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陰陽別論云︰二陽結謂之消。脈要精微論云︰癉成為消中,夫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病消,則目黃口乾,是津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熱則消穀善飢,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結者,津液不足結而不潤,皆燥熱為病也。此因數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其氣剽悍,能助燥熱也,越人云︰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陽脈大盛,則陰氣不得榮也,故皮膚肌肉消削是也,經云 凡治消癉仆系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岐伯曰:脈實病久可治,脈弦小病久不可治。後分為三,消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飲逆調,論云︰心移熱於肺傳於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云︰口乾飲水,多食亦飢,虛癉成消中者是也,以調胃承氣、三黃丸治之。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葉焦乾,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以六味地黃丸治之。總錄所謂末傳能食者,必發腦疽,背瘡,不能食者,必傳中滿,鼓脹,皆謂不治之証,潔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不能食而渴者,錢氏方,白朮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複傳下消矣。前人用藥,厥有旨哉,或曰未傳瘡疽者,何也?此火邪勝也,其瘡痛甚,而不潰,或赤水者是也,經云︰有形而不痛,陽之類也,急攻其陽,無攻其陰,治在下焦,元氣得強者,生。失強者死,未傳中滿者,何也?以寒治熱,雖方士不能廢其繩墨,而更其道也,然臟腑有遠近,心肺位近,宜製小其服,腎肝位遠宜製大其服,皆適其至所為,故知過與不及,皆誅罰,無過之地也,如高消中消製之太急速過,病所久而成中滿之病,正謂上熱未除,中寒複生者也,非藥之罪失,其緩急之製也,處方之製宜加意焉。

治口乾 舌乾 小便數 舌上赤脈 此藥生津液 除乾燥 生肌肉

柴胡 炙甘草 生甘草(此味治口乾舌乾也) 麻黃根(各三分) 酒當歸梢(四分) 酒知母 酒漢防己 羌活(各五分) 酒生地黃(七分) 升麻(一錢) 杏仁 桃仁(各六個) 紅花(少許) 酒黃連(八分治舌上赤脈也) 石膏(六分治小便赤色) 酒黃柏(一錢)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忌熱濕面酒醋等物

治消渴 大便閉澀 乾燥結硬 兼喜溫飲 陰頭退縮 舌燥口乾 眼澀難開 及於黑處見浮雲

細辛(一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柴胡(七分) 熟地黃(三分) 黃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子) 當歸身 麻子仁 防風 荊芥穗(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三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食遠,忌辛熱物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乾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升麻(四分) 防風 生甘草 漢防己 生地黃(各五分) 當歸身(六分) 柴胡 羌活 炙甘草酒黃芩 酒知母 黃芩(各一錢) 石膏 酒龍膽草 黃柏(各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桃仁(五個) 杏仁(十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酒一匙煎至一盞,稍熱服食遠

消渴論

前消渴証才愈止,有口乾,腹不能努,此藥主之。

生地黃 細辛(各一分) 熟地黃(三分) 石膏(四分) 黃柏(酒製) 黃連(酒製) 生甘草 知母(各五分) 柴胡(七分) 當歸身 荊芥穗 桃仁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二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遠稍熱服之

消渴論

渴病久,愈又添,舌白滑微腫,咽喉咽津覺痛嗌,腫時時有渴,喜冷凍飲料,口中白沫如膠

生地黃 細辛(各一分) 熟地黃 黃連(各三分) 甘草(五分) 石膏(六分) 柴胡(七 分) 黃柏 知母 當歸身 桃仁(炒去皮尖) 荊芥穗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小椒(二個)
上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

治消渴飲水,極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半夏(二分湯洗) 熟甘草 白豆蔻仁 人參 蘭香 升麻 連翹 桔梗(各五分) 生甘草防風(各一錢) 酒知母(一錢五分) 石膏(三錢)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和勻成劑,捻作薄片子,日中晒半干,擦碎如米大,每服二錢,淡生薑、湯送下 食後

治消渴,上下齒皆麻,舌根強硬腫痛,食不能下,時有腹脹,或瀉黃如糜,名曰餐泄,渾身色黃目睛黃,甚四肢痿弱,前陰如冰,尻臀腰背寒,面生黧色,脅下急痛,善嚏喜怒,健忘

藿香(二分) 柴胡 黃連 木香(各三分) 白葵花 麥門冬 當歸身 蘭香(各五分) 蓽澄 茄生甘草 山梔子 白豆蔻仁 白芷 連翹 薑黃(各一錢) 石膏(一錢二分) 全蠍(二 個去毒) 炙甘草 酒知母 升麻 人參(各二錢) 桔梗(三錢) 杏仁(去皮) 酒黃柏(各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餅和勻成劑,捻作片子,日中晒半干,擦碎如黃米大,每服二錢,津唾下或白湯送 下,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