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評選繼志堂醫案兩卷 下卷

嘔噦門

上焦吐者、從乎氣。氣屬陽。是陽氣病也。胸為陽位。陽位之陽既病。則其陰分之陽。更屬大虛。不言而喻。恐增喘汗。

吳萸 乾薑 人參 川附 茯苓 半夏 木香 丁香 炙草 飴糟 食鹽 陳皮

再診 進溫養法。四日不吐。今晨又作。想是陽氣大虛。濁陰上泛。究屬膈症之根。不能不慮其喘汗。

前方去乾薑 加當歸 生薑
原注(陽氣大虛。濁陰上泛。此病之樞紐也。吳茱萸湯、補胃陽。佐以熟附、丁香。溫之至矣。輔以二陳、燥其痰。飴糟、去其垢。更加炙草、以和中。食鹽、以潤下。用意極其周密。)

食則右脅下痛。痰自上升。升則得吐而安。右脈弦滑。左關堅急。寸部獨小。此心氣下鬱於肝經。脾弱生痰為膈。放開懷抱。第一要義。

旋複代赭湯去薑 加生于朮 白芥子 炙草 廣皮 竹油

另丸方 六君子湯 加當歸 白芍 生地 蓯蓉 沉香 白芥子 竹油薑汁泛丸
原注(心氣下郁。脾弱生痰。方中于朮、乾薑、二陳、竹油。補脾化痰之藥也。更有白芥子、消膜外之痰。旋複花、開心氣之結。赭石、鎮肝氣之逆。用意層層都到。)

食則噎痛。吐去濁痰而止。胸前常悶。脈象弦滑。舌苔滿白。肌肉瘦削之人。陰血本虧。今陽氣又結。陰液與痰濁交阻上焦。是以胃脘狹窄也。久則防膈。

乾薑 薤白 炙草 杵頭糠 神曲 丁香 木香 熟地 白蔻仁 歸身 白芍 沉香 牛黃 竹油

再診 胸前所結之邪。原有化意。無如陰之虧。陽之結。尚與前日相等。非一兩劑。所能奏效。

乾薑 薤白 炙草 茯苓 丁香 木香 陳皮 麻仁 旋複花 代赭石 歸身 白芍 杞子 牛黃 竹油
詒按(此氣結痰阻之症。用藥極周到。)

嗜酒中虛。濕熱生痰。痰阻膈間。食下不舒。時欲上泛。年已甲外。營血內枯。氣火交結。與痰相並。欲其不成膈也。難矣。

七聖散 加歸身 白芍 薤白 代赭石 藕汁 紅花
原注(嗜酒者、必多濕熱。須用竹茹、連、蔻。又易挾瘀。參入藕汁、紅花、薤白。辛而兼滑。又是一格。絕去溫熱剛燥之品。先生曰、惟善用溫藥者。不輕用溫藥。信然。)

向患偏枯於左。左屬血。血主濡之。此偏枯者。既無血以濡經絡。且無氣以調營衛。營衛就枯。久病成膈。然一飲一食。所吐之中。更有濁痰紫血。此所謂病偏枯者。原從血痺而來。初非實在枯願也。勉擬方。

每日服人乳兩三次 間日服鵝血一二次
詒按(偏枯已屬難治。更加以膈。愈難措手矣。方只寥寥兩味。而潤液化瘀。通痺開結。面面都到。此非見理真切。而又達於通變者。不能有此切實靈動之方。愚意再增韭汁一味。似乎更覺親切。)

脈形細澀。得食而噎。胸前隱隱作痛。瘀血內阻。胃絡不通。此膈症之根。

歸鬚 白芍 白蜜 蘆根 瓦楞子(醋 ) 韭汁 人參 桃仁
詒按(此瘀血膈也。脈症均合。用藥亦專注。在此。)

瘀血挾痰。阻於胸膈。食則作痛。痛則嘔吐。右脈澀數。惟左關獨大且弦。是痰瘀之外。更有肝經之氣火。從而和之為患。乃膈症重候。慎之。

歸身 白芍 蘆根 瓦楞子 紅花 絲瓜絡 橘絡 竹油 白蜜
原注(以上三病、皆瘀膈也。第一症、從偏枯中、想出血痺。用人乳以潤其枯燥。鵝血以動其瘀血。此症非特剛劑不受。並柔補之藥。亦不可投。萬不得已。而為此法。仍是潤液化瘀之意。柔和得體。○第二症、從胸前隱痛。而知其瘀阻胃絡。用桃仁、醋 瓦楞子。以化其瘀。此症血瘀、液涸。無論乾薑、不可用。即薤白、辛溫通氣。亦與此隔膜。然非辛不能所以純從濡潤去瘀之法。○第三症、見痰。所以瓦楞子、紅花外。又加竹油一味。)

濕熱生痰。阻於胃脘。得食則噎。噎甚則吐。此膈之根也。

半夏 陳皮 川連 竹茹 白蔻 生薑 雞距子 枇杷葉 查 炭
原注(指為濕熱。想因苔帶黃色也。用七聖散者。中有橘皮竹茹湯。又有溫膽湯。兩方在內。更加枇杷葉、泄肺。查炭、消瘀。雞距子、消酒積。總不外濕熱二字。此猶是膈之淺者。)

食已即吐。脈弦苔白。便溏溺清。濕痰內勝。被肝經淫氣所沖。

旋複花 代赭石 陳皮 半夏 萊菔子 生薑 茯苓 雪羹湯

再診 吐逆大減。胸前尚痞。噯氣不舒。

旋複代赭湯 雪羹湯
詒按(此症陰液未曾大虧。通陽開結。專理其痰。痰降、而嘔逆自減。尚非症之重者。)

咽仲介介。如有炙臠。痰氣交阻為患。

蘇葉 半夏 川朴 茯苓 竹茹 陳皮 石決明 牛膝
原注(此咽膈也。痰結於肺。用四七湯、以理其氣。合溫膽湯、以化其痰。去枳實、換牛膝者。欲其達下焦也。)

得食多噦。許氏法主之。

丁香 陳皮 川 朴 半夏 茯苓 甘草 枇杷葉 茅根
原注(此枇杷葉散去香薷一味也。此另是一種暑邪。挾寒飲內停。或食瓜果。致中氣不調。而嘔噦者。不當深求之裡也。去香薷者。無表症也。)

