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五 少陰方

論云: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此以少陰標本水火陰陽之氣。見於脈証者為提綱也神 或在於表。或在於裡。或在於經。或歸於中土。俱明神機樞轉上下出入之至理。故其方亦寒熱攻補表裡之不同。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此方主之。

麻黃(二兩) 細辛(二兩) 附子(一枚 炮。)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服一升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服一升滓,溫服一升。日

歌曰 麻黃二兩細辛同。附子一枚力最雄。始得少陰反發熱。脈沉的証奏奇功。

蔚按: 少陰病始得之。是當無熱。而反發熱。為太陽標陽外呈。脈沉為少陰之生氣不升。恐陰陽內外不相接。故以熟附子助太陽之表陽而內合於少陰。麻黃、細辛啟少陰之水陰而外合於太陽。須知此湯非發汗法。乃交陰陽法。

麻黃附子甘草湯

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裡証。故微發汗也。此方主之

麻黃(二兩) 附子(一枚 炮。) 甘草(二兩 炙。)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服一升滓,溫服一升。日三

歌曰 甘草麻黃二兩佳。一枚附子固根 。少陰得病二三日。裡証全無汗豈乖。

蔚按: 少陰病自始得以至二三日。無下利厥逆大寒之裡証。又無心中煩不得臥熱化之裡証。解。而又恐過汗以傷心腎之真液。故於前方去細辛。加甘草之補中。取中焦水穀之津而為汗。則內不傷陰。邪從汗解矣。須知此湯變交陰陽法。為微發汗法。

黃連阿膠湯

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主之。

黃連(四兩) 黃芩(一兩) 芍藥(二兩) 阿膠(三兩) 雞子黃(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服一升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

歌曰 四兩黃連三兩膠。二枚雞子取黃敲。一芩二芍心煩治。更治難眠睫不交。

男元犀按。少陰病但欲寐為提綱。此節雲心中煩不得臥。是但欲寐之病情而變為心中煩。可此為少陰熱化之証。方中用黃連、黃芩之苦寒以折之。芍藥之苦平以降之。又以雞子黃補離中之氣。阿膠補坎中之精。俾氣血有情之物交媾其水火。斯心煩止而得臥矣。此回天手段。

附子湯

治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宜此方主之。又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宜此方主之。

附子(二枚 生用。)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四兩) 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服一升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生附二枚附子湯。術宜四兩主斯方。芍苓三兩人參二。背冷脈沉身痛詳。

蔚按: 論云: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宜此湯。此治太陽之陽虛,此治少陰君火內虛神機不轉也。方中君以生附子二枚。益下焦水中之生陽以達於上焦之君火也。臣以白朮者。以心腎藉中土之氣而交合也。佐以人參者。取其甘潤以濟生附之大辛。又佐以芍藥者。取其苦降以泄生附之大毒也。然參、芍皆陰分之藥。雖能化生附之暴。又恐其掣生附芍成功之後從小便而退於無用之地。不遺余陰之氣以妨陽藥也。師用此方。一以治陽虛。一以治陰虛。時醫開口輒言此四字。其亦知陽指太陽。陰指少陰。一方統治之理乎。

桃花湯

治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此湯主之。又少陰病二三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便膿血者主之。

赤石脂(一斤 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乾薑(一兩)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內石脂末方寸匕。溫服七合。日三服。若一服愈。余

歌曰 一升粳米一斤脂。脂半磨研法亦奇。一兩乾薑同煮服。少陰膿血是良規。

張令韶曰: 少陰病下利膿血。桃花湯主之。此感少陰君火之熱。不病無形之氣化。而病有形干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此言二三日至四五日。值太陰主氣之期而脾絡不通。則為腹痛。脾絡不通不能轉輸。則為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則水穀不分而為利不止。陰絡傷則為膿血。石脂為山之血脈凝結而成。故治經脈之病。下節言便膿血可刺者。所以申明病在經脈之義也。

