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上 飲食勞倦門

飲食所傷論

陰陽應象論云: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痺論云: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乃混言之也。分之為二,飲也食也,飲者水也,無形之氣也,因而大飲則氣逆形寒,飲冷則傷肺,病則為喘咳,為腫滿,為水瀉,輕則當發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濕,解酲湯、五苓散:生薑、半夏、枳實、白朮之類是也。如重而蓄積為滿者,芫花、大戟、甘遂、牽牛之屬利下之,此其治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氣通天論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為痔。又云:食傷太陰厥陰,寸口大於人迎兩倍三倍者,或嘔吐或痞滿,或下痢,腸當分寒熱輕重而治之,輕則內消,重則除下,如傷寒物者,半夏、神曲、乾薑、三棱、廣朮、巴豆之類主之,如傷熱物者,枳實、白朮、青皮、陳皮、麥黃連、大黃之類主之,亦有宜吐者,陰陽應象論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之屬主之,然而不可過劑,過劑則反傷腸胃。蓋先因飲食自傷,又加之以藥,過故腸胃複傷,而氣不能化,食愈難消矣。漸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論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凡毒治病,不可過之,此聖人之深戒也。


勞倦所傷論

調經篇云:陰虛生內熱。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舉痛論云:勞則氣耗,勞則喘,且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夫喜怒不節,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火旺則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熱無氣以動,懶於語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當病之時,宜安心靜坐,以養其氣,以甘寒瀉其熱火,以酸味收其散氣,以甘溫補其中氣,經言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者是也。金匱要略云:平人脈大,為勞脈極虛,亦為勞矣。夫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熱,春夏劇秋冬瘥,脈大者,熱邪也,極熱者,氣損也。春夏劇者,時助邪也,秋冬瘥者,時勝邪也。以黃耆建中湯治之。此亦溫之之意也。夫上古聖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形與神俱,百歲乃去,此謂治未病也。今時之人,去聖人久遠則不然,飲食失節,起居失宜,妄作勞役,形氣俱傷,故病而後藥之,是治其已病也。推其百病之源,皆因飲食勞倦,而胃氣元氣散解,不能滋榮百脈,灌溉臟腑,衛護周身之所致也,故蒼天之氣,貴清靜陽氣,惡煩勞,噫飲食,喜怒之間,寒暑起居之際,可不慎歟?

治因飢飽勞役損傷脾胃元氣不足

其脈弦洪,緩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時一澀,其証四肢滿悶,肢節疼痛,難以屈伸,身體沉重,煩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懶倦,口失滋味,腹難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數,或上飲下便,或大便澀滯,或夏月餐泄米穀不化,或便後見血,或便見白膿,胸滿短氣,咽膈不通,痰唾稠粘,口中沃沫,食入反出,耳鳴耳聾,目中流火,視物昏花,肉紅絲,熱壅頭目,不得安臥,不思飲食,並皆治之。

橘皮(如腹中氣不轉運,加木香一分 如無此証不加) 黃柏(酒洗各二分) 升麻(此一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流,乃補上氣從陰引陽) 柴胡(各三分) 人參(有嗽者去之) 炙甘草 蒼朮(各五分) 黃耆 (一錢)
如時顯熱躁是下元陰火蒸蒸然發也加生地黃(二分) 黃柏(三分)
如大便虛坐不得,或大便了而不了,腹中常常逼迫,皆是血虛血澀,加當歸身(三分)無此証則去之
如身體沉重,雖小便數多,亦加茯苓(二分)黃柏(三分)澤瀉(五分)蒼朮(一錢)時 暫從權而去濕也,不可常用。兼足太陰已病,其脈亦絡於心中,故顯濕熱相合而生煩亂。
如胃氣不和,加湯洗半夏(五分)生薑(三片)有嗽者加生薑、生地黃(二分)以製半夏之毒
如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除此足大陰脾邪所作也 如無以上証只服前藥
上件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去渣,稍熱食遠服之,寧心絕慮,靜坐少語,藥必為效耳。
如夏月,須加白芍藥(三分)
如春月腹中痛尤宜加
如惡熱而渴,或腹痛者,更加芍藥(五分) 生黃芩(二分),
如惡寒腹痛,加中桂(三分)去黃芩謂之 桂枝芍藥湯亦 於前藥中加之
如冬月腹痛,不可用芍藥,蓋大寒之藥也,只加乾薑(二分)或加半夏(五七分)以生薑、少許製之
如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逆,其証氣上沖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加吳茱萸(五分至一錢湯洗去苦) 觀厥氣多少而用之,亦於前藥中,作一服服之。
如夏月有此証,為大熱也,此病隨四時為寒熱溫涼也,宜以 黃連(酒洗) 黃柏(酒浸) 知母(酒浸各等分)

上為細末,熟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白湯送下,空心服,仍多飲熱湯,服畢少時,便以美食壓之,使不令胃中停留,直至下元,以瀉衝脈之邪也。

大抵治飲食勞倦所得之病,乃虛勞七損証也,常宜以甘溫平之甘多辛少,是其治也。

資形氣喜飲食

木香(五分) 青皮 人參 乾薑(各一錢) 炙甘草(一錢五分) 白茯苓 澤瀉 檳榔 橘皮 白朮(各二錢) 縮砂仁 豬苓(各二錢半) 半夏(七錢) 枳實(四錢) 草豆蔻仁(五錢) 神曲(五錢半炒) 大麥 面(一兩炒)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湯下食遠服

升陽氣,瀉陰火,調榮氣,進飲食,助精神,寬腹脅,除怠惰,嗜臥,四肢沉困不收

乾薑(炮製三分) 巴豆霜(五分) 肉桂(去皮搗一錢) 人參(去蘆一錢) 柴胡(去苗) 白朮 小椒(炒去汗子並閉目各一錢五分) 濃朴(去皮炒三錢秋冬加七錢) 苦楝(酒煮) 白茯苓 縮砂仁(各三錢) 知母(四錢 一半酒炒 一半酒洗 春夏用 秋冬去) 川烏(炮製去皮膚四錢五分) 吳茱萸(湯洗七次五錢) 皂角(水洗煨去皮弦) 紫菀(去苗各六錢) 黃連(去鬚七錢秋冬 減一錢五分)
上除巴豆霜別研外,同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水送下,食遠虛實加減。

開胃進飲食

乾生薑(二錢五分) 木香(三錢) 人參(三錢五分) 陳皮(四錢) 枳實(一兩炒) 白朮 (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下食前

破除寒滯氣消寒飲食

木香(三錢) 乾薑(五錢炮) 枳實(一兩炒) 白朮(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送下食前。

治脾胃虛寒腹中痛溏瀉無度飲食不化

乾生薑 肉桂(各五分) 乾薑 藿香 紅豆(各一錢) 白朮 茯苓 橘皮 烏梅肉 訶子皮 炙甘草 半夏(各二錢) 神曲(炒) 大麥 (炒各四錢)
上為細末,荷葉燒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食前 。

補胃進食

人參 乾生薑 陳皮(各一錢) 乾木瓜(二錢) 炙甘草(三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食前 。

破滯氣消飲食

炙甘草(一錢) 木香 人參 檳榔(各二錢) 陳皮(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食前。

治傷生冷硬物不消

京三棱 廣朮 青皮 陳皮 丁香皮 益智 川楝子 茴香(各一兩) 巴豆(和皮米炒 焦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溫水生薑、湯送下食前服 。

補胃除濕和血益血滋養元氣

木香(氣通者去之) 藿香葉(各一錢) 當歸(酒洗) 陳皮(各二錢) 人參 澤瀉(各五 錢) 黃耆 (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如欲汗加生薑、煎食遠熱服之 。

治熱上攻頭目沿身胸背發熱

當歸身(一錢酒洗) 黃耆 (五錢)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

治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四肢沉重,食後昏悶

黃柏(酒浸) 當歸(各二分) 柴胡 升麻(各三分) 人參 陳皮 青皮(各五分) 神曲 末(七分) 炙甘草 蒼朮(各一錢) 黃耆 (二錢)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遠服 。

益智和中丸(李秋合)

木香 黃連 生地黃(各二分) 黃耆 人參 麥門冬 神曲末 當歸身 乾生薑 陳皮 薑黃(各五分) 縮砂仁(七分) 桂花(一錢) 桂枝(一錢五分) 益智仁(二錢二分) 炙甘草( 二錢五分)麥 面(三錢) 草豆蔻仁(四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細嚼亦當。

治因服寒藥過多,以致脾胃虛損胃脘疼痛

人參 甘草 縮砂仁 濃朴(各二錢) 白豆蔻 薑黃 乾生薑 澤瀉(各三錢) 益智仁 (六錢) 黃耆 陳皮(各七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相食前溫服

脾胃虛損論

易水張先生,常戒不可峻利,食藥下咽未至藥丸施化其標皮之力始開便言快也所傷之物已去, 若更 待一兩時辰許,藥盡化開,其藥峻利必有情性病去之,後脾胃既損是真氣元氣敗壞,促人之壽,當時設下一藥枳實、一兩麩炒黃色為度白朮、二兩只此二味荷葉裹燒飯為丸,以白朮、甘溫甘溫補脾胃之元氣,其苦味除胃中之濕熱,利腰臍間血,故先補脾胃之弱,過於枳實、克化之藥一倍枳實、味苦寒泄心下之痞悶,消化胃中所傷,此一藥下胃,其所傷不能即去,須侍一兩時辰許,食則消化,是先補其虛而後化其所傷,則不峻利矣。當是之時,未悟用荷葉燒飯為丸之理,老年味之始得可謂奇矣。荷葉之物,中央空象震卦之體,震者動也,人感之生足少陽甲膽者,風也,生化萬物之根蒂也。內經云:履端於始序則不愆人之飲,食入胃營氣上行,即少陽甲膽之氣也,其手少陽三焦經,人之元氣也,手足經同法,便是少陽元氣生發也,胃氣、穀氣、元氣、甲膽上升之氣一也,異名雖多,止是胃氣上升者也。荷葉之體,生於水土之下,出於污穢之中,不為所染,挺然獨立,其色青形,乃空青而象風木者也,食藥感此氣之,化胃氣何由不上升乎?其主意用此一味為引,用可謂遠識深慮合於道者也,更以燒飯和藥與白朮,協力滋養穀氣而補,令胃濃再不至內傷其利廣矣、大矣。若內傷脾胃,辛熱之物,酒肉之類,自覺不快,覓藥於醫醫者,亦不問所傷,敷之集香丸、小丁香丸,巴豆、大熱藥之類下之,大便下則物去,遺留食之熱性藥之熱性,重傷元氣,則七神不熾。經云:熱傷氣正謂此也,其人必無氣,以動而熱困,四肢不舉,傳變諸疾,不可勝數,使人真氣自此衰矣。若傷生冷硬物,世醫或用大黃、牽牛二味,大寒藥投之,隨藥下所傷去矣。遺留食之,寒性藥之寒性,重瀉其陽,陽去則皮膚、筋肉、血脈無所依倚,便為虛損之証,論言及此令人寒心。夫辛辣薄味之藥,無故不可亂服,非止牽牛而已至。真要大論云:五味入口,各先逐其所喜攻,攻者克伐瀉也,辛味下咽,先攻瀉肺之五氣,氣者真氣元氣也,其牽牛之辛辣猛烈,傷人尤甚,飲食所傷腸胃,邪當以苦,泄其腸胃可也。肺與元氣何罪之有,用牽牛,大罪有五,此其一也。況胃主血,所生病為物所傷,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瀉其氣,其罪二也,且飲食傷之於中焦,止合克化消導其食,重瀉上焦肺中已虛之氣,其罪三也;食傷腸胃,當塞因塞用,又曰:塞因塞用枳實、大黃、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牽牛散瀉真氣,大禁四也。殊不知針經有云:外來客邪風寒,傷人五臟,若誤瀉胃氣,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若內傷腸胃,而反瀉五臟,必死;誤補亦死。其死也陰氣有餘,故躁今內傷腸胃,是謂六腑不足之病,反瀉上焦虛無,肺氣肺者五臟之一數也,雖不即死,若更旬日之間,必暗損人壽數,謂如人壽應百歲,為牽牛之類朝損暮損,其元氣消耗,不得終其天年,但人不覺耳將為天年已盡,此乃暗裡折人壽數,大禁五也,故特著此論。並方庶令四海聞而行之,不至夭橫耳,此老夫之用心也,胃氣不可不養,複明養胃之理。內經云:安穀者,昌絕穀者,亡水去則榮散,谷消則衛亡,榮散衛亡神無所依。仲景云:水入於經,其血乃成,穀入於胃,脈道乃行,故血不可不養,胃不可不溫,血養胃溫,榮衛將行,常有天命,谷者身之大柄也。書與周禮皆云:金木水火土,谷惟修以奉養五臟者也,內傷飲食,固非細事,苟妄服食藥而輕生殞命,其可乎哉?黃帝針經有說:胃惡熱而喜清冷,大腸惡清冷而喜熱,兩者不和何以調之?岐伯曰:調此者,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淒愴,暑無出汗,飲食熱無灼,灼寒無淒淒,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是必有因用,豈可用俱寒俱熱之藥,倉卒致損,與以刃殺人者何異?內經說:內傷者,其氣口脈反大於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分經用藥。 又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如但食不納惡,心欲吐者,不問一倍二倍不當正與瓜蒂散吐之,但以指或以物探去之,若所傷之物去不盡者,更診其脈,問其所傷,以食藥去之,以應塞因塞用,又謂又寒因寒用,泄而下降,乃應太陰之用,其中更加升發之藥,令其元氣上升,塞因通用因曲而為直,何為曲,內傷胃氣是也,何為直,因而升發胃氣是也,因其飲食之內傷,而使生氣增益胃氣完複,此乃因曲而為之直也,若分經用藥,其所傷之物,寒熱溫涼,生硬柔軟,所傷不一難立定一法,只隨所傷之物不同,各立治法,臨時加減用之,其用藥又當問病患,從來稟氣盛衰所傷,寒物熱物,是喜食而食之耶,不可服破氣藥,若乘飢因而傷之耶,當益胃氣,或為人所勉勸強食之宜,損血而益氣也,診其脈候傷在何臟,可與對病之藥,豈可妄瀉天真元氣,以輕喪身寶乎,且如先食熱物而不傷,繼之以寒物,因後食致前食云:亦不消化,而傷者當問:熱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與藥無不當矣。喻如傷熱物二分寒物一分,則當用寒藥二分、熱藥一分,相合而與之,則榮衛之氣,必得周流,更有或先飲酒而後傷寒冷之食,及傷熱食冷水與冰,如此不等,皆當驗其節次所傷之物,酌量寒熱之劑分數,各各對証與之,無不取效,自忖所定藥方,未敢便謂能盡藥性之理,姑用指迷辯惑。

治傷肉濕面辛辣味濃之物填塞悶亂不快

枳實(麩炒五錢) 黃連(去鬚酒洗) 大黃(濕紙裹煨) 神曲(炒) 橘皮 白朮(各一兩) 黃芩(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臨時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治傷生冷硬物心腹滿悶疼痛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錢) 升麻 柴胡(各三錢) 草豆蔻(麵裹煨熟用仁) 香附子( 炒各五錢) 神曲(炒黃色) 石三棱(去皮煨) 京三棱(煨各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溫白湯下,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治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

白礬(枯三錢) 黃芩(五錢) 橘皮(七錢) 神曲(炒黃色) 半夏(湯洗七次) 白朮(各一兩) 枳實(麩炒黃色一兩一錢)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素食多用乾薑,故加黃芩以瀉之

治秋冬傷寒冷物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咽膈不通

炒鹽(五分) 乾生薑 青皮 橘皮(各二錢) 麥 面(炒黃色) 生黃芩(冬月不用) 半夏 (湯洗七次) 神曲(炒各五錢) 草豆蔻(麵裹煨去皮取仁) 白朮(各一兩) 枳實(麩炒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六元政紀論云:太陰所至為中滿,太陰所至為蓄滿,諸濕腫滿皆屬脾土。論云:脾乃陰中之太陰,同濕土之化,脾濕有餘,腹滿食不化,天為陽為熱,主運化也,地為陰為濕,主長養也。無陽則陰不能生化。故云:臟寒生滿病,調經篇云: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始受熱中未傳寒中,皆由脾胃之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而製,水穀聚而不散而成脹滿。經云:腹滿腫脹支膈脅下厥上冒過在太陰陽明乃寒濕鬱過也脈經所謂胃中寒則脹滿者是也,(針經三卷雜病第八)腹滿大便不利,上走胸溢,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又云:脹取三陽,三陽者,足太陽寒水為脹,與通評虛實論說,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胃之募也,正同取者,瀉也。經云:中滿者瀉之於內者,是也,宜以辛熱散之,以苦瀉之,淡滲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濕正如開鬼門,潔淨府,溫衣繆刺其處,是先瀉其血絡後,調其真經氣血,平陽布神清,此治之正也。或曰: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者何也?此乃病機總辭,假令外傷風寒有餘之邪,自表傳裡,寒變為熱,而作胃實腹滿,仲景以大承氣湯治之,亦有膏粱之人,濕熱鬱於內,而成脹滿者,此熱脹之謂也,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治之者宜詳辨之。

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論

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此乃八益之邪,有餘之証,自天外而入是,感風寒之邪,傳裡寒變為熱,作胃實。曰 晡潮熱,大渴引飲,譫語是太陽陽明,並大實大滿者,大承氣下之,少陽陽明微滿實者,小承氣下之泄之,則脹已,此之謂也。假令瘧為脹滿,亦有寒脹、熱脹,是天之邪氣,傷暑而得之,不即時發,至秋暑氣衰絕,而瘧病作矣。知其寒也,局方用交解飲子者是也,內虛不足,寒濕令人中滿,及五臟六腑俱有脹滿,更以脈家寒熱多少較之,胃中寒則脹滿,濁氣在上則生脹,脹取三陽三陽者,足太陽膀胱,寒水為脹,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正同腹滿脹肢膈脅下厥上冒過在太陰陽明,胃中寒濕,郁遏也,太陰脹複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按所說寒脹之多,如此中滿,治法當開鬼門潔淨府,開鬼門者,謂發汗也;潔淨府者,利小便也。中滿者,瀉之於內,謂脾胃有病,當令上下分消,其溫下焦如瀆,氣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穢如,或大實大滿大,小便不利,從權以寒熱藥下之,或傷酒濕面及味濃之物,膏粱之人或食已便臥,使濕熱之氣不得施化,致令腹脹滿此脹,亦是熱脹,治熱脹,分消丸主之。如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或藏寒生滿病,,以治寒脹中滿,分消湯主之。

治中滿,熱脹、鼓脹、氣脹、水脹,此非寒脹類

白朮 人參 炙甘草 豬苓(去黑皮) 薑黃(各一錢) 白茯苓(去皮) 乾生薑 砂仁(各二錢) 澤瀉 橘皮(各三錢) 知母(炒四錢) 黃芩(去腐炒夏用一兩二錢) 黃連(淨炒) 半夏(湯洗七次) 枳實(炒各五錢) 濃朴(薑製一兩)
上除茯苓澤瀉生薑、外共為極細末入,
上三味和勻,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熱 白湯下,食遠服量,病患大小加減。

治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陰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虛中滿,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 寒沉厥,奔豚不收

川烏 澤瀉 黃連 人參 青皮 當歸 生薑 麻黃 柴胡 乾薑 蓽澄茄(各二分) 益智 仁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各三分) 黃 吳茱萸 濃朴 草豆蔻仁 黃柏(各五分)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忌房室酒濕面生冷及油膩等物。