食已即吐。本屬胃病。宜用溫通。然口雖乾。苔反白。將吐之時。其味先酸。此必有肝火鬱於胃府。似與胃家本病有間。

左金丸合溫膽湯 雪羹湯
詒按(辨症精細。用藥妥切。) 濕病門

脾陽不足。濕濁有餘。少納多脹。舌白脈遲

茅朮理中湯合四七湯
詒按(此濕滯而兼氣鬱之症。) 痺氣門

胸痛徹背。是名胸痺。痺者。胸陽不曠。痰濁有餘也。此病不惟痰濁。且有瘀血。交阻膈間。所以得食梗痛。口燥不欲飲。便堅且黑。脈形細澀。昨日紫血。從上吐出。究非順境。必得下行為妥。

全栝蔞 薤白 旋複花 桃 仁 紅花 瓦楞子 元明粉 合二陳湯
詒按(方法周到。不蔓不支。擬加參三七、磨沖。○胸痺症、前人無有指為瘀血者。如此症、納食梗痛。乃瘀血阻於胃口。當歸入噎膈症內論治矣。)

心痛徹背。是名胸痺。久而不化。適值燥氣加臨。更增咳嗽咽乾。痰中帶紅。脈形細小。治之不易。

栝蔞 薤白 枳殼 橘紅 杏仁 桑葉 枇杷葉
詒按(既因燥氣加臨。痰紅嗌乾。似當參用清潤、如喻氏法。擬加旋複花、南沙參、麥冬、桑皮。) 脘腹痛門

心痛有九。痰食氣居其三。三者、交阻於胃。時痛時止。或重或輕。中脘拒按。飲食失常。痞悶難開。大便不通。病之常也。即有厥症。總不離乎痛極之時。茲乃反是。其厥也。不發于痛極之時。而每於小便之餘。陡然而作。作則手足牽動。頭項強直。口目歪斜。似有厥而不返之形。及其返也。時有短長。如是者。三矣。此名癇厥。良以精奪於前。痛傷於後。龍雷之火。挾痰涎乘勢上升。一身而兼痛厥兩病。右脈不暢。左脈太弦。蓋弦則木乘土位、而痛。又挾陰火上沖、而厥。必當平木為主。兼理中下次之。蓋恐厥之愈發愈勤。痛之不肯全平耳。

川椒(七粒) 烏梅(三分) 青鹽(一分) 龍齒(三錢) 查炭(三錢)神曲(三錢) 萊菔子(三錢) 延胡(錢半) 川楝子(錢半) 青皮(七分) 橘葉(一錢) 竹油(一兩)
詒按(厥發於小解之時。其厥之關於腎氣。可知矣。用藥似宜兼顧。立方選藥熨帖周到。

再診 據述厥已全平。痛猶未止。便黑溺黃。右脈反弦。想諸邪都合於胃也。胃為府、以通為補。懸擬方。

芍藥 青皮 陳皮 黑梔 川貝 丹皮 查肉 竹油 萊菔子 青鹽 延胡
詒按(諸邪都合於胃。從右脈之弦看出。是病機緊要處。)

三診 痛厥已平。尚有背部隱疼之候。腰部亦疼。氣逆咳嗆。脈形細數。想肝腎陰虛。氣滯火升。肺俞絡脈。因之俱受其傷也。

四物湯 旋複花湯 二母 雪羹湯

四診 腰脊尚疼。咳嗽不止。苔白底紅。脈形弦細。是陰虛而挾濕熱也。

豆卷 蒺藜 黑梔 川芎 歸身 麥冬 沙參 甘草 雪羹湯 半夏
原注(此素有痰積。又腎虛而相火上沖於胃。胃中痰飲。阻滯竅隧。癇厥見焉。第一方、用泄肝和胃法。以化其阻滯。合金鈴子散。以清肝火。加查曲、以消食、菔子、竹油、以化痰。○厥平而痛未愈。故第二方用景岳化肝煎。以代金鈴子散。兼以化痰。○第三方、通其絡。○第四方、仿白蒺藜丸。專於治痰。)
詒按(此症得力。全在前兩方。疏肝化痰。絲絲入扣。)

脾氣素虛。濕鬱難化。而木之郁於內者。更不能伸。所以酸水酸味。雖有減時。而灰白之苔。終無化日。無怪乎、脈小左弦。脘脅脹痛也。此臌脹之根。毋忽。

附子理中湯合二陳湯 加川朴 香附 川芎 神曲
詒按(似可參用柴、芍、輩。於土中泄木。)

病分氣血。不病於氣。即病於血。然氣血亦有同病者。即如此病。胃脘當心而痛。起於受飢。得食則緩。豈非氣分病乎。如獨氣分為病。理其氣。即可向安。而此痛、雖得食而緩。午後則劇。黃昏則甚。屬在陽中之陰。陰中之陰之候。其為血病無疑。況但頭汗出。便下紫色。脈形弦細而數。更屬血病見症。但此血。又非氣虛不能攝血之血。乃痛後所瘀者。瘀則宜消。虛則宜補。消補兼施。庶幾各得其所。

治中湯合失笑散

另紅花 元明粉 為末和勻每痛時服二錢
原注(分明兩病。一是脾虛。氣分不能暢達而痛。得食則緩。宜補可知。然人每疑痛無補法者。以痛必有痰氣凝滯也。先生用理中以補脾。即加青皮、陳皮、以通氣。至便紫、脈弦數。肝家之血。必有瘀於胃脘者。此時不去其有形之瘀滯。痛必不除。病根不拔也。此種病、世醫不能治。往往以為痼疾。不知不去瘀、則補無力。徒去瘀、則脾胃更傷。先生則雙管齊下。立案清澈。度盡金針。非名家、惡能如是。)

胃脘當心而痛。少腹氣升。嘔吐酸苦痰涎。脈形弦數。顯系寒熱錯雜之邪。郁於中焦。肝屬木。木乘土位。所有積飲。從此沖逆而上。病已年餘。當以和法。

附子理中湯 加川連(薑汁炒) 川椒 黃柏 歸身 細辛 半夏 桂枝 烏梅肉
原注(此連理湯、合烏梅丸。吐涎酸苦。是胃中錯雜之邪。用薑、連、半夏、以化之。逆沖而上之肝氣。用烏梅法、以和之。)
詒按(半夏反附子。在古方多有同用者。然可避則避之。亦不必故犯也。)

胃脘當心而痛。脈形弦數。舌絳苔黃。口乾苦。小便赤。一派火熱之象。氣從少腹上沖於心。豈非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乎。

