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八

婦人雜病方

烏骨雞丸《秘旨》治婦人鬱結不舒,蒸熱咳嗽,月事不調,或久閉不行,或倒經血溢於上,或產後褥勞,或崩淋不止,及帶下赤白淫諸症。兼療男子斫喪太早,勞嗽吐紅,成虛損者。

烏骨白絲毛雞(一只男雌女雄取嫩長者,尿倒泡去毛,竹刀剖脅,出肫肝,去穢,留內金,並去腸垢,仍入腹內) 五味(一兩) 熟地黃(四兩) 如血熱加生地黃二兩
上二味入雞腹內,用陳酒、童便各二碗,水數碗,砂鍋中旋煮旋添,至糜爛汁盡。同下五藥末,搗爛焙乾。骨用酥炙,共為細末。

綿黃 (去皮,蜜酒拌炒) 于潛朮(飯上蒸九次,各三兩) 白茯苓(去皮) 當歸身(酒洗) 白芍藥(酒炒,各二兩)
五味預為粗末,同雞肉搗焙,共為細末,入下項藥。

人參(三兩,虛甚者加至六兩) 牡丹皮(二兩,酒潤,勿炒) 川芎(一兩童便浸,切,炒)
上三味各為細末,和前藥中,另用乾山藥六兩打糊。眾手丸成,晒乾,勿令餿,瓷罐收貯。清晨人參或沸湯送下三錢,臥時再酒服二錢,大便實者,煉蜜為丸亦可。隨症加入溫涼調氣等藥。

雞屬巽補肝,尤妙在烏骨益腎,變巽為坎,乙癸同源,兼滋衝任也。

四烏 一蘆茹丸(方見《女科要旨》)

治氣竭肝傷血枯,婦人血枯經閉,丈夫陰痿精傷。

按︰此方以搜血之品為補血之用。乾血癆症,以此方為上劑。《金匱》治五癆虛極,肌肉甲錯,內有乾血,用大黃 蟲丸,實本於此。

雀卵功專暖胃。如無,雀肉煮搗可代,雞卵及肝亦可代,雞屬巽而肝主血也。

地黃龍牡榴梅散

治血崩。

大生地(一兩,炒) 龍骨( ,研末) 牡蠣( ,各四錢) 石榴皮(炒) 烏梅肉(炒) 陳棕皮 百草霜(各三錢) 阿膠(六錢,蒲黃拌炒) 陳京墨(二錢,炒)
上為極細末,用淮山藥五錢研末,醋水打糊為丸。分作七日服,內加人參三錢,尤效。或用人參湯下。

百草血餘棕灰散

治血崩。

陳棕灰 百草霜 頭發灰(各一兩)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陳酒下。

棉花子散

治血崩不止。

陳棕 棉花子(各等分)
上二味燒灰存性,研細末,每服一錢五分,陳酒送下。

韭汁童便湯

治月水逆行,上行口鼻。

韭汁、童便沖溫服。

發灰藕汁飲

治血淋痛脹甚者。

髮灰二兩,藕汁調服二錢。

麝香琥珀丸

治經閉。

土鱉蟲(一兩,炙存性) 血珀末(五錢) 麝香(三錢)
酒打和為丸,每服三分。

芡實茯苓牛角散

治女子帶下虛脫証,極效。

芡實粉(二兩) 白茯苓(二兩) 赤石脂(一兩, ) 牡蠣(一兩,醋 ) 禹余糧(一兩, ) 牛角腮(一兩,炙黃)
共為末,好米醋一杯拌前藥,晒乾再研末,打糊為丸,每服三錢。

