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腫脹

遺風龐 暑熱內著,口腹不慎,化脹,脈濡左弦,舌白罩灰,嗆咳脘悶,最重之症。宜分消,候正。(八月十一號丁未二十九日。)

金沸花(三錢包煎) 赤小豆(四錢) 大腹皮(三錢) 冬瓜皮(三錢) 赤苓(四錢) 光杏仁(三錢) 炒枳殼(錢半) 雞內金(三錢) 前胡(錢半) 蔻殼(錢半) 通草(錢半)
清煎三帖。

複診 浮腫消減,脈浮濡,舌滑白,嗆咳音嘶,脘中略和。仍宜分消為穩。(八月十四號戊申初二日。)

金沸花(三錢,包煎) 桑白皮(三錢) 冬瓜皮(三錢) 萊菔子(三錢) 赤苓(四錢) 光杏仁(三錢) 原滑石(四錢) 川萆 (三錢) 大腹皮(三錢) 杜赤小豆(三錢) 雞內金(三錢)(引)路路通(七個)
三帖。

三診 浮腫已退,脈弦勁,嗆咳音嘶,舌滑。宜清肺利濕為妥。(八月二十號戊申初八日。)

霜桑葉(三錢) 生米仁(四錢) 射干(錢半) 白前(錢半) 石決明(四錢) 川貝(錢半)茯苓(四錢) 粉丹皮(二錢) 光杏仁(三錢) 冬瓜子(四錢) 通草(錢半) (引)鮮枇杷葉(五片)
四帖。

介按︰暑熱外受,濕自內起,無形夾有形之邪,阻遏肺氣下降之司而為咳嗽,乘入脾臟而為腫脹。治法仿徐之才輕可去實之意,而以苦降肅肺,辛淡滲濕,故能奏效。最後一診,浮腫已退,而亦以清肺滲濕為治,方法井井有條。

柯橋李 高年痰濕膠固,腹滿,跗浮,溺少,脈濡細,舌濃膩,微灰兩邊白,嗆咳。最重之症。(八月九號丁未二十七日。)

仙半夏(錢半) 炒蘇子(二錢) 雞內金(三錢) 麥芽(三錢) 川朴(錢半) 原滑石(四錢) 炒萊菔子(三錢) 橘紅(一錢) 赤苓(四錢) 光杏仁(三錢) 大腹皮(三錢) (引)路路通(七個)
三帖。

介按︰濕壅三焦,肺氣不降,而脾陽不運,則跗腫腹滿,嗆咳嗽痰,喘脹要旨,開鬼門以取汗,潔淨腑以利水,無非宣通表裡,務在治病源頭。故以清肅肺氣,滲濕導滯為治。但高年患此,是屬重險之候。

盛陵徐 腹中仍屬脹悶,食入尤甚,脈澀滯,舌滑尖紅,大便溏,跗浮,究屬重極之症。(六月初五日。)

烏藥(二錢) 雞內金(三錢) 冬瓜皮(三錢) 炒穀芽(四錢) 左金丸(八分) 新會皮(錢半) 赤苓(四錢) 佛手花(八分) 通草(錢半) 濃朴(一錢) 枳殼(錢半)
清煎四帖。

介按︰濕熱阻滯,肝陽橫逆,致脾胃失於健運,而便溏跗浮。治以清肝扶脾兼滲濕,庶免腹滿之虞矣。

安昌沈(濃記) 濕久化腫,脈澀滯,舌滑,溲數,脾陽受傷,非輕藐之症。(八月二十九日。)

帶皮苓(四錢) 豬苓(錢半) 大豆卷(三錢) 光杏仁(三錢) 桂枝(五分) 車前(三錢)原滑石(四錢) 杜赤小豆(三錢) 澤瀉(三錢) 冬瓜皮(三錢) 萊菔子(三錢)
清煎三帖。

又 浮腫稍減,脈尚澀滯,舌滑,溲數,脾陽傷殘,究非輕藐之症。(九月初四日。)