化肝煎(芍、青、梔、澤、丹、陳、貝)

脘痛下及於臍。旁及于脅。口乾心悸。便栗溺黃。脈弦而數。此郁氣化火也。

化肝煎合雪羹
原注(此景岳化肝煎也。必肝有實火者、可用。口乾、脈數、溺黃。是其的症也。)

中焦失治為痛。以治中湯為法。是正治也。不知中焦屬土。土既虛。不能升木。木即郁於土中。亦能作痛。以逍遙散佐之。更屬相宜。

治中湯 逍遙散 雪羹
詒按(此木郁土中之病。立方妥帖、易施。)

瘀血腹痛。法宜消化。然為日已久。脾營暗傷。又當兼補脾陰為安。

歸脾湯去 朮 加丹參 延胡
詒按(此病用補。是專在痛久上著眼。)

當臍脹痛。按之則輕。得食則減。脈形細小而數。舌上之苔。左黃右剝。其質深紅。中虛伏熱使然。

治中湯 加川連 雪羹
詒按(此等症、不多見。立方亦甚難。須看其用藥的當處。)

少腹久痛未痊。手足攣急而疼。舌苔灰濁。面色不華。脈象弦急。此寒濕與痰。內壅於肝經。而外攻於經絡也。現下四肢厥冷。宜以當歸四逆湯、加減。

當歸(小茴香炒) 白芍(肉桂炒) 木通 半夏 苡仁 防風 茯苓 橘紅
詒按(寒濕入於肝經。病與疝氣相似。治法亦同。)

再診 少腹之痛已止。惟手冷攣急未愈。專理上焦。

蠲痺湯(防、羌、薑黃、歸、耆、草、赤芍)去防 合指迷茯苓丸

少腹作痛。甚則嘔吐。脈右弦左緊。俱兼數。舌苔濁膩。口中乾苦。頭脹溺赤。此濕熱之邪。內犯肝經。挾痰濁上升所致。泄之化之。得無厥逆之虞、為幸。

旋複花湯 三子養親湯(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金鈴子散

另烏梅丸
詒按(旋複、金鈴、以止痛。三子、以除痰。更用烏梅丸、以泄肝。所以面面都到也。)

再診 嘔吐已減。白苔稍化。頭脹身熱亦緩。惟腹之作痛。便之下利。脈之緊數。以及口中之乾苦。小水之短赤。尚不肯平。肝經寒熱錯雜之邪。又挾食滯痰濁為患也。仍宜小心。

葛根黃芩黃連湯 加延胡 查炭 赤苓 陳皮 萊菔子

另烏梅丸
詒按(想因下利較甚。故用藥如此轉換。)

三診 餘邪流入下焦。少腹氣墜於肛門。大便泄。小便短。舌苔未淨。更兼痔痛。

四苓散合四逆散 加黃芩 黃柏 木香
詒按(至此而內伏之濕熱。從兩便而外泄矣。)

肝脈布於兩脅。抵於少腹。同時作痛。肝病無疑。肝旺必乘脾土。土中之痰濁濕熱。從而和之為患。勢所必然。

逍遙散(柴、荷、苓、朮、歸、芍、草、加梔、丹)合化肝煎
詒按(此治肝氣脅痛。誠然合劑。案所云、濕熱痰濁。雖能兼顧。嫌未著力。)

氣結於左。自下而盤之於上。脹而且疼。發則有形。解則無跡。甚則脈形弦數。口舌乾燥。更屬氣有餘。便是火之見症。急須化肝。

化肝煎
詒按(凡肝氣上逆者。多挾木火為病。故化肝煎、為要方。)

中脘屬胃。兩脅屬肝。痛在於此。忽來忽去。肝胃之氣滯顯然。已歷二十餘年。愈發愈虛。愈虛愈痛。氣分固滯。血亦因之乾澀也。推氣為主。逍遙佐之。

肉桂 枳殼 片薑黃 延胡 炙草 逍遙散

再診 病勢不增不減。診得左脈細澀。右部小弱。氣血久虛。致使營衛失流行之象。非大建其中。不可。

肉桂 歸身 白芍 川椒 飴糖 乾薑 陳皮 炙草 砂仁
原注〔前方嚴氏推氣散也。先生謂左脅作痛。是肝火。用抑青(即左金)以瀉心平木。右脅作痛。是痰氣。用推氣法。以理氣化痰。○按、薑黃入脾。能治血中之氣。蓬朮入肝。能治氣中之血。鬱金入心。專治心胞之血。三物形狀相近。而功用各有所宜。〕
詒按(久病中虛。故轉方用大建中法。)

腹左氣攻脹痛。上至於脘。下及少腹。久而不愈。疝瘕之累也。痛極之時。手足厥冷。嘔逆。當從肝治。

當歸四逆湯(歸、桂、芍、草、辛、通、薑、棗)合二陳湯 吳仙散(吳萸茯苓)
詒按(病偏於左。更加支厥。此肝病確據也。)

再診 痛勢已緩。尚有時上時下之形。邪未盡也。

吳仙散合良附散 二陳湯 去甘草 加當歸(小茴香炒) 白芍(肉桂炒) 疝氣門

狐疝。臥則入腹。立則出也。

補中益氣湯

另金匱腎氣丸合小安腎丸(香附、川烏、茴香、椒目、川楝、熟地)
原注(疝氣一症。論其本末。有不由氣虛、而濕濁隨之下陷者。故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俾脾之清氣。得以上升。則小腸膀胱之濁氣。自然下降。又有挾勞倦外感而發者。方中柴胡、借用亦妙。寒加溫藥。濕火甚、加知柏。)
詒按(此因下墜過甚。故用補中以升清氣。其實亦非治疝正法也。)

脾宜升、主健。胃宜降、主和。此病氣升而嘔。胃不降也。疝氣下墜。脾不升也。而所以升降不調者。由脾虛下陷。濕痰中結。而沖逆於胃脘也。理其中陽。則上下自調。

六君子湯 加乾薑 青皮 小茴香 萆薢九香蟲
詒按(此因嘔吐有上逆之勢。故不用補中。而變法治之。)

又按(此症若用烏梅丸。則上下均在治中。緣痛嘔、疝氣。均由肝病故也。)

再診 治中胃痛已和。疝氣仍然下墜。擬于補脾之外。佐以補腎。使其火土合德。則陽旺于中。而生氣勃然。不升自升矣。

香砂六君丸合金匱腎氣丸
詒按(此症從肝經著意。似較靈動。專補脾腎。猶恐涉于呆實。)