白鴿血竭飲

治乾血癆奇驗方,此証過三年者不治。

白鴿子一只。去毛肝腸淨,入血竭。一年一兩,二年二兩,三年三兩。以針線縫住,用無灰酒煮數沸,令病患吃之,瘀血即行。如心中慌亂者,食白煮肉一塊,即止。

雞子黃丹飲

治孕婦下痢。

雞蛋一枚。破一孔如指大,以銀簪腳攪勻,加入黃丹三錢五分。用紙封口,入在飯鍋上蒸熟食之。

安胎方

治胎氣不安,或腹痛,或腰痛,或飲食不甘,宜服。或五六個月,常服數帖最妙,足月亦可服。

人參(五分,虛者加倍) 白朮(土炒) 當歸 白芍(炒) 紫蘇 黃芩(炒,各一錢) 陳皮(五分) 甘草(三分) 川芎(八分) 砂仁(七分,炒) 香附(六分,炒)

腹痛倍加白芍;腰痛加鹽水炒杜仲、續斷;內熱口渴去砂仁,加麥冬;見紅加酒炒地榆、生地,以上各一錢。

熟蠶豆散

治胎漏。 炒熟蠶豆殼磨末,每服三四錢,加砂糖少許調服。

皮硝湯

治死胎不下。

皮硝(二錢) 北 (三錢) 寒月加製附子(五分)
酒半杯,童便一杯,煎二三沸,溫服。

牛膝葵子湯

治胎衣不下。

牛膝(三錢) 葵子(五分)
水煎服。

大麥芽散

治產後腹脹閉結,膨悶氣結,坐臥不安。

大麥芽(炒一合,為末,每服陳酒調三錢服。)

山楂湯

治產後面黑,乃惡血及肺,發喘欲死。 蘇木一兩,水三杯,煎至一杯,調人參末五錢服。

韭菜聞鼻湯

治產後血暈。

韭菜切,入有嘴瓶內。將醋三碗煎滾,入瓶內。將瓶嘴塞產婦鼻孔,即醒。

澤蘭洗方

治產後陰翻。

澤蘭葉煎濃湯熏洗,即收。

豬腳湯

治婦人吹乳不通。雄豬腳爪一個、鬼饅頭一個。並煮食之,一日即通。雖無子女人,食之亦有乳。

絲瓜子散

治乳不通。

絲瓜連子燒存性,燒酒下一二錢,被蓋取汗,即通。

蟹殼散

治乳岩。此証先因乳中一粒大如豆,漸漸大如雞蛋,七八年後方破爛。一破則不可治矣,宜急服此藥。

生蟹殼數十枚,放砂鍋內焙焦為末。每服二錢,好酒調下,須日日服,不可間斷。

青皮散

治乳癰初起。

青皮(去瓤) 山甲(炒) 白芷 甘草 貝母(各八錢)
共為細末,溫酒調服。

鯽魚敷乳膏

治乳癰乳痛。

活鯽魚(一個) 鮮山藥(一段如魚長者)
同搗敷上,以紙蓋之。

南星半夏散

治吹奶乳癰。

南星 半夏 皂角(去皮弦子,炒黃) 五倍子(去窠蟲,炒黃)
各等分,研極細末,米醋糊敷,一宿立效。

乳沒湯

治乳癰。

乳香 防風 知母 陳皮 木通 香附(各一錢) 沒藥 川芎 甘草 當歸 貝母(各五分) 苡仁 銀花 栝蔞仁(各二錢) 橘葉(二十片,鮮者更妙)
水酒各半煎,食後服,四五服必愈。

蝦蟆餅方

治乳癖。

用大蝦蟆一個。去皮令淨,入半夏三錢、麝香五厘,共打爛,為一大餅。敷患處,用帛縛之,約三時許解去,其效如神。

貝母白芷內消湯

內消乳 方。

大貝母、白芷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白酒下。有郁加白蒺藜,若有孕之婦,忌用白芷。