商陸(一錢) 赤苓(三錢) 炒菔子(三錢) 海金砂(四錢) 桂枝(五分) 車前(三錢)滑石(四錢) 新會皮(錢半) 澤瀉(三錢) 冬瓜皮(三錢) 大腹皮(三錢)
清煎三帖。

介按︰濕漫三焦,郁傷脾陽,故治以通陽祛濕為主。方從河間桂苓甘露飲脫胎,恰是對症良劑。

后馬金 室女食積化腫,脈濡右大,舌滑,便溺澀。宜消食消腫。

焦六曲(四錢) 大腹皮(三錢) 通草(錢半) 冬瓜皮(三錢) 炒萊菔子(二錢) 赤苓(四錢) 枳殼(錢半) 炒麥芽(三錢) 陳皮(一錢) 車前(三錢) 杜赤小豆(四錢)
清煎三帖。

介按︰食積傷脾,脾失運化之權,更兼濕熱壅滯,溢于皮膚而化腫。治以消積逐水,則浮腫自退。

后馬金 閨女舌微黃,脈弦濡,便利稀水,浮腫已退。宜分消為穩。(八月二十九日。)

廣藿梗(二錢) 炒川連(八分) 澤瀉(三錢) 雞內金(三錢) 滑石(四錢) 豬苓(錢半)炒菔子(三錢) 通草(錢半) 省頭草(三錢) 濃朴(一錢) 新會皮(錢半)
清煎三帖。

介按︰濕熱久蘊,脾氣未複化瀉,再以清熱滲濕,理氣消積,俾氣行濕退,則腫瀉均瘥。

遺風包 痢後浮腫腹大,脈澀滯,舌滑白,溺少。宜和中分消。(七分十四日。)

大腹皮(三錢) 焦六曲(四錢) 生香附(錢半) 炒枳殼(二錢) 澤瀉(三錢) 炒車前(三錢) 赤苓(四錢) 炒萊菔子(二錢) 冬瓜皮(三錢) 防己(三錢) 通草(錢半)
清煎二帖。

介按︰痢後脾虛濕滯,故治法仍以扶脾滲濕。

漁莊王 伏暑濕熱,脈濡,舌滑微黃,跗腫溲赤,尤宜防脹。(八月二十九日。)

棉茵陳(三錢) 赤苓(四錢) 通草(錢半) 蔻殼(錢半) 杜赤小豆(四錢) 廣皮(錢半)省頭草(三錢) 藿香梗(二錢) 仙半夏(錢半) 扁豆衣(三錢) 焦六曲(三錢)
清煎三帖。

介按︰濕為粘膩之邪,暑為熏蒸之氣,兩相膠錮,病勢最為淹纏。今以跗腫溲赤,治以芳香理氣,辛淡滲濕,方法俱佳。若日久而濕濁凝滯,傷殘脾陽,即防化脹之慮。

遺風金 痰濕化腫,左脈濡細,右寸關弦滑,嗆咳氣急,胸滿溺少。症非輕藐,宜治防變。

金沸花(三錢,包煎) 炒車前(三錢) 通草(錢半) 川貝(錢半) 沉香曲(錢半) 廣橘紅(一錢) 海石(三錢) 光杏仁(三錢) 杜赤小豆(三錢) 白前(錢半) 地骷髏(三錢)
清煎三帖。

介按︰余閱葉香岩《指南醫案》,內有朱姓一症,適與此案証治相同,爰節錄之,以資質証。其述病源曰︰初因面腫,邪干陽位,氣壅不通,二便皆少,桂附不應,即與導滯。滯屬有質,濕熱無形,入肺為喘,乘脾為脹,六腑開合皆廢,便不通爽,溺短混濁,時或點滴,視其舌絳口渴,腑病背脹,臟病腹滿,更兼倚倒左右,腫脹隨著處為甚,濕熱布散三焦,陰眼難以決勝矣。經云︰從上之下者治其上。又云︰從上之下而甚於下者,必先治其上,而後治其下。此病逆亂紛更,全無頭緒,皆不辨有形無形之誤。姑以清肅上焦為先(方用飛滑石三錢,大杏仁十位,生苡仁三錢,白通草一錢,鮮枇杷葉去毛三錢,茯苓皮三錢,淡豆豉錢半,黑山梔殼一錢,急火煎,五分服)。葉氏發明病源與誤治之由,以及應當治法,分辨明晰,深堪則效。今此案與葉氏所述,適相符合,而療法亦意旨相同。惟藥味則大同小異。前哲