狐疝。原屬肝經之濕。隨氣下陷。脾陽必衰。而今夏多食冷物。陽氣又被所遏。苔白不乾。指冷脈小。右睪丸脹大。當以溫散。

大順散(乾薑、肉桂、杏仁、甘草) 加當歸 木香 荔枝核
詒按(此因生冷傷中。故用大順。亦非治疝正法。) 瘕癖門

寒氣客於腸外。與血沫相搏。臍下結瘕。脹大下墜。不時作痛。痛則氣升自汗。脈形弦澀。此為鼓脹之根。毋忽。

吳萸 茯苓 當歸 川楝子 橘紅 烏藥 香附 楂肉
詒按(即因於寒。似可再加溫通之品。既與血沫相搏。似宜兼和營血。)

瘕聚脘中。久而不化。變為攻痛升逆。妨食便堅。理之不易。

川楝子 延胡 當歸 白芍 陳皮 鱉甲 紅花 血餘 茯苓 牛膝 丹皮
詒按(此病之偏於血分者。故方中兼用疏瘀之品。特所敘病情。尚無瘀血的據。)

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處。肝絡本虛。隱癖久踞。中宮又弱。隱癖潛入其間。欲治此病。培

歸芍六君子湯 加雞內金

另小溫中丸
詒按(此亦虛實兼治之法。然而收效甚難。)

脈來細而附骨者。積也。已經半載。不過氣行作響而已。而其偏於脅下者。牢不可破。是寒食挾痰。阻結於氣分也。此等見症。每為脹病之根。

理中湯 加神曲 茯苓 半夏 陳皮 麥芽 旋複花 枳殼 歸身

再診 脅下隱癖。牢不可破。其氣、或逆或攻。必溫化以絕脹病之根。

理中湯合二陳湯 加川朴 枳殼 神曲 竹油 旋複花 白芥子
詒按(議論則見微知著。用藥則思患豫防。此為高識。)

食入而痛。是有積也。積非一端。就脈弦數。二便黃熱。乾咳不爽。面黃苔白言之。必有濕熱痰食。互相阻滯。經年累月。無路可出。無力以消。

茅朮 川芎 查炭 神曲 川貝 山梔 赤苓 枇杷葉露 杏仁
詒按(此越鞠丸加味也。愚意再加白芍、枳實。)

寒熱後。脘左隱癖作疼。脈形弦細。舌苔濁濃。濕熱痰食。交相為患。

二陳湯去甘草 合雞金散(砂、沉、陳、雞香丸)加蘇梗 查肉 青皮
詒按(此尚是初起實症。故用攻消法取效。立方亦極平穩。)

再診 脘左之隱癖漸消。舌上之濁苔漸化。仍宗前法。參入補脾之品。

前方去蘇梗 加于朮 炙草
另服水泛資生丸
隱癖踞于脅下。肝經病也。

化肝煎
詒按(此亦初起之病。想由肝郁而起。故專從泄肝立法。但恐藥輕不能奏效耳。)
原注(前症濕熱居多。此症肝火為重。相機而治。各有條理。)

瘧久。邪深入絡。結為瘧母。瘧母在左。自下攻逆。加以右脅結癖。上下升降俱窒。無怪乎中宮漸滿。理之不易。

雞金散 加枳殼 薑黃 白芥子 竹油

另鱉甲煎丸
原注(左屬血、屬肝。瘧邪滯於血中。主以鱉甲煎丸。右屬氣、屬胃。或痰、或食。主以雞金推氣。加竹油、白芥子。)
詒按(此兩層兼治之法。) 腫脹門

營血本虧。肝火本旺。責在先天。乃後天脾氣不健。肝木乘之。所進飲食。生痰生濕。貯之於胃。尚可從嘔而出。相安無事。遲之又久。滲入膜外。氣道不清。脹乃作焉。脾為生痰之源。胃為貯痰之器。若非運化中宮。兼透膜外。則病勢有加無已。成為臌病。亦屬易易。夫脾統血。肝藏血。病久、血更衰少。不得不佐以和養。古人之燥濕互用。正為此等症、設也。

歸芍六君子湯 去參草 加白芥子 萊菔子 車前子 川朴 蘇子 腹皮 竹油 雪羹
詒按(用藥虛實兼到。親切不浮。)

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經濕熱。交阻於中。先滿後見腫脹。膚熱微汗。口渴面紅。理之不易。

防己 茯苓 石膏 腹皮 陳皮

再診 濕熱滿三焦。每多腫脹之患。如邪勢偏於下焦。小便必少。前人之質重開下者。原為此等症而設。然此病已久。尚盛於中上二焦。胡以中上兩焦法施之。諸恙不減。或者、病重藥輕之故。將前方製大其劑。

竹葉 石膏 鮮生地 麥冬 知母 半夏 五皮飲
原注(此十二歲女子。腹暴脹大。面跗俱腫。面紅口渴、小便黃。此症屬熱。所見甚少。)

脘腹膨脹。二便失調。經絡酸痛。四肢無力。脈形弦細。舌苔白膩而濃。此濕邪內鬱。當用苦辛宣泄。

茅朮 川芎 香附 黑梔 神曲 腹皮 川朴 赤苓 澤瀉 蔞皮
詒按(此亦濕鬱而化熱者。故兼用梔、蔞、清泄之品。)

再診 諸恙向安。肢體無力。健脾為主。

香砂六君子湯
原注(此越鞠改方。而加胃苓之半。本方治濕鬱。其眼在舌苔白膩而濃在所必效。余每借以治黃膽亦效。挾痰頭項痛亦效。)

脾主濕。濕因脾虛而郁。鬱蒸為熱。所以隱癖。僭逆中宮。大腹脹滿。納少便溏。面黃溺赤。咳嗽。身熱時作。脈息弦細。極易成臌。

越鞠丸(附、蒼、芎、曲、梔) 雞金散 加赤苓 青蒿 黃芩 川朴
原注(此越鞠症。而兼隱癖。濕化熱者。故合雞金消癖。芩、蒿、化熱。)
原注〔以上越鞠丸症。大約越鞠治無形濕熱之痞。從瀉心化出。雞金治有形食積之癖。從陷胸化出。且如脘痛門中。鬱痰作痛。脈數多渴者。用清中蠲痛湯。(山梔、薑汁炒。乾薑、川芎、童便炒。黃連、薑汁炒。蒼朮、童便浸切、麻油炒。香附醋炒。神曲、薑汁炒。橘紅、薑棗。治中脘火鬱作痛。發即寒熱。)中以寒熱為主。即越鞠加薑、連橘、棗。可知此方、治氣、火、濕、食、血、五者之郁。信極妙矣。說者以梔、主火。朮、主濕。香附、主氣。芎、主血。曲、主食。分為五郁。似可不必。正如五音必合奏而始和也。〕大腹脹滿。已經四十餘日。近來氣更急促。足跗浮腫。溺黃口乾。脈形弦數。濕熱之邪。因氣而阻。因食而劇。理之不易。

