調。疼痛,或成血瘕。
桂心 川烏頭 桃仁 當歸 廣朮(炮) 乾薑(炮) 川椒(炒出汗) 大黃(煨) 青皮(去白。各等分)
上九味為末。每一兩用四錢,以米醋熬成膏。和餘藥六錢入臼中。杵千下。可丸則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醋湯送下。加至三十丸,溫酒亦得。一婦人血氣凝疼痛。數服便效。
【生地黃丸】
許學士治一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怔忪,或時自汗,是時疫氣大行。醫見其寒熱。作傷寒治之。用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急。召予治之。診視之曰:三部無寒邪脈。但厥陰弦長而上魚際。宜服抑陰等藥治之,故予製此方。
生地黃(二兩) 柴胡 秦艽 黃芩(各半兩)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烏梅湯吞下。日三服。不拘時。
【熟地黃丸】
治婦人月經不調。每行數日不止。兼有白帶。漸漸瘦瘁。飲食少味。累年無子。
熟地黃(二兩二分) 山茱萸 白蕪荑 乾薑(炮)代赭石(醋淬) 白芍藥(炒,各一兩) 濃朴(薑製) 白僵蠶(炒,各半兩)
上八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酒下,食前。日三服。
熱入血室証治並方
許學士治一婦人病傷寒。寒熱。遇夜則如見鬼狀。經六七日。忽然昏塞。涎響如引鋸。牙關緊急。瞑目不知人。病熱危困。召予視之。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經來否,其家云:經水方來。病作而經遂止。得一二日。發寒熱。晝雖靜而夜有鬼祟。從昨日來。不省人事。予曰:此乃熱入血室証。仲景云: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晝則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發作有時。此名熱入血室。予製以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三服而熱除。不汗而自解矣。又一婦人患熱入血室証。醫者不識。用補血調氣血藥治之。數日遂成血結胸,或勸用前藥。予曰:小柴胡用已遲。不可行也。無已,則有一方。可刺期門矣。予不能針。請善針者治之。如言而愈,或問熱入血室。何為而成結胸也。予曰:邪氣傳入經絡。與正氣相搏。上下流行。遇經水適來適斷。邪氣乘虛入於血室。血為邪所迫。入於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而見鬼。複入膻中,則血結於胸中。何以言之。婦人平居。水養木。血養肝。方未受孕,則下行之為月水。既妊則中蓄之以養胎。及已產則上壅之以為乳汁。皆血也。今邪逐血,並歸於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非藥可及,故當刺期門也。
【小柴胡加地黃湯】
治產後惡露方來。忽然斷絕。活人書海蛤散亦治。錄於後。
柴胡(一兩二錢半) 人參 半夏 黃芩 甘草(炙) 生地黃(各七錢)
上六味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棗子一個,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海蛤散】
治婦人傷寒血結胸膈揉。之痛手不可近。
海蛤 滑石 甘草(各一兩) 芒硝(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雞子清調下小便利血數行更與桂枝紅花湯發其汗則愈
妊娠養血安胎
【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惡阻。
陳皮 桔梗 旋複花 人參 甘草 白芍藥 川芎(各半兩) 赤茯苓 熟地黃(各七錢半) 半夏(一兩二錢半)
上十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四片,同煎至八分。稍熱服,食前。次服茯苓丸。即痰水消除。便能食。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
葛根 枳實(炒) 白朮(各二兩) 人參 乾薑 赤茯苓 肉桂 陳皮 半夏(湯泡七次,各一兩) 甘草(二兩)
上十味為細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米飲空心下,食前服。
