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之四 女科

調經論

經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靈樞曰。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月下。數脫血。任沖並傷。又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賁者。不治。由是觀之。天癸者。天一所生之水也。月事者。月屬陰。其盈虧應潮汐。猶女子之月信也。任沖二脈。皆起於會陰。為經脈之海。故女子月事。以三經主之。經何以言二陽之病發心脾,則女子不月。蓋二陽者。乃指足陽明而非手陽明。足陽明者。胃也。心為之母。脾為之助。胃乃水穀之海。病則飲食少衰。而水穀不榮。以女子心思偏執。心不生血。而月事衰少。心火偏盛。而月事暴下。脾不統血。而月事過多。脾陰不足。而月事早絕。皆謂之不月。先期過期。血崩經閉。不以時下也。其傳為風消者。風屬肝木。病善怒。木有餘,則脾益不足。故肌肉消瘦。其傳為息賁者。土不生金。心火乘之。故肺氣喘促。而為不治之候也。明乎此而知天癸者。先天所稟之血脈。而衝任為之蓄泄。心脾者。後天所生之血脈。而陽明為之灌溉。故先天不足者。滋其腎陰。後天不足者。調其心脾。其理雖殊。而實一致。治法有能外之者哉。

一婦人多思慮。損傷於脾。月水過多。歸脾湯主之。兼鬱火。先期而至。加柴胡山梔牡丹皮。

一婦人多怒傷肝。經水或前或後。或發寒熱。或內熱口苦。脈弦數。小柴胡東加當歸香附。如月水衰少。四物湯加香附續斷。月水過多。四物湯加香附阿膠白朮茯苓。

一婦人勞役所傷。面黃唇白。四肢乏力。經水過多。或暴下不止。補中益氣湯。加阿膠珠炮薑炭。五味子。經水衰少。十全大補湯。八珍湯。人參養榮湯。

一婦人陰虛火動。稟賦素弱。或骨蒸煩熱。用加味逍遙散。間進六味丸。或八珍湯加秦艽條芩香附阿膠之屬。

一婦人氣滯血凝。經水過期。至則腹痛。乃下焦有寒也。四物湯加吳茱萸桃仁肉桂牛膝澤蘭香附。

一婦人肥盛多痰。經行過多。六君子東加歸芍阿膠。或腰痛。八珍湯加杜仲山茱肉。

一婦人虛寒。脾不統血。補中益氣湯加薑附山茱肉。兼進八味丸加五味子。或八珍湯加阿膠蘄艾。

一婦人心火熾甚。煩熱脈數。經水過多。加味歸脾東加麥門冬。或清心蓮子飲加山梔。

一婦人臨經。感冒風寒。參蘇飲加減。寒熱往來。名熱入血室。小柴胡東加丹皮生地。脈不數。加當歸香附。兼停食仍與內消。

一婦人臨經感氣。經反凝滯。逍遙散加木香廣皮香附。去白朮。或入撫芎。

一婦人臨經。因飲冷水。凝結不行。平胃散加芎歸。如久而不行。少腹脹痛。四物湯加肉桂牛膝茯苓廣皮。

一婦人受暑熱。經水過多。清暑益氣湯。虛者生脈散。實者香薷飲。

一婦人飲食不運。或失飢傷飽。血暴下崩。先理中氣。使食轉化。後與補脾。

一婦人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羸瘦。而生潮熱。慎毋以毒藥通之。宜用柏子仁丸澤蘭湯。

一婦人去血過多。惡寒發熱。作渴煩躁。用人參二兩。棗十枚。水煎服。

一師尼寡婦室女。乍寒乍熱。肝脈弦長而出魚際。用生地黃丸。

附時珍月經辨

李時珍曰。女人之經。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複有變常。而古人並未言及者。不可不知。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謂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是謂居經。俗名按季。有一年一行者。是謂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產子者。是謂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數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隕者。是謂漏胎。此雖以氣血有餘不足言。而亦異於常矣。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絕。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產子。如楮記室所載平江蘇達卿女。十二受孕者。有婦年五十六十而產子。如遼史所載亟普妻。生二男一女者。此又異常之尤者也。業醫者之於此類。恐亦宜留心焉。

