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下

子華子曰︰夫混茫之中,是名太初,實生三氣。上氣曰始,中氣曰元,三氣曰玄。玄資於元,元資於始,始資於初。太真剖割,通二而為一,離之而為兩,各有精專,是名陰陽。兩端而三之,數登於九而究矣。是以棲三陰之正氣於風輪,其專精之名曰太玄。棲三陽之正氣於水樞,其專精之名曰太一。太一,正陽也。太玄,正陰也。陽之正氣其色赤,陰之正氣其色黑。水、陽也,而其伏為陰。風、陰也,而其發為陽。上赤下黑,左青右白,黃潛中宮,而五運流轉,故有輪樞之象焉。水涵太一之中精,故能潤澤百物而行乎地中。風涵太玄之中精,故能動化百物而行乎天上。上赤之象,其宮成離。下黑之象,其宮成坎。夫兩端之所以平者,以中存乎其間故也。中名未立,兩端之不形,是以坎離斡乎中氣,中天地而立,生育萬物,新新而不窮。陽之氣為火,火勝,故冬至之日燥。陰之氣為水,水勝,故夏至之日濕。火則上炎,水則下注,鳥飛而上,魚動而下,物類相動,焱本相應,孰究其所以來,誰使其所以然。因其然也然,不然也不然,然乎然,不然乎不然,吾亦不知其所以然也。夫是之謂萬化原,上決而成天,下決而成地,既已決矣,命之曰中。決必有所合也,命之曰和,中和玄同,萬物所生,夫是之謂三三六六。

子華子曰︰天地之大數,莫過乎五,莫中乎五。五居中宮,以製萬品,謂之實也。沖氣之守也,中之所以起也,中之所以止也,龜筮之所以靈也,神響之所以豐融也,通乎此。則條達而無礙者矣,是以二與四,抱九而上躋也;六與八,蹈一而下沉也,戴九而履一,據三而持七。五居中宮,數之所由生,一縱一橫,數之所由成。故曰天地之大數,莫大乎五,莫中乎五,通乎此,則條達而無礙者矣。

子華子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淪也;淪者,養也。腑臟之伏也,血氣之留也,空 之塞也,關鬲之礙也,意其所未然也,意其所將然也。察於四然者,而謹訓於理,夫是之謂醫。以其所有餘也,而養其所乏也;以其所益多也,而養其所損也,反其所養,則益者彌損矣;反其所養,則有餘者彌乏矣。察於二尺者,而加疏淪焉,夫是之謂藥。故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淪也;淪者,養也。

(程叔本號子華子,晉人,程伯符之後朴之十六代祖也。孔子遇諸郯歡日天下之賢士也。詳子華子二卷並家乘子書無叔字。)老子之言︰大抵以無為無名為本,至於絕聖棄智。然所云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乃似於用機械而有心者,微言淵奧,固莫探其旨也。

