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下籍 夏時攝養第十

夏時屬火,主於長養。夏心氣旺,心主火,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之時,宜減苦、增辛,以養肺氣。心氣盛者,調呵氣以疏之。順之,則安。逆之,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盛夏之月,最難治攝。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惟是老人,尤宜保護︰若檐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為賊風,中人暴毒。宜居虛堂淨室,水次木陰,潔淨之處,自有清涼。每日凌晨,進溫平順氣湯散一服。飲食溫軟,不令太飽,畏日長永,但時複進之。渴宜飲粟米溫飲、豆蔻熟水。生冷肥膩,尤宜減之。緣老人氣弱,當夏之時,納陰在內,以陰弱之腹,當冷肥之物,則多成滑泄,一傷正氣,卒難補複,切宜慎之。若須要食瓜果之類,量虛實少為進之。緣老人思食之物,若有違阻,意便不樂,但隨意與之。才食之際,以方便之言解之,往往知味便休,不逆其意,自無所損。若是氣弱老人,夏至以後,宜服不燥熱、平補腎氣暖藥三二十服,以助元氣,若蓯蓉丸、八味丸之類。宜往潔雅寺院中,擇虛敞處,以其所好之物悅之。若要寢息,但任其意,不可令久眠。但時時令歇,久則神昏,直召年高相協之人,日陪閑話,論往昔之事,自然喜悅,忘其暑毒。細湯名茶,時為進之。晚涼方歸。謹選夏時湯藥如後。

下籍 夏時用藥諸方

治老人夏多冷氣發動,胸膈氣滯,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飲食。豆蔻散。

草豆蔻(四兩,以薑四兩,炒香為度,和薑用) 大麥柏子(十兩,炒黃) 神曲(四兩,炒黃) 杏仁(四兩,去尖,炒熟) 甘草(四兩,炙) 乾薑(二兩,炮製)
上為末。每服一錢。如茶點之,不計時候服。

治老人,夏月宜服,平補下元,明目。蓯蓉丸。

蓯蓉(四兩) 巴戟(二兩) 菊花(二兩) 枸杞子(二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鹽湯下二十丸。

治夏月暴發腹痛及泄瀉。木香丸。

輕好全乾蠍(二十個,每個擘三兩段子,於慢火上炒令黃熟) 揀好胡椒(三百粒,生) 木香(一分)
上件藥同搗為末,濕紙裹燒,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如患腹痛,每服十五丸,煎燈心、陳橘皮、生薑湯下;大便不調及泄瀉,每服十五丸,煎陳橘皮湯下。

治老人夏月脾胃忽生冷氣,心腹脹滿疼悶,泄瀉不止。訶子散。

訶子皮(五個) 大腹(五個,去皮) 甘草(半兩,炙) 白朮(半兩,微炒) 草豆蔻(十四個,用麵裹,燒,令面熟、黃,去面並皮用) 人參(去蘆頭,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少許,棗二個,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治老人夏月因食冷,氣積滯;或心腹疼痛等。宜常服。

荊三棱(三兩,濕紙裹,煨熟透,別杵) 蓬莪朮(二兩,同上) 台烏藥(二兩) 益智(去皮,二兩)甘草(三兩,炙) 陳橘皮(二兩,用濃朴亦得)
上為末。每服入鹽點之,不計時候,一錢。

治老人,夏月宜服三聖丸。祛逐風冷氣,進食和胃,去痰滯、腰膝冷痛。

威靈仙(淨洗,去土,揀擇,焙乾,稱,五兩) 乾薑(二兩,炮製) 烏頭(二兩,炮製,去皮臍,稱)
上件為末,煮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薑湯下。

治老人,夏月宜服平補楮實丸方。駐顏、壯筋骨,補益元藏,療積冷虛乏,一切氣疾。

暖胃,進酒食。久服令人輕健,此神效方。

楮實(半斤,輕杵,去白及膜,揀擇淨,微微炒) 鹿茸(四兩,茄子茸為上,其次亦得。淨瓦上炙令黃色。如無,則鹿角屑代之,亦妙) 大附子(四兩,炮,去皮臍,出火毒) 懷州牛膝(四兩,去蘆頭,酒洗二宿,焙) 紫巴戟(四兩,洗,去心) 金釵石斛(四兩,去根,揀淨,細細切之) 川乾薑(二兩,炮製,急於新水內淨過) 肉桂(二兩,去粗皮)
上件八味,為末。楮實子一味,用砂盆別研二日,令爛細後,入前藥末,同研,拌令細勻,入煮棗肉同研拌,得所,方入鐵臼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忌牛肉、豉汁。

治老人百疾。常服四順湯。

神曲(四兩,入生薑四兩,去皮,一處作餅子,焙乾) 甘草(一兩半,炙黃) 草豆蔻(一兩半,先炮熟,去皮細銼用) 大麥柏子(二兩,炒香熟)
上件為末。鹽點之,一錢。

婦人年老,夏月平補血海,活血去風。五倍丸。

五倍子(二兩) 川芎(二兩,銼細) 菊花(二兩) 荊芥穗(二兩) 旋複花(二兩)
上為末,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五更、晚食後,鹽湯、酒下十五丸。吃至半月日,覺見漸安,手足有力,眼目鮮明,進得飲食,大旺血海。請每一日三服,若見大段安樂,一日只吃一服,尤佳。

治老人脾胃弱,不思飲食,吐瀉霍亂。理中丸。

人參 甘草 乾薑 白朮(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服。

夏月消食和氣。橘紅散。

陳橘皮(一斤半,湯浸洗五、七度,用淨巾拭乾後,用生薑五兩,取自然汁,拌橘皮令勻,淹一宿,焙乾,稱一斤) 肉豆蔻(半兩) 甘草(五兩)
上先將甘草寸截,用白鹽五兩,一處同炒,候鹽紅色、甘草赤色為度,一處為末。如茶點之。

夏月平胃,補老人元藏虛弱,腑氣不順,壯筋骨,益顏容,固精髓。八仙丸。

澤瀉(三兩) 茯苓(二兩,去粗皮) 牡丹(三兩) 官桂(二兩) 附子(三兩,炮,去皮臍) 生乾地黃(八兩,洗,乾杵) 山茱萸(四兩) 乾薯藥(四兩,微炒,炙)
上事持了,焙乾,惟桂不焙,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