廓清飲(廓清飲、用芥、陳、朴。枳、澤、茯苓、同大腹。菔子、生研、壅滯通。氣逆脹滿均堪服。) 去芥枳 加黑梔 豬苓 蘇梗 川連 香附
原注(溫藥留手處。在口乾溺黃四字。)

脾虛。則濕熱內鬱。為臌。從去郁陳 例治之。

廓清飲去芥 加蘇葉 香附 冬朮

另小溫中丸朝暮各錢半
詒按(腹滿由於脾之不運。其所以不能運者。痰也。濕也。濁也。氣也。瘀也。故方中多用疏氣化痰。清利濕熱之品。)

大腹主脾。腹大而至臍突。屬脾無疑。然脹無虛日。痛又間作。舌苔薄白。脈息沉弦。見於經期落後之體。顯系血虛不能斂氣。氣鬱於中。寒加於外。而脾經之濕。因而不消。

逍遙散合雞金散 加香附
詒按(沉弦、與沉細不同。沉細色萎。則理中症。此症拈住郁字。故用逍遙。)

單腹脹。脾氣固虛。久則腎氣亦虛。大便溏者。氣更散而不收矣。所用之藥。比之尋常溫補脾腎者。當更進一層。然用之已晚。惜乎。

附桂理中湯 加肉果 當歸 牡蠣 木瓜 茯苓

生脈散
詒按(案雲、較之尋常溫補。更進一層。觀方中所加肉果、當歸。是啟峻法也。)

大腹脹滿。便溏。舌苔冷白。乾喜熱飲。膚熱脈數。脾陽大虛。無力運化濕濁。而成臌也。理之棘手。

附桂治中湯 加木瓜 草果 當歸

再診 進溫補四劑。腹脹漸和。其邪從下焦而泄。所以大便作瀉。然膚熱未退。小便未長。乾欲熱飲。胃不思谷。白苔已薄。舌質轉紅。中陽稍振。濕熱未清。

理苓湯
原注(舌苔冷白。是桂附把柄。四劑而能便泄。邪從下出。中陽尚好。脾氣尚未衰盡。更以舌質轉紅。知濕熱壅甚。所以轉方減去附桂。參朮已足扶脾。外加四苓。驅濕而已。)

大便作瀉。小水又長。肝脾腎三經。即有陰邪。亦可從此而消。何以隱癖。尚踞於中。腹脹不和。是陽虛也。

四君子湯 加黃耆 當歸 桂枝 附子 陳皮 肉果 沉香 乾薑 牡蠣 鱉 甲 雞內金
原注(此啟峻湯也。附子理中、加黃耆、當歸、肉果。比附子理中更進一層。)

太陰腹滿。寒濕有餘。真陽不足。脈弦。下體不溫。乾不欲飲。妨食氣短。其勢頗險。擬以溫通化濕法。

附子茅朮治中湯 加川朴 半夏
詒按(此亦通補兼施之法。)

溫補元陽。浮腫脹滿。有增無減。陽之衰也。極矣。臍平脈遲之候。非溫不可。非補亦不可。然溫補、亦不見長。蓋下泄者。腎更傷耳。

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 來複丹
詒按(此法較腎氣丸、更進一層。)

太陰腹滿。寒濕使然。陽若不旺。勢必成臌。

附子理中湯 加川朴 大腹皮 澤瀉 豬苓
詒按(此脾陽不振。寒濕停滯之症。故用溫化法。)

中滿者。瀉之於內。其始非不遽消。其後攻之、不消矣。其後再攻之。如鐵石矣。此病雖不至如鐵石。而正氣久傷。終非易事也。

治中湯 五苓散
原注(以上皆理中加減法也。因記當年侍先生時。問理中之變換如何。曰、理中是足太陰極妙之方。如以中宮之陽氣不舒。用乾薑者。取其散。少腹之陽氣下陷。用炮薑者。取其守。其變換在大便之溏與不溏。濕甚而無汗者。用茅朮。濕輕而中虛者。用冬朮。其變換在舌苔之濁與不濁。此本方之變換也。設脾家當用理中。而胃家有火。則古人早定連理一方矣。設氣機塞滯。古人早定治中一方矣。設脾家當用理中。而其人真陰虧者。景岳早有理陰煎矣。其腎中真陽衰者。加附子固然矣。其衰之甚者。古人又有啟峻一方矣。此外加木瓜、則名和中。必兼錄之。以為用理中之法。)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因勞倦所傷。內濕與外濕。合而為一。郁於土中。致太陰之氣化不行。治病必求其本。先以實脾法。

川附 于朮 茯苓 陳皮 草果 大腹皮 烏藥 木瓜 澤瀉
詒按(案雲、實脾。而方中仍屬溫通之品。此非實脾正法也。)

初起痞滿。繼增腹脹。臍突筋露。足跗浮腫。大便溏泄。此濕熱內壅。中虛不化。勢從下走也。用藥最為棘手。且從口苦、舌紅。小便短赤立方。

桂心 茯苓 豬苓 白朮 澤瀉 石膏 寒水石 滑石
詒按(此河間甘露飲也。用五苓以降濕。三石以清熱。)

咳而腹滿。經所謂、三焦咳也。苔黃乾。苦臥難著枕。肢冷陽縮。股痛囊腫。便溏溺短。種種見症。都屬風邪濕熱。滿布三焦。無路可出。是實症也。未可與虛滿者。同日而語。

桑皮 骨皮 苓皮 蔞皮 大腹皮 薑皮 防己 杏仁 蘇子 葶藶子 車前子
詒按(濕熱壅盛。脾不輸運。肺不肅降。故立方專用疏化。仿五皮五子法。)