太上老君十三虛無。

虛、無、清、靜、微、寡、柔、弱、卑、損、時、和、嗇。

一曰遺形忘體,恬然若無,謂之虛。

二曰損心棄意,廢偽去欲,謂之無。

三曰專精積神,不與物雜,謂之清。

四曰反神服氣,安而不動,謂之靜。

五曰深居閑處,功名不顯,謂之微。

六曰去妻離子,獨與道游,謂之寡。

七曰呼吸中和,滑澤細微,謂之柔。

八曰緩形縱體,以奉百事,謂之弱。

九曰憎惡尊榮,安貧樂辱,謂之卑。

十曰遁盈逃滿,衣食粗疏,謂之損。

十一曰靜作隨陽,應變卻邪,謂之時。

十二曰不飢不渴,不寒不暑,不喜不怒,不哀不樂,不疾不遲,謂之和。

十三曰愛視愛聽,愛言愛慮,堅固不費,精神內守,謂之嗇。

道家有交梨火棗者,蓋梨乃春花秋熟,外蒼內白,有金木交互之義,故曰交梨。棗味甘而色赤,為陽,有陽土生物之義,故曰火棗。

為道者如披乾草避火,愛欲人如執烈炬迎風。

不守庚申,都忘甲子。剪三尸內蠹,享六甲行廚。

名在丹台玉室,名在瓊簡赤書。

雲笈瓊函,神經怪牒。

仙丘絳露,見《山海經》;昆侖朱露,見《拾遺記》。

仙家三寶,有碧瓊杯,紅蕤枕,紫玉函。

仙家上藥,有玄霜,絳雪。

佩五岳圖,服三尸酒(石榴也。)不知上得不得,且怪懸之又懸。

佛有三不能,仙有三不過。

色香臭味,天之所生也。耳目鼻口,人之所具也。目知色,耳知聲,鼻知臭,口知味,此四者,天人之相交也。使無耳目,則聲色又烏用生之哉,則造化或幾乎熄矣,此天地之所以善藏其用也。至於心,則又所以具此理而應此事者也,宰製四者於中,而各聽命焉,此其所以官天地,役萬物者也,故並於兩間而為三。

夫咸者,生於火也。火然薪木,既已成灰,用水淋灌,即成灰鹵。燥乾之極,遇水即咸此其驗也。地中得火,既多燥乾,燥乾遇水,即成鹹味,咸者之性,尤多下墜。試觀五味,辛甘酸苦,皆寄草木,獨鹹味寄於海水,足徵四味浮輕,咸性沉重矣。今蜀道鹽井,先鑿得泉,悉是淡水,以桶隅之,更鑿數丈,乃得鹵焉。又鹽池雨多,水味必淡。作為斗門,泄其淡水,下乃鹵焉。咸重淡輕,亦其証也。海於地中,為最卑下,諸咸就之,積咸既多,淡入亦化,非獨水也。海中山島,或悉是咸,故咸重歸海,海水為鹽也。試觀人汗,俱作鹹味,亦由火故,理可類觀。溺處生硝,硝為火藥,亦一端也。或曰︰咸既因火,火因於日,日遍大地,大地之下,悉有鹽乎?曰︰豈不然乎?蜀道鹽井,三晉鹽池。西國有海,名曰地中,實不通海,亦是咸水。西戎北狄,多有鹽澤,彼以咸故,悉名為海。足徵大地之下,無不有鹽矣!

