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小兒初生諸症

總括

胎熱 三朝旬外月餘兒,目閉胞浮症可推;常作呻吟煩躁起,此為胎熱定無疑。
胎寒 孩兒百日胎寒候,足曲難伸兩手拳;口冷腹膨身戰栗,晝啼不已夜滋煎。
胎黃 小兒生下胎黃症,母感熱毒傳而成;急服地黃犀角散,黃退身冷命可生。
胎驚 胎驚亦是胎中得,產婦乖常調理失;面澤目光可生也,眉間黑色真太急。
臍風 臍風早受入臍中,七日之間驗吉凶;若見腹疼臍突起,惡聲口撮是為風。
臍突 嬰兒生下旬餘日,臍突光浮非大疾;穢水停中明所因,徐徐用藥令消釋。
臟寒 手兼足冷面微青,腹痛腸鳴泄瀉頻;蓋為生時感寒濕,夜多啼切日常輕。

黃帝曰︰若我不能察其幼小者。夫生知之聖猶曰難之,何哉?蓋芽兒初生,骨肉未堅,五臟未充,正如水上之泡、草頭之露耳。初生七日之內,天地八風之邪,豈能速害?良由在胎之時,母失愛護,或勞動氣血,飢飽失時,冷熱相製,憂愁驚怖,以致損傷胎氣,故降生之後,便有胎熱、胎寒、胎驚者,諸病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斷臍、炙囟之不得法,或抱持驚恐,乳哺寒溫之失宜,致令噤口、臍風、鎖肚、不乳等症,病患致此,亦難療矣,故黃帝猶曰難之,謂別是一家調理耳﹗吾輩當明生死形候,察藥性之寒溫,探病患之深淺,小心治之,慎勿謂七日之內所患不治,而輕棄之也。

胎熱者,小兒降生之後,痰涎氣急,眼閉目赤,眼胞浮腫,神困呵欠,呃呃作聲,遍體作熱,小便赤,大便不通,時複驚煩。此因胎中受熱,誤服溫劑,致令熱蓄於內,薰蒸胎氣,故有此症。宜先以木通散與母服,小兒服地黃膏,不可用涼藥攻之,以致他病,乳母並忌辛辣酒面。

胎寒者,初生百日內,覺口冷腹痛,身起寒栗,時發栗戰,曲足握拳,晝夜啼哭,或口噤不開,名曰胎寒。或產母喜啖生冷、瓜果,或胎前外感風寒暑濕,過服涼藥,內傷胎氣,致兒生後昏昏多睡,間或吮乳瀉白,宜當歸散定其痛,白朮散養其胃,芍藥湯去寒濕,乳母宜忌口。

胎黃者,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此胎黃也。亦因其母受熱而傳於胎,一有此症,母子皆宜服地黃湯。有生下百日及半周,不因病而身黃者,此胃熱也。若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經》云:諸疸皆熱,色深黃是也,犀角散主之。若淡黃兼白者,此胃怯也,白朮散主之。

胎驚者,因胎婦調攝乖常,母有所觸,胎必感之。其候日內溫肚翻眼,握拳噤口切牙,身腰強直,涎沫嘔吐,搐掣驚啼,或頰赤、面青、眼合。凡胎風眼合不可誤作慢脾,妄用溫藥。眉間黑黯者不治。以豬乳細研,牛黃、麝香各少許調抹入口即愈矣。

鎖肛者,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於肛門,閉而不通,無複滋潤,所以如此。若第三日不通,急令婦人漱口,吸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四五次。仍以輕粉五分,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服少許,以通為度。如又不通,即是肛門內合,當以金簪或玉簪刺入肛門二寸許,以蘇合丸少許納入孔中,糞出為快也。若腹膨脹不能乳食,作呻吟聲一至七日,可保生也。

臍風者,因斷臍之後,被風寒水濕之氣入於臍,流於脾,遂令肚腹脹滿,臍腫身體重著,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甚則發為風搐。臍邊青黑,撮口不開,關為內搐,爪甲黑者即死,宜千金龍膽湯主之。

臍突一症,非臍風也,蓋因洗浴系臍不緊,穢水侵入於內,生後旬日外,臍忽光得如吹,捻動微響,或夜臥驚啼,急用大黃牡蠣各半兩,焙為末,再以朴硝勻均,用田螺浸水調,或一錢或二錢,塗腫處即消。(批︰小兒初生遍身無皮,是紅肉,用米炒為細粉,乾撲,候生皮止。又有身如魚泡如水晶,碎則成水流滲,用蜜陀僧研細,羅底拍取細者,乾撲。)