【保安白朮散】
治妊娠傷寒安胎。但覺頭疼發熱。三二服便效。
白朮 黃芩(各等分。新瓦上炒令香)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兩個,煎至七分,溫服。
【安胎阿膠散】
治妊娠傷寒。
阿膠(炒) 桑寄生 白朮(炙) 人參 白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糯米飲湯調下。無時。
【安胎白朮散】
補榮衛。養胎氣。治妊娠宿有食冷。胎痿不長,或失將理。傷胎多墮。
白朮 川芎(各四分) 蜀椒(炒出汗。去目) 牡蠣( ,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
【吳茱萸湯】
治妊娠傷胎。數落而不結實,或冷成熱。
黃 川芎(各一兩) 甘草(炙。一兩半) 吳茱萸(半兩。湯泡)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忌生冷果實。
【前胡湯】
治妊娠傷寒。頭疼壯熱。肢節煩疼。
前胡 石膏(各三分) 大青(四分) 黃芩(五分) 知母 梔子仁(各四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甜竹茹一塊。蔥白二寸,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無時。
【黃龍湯】
治妊娠傷寒。壯熱頭疼。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並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傷。餘熱未除。
柴胡 人參 甘草(炙) 黃芩(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渣,溫服。無時。
【保安散】
治妊娠因有所傷。胎動疼痛不止。不可忍。及血崩不止。連皮縮砂(不以多少)
上一味炒黑。去皮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一盞。調下。若覺腹中熱。胎已安矣。
【立聖散】
治妊娠下血不止。
雞肝(二個)
上用酒一升。煮熟。共食之。大效。
【赤茯苓散】
治妊娠小便不利。及水腫。洒洒惡寒。動轉筋痛。
赤茯苓(去皮) 葵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無時。
【犀角散】
治妊娠婦人產前諸風熱。困倦。時發昏眩。
揀參 犀角 川羌活 山梔 黃連 青黛 川芎 甘草(炙) 吳白芷 茯苓(去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竹葉五七片,煎至八分,去渣,溫服。食遠。
【大寧散】
治妊娠下痢赤白。及泄瀉。疼痛垂死者。
黑豆(二十粒) 甘草(二寸半。生用) 粟殼(二個。去鬚蒂。半生半炒)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前。神效。
【火龍散】
治妊娠心氣痛。
艾葉末(鹽炒一半) 川楝子(炒) 茴香(炒,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聖酒方】
治妊娠腰疼如折。
大豆(半兩)
上一味。用清酒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前。
【獨聖散】
治妊娠小便不通。
蔓荊子(不以多少)
上為末,每服二錢。濃煎蔥白湯調下,食前。日三服。
【萬應丸】
治妊娠胎動不安。及產後小戶痛。不可忍。
知母(不以多小。去皮炒)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清酒一盞化下食前。
難產
【催生丹】
麝香(別研一字) 乳香(別研。二錢半) 母丁香(取末。一錢) 兔腦髓(臘月者。去皮膜研)
上拌勻,以兔腦和丸,如雞頭穰大。陰乾。用油紙密封,每服一丸,溫水下。即時產下。隨男左女右。手中握藥丸出是驗。
【榆白皮散】
治臨產驚動太早。產時未至。穢露先下。致使胎胞乾燥。臨產艱難,或曾因漏胎去血,並宜服之。
冬葵子 榆白皮 瞿麥(各一兩) 木通 火麻仁(去殼,各半兩) 牛膝(酒浸。七錢半)
上六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溫服。不以時。
【獨勝散】
治難產。
黃葵子四十粒,或墨或朱為衣。無灰酒下。 黃葵子炒四十粒。 研爛酒服濟君急。 若也臨危難產時。 免得全家俱啼泣。