治中滿腹脹,內有積聚堅硬如石,其形如盤令人不能坐臥,大小便澀,滯上喘氣促,面色痿黃,通身虛腫

廣朮 紅花 吳茱萸 升麻(各二分) 半夏(七分) 柴胡 澤瀉 神曲 青皮 陳皮(各三分) 濃朴(生用) 黃芩 黃連 益智仁 草豆蔻仁(五分) 生甘草(三分) 當歸梢(五分)
如渴加葛根(四分)
上銼如麻豆大,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稍熱服食遠,忌酒醋,濕面服二服之後,中滿減半,止有積不消 再服後藥。

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論

紅花 蘇木(各半分) 吳茱萸 乾生薑 黃連(各一分) 木香 青皮(各二分) 肉桂 蒼朮 白茯苓 澤瀉 柴胡 生甘草 生黃芩 草豆蔻仁 陳皮(各三分) 京三棱 豬苓 當歸 梢升麻(各四分) 神曲(六分) 濃朴(八分) 半夏(一錢) 桃仁(七個) 昆布(少許)
如渴加葛根(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此藥,二服之後前証又減一半,卻於前藥中加減服 之

破滯氣治心腹滿悶

炙甘草(四分) 白檀 藿香 陳皮 大腹子 白豆蔻仁 白茯苓 桔梗(各五分) 砂仁 人參 青皮 檳榔 木香 薑黃 白朮(各二錢)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 。

治腹中虛脹

澤瀉(一分) 木香(三分) 半夏(製四分) 枳實 草豆蔻仁 黃耆 (春夏去之) 益智 甘草(各五分) 青皮 陳皮(各六分) 茯苓 當歸(各七分) 神曲(四分)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
冬月加黃耆 五七分,春夏止服正藥 食遠。


消痞悶方

治心下痞悶一切所傷,及積年不愈者

乾生薑 神曲(炒) 炙甘草(各二分) 豬苓(二錢五分) 澤瀉 濃朴 砂仁(各三錢) 半夏(湯洗七次) 陳皮 人參(各四錢) 枳實(五炒) 黃連(淨炒) 黃芩(各六錢) 薑黃 白朮 (各一兩)
上為細末,湯浸 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白湯送下,食遠服

治右關脈弦,心下虛,痞,惡食懶倦,開胃進飲食

乾生薑(一錢) 炙甘草 麥 面 白茯苓 白朮(各二錢) 半夏 曲 人參(各三錢) 濃 朴(四錢炙) 枳實 黃連(各三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食遠服。

治心下痞滿,壅滯不散,煩熱喘促不安

澤瀉 薑黃(各一錢) 乾生薑(二錢) 茯苓 炙甘草 白朮(各三錢) 陳皮 豬苓(各 五錢) 枳實(七錢炒) 半夏(九錢) 黃連(一兩) 黃芩(二兩炒)
上為細末,湯浸 餅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十丸,溫湯下食遠

治因憂氣鬱結中脘,腹皮裡微痛,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枳實(炒) 當歸梢(各二分) 陳皮 生薑 木香(各三分) 柴胡(四分) 炙甘草(各五分) 紅花(少許) 草豆蔻(五分) 半夏(一錢)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一盞,食遠服,忌酒濕面

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半夏(洗) 濃朴(炙) 石膏 青皮(各五分) 當歸身(七分) 白豆蔻仁 縮砂 茵陳( 酒製) 干葛(各一錢) 炙甘草 羌活 黃芩(一半酒洗一半炒) 苦葶藶(酒洗炒) 人參 柴胡 獨活(各三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和勻,篩子內擦如米大,每服二錢,臨臥用一口湯下


草豆蔻丸

治脾胃虛弱,而心火乘之,不能滋榮上焦,元氣遇冬,腎與膀胱寒水旺時,子能令母實,以致肺金大腸相輔,而來克心,乘脾胃,此大複仇也。經云︰大勝必大複理之常也,故皮毛血脈分肉之間,元氣已絕於外,又大寒大燥,二氣並乘之,則苦惡風寒,耳鳴及腰背相引而痛,鼻息不通,不聞香臭,額寒腦痛,大惡風寒,目時眩,不欲開,腹中為寒水,反乘痰唾沃沫,食則反出,腹中常痛,心胃作痛,脅下縮急,有時而痛,腹不能努 大便,多瀉而少秘,下氣不絕,或腹中鳴,此脾胃虛之至極也。胸中氣亂,心煩不安,而為霍亂之漸,咽膈不通,極則噎,塞有聲喘,喝閉塞,或於日陽處,或於暖室中少緩,口吸風寒之氣,則複作,四肢厥逆,身體沉重,不能轉側,頭不可以回顧,小便溲而時躁,此藥主之。秋冬寒涼,大複氣之藥也。

神曲末 柴胡(詳脅下痛多少用之) 薑黃(各四分) 當歸身 青皮(各六分) 黃耆 人參 益智仁 吳茱萸(湯洗焙乾) 陳皮 僵蠶(各八分) 澤瀉(小便數減半) 半夏(各一錢 洗) 甘草(生六分熟六分) 麥 面(一錢五分炒) 草豆蔻仁(麵裹燒熟為度一錢四分) 桃仁(七個湯浸去皮尖) 上除桃仁別研如泥,余為細末,同研勻,湯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食遠服

神聖複氣湯

治複氣,乘冬足太陽寒水足少陰腎水之旺,子能令母實,手太陰肺實,反來克土,火木受邪,腰背胸膈閉塞疼痛,善嚏,口中涎,目中泣,鼻中流濁涕不止,或如肉不聞香臭,咳嗽痰沫,上熱如火,下寒如冰,頭作陣痛,目中溜火,視物□□,耳聾耳鳴,頭並口鼻,大惡風寒,喜日晴暖,夜臥不安,常覺痰塞咽膈不通,口不知味,兩脅縮急而痛,牙齒動搖,不能嚼物,臍腹之間及尻足膝,不時寒冷,前陰冷而多汗,行步欹側,起居艱難,麻木風痺,小便數,氣短喘喝少氣不足,以息遺失無度,及婦人白帶,陰戶中大痛牽心,面色黧黑,男子控睪痛牽心腹,或面色如赭食,少大小便不調,煩心霍亂,逆氣,裡急腹不能努,或腸鳴膝下筋急,肩脾大痛,此皆寒水,來複火土仇也。

乾薑(炮) 黑附子(炮各三分) 防風 人參 郁李仁(另研各五分) 半夏(湯洗研) 升麻( 各七分) 本 甘草(各八分) 當歸身(六分酒洗) 柴胡 羌活(各一錢) 白葵花(五朵去心剪碎)
上件都作一服,水五大盞煎至二盞,入黃 一錢 橘紅五分 草豆蔻仁一錢 麵裹煨熟,去皮一錢同 煎至 一盞,再入下項藥:黃柏三分、酒浸黃連(三分酒浸) 枳殼三分 生地黃(三分酒洗)
此四味,預一日另用新水浸,又以華細辛二分 川芎 細末三分 蔓荊子 三分 作一處浸
此三味並黃柏等,煎正藥作一大盞不去渣。 入此所浸之藥再上火同煎至一大盞去渣,熱服空。 心又能治嚙頰嚙唇舌舌根強硬等証如神,忌肉湯及食肉,不使助經絡中火邪也,大抵腎元與膀胱經中有寒氣不足者,並宜服之,於月生月滿時食,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時候。

麻黃豆蔻丸

治客寒犯胃,心胃大痛不可忍。

木香 青皮 紅花 濃朴(各二分) 蘇木(三分) 蓽澄茄(四分) 升麻 半夏(湯洗) 麥 面縮砂仁 黃 白朮 陳皮(去白) 柴胡 炙甘草 吳茱萸 當歸身(各五分) 益智仁 (八分) 神曲末(二錢炒) 麻黃(不去節三錢) 草豆蔻仁(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 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或細嚼湯下亦可

酒客病論

論酒大熱有毒,瓦斯味,俱陽乃無形之物也,若傷之,則止當發散,汗出則愈矣。此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濕,何酒病之有,今之酒病者,往往服酒症丸,大熱之藥下之,又有牽牛、大黃下之是無形元氣,受病反下有形陰血,乖誤甚矣。酒性大熱,已傷元氣,而複重瀉之況,亦損腎水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謂元氣消亡,十神何依折,人長命雖不即死,而虛損之病成矣。金匱要略云︰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濕,當以葛花解酲湯主之。

酒客病論

木香(五分) 人參(去蘆) 豬苓(去黑皮) 白茯苓 橘皮(各一錢五分) 白朮 乾生薑 神曲(炒) 澤瀉(各二錢) 蓮花青皮(三錢) 縮砂仁 白豆蔻仁 葛花(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和勻,每服三錢七,白湯調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此蓋不得已而用,豈可恃賴日日飲酒,此藥氣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則不損元氣,何者敵酒病故也,若頻服之損人天命,

治痞消食強胃

枳實(麩炒黃色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不拘時候,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治因冷物內傷

半夏(湯洗七次一兩) 枳實(麩炒黃色) 白朮(各二兩)
上三味為極細末,荷葉裹,燒炊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治元氣虛弱,飲食不消,或臟腑不調,心下痞悶

橘皮 枳實(麩炒黃色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為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治傷濕面,心腹滿悶,肢體沉重

紅花(三分) 蘿卜子(炒熟五錢) 枳實(麩炒黃色) 黃芩(生用) 神曲(炒黃色) 白朮 (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荷葉裹燒飯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量所傷加減服之。

治傷馬奶子,並牛羊酪水一切冷物

甘草(炙) 紅花(各二錢) 半夏(湯洗七次三錢) 茯苓(七錢) 乾生薑(三錢) 車前子 澤瀉(各五錢) 神曲(炒黃一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匕白湯調下食前。

治多食肉口臭不欲聞其穢惡氣使左右不得近

白檀(二錢) 生甘草(三錢) 生薑(取自然汁) 升麻(五錢) 蓮花青皮(五錢) 黃連( 去鬚一兩)黃芩(去腐酒洗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白湯下食後。

治傷熱食痞悶兀兀欲吐煩亂不安

甘草(二錢) 升麻 柴胡(各三錢) 黃連(酒洗一兩) 黃芩(二兩) 一方加枳實(五錢)
上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食遠

治傷冷凍飲料者,以五苓散每服二錢三錢匕加生薑、煎服之

治傷食兼傷冷凍飲料者,煎五苓散送半夏、枳朮丸

治傷冷凍飲料,不惡寒者,腹中亦不覺寒,惟覺悶,身重,食不化者,或小便不利,煎去桂五苓散,依前斟酌服之。

酒客病論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何謂下部無脈?此謂木郁也,飲食過飽,填塞胸中,胸中者太陰之分野,經曰:氣口反大於人迎三倍,食傷太陰,故曰木郁則達之吐者是也。

瓜蒂 赤小豆(各等分)
上二味,為極細末,每服二錢匕,溫漿水調下,取吐為度,若不至兩手,尺脈絕無不宜,便用此藥恐損元氣,令人胃氣不複,若止是胸中窒塞,悶亂不通,以指探去之,如不得吐者,以物探去之,得吐則已,如食不去,用此藥吐之。

解云︰盛食填塞於胸中為之窒塞,兩寸脈當主事,兩尺脈不見其理,安在胸中有食,故以吐出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陰之號也,胸中者肺也,為物所填,肺者手太陰金也,金主殺伐也,與坤土俱在於上而旺,於天金能克木,故肝木生發之氣,伏於地下,非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鬱結去矣。食塞於上,脈絕於下,若不明天地之道,無由達此至理,水火者,陰陽之征兆,天地之別名也,故曰:獨陽不生,獨陰不長,天之用在於地下,則萬物生長矣。地之用在於天上,則萬物收藏矣。此乃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陽火之根本,於地下陰水之源,本於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臟,主有形之物,物者陰也,陰者水也,右三部脈主之,偏見於寸口,食塞其二,是絕五臟之源,源絕則水不下流,兩尺竭絕,此其理也,何疑之有?假令所傷,前後不同,以分為率,傷熱物二分,傷生冷硬物一分,用寒藥三黃丸,二停熱藥巴豆三棱丸,一停合而服之,如熱物傷少,而寒物傷多,則寒藥少而熱藥多也,假令夏月大熱之時,傷生冷硬物,當用熱藥,巴豆三棱丸治之,須加三黃丸,謂天時不可伐,故加寒藥以順時,令若熱物,只用三黃丸,何謂此三黃丸,時藥也,假令冬天大寒之時,傷羊肉濕面等熱物,當用三黃丸治之,須加熱藥少許,草豆蔻丸之類是也,為引用又為時藥。經云︰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此之謂也,餘皆仿此。


陰陽別論云︰二陽結謂之消。脈要精微論云︰癉成為消中,夫二陽者陽明也,手陽明大腸,主津病消,則目黃口乾,是津不足也,足陽明胃主血,熱則消穀善飢,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結者,津液不足結而不潤,皆燥熱為病也。此因數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藥其氣剽悍,能助燥熱也,越人云︰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陽脈大盛,則陰氣不得榮也,故皮膚肌肉消削是也,經云 凡治消癉仆系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岐伯曰:脈實病久可治,脈弦小病久不可治。後分為三,消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飲逆調,論云︰心移熱於肺傳於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云︰口乾飲水,多食亦飢,虛癉成消中者是也,以調胃承氣、三黃丸治之。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葉焦乾,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以六味地黃丸治之。總錄所謂末傳能食者,必發腦疽,背瘡,不能食者,必傳中滿,鼓脹,皆謂不治之証,潔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不能食而渴者,錢氏方,白朮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平,不複傳下消矣。前人用藥,厥有旨哉,或曰未傳瘡疽者,何也?此火邪勝也,其瘡痛甚,而不潰,或赤水者是也,經云︰有形而不痛,陽之類也,急攻其陽,無攻其陰,治在下焦,元氣得強者,生。失強者死,未傳中滿者,何也?以寒治熱,雖方士不能廢其繩墨,而更其道也,然臟腑有遠近,心肺位近,宜製小其服,腎肝位遠宜製大其服,皆適其至所為,故知過與不及,皆誅罰,無過之地也,如高消中消製之太急速過,病所久而成中滿之病,正謂上熱未除,中寒複生者也,非藥之罪失,其緩急之製也,處方之製宜加意焉。

治口乾 舌乾 小便數 舌上赤脈 此藥生津液 除乾燥 生肌肉

柴胡 炙甘草 生甘草(此味治口乾舌乾也) 麻黃根(各三分) 酒當歸梢(四分) 酒知母 酒漢防己 羌活(各五分) 酒生地黃(七分) 升麻(一錢) 杏仁 桃仁(各六個) 紅花(少許) 酒黃連(八分治舌上赤脈也) 石膏(六分治小便赤色) 酒黃柏(一錢)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忌熱濕面酒醋等物

治消渴 大便閉澀 乾燥結硬 兼喜溫飲 陰頭退縮 舌燥口乾 眼澀難開 及於黑處見浮雲

細辛(一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三分) 柴胡(七分) 熟地黃(三分) 黃柏 知母 石膏 桃仁(泥子) 當歸身 麻子仁 防風 荊芥穗(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三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食遠,忌辛熱物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乾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升麻(四分) 防風 生甘草 漢防己 生地黃(各五分) 當歸身(六分) 柴胡 羌活 炙甘草酒黃芩 酒知母 黃芩(各一錢) 石膏 酒龍膽草 黃柏(各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桃仁(五個) 杏仁(十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酒一匙煎至一盞,稍熱服食遠

消渴論

前消渴証才愈止,有口乾,腹不能努,此藥主之。

生地黃 細辛(各一分) 熟地黃(三分) 石膏(四分) 黃柏(酒製) 黃連(酒製) 生甘草 知母(各五分) 柴胡(七分) 當歸身 荊芥穗 桃仁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 小椒(二個)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遠稍熱服之

消渴論

渴病久,愈又添,舌白滑微腫,咽喉咽津覺痛嗌,腫時時有渴,喜冷凍飲料,口中白沫如膠

生地黃 細辛(各一分) 熟地黃 黃連(各三分) 甘草(五分) 石膏(六分) 柴胡(七 分) 黃柏 知母 當歸身 桃仁(炒去皮尖) 荊芥穗 防風(各一錢) 升麻(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杏仁(六個)小椒(二個)
上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

治消渴飲水,極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半夏(二分湯洗) 熟甘草 白豆蔻仁 人參 蘭香 升麻 連翹 桔梗(各五分) 生甘草防風(各一錢) 酒知母(一錢五分) 石膏(三錢)
上為極細末,湯浸餅和勻成劑,捻作薄片子,日中晒半干,擦碎如米大,每服二錢,淡生薑、湯送下 食後

治消渴,上下齒皆麻,舌根強硬腫痛,食不能下,時有腹脹,或瀉黃如糜,名曰餐泄,渾身色黃目睛黃,甚四肢痿弱,前陰如冰,尻臀腰背寒,面生黧色,脅下急痛,善嚏喜怒,健忘

藿香(二分) 柴胡 黃連 木香(各三分) 白葵花 麥門冬 當歸身 蘭香(各五分) 蓽澄 茄生甘草 山梔子 白豆蔻仁 白芷 連翹 薑黃(各一錢) 石膏(一錢二分) 全蠍(二 個去毒) 炙甘草 酒知母 升麻 人參(各二錢) 桔梗(三錢) 杏仁(去皮) 酒黃柏(各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餅和勻成劑,捻作片子,日中晒半干,擦碎如黃米大,每服二錢,津唾下或白湯送 下,食遠服。


諸脈者皆屬於目論

陰陽應象論云:諸脈者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視,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則為約束裡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即隨眼系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岐,故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主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發於陰白,眼赤脈發於陽。故陰陽合傳而為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之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夫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走於面,而走空竅其清。陽氣上散於目而為精,其氣走於耳而為聽,因心事煩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致脾胃虛弱,心火大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空竅天明,則日月不明矣。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並而損血脈,故諸病生焉。凡醫者,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內障眼論

凡心包絡之脈,出於心中,以代心君之行事也,與少陽為表裡,大瞳子散大者,少陰心之脈,挾目系厥陰肝之脈,連目系心主火肝,主木,此木火之勢盛也,其味則宜苦宜酸宜涼,大忌辛辣熱物,以助木火之邪也,飲食中常知此理,可也。夫辛主散,熱則助火,故不可食,諸酸主收,心氣瀉木火也,諸苦瀉火熱則益水也,尤忌食冷水大寒之物,此則能損胃氣,不行則元氣不生,元氣不生胃氣下流,胸中三焦之火及心火乘於肺上,入腦灼髓火,主散溢瞳子開大,大熱之物,又助火邪,此蓋不可食驗也,藥中云:茺蔚子一味辛,及主益睛辛者,是助火也,故去之,乃加黃芩、黃連、瀉中焦之火,芩能瀉上焦肺中之火,以酒洗之,乃寒因熱用也,又去青葙子,為助陽火也,加五味子,以收瞳,人間大且火之,與氣勢不兩立。故內經曰: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少火生氣,壯火散氣,諸酸之物,能助元氣,孫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助五臟氣,以補西方肺金,法云: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辛瀉氣則明矣。或曰:藥中有當歸,其味亦辛而甘,其不去者,何此辛甘一味,以其和血之聖藥,況有甘味,又欲以為向導,為諸藥之使耳。

內障眼論

治兩眼晝夜隱澀難開,羞明惡日,視物昏暗,赤腫而痛

細辛(二分) 芎 蔓荊子(各五分) 甘草 白芷(各一錢) 防風(一錢五分)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臨臥溫服

