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中風

竊怪中風一症。古法相傳。皆謂六淫之邪。外風之襲。藥投表散清涼。如三化續命愈風等湯。議論紛紜。訓示諄諄。後人守定此法。以為先賢必不我欺。豈料指鹿為馬。遵法奉行。藥下咽而即斃。嗚呼。何醫學之不明。而人心之愚昧如是耶。即一二有識之士。以類風辨之。以真風目之。然類風者。猶不離乎風。而有似於風。真風者。則實指為風。不能舍六淫之外。而又有所謂風也。今中風之症。其果六淫之風乎哉。又謂中風須分閉脫兩種。閉則有六經之症。脫則有五絕之險。夫脫為五絕之險是矣。而閉兼六經之症。亦不外仲景傷寒之所謂中風脈浮緩。自汗出而發熱也。今中風之症。其果仲景之所謂中風乎哉。蓋外風為陽邪。其中人也。必先皮毛而入。決不比陰寒之邪。不從陽經而直中三陰之速。設中屬外風之說。則當入傷寒一門。何必於傷寒之外。而又立中風之條。風邪最輕。從無直中傷人之患。何中風疾發有頃刻垂絕之危。仲景傷寒於中風症脈。言之極詳。何未聞將中病同發明於傷寒中風之內。以此辨之。則向之所謂風。為真風。謂症兼六經者。其何說之辭。況經謂虛邪偏客身半。未嘗雲實。營衛衰則真氣去。明是雲虛。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從根本而驗生死。又何嘗言及外風與六經之形症耶。即言及外風者。亦不過外感之表邪。自有頭痛身痛寒熱之兼症耳。明張景岳直辟前人之誤。斷以非風之名。可謂發千古之未發。奈病家卒不知信。醫家卒不知從。旁人卒不知解。有令人讀是書而不禁三嘆者矣。夫風自內生。屬東方之木氣。氣動便是火。火動便是風。是氣也。火也。風也。分而言之。有三者之名。合而言之。則有一無二之別。且風亦不過氣之逆火之熾耳。並非氣之外而別有火。火之外而別有風也。第此火發於腎。虛多而實少。此風根於氣。陰虧而陽弱。是以中症之發。大約精血內虧。元氣內敗者。為此症之大旨。如虧在陰則虛火無製。虧在陽則真氣無根。當此之際。必有一股虛氣從腎中間。上挾脊。穿昆侖。過泥丸。直到命門。而三陰三陽之氣。突然而散。臟腑之氣。亦隨之而去。此所謂五絕之脫候也。若症之輕者。乃一半精氣未敗。尚可挽回於萬一。蘇後必半身不遂。經所謂偏枯之症者此也。其口眼歪斜者。筋無精血榮養也。其舌喑不能言者。脾腎元虧。不能上達舌本也。其口流涎沫者。脾虧不能攝津液。腎虧不能藏津液也。其口噤不開者。陽明之筋。虛火灼而勁急。真氣寒而拘攣也。治法五絕症見。宜用參附湯參朮湯。大補元煎之類。以救垂絕之危險。偏中症見。宜用地黃飲子八味生脈湯。六君子湯之類。以扶余生之歲月。脾腎大敗。宜用六君子湯。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以回中焦之穀氣。肝血大虧。宜用人參養營湯。歸芍地黃湯。八味生脈湯之類。以生肝木之汁少。倘內有燥熱。風火相煽。亦令人暴厥。雖古法有白虎之方。然不若壯水補陰為穩。蓋火之有餘。乃水之不足。陽之有餘。乃陰之不足也。噫。中年之後。始有是症。三旬以前。從無是患。形體豐肥。每遭此禍。質弱清。僅見此厄。不亦精血虧。真氣衰之明效大驗乎。倘庸醫必以外風強辨。試問此風何不及於幼少。而必及於老壯。少及於清 。而多及於豐肥者。又將何說以解之耶。故臨川陳先生曰。治風先治血。血勝風自滅。旨哉言乎。中風之論。隨方書所載。人雲亦云。不幾誤乃公事乎。本經酌議洗盡謬說。方屬上工見解。後學遵而行之。陽春滿眼矣。

參附湯

人參(一兩) 川附子(五錢)

薑水煎服。

參朮湯

人參(二錢) 白朮(二錢炒) 黃耆(二錢炙) 陳皮(一錢) 白茯苓(一錢) 甘草(一錢炙)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大補元煎