【黑神散】
治產後瘀血作病。及血暈。
黑豆(炒半升。去皮) 當歸 熟地黃 肉桂 乾薑 甘草 芍藥 蒲黃(各四兩)
上八味為末,每服二錢。酒半盞。童便半盞,同煎調下。不拘時。連進二服。
【下死胎方】
桂(二錢) 麝香 當門子(一個)
上同研細。酒服。須臾如手推下。(比之水銀等藥。不損血氣)
產後扶持榮衛
【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一切血氣虛損。及產後勞傷。腹中 痛。少腹拘急。痛引腰背。時自汗出。
當歸(四兩) 肉桂(三兩) 甘草(二兩) 白芍藥(六兩)
上四味切,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渣。熱服。空心食前。
【芎歸湯】
治胎前產後一切去血過多。
當歸 川芎(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稍熱服。不拘時。
【犀角飲子】
治產後亡津液。虛損。時自汗出。發熱困倦。唇口乾燥。
犀角 麥門冬(去心) 白朮(各半兩) 柴胡(一兩)地骨皮 枳殼(麩炒) 甘草(炒) 生地黃 當歸 揀參 茯苓(去皮) 黃芩 黃(各七錢)
上十三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浮小麥七十粒,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食後。
【牡丹皮散】
治產後寒熱。臍下疼痛煩躁。神效。 牡丹皮 地骨皮 天台烏藥 海桐皮 青皮 陳皮(各一兩)
上為末。入研了沒藥二錢半。再羅過,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如寒多熱服。熱多寒服。食前。日三服。忌生冷硬滑醋物。
【枳殼丸】
治產後大小便澀滯。
木香(三錢) 枳殼(麩炒) 麻仁(炒黃) 大黃(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後,如飯食不化。亦宜服之。
【通和湯】
治婦人乳癰疼痛不可忍者。
穿山甲(炮黃) 川木通(各一兩。銼) 自然銅(半兩。醋淬七次)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食遠服之。
【針法】
治乳癰腫痛。諸藥不能止痛者。三裡穴針入五分,其痛立止,如神。穴在膝下外兩筋間。舉足取之。
【涌泉散】
治婦人因氣。奶汁絕少。
瞿麥穗 麥門冬(去心) 王不留行 緊龍骨 穿山甲(炮黃。各等分)
上五味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後食豬蹄羹少許。投藥。用木梳左右乳上。梳三十來梳。 一日三服,食前。服三次羹湯。投三次梳乳。
【勝金丹】
治婦人吹奶。極有效。
百齒霜(即梳上發之垢也。不以多少)
上一味。用無根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倒流水送下。食後。病左乳左臥。右乳右臥,溫覆出汗。倒流水法。取水傾屋上流下是。
腸覃論治並方
黃帝針經水脹篇云:腸覃何如。岐伯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相搏。衛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瘕而內著。惡氣乃起。 肉乃生,其始生者。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夫腸者、大腸也。覃者、延也。大腸以傳導為事,乃肺之府也。肺主衛。衛為氣。得熱則泄。得冷則凝。今寒客於大腸,故衛氣不榮。有所系止而結瘕。在內貼著,其延久不已,是名腸覃也。氣散則清。氣聚則濁。結為瘕聚。所以惡氣發起。肉乃生。小漸益大。至期而鼓其腹,則如懷子之狀也。此氣病而血未病,故月事不繼。應時而下。本非胎娠。可以此為辨矣。
【 露丸】
治寒傷於內。氣凝不流。結於腸外。久為 瘕。時作疼痛。腰不得伸。
廣朮(一兩。銼) 京三棱(一兩。銼,並酒浸) 干漆(五錢。洗去腥。炒煙盡) 川烏(五錢) 砂(四錢) 青皮 雄黃(另研) 茴香(鹽炒) 穿山甲(炮,各三錢) 輕粉(一錢。另研) 麝香(半錢。另研) 巴豆(三十個。去皮。切開)
上除研藥外。將巴豆炒三棱、廣朮二味深黃色。去巴豆不用。共為末。入研藥勻。生薑汁打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薑湯送下。酒亦得。空心食前。
【木香通氣散】
治寒氣結瘕。腹大堅滿。痛不可忍。