歸脾湯

人參 白朮(土炒) 茯神 黃 (蜜炙) 棗仁(炒研各二錢) 遠志(甘草湯淨焙) 當歸(各一錢)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龍眼肉(七枚)
薑棗水煎。加柴胡山梔牡丹皮。名加味歸脾湯。

逍遙散

白朮(土炒) 茯苓 當歸 白芍藥(酒炒) 柴胡(各一錢) 炙甘草(三分)
薑水煎。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逍遙散。

八珍湯

人參 白朮(土炒) 熟地黃 當歸 茯苓(各一錢) 白芍藥(酒炒一錢) 川芎(五分) 炙甘草(三分)
薑棗水煎。

四物湯

當歸(一錢) 熟地黃(一錢) 白芍藥(酒炒一錢) 川芎(五分)
水煎。

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土炒) 茯苓 半夏 陳皮(各一錢) 炙甘草(三分)
薑棗水煎。

清心蓮子飲

黃芩 人參 麥門冬 蓮肉 柴胡 地骨皮 車前子(焙各一錢)
水煎。

柏子仁丸

柏子仁(焙研) 牛膝(酒拌) 卷柏(各半兩) 澤蘭 續斷(酒炒各二兩) 熟地黃(三兩)
為末。入地黃膏。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澤蘭湯

澤蘭(三兩) 當歸(酒拌一兩) 白芍藥(酒炒一兩) 甘草(五錢)
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生地黃丸

生地黃(一兩酒拌杵膏) 秦艽 黃芩 柴胡(各五錢) 赤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糊丸。每服三十丸。烏梅湯下。日進二服。

帶症論

張子和曰。十二經與奇經七脈。皆上下周流。惟帶脈起少腹之側。季脅之下。環身一周。絡腰而過。如束帶之狀。而衝任二脈。循腹脅。夾臍旁。傳流於氣衝。屬於帶脈。絡於督脈。衝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因諸經上下往來。遺熱於帶脈之間。客熱鬱抑。白物滿溢。隨溲而下。綿綿不絕。是為白帶。資生經載一婦。患帶下。有為灸氣海未效。次灸帶脈穴。在兩脅季肋下一寸八分。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著。今灸著我。我去矣。遂愈。劉宗濃曰。帶下多本於陰虛陽竭。營氣不升。經脈凝澀。衛氣下陷。精氣積滯於下焦奇經之分。蘊釀而成。以帶脈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名。白者屬氣。赤者屬血。多因醉飽房勞。服食燥熱所至。亦有濕痰流注下焦者。腎肝陰淫濕勝者。或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或思慕無窮。發為筋痿。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也。或余經濕熱。屈滯於少腹之下。或下元虛冷。子宮濕淫。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發中兼補。補中類利。燥中兼升發。潤中兼溫養。或溫補。或收澀。諸例不同。亦病機之活法也。帶下一症。素問歸於任脈。明堂歸於帶脈二穴。子和擴而充之。以帶為約束諸脈。而會合衝任督諸經。郁熱淫溢。皆由帶脈滲漏而下。可謂原委燦然矣。而宗濃則本陰虛陽竭。及諸病機治法。至詳且悉。比之丹溪專重濕痰。子和單主濕熱,則懸絕也。然男子遺精之外。有赤白濁。女子崩漏之外。有赤白帶。而帶獨重於濁者。以女子七情偏勝。抑郁為多。綿綿而下。無休止也。須察其五臟之偏甚。所感之虛實。或清或補。或升提下陷。大抵虛多而實少。熱多而寒者。亦不乏也。故子和所論者尋其原。而宗濃所列者盡其變。至立齋以帶分五色,則又推展言之耳。

一崩帶向以崩為肝虛有火。而血不能藏。帶為脾虛有濕。而氣不能攝。然帶症而面青脈弦。多郁怒者。能不調其肝乎。崩症而面黃脈弱。多倦怠者。能不補其脾乎,則又在於臨病變通矣。

一帶症元氣虛者。補中益氣湯歸脾東加酒炒椿根皮最妙。真陰虧者。六味地黃東加酥炙鹿茸。兼肝火。加味逍遙散入椿皮。或八珍湯加椿皮。作丸亦勝。內熱者加黃芩香附。半產者入杜仲阿膠。