后馬賢,如出一轍,正如先哲所謂活法法︰中多活法,奇方方外有奇方,今以此案征之,益信。

漁莊沈(霖記) 木克土化脹,兩跗皆腫,脈沉弦,便瀉不爽,氣逆溺少,非輕藐之症。(七月初三日)

大腹皮(三錢) 雞內金(三錢) 新會皮(錢半) 川朴(一錢) 車前(三錢) 沉香(五分,沖) 枳殼(錢半) 炒米仁(四錢) 通草(錢半) 省頭草(三錢) 杜赤豆(四錢)
清煎三帖。

又 浮腫已退,脈虛細,腰痛,胃納尚和。宜《金匱》腎氣丸加減治之。

生地(四錢) 陳萸肉(錢半) 淮牛膝(三錢) 草(三錢) 茯苓(四錢) 丹皮(一錢)炒車前(三錢) 炒杜仲(三錢) 懷藥(三錢) 澤瀉(三錢) 五加皮(三錢)
清煎五帖。

又 諸款悉減,脈虛,夜不安寐,臨晚跗浮,嘈雜已瘥,仍遵前法加減為妥。(九月二十二日。)

當歸(錢半) 夜交藤(三錢) 仙半夏(錢半) 穀芽(四錢) 炒川連(六分) 茯神(四錢)新會皮(錢半) 海桐皮(三錢) 柏子仁(三錢) 棗仁(三錢) 草(三錢)
清煎四帖。

又 諸款悉瘥,脈虛細,臨晚跗浮酸楚。宜分消為妥。(九月二十七日。)

生牡蠣(四錢) 杜赤豆(三錢) 海桐皮(三錢) 大腹皮(三錢) 澤瀉(三錢) 茯苓(四錢) 冬瓜子(三錢) 通草(錢半) 防己(錢半) 草(三錢) 柏子仁(三錢)
清煎四帖。

又 兩跗猶腫,脈澀滯,面浮。宜分消,防化脹。(十月初三日。)

生牡蠣(四錢) 冬瓜子(三錢) 新會皮(錢半) 草(三錢) 澤瀉(三錢) 赤苓(四錢) 豬苓(錢半) 五加皮(三錢) 防己(錢半) 商陸(錢半切忌甜) 大腹皮(三錢)
清煎四帖。

介按︰李中梓曰︰腫脹之病,諸經雖有,無不由於脾肺腎者。蓋脾主營運,肺主氣化,腎主五液,凡五氣所化之液,悉屬於腎,五液所行之氣,悉屬於肺。轉輸二臟以製水生金者,悉屬於脾。故腫脹不外此三經也。然其治法,有內外上下虛實,不可不辨也。在外則腫,越脾湯、小青龍湯証也。在內則脹,十棗湯、神佑丸証也。在上則喘,葶藶大棗湯、防己、椒目葶藶大黃丸証也。在下則小便閉,沉香琥珀丸、疏鑿飲子証也。此皆治實之法。若夫虛者,實脾飲、腎氣丸証也。李氏此言,發明盡致,但此症初起,系是情懷少暢,以致清氣不轉,肝木侮脾,而濕熱停滯化脹,第一方宗雞金散加減,以運氣消積,參用滲濕之品。次則因其利久傷陰,宗腎氣湯意以養陰滲濕,補而不滯,利而不伐,洵治虛脹之良方。故至三診而諸款悉減。然此時腎液未充,心神未安,則宗安神丸以補心而滲濕,四五兩方,皆以牡蠣澤瀉散加減,以分消下焦未淨之濕熱,步驟井然,故多奏效。但三診方中,有仍遵前法加減之言,而且浮腫已退,則此診以前,似乎遺失一方,深懷未窺全豹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