木香 戎鹽(炒) 京三棱(炮,各半兩) 濃朴(一兩。薑製) 枳實(麩炒) 甘草(炙,各三錢) 乾薑(炮) 蓬朮(炮,各二錢)
上八味為末,每服三錢。淡生薑湯調下,食前。
石瘕論並治方
黃帝針經水脹篇云: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使氣不通。惡血當瀉而不泄。 以留止。日久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之。夫膀胱為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今寒客於子門,則氣必塞而不通。血壅而不流。 以留止。結硬如石,是名石瘕也。此病先氣病而後血病,故月事不來,則可宣導而下出者也。難經云: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生七疝。女子為瘕聚。此之謂也。非大辛之劑不能已也。可服見 丸。
【見 丸】
治寒氣客於下焦。血氣閉塞而成瘕聚。堅大久不消者。
附子(四錢炮。去皮臍) 鬼箭羽 紫石英(各三錢) 澤瀉 肉桂 玄胡索 木香(各二錢) 檳榔(二錢半) 血竭(一錢半。另研) 水蛭(一錢。炒煙盡) 京三棱(五錢。銼) 桃仁(三十個。浸 去皮尖。麩炒研) 大黃(二錢。銼。用酒同三棱浸一宿焙)
上十三味。除血竭、桃仁外,同為末。入另研二味和勻。用元浸藥酒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淡醋湯送下,食前,溫酒亦得。
【和血通經湯】
治婦人室女受寒。月事不來。惡血積結。堅硬如石。
當歸 京三棱(炮,各五錢) 廣朮(炮。四錢) 木香 熟地黃 肉桂(各三錢) 紅花 貫眾 蘇木(各二錢) 血竭(一錢。另研)
上十味。除血竭外,同為細末。和勻,每服三錢、熱酒一盞調下,食前。忌生冷及當風大小便。
【和血通經丸】
治婦人經水凝滯不行。腰背臍腹疼痛。漸成血瘕。
芍藥(一兩) 木香 當歸 肉桂 干添(炒煙盡) 五靈脂 大黃(各半兩) 水蛭(炒。二錢半) 廣朮(半兩) 虻蟲(三十個。去頭足。麩炒) 桃仁(二十七個。浸去皮尖)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湯送下,溫酒亦得,食前。日進一服。
【木香 砂丸】
治婦人 癖積聚。血塊刺痛。脾胃虛寒。宿食不消。久不瘥者。
丁香 木香 砂(研) 干漆(炒煙盡) 細墨 大黃(銼炒) 附子(泡) 官桂 乳香(研) 廣朮 青皮 京三棱 沒藥(研) 巴豆霜(減半) 豬牙皂角 乾薑(炮。各等分)
上十六味。除另研外,同為末,以好醋一升。化開 砂、去了渣。銀石器內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黃末。熬成膏。下前藥末。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量虛實加減。大便利為度。
【血竭膏】
治婦人乾血氣不可不用也。此藥是婦人經水之仙藥也。 大黃(一兩)
上為末。用釅醋一升。熬成膏。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熱酒化開。臨臥溫服。大便利一二行後。紅脈自下。
【一方】
治經候閉塞不行。亦治乾血氣。
斑蝥(二十個。糯米炒) 桃仁(五十個。炒) 大黃(半兩)
上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溫酒下五丸。甚者十丸。空心溫服。大便利一二行後。紅脈自下。此藥是婦人經水之仙藥。不可不用。一法加虻蟲半錢,水蛭一錢。
【雲薹散】
治婦人室女血氣刺痛不可忍者。 官桂 沒藥 雲薹子 良薑(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乳香酒調下。熱服無時。
崩漏帶下
【膠艾湯】
治衝任虛損。月水過多。及妊娠胎動不安。腹痛下墜。
阿膠 川芎 甘草(炙,各二兩) 當歸 艾葉(製炒,各三兩) 白芍藥 熟地黃(各四兩)
上銼,每服五錢,水一盞。酒六分,煎至八分,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日三服。甚者連夜並服。
【伏龍肝散】
治經血崩下。 伏龍肝 赤石脂(各一兩) 熟地黃 艾葉(微炒,各二兩) 甘草 肉桂(各半兩) 當歸 乾薑(各七錢半) 川芎(三兩) 麥門冬(一兩半)
上十味銼,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棗三個擘破,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丁香膠艾湯】
