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方十劑
七方出於岐伯。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緩急。上下內外之不同。故立七方以製之。十劑出於北周徐之才。謂十種是藥之大體。詳之則靡遺失。惟十劑內缺寒熱兩端。後人又加寒熱二劑。足成十二劑醫者但熟七方十劑之法。便可以通治百病。
大方病有兼症。邪有強盛。非大力不能克之。如仲景之大承氣湯。大青龍湯。一汗一下。皆取其分兩重。藥味多勝於小承氣小青龍也。學人可以類推。
小方病與兼証。邪氣輕淺。藥少分兩輕。中病而止。不傷正氣。如仲景小承氣之微下小建中。小溫經之微溫。小柴胡之微散。皆取其中病而止。力不太過也。餘仿此。
緩方虛延之証。剽劫不能成功。須緩藥和之。有以甘緩之者。炙甘草湯。四君子湯。治虛勞是也。有以丸緩之者。烏梅丸治久痢是也。有多其物以牽製使性不得騁而緩治之者。薯蕷丸治風氣百病。侯氏黑散。填補空竅。須服四十九日是也。
有徐徐服以取效。如半夏苦酒煎。徐徐呷之。甘蜜半夏湯。徐徐咽下是也。
急方病勢急。則方求速效。如仲景急下之。宜大承氣。急救之。宜四逆湯之類。蓋發表欲急。則用湯散。攻下欲急。則用猛峻。審定病情。合宜而用。
奇方單方也。病有定形藥無牽製意取單銳。見功尤神如仲景少陰病。咽痛。用豬膚湯。後世補虛用獨參湯獨附湯。又如五苓五物三物七氣皆以奇數名方。七枚五枚等。各有意義。然奇方總是藥味少。而銳利者也。
偶方偶對單言。單行力孤不如多品力大。譬如仲景用桂枝麻黃則發表之加大。若單用一味。則力弱矣。又如桂枝湯。單用桂枝。而必用生薑以助之。是仍存偶之意也。腎氣丸桂附同用。大建中椒薑同用。大承氣硝黃同。用皆是此意。
複方重複之義。兩証並見則兩方合用。數証相雜則化合數方而為一方也。如桂枝二越婢一湯是兩方相合。五積散是數方相合又有本方之外。別加藥品如調胃承氣東加連翹薄荷黃芩梔子為涼膈散。再加麻黃防風白朮枳殼濃朴為通聖散。病之繁重者。藥亦繁重也。岐伯言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複方。乃大劑。期於去病矣。又云偶之不去則反佐以取之。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夫微小寒熱。折之可也。若大寒熱。則必能與異氣相格是以反佐以同其氣複令寒熱參合使其始同終異是七方之外。有反佐之法。
補可扶弱先天不足。宜補腎。六味丸腎氣丸二仙膠之類是也。後天不足。宜補脾。四君子歸脾湯。補中湯之類是也。氣弱者宜補肺。人參是也。血弱者宜補肝。當歸是也。神弱者宜補心。棗仁是也。再審陰陽輕重治之。則妙於補矣。
重可鎮怯怯則氣浮。重以鎮之。有四等驚氣亂。宜琥珀至寶丹之類。恐氣下。宜二加龍骨湯。磁珠丸沉香。怒氣逆。宜生鐵落飲。蘆薈丸。滾痰丸之類。虛氣浮。宜安神丸之類。其餘代赭石湯風引湯之類。皆當推究。
輕可去實。
風寒之邪。中於人身癰瘡疥痤。發於肢體。宜輕而揚之。使從外解。仲景用麻桂。今人用人參敗毒散。香蘇飲。香茹白芷薄荷荊芥之類。又小柴胡。為和散之總方。加減用之。可以和營衛而去諸邪。當類推焉。
宣可去壅。
頭目鼻病。牙噤喉塞。實痰在胸。水火交結。氣逆壅滿。法宜宣達。或嚏或吐。或令布散。皆謂之宣。取嚏如通關散。取吐如膽礬甘草薄荷。令其布散。如越鞠丸逍遙散之類。又如四逆散丸。氣丸皆是散意。
通可行滯火氣鬱滯。宜用通劑。利其小便滯於氣分者。用木通滑石。六一散之類滯於血分者。用防己導赤飲。五淋散之類。
凡味淡者。皆利小便。得金水之性也。凡藥白皮通莖皆利小便。象三焦之紋理也。
泄可去閉。
邪盛則閉塞。必以泄劑。從大便奪之。備急丸瀉寒實。承氣湯瀉熱實。葶藶瀉肺湯。是泄其氣桃仁承氣湯。是泄其血。十棗湯泄水。秘方化滯丸攻積由此求之。凡宜破利者。皆泄之類。
滑可去著著謂留而不去也。
痰粘喉。溺濁淋。大腸痢等症。皆是。宜滑澤以滌之。瓜霜冬葵子散。榆皮飲。痢症三方之類是也。
澀可固脫。