一帶証肥人多因氣虛有痰。瘦人多因血虛有火。未有不從調補而愈者。若專主痰火,則失之矣。每見久而不止。去之過多。必致少腹重墜而痛。肌肉消瘦。虛症畢見。骨脈為枯矣。以是知帶之為物。精血所攝。所云濕熱者。乃言現症之標。而實本衝任帶所至。焉可不求其原而治之哉。

治驗

一儒者內室。素患帶下。時作時止。後因過勞。帶遂不止。腹重墜。疼痛異常。余以補中益氣湯。加肉蓯蓉山茱肉杜仲牡蠣粉。數劑得減。後以八珍丸加蓯蓉杜仲椿根皮。調理而愈。

一女子帶下半載。肌肉憔瘦。余以補中益氣湯加酒炒椿根皮。三四十劑。以六味地黃丸相間服之。帶遂止而肌肉亦長。乃愈。

補中益氣湯

人參(一錢半) 黃耆(蜜炙一錢) 白朮(土炒一錢半) 甘草(炙三分) 當歸(一錢) 陳皮(八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薑棗水煎。加椿根皮一錢半。酒炒。腰痛。加杜仲山茱肉肉蓯蓉。頭風。加本白芷各三分。濕熱。加蒼朮黃柏各五分。澤瀉七分。

妊娠論

女子之有娠也。構精於腎。受先天之氣以成。資養於脾。依後天之氣以長。則是腎與脾者。為始終生成之本也。而治之者。獨不專重二經。必始於清火而終於理氣,則胎氣得安而母氣得健者。此何以故。殊不知天非此火。不能生萬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蓋男女構精。俱藉此命門之火。種於無形之先。而精血聚合。結於有形之後。此雖腎陰為主。而衝任厥陰之脈。皆資養於胞。而其火獨上沖而逆。所以女子重身。嘔惡阻味。月事不以下。蓋衝脈之血海衰。而胞絡之火熾。任脈之宗氣弱。而陽明亦不能獨旺。素問所謂諸逆沖上。皆屬於火。又曰少火生氣。壯火食氣。故當百日之內。亟亟補土而食反不下。往往清火平逆而反得安也。迨四五月來。飲食漸入。母氣日衰。母氣既衰,則不能約束於胎而胎氣寢大。必需白朮健母之氣。條芩益子之陰。加以陳皮利其氣。而胎始得安。又如子煩者。心火也。子嗽者。肺火也。子懸者。肝火也。子腫者。脾火也。均宜麥冬條芩桑皮紫菀生地知母之類。隨症選用。未有不從內熱所致。進而七八月。母氣愈弱。母血亦虧。又必須八珍兼補氣血。及阿膠條芩陳皮香附縮砂之屬。且固且利,則母氣健旺。而胎雖長。約束有製。蓋母之氣血有以運之,則不致胎氣滋大。母反不得展舒也。迄九十月矣。此時氣血必欲補。而胎氣又必欲利。蓋氣血不補。無以為生育之藉。而胎氣不利。未免有難產之虞。故丹溪謂八九個月內。服達生散數貼甚好。蓋達生散中。用大腹皮為君。使氣疏達於母腹之中。營運於胞胎之外。又以紫蘇陳皮佐之。參朮歸芍。補而不滯。有熱則加黃芩。煩躁則入生地。滋養陰血。始終不為火所銷鑠。而分娩之時。猶有慮其不易產者。吾未之聞。即或受胎以及彌月。間有外邪乘襲。七情所傷。當分輕重緩急。以固胎為主。兼以解利。隨症施治。內經所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若無故而誅伐之。又豈有不殞者哉。

一妊娠惡食。客曰阻惡。經云女子重身。百日惡味。且妊娠一二月。足厥陰少陽脈養之。厥陰少陽。屬木。有火。善嘔。婦人性又易怒。肝木有餘者多肝欲收。故喜食酸物。丹溪治一婦嘔逆不止。服參朮反甚。以抑青丸投之。遂平。蓋此意也。一方用藿香濃朴茯苓炙甘草廣皮竹茹。有熱加黃芩山梔。血虛加當歸芍藥。氣虛加人參白朮。或均入半夏。俗謂礙胎。蓋千金方每用之。及湯泡油焙亦可。