鼠糞散

治乳瘰癧,潰爛者方可服,神效。

雄鼠糞(三錢,兩頭尖者便是) 土楝樹子(三錢,經霜者佳,川者不用) 露蜂房(三錢)
俱 存性,為細末,分作三服。酒下,間兩日服一服。痛止膿盡收斂,奇效。

雄黃藜蘆散

治婦人陰中突出如蛇,或雞冠菌樣者。

雄黃(一錢) 冰片(二錢) 輕粉(一錢) 鱉頭( ,黃色一錢) 蔥管藜蘆(二錢,研細,如曲樣)
俱為末,和勻再研,瓷罐收貯。先用芎歸湯煎洗,隨後搽藥,早晚兩次,其患漸收。

芎歸湯

川芎 當歸 白芷 甘草膽草(各等分)
每用五錢,煎湯洗患處,搽藥。

必消散

治婦人乳腫,不論內外。

取五木大楊樹上木耳菌,拭淨。淨瓦上炙焦存性,為細末。每服三錢,砂糖調陳酒送下,即消。

豬肝條方

治婦人陰戶內生瘡,癢痛難堪。

用豬肝切成條,于香油中微燙過。抹樟腦、川椒末插入戶內,引蛆蟲。候一時辰取出,再換二三條,即愈。

合蚌散

治婦人陰戶內生瘡作癢。

活蚌一個,剖開將蚌肉半個,手拿對陰戶,一夜,次日又用二個,全安。

蛇床洗方(俱見《種福堂》)

治女人陰癢。

用蛇床子煎湯洗之,立愈。

當歸散

瘦而有火,胎不安,宜此。妊娠常服,即易產。胎中疾苦,產後百病主之。

白朮散

肥白有寒,胎不安者,此能養胎。

竹葉湯

治產後中風病痙,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

甘麥大棗湯(俱見《金匱》)

婦人臟躁,悲傷欲哭。

四物湯(方見《時方》)

統治婦人百病。

米魚膠糯米散

治婦人白帶。

米魚膠(一斤,炒酥,研末) 糯米(二升,炒熟,研粉)
拌好,開水沖服。

豬肚胡椒湯

治婦人經寒,往來時有痛。

豬肚(一個,洗淨,胡椒八兩,裝入肚內,燉爛食。)

傷寒附法(太醫院院使錢編輯)

傷寒傳變大法,已詳《傷寒論注》及《心法要訣》中矣。然近世治四時傷寒者,咸用河間兩解等 法,每多神效,誠治斯症之捷法也。今複采雙解散、防風通聖散諸經驗名方,編為歌訣,俾 後之學人知所變通,庶幾於傷寒一症,經權常變,有所遵循,而無遺法云。

雙解散完素解和初法

雙解通聖合六一,四時溫熱正傷寒。兩許為劑蔥薑豉,汗下兼行表裡宜。強者加倍弱減半,不解連進自然安。若因汗少麻倍大,便硬硝黃加倍添。名曰雙解散者,以其能發表攻裡,即防風通聖散、六一散二方合劑也。河間製此,解利四時冬溫、春溫、夏熱、秋燥者。正令傷寒,凡邪在三陽表裡不解者,以兩許為劑,加蔥、薑、淡豉煎服之。候汗下兼行,表裡即解。形氣強者,兩半為劑。形氣弱者,五錢為劑。若初服,因汗少不解,則為表實,倍加麻黃以汗之。因便硬不解,則為裡實,倍加硝、黃以下之。連進二三服,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今人不知其妙,以河間過用寒涼,仲景傷寒初無下法,棄而不用,真可惜也。不知其法神捷,莫不應手取效,從無寒中痞結之變,即有一二不解者,亦未盡法之善。則必已傳陽明,故不解也。防風通聖散,詳在後。

