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第二十二

傷寒十勸

(一)傷寒頭疼又身熱。便是陽証,不可服熱藥。

傷寒傳三陰三陽。共六經。內太陰病頭不疼身不熱。少陰病有反發熱無頭疼。厥陰病有頭疼而無發熱。故知頭疼又身熱。即是陽証。若投熱藥必不救。

(二)傷寒當直攻毒瓦斯,不可補益。

邪氣在經絡中。若隨証早攻之。只三四日痊安。醫者乃妄謂先須正氣。卻行補益。使毒瓦斯流熾。致殺人。

(三)傷寒不思飲食,不可服溫脾藥。

傷寒不思飲食。自是常事。終無飢死之理。如理中丸之類。亦不可輕服。若陽病服之。致熱氣增重。或致不救。

(四)傷寒腹痛亦有熱証,不可服溫暖藥。

難經云:痛為實。故仲景論腹滿時痛之証。有曰痛甚者加大黃。夫痛甚而反加大黃。意可見也。惟身冷厥逆而腹痛者。方是陰証。須消息之。每見醫者。多緣腹痛便投熱藥而致殺人也。

(五)傷寒自利。當看陰陽証,不可例服補暖及止瀉藥。

自利惟身不熱。手足溫者。屬太陰。身冷四逆者。屬少陰厥陰外。其餘身熱下利。 皆是陽証。當隨証依仲景法治之。每見醫者。多緣下利便投暖藥及止瀉藥而殺人。

(六)傷寒胸脅痛及腹脹滿,不可妄用艾灸。

常見村落間有此証。無藥便用艾灸。多致毒瓦斯隨火而熾。膨脹發喘而死。不知胸脅痛。自屬少陽。腹膨脹自屬太陰也。此外惟陰証乃可灸耳。

(七)傷寒手足厥冷。

當看陰陽,不可一例作陰証治。有陰厥。有陽厥。醫者少能分辯。陽厥而投熱藥。殺人速於用刃。蓋陽病不至於極熱。不能發厥。仲景所謂熱深者厥深也。熱深而更與熱藥。寧複有活之理。但看初得病而身熱。至三日以後熱氣已深。 大便秘。小便赤。或譫語昏憒。及別有熱証而反發厥者。必是陽証也,宜急用承氣湯下之。若初得病身不熱。大便不秘。自引衣蓋身。或下利或小便數。不見熱証而厥逆者。 即是陰厥也。方可用四逆湯之類。二厥所以使人疑者。緣脈皆沉。然陽厥脈沉而滑。陰厥脈沉而弱。又陽厥時複指爪卻溫。陰厥常冷。此為可別也。

(八)傷寒已在裡。即不可輕用藥發汗。

傷寒証須看表裡。如發熱惡寒則是在表。正宜發汗。如不惡寒反惡熱。則是裡証。 若醫者一例發汗。則所出之汗。不是邪氣。皆是真氣。邪氣未除,而真氣先涸。死者多矣。又半在表半在裡之証。及無表裡之証。不惟皆不可下。仍亦皆不可汗。但當隨証而治之可也。

(九)傷寒飲水為欲愈,不可令病患恣飲過度。

病患大渴。當與之水以消熱氣。故仲景以飲水為欲愈。人見此說。遂令病患縱飲。 由是為嘔。為噦。為咳逆。為下利。為腫。為悸。為水結。為小便不利者多矣。且如病人欲飲一碗。只可半碗之水。少少與之為善也。

(十)傷寒初瘥,不可過飽及勞動、或食羊肉、及行房事與食諸骨汁、並飲酒。

病方愈。脾胃尚弱。食而過飽。不能消化。病即再來,謂之食複。病方愈。氣血尚虛。勞動太早。病亦再來,謂之勞複。又傷寒食羊肉。行房事。立死。食諸汁飲酒者。 再病之也。予每念父祖俱死於傷寒。乃取仲景所著。深繹熟玩。八年之後。始大通悟。 陰陽經絡。病証藥性。俱了然於胸中。緣比年江淮之民。冒寒避寇。得此疾者頗眾。茲依仲景法隨証而施之藥。所活不啻數百人。仍知傷寒本無惡証。皆是妄投藥劑所致。因追悼父祖之命。皆為庸醫所殺,而又嘆人無間於貧富貴賤。於此不能自曉。則輕付一命於庸工之手也。今輒摭其流弊多誤有害於命者。略開其說。目曰傷寒十勸。其言不欲成文。冀人易曉而以為深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