或曰︰大地之下既皆鹽,緣何鹽井以深,鹽池鹽澤以淺?曰︰咸生於火,火淺咸淺,火深咸深也。又感能固物,使之不腐,卻能斂物,使之不生。火在地中,藉溫暖多所變化,倘居地上,任其焚燒,有何不滅。若火與咸俱令在地,動植之物,悉皆泯矣。故日生熱,因熱生火,旋用水土壅閼,恆使在下,助生萬物,有時有處,間一發見,即歸本所。因火生咸,亦令性重,歸藏於海,為人作味,不令侵出地上,以為物害也。且海益於人,不止作味,咸水生物,美於淡水,故海中之魚,旨於江河之魚。咸水濃重,載物則強,故入江河而沉者,或入海而浮也。試以江河之舟,載物入海,載物不減,驗其水痕,頓淺尺許,此理何故?蓋緣燥熱之情,本自堅勁,加有鹹味,比之凡水,稠而密理,故載物獨強也。又海水夜光,江河不光,江河之水滅火,海水入火,如益膏油,反加熾盛,則咸為火情彰彰著矣。(海鹽)月中有形質微黑者,人以為山河之影,非也,其質有常,如玉之有瑕也。(蟾影)魚生於水,人生於塵。人俯視知為水,魚不知也,魚仰視知為塵,人不知也。立於百仞之上,清虛之間而觀之,塵水一也。大凡塵埃之中,皆氣所沖也,人一息不食氣則不生,魚一息不食水則死。人入水,魚抗塵,死不移時,違其所生之故也。水族入陸而不死者,魚鱉之類,是彼其吭間有辟塵之穴焉。陸族入水而不死者,烏鬼鮫人之類是,彼其吻下有逆水之竅也。人當不語之時,食氣從鼻入,而亦從鼻出。魚當倦游之候,食水從腮入,而亦從腮出,及其食物也,口即為政,而鼻腮呼吸未嘗間斷也。魚育於水,必借透塵中之氣而後生,水一息不通塵,謂之水死,而魚隨之。試函水一匱,四隙弭之。經數刻之久,而起視其魚,魚死矣。人育於氣,必旁通運旋之氣而後不死,氣一息不四通,謂之氣死,而大命盡焉。試兀坐十笏閣中,周匝封糊,歷三飯之久而視其人,人死矣。是故三日絕粗 之糧,淹然延命,十刻違正浩之養,溘爾捐軀。然則生人生長於氣,猶魚之於水也,通乎此。而子房辟谷之思,未甚怪誕矣。(水塵觀)天地間非形即氣,非氣即形。雜於形與氣之間者,水火是也,由氣而化形,形複返於氣,百姓日習而不知也。氣聚而不複化形者,日月是也。形成而不複化氣者,土石是也。氣從數萬裡而墜,經歷埃坷,奇候融結而為形者,星隕為石是也。氣從數百仞而墜,化為形而不能固者,兩雹是也。初由氣化形,人見之,卒由形化氣,人不見者,草木與生人禽獸蟲魚之類是也。氣從地下催騰,一粒種性,小者為蓬,大者為蔽牛乾霄之材,此一粒原本幾何?其餘則皆氣所化也,當其蓊然於深山,蔚然於田野,人得而見之。即至斧斤伐之,製為宮室器用,與充飲食炊爨,人得而見之。及其得火而燃,積為灰燼,衡以向者之輕重,七十無一焉,量以多寡,五十無一焉。即枯枝榴莖,落葉凋芒,殞墜漬腐,而為塗泥者,失其生茂之形,不啻什之九,人猶見以為草木之形。至灰燼與塗泥而止矣,不複化矣。而不知灰燼枯敗之歸土,與隨流而入壑也。會母無於黃泉,朝元精於冱穴,經年之後,潛化為氣,而未嘗為土與泥,此人所不見也。若灰燼塗泥,究竟積為土,生人豈複有卑處之域,滄海不盡為桑田乎?人身食草木之實,與禽獸之肉,不居然形耶,強飯之人,有日啖豚肩與斗粟,而臟腑燥結,甚至三日而通。量其所入而度所出,百無一焉。形之化氣,只在晝夜之間,雖由人身火候,足以攢簇五行,而原其始初,則緣所食之物,皆氣所化,故複返於氣耳,或曰皆氣所化。胡為不俱化,而猶存一分滓穢耶,此非形耶。曰︰糞田而後,滓穢安在,其旨與灰燼之潛化,又何以異乎?人身從空來,亦從空化。佛經以皮毛骨肉歸土,精血涕汗歸水,其亦見膚之義。開數百年古墓而視之,石槨而外,有剩土餘骸否?覆載之間,草木之朽燼,與血肉毛骨之委遺,積月而成寸,積歲而成尺積世而得尋,積運會而不知紀極,非其還返於虛無也。頊之顓丘陵,入土千仞,高辛之城郭,高出泰山之表矣。是故草木之由萌而修暢,人與禽獸蟲魚之自稚而壯強,其長也,無呼吸之候不長,此即離朱之善察,巧歷之窮推,不能名狀其分數,而況於凡民乎?故其消化而還虛,亦若是而已(形氣化)。

譚子曰︰蛇化為龜,雀化為蛤,彼忽然忘曲屈之狀,而得蹣跚之質,此倏然失飛鳴之態,而得介甲之體。斫削不能加其功,繩尺不能定其象,何化之速也。且夫當空團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求空,見空而不見塊,形無妨而人自妨之,物無滯而人自滯之,悲哉!

老楓化為羽人,朽麥化為蝴蝶,自無情而之有情也。賢女化為貞石,山蚯化為百合,自有情而之無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虛無所不至,神無所不通,氣無所不同,形無所不類。孰為彼,孰為我,孰為有識,孰為無識,萬物一物也,萬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

爪須者,我之形。何爪可割而無害?須可截而無痛?蓋榮衛所不至也,則是我本無害,而筋骨為之害,我本無痛,而血肉為之痛。所以知喜怒非我作,哀樂非我動,我為形所昧,形為我所愛。達此理者,可以出生死之外。

蜩笑子曰︰水其寒乎?火其炎乎?石其浮乎?羽其浮乎?然驪山有溫泉,蕭丘有寒火,南海有浮石, 不沉羽,名不可紀,而化不可窮。

《素問》云:霞擁朝陽,雲奔雨府。《楚辭》云:虹 紛其朝霞,夕淫淫而淋雨。唐詩云:朝霞晴作雨。俗諺云:朝霞不出市。

舉世皆夢也。夢,夢也;不夢,亦夢也。夢乎夢,不夢乎不夢,是故得失蕉鹿也,物我蝴蝶也,榮枯黃梁也。噫!通晝夜而醒者誰與?