治目疾,累服寒涼藥不愈,兩眼蒸熱如火之熏,赤而不痛,滿目紅絲,血脈貫睛,瞀悶昏暗,羞明畏日,或上下瞼赤爛,或冒風沙而內外皆破,洗之神效

枯白礬(二分) 銅綠(七分研) 瓦粉炒黑(一兩)
上先研,白礬銅研令細,旋旋入粉同研勻,熟水和之,共為一百丸,每用一丸,熱湯半盞浸一二個時辰,洗至覺微澀為度,合半時辰許,臨臥洗之,瞑目便睡一丸,可洗十遍,再用湯內坐令熱,此藥治其標,若裡實者不宜用。

治兩目瞼赤爛,熱腫疼痛,並稍赤,及眼瞼癢痛,抓之至破,眼楞生瘡,目多眵淚,隱澀難開

龍膽草 防風 生甘草 細辛(各一錢)
上銼,如咀內,甘草不銼,只作一折,先以水一大碗半煎,龍膽一味至一半,再入餘三味,煎至少半碗, 濾去渣,用清帶熱洗,以重湯,坐令熱,日用五七次,但洗畢合眼一時,去肉泛長及癢亦驗

張濟氏眼病,翳六年以至遮瞳人,視物不明,有雲氣之狀,因用此藥而效

蕤仁(去皮尖三分) 當歸身 甘草(各六分) 防風(八分) 黃連(揀淨二錢銼如麻豆大, 水一大碗煎至少半入藥)
上件銼如麻豆大,蕤仁別研如泥,同熬,滴在水中,不散入去沫,蜜少許,再熬少時為度,令病患心靜,點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臨臥點尤疾效,名之曰百點膏,但欲多點使藥力相繼也

治眉骨痛不可忍

炙甘草(夏月生用) 羌活 防風(各三錢) 酒黃芩(一錢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熱,痛倍加之)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服之神效明目湯

治眼櫺緊急,致倒睫拳毛,及上下瞼昏赤爛睛疼昏暗,晝則冷淚常流,夜則眼澀難開

細辛(二分) 蔓荊子(五分) 防風(一錢) 葛根(一錢五分) 甘草(二錢) 一方加黃 (一錢)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臨臥服羌活點翳膏(一名複明膏) 治足太陽寒水膜子遮睛白翳在上視物不明 本 漢防己(各二分) 黃連 防風 麻黃(去根節) 柴胡 升麻 生地(各三分) 羌 活(七分) 生甘草(四分) 當歸身(六分) 蕤仁(六個) 椒樹(東南根二分西北根二分) 上用淨水一大碗,先煎漢防己、黃連、生甘草、當歸、生地黃,煎至一半,下餘藥再煎至一盞,去渣,入銀石器中,再熬之,有力為度

治兩目發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風寒,怕火,眼睫成紐眵糊,多隱澀難開,眉攢腫悶,鼻塞,涕唾稠粘,大便微硬

川芎(五分) 生地黃(酒製) 蔓荊子(各六分) 當歸梢 白茯苓 本(各一錢) 荊芥 (一錢二分) 防風(二錢) 麻黃根 羌活(各三錢) 細辛(少許) 紅花(少許) 椒(八個) 桃 仁(二十個)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臨臥服之,忌酒醋濕面

治內瘴

青皮(三分) 橘皮 川芎 蒼朮(各五分) 炙甘草 生地黃 連翹 柴胡(各一錢) 黃耆 (一錢五分) 當歸身(二錢)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之食後,忌酒醋濕面辛熱大料物之類

內障眼論

治眼發之後微有上熱白睛紅隱澀難開睡多眵淚 蔓荊子(二分) 香白芷(三分) 柴胡 黃耆 炙甘草 當歸身(酒洗) 防風(各五分) 升麻(七分)
上咀,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稍熱服,臨臥避風寒處睡

內障眼論

治目中淚,及迎風寒泣,羞明畏日,常欲閉目,喜在暗室,塞其戶牖,翳膜歲久遮晴,此藥多點神驗

細辛(一分) 升麻 蕤仁(各三分) 青皮 連翹 防風(各四分) 柴胡(五分) 生甘草 當歸身(各六分) 生地黃(一錢五分) 楝黃連(三錢) 荊芥穗(一錢微取濃汁)
上 咀,除連翹外,用澄清淨水二碗先熬,餘藥至半碗,入連翹同熬至一大盞許去渣,入銀石器內文武火熬,滴入水成珠不散為度,入煉去沫熟蜜少許,熬勻用之。

內障眼論

治倒睫拳毛

細辛 蔓荊子(各三分) 葛根 防風(各五分) 當歸身(七分半) 炙甘草 黃連 人參 (各一錢)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遠服,避風寒

內障眼論

戊申六月,徐總管患眼疾,於上眼皮下出黑白翳,兩個隱澀難開,兩目緊縮而無疼痛,兩手寸脈細 緊,按之洪大無力,知足太陽膀胱為命門相火煎熬逆行,作寒水翳及寒膜遮晴証,呵欠,善悲,健忘,嚏噴,眵淚,時自淚下,面赤而白,能食不大便,小便數而欠氣上而喘。

黃 (一分)細辛 生薑 葛根 川芎(各五分)柴胡(七分) 荊芥穗 本 生甘草 升麻 當歸身 知母(各一錢) 羌活 防風 黃柏(各一錢五分)
上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食後

內障眼論

治渾身麻木不仁,或頭面手足肘背,或腿腳麻木不仁,並皆治之,如兩目緊急縮小,及羞明畏日隱 澀難開,或視物無力晴痛昏花手,不得近,或目少精光,或目中熱如火,服五六次可效

蔓荊子(一錢) 陳皮(去白五錢) 人參(八錢) 炙甘草 白芍藥(各一兩) 黃耆 (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稍熱服
如小便淋澀,加澤瀉(五分)一服去則止
如有大熱証,每服加酒洗黃柏(三分)
如麻木不仁,雖有熱不用黃柏止加黃耆 (一兩)通用三兩也
如眼縮急,去芍藥,忌酒醋面,大料物蔥韭蒜辛物
如麻木甚者,加芍藥(一兩)通用二兩

內障眼論

治內障眼得之脾胃元氣衰弱,心火與三焦俱盛,飲食不節,形體勞役,心不得休息,故上為此疾

乾薑(一錢) 五味子(二錢) 白茯苓(三錢) 防風(五錢) 白芍藥(六錢)柴胡(七錢) 人參 炙甘草 當歸身(酒洗) 白朮 升麻 葛根(各一兩) 黃 羌活(各一兩五錢)
上 咀,每服五七錢,水三大盞煎至二大盞,入黃芩、黃連(各二錢)同煎,數沸去渣,煎至一盞,熱服食遠。

內障眼論

黃芩(酒洗炒) 黃連(酒洗炒) 龍膽草(酒洗四次炒四次) 生地黃(酒洗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二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內障眼論

治勞役飲食不節,內障眼病,此方如神效

蔓荊子(二錢五分) 黃柏(酒拌炒四遍) 白芍藥(各三錢) 炙甘草(八錢) 黃耆 (各一兩) 人參(各一兩)
上 咀,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臨臥溫服

內障眼論

治目中溜火,惡日,與火隱澀難開,小角緊,視物昏花,迎風有淚

柴胡(二分) 生甘草 蔓荊子 連翹 生地黃 當歸身 紅葵花 人參(各三分) 黃耆 酒黃芩 防風 羌活(各五分) 升麻(一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溫服

內障眼論

治眼暴發赤腫,臉高苦疼不任者

桔梗 連翹 紅花 細辛(各一分) 當歸身(夏月減半) 炙甘草(各五分) 龍膽草 蒼朮 (各七分) 黃連 羌活(太陽) 升麻(陽明) 柴胡(少陽) 防風 本(各一錢) 知母 生地黃 黃柏 黃芩(各一錢五分) 川芎(三錢)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溫服,若苦疼則多用苦寒者,兼治本經之藥,再行加減,如睛昏加知母、黃柏一倍。

內障眼論

治血弱陰虛,不能養心,致心火旺,陽火甚,瞳子散大,少陰為火,君主無為不行,其令相火代之,兼心包絡之脈出心系,分為三道,少陽相火之體,無形其用在其中矣。火盛,則令母實,乙木肝旺是也,心之脈挾於目系肝連目系況手足少陽之脈同出耳中至耳上角斜起於目外風熱之盛亦從此道而來上攻頭目,致偏頭腫悶,瞳子散大,視物則花,此由血虛陰弱故也。法當養血、涼血、益血、收火之散,大除風之熱則愈矣。

人參(二錢) 炙甘草 天門冬(湯洗去心) 地骨皮 五味子 枳殼(炒) 黃連(各三錢) 黃芩 當歸身(酒洗焙乾各五錢) 柴胡(八錢) 熟乾地黃(一兩) 生地黃(酒洗七錢五分)
上件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茶湯送下,食後,日進二服

內障眼論

此壯水之主以鎮陽光

澤瀉 茯苓(各二錢五分) 生地黃(酒洗乾) 牡丹皮 山茱萸 當歸梢(酒洗) 五味子 干山藥 柴胡(各五錢) 熟地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淡鹽湯下空心

內障眼論

治內障右眼小,青白翳大,微顯白翳,腦痛瞳子散大,上熱惡熱,大便秘澀,小便如常,遇天氣暄 熱,頭痛睛脹,可服此藥,翳在大加葛根、升麻;翳在小加柴胡、羌活是也。

黑附子(炮) 寒水石(各一錢) 酒防己(二錢) 知母(酒炒) 牡丹皮 羌活 川芎(各 三錢) 酒黃柏 生地黃(酒洗炒) 丹參 茺蔚子 酒當歸身 柴胡(各五錢) 熟地黃(八錢) 芍 藥(一兩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空心宿食未消,待飢則服之,藥後省語言,以食壓之。

內障眼論

治眼中白翳 防風 石膏(各一錢五分) 柴胡 羌活 五味子 升麻(各二錢) 甘草 酒黃連 黃耆 (各三錢) 酒黃芩(炒) 酒黃柏(炒) 芍藥 當歸身 草龍膽(酒洗各五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入酒少許,臨臥熱服,忌言語

內障眼論

治陽不勝其陰,乃陰盛陽虛,則九竅不通,令青白翳見於大,及足太陽少陰經中,郁遏足厥陰肝經氣,不得上通於目,故青白翳內阻也。當於太陽少陰經中,九原之下,以益肝中陽氣,沖天上行,此乃先補其,陽,後於足太陽太陰標中,標者頭也,瀉足厥陰肝經火,下伏於陽中,乃次治也。內經云:陰盛陽虛,則當先補其陽,後瀉其陰,此治法是也。每日清晨,以腹中無宿食,服補陽湯,臨臥服瀉陰丸。若天色變經,大寒大風並勞役預日,飲食不調,精神不足,或氣弱俱不可服,待體氣和平天氣,如常服之,先補其陽,使陽氣上升,通於肝經之末,利空竅於目矣。

肉桂(一錢去皮) 知母(炒) 當歸身(酒洗) 生地黃(酒炒) 白茯苓 澤瀉 陳皮(各 三錢) 白芍藥 防風(各五錢) 黃耆 人參 白朮 羌活 獨活 熟地黃 甘草(各一兩) 柴胡 (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大盞去渣,空心服之

內障眼論

五味子 羌活 獨活 甘草 當歸梢 防風(各五錢) 草決明 細黃芩 黃連(酒炒) 黃柏 知母(各一兩) 石決明(三錢炒存性)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茶清下,常多服補陽湯,少服此藥,多則妨飲食

內障眼論

肉桂(五分) 柴胡(去苗一錢五分) 防風 白茯苓 澤瀉 陳皮(各一錢) 生地黃(酒炒) 楮實(酒炒微潤) 黃耆 人參 白朮(各五錢) 甘草梢 當歸身 羌活 熟地黃 獨活 白芍藥(各一兩) 知母(酒炒如大者,加作五錢)
上銼,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別合一料,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茶清下,每日與前藥各一服食遠,不可飽服。如天氣熱,加五味子(三錢) 天門冬(去心) 芍藥 楮實(各五錢)

內障眼論

治鼻不聞香,臭目中流,火氣寒血,熱冷淚多,臍下冷陰,汗足痿弱

陳皮 青皮 黃連 木香(各三分) 人參 甘草(炙) 白芷 防風 黃柏 澤瀉(各五分) 黃耆 蒼朮 升麻 知母 柴胡 羌活(各一錢) 當歸身(一錢五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之

內障眼論

治勞心過度,飲食失節,乃生內障,及瞳子散大,此方收晴圓明

訶子皮(濕紙裹煨) 甘草(各二錢) 當歸身(三錢) 柴胡 生地黃 麻黃(去節搗開) 黃連(各五錢)
上七味,先以水二碗煎麻黃至一碗,掠去沫,外六味各 咀,如豆大,篩去末,入在內同熬,滴水中不散為度,入熟蜜少許,再熬,勤點眼。

內障眼論

治內外障眼 麻黃(一兩) 當歸身(一錢)
上二味,同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許,共為細末,含水鼻內之。

內障眼論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以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至一百五十丸,空心鹽白湯下 。

內障眼論

肉桂(三分) 黃連(一錢) 薑黃(一錢五分) 苦參(三錢) 苦葶藶(酒洗炒) 石膏(覺 肚冷勿用)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五錢)
上為極細末,打薄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湯下食壓之。

內障眼論

治黑白翳 蕤仁 升麻(各三分) 連翹 防風 青皮(各四分) 甘草 柴胡(各五分) 當歸身(六 分) 黃連(三錢)生地黃(一錢五分) 荊芥穗(一錢水半盞別浸用)
上用水一碗入,前藥煎至半碗去渣,更上火煎至半盞,入荊芥水兩匙,入蜜少許,再上火熬,勻點之。

內障眼論

治疳眼流膿,主疳翳濕熱為病

穀精草 川鬱金 蛇蛻皮 炙甘草(各五分) 升麻(二錢) 麻黃(一錢五分) 青蛤粉 草龍膽 黃芩(炒) 羌活(各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茶清調服之。

內障眼論

治耳中乾結耳鳴耳聾 連翹(四錢) 柴胡(三錢) 炙甘草 當歸身 人參(各一錢) 水蛭(五分炒別研) 麝香 (少許另研) 虻蟲(三個去翅足炒另研)
上除三味別研外,生薑三片,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再下三味,上火煎一二沸,稍熱服食遠

內障眼論

治太陽寒水,翳膜遮睛,不能視物

羌活(一兩五錢) 防風(一兩) 酒生地黃(一錢) 薄荷葉 本(各七錢) 酒知母(五 錢) 黃柏(四錢) 川芎 當歸身(三錢) 小椒(五分) 細辛(少許) 麻黃(二錢用根) 荊芥穗( 煎成藥加之)
上 咀,每服三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入荊芥穗,再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忌酒醋濕面等 物。

內障眼論

治目眶歲久赤爛,俗呼為赤瞎是也,當以三棱針刺目眶外,以瀉濕熱,如眼生倒睫拳毛,兩目緊蓋,內伏火熱而攻陰氣,法當去其熱內火,邪眼皮緩則毛立,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內瞼向外,以針刺之出血

白沙蜜(二十兩) 黃丹(六兩水飛) 南乳香 當歸(各三錢) 烏魚骨(二錢) 麝香(一錢) 白丁香(直者五分) 輕粉(一字) 甘石(十兩燒七遍碎連水浸拌) 楝連(三兩小便浸碎為末) 砂(一錢小盞內放於瓶口上熏乾)
上將白沙蜜於沙石器內慢火去沫下甘石次下丹以柳枝攪次下餘藥以粘手為度作丸如雞頭 大每用一丸溫水化開洗

內障眼論

治鼻不聞香臭 黃耆 (四錢) 蒼朮 羌活 獨活 升麻 葛根 防風(各三錢) 炙甘草(二錢) 川椒 麻黃(不去節冬月加) 白芷(各一錢)
上 咀每服五錢生薑、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遠,忌一切冷物及風寒涼,處坐臥行立

內障眼論

治鼻不聞香,臭眼多眵淚

丁香(二分) 防風 炙甘草 葛根 羌活(各一錢) 升麻 黃耆 (各二節錢) 麻黃(不 去節四錢)
上為粗末,水二盞,蔥白三根,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服

內障眼論

寒氣風邪傷於毛皮,令鼻壅塞,咳嗽,上喘之証

黃連 黃柏 羌活(各二分) 炙甘草 佛耳草 款冬花 白芷 防風(各三分) 升麻 人參 陳皮(各五分) 蒼朮(七分) 黃耆 (一錢)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熱服


金匱真言論云: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故春氣者,病在頭,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起於目,內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沖頭痛,又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上抵頭角,病則頭角額痛,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也,如氣上不下,頭痛癲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如頭半邊痛者,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此偏頭痛也。有真頭痛者,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乃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故太陽頭痛,惡風脈浮緊,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主,少陽經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為主;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主,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蒼朮、半夏、南星為主;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為主;厥陰頭項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人參、黃耆為主;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其效如神;白朮、半夏、天麻湯治痰厥頭痛藥也,青空膏乃風濕熱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治厥陰頭痛藥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若吐之,不可執方而治,先師嘗病頭痛發時,兩頰青黃,暈眩,目不欲開,懶言,身體沉重,兀兀欲吐,潔古曰:此厥陰太陰合病,名曰風痰,以局方玉壺丸治之。更灸俠溪穴即愈,是知方者體也,法者用也,徒執體而不知用者弊,體用不失,可謂上工矣。

治偏正頭痛年深不愈者善療風濕熱頭上壅損目及腦痛不止

川芎(五錢) 柴胡(七錢) 黃連(炒) 防風(去蘆) 羌活(各一兩) 炙甘草(一兩五錢) 細挺子黃芩(三兩去皮銼一半酒製一半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匕於盞內入茶少許,湯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湯送下,臨臥如苦頭痛,每服加細辛(二分) 如太陰脈緩,有痰名曰痰厥頭痛,減羌活、防風、川芎、甘草加半夏(一兩五錢),如偏正頭痛,服之不愈,減羌活、防風、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發熱惡熱而渴,此陽明頭痛,只與白虎東加好吳、白芷

治頭痛

蔓荊子 細辛(各一分) 薄荷葉 川芎(各三分) 生甘草 熟甘草(各五分) 本(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治頭目不清利

川芎(三分) 柴胡(七分) 羌活 防風 本 生甘草 熟甘草 升麻(各一錢) 酒生 地黃(二錢) 酒黃連(炒) 酒黃芩(各四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三錢,食後茶清調下,忌酒濕面

治頭痛

鬱金(一錢) 香白芷 石膏(各二錢) 薄荷葉 芒硝(各三錢) 上為極細末,口含水鼻內 之

治頭痛

細辛 鬱金 芒硝(各一錢) 蔓荊子 川芎(各一二分) 石膏(一錢三分) 青黛(一錢 五分) 薄荷葉(二錢) 紅豆(一個) 上為極細末,口噙水鼻內之

治頭痛

蔓荊子(一錢) 黃連(三錢) 羌活 防風 甘草(各四錢) 黃芩(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茶清調下,食後臨臥

頭痛論

昔有人,年少時氣弱,常於氣海三裡灸之,節次約五七十壯,至年老添,熱厥頭痛,雖冬天大寒猶喜寒風,其頭痛則愈,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複作,五七年不愈,皆灸之過也

荊芥穗 川芎(各二分) 蔓荊子 當歸身 蒼朮(各三分) 酒黃連 生地黃 本 甘草( 各五分) 升麻 防風(各七分) 酒黃柏 炙甘草 黃耆 (各一錢) 酒黃芩 知母(酒各錢半 )羌活(三錢) 柴胡(五錢) 細辛(少許)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後