治崩漏走下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過度。及飲食不節所得。經隔少時。其脈兩尺俱弦緊而洪。按之。無力,其証自覺臍下如冰。求濃衣被以御其寒。白帶白滑之物多。間有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不多。右尺時洪微也。屋漏水暴下多者。夫如屋漏水者。黑物多而赤物少。合而成也。急弦脈見,是寒多。洪脈時見,乃熱少。合而言之。急弦者、北方寒水多也。洪脈時出者、命門包絡之火少也。
阿膠(六分炮) 當歸身(一錢二分) 生艾末(一錢) 川芎 丁香末 熟地黃(各四分) 白芍藥(三分)
上七味 咀。作一服。水五盞。先煎五味。作二盞,去渣。入膠艾。再煎至一盞。空心食前熱服。
【柴胡調經湯】
治經水不止。鮮紅。項筋急。脊骨強。腦痛。不思飲食。
羌活(五分) 蒼朮(一錢) 柴胡(七分) 本 獨活 升麻(各五分) 當歸 葛根 甘草(炙。三分) 紅花(少許)
上十味 咀。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取微汗立止。
【涼血地黃湯】
治婦人血崩不止。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柴胡 防風(各三分) 黃柏 知母 黃連 本 川芎 升麻 羌活(各二分) 生地黃 當歸尾(各五分) 黃芩 細辛 甘草(炙) 荊芥穗 蔓荊子(各一分) 紅花(少許)
上十七味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
【益胃升陽湯】
治血脫益氣。古人之良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發之氣,故曰陽生陰長。用諸甘劑。為之先務。舉世皆以為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人之身內。穀氣為寶。
白朮(三錢) 黃 甘草(炙,各二錢) 人參(一錢半)陳皮 當歸身(各一錢) 炒曲(一錢半) 柴胡 升麻 生黃芩(各半錢)
上十味 咀,每服三錢或五錢。視食加減之,如吃食少。已定三錢內更減之。不可令勝食氣。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無時。
○黃芩。夏月每服中少加。秋冬去之。
○如腹中痛。每服加芍藥三分。去皮中桂少許。
○如渴或口乾。加葛根二分。
【升陽舉經湯】
治經水不調。右尺脈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也,是大寒之証。輕手按之脈數疾。舉指弦緊或澀。皆陽脫之証。陰火亦亡。若見熱証。於口鼻眼兼之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先去也。當溫之、舉之、升之、浮之、燥之。此法當大升浮血氣。而切補命門之下脫也。
黃 白朮 當歸身(各三錢) 柴胡 本 防風 羌活(各二錢) 獨活(一錢半) 川芎(炙) 地黃 白芍 甘草 人參(各一錢) 細辛(六分) 黑附子(炮。去皮臍。五分) 肉桂(五分。夏月不用。 )桃仁(十個。湯浸去皮尖) 紅花(少許)
上十八味 咀,每服三錢。若病勢稍緩。當漸漸加之。至半兩止,每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食前。稍熱服。
【備金散】
治婦人血崩不止。
香附(四兩炒) 當歸尾(一兩二錢。炒。用尾) 五靈脂(一兩炒)
上為末,每服五錢。醋湯調。空心服。立效。
【寸金散】
治婦人子腸下不收。
蛇床子 韶腦 葫蘆巴 紫梢花(各等分)
上四味為末,每服五七錢,水半碗。淋洗之。三二遍為效。
【 散】
全蠍(不以多少)
上為末。口噙水鼻內 之立效。
【加減四物湯】
治婦人冷熱不調。陰陽不分。大小便相反。
四物湯(五錢) 益元散(二錢半)
上和勻,用水酒各半盞,煎至八分,去渣。空心溫服。
【酒煮當歸丸】
治 疝、白帶下疰、腳氣。腰以下如在冰雪中,以火焙炕。重重濃綿衣蓋其上。猶寒冷不任。此寒之極也。面白如枯魚之象。肌肉如刀刮。削瘦之峻速也。小便不止。與白帶常流不禁固。自不知覺。面白目青,如籃菜色。目□□無所見。身重如山。行步欹側。不能安地。腿膝枯細。大便秘難。口不能言。無力之極。食飲不下。心下痞煩。心中懊 。不任其苦。面停垢。背惡寒。小便遺而不知。此上中下三焦真氣俱虛欲竭。嘔噦不止。胃虛之極也,其脈沉厥緊而澀。按之空虛。若脈洪大而澀。按之無力。猶為中寒。況按之空虛者乎。服此藥忌濕面油膩生冷毒物。