一妊娠三四月。手少陰太陽脈養之。少陰太陽。屬火。丹溪曰。火能消物。造化自然。故有三四月而墮胎者。必於滋補中兼清火。有患子懸者。胎上搶心。用條芩香附末各二錢調服即安。

一妊娠五六月。足太陰陽明脈養之。太陰陽明。屬土。胎盜脾氣以自養,則土益虛。束胎丸為安胎聖藥也。血虛加歸芍。氣虛加人參茯苓甘草。漏胎加阿膠。

一妊娠七八月。手太陰陽明脈養之。太陰陽明屬金。主氣。八珍湯加黃芩阿膠杜仲之類。或入紫蘇陳皮以利其氣。

一妊娠九十月。足少陰太陽脈養之。此時受氣將足。宜預服達生散及獨參湯。補助真氣。胎自易產。人參補肺氣。金生水而少陰益得力矣。

一妊娠子煩。用麥冬知母茯苓黃芩。子腫。用五皮飲加白朮車前條芩枳殼。隨症加減。子嗽。用門冬紫菀桑皮知母桔梗竹茹。有血加阿膠。其外感嗽者。仍與解利。

一妊娠外感瘧痢。嘔吐泄瀉。俱用常法。但不可峻利。及損胎氣耳。

一妊娠七情所傷。及飢飽勞役。仍用補中歸脾逍遙等東加減施治。

一妊娠轉胞小便不利。用升提兼補氣血。如肝經郁熱。小柴胡東加山梔生地木通。如子宮下脫。亦屬肝火。兼升兼清。乃效。

一婦人素有虛寒。即懷娠不可寒涼者。仍須溫補。或過服寒涼。恣啖生冷而成病者。亦須以熱藥挽之。不得拘於常例也。

半夏湯 治妊娠阻惡不食。

半夏(一錢湯泡七次) 茯苓(一錢) 紫濃朴(五分薑製) 炙甘草(三分) 廣皮(一錢)(內熱)條芩(一錢) (胃寒)藿香(一錢) (或加)人參(一錢)
竹茹一團。薑三片。熟砂仁末七分。水煎。

束胎丸

白朮 條芩 廣皮
各等分。為末。水發丸。虛者人參湯下。多怒者砂仁湯下。

知母湯 治子煩。

知母(一錢) 麥門冬(一錢) 竹茹(一團) 廣皮(七分) 炙甘草(三分) 茯苓(一錢)
燈芯二十根。薑一片。水煎。

紫菀湯 治子嗽。

紫菀茸(一錢) 桑白皮(一錢) 桔梗(七分) 麥門冬(一錢) 前胡(六分) 茯苓(一錢) 廣陳皮(七分) 炙甘草(三分) 阿膠珠(一錢)
薑一片。水煎。

黃芩湯 治子懸。

黃芩 香附(便製)
各等分。為末。水調二錢服。

大腹皮湯 治子腫。

大腹皮(一錢五分) 桑白皮(蜜炒一錢) 生薑皮(五分) 茯苓皮(一錢半) 廣陳皮(一錢)白朮(土炒一錢) 條芩(七分) 車前子(二錢焙研) 木瓜(七分)
大棗二枚。水煎。

八珍湯 六七八月。用此養胎。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土炒) 條芩(一錢) 阿膠(二錢蛤粉炒) 廣皮(一錢) 當歸(一錢) 杜仲(一錢鹽水炒) 白芍藥(一錢酒炒) 茯苓(一錢) 炙甘草(三分) 撫芎(三分) 香附(一錢酒炒)
加砂仁末五分。薑一片。水煎。

達生散

大腹皮(三錢) 人參 陳皮(各半錢) 白朮(土炒) 當歸(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酒炒) 炙甘草(三分) 紫蘇(五分) 白朮(土炒) 當歸(各一錢)
上作一服。入青蔥五葉。黃楊腦七個。或加枳殼砂仁。以水煎。食後服。於八九個月內服十數帖。甚得力。夏月。加黃芩。春月。加川芎。氣虛。加參朮。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加當歸熟地。形實。倍紫蘇。性急。加黃芩。有熱。加生地。有痰。加半夏。食積。加山楂。別有他症。以意消息。