吳茱萸湯

治厥陰病乾嘔吐涎沫。頭痛者主之。又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主之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吳茱萸(一升 洗。) 人參(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服一升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歌曰 升許吳萸三兩參。生薑六兩救寒侵。棗投十二中宮主。吐利頭疼煩躁尋。

蔚按: 少陰之臟。皆本陽明之水穀以資生。而複交會於中土。若上吐下利則中土大虛。中土少陰之氣而上交。則為躁。甚則煩躁欲死。方用吳茱萸之大辛大溫以救欲絕之陽。佐人參之沖和以安中氣。薑、棗和胃以行四末。師於不治之証。不忍坐視。專求陽明。是得絕處逢生之妙。所以與通脈四逆湯、白通加豬膽汁湯三方鼎時也。論云:食穀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氣。為厥陰專藥。然溫中散寒。又為三陰並用之藥。而佐以人參、薑、棗。又為胃陽衰敗之神方。昔賢所以有論方不論藥之訓也。

豬膚湯

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主之。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服一升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歌曰 斤許豬膚斗水煎。水煎減半滓須捐。再投粉(白粉。五合。)蜜(白蜜。一升。)熬香服

張令韶曰: 此方合下四方。皆以少陰主樞。旋轉內外。無有止息。逆則病也。夫少陰上火下水火不交則神機樞轉不出。故胸滿。神機內鬱。故心煩。豬為水畜。膚取其遍達周身。從內而外。亦從外而內之義也。蜜乃稼穡之味。粉為五穀之精。熬香者。取香氣助中土以交合水火。轉運樞機者也。

甘草湯

治少陰咽痛者。

甘草(二兩 生用。)
上一味。以水一升,煮取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歌曰 甘草名湯咽痛求。方教二兩不多收。後人只認中焦藥。誰識少陰主治優。(後賢童便

桔梗湯

治少陰咽痛。與甘草不差者。與桔梗湯。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斤。去滓。分溫再服。

歌曰 甘草湯投痛未瘥。桔加一兩莫輕過。奇而不效須知偶。好把經文仔細哦。述 少陰之脈。從心系上挾咽。二三日乃三陽主氣之期。少陰君火。外合三陽。上循經脈。壅遏於會厭狹隘之地也。

苦酒湯

治少陰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主之。

半夏(洗破十四枚) 雞子(一枚 去黃。)
上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劑。

歌曰 生夏一枚十四開。(洗破十四枚。)雞清苦酒攪幾回。刀環捧殼煎三沸。咽痛頻吞絕妙

蔚按: 一雞子殼之小。安能納半夏十四枚之多。近刻以訛傳訛。即張令韶、張隱庵、柯韻伯去其涎。而破為十四枚也。舊本破字模糊。翻刻落此一字。以致貽誤至今。特正之。

張令韶曰: 此治少陰水陰之氣不能上濟君火也。君火在上。熱傷經絡。故咽中傷生瘡。經曰能環轉而上達。故不能語言聲不出也。張隱庵有云。人之聲音。藉陰中之生氣而出。半夏生當夏半。感一陰之氣而生。故能開發聲音。破十四枚者。七為奇數。偶七而成十四。是偶中之奇。取陰中之生陽也。雞卵屬金而白象天。肺主金主天。助肺以滋水之上源也。刀為金器。環者還也。取金聲環轉之義也。苦酒醋也。書曰曲直作酸。經曰少陽屬腎。一以達少陽初生之氣。一以金遇木擊而鳴矣。火上三沸者。金遇火而三伏。三伏已過。金氣複矣。樞轉利。水氣升。金氣清。則咽痛愈而聲音出矣。

半夏散及湯

治少陰咽中痛者主之。

半夏(洗。) 桂枝 甘草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篩巳。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