中陽不足。寒濕有餘。脘痞納少。舌白便溏。脈細小。法當溫化。即平為妙。

茅朮理苓湯 加大腹皮 雞內金 葛花 川朴

再診 溫化不足以消脹滿。陽之虛也。甚矣。重其製以濟之。

茅朮(錢半) 川附(錢半) 乾薑(錢半) 黨參(三錢) 肉桂(七分)防風(二錢) 茯苓(三錢) 五加皮(三錢) 陳皮(一錢)

三診 諸恙向安。仍守前法。以祛留濕。

川附(一錢) 桂枝(一錢) 黨參(三錢) 生于朮(錢半) 乾薑(四分) 茯苓(錢半)
詒按(茅朮改于朮。想重濁之白苔已化也。○此症純以溫化得效。所謂陽運則濕自化也。)

隱癖日久。散而為臌。所以左脅有形作痛。大腹漸滿。便出紅色垢積。更兼脘中因食而痛。久吐痰涎帶瘀。元氣益虛。竟有不克支持之象。收散兩難。洵屬棘手。

香圓皮 人中白 桃仁泥 雞內金 炙鱉甲 射干 牡蠣 川貝母 陳皮 砂仁 雪羹
詒按(別錄謂、射干、治老血作痛。)

再診 大便之紅積已除。胃中之痰涎仍泛。大腹之脹滿如此。何堪磨耐。

前方去陳貝 加瓦楞子 延胡 丹參 鮮藕
原注(此癖散成臌。上下見血。分明有瘀。消瘀消癖。一定之理。無如此症元氣大虧。不任攻消。又不可補。乃組織此化瘀化癖。不甚克伐之方。病雖減半。究屬難痊。)

素有隱癖。肝脾之不調可知。去年血痢於下。痞結於中。久未向愈。大腹脹滿。溺赤舌黃。脈形弦細而數。濕熱內聚。脾虛無力以消。極易成臌。毋忽。

歸芍異功散 加川連 川朴 木香

另枳實消痞丸 小溫中丸
詒按(立方穩實。惟歸芍異功。似嫌補多消少。)

脹者。皆在臟腑之外。此病之脹。不從腹起。自足跗先腫。而後至腹。是由下以及上。因脾虛不能運濕。濕趨於下。尚在本經。腫脹及中。又屬犯本也。腫脹之處。按之如石。陽氣大傷。理之棘手。

附桂治中湯 加肉果 當歸 防己 牛膝

另腎氣丸
詒按(方中防己外。無治濕之品。據症情論。似當兼參滲利。)

隱癖僭逆中宮。臍雖未突。青筋漸露。勢欲散而為臌。況大便時溏時結。脾氣久虛。更屬棘手。擬以攻補兼施法。

枳實消痞丸(枳、連、朴、朮、夏、苓、參、薑、麥芽、草) 加雞內金 當歸 鱉甲 白芍 牡蠣
詒按(此已成脹病矣。而中宮先虛。又難攻克。此等症、最費經營。而又最難得效。) 頭痛門

頭痛、取少陽陽明主治。是為正法。即有前後之別。不過分手足而已。

石膏 竹葉 生地 知母 甘菊 丹皮 黑梔 橘紅 赤苓 桑葉 蔓荊子 天麻
詒按(此頭痛之偏於風火者。故用藥專重清泄一面。)

脈弦數大。苔濃中黃。頭痛及旁。陽明濕熱。挾膽經風陽上逆也。

大川芎湯(川芎、天麻) 合茶酒調散(芷、草、羌、荊、芎、辛、防、薄) 二陳湯 加首烏 歸身 白芍
詒按(此亦少陽陽明兩經之病。但風陽既以上逆。似當參用清熄之意。乃合芎、辛、羌、芷。未免偏於升動矣。)

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到則百會腫疼且熱。良以陰虛之體。陰中陽氣。每易隨之上越耳。

生地 歸身 白芍 羚羊角 石決明 煨天麻 甘菊 黑梔 丹皮 刺蒺藜
詒按(此陰虛而風陽上越者。故用藥以滋熄為主。) 肢體痛門

肝居人左。左脅不時攻痛。甚則厥逆。左關沉小帶弦。是肝氣鬱而不升也。右脈弦滑。舌苔薄白。喜飲熱湯。又有濕痰內阻。當兼治之。

推氣散合二陳湯
詒按(用推氣散。以疏肝郁。合二陳湯。以治濕痰。竟如兩扇題作法。)

脈沉弦滑。腿骱刺痛。腰部酸疼。背脊作響。諸節亦然。舌苔白濁。風濕痰、三者。著於肝腎之絡也。

肝著湯合腎著湯(苓、朮、薑、草)桂枝湯
詒按(此症病在於絡。當從經絡著意。) 遺精門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精之所以能安其處者。全在腎氣充足。封藏乃不失其職。虛者、反是。增出脛酸、體倦。口苦、耳鳴、便堅、等症。亦勢所必然。然左尺之脈。浮而不靜。固由腎氣下虛。而關部獨弦、獨大、獨數。舌苔黃燥。厥陰肝藏。又有濕熱。助其相火。火動乎中。必搖其精。所謂肝主疏泄也。虛則補之。未始不美。而實則瀉之。亦此症最要之義。

天冬 生地 黨參 黃柏 炙草 砂仁 龍膽草 山梔 柴胡
詒按(此三才封髓丹、加膽、梔、柴胡。方與案、若合符節。)

再診 大便暢行。口中乾苦亦愈。左關之脈大者亦小。惟弦數仍然。尺亦未靜。可以前方增損。

三才封髓丹 加茯神 龍膽草 柏子仁

三診 久積之濕熱。下從大便而泄。然久病之體。脾腎元氣內虧。又不宜再瀉。當以守中法。

異功散 加白芍 荷葉蒂 秫米

四診 大便已和。脈形弦數。數為有火。弦主乎肝。肝經既有伏火。不但順乘陽明。而且容易搖精。精雖四日未動。究須小心。

三才封髓丹 加陳皮 白芍

另豬肚丸(苦參、白朮、牡蠣、豬肚)
原注(此症拈定左關獨大、獨弦、獨數。所以重用膽草、黑梔。直折其肝家鬱火。俾濕熱之邪。從大便而出。)

金本製木。今木火太旺。反侮肺金。肺金尚受其克。則其吸取腎水。疏泄腎精。更屬易易。此夢泄咳嗽之所由來也。

三才封髓丹 加白芍 龍膽草

再診 接來札、知所言夢遺者。有夢而遺者也。比之無夢者。大有分別。無夢為虛。有夢為實。就左脈弦數而論。弦主肝。數主熱。熱伏肝家。動而不靜。勢必搖精。蓋腎之封藏不固。由肝之疏泄太過耳。