當歸(一兩) 良薑(七錢) 黑附子(炮。七錢) 茴香(半兩。炒)
上銼如麻豆大,以好酒一升半同煮。酒干為度。炭火上焙乾、為細末。後入
玄胡(四錢) 全蠍(三錢) 柴胡(二錢) 木香 黃鹽(炒) 升麻(各一錢) 丁香 甘草 苦楝(各五分。生用)
上為末。與前四味末和勻。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淡醋湯送下。空心食前。
【升陽燥濕湯】
治白帶下。陰戶痛。控心而急痛。身黃。皮膚燥。身重如山。前陰中如冰冷。
柴胡(一錢半) 白葵花(二錢) 防風 良薑 郁李仁 甘草(各一錢) 乾薑 生黃芩 橘皮(各半錢)
上九味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少頃,以美膳壓之。
【當歸附子湯】
治赤白帶下。臍下冷痛。
當歸(二錢) 附子 乾薑 良薑(各一錢) 柴胡(七分) 升麻 蠍梢 甘草(炙,各五分) 炒鹽(三分) 黃柏(少許。為引用)
上十味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五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或為末。酒糊丸亦得。
【桂附湯】
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
肉桂(一錢) 附子(三錢) 黃芩(生) 知母(各半錢)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稍熱服。食遠。
○不思飲食。加五味子三十個。
○煩惱。面上麻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加黃 人參各七分。甘草炙三分。升麻五分。
【白芍藥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腹臍疼痛。服半月見效。
白芍(二兩)乾薑(炮。三兩)
上二件同為粗末。炒黃色。碾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米飲湯調下。至晚又服。
【火龍丹】
治婦人二氣不和。赤白帶下。
白礬(枯。四兩) 蛇床子(炒。三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雞頭大。干胭脂為衣。綿裹。納陰中。
灸婦人崩漏及諸疾
血海二穴,乃足太陰脾經。在膝臏上內 白肉際二寸中。主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逆氣腹脹,其脈緩者是也。可灸三壯。
陰谷二穴,乃足少陰腎之經。在足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取之。主女子如妊娠。赤白帶下。婦人漏血不止。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如蠱。及治膝痛如錐刺。不得屈伸。舌縱涎下。煩逆溺難。小腹急引陰痛。股內 痛。
會陰一穴。在兩陰間。主女子不月。可灸三壯。
氣沖二穴。在歸來下鼠鼷上一寸。動脈應手宛宛中。主婦人月水不利。難產。子上沖心。痛不得息。可灸七壯。炷如小麥大。
水泉二穴。在內踝下。主婦人月事不利。利即多。心下滿。目□□不能遠視。腹中痛。可灸五壯。
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主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 痛。
帶脈二穴。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陷者宛宛中。灸七壯。主婦人不月。及不調勻。赤白帶下。氣轉連背引痛不可忍。
氣門二穴。在臍下三寸兩傍各三寸。灸五十壯。治婦人產後惡露不止。及諸淋。炷如小麥大。
石關二穴。在心下二寸兩傍各五寸。灸五十壯。主產後兩脅急痛不可忍。
陰交一穴。在臍下一寸。主女子月事不調。帶下。及產後惡露不止。繞臍冷疼。灸百壯。
關元一穴。在臍下三寸。主婦人帶下 瘕。因產惡露不止。斷產絕下經冷。可灸百壯。
足下廉二穴。在膝下三寸 外廉兩筋內。舉足取之。主乳癰喉痺。 腫足跗不收。可灸三壯。
承漿一穴。在唇下。灸五壯。主婦人卒口噤。語音不出。風癇之疾。凡婦人產後氣血俱虛。灸臍下一寸至四寸各百壯。炷如大麥大。元氣自生。
中氣不足治驗