頭痛論

服前藥之後服此藥

柴胡(二分) 升麻(三分) 黃耆 (八分) 當歸身 炙甘草(各二錢) 紅花(少許)
上 咀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後

頭痛論

治偏正頭痛 細辛 瓦粉(各二分) 生黃芩 芍藥(各五分) 酒黃連 川芎(各七分) 酒黃芩(一錢) 甘草(炙一錢五) 柴胡(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取清,食後服之

治風熱壅盛上攻頭目,昏眩

炙甘草(七分) 澤瀉(三錢) 栝蔞根(酒洗五錢) 羌活(一兩) 白茯苓 酒黃柏(各五錢) 柴胡(七錢) 防風 細黃芩(酒洗) 酒黃連(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重,水二中盞煎至一盞,取清,食後臨臥通口熱服之

治精神短,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

禁甘溫宜苦味 木香 橘皮 柴胡(各一分) 酒黃芩(二分) 人參 黃柏 白朮 川芎(各三分) 升麻 (四分) 蒼朮 麥 當歸身 黃連(各五分) 甘草 半夏(各七分) 黃耆 (一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不拘時候

治頭痛頭旋眼黑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二錢) 防風(二錢五分) 柴胡 升麻 酒生地黃 酒知母(各五錢) 黃耆 (二兩) 酒黃柏 羌活(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半煎至一盞,半加蔓荊子五分 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

頭痛論

范天 之內,有脾胃証,時顯煩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而又為寒氣怫郁,悶亂大作火不伸故也,疑其有熱服疏風丸,大便行,其病不減,恐其藥少,再服七八十丸,大便複見,兩行元証不瘳增,以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涌出不止,眼黑頭旋,惡心煩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以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余料前証是胃氣已損,複下兩次則重虛其胃,而痰厥頭痛作矣。與此藥而治之

黃柏(二分酒洗) 乾薑(三分) 澤瀉 白茯苓 天麻 黃耆 人參 蒼朮(各五分) 炒神曲 白朮(各一錢)麥 面 半夏(湯洗) 橘皮(各一錢五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食前,一服而愈,此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痛,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黃耆甘溫瀉火補元氣,實表虛止自汗,人參甘溫瀉火,補中益氣,二朮俱苦,甘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橘皮苦溫益氣,調中升陽;神曲消食,蕩胃中滯氣;大麥面寬中助胃氣;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大苦寒,酒洗以療冬天少火在泉發躁也。


卷中 口齒咽喉門

論曰:夫齒者,腎之標,口者,脾之竅,諸經多有會於口者,其牙齒是手足陽明之所過,上齦隸於坤土,乃足陽明,胃之脈貫絡也,止而不動,下齦嚼物,動而不休,手陽明大腸之脈所貫絡也,手陽明,惡寒飲而喜熱,足陽明喜寒飲而惡熱,其病不一。牙者腎之標,亦喜寒,寒者堅牢為病不同,熱甚,則齒動齦齦袒脫,作痛不已,故所治療不同也。有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而作痛者;有惡寒惡熱而作痛者;有惡寒飲少熱飲多而作痛者;有惡熱飲少寒飲,多而作痛者;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有齒齦腫起為痛者;有脾胃中有風邪,但覺風而作痛者;又有牙上多為蟲所蝕,其齒缺少而色變,為蟲牙痛者;有胃中氣少,不能於寒,袒露其齒作痛者;有牙齒疼痛而穢臭之氣,不可近者;痛既不一,豈可一藥而盡之哉。

治客寒犯腦風寒濕腦痛項筋急牙齒動搖肉齦袒脫疼痛

本 香白芷 桂枝(各三分) 蒼朮 升麻(各五分) 當歸身(六分) 草豆蔻仁(一個) 羌活(一錢五分) 羊脛骨灰(二錢) 麻黃(去枝節) 防風(各三錢) 柴胡(五錢) 細辛(少許)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漱口淨擦之其痛立止也

治寒多熱少牙齒疼痛

細辛葉 防風(各二分) 羊脛骨灰 熟地黃(各五分) 當歸(六分) 草豆蔻仁 黃連(各一錢三分) 升麻(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同前牙痛處擦之

治冬寒時分寒濕腦痛項筋急牙齒動搖疼痛

防風 本(各三分) 羊脛骨灰 當歸身 熟地黃(各六分) 草豆蔻仁 升麻 黃連(各一錢) 羌活(一錢五分) 麻黃(不去節) 草龍膽(酒洗) 生地黃(各二錢) 細辛(少許)
上為細末,依前藥法擦之 。

熱牙散(一名麝香散)

治大熱牙齒瘴露根肉齦脫血出齒動欲落疼痛妨食忤涼少忤熱多

熟地黃(二分) 益智仁(二分半) 當歸身 生地黃 麻黃根 酒漢防己 人參(各三分) 升麻(一錢) 草豆蔻 黃連(各一錢五分) 羊脛骨灰(二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如前藥擦之 。

治大寒犯腦牙齒疼痛及蟲痛胃經濕熱腫痛

桂枝(一分) 熟地黃(二分) 本 白芷(各三分) 當歸身 益智仁 黃連(各四分) 羌活 (五分) 吳茱萸(八分) 草豆蔻 黃 升麻(各一錢) 羊脛骨灰(二錢) 麻黃(不去節二 錢五分)
上為細末,同前擦之。

治寒熱牙痛

木律(二分) 當歸 黃連(各四分) 益智仁(五分) 草豆蔻皮(一錢二分) 熟地黃(五分) 羊脛骨灰(五分) 升麻(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用度如前擦之 如寒牙痛不用木律。

治大寒風犯腦牙痛

白芷 當歸身 柴胡(各二分) 桂枝 升麻 防風 本 黃耆 (各三分) 羌活(五分) 草豆蔻皮(一錢) 麻黃(去節一錢五分) 蠍梢(少許) 羊脛骨灰(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如前法用之 。

口齒論

白芷(七分) 升麻(一錢) 羊脛骨灰(二錢) 石膏(一錢五分)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先用溫水嗽口擦之妙 。

口齒論

麝香(一分) 生地黃 酒防己 熟地(各二分) 當歸身 人參(各三分) 草豆蔻皮(五分) 升麻(一錢) 羊脛骨灰 黃連(各二錢) 白豆蔻(三錢) 草豆蔻(三錢) 沒石子(三個) 五倍子(一個)
上為細末,如前法擦之妙 。

治一切牙痛風疳

北地蒺藜(不拘多少陰乾)
上為細末,每用刷牙,以熱漿水漱牙外,粗末熬漿水,刷牙大有神效,不可具述 。

治寒熱停牙痛

香白芷 當歸梢 羊脛骨灰 生地(各五分) 麻黃 草豆蔻皮 草龍膽 升麻 黃連( 各一錢)
上為細末,如前法擦之神效 。

治腦寒痛及牙痛

本(二分) 生地黃 熟地黃 羌活 防己 人參(各三分) 益智仁 歸身(各四分) 香白 芷黃 (各五分) 羊脛骨灰 吳茱萸 黃連 麻黃(各一錢) 草蔻皮(一錢二分) 升麻( 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如前法擦之。

治寒邪風邪犯腦牙齒痛

柴胡 防風 升麻 白芷(各二分) 桂枝(二分半) 麻黃(去節) 本 蒼朮(各三分) 當歸身(四分) 草豆蔻(五分)羊脛骨灰 羌活(各錢五分) 細辛(少許)
上為細末,先漱後擦之佳 。

口齒論

治牙齒痛不可忍,及頭腦項背痛,微惡寒飲,大惡熱飲,其脈上中下三部,陽虛陰盛,是五臟內盛六腑,陽道微,脈微小,小便滑數

細辛(二分) 炙甘草(三分) 升麻(七分) 防風(一錢) 草龍膽(酒洗四錢)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以匙抄在口中炸,痛處待少時則止,如多惡熱飲,更加草龍膽(一錢),此法不定,隨寒熱多少,臨時加減,若更惡風作痛,加草豆蔻、黃連(各五分),勿加草龍膽。

治牙齦肉綻有根,牙疳腫痛,牙動搖欲落,牙齒不長,牙黃口臭

羌活(一兩) 草龍膽(酒洗一兩五錢) 羊脛骨灰(二兩) 升麻(一兩)
上為細末,以紗羅子、羅骨灰作微塵末,和勻,臥時貼在牙齦上 。

治上下牙痛疼

治因服補胃熱藥,致使上下牙痛疼,不可忍,牽引頭腦,滿面發熱大痛,足陽明之別絡入腦,喜寒惡,熱乃是手陽明經中熱盛而作,也其齒喜冷惡熱

當歸身 揀細黃連(夏月倍之) 生地黃(酒製各三分) 牡丹皮(五分) 升麻(一錢)
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帶冷服之。

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齒疳蝕牙齦肉將脫牙齒落血不止

蘭香葉(如無用藿香葉代之) 當歸身 木香(各一錢) 升麻(二錢) 生地黃(酒洗) 生 甘草(各三錢) 黃連(去鬚酒洗) 縮砂仁(各五錢)
上同為細末,湯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或加至二百丸止,白湯下,食遠服,兼治血痢及 血崩,及血下不止,血下褐色或紫色黑色,及腸下血,空心服,米湯下,其脈洪大而緩者,及治麻木,厥氣上沖,逆氣上行,妄聞妄見者。

治咽腫微覺痛聲破

當歸身 馬勃(各一分) 白僵蠶 黃芩(各三分) 麻黃(五分不去節) 桔梗 甘草(各一錢) 桂枝(少許)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之,食後。

治口瘡久不愈者

黃柏(不計多少真者蜜塗其上炙黃色)
上為細末,干糝瘡上臨臥,忌醋醬鹽。

治口瘡

治口瘡,無問久新,夜間將二丸勒緊,以左右手交揉,三五十次,但遇睡覺,行之如此三五度,因濕而生者,一夜愈,久病諸般口瘡,三二夜愈,如鼻流清涕者,勒之二丸,揉之數夜可愈。內經云: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易老,五苓散與導赤散合而飲之。


丁香茱萸湯

治嘔吐噦胃虛寒所致

黃柏(三分) 炙甘草 丁香 柴胡 橘皮(各五分) 升麻(七分) 吳茱萸 蒼朮 人參 (各一錢) 當歸身(一錢五分) 草豆蔻仁 黃耆 (各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前

白朮湯(一名茯苓半夏、湯)

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是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炒神曲(二錢) 陳皮 天麻(各三錢) 白朮 白茯苓 麥 面(炒黃色) 半夏(各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生薑五片同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之

補肝湯(一名柴胡半夏、湯)

治素有風証,不敢見風,眼澀頭痛,眼黑,胸中有痰惡心,兀兀欲吐,遇風但覺皮肉緊,手足難舉重物,如居暖室,少出微汗其証乃減,再或遇風病即複。

柴胡 升麻 本(各五分) 白茯苓(七分) 炒神曲 蒼朮(各一錢) 半夏(二錢) 生薑(十片)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渣,稍熱服

吳茱萸丸(一名木香利膈丸)

治寒在膈上噎塞咽膈不通

木香 青皮(各二分) 白僵蠶 薑黃 澤瀉 柴胡(各四分) 當歸身 甘草(各六分炙) 麥 面(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勿多飲湯,恐速下,細嚼亦


麥門冬飲子

治吐血久不愈以三棱針於氣街出血立愈

黃 (一錢) 麥門冬 當歸身 生地黃 人參(各五分) 五味子(十個)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不拘時

人參飲子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麥門冬(二分) 人參(去蘆) 當歸身(各三分) 黃耆 白芍藥 甘草(各一錢) 五味子 (五個)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用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一貧者有前証,以前藥投之,愈。繼而至冬天,居曠室中,臥大熱炕,而吐血數次,再來求治,料此病久虛弱,附臍有形,而有火熱在內,上氣不足,陽氣外虛,當補表之陽氣,瀉其裡之虛熱,是其法也,冬天居曠室,衣蓋單薄,是重虛其陽,表有大寒壅遏,裡熱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於口,憶仲景傷寒論中一証,太陽傷寒,當以麻黃湯發汗,而不與之,遂成衄,卻與麻黃湯立愈此法相同,予遂用之。

三黃補血湯

治六脈俱大,按之空虛,心動面赤,善驚,上熱,乃手少陰心脈也,此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鎮墜之劑,大瀉其氣以墜氣浮以甘辛溫微苦峻補其血

牡丹皮 黃 升麻(各一錢) 當歸 柴胡(各一錢五分) 熟地黃 川芎(各二錢) 生 地黃(三錢) 白芍藥(五錢)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渣,稍熱服食前,如兩寸脈芤,血在上焦,或衄血,或嘔血,與犀角地黃湯則愈。

救脈湯(一名人參救肺散)

治吐血

甘草 蘇木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 蒼朮(各一錢) 當歸梢 熟地黃 白芍藥 黃耆 人參 (各二錢)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溫,食前服

麻黃桂枝湯

人參(益上焦元氣不足,而實其表也) 麥冬(保肺氣各三分) 桂枝(以補表虛) 當歸身( 和血 養血各五分) 甘草(補其脾胃之虛) 麻黃(去根節) 黃耆 (實表益衛) 白芍藥(各一錢) 五味子(五個安其脈氣)
上以水三盞,先煮麻黃一味,令沸去沫,至二盞,入餘藥同煎至一盞,去渣,熱服臨臥,只一服而愈,更不再作

黃芍藥湯

治鼻衄血多面黃眼澀多眵手麻木 葛根 羌活(各五錢) 升麻(一兩) 炙甘草(二兩) 白芍藥 黃耆 (各三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 六脈弦細而澀,按之空虛,其色必白,而天不澤者脫血也,此大寒証,以辛溫補血益血,以甘溫甘熱,滑潤之劑以佐之則愈,此亡血,亦傷精氣。

止衄血法

治鼻血久不止,素有熱而暴作者,諸藥無驗神法。
以大紙一張,作八折或十折,於水內濕置頂中,以熱熨斗熨至一重或二重,紙干立止。


川芎肉桂湯

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來,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濕之地,腰痛不能轉側,兩脅搐急作痛,已經月餘不愈矣。

腰痛論中說,皆為足太陽足少陰,血絡中有凝血作痛,間有一二証,屬少陽膽經外絡脈病,皆去血絡之,凝乃愈,其內經有云:冬三月,禁不得用針,只宜服藥,通其經絡,破其血,絡中敗血,以此藥主之

酒漢防己 防風(各三分) 炒神曲 獨活(各五分) 川芎 柴胡 肉桂 當歸梢 炙甘草蒼朮(各一錢) 桃仁(五個去皮尖) 羌活(一錢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好酒三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獨活湯

治因勞役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炙甘草(二錢) 羌活 防風 獨活 大黃(煨) 澤瀉 肉桂(各三錢) 當歸梢 連翹(各五錢) 酒漢防己 酒黃柏(各一兩) 桃仁(三十個)
上 咀每服五錢酒半盞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熱服

破血散疼湯

治乘馬損傷,跌其脊骨,惡血流於脅下,其痛苦楚不能轉側,妨於飲食

羌活 防風 中桂(各一錢) 蘇木(一錢五分) 連翹 當歸梢 柴胡(各二錢) 麝香( 少許另研) 水蛭(三錢炒去煙盡另研)
上件分作二服,每服酒二大盞、水一大盞,除水蛭麝香,另研如泥,煎餘藥,作一大盞,去渣,上火令稍熱,調二味,空心服之,兩服立愈。

地龍散

治腰脊痛,或打撲損傷,從高墜下,惡血在太陽經中,令人腰脊痛,或脛臂股中痛,不可忍,鼻塞不通

當歸梢(一分) 中桂 地龍(各四分) 麻黃(五分) 蘇木(六分) 獨活 黃柏 甘草( 各一錢) 羌活(二錢) 桃仁(六個)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

蒼朮湯

治濕熱腰腿疼痛

防風(風能勝濕) 黃柏(各一錢始得之時寒也久不愈寒化為熱除濕止痛) 柴胡(二錢行 經) 蒼朮(三錢去濕止痛)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

麻黃複煎散

治陰室中汗出,懶語,四肢困倦無力,走注疼痛,乃下焦伏火而不得伸,浮而躁熱,汗出一身,盡痛蓋,風濕相搏也,以升陽發汗,漸漸發之火鬱,及濕在經者,亦宜發汗,況正值季春之月,脈緩而遲,尤宜發汗令風濕去而陽升,以此困倦乃退,氣血俱得生旺也

白朮 人參 生地黃 柴胡 防風(各五分) 羌活 黃柏(各一錢) 麻黃(去節微搗不 令作 末水五大盞煎令沸去沫煎至二盞入下項藥再煎) 黃耆 (各二錢) 甘草(三錢) 杏仁(三個去 皮)
上 咀,都作一服,入麻黃湯煎至一盞,臨臥服之勿令食飽取漸次有汗則效

緩筋湯(一名羌活湯)

治兩目如火腫痛,兩足及伏兔筋骨痛,膝少力,身重腰痛,夜惡寒,痰嗽,頸項皆急痛,目外眵,目絲急,食不下

熟地黃(二分) 生甘草 柴胡 紅花 炙甘草 蘇木 獨活(各二分) 本 升麻 黃芩 草豆蔻仁 酒黃柏 生地黃 當歸身 麻黃(各三分) 羌活(三錢) 蒼朮(五分)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之 。

拈痛湯

治濕熱為病,肩背沉重,肢節疼痛,胸膈不利

白朮(五分) 人參(去蘆) 苦參(酒炒) 升麻(去蘆) 葛根 蒼朮(各二錢) 防風(去蘆) 知母(酒洗) 澤瀉 黃芩(炒) 豬苓 歸 身(各三錢) 炙甘草 黃芩(酒洗) 茵陳(酒炒) 羌活(各五錢)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蒼朮複煎散

治寒濕相合,腦右痛惡寒,項筋脊骨強,肩背胛眼痛,膝臏痛無力,行步沉重

紅花(一分) 黃柏(三分) 柴胡 本 澤瀉 白朮 升麻(各五分) 羌活(一錢) 蒼朮(四兩水,二碗煎二盞去渣,入藥)
上 咀,先煎蒼朮,湯二大盞,複煎前項藥至一大盞,稍熱,空心服,取微汗為效,忌酒濕面

羌活蒼朮湯

治腳膝無力沉重

炙甘草 黃柏 草豆蔻 生甘草 葛根(各五分) 橘皮(六分) 柴胡(七分半) 升麻 獨活 縮砂仁 蒼朮(各一錢) 防風(一錢五分) 黃耆 (二錢) 知母(二錢五分) 羌活(三錢)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


1. 經閉不行有三論

陰陽別論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賁者死,不治婦人脾胃,久虛或形嬴,氣血俱衰,而致經水斷絕不行,或病中消胃熱,善食漸瘦,津液不生,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絕,為熱所爍,肌肉消瘦,時見渴躁,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經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經自行矣。此証或經適行而有子,子不安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秘澀,小便雖清不利,而經水閉絕不行,此乃血海乾枯,宜調血脈,除包絡中火邪,而經自行矣。內經所謂小腸移熱於大腸,為瘕為沉,脈澀不利,則月事沉滯而不利,故云︰為瘕為沉也,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安心和血瀉火,經自行矣。故內經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令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故月事不來也。

