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脹辨
或問於余曰。腫與脹有辨乎。余曰。腫自腫。而脹自脹。不可不辨也。蓋氣血流行。臟腑調和。脈絡疏通。在外安得作腫。在內安得作脹。而為有病之軀耶。緣其人腎氣虛而失開闔之權。肺氣虛而失清肅之令。脾氣虛而失健運之常。表氣虛而外邪易入。於是在肌肉則腫生。在臟腑則脹生。現於外而自知其腫。人亦知其腫也。發於內而自知其脹。人不知其脹也。其腫脹之多端。虛實之各異。風寒濕熱。水蟲血食之各種。不詳悉言之。何以示後學而知所適從哉。夫風寒外入之腫。則為實症。如頭面之腫。發頤之腫。牙齦之腫之屬是也。濕熱外入之腫。多實而亦有虛症。如瘡瘍之腫。單腹之腫。痛痺之腫之屬是也。若氣水蟲血之腫。則有虛實兩症。如目下之腫。周身之腫。手足之腫。腹皮光亮之腫。腎囊腎莖之腫。腹有青筋紅筋之腫之屬是也。治法自有各門方藥。而以症合脈。為盡善也。然脹病則與腫病。迥乎不同矣。腎火衰微。中土虛寒。脾元不運而脹矣。水不生肝。木郁不達。兩脅不和而脹矣。陰火灼肺。金氣 郁。喘咳壅塞而脹矣。不特此也。又有濕熱在脾胃而脹矣。水飲在中脘而脹矣。瘀血在中焦。及蟲積在腸胃而脹矣。氣滯食阻。在陽明而脹矣。大小便不通。在少腹而脹矣。外風無脹病也。而脹病亦不一也。大抵腫有形。而脹無形。脹者腫之漸。內傷者居多。腫者脹之劇。外感者無與。內傷有脹。而亦有腫。外感有腫。而卻無脹。以虛脹而作實治。不腫不已。以實腫而作虛醫。雖脹無害。醫家務必以外腫內脹。確認親切。則腫自腫。而脹自脹。不有了然胸中者乎。安可不與子細辨之乎。如剝蕉葉。如抽繭絲。名士名醫。兼而有之。
普濟消毒飲(見頭痛)治風寒外入諸腫。察各症虛實加減用。
壯火溫脾湯 治腎火衰微。中土虛寒。脾元不運而脹。
白朮(三錢土炒) 炙甘草(一錢) 山藥(二錢) 陳皮(八分) 芡實(二錢) 製附子(八分) 茯苓(一錢)
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 治木郁不達。兩脅不和而脹。
柴胡(七分) 薄荷(五分) 當歸(一錢) 白芍(一錢炒) 陳皮(七分)甘草(五分) 茯苓(八分) 白朮(二錢土炒) 丹皮(一錢) 山梔(五分)
共為末。每服五錢。
熱鬱湯 治陰人火灼。肺金氣 郁喘咳。壅塞而脹。
熟地(三錢) 麥冬(二錢) 南沙參(二錢) 阿膠(一錢) 五味子(十粒) 胡桃(二枚打碎)
水二鐘。煎八分服。
燥濕消中飲 治濕熱在脾胃而脹熱。因濕燥濕。而熱自除。
白朮(一錢五分土炒) 陳皮(一錢) 茯苓(一錢) 半夏(一錢) 苡仁(二錢炒) 白扁豆(一錢五分炒)
水煎。食後服。
小半夏東加茯苓 治水飲在中脘而脹。
半夏(五錢) 生薑(五錢) 茯苓(三錢)
加佛手三片。水煎。食遠服。
平中飲 治瘀血在中焦作脹。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五分) 丹參(二錢) 瓦楞子(一錢醋淬研碎) 桃仁(一錢) 炮薑(八分)
水煎服。
寬中安蟲丸 治蟲積腸胃而脹。
使君子(二兩去殼) 陳皮(二兩) 乾薑(七錢煨) 檳榔(七錢)烏梅(二十個) 木香(五錢) 南星(五錢薑製)
上研為細末。蜜丸。每晨砂糖水下。三四錢。
消胃飲 治氣滯食阻。在陽明而作脹。
製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神曲(一錢) 濃朴(一錢薑炒) 萊菔子(一錢炒研) 穀芽(二錢炒) 砂仁(八分)
加煨薑二片。水煎服。
牡蠣炮薑散 治寒秘。大小便不通。作脹。通二便則脹已。
牡蠣(一兩 研) 炮薑末(一兩)男病用女人唾津調。手內擦熱。緊掩二丸上。女病用男人唾津。緊調手內。擦熱緊掩二乳上。得汗愈。或內服半硫丸。
又方 治熱秘。大小便不通作脹。
取大田螺連殼打碎。入麝香少許貼臍上。以手揉 之立通。內服涼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