抑青丸

連黃(四兩)
為末。蒸餅糊丸。服。

小產論

婦人正產。猶瓜粟之熟脫。乃候至而氣足。半產。如草木之催殘。乃枝萎則實落。蓋一順而一逆也。順則不計月之足否。總無礙於經絡。逆則無問月之多寡。均有傷於經絡。何以言之。如妊娠一二月。足厥陰少陽脈養之。三四月。手少陰太陽脈養之。五六月。足太陰陽明脈養之。七八月。手太陰陽明脈養之。九月。足少陰脈養之。十月,則受氣足而生矣。苟女子性不善調。動靜違和。既不遵乎胎教。乃輕率而躁妄。以致半產漏下。或三四月而墮者,則傷手少陰太陽。後至二經而必複墮。五六月而墮者,則傷足太陰陽明。後至二經而必複墜。甚且三四次。五六次。而終不成孕者有之。故凡遇半產者。必需兼補氣血。加阿膠香附。調養於被傷之餘。預固於複孕之日。使至其所傷之經而不墮,則不患複墮矣。且當其欲墮時。有因暴怒而傷。有因閃挫而損。或先見紅而胎未移。尚可固而安者。或腹疼甚而小腹墜。不可挽而留者。有小產後去血過多。元氣虛脫。而肢冷脈微。用大溫補而愈者。有小產後去之不盡。腹尚疼痛而琳瀝未止。兼破惡血而痊者。種種不一。或補或瀉。尤宜斟酌而不可忽耳。

一小產有一二月而墮者。俗以為過期。腹痛凝結而下。殊不知足厥陰少陽。受傷而孕不固也。治者宜膠艾八珍之類補之。不可誤認為凝經也。

一小產年壯氣盛。跌撲而傷。宜先去瘀而後補之。質弱經傷。屢墮而下。即當大補氣血。而兼以去瘀可也。

一小產下血不止。用補氣養血湯。心腹疼痛。用補血定痛湯。

一胎氣不固。時常小產。宜預服安榮湯。加人參以固胎元。

治驗

一儒者內室。初秋小產。去血過多。大汗如雨。肢泠脈微。以人參理中湯倍參。加黃耆歸芍。連進二三劑。四肢漸暖。汗止脈出。繼以人參調理而安。

一女子小產。腹中大痛。治者誤行溫補而愈甚。用補血定痛湯。複下瘀滯。腹痛遂減。

膠艾湯

阿膠(一兩蛤粉炒成珠) 艾葉(半兩)
水煎服。

補氣養血湯

人參 黃耆(蜜炙) 白朮(土炒) 當歸 白芍藥(酒炒) 阿膠珠 香附(各一錢酒炒) 艾葉 川芎 炙甘草(各五分) 青皮 砂仁(各七分)
水煎。

補血定痛湯

白芍藥 當歸 熟地 川芎(各一錢) 玄胡索(七分) 桃仁泥 紅花(各三分) 香附 青皮 澤蘭 牡丹皮(各五分)
水煎。

安榮湯

當歸 白芍 熟地 川芎 阿膠 香附 白朮 黃芩 縮砂 糯米 桑寄生
各等分。水煎。

大產論

婦人易產。由於氣血之強,則兒身之轉也捷。難產。由於氣血之弱,則兒身之轉也滯。捷則子安而母亦安。滯則子危而母亦危。故善治者。必扶元氣。而調血次之。疏利又次之。蓋女人懷娠十月。雖藉五臟之陰。六腑之陽。十二經脈養成而足。其實則元氣載之舉之也。且胞系於腎。肺為之母。子虛則補其母。陽生陰長。氣旺則期未及者能安。期既及者能送。故當彌月。必需大進人參。而臨期為尤要。抑兒之居母腹。朝夕與俱。寢食與共。入息與處。加以數月之久。譬如持重物而遠行。雖有勇者。我知其力怯而氣懦矣。世或不察。輒畏人參不敢服。謂補助胎氣。恐其娠大難產。不知氣旺,則胎有所束而展舒便。氣弱,則胎無所製而傳送艱。徒用葵子滑石脫穎等取其滑而利。遇氣血盛旺者亦可。氣血衰弱者。有不反耗其氣乎。故臨盆時。多服人參。佐以芎歸杜仲茯苓陳皮等,則庶乎其易產矣。