臟寒一症,頗類胎寒,但手足稍冷,唇面微青,額汗,不乳,至夜多啼,腹瀉青水,只無口冷戰栗之異,用藥與胎寒同。

撮口者,由胎氣挾熱,風邪入臍,流毒心脾之經,故令舌弱唇青,聚口撮面,飲食不進。若口出白沫而四肢冷者不可救藥,其或肚脹青筋,吊腸卵疝,內氣引痛,皆腸胃郁結不通致之,治法貴乎疏利。撮口最為急候,七日之內見之尤甚,以辰砂膏利之或用撮風散。

撮風者,眼禁口開,啼聲漸少,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通,自盈月至一百二十日見此,名曰犯風噤。依法將護,防於未然。但有此症,急看兒上 有點子,先以指甲刮破,次用辰砂全蠍散之類。如口噤不開,服諸藥不效,有用生南星去皮臍,研為極細末,龍腦少許合和,用指蘸生薑汁,於大牙根上擦之,立開。凡臍風、撮口、噤風三者,雖異而受病之源則一也,大抵裡氣郁結,壅閉不通,並宜服淡豉汁與吃,取下胎毒。《千金方》云:小兒初生,其病高盛,若有微患,即須下之。若不與下則成大疾,難為療矣,以紫霜丸量而與之。

〔附方〕

木通散 見囊腫症內(去 蓄)。

地黃膏 山梔仁(一兩五錢) 綠豆粉(一兩五錢) 粉草(六錢) 生地(一兩五錢) 加蜜(一兩半),二味同放瓷器內,煎成膏,入前藥為丸,麥冬湯下。

當歸散 當歸 薄桂 川芎 薑 甘草 木通 香附 乳汁調下。

白朮散 見熱症(加山藥)

白芍湯 見腹痛症(加鉤藤)

地黃湯 天花粉 生地 茵陳 赤芍 赤茯苓 甘草 豬苓 澤瀉 當歸

犀角散 犀角 茵陳 升麻 生地 膽草 寒水石 天花粉 甘草

千金龍膽湯 膽草 鉤藤 柴胡 黃芩 蜣螂(去翅足) 甘草 芍藥 茯苓 桔梗 黃連

辰砂膏 馬牙硝 辰砂 硼砂 全蠍 玄明粉 麝香 真珠 共為末,用黑棗肉成膏,每服一豆許,驚用金銀、薄荷,潮熱用甘草湯,月內兒以乳汁調敷乳上吮下。

撮風散 赤腳蜈蚣一條(去口,炙黃色) 朱砂 僵蠶 蠍尾(各一錢) 麝香少許 為末,竹瀝調下一匙,凡臍風、撮口、噤口俱治。

紫霜丸 代赭石 赤石脂 巴霜 杏仁

消乳丸 砂仁 陳皮 三棱 莪朮 神曲 麥芽 香附

附︰小兒五軟

軟者,胎氣不固,精髓不充,為六淫所襲也。頭頂軟者,腎虛所致也。或因吐瀉,脾弱而得,脾胃為主,六君子加肉桂、炮薑。風邪侵入,祛風為主。

手軟者,兩手筋縮不能屈伸,薏苡仁、當歸、秦艽、棗仁、防風、羌活、荊芥為末,芡實湯下。

腳軟者,骨髓不滿,氣血不足,筋弱不能束骨而行也,宜地黃丸加牛膝、虎骨、鹿茸、五加皮為主。

身軟者,肉少皮寬,飲食不為肌膚,補脾主之。

口軟者,心神不足,故不能言語也,人參、石菖蒲、麥冬、遠志、川芎、當歸各二錢,乳香、朱砂各一錢,蜜丸。

又有稟氣不足而蕊不生者,宜補腎丸或十全大補東加知母、黃柏主之。

〔附方〕

六君子湯 見瘧疾症內。

補腎地黃丸 見五淋症內。

十全大補湯

當歸 川芎 生地 白芍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耆 肉桂

肥兒丸

蒼朮(一兩,米泔浸炒) 濃朴(一兩,薑汁炒) 山楂肉(一兩) 黃連(一兩,薑汁炒) 陳皮(一兩,去白) 甘草(五錢,炙) 神曲(一兩炒) 麥芽(一兩) 白朮(八錢,炒) 山藥(一兩) 半夏(一兩,製) 木香(六錢) 砂仁(六錢,炒) 蓮肉(二兩,去心) 胡黃連(五錢) 銀柴胡(五錢) 白茯苓(一兩) 使君子肉(一兩)
上為末,蜜丸如綠豆大,陳皮湯服。

四味丸 白朮 茯苓 胡黃連 蘆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