蜀僧湛然,注楞嚴及易,皆有名理,妙於談論,指柳枝雲,此物何以易生?蓋柳星在二十八宿中,寄根於天,故栽之輒活。

心宿有男女二形,房宿具雌雄二狀。

斫竹根以辰日,捕魚 以亥日,栽種忌焦枯日。

易曰︰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可見盈虛消息,自有主宰之者,雖天地亦不能違也。然除卻天地,更有何物?此處見解,難以語人,亦不得不以語人也。

聖人之所謂知天者,豈有它哉?亦不過識得盈虛消息之理而已。說天者莫辯乎易一書,千言萬語,總不出此四字。但天之盈虛消息,自然者也。聖人之知存亡進退,而不失其正,亦自然者也。世之高賢,亦有懼盛滿而勇退者矣,亦有薄富貴而高蹈者矣,但以出處之間,未免有心,故又多一番魔障也。

心之虛靈知覺,虛是能包萬事萬物之理,靈是能通萬事萬物之理,知是識其理之所當然,覺是悟其理之所以然。

佛氏以性為自底,不涉於天,不知於何處求天,以山河大地為幻妄。有時破壞,不知於何處求地,以四大為假合,本來非有,不知於何處求人。

佛氏之徒,曰無生者,是畏死之論也。老氏之徒曰不死者,是貪生之說也。死生天地之常理,畏不可以苟免,貪者不可以苟得也。

梅花道人畫骷髏一軸,其上題云:漏泄陽春,爹娘搬販。至今未休,吐百種鄉談。

千般扭扮,一生人我。幾許機謀,有限光陰。無窮活計,汲汲忙忙作馬牛,何時了?覺來枕上試聽更籌。古今多少風流,想蠅利蝸名誰到頭。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兩度封侯。采菊籬邊,種瓜圃內,都只到邙山一土丘,惺惺漢,皮囊扯破。便是骷髏。

目視,太陽也,非日火不能自照,此離明外光也。乃木火之交,肝心之用,神魂之所以受役者也。耳聽,少陰也,非風氣不能自通,此坎暗內景也,乃金木之交,肺腎之用,精魄之所以受役者也。此兩端者,是皆體實而用虛,外感而內應也。

鼻息,少陽也,非內氣之出則不能接外氣之入,此雷風相搏也,金木之交,腦髓之用,氣脈之所以受役者也,乃生死之門乎。口食,太陰也,非己之液,不能滋外物之味,此山澤通氣也,水火之交,脾胃之用,肉血之所以受役者也,乃興敗之基乎。此兩端者,是皆體虛而用實,內感而外應也。

人之目與舌皆有形,而所視者亦有形。鼻惟容氣,故所嗅者亦惟氣。至於耳則中虛者也,而所聽之聲亦無跡,事物各以類應也夫。

血,少陰也,金也,故其氣腥。尿、太陰也,水也,故其氣臊。髓、少陽也,木○故其氣膻。屎、太陽也,火也,故其氣臭。津、隱於舌,通於脾,故其氣香。《聖濟總錄》曰︰血氣在人,猶人之津也。髭髮,猶津之 也,津之稿澤,而 隨之,則髭髮本血氣可知矣。

毛髮鬚眉,修直而中空。天地間細入塵微,莫不由理氣所生,故蚊喙能引血,蝴蝶絡緯蟋蟀以須交,理可見矣。

童女首經,能回垂絕之陽氣,第一時難得耳。如女子自受胎時,算至十四歲,恰是五千零四八日,歸黃道之數,用法招攝,如法服餌,亦可延齡。最上者,惟於經行時,有真氣先到,溫溫鉛鼎,光透帘幃而莫可遏。人能得之,名為大藥,可以還丹,可以接命,有感召之奇,非情想可得,知音者稀也。