2. 經漏不止有二論

陰陽別論雲;陰虛陽搏謂之崩,婦人脾胃虛損,致命門脈沉細而數疾,或沉弦而洪大,有力寸關脈亦然,皆由脾胃有虧,下陷於腎,與相火相合,濕熱下迫,經漏不止,其色紫黑,如夏月腐肉之臭中有白帶者,脈必弦細,寒作於中,中有赤帶者,其脈洪數,疾熱明矣。必腰痛,或臍下痛,臨經欲行,先見寒熱往來,兩脅急縮,兼脾胃証出見,或四肢困熱,心煩不得眠臥,心下急,宜大補脾胃,而升舉血氣,可一服而愈。或人故貴脫勢,人事疏少,或先富後貧,心氣不足,其火大熾旺於血脈之中,又致脾胃飲食失節,火乘其中,形質肌肉容顏似不病者,此心病也。不形於診,故脾胃飲食不調,其証顯矣。而經水不時而下,或適來適斷暴下不止,治當先說惡死之言,勸諭令歡,死而心不動,以大補氣血之藥養脾胃,微加鎮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瀉陽經自止矣。痿論云︰悲哀太甚,則胞絡絕也,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則肌痺,傳為脈痿,此之謂也。

治女子漏下惡血

治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由飲食不節,或勞傷形體,或素有心氣不足,因飲食勞倦,致令心火乘脾,其人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困倦乏力、無氣以動、氣短上氣、逆急上沖、其脈緩而弦急,按之洪大,皆中指下得之,脾土受邪也。脾主滋榮周身者也,心主血血主脈二者,受邪病皆在脈,脈者血之府也,脈者人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絡代之,故曰心之脈,主屬心系,心系者包絡命門之脈也,主月事,因脾胃虛,而心包乘之,故漏下月事不調也,況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也,當除濕去熱,益風氣土伸以勝其濕,又云︰火鬱則發之

當歸(酒洗) 獨活(各五分) 蔓荊子(七分) 防風 炙甘草 升麻 本(各一錢) 柴胡 羌活 本 黃耆(各一錢五分)
上銼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以潔淨新汲水三大盞煎至一大盞去渣,空心熱服,待少時,以早飯壓之可,一服而已,如灸足太陰脾經中血海穴,二七壯亦已,此藥乃從權之法,用風勝濕,為胃下陷而氣迫於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並血惡之物,住後必須黃耆 人參 炙甘草 當歸之類,數服以補之,於補氣升陽湯中,加以和血藥便是也。若經血惡物下之不絕,尤宜究其根源,治其本經,只益脾胃,退心火之亢,乃治其根蒂也,若遇夏月白帶下脫漏不止,宜用此湯,一服立止。

治婦人血崩

治婦人血崩,是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黃芩 荊芥穗 蔓荊子(各一錢) 黃柏 知母 本 細辛 川芎(各二分) 黃連 羌 活柴胡 升麻 防風(各三分) 生地黃耆當歸(各五分) 甘草(一錢) 紅花(少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之

足太陰脾之經中,血海二穴在膝臏上內,白肉際二寸中,治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逆氣腹脹,其脈緩者是也,灸三壯,足少陰腎之經中,陰谷二穴,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取之,治膝如錐不得屈,伸舌縱涎,下煩,逆溺難,少腹急引陰痛股內痛,婦人漏血不止,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如蠱,女子如妊身,可灸二壯。

治癲疝白帶下疰腳氣...

治癲疝,白帶下疰,腳氣,腰以下如在冰雪中,以火焙炕重,重濃綿衣蓋其上,猶寒冷,不任寒之極也。面白如枯魚之象,肌肉如刀割,削瘦峻之速也,小便不止,與白帶長流而不禁固,自不知覺,面白目青藍如菜色,目□ □ 無所見,身重如山,行步欹,側不能安地,腿膝枯細,大便難秘,口不能言,無力之極,食不下,心下痞煩,心懊,不任其苦,面停垢背,惡寒,小便遺而不知,此上中下三陽真氣俱虛,欲竭,噦嘔不止,胃虛之極也,脈沉厥緊而澀,按之空虛,若脈洪大而澀,按之無力,猶為中寒之証,況按之空虛者乎,按之不鼓,是為陰寒,乃氣血俱虛之極也。

茴香(五錢) 黑附子(炮製去皮臍) 良薑(各七錢) 當歸(一兩) 上四味銼如麻豆大,以上等好酒一升半同煮至酒盡焙乾 炙甘草 苦楝(生用) 丁香(各五錢) 木香 升麻(各一錢) 柴胡(二錢) 炒黃鹽 全 蠍(各三錢) 延胡索(四錢)
上與前四味藥,同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湯下,忌油膩冷物 酒濕面

治白帶久下不止,臍腹冷痛..

治白帶,久下不止,臍腹冷痛,陰中亦然,目中溜火,視物□□然無所見,齒皆惡熱飲,痛須得黃連細末擦之乃止,惟喜干食,大惡湯飲,此病皆寒濕,乘其胞內,故喜干而惡濕,肝經陰火上溢,走於標,故上壅而目中溜火,腎水侵肝而上溢,致目□□而無所見,齒惡熱飲者,是陽明經中伏火也,治法當大瀉寒濕,以丸藥治之,故曰寒在下焦,治宜緩,大忌湯散,以酒製白石脂、白龍骨以枯其濕,炮乾薑大熱辛瀉寒水,以黃柏之大寒為因用,又為鄉導,故云︰古者雖有重罪,不絕人之後又為之,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意,又瀉齒中惡熱飲也,以柴胡為本經之使,以芍藥五分導之,恐辛熱之藥,大甚損其肝經,故微瀉之,以當歸身之辛溫,大和其血脈,此用藥之法備矣。

黃柏(酒洗) 白芍藥(各五分) 柴胡 白石脂(各一錢火燒赤水飛細研日乾) 白龍骨( 酒煮日乾水飛為末) 當歸(酒洗各二錢) 乾薑(四錢炮)
上件,除龍骨、白石脂水飛研外,同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雞頭仁大,日乾空心多用,白沸湯下,無令胃中停滯,待少時以早飯壓之,是不令熱藥犯胃,忌生冷硬物酒濕面。

治婦人血海疼痛

當歸 甘草 木香(各五錢) 烏藥(一兩) 香附子(二兩炒)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去渣,溫服食前

治白帶下,陰戶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黃皮緩,身重如山,陰中如冰

生黃芩 橘皮(各五分) 防風 高良薑 乾薑 郁李仁 甘草(各一錢) 柴胡(一錢三分) 白葵花(七朵)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治婦人久虛積冷經候不行

治婦人久虛,積冷經候不行,瘕癖塊,腹中暴痛,面有□黎黑,羸瘠

砂(紙隔沸湯淋熬取) 紅豆(各五錢) 桂心(另為末) 木香 乾薑(各一兩) 砂仁( 二兩) 經 花蕊石(研一兩五錢) 斑蝥(一百個去頭翅) 生地黃汁 童子小便(各一升) 臘月狗膽(七 枚) 芫蜻(三百個去頭足糯米升炒米黃去米不用)
上九味為細末,同三汁熬為膏,和丸如雞頭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溫酒細嚼,食前服,米飲亦可,孕婦不可服

治崩漏不止

治崩漏不止,蓋心氣不足,勞役及飲食不節所得,經隔少時,其脈二尺俱弦緊洪,按之無力,其証自覺,臍下如冰,求濃衣被,以御其寒,白帶白滑之物多,間有如屋漏水下時,有鮮血石,尺脈時微洪也

熟地黃 白芍藥(各三分) 川芎 丁香(各四分) 阿膠(六分) 生艾葉(一錢) 當歸( 一錢二分) 上川芎為細末,當歸酒洗銼熟地黃丁香為細末,艾亦銼,都作一服,水二大盞先煎五味,作一盞零二分,去渣,入膠,再上火煎至一大盞,帶熱空心服之。

經漏不止有二論

丁未仲冬,郭大方來說,其妻經水暴崩不止,先曾損身失血,自後一次縮一,十日而來今次不止,其人心窄,性急多驚,以予料之,必因心氣不足,飲食不節得之,大方曰:無到彼,診得掌中寒脈沉細而緩,間而沉數,九竅微有不利,四肢無力,上喘氣短促,口鼻氣皆不調,果有心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証。胃脘當心而痛,左脅下縮急,有積當臍有動氣,腹中鳴下氣,大便難,虛証極多,不能盡錄,擬先治其本,余証可以皆去,安心定志,鎮墜其經,調和脾胃,大益元氣,補其血脈,令養其神,以大熱之劑去其冬寒凝在皮膚內,少加生地黃去命門相火,不令四肢痿弱

黃連(一分) 生地黃(三分) 炒神曲 橘皮 桂枝(各五分) 草豆蔻仁(六分) 黃耆 人參 麻黃(不去節各一錢) 當歸身(一錢五分) 杏仁(五個另研如泥)
上 咀,作二服,水二大盞半煎麻黃,令沸去渣,煎至二盞,入諸藥同煎,至一大盞,於巳午之間食消,盡服之,一服立止,其胃脘痛,乃胃上有客寒,與大熱藥草豆蔻丸一十五丸,白湯送下,其痛立止,再與肝之積藥,除其積之,根源而愈。

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

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其色鮮紅,時值七月,處暑之間先,因勞役脾胃虛弱,氣短氣逆,自汗不止,身熱悶亂,惡見飲食,非惟不入,亦不思食,沉懶困倦,四肢無力,大便時瀉後,再因心氣不足,經脈再下不止,惟覺氣下脫,其元氣逆上,全無惟覺,心腹中氣下行,氣短少,不能言,是無力以言,非懶語也,此藥主之。

柴胡(二分) 炙甘草 生地黃(各三分) 橘皮(不去白) 熟地黃(各五分) 黃耆 (一錢 五分) 蒼朮(泔浸去皮) 當歸身 白芍藥 白朮(各二錢) 上十味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之

治經水不止鮮紅項筋急腦痛脊骨強痛

炙甘草 當歸身 葛根(各三分) 獨活 本 升麻(各五分)柴胡(七分) 羌活 蒼朮 (各一錢)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四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取微汗立止

一婦人,經候凝結黑血成塊,左廂有血,瘕水泄不止,谷有時不化,後血塊暴下,並水俱作,是前後二陰有形, 血脫竭於下,既久經候,猶不調水泄,日見三兩行,食罷煩心,飲食減少,甚至瘦弱。東垣老人曰:夫聖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權變之宜,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無虛,遺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故仲景云︰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陰盛陽虛,汗之即愈,下之即死。大抵聖人立法,且如升陽或發散之劑,是助春夏之陽氣,令其上升,乃瀉秋冬收藏,殞殺寒涼之氣,此病是也,當用此法治之,升降浮沉之至理也,天地之氣,以升降浮沉,乃從四時如治病不可逆之故。經云︰順天則昌,逆天則亡,可不畏哉?夫人之身,亦有四時天地之氣,不可止認在外,人亦體同天地也,今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脫下矣。水泄又數年,是後陰之氣血下陷以脫矣。後陰者,主有形之物也,前陰者精氣之戶,下竭是病患周身之血氣常行,秋冬之令,陰主殺,此等收藏之病是也,陽生陰長,春夏是也,在人之身,令氣升浮者,穀氣上行是也。既病患周身血氣皆不生長,穀氣又不勝,其肌肉消少,是兩儀之氣俱將絕矣。既下元二陰俱脫,血氣將竭,假令當是熱証,令下焦久脫,化為寒矣。此病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瀉寒,以熱除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補養氣血,不致偏竭。聖人立治之法,既濕氣大勝以所勝治之,助甲風木上升是也,故經云︰風勝濕,是以所勝平之也,當先調和胃氣,次用白朮之類,以燥其濕而滋元氣,如其不止,後用風藥以勝濕,此便是大舉大升,以助春夏二濕之久陷,下之至治也。

經漏不止

血脫益氣,古聖人之法也,先補胃氣,以助生發之氣,故曰陽生陰長,諸甘藥為之先務,舉世皆以為補,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人之身內胃氣為寶

柴胡 升麻(各五分) 炙甘草 當歸身(酒洗) 陳皮(各一錢) 人參(去蘆有嗽去之) 炒神曲(各一錢五分) 黃耆 (二錢) 白朮(三錢) 生黃芩(少許)
上 咀,每服二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如腹中痛,每服加白芍藥(三分) 中桂(少許)
如渴或口乾,加葛根(二分) 不拘時候

治經水不止

治經水不止,如右尺脈,控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之証,輕手其脈數,疾舉指弦緊,或澀皆陽脫之証,陰火亦亡,見熱証於口鼻眼,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先去也,當溫之舉之升之浮之燥之,此法當大升浮血氣,切補命門之下脫也。

肉桂(去皮盛夏勿用秋冬用) 白芍藥 紅花(各五分) 細辛(六分) 人參(去蘆) 熟地 黃耆川芎(各一錢) 獨活根 黑附子(炮製去皮臍) 炙甘草(各一錢五分) 羌活 本(去土) 防風(各二錢) 白朮 當歸 黃耆柴胡(各三錢) 桃仁(十個湯浸去皮尖細研)
上 咀,每服三錢,若病勢順當,漸加至五錢,每服水三盞煎至一盞,空心熱服

3.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論

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不省,瞑目無所知覺,蓋因血暴亡有形,血去則心神無所養,心與包絡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則安,亡血則危,火上熾,故令人昏冒,火勝其肺,瞑目不省人事,是陰血暴去,不能鎮撫也。血已虧損,往往用滑石、甘草、石膏之類,乃辛甘大寒之藥,能瀉氣中之熱,是血虧瀉氣,乃陰虧瀉陽,使二者俱傷,反為不足,虛勞之病,昏迷不省者,上焦心肺之熱也,此無形之熱,用寒涼之藥驅令下行,豈不知上焦之病,悉屬於表,乃陰証也,汗之則愈,今反下之,幸而不死,暴虧氣血,生命豈能久活?又不知內經有說:病氣不足宜補,不宜瀉,但瞑目之病,悉屬於陰,宜汗不宜下,又不知傷寒郁冒,得汗則愈,是禁用寒涼藥也,分娩半產,本氣不病是暴去,其血亡血補血又何疑焉,補其血則神昌常時,血下降亡,今當補而升舉之,心得血而養神不昏矣。血若暴下,是秋冬之令,大旺今舉而升之,以助其陽,則目張神,不昏迷矣。今立一方,補血、養血、生血、益陽,以補手足厥陰之不足也。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

紅花(三分) 蔓荊子 細辛(各五分) 生地黃(夏月多加之) 熟地黃(各一錢) 本 川芎 (各一錢五分) 防風(諸陽既陷,何以知之,血下脫故也) 羌活 獨活 炙甘草 柴胡(去苗) 當歸身(酒洗) 葛根(各二錢) 白芍藥 升麻(各三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治臍下冷痛赤白帶下

當歸(二分) 炒鹽(三分) 蠍梢 升麻(各五分) 甘草(六分) 柴胡(七分) 黃柏(少 許為引用) 附子(一錢) 乾薑 良薑(各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五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或為細末,酒麵糊為丸亦可

冬後一月,微有地泥冰泮,其白帶再來,陰戶中寒,一服立止

獨活 乾薑(炮) 本 防風 蒼朮(各二分) 麻黃(不去節) 炙甘草 人參(去蘆) 當歸 身白朮 生黃芩 升麻(各五分) 黃耆(七分) 良薑 澤瀉 羌活(各一錢) 柴胡(四錢) 杏仁(二個) 桂枝(少許) 白葵花(七朵去萼)
上 咀,除黃芩、麻黃各,另外都作一服,先以水三大盞半煎麻黃一味,令沸掠去沫,入餘藥同煎,至一盞零七分,再入生黃芩煎至一盞,空心服之,候一時許,可食早飯。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論

茴香(三分) 枯礬(五分) 良薑 當歸梢 酒防己 木通(各一錢) 丁香 木香 川烏 (炮 各一錢五分) 龍骨 炒鹽 紅豆 肉桂(各二錢) 濃朴(三錢) 延胡索(五錢) 全蠍(五個 )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綿裹留絲在外,內丸藥陰戶內,日易之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論

為上藥力小,再取三錢,內加行性熱藥項下

柴胡 羌活 枯白礬 甘松 升麻(各二分) 川烏頭 大椒 三柰子(各五分) 蒜(七 分) 破故紙(八分與蒜同煮焙乾秤) 全蠍(三個)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依前法用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論

羌活 全蠍 升麻根 甘松(各二分) 草烏頭 水蛭(炒各三分) 大椒 三柰子 蓽茇 枯礬(各五分) 柴胡 川烏(各七分) 炒黃鹽(為必用之藥去之則不效) 破故紙 蒜(各一錢) 虻蟲(三個去翅足炒)
上為極細末,依前製用,臍下覺暖為效。

臨經先,腰臍痛甚

治婦人,年三十歲,臨經先腰臍痛甚,則腹中亦痛,經縮三兩日

生地黃(二分) 丁香(四分) 當歸身 防風 羌活(各一錢) 柴胡(一錢五分) 全蠍( 一個)
上件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白帶下

黃柏(一分為引用) 延胡索 苦楝子(各二分) 附子(炮) 肉桂(各三分) 炙甘草(五分) 熟地黃(一錢)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食前服

治白帶腥臭多悲不樂大寒

黃柏(為引用) 知母(各五分) 肉桂(一錢) 附子(三錢)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熱服

如少食常飽,有時似腹脹,夯悶加 白芍藥(五分)
如不思飲食加 五味子(二十個)
如煩惱,面上如蟲行,乃胃中元氣極虛 加黃耆 (一錢五分)人參(七分)炙甘草 升麻(各五分)

治四肢懶倦,自汗無力

丁香末(二分) 生甘草梢 炙甘草(各三分) 生地黃 白芍藥(各五分) 熟地黃(六分) 人參 防風 羌活 黃柏 知母 當歸身 升麻(各七分) 柴胡(一錢) 黃耆(一錢五分) 全 蠍(一個) 五味子(二十個)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

治婦人四肢沉重

治婦人四肢沉重,自汗上至頭際頸而述,惡風,頭痛躁熱 細辛(三分) 吳茱萸 川芎(各五分) 柴胡 升麻(各一錢) 當歸身(一錢五分) 黃柏 (酒洗) 炙甘草 羌活(各二錢) 五味子(三錢) 白朮 人參(各五錢) 黃耆(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如腹中痛、不快加 炙甘草(一錢) 汗出不止加 黃柏(一錢)

治胃氣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

是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白朮 白茯苓 半夏(各一兩) 炒曲(二錢) 麥 面(五分炒)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入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服

治婦人血積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京三棱 干漆(炒燥煙盡) 肉桂(去皮) 廣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論

白文舉正室,白帶常漏久矣。諸藥不效,診得心包尺脈微,其白帶下流不止。叔和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血水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則血少,複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經血海將枯,津液複亡,枯乾不能滋養筋骨,以本經行經藥為引,用為使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辛熱之氣味藥,補其陽道,生其血脈,以苦寒之藥,泄其肺,而救上熱傷氣,以人參補之,以微苦溫之藥為佐,而益元氣

白葵花(去萼研爛四分) 甘草(炙) 郁李仁(去皮尖研泥) 柴胡(各一錢) 乾薑(細末) 人參(各二錢) 生黃芩(細研一錢) 陳皮(留皮五分)
上件,除黃芩外,以水三盞煎至一盞,七分再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少時以早飯壓之

治耳鳴鼻不聞香臭..