熟地(五錢) 人參(三錢) 山藥(二錢) 枸杞子(二錢) 杜仲(二錢) 當歸(二錢) 甘草(一錢炙) 山萸肉(一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地黃飲子

熟地 巴戟肉 山萸肉 肉蓯蓉(酒洗) 石斛 川附子 五味子 白茯苓 石菖蒲 肉桂 遠志肉 麥冬
上各等分。每服五錢。入薄荷少許。生薑同大棗煎服。

八味生脈湯

熟地(五錢) 人參(一二錢或五七錢) 麥冬(二錢) 山藥(一錢五分) 山萸肉(一錢五分)丹皮(一錢) 茯苓(一錢) 肉桂(五分) 澤瀉(五分) 五味子(五分) 川附子(五分)
水二鐘。煎七分。食遠溫服。

四君子湯

人參(二錢) 白朮(二錢炒) 茯苓(二錢) 甘草(二錢炙)
加薑棗。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

六君子湯

即四君加陳皮(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五分) 或加鍋心焦(三錢)如前煎服。

歸脾湯

人參(二錢) 白朮(二錢炒) 茯神(二錢) 棗仁(二錢) 黃耆(二錢炙) 當歸(一錢)遠志(一錢) 木香(五分) 甘草(五分炙) 龍眼肉(七枚)煎七分。食遠服。

人參養營湯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炒) 黃耆(一錢炙) 白芍(一錢五分炒) 當歸(一錢)陳皮(一錢) 肉桂(一錢) 甘草(一錢炙) 熟地(七分) 茯苓(七分) 遠志(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歸芍地黃湯

熟地(五錢) 當歸(三錢) 山藥(二錢炒) 萸肉(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炒) 茯苓(一錢五分)丹皮(一錢) 澤瀉(五分)
水二鐘。煎七分。食遠服。

三化湯

濃朴(薑製) 大黃 枳實 姜活(各等分)每服三兩。水三升。煎至一升。終日服。以微利即止。

金匱續命湯 治中風肢體不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能轉側。並治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

麻黃(去節) 人參 當歸 石膏 桂枝 川芎 乾薑 甘草(各三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幾坐。汗出即愈。不汗更服。無所禁忌。勿當風。

千金大續命湯 即前方內去人參加黃芩。荊瀝元戎方用竹瀝。

小續命湯(千金) 通治八風五痺痿厥等疾。以一歲為總。六經為別。春夏加石膏知母黃芩。秋冬加官桂附子芍藥。又於六經分別。藥內隨症細分加減。自古名醫。不能越此。

麻黃(去節) 人參(去蘆) 黃芩(去腐) 芍藥 甘草(炙)川芎 杏仁(去皮尖炒) 防己 官桂(各一兩) 防風(一兩五錢) 附子(五錢炮去皮臍)
上除附子杏仁外為粗末。後入二味和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加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稍溫。食前服。

愈風湯 治中風諸症。當服此藥以行通諸經。則大風悉去。縱有微邪。只從此藥加減而治之。若初覺風動。服此不致倒仆。此乃治未病之要藥也。

羌活 甘草 防風 當歸 蔓荊子 川芎 細辛 黃耆 地骨皮 獨活 秦艽 黃芩 芍藥 枳殼 人參 麻黃 白芷 甘菊 薄荷 枸杞子 知母(各三兩) 生地黃 蒼朮(各四兩) 肉桂(一兩)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鐘。生薑三片。煎七分。空心臨臥服。空心一服吞下二丹丸。謂之重劑。臨臥一服吞下四白丹。謂之輕劑。假令一氣之微汗。用愈風湯三兩。加麻黃一兩。作四服。加薑七片。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則佳。便不通利。用愈風湯三兩。加大黃一兩。亦作四服。每服加生薑五七片。臨臥煎服。得利為度。

景岳曰:中風一症。病在血分。多屬肝經。肝主風水。故名中風。奈何自唐宋名家以來。竟以風字看重。遂多用表散之藥。不知凡病此者。悉由內傷。本無外感。既無外感。而治以發散。是速其危耳。若因其氣血留滯。而少佐辛溫。以通行經絡則可。若認風邪。而必用取汗以發散則不可。倘其中亦或有兼表邪而病者。則諸方亦不可廢。錄之亦以存古人之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