脫如開腸洞瀉。溺遺精滑。大汗亡陽之類。宜用澀劑以收斂之。理中湯桃。花湯止利參 朮附湯。止汗六黃湯止盜汗固精丸天雄散止滑精。朮附湯止小便。大約牡蠣龍骨海螵蛸。其質收澀。五味訶子其味收澀蓮房棕灰麻黃根。其性收澀。隨加寒熱氣血諸品。乃為得宜。
濕可潤燥。
燥者枯也。風熱怫郁。則血液枯竭。而為燥病上燥則渴或為肺痿。宜人參白虎加花粉。瓊玉膏。救肺湯。下燥則結。
麻仁丸蓯蓉丸。腸燥則膈食。宜當歸芝麻丸。筋燥則縮攣。宜阿膠竹茹湯。總之養血則當歸地黃。生津則麥冬花粉。益精則枸杞菟絲。在用者廣求之。
燥可去濕。
外感之濕。宜神朮湯汗之。濕泛為痰。宜二陳湯降之。濕停不溺。宜五苓散利之。胃濕宜平胃散。脾濕宜腎著湯。
皆治寒濕也。又有濕熱之証。反忌燥藥。當以苦堅清利治之。知母防己湯。黃柏散相宜。
寒能勝熱。
寒熱者。証治之太端也。熱証如傷寒溫瘧虛癆。何一不有。當以寒藥治之。其間進退出入。在人審矣。甘寒之劑。
白虎湯。甘露飲之類。苦寒之劑。金花湯。龍膽瀉肝湯之類。大抵肺胃肌熱。宜銀翹石膏。心腹熱。宜苓連。肝腎熱宜黃柏知母膽草。
熱可製寒寒者陰氣也。積陽生熱。能製寒証辛溫之品是矣。附子湯。附子細辛湯。治太陽少陰之寒。四逆湯。理中湯。治脾腎之寒。吳萸湯。烏梅丸治肝寒。青龍湯治肺寒。薤白治心胸之寒。回陽救急湯。統治裡寒。桂枝湯統治表寒。方難盡錄。讀書者。遍查之。
內經所載。只奇偶兩方。仲景之方。七法大備。雖其時無十劑之說。而十劑之法亦寓。自北周徐之才。作十劑。後人又添寒熱二者。按証處方。可稱精細近出西醫。乃謂中國但能用藥不知剖割去病。抑知靈素針灸。無剜腸剔骨之險。
有起死回生之妙。尤恐術有未精。不肯多用。且華元化亦有剖割之法。據元化所傳中臟經。豈能高出內經之上。後世不從元化之術。固畏其難亦避其險也。可知剖割粗工不及針刺之妙而針法微渺不如方藥之詳仲景獨以方藥治病。為至當也。
今人不考針剖與廢之故。偶見西醫剖割得效。奉為神奇。而不知其得失參半也。四川某腦後頸上生一瘡。俗名對口瘡。
此系發於督脈。督脈上頸貫腦。頸之能豎。督脈之力也。西醫不知。剜去其瘡填之以藥。謂即生肉。其人遂項折不能舉。
三日而亡。陝客某病腹臌。西醫破其腹。流水兩碗。縫之旋愈。
不久又臌脹。又破之。連破三次。臌脹複發。西醫以為不可治。夫不知水之何以生。而但知放水。此西人不講五行之過。故人謂西法精。而吾謂西法疏也。予曾治總理衙門總辦。章京陳君蘭秋。名誠肌膚甲錯。肉削筋牽陰下久漏。小腹微痛。大便十日一行。脅內難受。不可名狀。腰內亦然。前陰縮小。右耳硬腫如石。予曰:此腎系生癰。連及脅膜。
下連小腹。故時作痛。再下穿漏。乃內癰之苗也。法當治腎系為主。陳君勃然起曰。西醫亦云。病在腰背筋髓內。所以割治三次。而漏不止無藥可治也。大便不利。可時服蓖麻油。故每八九日一服。蓖麻油。今君言與西醫同。得無束手無策乎。予曰君在各國衙門。習見西人。以為西法千古所無。不知西人算學出於周髀。機器流傳。出於般巧。墨子。醫用剖割。亦華元化之流派。不必西人果宗數子。而其法要不外是。中國人未深考。乃轉震而驚之。可嘆也。夫且君病西人知在腰內。試問君耳何以硬。前陰何以縮。大便何以不下。西人不能知也。陳君曰。然前問彼無以對。予曰西人不知腎系。即是命門。生出板油連網。即是三焦。腎開竅於二陰。故前陰縮而大便秘。三焦經繞耳。命火位當屬右。故見右耳硬腫。周身甲錯者。腎系三焦內。有乾血死膿也。按仲景法治之得效。大抵西人初創醫法。尚多未準故以試驗為衡。中國經數聖試驗準確。定出形性氣味。絲毫不差。為最精也。即如中國治胃。有以參 益氣者。有以花粉生津者。有以二術燥土者。有以苓半利水者。有以薑椒溫中者。有以芩連清熱者。至於大黃攻胃之積。非補胃也。西醫補胃之濟。用黃連水官桂酒蘇打。如無蘇打用牡蠣粉。大黃末合用作水早晚服。謹按此方。寒熱並用。總主利降。以消食耳。西人見食消即以為補胃。豈不稍瘥。蓋臟腑皮肉。西人知其層折經絡。氣化西人昧其指歸是以用藥多未合宜。予之此說。人或河漢斯言。盍取西醫各書考之。且安得業算數汽機之人。盡如我之談醫。去彼之短。用彼之長。以我之長。益彼之短。豈不極人事之能。而盡造化之量乎。有志未逮。企予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