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婦人雜病脈証並治第二十二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中風七八日。寒熱已止而續來。經水才行而適斷者。知非風寒重感。乃熱邪與血俱結於血室也。熱與血結。攻其血則熱亦去。然雖結而寒熱如瘧。則邪既留連於血室。而亦侵淫於經絡。設攻其血。血雖去。邪必不盡。且恐血去而邪得乘虛盡入也。仲景單用小柴胡湯。不雜血藥一味。意謂熱邪解而乍結之血自行耳。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傷寒發汗過多者。邪氣離表則入陽明。經水適來者。邪氣離表則入血室。蓋虛則易入。亦惟虛者能受也。晝日明了。暮則譫語者。血為陰。暮亦為陰。陰邪遇陰乃發也。然熱雖入而血不結。其邪必將自解。治之者但無犯胃氣。及上二焦陽氣而已。仲景蓋恐人誤以發熱為表邪未解。或以譫語為陽明胃實。而或攻之或汗之也。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脈遲身涼和。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熱除脈遲身涼和而譫語者。病去表而之裡也。血室者。衝任之脈。肝實主之。肝之脈布脅肋。上貫膈。其支者。複從肝別上膈。注於肺。血行室空。熱邪獨勝。則不特入於其宮。而亦得游其部。是以胸脅滿如結胸狀。許叔微云。邪氣蓄血。並歸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以手觸之則痛。非湯劑可及。故當刺期門。期門、肝之募。隨其實而取之者。隨其結之微甚。刺而取之也。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然汗出者愈。

陽明之熱。從氣而之血。襲入胞宮。即下血而譫語。蓋衝任之脈。並陽明之經。不必乘經水之來。而後熱得入之。故彼為血去而熱入。此為熱入而血下也。但頭汗出者。陽通而閉在陰也。此雖陽明之熱。而傳入血室。則仍屬肝家。故亦當刺期門以瀉其實。刺已。周身 然汗出。則陰之閉者亦通。故愈。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濃朴湯主之。此凝痰結氣。阻塞咽嗌之間。千金所謂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吞不下。吐不出者是也。半夏、濃朴、生薑。辛以散結。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利痰氣。紫蘇芳香。入肺以宣其氣也。

半夏濃朴湯方

半夏(一升) 濃朴(三兩) 茯苓(四兩) 生薑(五兩) 蘇葉(二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服。

婦人臟燥。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臟燥。沈氏所謂子宮血虛。受風化熱者是也。血虛臟燥。則內火擾而神不寧。悲傷欲哭。有如神靈。而實為虛病。前五臟風寒積聚篇。所謂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而屬於心也。數欠伸者。經云。腎為欠、為嚏。又腎病者。善伸、數欠、顏黑。蓋五志生火。動必關心。臟陰既傷。窮必及腎也。小麥為肝之穀。而善養心氣。甘草、大棗。甘潤生陰。所以滋臟氣而止其燥也。

甘麥大棗湯方

甘草(三兩) 小麥(一升) 大棗(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補脾氣。

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

吐涎沫。上焦有寒也。不與溫散而反下之。則寒內入而成痞。如傷寒下早例也。然雖痞而猶吐涎沫。則上寒未已。不可治痞。當先治其上寒。而後治其中痞。亦如傷寒例。表解乃可攻痞也。

小青龍湯方(見肺癰)

瀉心湯方(見驚悸)

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臟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來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此言婦人之病。其因約有三端。曰虛。曰冷。曰結氣。蓋血脈貴充悅。而地道喜溫和。生氣欲條達也。否則血寒經絕。胞門閉而經絡阻矣。而其變証。則有在上在中在下之異。在上者。肺胃受之。為嘔吐涎唾。為肺癰。為形體消損。病自下而至上。從炎上之化也。在中者。肝脾受之。或寒疝繞臍。或脅痛連臟。此病為陰。或結熱中。痛在關元。或脈數肌干。甚則並著男子。此病為熱中。為陰陽之交。故或從寒化。或從熱化也。在下者。腎臟受之。為經脫不勻。為陰中掣痛。少腹惡寒。或上引腰脊。下根氣街。及膝脛疼痛。腎臟為陰之部。而衝脈與少陰之大絡。並起於腎故也。甚則奄忽眩冒。狀如厥癲。所謂陰病者。下行極而上也。或有憂慘悲嗔。狀如鬼神者。病在陰。則多怒及悲愁不樂也。而總之曰此皆帶下。帶下者。帶脈之下。古人列經脈為病。凡三十六種。皆謂之帶下病。非今人所謂赤白帶下也。至其陰陽虛實之機。針藥安危之故。苟非醫者辨之有素。烏能施之而無誤耶。三十六病者。十二 、九痛、七害、五傷、三痼也。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曰: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証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

婦人年五十所。天癸已斷而病下利。似非因經所致矣。不知少腹舊有積血。欲行而未得遽行。欲止而不能竟止。於是下利窘急。至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者。血結在陰。陽氣至暮。不得入於陰。而反浮於外也。少腹裡急腹滿者。血積不行。亦陰寒在下也。手掌煩熱。病在陰。掌亦陰也。唇口乾燥。血內瘀者。不外榮也。此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吳茱萸、桂枝、丹皮。入血散寒而行其瘀。芎、歸、芍藥、麥冬、阿膠。以生新血。人參、甘草、薑、夏。以正脾氣。蓋瘀久者營必衰。下多者脾必傷也。