一孕婦只腹痛。未產也。連腰痛甚者。將產也。蓋腎候於腰。胞系於腎故也。

一分娩難產。及胞衣不下等。宜預服無憂散。

一妊娠因跌仆。子死腹中。惡露妄行。疼痛不已。口噤欲絕。用芎歸湯。

一分娩交骨不開。至五七日不下垂死者。用加味芎歸湯神效。婦人年長初孕。及素難產者。宜預備服。

無憂散

當歸 川芎 白芍藥(各七分) 木香 甘草(各五分) 炒枳殼 乳香(各一錢) 血餘灰(四分)
為末。分二服。水煎去渣用。

芎歸湯

當歸(一兩酒洗) 川芎(七錢)
分四服。水煎。將干。投酒盞半。煎五七沸溫服。若子死腹中。立便逐下。若腹痛隨止。子母俱安。

又治臨產難生。胞衣不下。及產後血暈不省。惡露不止。身熱頭疼。一切等症。

加味芎歸湯

川芎 當歸(各一兩) 血餘(一握燒灰存性) 龜板(一個酥炙)
為末。每一兩。水煎。俟人行五裡許立下。蓋此方覺難產。及雖產。兒不易下者。即須服之。有挽全保救之功。余曾屢試神效。幸廣傳之年長初產。及久患難產者。為天下幸甚。

產後論

新產之後。丹溪謂大補氣血。雖有他症。以末治之。其說甚善。然此謂惡露下盡而言則可。惡露未盡而言,則不可也。妊娠十月依經而養。其精粹則為孕育。其滓穢則為惡露。分娩之日。年壯氣旺。惡露易行。以六七日為期者有之。雜病相侵。或為阻滯。以一二十日未盡者有之。多產氣弱。時行時止。以一月淋瀝者有之。故其為患也。兩脅作疼。少腹脹滿。兒枕成塊。寒熱時作。甚至心神恍惚。發嘔不食。敗血流經等候。其害不一。故產後首重於此。其自行者所不待言。一或有阻而致他病。或因他病而致凝阻。必須芎歸益母楂肉去瘀為主。而佐以他藥。無論虛實。皆不可缺。而參 補氣之藥。切勿早投。恐惡露上攻。變異頃刻。若去血過多。惡露已盡。腹無疼痛硬滿之處。半月一月以來。但見虛候。又須大補氣血。兼溫暖藥。以複其生氣。則又何疑之有哉。

一產後惡露不下。少腹疼痛。用芎歸益母楂肉香附陳皮玄胡索。或加桃仁紅花丹皮五靈脂。腰痛。加杜仲續斷。外感。加紫蘇。嘔惡。加藿香半夏茯苓甘草砂仁生薑。

一產後惡露少去。用四物湯加牛膝山楂杜仲益母茯苓陳皮香附。

一產後惡露未盡。脾氣又虛。破血則礙脾。補脾則礙血。用二陳湯入川芎益母香附木香。少加炒當歸。或倍入車前子。

一產後惡露未止。血虛發熱。四物湯加炮薑肉桂茯苓甘草廣皮杜仲續斷。

一產後脾虛。不進飲食或浮腫。用白朮茯苓炙甘草炮薑。入芎歸益母陳皮。

一產後心神恍惚。用遠志茯神棗仁丹參木香及芎歸益母杜仲甘草。

一產後外感。頭痛身熱。用荊防紫蘇川芎陳皮香附山楂。仍入當歸茯苓。

一產後停食。或因臨產不化。用濃朴枳殼陳皮山楂青皮香附萊菔子木香等。以輕重加減。仍入芎歸益母紅花。

一產後瘧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加芎歸益母山楂。

一產後痢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當歸芍藥川芎木香肉桂白朮茯苓炙甘草廣陳皮阿膠。

一產後諸症。惡露未盡。必須遵以上法萬無一誤。但寒涼之藥。切不可用。恐伐其生生之氣也。

一產後惡露已透。凡有雜症。隨病製宜。血氣虧損。或發寒熱。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怔忡驚悸。自汗不寐。歸脾湯。中氣虛寒。飲食不進。六君子加炮薑益智。或人參附子理中湯。血虛大便難。八珍湯加杜仲續斷。或六味東加蓯蓉牛膝。