河間解利後法

汗下已通仍不解,皆因不徹已傳經。內熱煩渴甘露飲,甚用白虎解毒清。有表熱煩柴葛解,表實大熱三黃寧。裡熱尿赤涼天水,胃實不便大柴承。服雙解散,汗下已通,而仍不解者,皆因汗之不徹,或以傳經,治之不及也。若表已解,而裡有微熱煩渴者,用桂苓甘露飲,以和太陽之裡。若內熱太甚,大熱大煩大渴者,用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以清陽明之裡。若表未解,又傳陽明,身熱而煩,用柴葛解肌湯,以解兩陽之邪。若表實無汗,大熱而煩,用三黃石膏湯,以清表裡之熱。若裡有熱,尿赤而澀者,用涼膈散,合天水散以清和之。若胃實潮熱,不大便有微表者,用柴胡湯下之。無表者,三承氣湯下之。桂苓甘露飲、白虎湯、大柴胡湯、三承氣湯,已詳《傷寒要訣》。六一散、涼膈散,詳在《雜病要訣》。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治風熱,郁在三焦表裡中。氣血不宣經絡壅,梔翹芩薄草歸芎。硝黃芍朮膏滑石,麻黃桔梗與防荊。利減硝黃嘔薑半,自汗麻去桂枝增。

此方治一切風火之邪,郁於三焦表裡經絡,氣血不得宣通。初感發熱頭痛膚疹,傳經斑黃,抽搐煩渴不眠,便秘尿澀,皆可服之。功效甚奇,用之自知其妙也。

柴葛解肌湯

四時合病在三陽,柴葛解肌柴葛薑。白芷枯芩膏芍草,利減石膏嘔半羌。此方陶華所製,以代葛根湯。凡四時太陽、陽明、少陽合病輕証,均宜以此湯增減治之。增減者,謂如無太陽証者減羌活,無少陽症者減柴胡也。即柴胡、葛根、羌活、白芷、桔梗、赤芍、石膏、黃芩、甘草也。下利減石膏,以避裡虛也;嘔加半夏、生薑,以降裡逆也。

黃連解毒湯 梔子金花湯 三黃石膏湯

陽毒熱極疹斑嘔,煩渴呻吟譫語狂。下後便軟熱不已,連芩梔柏解毒湯。裡實便硬當攻下,梔子金花加大黃。表實膏麻蔥豆豉,下利除膏入葛良。

清毒犀角飲

陽毒熱極等証,或下後便軟,壯熱不已,宜黃連解毒湯。即黃連、黃芩、黃柏、梔子也。若裡實當攻下;便硬者宜加大黃,名梔子金花湯;若表實無汗,當發汗者,宜加石膏、麻黃、淡豆豉、蔥白,名三黃石膏湯;下利者,減石膏加葛根,避裡不實也。

消毒犀角表疹斑,毒壅咽喉腫痛難。犀角牛蒡荊防草,熱盛加薄翹芩連。

消毒犀角飲即消毒飲之防風、荊芥、牛蒡子、甘草加犀角也,熱盛加連翹、薄荷、黃芩、黃連也。

消斑青黛飲

消斑青黛消斑毒,參虎柴犀梔地元。黃連熱實減參去,苦酒加入大黃煎。

消斑青黛飲即青黛。參虎,謂人參白虎湯,即人參、石膏、知母、甘草、柴胡、犀角、山梔、生地、元參、黃連,用苦酒與水煎也。熱甚便實者,減去人參,加大黃可也。

普濟消毒飲

普濟大頭天行病,無裡邪熱客高巔。芩連薄翹柴升桔,蠶草陳勃蒡藍元。

普濟消毒飲治天行傳染,大頭瘟疫,無裡可下者。是其邪熱客於高巔,即黃芩、黃連、薄荷、連翹、柴胡、升麻、桔梗、僵蠶、甘草、陳皮、馬勃、牛蒡子、板藍根、元參也。

連翹敗毒散

連翹敗毒散發頤,高腫 紅痛可除。花粉連翹柴胡蒡,荊防升草桔羌獨。紅花蘇木芎歸尾,腫面還加芷漏蘆。腫堅皂刺穿山甲,便燥應添大黃疏。

連翹敗毒散治時毒發頤,高腫 紅疼痛之陽証也。即連翹、天花粉、柴胡、牛蒡子、荊芥、防風、升麻、甘草、桔梗、羌活、獨活、紅花、蘇木、川芎、歸尾。兩頤連面皆腫,加白芷、漏蘆;腫堅不消,加皂刺、穿山甲;大便燥結,加酒炒大黃。

