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生薑

主治嘔。故兼治乾嘔噫噦逆。

考証

小半夏湯証曰︰嘔吐谷不得下。

小半夏加茯苓湯証曰︰卒嘔吐。又曰︰先渴後嘔。

濃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証,不具。

橘皮湯証曰︰乾嘔噦。

橘皮竹茹湯証曰︰噦逆。

橘皮枳實生薑湯証,不具。
以上六方,生薑各半斤。

生薑半夏湯証,不具。

上一方,生薑汁一升。

黃耆桂枝五物湯証,不具。

吳茱萸湯証曰︰食穀欲嘔。又曰︰乾嘔。又曰︰嘔而胸滿。

上二方,生薑各六兩。

大柴胡湯証曰︰嘔不止。又曰︰嘔吐。

生薑甘草湯証曰︰咳唾涎沫不止。

梔子生薑豉湯証曰︰嘔。

旋複花代赭石湯証曰︰噫氣不除。

濃朴七物湯証,不具。

濃朴半夏湯証,不具。

當歸生薑羊肉湯証,不具。
以上七方,生薑各五兩。

茯苓澤瀉湯証曰︰吐而渴。

生薑瀉心湯証曰︰乾噫食臭。

茯苓飲証曰︰自吐出水。
以上三方,生薑各四兩。

桂枝湯証曰︰乾嘔。(凡桂枝湯出入諸方皆仿之)

真武湯証曰︰嘔。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証曰︰嘔。

桂枝枳實生薑湯証曰︰諸逆。

茯苓甘草湯証,不具。
以上五方,生薑各三兩。

乾薑人參半夏丸証曰︰嘔吐不止。

上一方,生薑汁糊丸。

據此諸方,則生薑但治嘔也,噦逆噫氣乾嘔,或乾噫食臭,皆嘔吐輕証也。故加咳唾涎沫不止,似噦不噦,亦生薑所兼治也。豈不嘔之餘証乎?

互考

凡仲景之方,二百十餘方。而其內用生薑之方,六十有餘首。並用大棗之方,四十有七首。又其內生薑五兩,對大棗十二枚之方二首(十二枚乃四兩之例,若去核則為三兩)對十枚之方一首(十枚乃三兩八銖之例),對十五枚之方一首(十五枚乃五兩之例)。生薑六兩,對大棗十二枚之方一首。生薑四兩,對大棗十二枚之方一首。生薑一兩,對大棗十枚之方一首。生薑半斤,對大棗三十枚之方一首(三十枚者十兩之例)。如此數方,無不專取生薑、大棗之功者。又桂枝湯,去加之方,二十有六首,及越婢湯之方三首,葛根湯之方二首,小柴胡湯之方五首,文蛤湯,防己黃耆湯,以上十三方,凡三十有九首。皆以生薑三兩,對大棗十二枚,雖他品加減之。亦至生薑、大棗,無有變之者何也?其証不變故乎?又別有妙用乎?由此觀之,姜與棗者,雖為日用餌食之物,亦仲景方內二味必相對者多,則蓋似有調和之意。