一胎前脈洪大滑疾為順。微小澀滯為逆。產後脈虛軟柔弱為順。弦大急疾為逆。故胎前宜清熱。而亦有用溫藥者。病之變也。產後宜溫補。而亦有用涼潤者。亦病之變也。治者守其常。而達其變,則病無遁情矣。

丹溪云:雖有他症。以末治之。非不治也。如實症多,則瀉中帶補。虛症多,則補中帶瀉。如此則正氣不脫。而邪氣不熾矣。此用藥之權衡也。

益母草湯 產後惡露未盡。腹疼痛者。

益母草(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杜仲(一錢鹽水炒) 牛膝(一錢) 川芎(五分) 丹皮(一錢) 香附(一錢醋炒) 茯苓(一錢) 山楂(一錢半) 廣皮(一錢)
炒熟砂仁末一錢。薑一片。水煎。甚者加桃仁延胡紅花。

黑神散 治產後發熱。惡露不下。

黑豆(三錢) 黑薑(一錢) 牛膝(二錢) 當歸(一錢) 川芎(五分) 熟地(二錢)
水煎。

加味六君子湯 治產後中氣大虛。惡露不下。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土炒) 肉桂(一錢) 牛膝(一錢半) 茯苓(一錢) 炙甘草(三分) 半夏(一錢) 廣皮(一錢) 益母草(二錢)
砂仁末七分。薑一片。水煎。

遠志湯 治產後心神恍惚。惡露未盡。

遠志肉(一錢) 棗仁(一錢半) 茯神(一錢) 丹參(一錢) 石菖蒲(五分) 牛膝(一錢半) 廣皮(一錢) 杜仲(一錢) 益母草(一錢半)
桂圓肉五枚。薑一片。水煎。

黃耆補氣湯 治產後去血過多。自汗體倦。

黃耆(一錢半蜜炙) 人參(二錢) 白朮(一錢半土炒) 當歸(一錢) 芍藥(一錢) 炙甘草(三分) 茯苓(一錢) 肉桂(五分) 附子(五分製)
棗二枚。煨薑一片。

貝母湯 治產後內熱咳嗽。心神不寧。

川貝母(一錢半) 茯苓(一錢) 車前子(一錢半) 當歸(一錢) 炙甘草(三分) 廣陳皮(七分) 遠志肉(一錢) 棗仁(一錢) 鉤藤鉤(一錢) 牡丹皮(七分)
桂圓肉五枚。燈芯一握。

八珍湯 治產後氣血兩虛。四肢乏力。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土炒) 茯苓(一錢) 炙甘草(三分) 川芎(五分) 熟地(一錢) 當歸(一錢)白芍藥(一錢酒炒) 杜仲(一錢鹽水炒) 川續斷(一錢酒炒)
棗二枚。薑一片。水煎。

八味湯 治產後陰虛發喘。氣上逆者。

懷熟地(三錢) 山茱肉(二錢) 肉桂(五分) 熟附子(五分) 牡丹皮(一錢) 山藥(二錢) 川牛膝(一錢半) 茯苓(一錢) 澤瀉(一錢)
水煎。如汗出不止。兼進生脈散。