抱朴子曰︰人在氣中,氣在人中。天地萬物,無不須氣以生,無不假呼吸以養,故太上示人以息。夫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息,此身未滅,此息先滅。受生之物,在胞胎內,隨母呼吸,受氣而成,此縷與母聯續。漸次漸開。中空如管,通氣往來。前通於臍,後通於腎,上通夾脊泥丸,至山根而生雙竅,由雙竅下至準頭,而成鼻之兩孔,是以名曰鼻祖。斯時我之氣通母之氣,母之氣通天地之氣,天地之氣,通太虛之氣,竅竅相通,無有隔閡,及乎氣數滿足,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地一聲,一點元陽,落於立命之處。自此後天用事,雖有呼吸往來,不得與元始祖氣相通。人生自幼至老,未有一息駐於其中。三界凡夫,塵生塵滅,萬死萬生,只為尋不著來時舊路耳。太上立法,教人修煉而長生者,其能奪天地之正氣。人之所以奪天地之正氣者,由其有兩孔之呼吸也。所呼者,自己之元氣從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氣從外而入。人若根源牢固,呼吸之間,亦可奪天地之正氣,而壽綿長。人若根源不固,精竭氣弱,所吸天地之正氣,隨呼而出,身中元氣,不為己之所有,反為天地所奪。何也?

蓋為呼吸不得其門而入耳,一切常人呼吸,皆從咽喉下至鬲膜而回,一吸則丹田氣與鼻氣相承,一呼則鼻氣出而丹田氣降,是以不能與祖氣相通,如魚飲水,而口進腮出,即莊子所謂眾人之息以喉者是也。若至人呼吸,貫明堂而上夾脊,流入命門,得與祖氣相連,如磁吸鐵,而同類相親,即莊子所謂真人之息以踵是也。踵者,其息深深之義,既得深深,則我命在我,而不為大冶陶鑄矣!今人往往謂一吸至丹田,則腹中上下氣滿,一呼則腹中之氣盡出矣。

果能盡出乎?此皆不究根源,不達生身之理耳。至若數息調息,不過清淨其息道,其於煉己築基,去大丹邈乎遠矣!今再直指先天祖竅,夫人立命之初,此竅先凝,就生兩腎,次生其心,其腎喻藕,其心喻蓮,其梗中通外直,柱地撐天。心腎相去八寸四分,中餘一寸二分,謂之腔子裡是也,乃心腎往來之路,水火既濟之鄉。此竅開通,則呼吸之氣,漸次通夾脊透混元,而直達於命府,方才子母會合,破鏡重圓,漸漸擴充,則根本完固矣!嗟乎?人生如無根之樹,全憑氣息以為根株,一息不來,命非己有。故欲修長生者,必固其氣,氣固,則身中之元氣,不隨呼而出,天地之正氣,恆隨吸而入,久之胎息定,鄞鄂成,而長生有路矣,有志者毋忽。(兩鼻孔是後天,腔子裡是先天。)夫火有陽火,有陰火,有水中之火,有土中之火,有金中之火,有木中之火。陽火者,天上日月之光,生於寅而死於酉;陰火者,燈燭之光,生於酉而死於寅,此對待之火也。水中火者,霹靂火也,即龍雷之火,無形而有聲,不焚草木,得雨而益熾見於季春而伏於季秋。

原夫龍雷之見者,以五月一陰生,水底冷而天上熱,龍為陽物,故隨陽而上升,至冬至一陽來複,故龍亦隨陽下伏。雷亦收聲,人身腎中相火,亦猶是也。平居不節欲,以致命門火衰,腎中陰盛,龍火無藏身之位,故游於上而不歸,是以上焦煩熱咳嗽等症。善治者,以溫腎之藥,從其性而引之歸原,使行秋冬陽伏之令,而龍歸大海,此至理也。

如燈燭火,亦陰火也,須以膏油養之,不得雜一滴寒水,得水即滅矣。其爐中之火,乃灰土中無焰之火,得木則煙,見濕即滅,須以灰培,實以濕燼。人身脾土中火,以甘溫養○其火自退。經曰︰甘能除大熱,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

空中之火,附於木中,以有坎水滋養,故火不外見,惟乾柴生火,燎原不可止遏,力窮方止。人身肝火內熾,郁悶煩躁,須以辛涼之品發達之。經曰︰木郁達之,火鬱發之,使之得遂其炎上之性。若以寒藥下之,則愈郁矣。熱藥投之,則愈熾矣。