都氣湯,橘皮竹茹湯

呃逆腎虛都氣湯,六味肉桂五味方。橘皮竹茹虛熱主,橘竹參草棗生薑。都氣湯即六味地黃東加肉桂、五味子也;橘皮竹茹湯即橘皮、竹茹、人參、甘草、大棗、生薑。

葳蕤湯

風溫浮盛葳蕤湯,羌麻葛芷青木香。芎草石膏葳蕤杏,裡實熱甚入硝黃。風溫起初,六脈浮盛,表實壯熱汗少者,宜葳蕤湯以發表風邪也。即羌活、麻黃、葛根、白芷、青木香、川芎、甘草、石膏、葳蕤、杏仁也。裡實熱甚汗多者,加芒硝、大黃以攻裡熱也。

桂枝白虎湯

風溫虛熱汗出多,難任葳蕤可奈何?須是鼾睡而燥渴,方宜桂枝虎參合。風溫初起,脈浮有力,汗少壯熱,宜於葳蕤湯。若脈虛身熱汗出,難用葳蕤湯,合與桂枝白虎人參湯。如不鼾睡,口中和而不燥不渴,身熱汗多脈浮盛者,乃亡陽之証,非風溫也。即桂枝白虎加人參湯,亦不可用也。

瀉心導赤各半湯

越經無証如醉熱,脈和導赤各半湯。芩連梔子神參麥,知滑犀草棗燈薑。越經,病名也。無証,謂無表裡証。脈和而身熱不解,形如醉人者,是越經証也。宜瀉心導赤各半湯治之。即黃連、黃芩、梔子、茯苓、人參、麥冬、知母、滑石、犀角、甘草、燈心、生薑、大棗也。

大羌活湯

兩感傷寒病二經,大羌活湯草川芎。二防二朮二活細,生地芩連知母同。兩感傷寒,病名也。二經謂一日太陽、少陰,二日陽明、太陰,三日少陽、厥陰,同病也。張潔古製大羌活湯治之,即甘草、川芎、防風、防己、蒼朮、白朮、羌活、獨活、細辛、生地、黃芩、黃連、知母也,詳在《傷寒要訣》。

還陽散 退陰散 黑奴丸

陰毒還陽硫黃末,退陰炮烏乾薑均。陽毒黑奴小麥疸,芩麻硝黃釜灶塵。還陽散即石硫黃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良久寒熱不出,再服之,汗出愈。

退陰散即炮變色川烏,微炒乾薑,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鹽湯滾數沸服。四肢不溫,連服三次即溫。熱服若吐,冷服亦可。黑奴丸即小麥成黑疸者,名曰小麥奴。黃芩、麻黃、芒硝、大黃、釜底煤、灶突煙、梁上塵也。為末,蜜丸重四錢,新汲水下。服後若渴,飲冷水者,令恣意飲之。須臾自當寒振汗出,腹響微利而解也。若不渴者,恐是陰極似陽,服之反為害耳。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即沖和,四時不正氣為 。潔古製此代麻桂,羌活防蒼細芷芎。生地草芩喘加杏,無汗加麻有桂多。胸滿去地加枳桔,煩渴知膏熱自瘥。此湯即沖和湯。張潔古製此以代麻黃桂枝二湯,即羌活、防風、蒼朮、細辛、白芷、川芎、生地、甘草、黃芩也。喘加杏仁,無汗加麻黃,有汗加桂枝。胸膈滿悶,去生地,加枳殼、桔梗,快膈氣也。煩渴引飲,加知母、石膏,熱自瘥也。

