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5.中風歷節病脈證治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痺。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渦僻不遂。

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分 白朮十分 細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蠣三分 桔梗八分 防風十分 人參三分 礬石三分 黃芩五分 當歸三分 乾薑三分 芎藭三分 桂枝三分
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營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風飲湯:除熱癱癇。
大黃 乾薑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上十二味,杵,粗,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
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巢氏云:腳氣宜風引湯。]

[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
防己一錢 桂枝三錢 防風三錢 甘草二錢
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二斤,口父咀, 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氣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

[頭風摩散方:大附子一枚(炮) 鹽等分
上二味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疚上,令藥力行。]

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黃汗出,故曰歷節。

跗陽脈浮而滑,滑則穀氣實,浮則汗自出。

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摯。

盛人脈澀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痛,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

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桂枝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麻黃二兩 生薑五兩 白朮五兩 知母四兩 防風四兩 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營氣不通,衛不獨行,營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為歷節也。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

[烏頭湯方: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麻黃 芍藥 黃耆各三兩 甘草三兩(炙) 川烏五枚 (口父咀,已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上五味,口父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 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礬石湯:治腳氣衝心。
礬石二兩
上一味,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