三才封髓丹 加牡蠣 龍膽草 青鹽

三診 疊進封髓秘丸。而仍不主蟄。細診脈息。左關獨見沉弦且數。肝經之疏泄顯然。

萆薢釐清飲(菖、 、草、烏藥、益智、青鹽)去菖合三才封髓丹 加龍膽草

四診 病已大減。仍守前法。

前方加白芍
原注(病得萆薢、瞿麥、而大減。是濕重於火也。)
詒按(首案遺泄咳嗽並提。方凡四易。而未曾有一味顧及咳嗽。想以肝火為本。治其本而標病可置之耳。)

夢中遺泄。久而無夢亦遺。加以溺後漏精。近日無精。而小水之淋漓而下者。亦如漏精之狀。始而氣虛不能攝精。繼而精虛不能化氣。

三才封髓丹 加蛤粉 芡實 金櫻子
詒按(此腎中精氣兩損之症。再合腎氣聚精等法。較似精密。)

曾經失血。現下遺精。精血暗傷。當臍之動氣攻築。漫無愈期。肢體從此脫力。語言從此輕微。飲食從此減少。無怪乎、脈息芤而無神也。病情如此。虛已甚矣。而舌苔膩濁。中宮又濕邪。治須兼理。

杞子 熟地 芡實 查炭 石蓮子 當歸 茯苓 金纓子 蓮鬚
另清暑益氣湯去朮瀉草
原注(此九龍丹也。吳鶴皋雲、主治精濁。)

再診 前方小效。小變其製。

九龍丹 加于朮 半夏 茯苓 陳皮 五倍子
煎送威喜丸
詒按(陰虛而挾濕邪。最難用藥。須看其兩面照顧處。)

白濁久而不痊。以致腎失封藏。夢遺更甚。少寐少納。面痿脈少。

九龍丹合天王補心丹

另豬肚丸
原注(膏淋、有便濁、精濁、兩種。便濁、是胃中濕熱滲入膀胱。與腎絕無相干。精濁、牽絲粘膩。不溺亦有。是腎虛、淫火易動。精離其位。漸漬而出。治宜滋腎清心。健脾固脫。○九龍丹方中、杞、地、歸。滋陰以製陽。櫻、蓮、芡。澀以固脫。石蓮子、苦寒清心。心清則火不熾。白茯苓。甘平益土。以製腎邪。尤妙在山楂一味。能消陰分之障。○前一案、氣虛挾濕熱。故合清暑益氣。後一案、心火挾濕熱。故合補心豬肚。)

氣虛不能攝精。精虛不能化氣。所進飲食。徒增痰濕。

六君子湯 加菟絲餅 炮薑炭 韭菜子
原注(純從脾藏氣虛立案。)
詒按(案語簡潔老當。方亦周到。) 小便門

陰虛之體。心火下郁於小腸。傳入膀胱之府。尿中帶血。時作時止。左脈沉數。小水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 竹葉 火府丹

另大補陰丸
詒按(此用導赤散、合火府丹。以清心火。即用大補陰丸、以滋陰。虛實兼到。)

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又曰、水液混濁。皆屬於熱。又曰、小腸有熱者。其人必痔。具此三病於一身。若不以涼血之品。急清其熱。遷延日久。必有性命之憂。

導赤散合火府丹 加燈心

又丸方 固本丸合大補陰丸 豬脊髓丸 加萆
詒按(火甚者、陰必傷。火清之後。隨進丸藥。以滋其陰。)

膏淋血淋同病。未有不因乎虛。亦未有不因乎熱者。熱如化盡。則膏淋之物。必且下而不痛。始可獨責乎虛。

大補陰丸 加栝蔞 瞿麥 牛膝 血餘
詒按(議論雋爽。方亦切實。)

再診 所下之淋。薄且少矣。而當便之時。尚屬不利。既便之後。反覺隱痛。肢膝不溫。脈小弦。唇紅嗌乾。熱未全消。虛已漸著。

栝蔞瞿麥去附湯 加麥冬 萆薢黑梔 豬脊筋
詒按(便後隱疼、膝冷、咽乾。皆虛象也。似當兼用滋養。)

曾患淋症。小便本難。近來變為癃閉。少腹硬滿。小便腫脹。苔白不渴。脈小而沉。下焦濕熱。被外寒所遏。膀胱氣化不行。最為急症。恐其喘汗。

肉桂五苓散 加木香 烏藥 枳殼

另蔥一把、麝香三厘搗餅貼臍。
詒按(此溫通法也。惟由淋變癃。氣分必虛。補中益氣等法。亦可隨宜佐用。) 泄瀉門

飧泄不由乎胃滯。即系乎陽弱。此乃兼而有之。脈遲噯腐脘痛。

附子理中湯合二陳湯 加川朴 吳萸 防風
詒按(噯腐脘痛。食滯頗重。擬去二陳加神曲、砂仁、菔子。)

下利轉瀉腎病傳脾。脾因虛而受邪。溫化為宜。

理中湯合四苓散 加陳皮 防風 伏龍肝
詒按(由利轉瀉。或有因濕邪未淨者。方中用四苓、伏龍肝。即此意否。)

發熱之餘。腹痛便溏。表邪下陷也。

小柴胡湯 加白芍 木香 茯苓 澤瀉
詒按(此時邪下陷之症。) 大便門

脾虛不能化濕。焉能統血。血雜於水濕之中。下注不止。

茅朮 地榆皮 槐花炭 鬱金

再診 無毒治病。不必愈半而不取也。仍服原方可耳。
原注(此茅朮地榆湯。其人便血。挾水而下。已及半載。人不困憊而面黃。大約濕熱有餘之體。此病兩帖愈半。四帖全愈。)
詒按(審症的確。用藥精當。有以匙勘鑰之妙。)

腸 便血。時重時輕。或痛或否。脈形細小。飲食少。此虛也。恐增浮喘。

歸脾湯 加薺菜花 荷葉 粳米
詒按(此補脾攝血之正法也。稍加和胃之品。如廣皮、砂仁輩。更為周密。)

便血之前。先見盜汗。盜汗之來。由於寒熱。寒熱雖已。而盜汗便血之症不除。脈小而數。氣陰兩虛之病也。

歸脾湯去桂圓 加丹皮 山 梔 地榆 桑葉
詒按(此症、營分中必有留熱。宜於清營一邊著意。但顧其虛。猶未周到。)

