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頁,共 18 頁
重訂凡例
- 是《集》流行已久,縉紳之家,幾於家置一編。每遇外症,照方抄服,幸而獲效,群以為神。即或致誤,不尤方之刺謬,而咎之無治。庚生侍先生臨症數年,每見發背、乳岩等症,誤服陽和湯、犀黃丸而敗者,不可勝算,心甚憫焉。特覓善本,請先生評正刊刻,庶讀是書者,知所采焉。─不能紅白二色分陰陽也。是《集》大旨,以分陰陽為主,而其分之之法,則不辨脈息,不分虛實,惟以色之紅白為定。不知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有真熱,有假熱;有真寒,有假寒;若一概以色之紅白為分,何能無誤。
- 外科不能不明脈理。無論癰疽瘡瘍,症雖現於外,病必由於內,即幾微之疔毒癬疥,亦必內有火毒濕熱,而後外發。其未發之先,脈必先見洪數弦滑等象。更有外症雖輕,而本原大虧者;有內病與外症交發者。若非細辨脈理,何以別虛實寒熱,標本先後乎?乃曰︰不諳脈理,盡可救人。真如夢囈。
- 外科不能不讀《靈樞》、《素問》,肺癰、肺疽、肺痿,細辨脈象自知。《金匱》云︰問曰︰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是肺癰之候,察脈便知,有何難覺?而曰諸患易識,肺癰難覺耶。惟其不諳脈理;不讀《靈》、《素》,以致如是。
- 是《集》流傳已久,輾轉淆訛,貽誤非淺。爰覓道光中裘氏本,重加訂正,其分兩一切,悉仍其舊。惟加評語,以便采擇。
- 是《集》所選方藥,半系瘍科必不可少之方。其未加評語諸方,均平妥可用。惟藥性炮製諸法,太覺簡略,當照《本草備要》、《雷公炮製》為是。林屋散人言︰外科不諳脈理,可以救人。吳庚生駁之甚是。蓋外科雖較內科稍易,如不知脈,僅辨外面形色,以紅白為寒熱,何以分其真假寒熱,虛實陰陽耶?然脈學欲知其精細,毫無錯謬者,不但外科中少有其人,即求諸內科中亦不常有。如不識脈理人,可用予所作簡便醫學寒暑表,測其寒熱,亦可竟分明也。
階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