治耳鳴鼻不聞香臭,口不知谷味,氣不快,四肢困倦,行步欹側發脫落,食不下,膝冷,陰汗帶下,喉中,不得臥,口舌益干,太息,頭不可以回顧,項筋緊脊強痛,頭旋,眼黑,頭痛,欠嚏

生地黃 白朮 藿香 黃柏(各一分) 牡丹皮 蒼朮 王瓜根 橘皮 吳茱萸(各二分) 當歸身(二分半) 柴胡 人參 熟甘草 地骨皮(各三分) 升麻(四分) 生甘草(五分) 黃耆(一錢二分) 丁香(一個) 桃仁(三個) 葵花(七朵)
上 咀,作一服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治婦人血崩不止

當歸 蓮花心 白綿子 紅花 茅花(各一兩)
上銼如豆,大白紙裹定,泥固炭火燒灰存性,為細末,如乾血氣,研血竭為引,好溫酒調服,加輕粉( 一錢)
如血崩不止,加麝香為引,好溫酒調服

治婦人赤白帶下

川烏(炮製) 生白礬(各一錢) 紅娘子(三個) 斑蝥(十個) 煉蜜為丸如皂子大,綿裹坐之。

十月霜冷後四肢無力乃痿厥

十月霜冷後,四肢無力乃痿厥,濕熱在下焦也,醋心者,是濁氣不下降,欲為滿也,合眼麻木作者,陽道不行也,惡風寒者,上焦之分,皮膚中氣不行也,開目不麻者,目開助陽道,故陰寒之氣少退也,頭旋眩暈者,風氣下陷,於血分不得伸,越而作也,近火則有之

黃連(一分) 柴胡 草豆蔻 神曲(炒) 木香(各二分) 麻黃(不去節) 獨活 當歸身 黃柏 (各一分) 升麻(五分) 羌活(七分) 炙甘草 人參 白朮 豬苓 澤瀉(各一錢) 黃耆 橘皮 蒼朮(各二錢) 白芍藥(三錢)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遠服,治支節沉重,疼痛無力之勝藥也。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論

李正臣夫人,病診得六脈中,俱得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上,是風熱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証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而夜甚,覺而開目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常開其目,此証不作懼,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體皆重,時有痰嗽,覺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時煩躁,氣短促而喘,肌膚充盛,飲食不減,大小便如常,惟畏其麻木不敢合眼,為最苦,觀其色脈,形病相應而不逆。內經曰:陽盛瞑目而動輕,陰病閉目而靜重。又云︰諸脈皆屬於目。靈樞經云︰閉目則陽道行,陽氣遍布周身,閉目則陽道閉,而不行如晝夜之分,知其陽衰而陰旺也,且麻木為風,三尺之童皆以為然,細校之則,有區別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為如繩縛之久釋之,覺麻作而不敢動,良久則自已,以此驗之,非有風邪,乃氣不行,主治之當補其肺中之氣,則麻木自去矣。如經脈中陰火乘其陽分,火動於中,為麻木也,當兼去其陰火則愈矣。時痰嗽者,秋涼在外在上而作也,當以溫劑實其皮毛,身重脈緩者,濕氣伏匿而作也,時見躁作,當升陽助氣益血微瀉陰火,與濕通行經脈,調其陰陽則已矣。非五臟六腑之本有邪也,此藥主之。

生甘草(去腎熱) 酒黃柏(瀉火除濕) 白茯苓(除濕導火) 澤瀉(除濕導火) 升麻(行 陽助 經) 柴胡(各一錢) 蒼朮(除濕補中) 草豆蔻仁(益陽退外寒各一錢五分) 橘皮 當歸身 白朮(各二錢) 白芍藥 人參(各三錢) 佛耳草 炙甘草(各四錢) 黃耆 (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之

半產誤用寒涼之藥論

治婦人先患渾身麻木,睡覺則少減,開目則已而全愈,又証已痊,又因心中煩惱,遍身骨節疼,身體沉重,飲食減少,腹中氣不運轉

木香 生薑(各一分) 桂枝 半夏 陳皮 草豆蔻仁 濃朴 黑附子 黃柏(各二分) 炙甘草 升麻 白朮 茯苓 澤瀉(各三分) 黃耆 麻黃(不去節) 人參(各五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之


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色,入通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又云︰腎主大便,大便難者,取足少陰,夫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胃氣,及食辛熱味濃之物,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便結燥然,結燥之病,不一有熱燥,有風燥,有陽結,有陰結,又有年老氣虛津液不足。而結燥者治法云︰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結者散之,如少陰不得大便,以辛潤之,太陰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陽結者,散之;陰結者,溫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約丸潤之,食傷太陰,腹滿而食不化,腹響然,不能大便者,以苦藥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製大黃、通之;風結燥而大便不行者,以麻子仁加大黃利之,如氣澀而大便不通者,以郁李仁、枳實、皂角仁潤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牽牛之類下之。損其津液,燥結愈甚,複下複結,極則以至導引於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

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沖吸門不開,噎塞,不便燥秘,氣不得下,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炙甘草 紅花(各一分) 生地黃 熟地黃(各五分) 升麻 桃仁泥 當歸身(各一錢)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調檳榔細末五分,稍熱,食前服之

治大便結燥

升麻 生地黃(各二錢) 熟地黃 當歸梢 生甘草 大黃(煨) 桃仁泥 麻仁(各一錢) 紅花(五分)
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入桃仁麻仁泥,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

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閉塞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血秘,皆令閉塞也,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利矣。

桃仁(湯浸去皮尖) 麻仁(各一兩) 當歸梢 大黃(煨) 羌活(各一兩)
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搗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如病入不大便,為大便不通而澀,其邪盛者,急加酒洗大黃、以利之
如血燥而大便燥乾者,加桃仁酒洗大黃
如風結燥,大便不行者,加麻仁大黃
如風濕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黃、秦艽以利之
如脈澀,覺身癢,氣澀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黃、以除氣燥
如寒陰之病,為寒結閉而大便不通者,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乾薑湯,冰冷與之,其病雖陰寒之証,當服陽藥補之
若大便不通者亦當十服中與一服藥微通其大便不令結閉乃治之大法
若病患雖是陰証,或是陰寒之証,其病顯躁,脈實堅,亦宜於陽藥中,少加苦寒之藥,以去熱躁躁止 勿加
如陰躁欲坐井中者,其二腎脈,按之必虛,或沉細而遲,此易為辨,耳知有客邪之病,亦當從權加藥

治大便不通

治大便不通,五日一遍,小便黃赤,渾身腫,面上及腹尤甚,其色黃,麻木,身重如山,沉困無力,四肢痿軟,不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淚,鼻不聞香臭,少腹急痛,當臍中有動氣,按之堅硬而痛

青皮(去腐) 酒黃連(各一分) 酒黃柏 橘紅 甘草(炙半) 升麻(各二分) 黃耆人參 炒曲(各五分) 麻黃(不去節五錢) 杏仁(四個)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大盞半,先煎麻黃,令沸去沫,再入諸藥同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此証宿有風濕熱伏於榮血之中,其木火乘於陽道,盛元氣短少,上喘為陰火傷其氣,四肢痿在腎水之間,乃所勝之病,今正遇冬寒,得時乘其肝木,又實其母,肺金克火凌木,是大勝必有大複,其証善恐欠多,嚏鼻中如有物,不聞香臭,目視□□,多悲健忘,少腹急痛,通身黃,腹大脹,面目腫尤甚,食不下,痰唾涕有血,目瘍,大便不通,並宜此藥治之。

治膈咽不通逆氣裡急大便不行

青皮 槐子(各二分) 生地黃 熟地黃 黃柏(各三分) 當歸身 甘草梢(一錢) 桃仁 (十個另研)
上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桃仁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

治膈咽不通逆氣裡急大便不行

當歸梢(一錢) 防風(三錢) 大黃(濕紙裹煨) 羌活(各一兩) 皂角仁(燒存性去皮 一兩五錢 其性得濕則滑,濕滑則燥結自除) 桃仁(二兩研如泥) 麻仁(二兩五錢研如泥)
上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三兩服後,須以蘇麻子粥,每日早晚食之,大便日久不能結燥也,以瓷器盛之,紙封無令見風。

治大腸結燥不通

生地黃 生甘草(各一錢) 大黃(煨) 熟地黃 當歸梢 升麻 桃仁 麻仁(各一錢) 紅花(三分)
上 咀,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


難經云︰病有關有格,關則不得小便。又云︰關無出之謂皆邪,熱為病也,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而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者,是熱在上焦肺之分,故渴而小便不利也。夫小便者,是足太陽膀胱經所主也,長生於申,申者西方金也,肺合生水,若肺中有熱,不能生水,是絕其水之源。經云︰虛則補,其毋宜清肺,而滋其化源也,故當從肺之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又如雨如露如霜,皆從天而降下也,乃陽明之陰明,秋氣自天而降下也,且藥有氣之薄者,乃陽中之陰,是感秋清肅殺之氣,而生可以補肺之不足,淡味滲泄之藥是也,茯苓、澤瀉、琥珀、燈心、通草、車前子、木通、瞿麥、蓄之類,以清肺之氣,泄其火,資水之上源也;如不渴而小便不通者,熱在下焦血分,故不渴而大燥,小便不通也,熱閉於下焦者,腎也,膀胱也乃陰中之陰,陰受熱邪,閉塞其流,易上老云︰寒在胸中,遏絕不入,熱在下焦,填塞不便,須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氣味俱陰之藥,以除其熱,泄其閉塞。內經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服淡滲之藥,其性乃陽中之陰,非純陽之劑,陽無以化,何能補?重陰之不足也,須用感地之水運而生太苦之味,感天之寒藥而生大寒之氣;此氣味俱陰,乃陰中之陰也,大寒之氣,人稟之生,膀胱寒水之運,人感之生腎,此藥能補腎與膀胱,受陽中之陽,熱火之邪,而閉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夫用大苦寒之藥,治法當寒因熱用。又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氣同,其終則氣異也。

治不渴而小便閉熱在下焦血分也

黃柏(去皮銼酒洗焙) 知母(銼酒洗焙乾各一兩) 肉桂(五分)
上為細末,熟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頓兩足,令藥易下行故也
如小便利,前陰中如刀刺痛,當有惡物下為驗。

治渴而小便閉澀不利邪熱在上焦氣分

燈心(一分) 通草(二分) 澤瀉 瞿麥 琥珀(各五分) 蓄 木通(各七分) 車前子 (炒一錢) 茯苓(去皮二錢) 豬苓(去皮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稍熱食,遠服,或局方八正散、五苓散亦宜服之

治小便閉塞不通乃血澀致氣不通而竅澀也

茯苓(去皮) 滑石(炒黃各二錢) 知母(細銼酒洗) 澤瀉(各三錢) 黃柏(去皮酒洗四 錢)
上咀,每服五錢,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如急閉,不拘時服

治腎疸目黃甚至渾身黃小便赤澀

羌活 防風 本 獨活 柴胡(各五分) 升麻(五錢)
以上治腎疸目黃渾身黃 白茯苓(二分) 澤瀉(三分) 豬苓(四分) 白朮(五分) 蒼朮(三錢)
以上治小便赤澀 黃柏(二分) 人參(三分) 葛根(五分) 神曲(六分) 甘草(三錢)
上銼,如大豆大,分作二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


內經曰: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為痔夫,大腸庚也,主津,本性燥,清肅殺之氣,本位主收,其所司行,津以從足陽明旺,則生化萬物者也,足陽明為中州之土,若陽衰亦殞,殺萬物,故曰:萬物生於土,而歸於土者,是也,以手陽明大腸,司其化焉,既在西方,本位為之害蜚司殺之府,因飽食行房忍泄前陰之氣,歸於大腸,木乘火勢,而侮燥金,故火就燥也,大便必閉,其疾甚者,當以苦寒瀉火,以辛溫和血潤燥疏風止痛,是其治也,以秦艽、當歸梢和血潤燥,以桃仁潤血,以皂角仁除風燥,以地榆破血,以枳實之苦寒,補腎以下泄胃實,以澤瀉之淡滲,使氣歸於前陰,以補清燥受胃之濕邪也,白朮之苦甘,以苦補燥氣之不足,其甘味以瀉火,而益元氣也,故曰甘寒泄火,乃假枳實之寒也,古人用藥,為下焦如瀆。又曰:在下者,引而竭之,多為大便秘澀,以大黃推去之,其津血益不足,以當歸和血,及油潤之劑,大便自然軟利矣。宜作銼湯以與之,是下焦有熱,以急治之之法也,以地榆酸苦而壞胃,故宿食消盡空心,作丸服之。

治痔疾並痔漏有膿血大便燥硬而作疼痛不可忍

秦艽(去蘆) 桃仁(湯浸去皮尖) 皂角仁(燒存性各一兩) 當歸梢(酒浸) 澤瀉 枳實 (麩炒黃) 白朮(各五錢) 地榆(三錢)
上為細末,和桃仁泥研勻,煎熱湯,打麥糊為丸,如雞頭仁大,令藥光滑,焙乾,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空心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類,並濕面酒,及辣辛熱大料物之類,犯之,則藥無驗也。

治痔漏大便秘澀

治痔疾若破,謂之痔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痛,此由風熱乘,食飽不通,氣逼大腸而作也;受病者燥氣也,為病者,胃濕也,胃刑大腸,則化燥火以乘燥熱之實,勝風附熱而來,是濕熱風燥四氣而合,故大腸頭成塊者,濕也;作大痛者,風也;若大便燥結者,主病兼受火邪,熱結不通也;去此四者,其西方肺主諸氣,其體收下,亦助病為邪,須當破氣藥,兼之治法全矣。以銼湯與之,其效如神。

秦艽(去 ) 桃仁(湯浸去皮另研) 皂角仁(燒存性另研各一錢) 蒼朮(製) 防風(各七分) 黃柏(去皮酒洗五分) 當歸梢(酒洗) 澤瀉(各三分) 梭身檳榔(一分另研) 大黃(少許 雖大便過澀亦不可多用)
上除檳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外,餘藥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渣,入檳榔等三味末,再上火煎至一盞,空心熱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不犯胃氣也;服藥日,忌生冷硬物及酒濕面,大料物,乾薑之類,犯之則其藥無效

如有白膿,加白葵花頭五朵,去萼心,青皮半錢,不去白,入正藥中,同煎,木香三分為細末,同檳榔等三味,依前煎服,餌古人治此疾,多以歲月除之,此藥一服則愈

治大腸疼痛不可忍

治大腸疼痛不可忍,叔和云︰積氣生於脾臟,傍大腸疼,痛陣難當,漸交稍瀉三焦火,莫謾多方立紀綱

羌活(一兩) 郁李仁(湯浸去皮另研一兩五錢) 大黃(八錢煨) 檳榔 桂(去皮) 木香 川芎(各五錢)
上除郁李仁另研入外,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食前,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切禁不得多利大便,其痛滋甚。

治痔漏

治痔漏,每日大便,時發疼痛,如無疼痛者,非痔漏也,此藥主之。

秦艽 防風 當歸身 白朮(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 澤瀉(各六分) 黃柏(五分) 大黃 (煨) 橘皮(各三分) 柴胡 升麻(各二分) 桃仁(三十個)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之,避風寒,忌房事、酒、濕、面、大辛熱物

治痔漏成塊下垂不任其癢

治痔漏成塊,下垂不任其癢

羌活(一錢二分) 秦艽 黃耆(各二錢) 防風(七分) 升麻 炙甘草 麻黃 柴胡(各 五分) 本(三分) 細辛(少許)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之,忌風寒處大小便

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腸頭下血苦痛不能忍

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腸頭下血,苦痛不能忍

郁李仁 皂角仁(各一錢) 枳實(七分) 秦艽 麻仁 當歸梢 生地黃 蒼朮(各五分) 大黃(煨) 澤瀉(各三分)
上銼如麻豆大,除皂角仁另為末,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入皂角仁末調空心,食前服之,忌如前

治痔漏

治痔漏經年,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為痔治法,當補北方瀉中央。

黃柏(一錢五分) 生地黃(一錢) 澤瀉(八分) 蒼朮(六分) 當歸梢 防己 防風梢 豬苓(各五分) 麻黃(二分) 紅花(半分) 桃仁(十個)
上銼如麻豆大,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之,忌如前。

治痔漏大便結燥疼痛

大黃(煨四錢) 秦艽 枳實(各一錢) 澤瀉 當歸梢 皂角仁 白朮(各五分) 紅花( 少許) 桃仁(二十個)
上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忌如前。


一富者,前陰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先師治之日,夫前陰者,足厥陰肝之脈絡,循陰器出其挺末,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為五臭,如肝為臊,此共一也。當於肝經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後於心經中瀉少沖,乃治其標。如惡針當用藥除之,酒者氣味俱陽能生裡之濕熱,是風濕熱合於下焦為邪。故經云︰下焦如瀆。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酒是濕熱之水,亦宜決前陰以去之。

治陰部時複熱癢及臊臭

柴胡梢 澤瀉(各一錢) 車前子 木通(各五分) 生地黃 當歸梢 草龍膽(各三分)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便,以美膳壓之,此藥柴胡入肝為引,用澤瀉、車前子、木通淡滲之味,利小便,亦除臊氣,是名。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黃、草龍膽之苦寒瀉酒濕熱,更兼車前子之類以撤肝中邪氣,肝主血,用當歸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治小便溺黃臊臭淋瀝兩丸如冰陰汗浸多

羌活 酒黃柏(各一錢) 升麻 柴胡 蒼朮 黃芩(各五分) 澤瀉(四分) 麻黃根 豬 苓防風(各三分) 炙甘草 當歸身 本(各二分) 紅花(一分)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臨臥服大,忌酒濕面。

治兩丸冷,前陰痿弱,陰汗如水

治兩丸冷,前陰痿弱,陰汗如水,小便後有餘滴,□臀並前陰冷,惡寒而喜熱,膝下亦冷

升麻 羌活 柴胡(各一錢) 炙甘草 草龍膽 澤瀉(各一錢五分) 黃柏 知母(各二 錢)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以早飯壓之。

治兩外腎冷,兩髀陰汗,前陰痿,陰囊濕癢,臊氣

柴胡 生甘草 酒黃柏(各二錢) 升麻 澤瀉(各一錢五分) 當歸梢 羌活 麻黃根 漢防己 草龍膽 茯苓(各一錢) 紅花(少許) 五味子(二十個)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忌酒濕面房事。

治前陰兩丸濕癢痛,秋冬甚,夏月減

肉桂(二分) 川椒 當歸梢 豬苓(各三分) 蛇床子 黑狗脊(各五分) 麻黃根(一錢) 輕粉(少許) 紅花(少許) 斑蝥(兩枚)
上為末干糝上避風寒冷濕處坐臥

治前陰冰冷,並陰汗,兩腳痿弱無力

黃耆 (七分) 炙甘草(五分) 升麻 豬苓(各四分) 白茯苓 葛根 人參(各三分) 柴 胡羌活 陳皮 連翹 當歸身 黃柏(炒) 澤瀉 蒼朮 曲末 知母 防風(各二分)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忌酒濕面。

治面色痿黃,腳痿弱無力,陰汗

柴胡 麻黃根(各六分) 白茯苓 白朮 酒黃柏 豬苓 升麻(各一錢) 蒼朮 防風( 各一分五錢) 澤瀉(二錢) 上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一時辰許方食。

治臍下撮急疼痛,並周身皆急痛,小便頻數,及五脈急,獨腎脈按之不急,皆虛無力,名曰腎疝

羌活(三錢) 當歸 茴香(各二錢) 延胡索 麻黃根節 肉桂(各一錢) 丁香 木香 甘草 川烏頭(各五分) 防己(三分) 蠍(十三個)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白湯服。


訶子皮散

癸卯冬,白樞判家一老仆,面塵脫色,神氣特弱,病脫肛日,久服藥未驗。複下赤白膿痢作,裡急後重, 白多赤少,不任其苦,以求其治。曰此非肉食膏粱,必多蔬食,或飲食不節,天氣已寒,衣蓋猶薄不禁而腸頭脫下者,寒也。真氣不禁,形質不收乃血滑脫也,此乃寒滑氣泄不固,故形質下脫也,當以澀去其脫,而除其滑, 微酸之味,固氣上收,以大熱之劑而除寒補陽,以補氣之藥,升陽益氣