歌曰 半夏桂甘等分施。散須寸匕飲調宜。若煎少與當微冷。咽痛求樞(少陰主樞。其氣逆

蔚按: 少陰主樞。熱氣不能從樞而出。逆於經脈而咽痛。為甘草湯証。寒氣不能從樞而出。即桂枝湯啜粥之義。從中以達外。俾內外之經脈通而少陰之樞機出入矣。如咽痛不能服散。以湯少少咽之。取其輕捷。即湯亦同於散也。

白通湯

治少陰病下利者。此方主之。

蔥白(四莖)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 生用。)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服一升滓。分溫再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

治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而煩者。此方

脈暴出者死。脈微續者生。

白通湯中加豬膽汁(一合) 人尿(五合)
上如法湯成。內豬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汁。亦可用。

歌曰 蔥白四莖一兩薑。全枚生附白通湯。脈微下利肢兼厥。乾嘔心煩膽尿襄。(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男元犀按。白通湯主少陰水火不交。中虛不運者也。用生附啟水臟之陽以上承於心。蔥白引

蔚按: 白通加豬膽汁湯。張令韶之注甚妙。令韶謂脈始於足少陰腎。主於手少陰心。生於足若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心無所主胃無所生腎無所始也。白通湯三面俱到。加膽汁、人尿調和後入。生氣俱在。為效倍速。苦鹹合為一家。入咽之頃。苦先入心即隨鹹味而直交於腎。腎得心君之助則生陽之氣升。又有附子在下以啟之。乾薑從中以接之。蔥白自上以通之。利止厥回。不煩不嘔。脈可微續。危証必仗此大方也。若服此湯後脈不微續而暴出。燈光之回焰。吾亦無如之何矣。

通脈四逆湯

治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此方主之。

甘草(三兩) 乾薑(三兩 強人四兩) 附子(一枚 生用。)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

歌曰 一枚生附草薑三。招納亡陽此指南。外熱裡寒面赤厥。脈微通脈法中探。(一本。甘

加減歌曰 面赤加蔥莖用九。腹痛去蔥真好手。蔥去換芍二兩加。嘔者生痛去芍桔須加。桔梗一兩循經走。脈若不出二兩參。桔梗丟開莫掣肘。參各家說 陽氣不能營運。宜四逆湯。元陽虛甚。宜附子湯。陰盛於下格陽於上。宜白通湯豈能疾呼散陽而使返耶。故倍用乾薑。而仍不減甘草者。恐散渙之餘。不能當薑、附之猛。還藉甘草以收全功也。若面赤者。虛陽上泛也。加蔥白引陽氣以下行。腹中痛者。脾絡不和也。去蔥加芍藥以通脾絡。嘔者。胃氣逆也。加生薑以宣逆氣。咽痛者。少陰循經上逆也。去芍藥之苦泄。加桔梗之開提。利止脈不出者。穀氣內虛。脈無所稟而生。去桔梗加人參以生脈。

四逆散

治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主之。

甘草 枳實 柴胡 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分溫再服

歌曰 枳甘柴芍數相均。熱厥能回察所因。白飲和勻方寸匕。陰陽順接用斯神。

加減歌曰 咳加五味與乾薑。五分(去聲)平行為正路。下利之病照此加。辛溫酸收兩相顧。法度。腹中痛三升,去服一升薤納散寸匕數。再煮一升有半成。分溫兩服法可悟。

張令韶曰: 凡少陰病四逆。俱屬陽氣虛寒。然亦有陽氣內鬱不得外達而四逆者。又宜四逆散主之。枳實形圓臭香。胃家之宜品也。所以宣通胃絡。芍藥疏泄經絡之血脈。甘草調中。柴胡啟達陽氣而外行。陽氣通而四肢溫矣。若咳者。肺寒氣逆也。用五味、乾薑。溫斂肺氣。並主下利者。溫以散之。酸以收之也。悸者。心氣虛也。加桂枝以保心氣。小便不利者。水道不行也。加茯苓以行水。腹中痛者。裡寒也。加附子以溫寒。泄利下重者。陽氣鬱於下也。用薤白以通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