故後世謬仿之,方後必有謂薑、棗水煎者。雖似取仲景之法,亦未知其本功之所在也。殊不知生薑、大棗之於其証也,每方必有其所治之毒矣。宜以桂枝湯小柴胡湯,二方之証征之。若以日用餌食之物推之,則如粳米、赤小豆、大小麥、香豉、酒酢、飴蜜、白 酒、薤蔥之類,其謂之何矣? 以為如此諸品,亦或有所建單用之功者,或有所助諸藥之毒者。余故曰︰不可以日用餌食之物推之,然夫如姜與棗,亦別有大勇力者矣,宜以考証中諸方察之。夫孔子每食不撤姜,曾晰常嗜羊棗,亦不可以藥中薑、棗見之。今以此為治病之材,則又有大攻毒之功。凡藥材以餌食見之,則至桂枝究矣。古者薑、桂、棗、栗,以為燕食庶羞之品,故內則曰︰棗、栗、薑、桂。呂覽有言,和之美者,陽朴之姜,招搖之桂。是乃古人所常食之物也,又何毒之有?雖然,良醫橐而藥之,則雖谷肉果菜,亦皆為治病良材,而無有所不驅除其病毒者。東洞翁有言曰︰藥之為毒,毒即能,能即毒,知言哉?夫生薑之治嘔也。猶桂枝之治上沖,大棗之治拘攣矣。當此時,豈以日用餌食之物論之乎?是以至大棗、生薑相對之方,則又有所合治之功也。如其量法多少,則其功用,亦有所不同者也。《集驗方》(《外台秘要》所引)療肺痿,有生薑五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之方。《古今錄驗》(同上)療上氣,有甘草三兩、桂枝四兩,生薑一斤之方。由是觀之,桂枝與薑、棗,豈以日用餌食之物論之乎?況又於其單用獨立之方乎?醫者其詳諸。

濃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証不具,但云:發汗後腹脹滿者主之。脹滿是濃朴之所主也,今其生薑為半斤,半夏為半升,豈無嘔吐兼發之証矣乎?《方極》、《類聚方》可並考。桂枝枳實生薑湯証曰︰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東洞翁曰︰痞下疑脫滿字。今因此說,則心中痞滿者,是枳實之所主。而諸逆者,蓋上逆吐逆嘔逆之謂也。上逆者,桂枝之所治也。吐逆嘔逆者,生薑之所治也。

橘皮枳實生薑湯証,不具。 按︰此方蓋橘皮之証多,故為一斤。枳實之証少,故為三兩。今加生薑半斤者,豈無有嘔証多矣乎哉?故此方嘔証不具者,蓋屬闕文。宜以諸東加生薑半斤之方推知之。

黃 桂枝五物湯証,不具。此方本於桂枝加黃耆湯方內加黃 一兩,足前成三兩,生薑三兩,足前成六兩,而去甘草二兩,但煮法水率不同耳。故東洞翁曰︰桂枝加黃耆湯証,而嘔不急迫者主之,是所以生薑之為六兩也。

濃朴七物湯証,不具。此方雖生薑、大棗相對,亦生薑多於大棗,則豈得無嘔証不具乎?

故東洞翁曰︰此方於濃朴三物湯桂枝去芍藥湯二方內,更加生薑二兩,足前成五兩,蓋二方証而嘔者主之。

半夏濃朴湯証曰︰婦人咽中如有炙臠。豈因有此一証,而得用此方乎?今依《千金方》,則作治胸滿心下堅(按《千金方》及冀硬字皆作堅,此堅字亦硬字也)。咽中帖帖,如有炙肉臠,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似有嘔逆之狀。故有生薑五兩,半夏一升,此方豈惟婦人之治耶?雖男子亦有此証,則宜施之。

當歸生薑羊肉湯証,不具。此方未試之,故今略之。

茯苓甘草湯証,不具。 按︰此方之証,以有茯苓、生薑各三兩觀之,則有悸無嘔者,蓋屬脫誤也。故東洞翁曰︰當有沖逆而嘔証。余曰︰心下悸上沖而嘔者,此方主之,屢試屢驗。

生薑半夏湯証曰︰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 按︰是疑非此方全証,何則?生薑、半夏之為功,本惟治嘔吐。然今於此方,何其謂似嘔不嘔乎?

若其然,則似無生薑、半夏之所治之証矣。由是觀之,似嘔不嘔四字,蓋屬衍文,而有嘔吐之証不具可知矣。雖然,似喘不喘,似噦不噦者,似有嘔吐兼發之証。故今煮半夏半升,以內生薑汁一升者,是欲大取生薑之功也。余故曰︰半夏能治嘔吐兼發者,生薑能治但嘔者,又能治嘔多吐少者,故方內有生薑、半夏並用者,則必謂嘔吐,或謂卒嘔吐,或謂嘔吐不止。若有生薑而無半夏,則謂但嘔或謂乾嘔,或謂乾嘔噦,或謂噦逆,或謂食穀欲嘔,或謂嘔而胸滿,或謂諸逆,是可以征焉?然則此方治嘔吐兼發者明矣。故法曰︰嘔止停後服。豈其謂似嘔不嘔,而後謂嘔止停後服可乎?