御米殼(去蒂萼蜜炒) 橘皮(各五分) 乾薑(炮六分) 訶子(煨去核七分)
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和渣空心熱服。

升麻補胃湯

治宿有陽明血証,因五月間大熱吃杏腸,下血唧遠散漫如篩,腰沉沉然,腹中不痛,血色紫黑,病名濕毒腸,屬陽明少陽經血証也。

白芍藥(一錢五分) 升麻 羌活 黃耆 (各一錢) 生地黃 熟地黃 獨活 牡丹皮 炙 甘草 柴胡 防風(各五分) 當歸身 葛根(各三分) 肉桂(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

升陽去熱和血湯

治腸 下血,另作一派,其血唧出有力而遠射四散,如篩腸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陽明氣沖熱毒所作也,當升陽去濕熱,和血脈是其治也

橘皮(二分) 熟地黃 當歸身 蒼朮 秦艽 肉桂(各三分) 生地黃 牡丹皮 生甘草 (各五分) 升麻(七分) 熟甘草 黃耆 (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立效 。

益智和中湯

治腸下血,或血色紫黑,腹中痛,腹皮惡寒,右手關脈弦,按之無力,而喜熱物,熨之內寒明矣。

肉桂(一分) 桂枝(四分)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當歸身 炙 甘草 黃耆 升麻(各一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 乾薑(少許)
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溫服。

芍藥柏皮丸

治濕熱惡痢血痢頻並窘痛無問膿血並皆治之 芍藥 黃柏(各一兩) 當歸 黃連(各五錢)
上為末,飯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湯下,忌油膩酒濕面等物。

和中益胃湯

治太陰陽明腹痛,大便常泄,若不泄即秘,而難見在後傳作濕熱毒,下鮮紅血,腹中微痛,脅下急縮,脈緩而洪,弦中下得之,按之空虛 蘇木(一分) 本 益智仁(各二分) 熟地黃 炙甘草(各三分) 當歸身(四分) 柴胡 升麻(各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槐花散

治腸下血,濕毒下血

川芎(四分) 槐花 青皮 荊芥穗 熟地黃 白朮(各六分) 當歸身 升麻(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湯調下,食前,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茯苓湯

治因傷冷飯,水泄一夜走十行,變作白痢,次日其痢赤白,腹中療痛,減食熱躁,四肢沉困無力

生黃芩(三分) 當歸身(四分)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豬苓 茯苓(各六分) 澤瀉( 一錢) 芍藥(一錢五分) 蒼朮 生薑 升麻 柴胡(各二分)
上 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之。

黃耆補胃湯

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時作泄,腹中鳴,小便黃

黃耆 柴胡 當歸身 益智 橘皮(各三分) 升麻(六分) 炙甘草(二錢) 紅花(少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之。

升陽除濕湯

自下而上者,引而去之

蒼朮(一錢) 柴胡 羌活 防風 升麻 神曲 澤瀉 豬苓(各五分) 炙甘草 陳皮 麥曲(各三分)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之
如胃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各五分,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非腸鳴不得用。

人參益胃湯

治頭悶,勞動則微痛,不喜飲食,四肢怠惰,躁熱短氣,口不知味,腹鳴,大便微溏,身體昏悶,覺渴不喜冷物

黃耆 甘草 當歸梢 益智(各二分) 人參 黃芩 柴胡 半夏 白朮(各三分) 陳皮 升麻(各五分) 蒼朮(一錢五分) 紅花(少許)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前服之。

升麻補胃湯

治因內傷,服牽牛大黃食藥,泄瀉過多,腹中大痛 甘草(七分)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黃耆 (各五分) 半夏(三分) 當歸身 乾薑(各二 分) 紅花(少許)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之。


散腫潰堅湯

治馬刀瘡,結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肩上或於脅下,皆手足少陽經中,及瘰遍於頦,或至頰車堅而不潰,在足陽明經中所出,或二証瘡已破流膿水並皆治之。

黃芩(八錢酒洗一半生用一半) 草龍膽(酒洗各炒四遍) 栝蔞根(坐碎酒洗) 黃柏(酒 製) 酒知母 桔梗 昆布(各五錢) 柴胡(四錢) 炙甘草 京三棱(酒洗) 廣朮(酒洗炒) 連翹 (各三錢) 葛根 白芍藥 當歸梢 黃連(各二錢) 升麻(六分)
上 咀,每服六錢,水二盞零八分,先浸多半日煎至一盞,去渣,食後熱服,於臥處伸足在高處頭低垂,每 含一口,作十次咽,服畢依常安臥,取藥在膈上停蓄故也,另攢半料作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餘丸,用此藥湯,留一口送下,或加海藻五錢,炒亦妙

升陽調經湯

治瘰繞頸,或至頰車,此皆由足陽明胃經中來,若瘡,深遠隱曲肉底,是足少陰腎經中來,乃戊脾傳於癸腎,是夫傳於妻,俱作塊子,堅硬大小不等,並皆治之,或作丸亦可

升麻(八錢) 葛根 草龍膽(酒製) 黃芩(酒製) 廣朮(酒洗炒) 京三棱(酒洗炒) 炙 甘草 黃連(酒洗) 連翹 桔梗(各五錢) 生黃芩(四錢) 當歸身 芍藥(各三錢) 黃柏(酒 洗二錢) 知母(酒洗炒一兩)
上另秤一半作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餘丸,一半作 咀,每服五錢,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七八錢,水二盞先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足高去枕仰臥,噙一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在後送下丸藥,服畢其臥如常。

連翹散堅湯

治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名曰馬刀,從手足少陽經中來也,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並皆治之

柴胡(一兩二錢) 草龍膽(酒洗四次) 土瓜根(酒製各一兩) 黃芩(酒炒二次七錢) 當歸梢 生黃芩 廣朮 京三棱(同廣朮酒炒) 連翹 芍藥(各五錢) 炙甘草(三錢) 黃連(酒炒 二次) 蒼朮(各二錢)
上另秤一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餘丸,一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先浸多半日,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去枕仰臥,每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藥,服畢臥如常,更以後藥塗之

龍泉散

龍泉粉(炒) 瓦粉 廣朮 京三棱(酒洗炒) 昆布(各五錢)
上同為細末,煎熱水調塗之用此藥去疾尤速

救苦化堅湯

治瘰,馬刀挾癭,從耳下或耳後下頸至肩上,或入缺盆中,乃手足少陽之經分,其瘰在頦下,或至頰車,乃足陽明之經,分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將二証合而治之:

黃耆 (一錢) 護皮毛、實腠理虛、及活血脈生血,亦瘡家聖藥也,又能補表實元氣之弱也
人參(三分) 補肺氣之藥也,如氣短不調,及喘者加之
炙甘草(五分) 能調中和諸藥,瀉火益胃氣,亦能去瘡邪
真漏蘆 升麻(各一錢) 葛根(五分) 此三味俱足陽明本經藥也
連翹(一錢) 此一味十二經瘡中之藥,不可無者,能散諸血結氣聚此,瘡家之神藥也
牡丹皮(三分) 去腸胃中留滯宿血
當歸身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三分) 此三味,諸經中和血生血涼血藥也
白芍藥(三分) 如夏月倍之,其味酸,其氣寒,能補中益肺之虛弱,治腹中痛必用之,冬寒則不可用
肉桂(二分) 大辛熱,能散結積,陰証瘡瘍須當少用之,此寒因熱用之意,又為寒陰覆蓋其瘡,用大辛熱以消浮凍之氣,如有煩躁者去之
柴胡(八分) 功同連翹,如瘡不在少陽經則去之
黍粘子(三分) 無腫不用
羌活(一錢) 獨活 防風(各五分) 此三味必關手足太陽証,脊痛項強,不可迥視,腰似折,項似拔者是也,其防風一味辛溫,若瘡在膈
以上雖無手足太陽經証,亦當用之,為能散結,去上部風邪病患身拘急者風也
昆布(二分) 其味大鹹,若瘡堅硬結硬者宜用,鹹能軟堅
京三棱(煨二分) 廣朮(煨三分) 此二味,若瘡堅硬甚者用之,如不堅硬勿用
益智仁(二分) 如唾多者,胃不和也,或病患吐沫吐食,胃上寒者加之,無則去之
大麥 面(一錢) 治腹中縮急,兼能消食補胃
神曲末(炒黃色二分) 為食不消化故也
黃連(去鬚三分) 以治煩悶
黃柏(炒三分) 如有熱,或腿腳無力加,如有躁煩,欲去衣者,腎中伏火也,更宜加之,無此証勿用
濃朴(三錢二分薑製) 如腹脹者加之,無則勿用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捻作餅子,日乾搗如米粒大,每服三錢,白湯下,如氣不順加橘皮,甚者加木香少許,量病患虛實,臨時斟酌與之,無令藥多,妨其飲食,此治之大法也。

如止在陽明分為瘰者,去柴胡、黍粘子二味余,皆用之,如在少陽分,為馬刀挾癭者,去獨活、漏蘆、升麻、葛根,更加瞿麥穗三分,如本人素氣弱,其病勢來時,氣盛而不短促者,不可考其平素,宜作氣盛而從病變之權也,宜加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防己之類,神邪氣在上中下三處,假令在上焦加黃芩(一半酒洗一半生用) 在中焦加黃連(一半酒洗一半生用) 在下焦則加酒製黃柏、知母、防己之類,選而用之,如本人大便不通,而滋其邪盛者,加酒製大黃,以利如血燥,而大便燥乾者,加桃仁、酒製大黃二味
如風結燥不行者,加麻仁大黃
如風澀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黃、秦艽以利之
如脈澀,覺身癢氣澀,而大便不通者,加郁李仁大黃、以除氣燥也
如陰寒之病,為寒結閉而大便不通,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乾薑,冰冷與之,大抵用藥之法,不惟瘡瘍一說,諸疾病量人,素氣弱者,當去苦寒之藥,多加人參、黃耆、甘草之類,瀉火而先補其元氣,餘皆仿此。

柴胡連翹湯

治男子婦人馬刀瘡

中桂(三分) 當歸梢(二錢五分) 黍粘子(二錢) 炙甘草 酒黃柏 生地黃(各三錢) 柴胡 黃芩(炒) 酒知母 連翹(各五錢) 瞿麥穗(六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服之

黍粘子湯

治耳痛生瘡

昆布 蘇木 生甘草 蒲黃 草龍膽(各一分) 黍粘子 連翹 生地黃 當歸梢 黃芩 炙甘草 黃連(各二分) 柴胡 黃耆 (各三分) 桔梗(三錢) 桃仁(三個)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服,忌寒藥利大便

淨液湯(一名連翹防風湯)

治皮膚癢、腋下瘡、背上瘡、耳聾耳鳴

桂枝(二分) 連翹 生地黃 桔梗 升麻 甘草(各五分) 當歸梢(七分) 麻黃 草豆 蔻仁 羌活 防風 柴胡 蒼朮(各一錢) 酒黃芩(一錢)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熱服

消腫湯

治馬刀瘡

黍粘子(炒) 黃連(各五分) 當歸梢 甘草(各一錢) 栝蔞根 黃耆 (各一錢五分) 生黃芩 柴胡(各二錢) 連翹(三錢) 紅花(少許)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服,忌酒濕面

內托羌活湯

治足太陽經中左右尺脈俱緊按之無力尻臀生癰堅硬腫痛大作

肉桂(三分) 連翹 炙甘草 蒼朮 橘皮(各五分) 當歸梢 防風 本(各一錢) 黃耆 (一錢五分) 黃柏(酒製) 羌活(各二錢)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酒一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以夾衣蓋癰上,使藥力行,罷去蓋之衣。

升麻托裡湯

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瘡,瘡頂陷下,作黑眼子,其脈弦洪,按之細小

黃柏(二分) 肉桂(三分) 黍粘子(五分) 黃耆 炙甘草 當歸梢(各一錢) 連翹 升 麻葛根(各一錢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盞酒半盞同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服

內托黃湯

賈德茂小男,於左大腿近膝股內出附骨癰,不辯肉色,漫腫皮澤,木硬瘡勢甚大,其左腳乃肝之脾土也,更在足厥陰肝經之分,少侵足太陰脾經之分,其脈左三部細而弦,按之洪緩,微有力,此藥主之

生地黃(一分) 黃柏(二分) 肉桂(三分) 羌活(五分) 當歸梢(七分半) 土瓜根(酒製) 柴胡梢(各一錢) 連翹(一錢三分) 黃耆 (二錢)
上 咀都作一服酒一盞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

柴胡通經湯

治小兒項側有瘡,堅而不潰,名曰馬刀瘡

柴胡 連翹 當歸梢 生甘草 黃芩 黍粘子 京三棱 桔梗(各二分) 黃連(五分)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後服,忌苦藥泄大便

白芷升麻湯

尹老家,素貧寒形志皆苦,於手陽明大腸經分出癰幼小有疝,其臂外皆腫痛,在陽明左右寸脈皆短,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癰得自八風之變,以脈斷之邪氣在表,其証大小便如故,飲食如常,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裡,也不惡風寒,止熱躁,脈不浮,知不在表也,表裡既和,邪氣在經脈之中。內經云:凝於經絡,為瘡癰,其癰出身半以上,故風從上受之,故知是八風之變,為瘡者也,故治其寒邪,調其經脈中血氣,使無凝滯而已。

炙甘草(一分) 升麻 桔梗(各五分) 白芷(七分) 當歸梢 生地黃(各一錢) 生黃芩( 一錢五分) 酒黃芩 連翹 黃耆 (各二錢) 中桂(少許) 紅花(少許)
上 咀,分作二服,酒水各一大盞半同煎至一盞,去渣,稍熱,臨臥服,一服而愈

保生救苦散

治火燒,或熱油烙及,脫肌肉者

生寒水石 大黃(火煨) 黃柏(油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油調塗之,或乾用此藥,塗之,其痛立止,日近完複,永無破傷風之患

一上散

治諸般疥癬必效 雄黃(通明手呵破者) 黑狗脊 蛇床子(炒) 熟硫黃(各五錢) 寒水石(六錢) 斑蝥( 十三個去翅足毛研碎) 上另研雄黃、硫黃、寒水石如粉次,入斑蝥和蛇床子、黑狗脊為細末,同研勻,先洗疥癬,令湯透去痂,油調手中擦熱,以鼻中臭三兩次,擦上,可一上即愈
如痛甚及腫滿高起者,加寒水石一倍
如不苦癢,只加黑狗脊
如微癢,只加蛇床子
如瘡中有蟲,加雄黃
如喜火灸湯浴者,加硫黃

聖愈湯

治諸惡瘡,血出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藥主之

生地黃 熟地黃 川芎 人參(各三分) 當歸身 黃耆 (各五分)
上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無時服

獨聖散

治湯泡破,火燒破,瘡毒疼痛,生白礬
上為細末,芝麻油調,掃瘡破處,不拘時候

黃耆肉桂柴胡酒煎湯

治附骨癰,堅硬漫腫,不辨肉色,行步作痛,按之大痛

黃耆 當歸梢(各二錢) 柴胡(一錢五分) 黍粘子(炒) 連翹 肉桂(各一錢) 升麻( 七分) 炙甘草 黃柏(各五分)
上 咀,好糯酒一大盞半,水一大盞半,同煎至一大盞,去渣,空心溫服,少時便,以早飯壓之,不致大熱,上攻中上二焦也


安神丸

治心神煩亂,怔忡,兀兀欲吐,胸中氣亂而熱有似懊之狀,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然不安。宜用權衡法,以鎮陰火之浮,越以養上焦之元氣。經云: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苦瀉之,以黃連之苦寒,去心煩除濕熱為君,以甘草生地黃之甘寒,瀉火補氣、滋生陰血為臣,以當歸補血不足,以朱砂納浮留之火而安神明也。

黃連(一錢五分酒洗) 朱砂(一錢水飛) 酒生地黃 酒當歸身 炙甘草(各五分)
上件,除朱砂水飛外,搗四味為細末,同和勻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唾咽下,食後

朱砂安神丸

治心煩懊,心亂怔忡,上熱胸中氣亂,心下痞悶,食入反出

朱砂(四錢) 黃連(五錢) 生甘草(二錢五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食後津唾咽下

補氣湯

治皮膚間有麻木,乃肝氣不行故也

白芍藥 橘皮(不去白各一兩五錢) 炙甘草 黃耆 (各一兩) 澤瀉(五錢)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至一盞去渣,溫服

當歸補血湯

治婦人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血虛,脈實血實。又云:血虛發熱,証象白虎,惟脈不長實為辨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此病得之於飢困勞役

黃耆 (一兩) 當歸身(二錢酒製)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

柴胡升麻湯

治男子婦人,四肢發熱,肌熱筋骨熱表熱,如火燎以手,捫之烙人手,夫四肢者屬脾土也,熱伏地中 。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又有胃虛過食冷物,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此藥主之

升麻 葛根 獨活 羌活 白芍藥 人參(各五錢) 炙甘草 柴胡(各三錢) 防風(二錢五分) 生甘草(二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熱服,忌寒冷之物

火鬱湯

治五心煩熱,是火鬱於地中四肢者,脾土也,心火下陷於脾土之中,郁而不得伸,故經云:火鬱則發之

升麻 葛根 柴胡 白芍藥(各一兩) 防風 甘草(各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大盞,入連鬚蔥白三寸,煎至一盞,去渣,稍熱,不拘時候服

小黃丸

化痰涎,和胃氣,除濕,治胸中不利

黃芩(一兩) 半夏(薑湯製) 白朮(各五錢) 陳皮 青皮(去白) 黃耆 (各三錢) 澤瀉 (二錢) 乾薑(一錢五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食遠溫水下

黃芩利膈丸

除胸中熱利,膈上痰

生黃芩 炒黃芩(各一兩) 半夏 黃連 澤瀉(各五錢) 南星 枳殼 陳皮(各三錢) 白朮(二錢) 白礬(五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溫水下,忌酒濕面

補益腎肝丸

治目中流火,視物昏花,耳聾耳鳴,困倦乏力,寢汗惡風,行步不正,兩足欹,側臥而多驚,腳膝無力,腰以下消瘦

柴胡 羌活 生地黃 苦參(炒) 防己(炒各五分) 附子 肉桂(各一錢) 當歸身(二 錢)
上為細末,熟水為丸如雞頭仁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水下

太陽經嚏藥

防風(二分) 羌活(三分) 紅豆(二個)
上為細末,鼻內 之

麻黃茱萸湯

治胸中痛,頭痛,食減少咽嗌不利,右寸脈弦急

麻黃 羌活(各五分) 吳茱萸 黃耆 升麻(各三分) 黃芩 當歸 黃柏 本(各二 分) 川芎 蔓荊子 柴胡 蒼朮 黃連 半夏(各一分) 細辛(少許)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後

黃耆湯

治表虛惡風寒

黃耆 (五錢) 甘草(三錢) 香白芷(二錢五分) 本 升麻(各二錢) 草豆蔻 橘皮( 各一錢五分) 麻黃 當歸身(各一錢) 蓮花青皮(七分) 柴胡(六分) 黃柏(少許)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服

除濕補氣湯(一名清神補氣湯)

治兩腿麻木,沉重無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體重如山,語聲不出,右寸脈洪大

升麻(六錢) 蒼朮(四錢) 酒黃柏 柴胡 黃耆 (各三錢) 酒知母 本 生甘草 當歸(各二錢) 五味子 陳皮(各一錢五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之待少時以早飯壓之