金中火者,凡山中有金銀之礦,或五金埋瘞之處,夜必有火光,此金郁土中而不得越。

故有光輝發現於外,人身皮毛空竅中,自覺針刺蚊咬,及巔頂如火炎者,此水乘金虛,而見於皮毛故也。

以水言之,有陽水,有陰水,有火中之水,有土中之水,有金中之水,有木中之水。

陽水者,坎水也,氣也。陳希夷《消息論》曰︰坎以一陽陷於二陰,水氣潛行地中,為萬物受命根本,蓋潤液也,氣之液也。月令於仲秋云:煞氣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是水之涸,地之死也。於仲冬云:水泉動,是月一陽生,是水之動,地之生也,謂之火中之水可也,謂之土中之水可也。陰水者,兌澤也,形也,一陰上徹於二陽之上。以有形之水,普施萬物,下降為資生之利澤。在上即雨露之水,在下即大溪之水也。金中之水,礦中之水銀是也。在人身為骨中之髓,至精至粹,人之寶也。木中水者,巽木入於坎水而上出,其水即木中之脂膏。人身足下有湧泉穴,肩上有肩井穴,此暗水潛行之道。凡津液潤布於皮膚之內者,皆井泉水也。

夫水有如許之不同,總之歸於大海。天地之水,以海為宗。人身之水,以腎為源。而其所以能晝夜不息者,以其有一元之干氣為太極耳。經曰︰紀於水火,餘氣可推。

紫間色,而天垣稱紫微,豈非寓意之精乎?夫紫之為色,赤與黑相合而成也。水火相交,陰陽相感,而後萬物以之而為生。萬物以之而為生,是故為萬物之主宰矣。

紫色乃水火陰陽相交,既濟流通之義也,故天垣曰紫宮,又曰紫微者,紫宮微妙之所也。是以天子之居亦曰紫宸,面南拱北之情合矣。

太陰之行,與日同宮為晦朔,對宮為望,日明晝,月明夜。初一初二,日月同於卯時出卯宮,至酉時日月俱沒於酉位,故月夜行於地下,出地下日稍近,則不能明也。初三初四,卯時月到寅宮,自寅加卯,遞數至申位逢酉,故月生於申。初五初六,卯時月到丑宮,自丑加卯,遞數至未位逢酉,故月生於未。初七初八初九,卯時月到子宮,自子加卯,遞數至午位逢酉,故月生於午。初十十一,卯時月到亥宮,自亥加卯,遞數至巳位逢酉,故月生於巳。十二十三,卯時月到戌宮,自戌加卯,遞數至辰位逢酉,故月生於辰。十四十五十六,卯時月到酉宮,自酉加卯,遞數至卯位逢酉,故月生於酉。十七十八,卯時月到申宮,自申加卯,遞數至寅位逢酉,故月死於申。十九二十,卯時月到未宮,自未加卯,遞數至丑位逢酉,故月死於未。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卯時月到午宮,自午加卯,遞數至子位逢酉,故月死於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卯時月到巳宮,自巳加卯,遞數至亥位逢酉,故月死於巳。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卯時月到辰宮,自辰加卯,遞數至戌位逢酉,故月死於辰。三十日卯時月到卯宮,自與日近,故月全死。與日會而為晦矣,是以初一二卯時出,初三四辰時出,初五六巳時出,初七八九午時出,初十十一未時出,十二三申時出,十四五六酉時出,十七八戌時出,十九二十亥時出,二十一二三子時出,二十四五六丑時出,二十七八九寅時出,三十日亦卯時出也。蓋月出地上則明,卯酉分地平,卯酉上為出地,卯酉下為入地。日生於東,月生於西,其此之謂歟。

北斗位北而得七,為火之成數。南斗位南而得六,為水之成數,此乃陰陽精神交感之義也。日生於東,乃有西酉之雞。月生於西,乃有東卯之兔,此陰陽魂魄往來之義也。

日之食也,月輪掩之,故遭食處必虧缺。月之食也,暗虛蔽之月本無光,借日光以為明行當日之正對。值暗虛而為食暗虛本氣,故但能蔽其光。遭食之處,光陰而魄露焉。

陽經而陰緯,經之體縱,緯之體橫。故天之度為經縱,五星之纏為緯橫。縱為經而靜。

故列宿曰經星。橫為緯而動,故五星為緯星也。

潮之說多矣。蓋潮本屬陰,陰極則動。月亦陰也,與之同類,月行過於子午極處則潮起。初一二日,卯時月在卯,自卯順數,一時一位,當時至午位,故午時潮。初三初四日,卯時月在寅,以寅加卯,順數至未時在午位,故未時潮。初五初六日,卯時月在丑,以丑加卯,順數至申時在午位,故申時潮。初七初八初九日,卯時月存子,以子加卯,順數至酉時在午位,故酉時潮。初十十一日,卯時月在亥,以亥加卯,順數至戌時在午位,故戌時潮。十二十三日,卯時月在戌,以戌加卯,順數至亥時在午位,故亥時潮。十四十五十六日,卯時月在酉,以酉加卯,順數至子時在午位,故子時潮,下半月與此同。凡月臨子午,海水必起。