陰絡傷。則血內溢。為日已久。陰分固傷。陽分亦弱。而身中素有之濕熱。仍未清楚。恐增浮喘。

大熟地 伏龍肝 阿膠 白朮 赤小豆 附子 黃芩 炙草 當歸 地榆炭 烏梅肉
詒按(此金匱黃土東加味。陰陽並治。而兼清濕熱。立方頗為周到。)

濕熱傷營。腹臌便血。久而不愈。左脈細澀。右芤。寸大尺小。加以浮腫。氣分亦虛。不但不能攝血。而且不能清化濕熱。防喘。

黃土湯(黃、地、朮、附、膠、芩、土) 加大腹皮 桑皮 五加皮 黨參 槐花
原注(原方之妙。附子扶脾之母。黃芩清肝之熱。熟地滋腎之陰。白朮培脾之本。阿膠涼血之熱。各臟照顧。非仲景不能作也。)
詒按(增入之藥。亦能與病機恰當。)

紅白痢變為便血。當時血色尚鮮。後又轉為紫黑。或帶血水。而不了結。暑濕深入營中。氣虛無力以化。降而不升也。

駐車丸(連、膠、薑、歸)加廣木香 黨參 甘草 伏龍肝 薺菜花
詒按(此症血分中有留邪。尚宜參用和血之品。)

再診 血雖漸止。氣猶降而不升。

補中益氣湯去陳皮合駐車丸 加赤芍 伏龍肝

痔疾、下痢、臟毒、三者。皆屬下焦濕熱為患。

地榆散合三奇散( 、防、枳殼)加廣木香
詒按(立方精到。擬再增銀花、丹皮。)

大小便易位而出。名曰、交腸。驟然氣亂於中。多屬暴病。此症乃久病。良由瘀血內阻。新血不生。腸胃之氣。無所附而失治。故所食之水穀。悉從前陰而出。所謂幽門者。不司泌別清濁。而辟為坦途。比之交腸症。有似是而實非者。此時論治。主以化瘀潤腸。必大腸之故道複通。乃可撥亂者而返之正。

旋複花 猩絳 蔥管 歸鬚 首烏 柏子仁 薺菜花

另舊紗帽一只炙灰每服一錢五分酒下
原注(紗帽一發漆膠粘而成。其亦取通瘀之意耶。)
詒按(論症用藥。均有巧思。特未知效否何如。憶喻西昌寓意草中。所載姜宜人交腸病。與此相似。特病原有虛實之異耳。學人當參觀之。) 蟲病門

陽絡曾傷。陰氣素虛。更有濕熱鬱於營分。日久生蟲。擾亂於上中下三焦。以致咳嗽喉痺。惡聞食臭。起臥不安。肛部不舒。舌質深紅。其苔黃濁。即仲景所謂狐惑病是也。久延不愈。即入勞怯之途。

川連(三分) 犀角(三分) 烏梅(五分) 人中白(一錢) 百部(一錢) 丹皮(一錢半) 甘草(三分)
詒按(讀金匱狐惑病一節。此症之原委乃明。)

脘腹作疼。滿腹苦熱。初起得食則痛。繼而不食亦痛。此肝胃不和。濕熱生蟲之狀。

烏梅丸 加青皮 白芍 金鈴子
詒按(初起得食即痛。得無兼有食積否。)

再診 服前方。脘腹之痛而苦熱者。時作時止。止則右脅下。必有一塊攻築。是屬蛔未安也。

旋複花湯合金鈴子散 加杏仁 雷丸 榧子
詒按(蛔未安者。似宜仍用烏梅丸。此則因右脅攻築。故用金鈴子散以泄肝耳。)

濕熱挾風。生蟲作癢。有似攻注之形。無處不至。難治之症也。

獺肝一錢磨開水沖服

再診 攻注有形。而不攻注時、無跡。濕熱風蟲踞于痰中所致。

推氣散(枳殼、桂心、薑黃、草)加白芥子 橘紅 羌活 獺肝 竹油

另醫通沉香化氣丸(大黃、黃芩、沉香、六曲、辰砂、參朮、竹油、薑汁)
詒按(獺肝治蟲。法本千金。惟案中所云、攻注有形。無處不到。究竟或在肢體。或在腹裡。均未敘明。無從揣測也。)

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曰、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

黃連丸(連、萸、木香、訶子、龍骨)合烏梅丸
詒按(方案俱高簡穩實。)

評選環溪草堂醫案三卷

環溪草堂醫案三卷。梁溪王旭皋先生所著也。先生名泰林。字旭皋。世為無錫人。嘉道間有以瘍醫馳名江浙者。曰高錦亭先生。著有外科心得集、景岳方歌括等書行世。即旭皋先生之舅氏也。高先生歿後。先生傳其業。其始先以瘍醫行。逮後求治者日益多。 及內科。無不應手奏效。於是遂專以內科行。門下士習業者。每年以十數計。先生讀書。上自軒岐。下迄國朝諸家。無不精心貫串。于古書則研求故訓。于後人書則必分別疑似。所著有西溪書屋夜話錄、醫方歌括串解、及環溪草堂醫案諸書。均未梓行。其醫案為門弟子隨時抄錄。未經分別去取。不免繁複者多。余所得見者。蓋有五六本。詳略互異因屬及門諸子刪其繁亂。重為抄輯。最後得王家橋顧君蓮卿本。系先生晚年之作。又得方君 霞新刊本。案甚繁富。頗有方案足取而為他本所未載者。一並補錄。簡其精粹。分為三卷。間有未盡之意。隨加按語以闡明之。閱一年而竣事。先生居錫城。去余家不百裡。余弱冠時。猶及見之。吾鄉有疑難症。無不求治於先生者。先生必沉思渺慮。疏方與之。厥後或效或否。或有無力再往者。先生必訪悉之。令其再診。以竟厥功故其所存方案。無不光堅響切。無模糊影響之談。蓋較近賢之專以靈變取巧者。不啻上下床之別矣。先生博極群書。所用諸法。如治小兒喘嗽之藥棗。從葛可久之白鳳丹化出。治上熱下寒之八味丸。用紫雪為衣。從喻西昌外廓之論悟出。若此之類。不勝枚舉。是皆因古法而變化出之。彼胸無古書者。每讀之而猝難領會。余於此等處。均為一一指出。學人苟能即是而得讀書用古之法焉。則庶乎不負先生之苦心也夫。

光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