茯苓澤瀉湯方生薑四兩,但雲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今有吐而無嘔者,蓋屬脫誤。因屢試此方,若施無嘔者,則未嘗見奏其效者,若施之吐後,但嘔而渴者,則其效之速也,如桴鼓相應然。由此觀之,此方能治病患胃反,嘔而渴欲飲水者。夫胃反者,吐食也。然則此胃反吐之吐字,蓋嘔字之誤可知矣。不然,屬重複,若作嘔字,則其義始穩當,其証亦可謂具而已。按嘔吐者,是水毒之上逆者也。桂枝能下其上逆,生薑能止其嘔,澤瀉、朮、茯苓能瀉之小便,甘草能緩其嘔之急迫者,益知此方之下脫嘔証明矣。《類聚方》可並考。

生薑瀉心湯方,有半夏半升、生薑四兩,而無嘔吐証者何?曰︰乾噫食臭,是乃嘔之輕証也。曰︰然今有半夏、生薑,而無嘔吐兼發証者何?然此方於半夏瀉心湯方內減乾薑二兩,加生薑四兩,豈無嘔吐兼發証乎?夫半夏瀉心湯之為方,治嘔而腸鳴、心下痞硬者,既於本方謂嘔而腸鳴,故今於此方而不重舉嘔証者,欲使人思得之也。仲景之方,多此類也,然則此方略嘔証,而脫吐証者歟。

茯苓飲証曰︰自吐出水。方曰︰生薑四兩。然則此方,豈但吐出宿水乎?必有嘔証明矣。

辨誤

凡生薑之功,詳於諸家本草。雖然,其說非疾醫之義。蓋服餌家腐談而誤世者,不為不少矣。曰︰姜久服通神明。曰︰姜要熱,則去皮。要冷,則留皮。曰︰薑製半夏、濃朴之毒。

曰︰生薑屑、生乾薑,生薑,分別用之。曰︰姜能 御百邪。以上諸說,非疾醫之義,奚俟余之言哉。嗚呼﹗如食之通神明之說,則出於偽書《本草經》。朱子嘗取此說以注論語。余雖未知其是否,何其說之迂也?陳藏器去皮留皮之言,彼豈知生薑之功,在一根之中矣乎?

又至加彼生薑製半夏、濃朴之毒之說,一何盲昧之至於此乎?若夫生薑製半夏之毒,則仲景何用生薑半夏湯、小半夏湯乎?若夫生薑製濃朴之毒,則仲景何用濃朴生薑半夏人參甘草湯、濃朴半夏湯乎?苟如李杲之言,半夏、濃朴,實為鈍物,又與不用同焉。夫仲景之用生薑與半夏、濃朴也,則取其毒之用耳,又何製之為?況生薑能姜御百邪之言,則時珍誤裁斷王安石姜能 我者也。於毒邪臭腥寒熱,皆足以御之之說,而惟雲 御百邪,於義不通。安石之說,猶且牽強,而況於時珍之言乎?是大惑後人,不可從焉。孫思邈曰︰姜為嘔家聖藥。陶弘景嘗謂不撤姜食,不多食,言可常食,但不可多爾,有病者是所宜矣。二子之言為得焉。

品考

生薑宿根,謂之老薑者,為良。霜後採之,水洗塵土,不必去皮,惟銼用。本邦醫家用生薑也,徒托之病家婦女之手,而未嘗問其生新否。乃云生薑一斤水煎。若依醫人之言,則生薑者,是徒加之具耳,豈為治病之材乎哉?醫者其宜擇生新者,取其效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