溫經湯方

吳茱萸(三兩) 當歸 芎 芍藥 人參 桂枝 阿膠 丹皮 生薑 甘草(各二兩) 半夏(半升) 麥冬(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

婦人經脈流暢。應期而至。血滿則下。血盡複生。如月盈則虧。月晦複 也。惟其不利。則蓄泄失常。似通非通。欲止不止。經一月而再見矣。少腹滿痛。不利之驗也。土瓜根主內痺瘀血月閉。蟲蠕動逐血。桂枝、芍藥。行營氣而正經脈也。

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 芍藥 桂枝 蟲(各三分)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複花湯主之。

本文已見虛勞篇中。此去男子亡血失精句。而益之曰旋複花湯主之。蓋專為婦人立法也。詳本草

旋複花治結氣。去五臟間寒熱。通血脈。蔥主寒熱。除肝邪。絳帛入肝理血。殊與虛寒之旨不合。然而肝以陰臟而舍少陽之氣。以生化為事。以流行為用。是以虛不可補。解其郁聚。即所以補。寒不可溫。行其血氣。即所以溫。固不可專補其血。以傷其氣。亦非必先散結聚。而後溫補。如趙氏、魏氏之說也。

旋複花湯方

旋複花(三兩) 蔥(十四莖) 新絳(少許)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薑湯主之。

陷經。下而不止之謂。黑則因寒而色瘀也。膠薑湯方未見。然補虛溫裡止漏。阿膠、乾薑二物已足。林億云。恐是膠艾湯。按千金膠艾湯有乾薑。似可取用。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

敦、音對。按周禮注。盤以盛血。敦以盛食。蓋古器也。少腹滿如敦狀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狀。與內經脅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難。病不獨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氣熱不化。生後即產後。產後得此。乃是水血並結。而病屬下焦也。故以大黃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膠者。所以去瘀濁而兼安養也。

大黃甘遂湯方

大黃(四兩) 甘遂 阿膠(各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其血當下。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

經水不利下者。經脈閉塞而不下。比前條下而不利者有別矣。故彼兼和利。而此專攻逐也。然必審其脈証並實而後用之。不然。婦人經閉。多有血枯脈絕者矣。雖養衝任。猶恐不至。而可強責之哉。

抵當湯方

水蛭(熬) 虻蟲(熬各三十) 桃仁(二十) 大黃(三兩酒浸)
上四味為末。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臟堅癖不止者。子藏乾血。堅凝成癖而不去也。乾血不去。則新血不榮。而經閉不利矣。由是蓄泄不時。胞宮生濕。濕複生熱。所積之血。轉為濕熱所腐。而成白物。時時自下。是宜先去其臟之濕熱。礬石卻水除熱。合杏仁破結潤乾血也。

礬石丸方

礬石(三分燒)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丸棗核大。五內中。劇者再內之。

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

婦人經盡產後。風邪最易襲入腹中。與血氣相搏而作刺痛。刺痛。痛如刺也。六十二種未詳。紅藍花苦辛溫。活血止痛。得酒尤良。不更用風藥者。血行而風自去耳。

紅藍花酒方

紅藍花(一兩)
上一味。酒一大升。煎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婦人以血為主。而血以中氣為主。中氣者。土氣也。土燥不生物。土濕亦不生物。芎、歸、芍藥滋其血。苓、朮、澤瀉治其濕。燥濕得宜。而土能生物。疾痛並蠲矣。

當歸芍藥散方(見妊娠)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營不足則脈急。衛不足則裡寒。虛寒裡急。腹中則痛。是必以甘藥補中緩急為主。而合辛以生陽。合酸以生陰。陰陽和而營衛行。何腹痛之有哉。

小建中湯方(見虛勞)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腎氣丸主之。

飲食如故。病不由中焦也。了戾與繚戾同。胞系繚戾而不順。則胞為之轉。胞轉則不得溺也。由是下氣上逆而倚息。上氣不能下通而煩熱不得臥。治以腎氣者。上焦之氣腎主之。腎氣得理。庶繚者順。戾者平。而閉乃通耳。

腎氣丸方

乾地黃(八兩) 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 澤瀉 丹皮 茯苓(各三兩) 桂枝 附子(炮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婦人陰寒。溫陰中坐藥。蛇床子散主之。

陰寒。陰中寒也。寒則生濕。蛇床子溫以去寒。合白粉燥以除濕也。此病在陰中而不關臟腑。故但內藥陰中自愈。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綿裹內之。自然溫。

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野狼牙湯洗之。

脈滑者濕也。脈數者熱也。濕熱相合。而系在少陰。故陰中即生瘡。甚則蝕爛不已。野狼牙味酸苦。除邪熱氣。疥瘙惡瘡。去白蟲。故取治是病。

野狼牙湯方

野狼牙(三兩)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箸如繭。浸湯瀝陰中。日四遍。

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穀氣之實也。膏髮煎主之。

陰吹。陰中出聲。如大便失氣之狀。連續不絕。故曰正喧。穀氣實者。大便結而不通。是以陽明下行之氣。不得從其故道。而乃別走旁竅也。豬膏髮煎潤導大便。便通。氣自歸矣。

膏髮煎方(見黃癉)

小兒疳蟲蝕齒方

雄黃 葶藶 上二味末之。取臘月豬脂熔。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