十神湯

十神外感寒氣病,功在溫經利氣殊。升葛芎麻甘草芍,薑蔥香附芷陳蘇。此方即升麻、葛根、川芎、麻黃、甘草、芍藥、香附、白芷、陳皮、蘇葉、生薑、蔥白也。能外發寒邪,內舒郁氣,故曰寒氣病,較之他劑,有溫經利氣之功殊也。

人參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倉稟散

人參敗毒虛感冒,發散時毒疹痢良。參苓枳桔芎草共,柴前薄荷與獨羌。時毒減參加翹蒡,血風時疹入荊防。表熱噤痢加倉米,溫熱芩連實硝黃。

人參敗毒散治氣虛感冒時氣之病,即枳殼、桔梗、川芎、茯苓、人參、甘草、柴胡、前胡、薄荷、獨活、羌活也。時毒,謂受四時不正之氣,或腫兩腮兩頤,或咽喉腫痛,依本方減人參,加牛蒡、連翹治之。時疹,謂初病即有之疹。血風,謂遍身瘙癢之疹。俱依本方減人參,加荊芥、防風治之,名荊防敗毒散。表熱無汗,噤口痢疾,依本方加倉米治之,名倉稟散。溫病熱病熱甚,俱加黃連、黃芩;胃實便硬,俱加芒硝、大黃也。

五積散

內傷生冷外感寒,五積平胃半苓攢。麻桂枳桔歸芎芍,薑芷加附逐陰寒。腹痛嘔逆吳萸入,有汗除麻桂枝添。虛加參朮除枳桔,婦人經痛艾醋煎。

五積散即蒼朮、陳皮、濃朴、甘草、半夏、茯苓、麻黃、官桂、枳殼、桔梗、當歸、川芎、白芍、乾薑、白芷也。表重用桂,陰寒肢冷加附子,腹痛嘔逆加吳萸,有汗除去麻黃,加桂枝。氣虛加人參、白朮,除去枳、桔,婦人經痛加艾葉,醋煎服之。

升麻葛根湯

升葛芍草表陽明,下利斑疹兩收功。麻黃太陽無汗入,柴苓同病少陽經。

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即升麻葛根湯也。陽明表邪不解,或數下利,及斑疹不透者,均宜主之。若兼太陽無汗之表症,入麻黃。若兼少陽口苦耳聾,寒熱往來,半表半裡之症,加柴胡、黃芩也。

二聖救苦丹

初起時疫溫熱病,救苦汗出下俱全。熱實百發而百中,大黃皂角水為丸。

此丹即大黃四兩、皂角二兩,為末,水為丸也。每服三錢,無根水下。弱者、老者、幼者,量減服之。此藥施治於初起時疫傳染,傷寒溫病熱病,熱盛形氣俱實者,百發百中。服後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其病立解。

溫膽湯

傷寒病後津液乾,虛煩燥渴不成眠。乃是竹葉石膏証,膽經餘熱此方先。口苦嘔涎煩驚悸,半苓橘草枳竹煎。氣虛加參渴去半,再加麥粉熟芩連。

傷寒病後,燥渴虛煩,乃竹葉石膏湯証,非溫膽湯証,詳在《傷寒要訣》。若少陽膽經餘熱,則口苦嘔煩驚悸,是溫膽証也。即半夏、茯苓、橘皮、甘草、枳實、竹茹也。形氣俱虛,或因汗吐下後,及氣虛者,均加人參。渴去半夏,加麥冬、花粉以生津也。有熱加黃芩、黃連以清熱也。

傷寒附法補

錢院使主河間兩解之法,利於實熱之病,余又續景岳內托之法,利於虛寒之病。正法之外,得此兩法,治傷寒無餘蘊矣。

發表無汗病為逆,須審陰陽施補益。陽虛再造散如神,小建中湯生津液。東垣變用益氣湯,只緣飢飽與勞役。又有無汗屬陰虛,理陰歸柴二方擇。若宜涼解歸葛煎,陽明溫暑及時疫。陰陽兩虛汗最難,大溫中飲當考核。仲景驅外是恆經,各家內托亦上策。