續產後論

產後之症。變怪百出。要不越乎虛實。實則瘀血凝滯。虛則去血過多。凝滯者攻之無難。去多者挽之匪易。此人參之可用不可用。判若天淵也。然有元氣大虛。而惡血未盡,則以四君子入芎歸肉桂益母。或去術倍參。加二陳。一以補中氣。一以通血脈。庶有當乎。矧且其因多端。不易枚舉。有胎前受病而發。有坐草過艱而致。有雜病相侵而作。有本質柔弱而得。如胎前飲食停留。而產後不化。或感冒發熱。而產後彌甚。或瘧痢太乏。而產後益虛。或祈望得子。而不育滋戚。或產女已多。而中情鮮悅。或茹葷太早。而寒熱頓作。或起居驟聚。而外邪干侵。或驚恐偶得。而心神欠寧。或惱怒不謹。而肝氣怫郁。凡此數者。毋論惡血之凝與不凝。皆足為產後之累。且男性急速。產母受病恆少。女性陰滯。產母受病恆多。元氣強壯。產母受病易愈。元氣素虛。產母受病難療。如余內子。戊戌年。得雙胎。產以前。自五月至彌月。形體削瘦。日進參三錢。可納穀半盞。若缺參一日。食便不入。臨產旬日。日進參兩許。果易產而安。產後亦經無恙。及甲辰春。複得一子。胎前未曾服參。產後大虛。二旬外。忽面青多怒。時昏暈不醒。脈得純弦而細。飲食不入。余知其真氣已衰。心脾既失所養。肝木從而凌肆。即以歸脾湯入參五錢。熟附一錢。投數劑。屢止屢發。益參至一兩。附二錢。亦如故。再加參五錢附三錢。其勢猶未定。乃益參至二兩。附四錢。怒始解。昏暈不作。以後參附漸減。調理兩月餘而愈。余始嘆人參之功。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亦能調臟氣於大不平之日。若使此症臨於病家。焉肯親信而服參不輟有如是耶。余故論產後。而實舉以告云。

一女子產後八朝。醫妄以滾痰丸進。遂上嘔下泄。晝夜不止。吳門周子雲來療之。投參八錢加赤石脂禹余糧嘔泄俱止。后其家。又有一生產者。醫作外感治。面赤氣喘。肢冷脈弱。乃延余診。雲來亦至。余見其中氣空虛。欲以歸脾入炮薑與之。雲來曰。先補陰后補陽何如。余曰。火氣即浮。斂之有何不可。遂以六味湯入肉桂遠志棗仁。氣漸平。脈漸出。余辭歸。忽複厥逆。複延余。余以他往不及。雲來用人參四錢。附子八分進之。向安。因托吾友松聲唐子。複與雲來商溫補而愈。但因年少。氣血偶衰。病雖痊。后發痔漏。用滋陰降火。每致纏綿。觀此知用藥之不可輕也。

一女子胎前發瘧。面色痿黃。余以六君子連進。瘧未止而產。產而瘧愈甚。惡露少行。一友進以炮薑。腹中大痛。惡血不下。余用延胡芎歸益母山楂陳皮一劑。痛止血行。再以六君子倍白朮。不數劑。脾氣漸旺。瘧乃止。

一女子產後。去血過多。乃發寒熱。肢冷脈微。余以八珍湯入薑附。一劑而寒熱止。數劑而食進神旺。遂得霍然。

一女子產後。以不遂願。兼怒而戚。惡露未透。身發寒熱。自汗如雨。時見譫妄。余以遠志茯神棗仁木香杜仲當歸益母。連進而汗止。但譫妄未除。以前藥入牛膝炮薑。下積血一塊。昆山鄭氏至。商加萎蕤四錢。貝母二錢。車前一錢。又三劑而神安。繼以調理而痊。

一女子產後發腫。加之喘滿。但惡露絕不下。與消腫藥不效。用五靈脂延胡索桃仁澤蘭紅花牛膝。惡露大下。喘止腫退。後用調補而愈。

一女子胎前腹痛。坐臥不寧。至夜半。氣息淹淹。脈遂歇止。胎亦不動。余慮其胎氣已損。急服無憂散一劑。痛稍止。胎未動。以芎歸湯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血餘二錢。頓煎飲之。脈遂現。胎遽動。繼用獨參湯無憂散相間服之。乃產而安。

一女子素有病。余慮其難產。令預備。加味芎歸湯。及產時。胎果下而不遽下。穩婆告急無措矣。余令急煎前藥與之。未及半時。即得產矣。此皆余所親驗者。先哲立方。抑何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