佚庵劉尚書第五子太常少卿叔謙之內李氏。中統三年春。欲歸寧父母不得。情動於中。又因勞役,四肢困倦。躁熱惡寒。時作疼痛。不欲食。食即嘔吐。氣弱短促、怠惰嗜臥。醫作傷寒治之。解表發汗。次日傳變。又以大小柴胡之類治之。至十餘日之後。病証愈劇。病家云:前藥無效。莫非他病否。醫曰:此傷寒六經傳變。至再經傳盡。當得汗而愈。翌日。見爪甲微青黑色。足脛至腰如冰冷。目上視而睹不轉睛。咽溢不利。小腹冷。氣上沖心而痛。嘔吐不止。氣短欲絕。召予治之。予診其脈沉細而微。不見傷寒之証。此屬中氣不足。妄作傷寒治之。發表攻裡。中氣愈損。壞証明矣。太夫人泣下避席曰:病固危困。君盡心救治。予以辛熱之藥。 咀一兩。作一服。至夜藥熟而不能飲。續續灌下一口。飲至半夜。稍有呻吟之聲。身體漸溫。忽索粥飲。至旦食粥兩次。又煎一服,投之。至日高。眾醫皆至。診之曰:脈生証回矣,眾喜而退。後越三日,太夫人曰:病患大便不利,或以用脾約丸潤之可乎。予曰:前証用大辛熱之劑,陽生陰退而愈,若以大黃之劑下之,恐寒不協,轉生他証。眾以為不然。遂用脾約丸二十丸潤之,至夜下利而行,翌日面色微青,精神困弱,嘔吐複作。予再以辛熱前藥溫之而愈矣,故製此方。
【溫中益氣湯】
附子(炮 去皮臍) 乾薑(炮 各五錢) 草豆蔻 甘草(炙 各三錢)益智仁 白芍藥 丁香 藿香 白朮(各二錢) 人參 陳皮 吳茱萸(各一錢半)當歸(一錢)
上十三味。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病勢大者。服一兩重。論曰:內經云: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甘溫,附子、乾薑大辛熱,助陽退陰,故以為君。丁香、藿香、豆蔻、益智、茱萸辛熱,溫中止吐,用以為臣。人參、當歸、白朮、陳皮、白芍藥、炙,甘草苦甘溫,補中益氣,和血脈協力,用以為佐使矣。
脹治驗
范郎中夫人,中統五年八月二十日,先因勞役飲食失節,加之憂思氣結,病心腹脹滿,旦食則嘔,暮不能食,兩脅刺痛,診其脈弦而細。黃帝針經五亂篇云:清氣在陰,濁氣在陽,亂於胸中,是以大 。內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 脹。此陰陽返作病之逆從也。至夜,濁陰之氣,當降而不降, 脹尤甚。又云:臟寒生滿病,大抵陽主運化精微,聚而不散,故為脹滿,先灸中脘穴,乃胃之募,引胃中生發之氣上行,次以此方助之。
【木香順氣湯】
蒼朮 吳茱萸(各五分 湯洗) 木香 濃朴(薑製)陳皮 薑屑(各三分) 當歸 益智仁 白茯苓(去皮) 澤瀉 柴胡 青皮 半夏(湯泡) 升麻 草豆蔻(各二分,麵裹煨)
上十五味,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忌生冷硬物及怒氣,數日良愈。論曰:內經云:留者行之,結者散之,以柴胡、升麻、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發散清氣,營運陽分,故以為君。生薑、半夏、豆蔻、益智辛甘大溫,消散大寒,故以為臣。濃朴、木香、蒼朮、青皮辛苦大溫,通順滯氣,當歸、陳皮、人參辛甘溫,調和榮衛,滋養中氣,濁氣不降,以苦泄之,吳茱萸,苦熱泄之者也,氣之薄者,陽中之陰,茯苓甘平,澤瀉鹹平,氣薄,引導濁陰之氣,自上而下,故以為佐使也。氣味相合,散之泄之,上之下之,使清濁之氣,各安其位也。
疝氣治驗
趙運使夫人,年五十八歲。於至元甲戌三月中,病臍腹冷疼,相引脅下痛不可忍,反複悶亂,不得安臥。予以當歸四逆湯主之,先灸中庭穴。
【當歸四逆湯】
治臍腹冷痛,相引腰胯而痛。
當歸尾(七分) 附子(炮)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五分) 芍藥(四分) 茯苓 玄胡索 川楝子(各三分,酒煮) 澤瀉(二分)
上十味 咀,作一服,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數服而愈。論曰:難經云:任之為病,內結七疝,此寒積所致也。內經云: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以附子、官桂甘辛大熱,助陽退陰、用以為君。玄胡、茴香辛溫,除下焦虛寒當歸辛溫,和血止痛,故以為臣。芍藥之酸寒,補中焦之氣,又防熱藥損其肝溫。澤瀉鹹平,茯苓甘平,去膀胱中留垢,川楝子苦寒,酒煮之止痛,又為引用,乃在下者引而竭之之意也。柴胡苦平,行其本經,故以為使也。中庭一穴,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任脈氣所發,可灸五壯。針入三分,或灸二七壯、三七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