李東垣云︰傷寒無內傷者,用仲景法;挾內傷者,十居八九,(勞役飢飽過度謂之內傷)只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又云︰尺脈遲者,不可發汗,當與小建中湯和之。和之而邪解,設不解,服至尺脈有力,乃與麻黃湯汗之。喻嘉言云︰宜小建中湯生其津液,津液充,便自汗而愈。陶節庵云︰傷寒服發表藥而不作汗,名無陽症。宜再造散助陽以作汗。張景岳云︰陽根於陰,化於液,從補血而散。此雲騰致雨之妙,則猶仲景所未及。觀其自製數方,平散如歸柴飲,溫散如大溫中飲及理陰煎,涼散如歸葛飲,皆取邪從營解之義也。仲景重在驅邪,此則重在補正。驅邪是逐之於外,補正是托之於內。法雖不同,而散寒之意則一也。

再造散

陽虛再造散稱奇,附子辛參草桂 。羌活芎防薑棗入,或加芍藥水煎之。(人參一錢、黃二錢、桂枝一錢、甘草五分、附子炮一錢、細辛七分、羌活八分、防風七分、川芎一錢,煨薑二片、大棗二枚,加芍藥一撮,夏加黃芩,石膏用之。)

小建中湯

陽氣素虛乏津液,傷寒溫補必須急。桂枝倍芍加膠飴,小小建中大有益。(白芍三錢、桂枝、生薑各一錢五分、炙草一錢,水煎入飴糖三錢拌服。)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朮歸 ,炙草人參與橘皮。薑棗柴升煎水服,六經加味始相宜。(炙 二錢、人參、白朮、當歸、炙草各一錢、陳橘皮五分、柴胡、升麻各三分、薑棗水煎服。)

太陽加羌活、 本、桂枝,陽明加葛根、倍升麻,少陽加黃芩、半夏、川芎,倍柴胡。

太陰加枳實、濃朴;少陰加甘草、橘皮;厥陰加川芎;變症發渴,加干葛、元參,倍升麻。

理陰煎

熟地當歸炙草薑,理陰煎劑最為良。方中加減須消息,肉桂加之用亦強。(熟地四錢、當歸一錢五分、炙草一錢、乾薑一錢五分,水二盅,煎八分服。)

歸柴飲

歸柴二味及甘草,傷寒平散用之好。大便多溏歸易朮,還有加減方中討。(當歸一兩、柴胡五錢、炙草八分,水煎服。)

大溫中湯

傷寒溫散大溫中,參朮柴胡肉桂同。草地麻黃薑歸用,水煎去沫服為功。(熟地五錢、白朮三錢、當歸一錢、人參一錢、炙草八分、柴胡一錢、麻黃一錢、肉桂一錢、乾薑一錢、白朮二錢水二盅,煎七分,去浮沫,溫服或略蓋微汗。)

歸葛飲

當歸干葛兩般宜,涼散方中此最奇。煎後好將涼水浸,徐徐服下汗來時。(當歸五錢、干葛二錢,水二盅,煎一盅以冷水浸涼,徐徐服之。)

修園先生,陳老太姻翁、吳航名宿也。以名孝廉出宰有政聲,歸裡數十年,所有著作各種醫書,靈石太姻翁徽庵姻翁已節次付梓行世。茲又新刊《從眾錄》共八卷,分門別類,各有條理,其中分症辨脈,摘選諸家精要,附擬各按,俱極精切。足見家學之淵源遠矣﹗讀其書者頓開心目,誠為度世之金針,活人之良法也。檢忝附世交,又聯姻婭,不愧譾陋,謹跋數語,以志心企云爾。

道光午年七月既望姻世再愚侄鄭學檢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