參歸湯

補氣血俱不足

黃耆 (七分) 甘草 生地黃(各五分) 柴胡 草豆蔻仁 升麻(各四分) 當歸身(三分) 熟地黃 人參(各二分) 益智仁(少許) 紅花(少許)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升陽湯

治陽蹺癇疾,足太陽經寒,恐則氣下行,宜升陽氣

炙甘草(五錢) 麻黃(不去節) 防風(各八錢) 羌活(一兩五錢)
上 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


或問:濕之與汗為陰乎,為陽乎?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則為脾胃也,人之汗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濕,則為霧露,為雨也,陰濕下行,地之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也,甚為寒中混勝,則音聲如從瓮中出,濕若中水也,相法家有說,土音如居深瓮裡言,其壅也遠也,不出也,以明其濕審矣。又知此二者亦為陰寒也。內經云:氣虛則外寒,雖見熱中蒸蒸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亡陽,不任外寒終傳寒中,多成痺寒矣。色以候天脈,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陰陽也,故以脈氣候之,皆有形無形之可見者也。

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黃耆 麻黃根(各一錢) 羌活(七分) 生甘草 當歸梢 生黃芩 半夏(薑製各五分) 麥門冬 生地黃(各三分) 豬苓(二分) 蘇木 紅花(各一分) 五味子(七個)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中風証必自汗,不得重發其汗,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自汗論

治六月七月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而熱旺濕熱,相合必刑庚,大腸寒冷,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步不正,兩足欹側,此藥主之

黃耆 (一錢五分) 橘皮 白朮 澤瀉(各五分) 人參 白茯苓 升麻(各三分) 炙甘草 麥門冬 當歸身 生地黃 神曲末 豬苓(各二分) 柴胡 酒黃柏 黃連 蒼朮(各一分) 五 味子(九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熱服

治盜汗之聖藥也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柏 黃芩 黃連(各等分) 黃耆 (加倍)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服,小兒減半服之

治頭重如山,此濕氣在頭也

麻黃根(炒五錢) 苦丁香(五分) 羌活(炒) 連翹(炒各三分) 紅豆(十個)
上為細末,鼻內之。

靈壽縣董監軍,癸卯冬大雪時,因事到真定,忽覺有風氣暴至,診候得六脈俱弦甚,按之洪實有力,其証手攣急,大便秘澀,面赤熱,此風寒始至加於身也,四肢者脾也,以風寒之邪傷之,則搐急而攣痺乃風淫未疾而寒在外也內經曰:寒則筋攣正謂此也本人素飲酒內有實熱乘於腸胃之間故大便秘澀,而面赤熱內,則手足陽明受邪,外則足太陰脾經受風寒之邪,用桂枝、甘草以卻其寒邪,而緩其急搐,又以黃柏之苦寒滑,以瀉實而潤燥,急救腎水,用升麻葛根以升陽氣,行手足陽明之經,不令遏絕,更以桂枝辛熱入手陽明之經為引用,潤燥複以芍藥、甘草,專補脾氣,使不受風寒之邪,而退木邪,專益肺金也,加人參以補元氣,為之輔佐加當歸身去裡急,而和血潤燥,此藥主之。

芍藥(五分) 升麻 葛根 人參 當歸身 炙甘草(各一錢) 酒黃柏 桂枝(各二錢)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熱服,不拘時,令暖房中,近火摩搓其手

治癘風滿面連頭極癢不任眉毛脫落先砭其處令惡氣消盡後服此藥

連翹 升麻(各六分) 桔梗(五分) 生黃芩 生地黃(各四分) 黃耆 蘇木 黃連 地龍 全蠍 當歸(各三分) 白豆蔻 人參(各二分) 甘草(一分半) 梧桐淚(一分) 麝香(少許) 桃仁(三個) 虻蟲(去翅足炒三個) 水蛭(三個炒令煙盡)
上銼如麻豆大,除連翹、梧桐淚、白豆蔻另為細末,麝香、虻蟲、水蛭三味同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酒一盞入,連翹煎至一盞,去渣,再入白豆蔻二味,並麝香等,再煎至七分,稍熱,早飯後午前服之,忌酒濕面,生冷硬物。

治兩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臥,乃熱傷元氣也

黃耆 (八錢) 生甘草 人參(各五錢) 白芍藥(三錢) 柴胡(二錢五分) 炙甘草 升麻 (各二錢) 五味子(一百四十個)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服

治兩腿麻木沉重

黃耆 (八錢) 甘草(六錢) 青皮(四錢) 升麻 柴胡 當歸梢 澤瀉(各二錢) 橘皮( 一錢) 紅花 五味子(一百二十個)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治面黃汗多目赤四肢沉重,減食腹中時時痛咳嗽兩手寸脈短右手脈弦細兼澀關脈虛

升麻 柴胡 當歸(各二分) 神曲(三分炒) 澤瀉(四分) 大麥 曲 蒼朮(各五分) 黃耆(二錢五分) 炙甘草(八分) 紅花(少許) 五味子(二十個)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服

治秋冬每夜,五更嗽連聲不絕,乃至天曉日高方緩,日苦兩脅下痛,心下痞悶,臥而多驚,筋攣肢節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進飲食

麻黃(八錢) 蒼朮(五錢) 黃耆 (一錢五分) 草豆蔻(六分) 柴胡 羌活(各五分) 生 甘草 當歸梢 防風(各四分) 炙甘草 黃芩(各三分) 五味子(九個)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稍熱臨臥服

清利頭目寬快胸膈

人參 蔓荊子(各五分) 防風(一錢) 葛根(一錢五分) 黃耆 (三錢) 甘草(四錢)
上 咀,分作二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臨臥熱服,以夾衣蓋覆,不語須臾汗出為效

治寒濕所客,身體沉重,胃脘痛,面色痿黃

蒼朮(二錢) 麻黃 炒神曲 橘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一錢) 桂梗 半夏 草豆蔻仁 豬苓(各五分) 黃耆(三分) 炙甘草(二分) 杏仁(十個)
上都作一服,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熱服

治盜汗

炒黃柏 炒知母(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
上為粗末,生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治打撲閃損腰痛不可忍

乳香 沒藥(各錢) 白萵苣子(一兩炒黃) 烏梅(一個) 白粟米(一抄炒黃)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空心下

治表中虛熱或遇夜則甚

黃耆 (一錢) 柴胡(七分) 生甘草 黃連(酒製) 黃芩 芍藥 地骨皮 生地黃(去血 熱) 蒼朮(各五分) 當歸身 升麻(各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

如身體力困者,加麥門冬、五味子(各五分)、人參、甘草(各一錢)

治遍身壯熱骨節疼痛

升麻 羌活 蒼朮(各一錢) 防風(八分) 柴胡 甘草(各七分) 當歸 本(各五分) 橘皮(三分) 冬加麻黃(不去節) 春加麻黃(去節)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後,以蔥醋湯發之,得微汗為效

治表有風証,因連日酣飲,其証複來,右口角並眼頗有側視,及左手左腳腿,麻木疼痛

天麻 芍藥 神曲(炒) 羌活(肢節不痛去之) 茯苓(各三分) 人參 黃連(各四分) 當歸(五分) 黃耆 甘草 升麻 葛根 黃柏 蒼朮(各六分) 澤瀉(七分) 柴胡(九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或加豬苓(六分)

治膝中無力,伸而不得屈,屈而不能伸,腰背腿膝沉重,行步艱難

防己(酒洗一兩) 羌活 柴胡 滑石(炒) 炙甘草 栝蔞根(酒洗各五錢) 澤瀉 防風 (各三錢) 苦參(酒洗) 川烏(各一錢) 肉桂(五分)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煎愈風湯下,空心服

治午後發熱,背惡風,四肢沉重,小便或多或少黃色,此藥又治汗後發熱

白朮(一兩) 生地黃(炒) 地骨皮 澤瀉 知母(各七錢) 赤茯苓 人參 炙甘草 柴胡(各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溫服
如小便快利,減茯苓、澤瀉(一半)
如有刺痛,一料藥中加當歸身(酒洗七錢)

治久瘧熱多寒少不止

白朮 白茯苓 人參 甘草 柴胡 薄荷葉 黃芩(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候服

治發熱晝少而夜

治發熱晝少而夜多,太陽經中尤甚,晝病則在氣,夜病則在血,是足太陽膀胱血中浮熱,微有氣也,既病,人大小便如常,知邪氣不在臟腑,是無裡証也,外無惡寒,知邪氣不在表也,有時而發,有時而止知邪氣,不在表不在裡,知在經絡也。夜發多而晝發少,是邪氣下陷之深也,此雜証,當從熱入血室而論之。

生地黃(酒洗炒) 熟地黃 蒲黃 丹參(酒炒) 當歸(酒炒去土) 漢防己(酒洗炒) 柴胡(去蘆) 甘草梢(炙) 羌活(各一兩) 桃仁(去皮三錢湯浸)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治面生瘡、痤痱及粉刺

治面有 或生瘡,或生痤痱,及粉刺之類,並去皮膚燥癢,去垢膩潤澤肌膚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搗) 好升麻(八兩) 楮實子(五兩) 白芨(一兩細銼) 甘松(七 錢) □砂(連皮) 白丁香(臘月收) 三柰子(各五分) 綠豆(八合揀淨另搗) 糯米(一升二合)
上為細末,用之如常

自汗論

白丁香 白芨 白牽牛 白蘞(各一兩) 白芷(七錢) 當歸梢 白蒺藜 升麻(各五錢) 白茯苓 楮實子(各三錢) 麻黃(去節二錢) 白附子 連翹(各一錢五分) 川椒(一錢)
上為細末,用之如常

自汗論

麻黃 升麻(去黑皮) 防風(各二錢) 羌活(去皮) 當歸身 白芨 白檀(各一錢)
上用小油半斤,以銀器中熬,綿包定前,藥於油中熬之,得所澄淨,去渣,入黃蠟一兩,再熬之為度


治驚論

外物驚宜鎮心,以黃連、安神丸,若氣動所驚,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風丸,治風辛溫之藥,必殺人 何也?辛散浮溫熱者,火也,能令母實助風之氣,盛皆殺人也,因驚而泄,青色先鎮肝,以朱砂之類,勿用寒涼之氣大禁涼驚丸風木旺必克脾胃當先實其土後瀉其子閻孝忠編集錢氏方以益黃補土誤矣。其藥有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土愈虛矣。青橘皮瀉肺金,丁香辛熱大瀉肺與大腸脾實,當瀉子,今脾胃虛反更瀉子而助火,重虛其土,殺人無疑矣。其風木旺証,右關派洪大,掌中熱,腹皮熱,豈可以助火瀉金,如寒水來乘脾土,其病嘔吐、腹痛、瀉痢,青白益黃散聖藥也,今立一方,先瀉火補金,大補其土,是為神治之法。

益黃散

黃耆 (二錢) 人參(一錢) 炙甘草(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渣,食遠,服加白芍藥尤妙。
此三味,皆甘溫能補元氣,甘能瀉火。內經云:熱淫於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白芍藥酸寒寒能瀉火,酸味能瀉肝而大補肺金,所補得金土之位,金旺火虛,風木何由而來,克土然後瀉風之邪,夫益黃散、理中丸、養神丸之類,皆治脾胃寒濕大盛,神品之藥也,若得脾胃中伏熱火勞役,不足之証,及服熱藥巴豆之類,胃虛而成慢驚之証,用之必傷人命,夫慢驚風者,皆由久瀉脾胃虛而生也,錢氏以羌活膏,療慢驚風誤矣。脾虛者,由火邪乘其土位,故曰:從後來者為虛,邪火旺,能實其木,木旺故來克土,當於心經中,以甘溫補土之源,更於脾土中瀉火以甘寒,更於脾土中補金以酸涼,致脾土中金旺火衰,風木自虛矣。損食多進藥愈,前藥是也。

治胃中風熱

黃耆 (二錢) 陳皮(去白) 人參(各一錢) 芍藥(七分) 生甘草 熟甘草(各五分) 黃連(少許)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食前服。

治驚論

二月間,有一小兒,未滿一百日,病腹脹,二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黃色,宜升陽氣,滋血益血補血,利大便。

蠍梢(二分) 神曲末 升麻(各三分) 當歸 濃朴(各一錢) 桃仁(十個)
上都作一服,水一大盞煎至半盞,去渣,食遠熱服。

治小兒失乳

治小兒失乳,以食飼之,未有食,腸不能克化,或生腹脹,四肢瘦弱,或痢色無常

濃朴 青皮(各二分) 橘紅 半夏 蒼朮 人參(各三分) 枳實 麥 面 神曲末(各五分)
上為極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食前,忌飽食。

治驚論

時初冬,一小兒二歲大,寒証明,堂青脈,額上青黑,腦後青絡高起,舌上白滑,喉鳴而喘,大便微青,耳尖冷目中,常常淚下仍多眵,胸中不利,臥而多驚,無搐則寒。

黃柏 橘皮 葛根 連翹 蠍梢 炙甘草(各一分) 升麻 黃耆 柴胡(各二分) 當歸 身麻黃(各三分) 吳茱萸 生地黃 地龍(各五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大盞半煎至六分,去渣,乳食後熱服,服藥之後,添喜笑精神出,氣和順乳食旺。

治黃疳

治黃疳,土色為熱,為濕,當小便不利,今反利,知黃色為燥,胃經中大熱,發黃脫落,知膀胱與腎俱受土邪,乃大濕熱之証,鼻下斷作瘡者,土逆行榮氣伏火也,能乳者,胃中有熱也,寒則食不入,喜食土者胃不足也,面黑色者,為寒為痺,大便青寒褐色,血黑色,熱蓄血中間,黃色腸中有熱,治法當滋榮、潤燥、除寒熱、致津液

防風 黃連(各一分) 黃柏 炙甘草 麻黃(不去根節) 羌活(各二分) 山梔子仁 柴胡 茯苓(各三分) 當歸(四分) 大蕪荑 白朮(各五分)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一大盞半煎至六分去渣,食前稍熱服。

治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能下

白朮 柴胡(各半分) 升麻(一分) 桂枝 麻黃 吳茱萸 濃朴 羌活 草豆蔻 神曲 末 蒼朮 澤瀉 白茯苓 豬苓 黃柏 橘紅(各二分) 青皮 黃連(各五分) 杏仁(二個)
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治驚論

枳實 黃連(去鬚) 濃朴(各五分) 乾薑 薑黃 豬苓(各一錢) 橘皮 甘草 白朮( 各一錢五分)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二錢) 半夏(四錢) 黃芩(一兩二錢)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下。

治驚論

黃連(五錢) 黃芩(二錢) 濃朴(七分) 薑黃(五分) 乾生薑 人參(各四分) 甘草( 三分) 枳實(二分) 橘皮(一分)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小兒門 - 疹論

夫疹始出之証,必先見面燒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煩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足稍冷,多睡驚並瘡疹之証,或生膿胞,或生小紅,或生癮疹,此三等不同何故?俱顯上証而後乃出,蓋以上諸証,皆太陽寒水,起於右腎之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寒水夾脊逆流上頭下額,逆手太陽,丙火不得傳導,逆於面上,故顯是証。蓋旺癸寒水,克丙丁熱火,故也。諸証皆從寒水逆流而作也,醫者當知此理,乃敢用藥。夫胞者一名赤宮,一名丹田,一名命門,主男子藏精施化,婦人系胞有孕,俱為生化之源,非五行也。非水亦非火,此天地之異名也,象坤土之生萬物也。夫人之始生也,血海始淨,一日二日精勝其血,則為男子,三日四日五日血脈已旺,精不勝血則為女子,二物相搏,長生先身,謂之神,又謂之精,道釋二門言之,本來面目是也,其子在腹中,十月之間,隨母呼吸者,陽氣也,而生動作滋,益精氣神,飢則食母血,渴則飲母血,兒隨日長,皮肉筋骨,血脈形氣,俱足十月降生,口中尚有惡血,啼聲一發,隨吸而下,此惡血,複歸命門胞中,僻於一隅伏,而不發,直至因內傷乳食,濕熱之氣下流,合於腎中,二火交攻,致榮氣不從,逆於肉理,惡血乃發諸疹,皆出於膀胱,旺水其瘍後,聚肉理歸於陽明,故三番始顯之証,皆足太陽旺膀胱,克丙小腸,其始出,皆見於面,終歸於陽明肉理,熱化為膿者也;二火熾甚,反勝寒水,遍身俱出,此皆出,從足太陽傳變中來也,當外發寒邪,使令消散,內瀉二火,不令交攻,其中令濕氣上歸,複其本位,可一二服立已,仍令小兒以後,再無二番出之,患此內經之法,覽者詳之。

疹論

治証,悉具消化便,令不出如已出,希者再不生。

防風 羌活 麻黃根 升麻 生地黃 連翹(初出者減出大者加) 酒黃柏(各五分) 當歸身 黃連(各三分) 川芎 本 柴胡 葛根 酒黃芩 生黃芩 蒼朮(各二分) 細辛 生甘草白朮 陳皮 蘇木 紅花(各一分) 吳茱萸(半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空心服。

夫疹出者,皆因內傷,必出榮氣逆故也,大禁牽牛、巴豆,食藥宜以半夏、枳朮、大黃、益智仁之類,去其泄瀉,止其吐;若耳尖冷,呵欠,睡中驚,嚏噴眼澀,知必出也,諸大膿泡,小水泡,疹癮,三色皆榮氣逆,而寒複其表,宜以四味升麻湯中,加當歸身、連翹,此定法也。
如肺成膿,先嗽喘,或氣高而喘促,加人參,少加黃芩以瀉伏火而補元氣 。
如心出小紅,必先見嗌乾,驚悸身熱,肌肉腫脈,弦洪少加黃連 。
如命門出癮疹,必先骨疼,身熱,其疼痛不敢動搖,少加生地黃,又加黃柏 。

諸疹皆為陰証瘡,須皆因內傷飲食,脾胃不足,榮氣逆行,雖火熱內熾,陰覆其外,治法如前。辨小兒証,呵欠,嚏噴,睡中發驚,或耳光冷,眼澀,或辨複食,口熱,或口醋氣,奶瓣不消,或腹中痛。
如証少具,其未發,乃與升麻湯三五錢,帶熱服之,待身表溫和,疹已顯,服藥乃止。
如其身涼,其未出辨得是証,無問服數,直候身表溫和,及瘡已顯然後乃止,只時時與桔梗湯,寬胸膈,利咽喉 。

疹論

如已出,只時時與之,快咽喉,寬利胸膈 。

桔梗(二錢) 甘草(一錢炙)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大溫,時時服之,不可計服數。
如見傷食証,又見証,先與不犯大黃、巴豆藥,克化過,再與升麻湯
如食重傷,前藥不能過,再與犯大黃、巴豆藥過
如大便行當即便,與升麻湯服之,恐子內陷,以後臨時作罪過
如子已出稠密,身表熱急,與下項

疹論

如疹子已出稠密,身表熱,急與此藥服之,防後青乾黑陷。

黍粘子(炒香) 當歸身(酒洗) 炙甘草(各一錢) 柴胡 連翹 黃耆 黃芩(各一錢五分) 地骨皮(二錢)
上同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空腹服,藥畢且休與乳食 。

疹論

治小兒寒郁而喘,喉鳴腹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

麻黃 草豆蔻仁 益智仁(各一錢五分) 吳茱萸 濃朴(各二分) 當歸梢 甘草 柴胡 生黃芩(各一分) 升麻 神曲 蘇木(各半分) 全蠍(二個) 紅花(少許)
上銼疹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渣,食遠服,忌風寒,微有汗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