但上半月晝為潮,夜為汐,下半月夜為潮,晝為汐,皆月行於子午之位也。波濤洶湧者,由江勢曲折,沙潭深淺,激之而使然也。

萬物之生也本乎天,故其生質也皆圓,父之道也。惟石之生也或方,方者為地之骨也。

陽之數一三五七九,陰之數二四六八十。若陽之數有首而無尾,陰之數有尾而無首,是以陽會於首而不至於足,陰會於足而不至於首也。

人為陽,物為陰。陽數自一而至九無尾,陰數自二而至十有尾,故人無尾,而物皆有尾也。

人之水溝穴在鼻下口上,一名人中,蓋居人身天地之中也。天氣通於鼻,地氣通於口,天食人以五氣,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名之曰人中。(較前說更有理)人與畜,凡動物血皆赤者,血為陰屬水,坎為水,中含陽,血色赤,所含者陽也。離中之交,生氣之動也,去體久即黑,熟之亦黑,返本之義也。

女人產育,哺養以乳,乳之體居經絡氣血始終之間也。蓋自寅時,氣始於手太陰肺腹○出於雲門穴,雲門在乳上,陰陽繼續以行,周十二經。至丑時歸於足厥陰肝經,入於期門穴,期門在乳下,出於上,入於下,肺領氣,肝藏血,乳正居於其間也。

七損八益之說,始於軒歧,前人辨之亦已明矣,然的指不離乎易數。且九為老陽,六為老陰,乃數之極,極則不生,惟變化爾。八為少陰,七為少陽,少則生育,生育之道,交媾存乎其間,故八交七,七交八。八交七,是以女子之生也,七月而齒。七歲而齔,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絕。七交八,是以男子之生也,八月而齒,八歲而齔,二八而天癸至,八八而天癸絕。蓋男子少陽得七數,其根實在於八。女子少陰得八數,其根實在於七也。

人之目上睫動,下睫靜,為觀卦之象,有觀見之義。巽風動於上,坤地靜於下。人之口下頦動,上頦靜,為頤卦之象,有頤養之義。震雷動於下,艮山止於上,目居上,上者動,天氣運於上也。口居下,下者動,地氣運於下也。

或問木色本青,而草木皆綠何也?蓋綠青黃之間色,木非土不養,故青依於黃而綠矣。

草木之花,雖曰五色,然獨無黑色。黑為水色,母道也,母但陰育於中,故不現也。

雞鵝鴨家畜不能飛,其他野禽皆能飛。或曰家畜皆卵內即生毛,故不能飛。野禽皆卵外生毛,故能飛。又曰家︰畜雌抱伏,而雄不抱伏,得陰 多,故不能飛。野禽則雌雄皆抱伏,故能飛也。二說皆通。

凡卵皆白在外而黃在內,及抱成形,則黃變居外,白變居內矣,何以知其然?觀夫雞鵝鴨,在殼內生毛者俱黃毛,其飛禽外生毛者,身與吻俱黃可驗。此蓋太極之前陰包陽,太極之後陽包陰也。

十二肖屬,子為陰極,幽潛隱晦,以鼠配之,鼠藏跡。午為極,顯易剛健,以馬配之,馬快行。丑為陰,俯而慈愛,以牛配之,牛舐犢。未為陽,仰而秉禮,以羊配之,羊跪乳。寅為三陽,陽勝則暴,以虎配之,虎性暴。申為三陰,陰勝則黠,以猴配之,猴性黠。卯酉為日月二門,二肖皆一竅,兔舐雄毛則孕,感而不交也。雞合踏而無形,交而不感也。辰巳陽起而變化,龍為盛,蛇次之,故龍蛇配辰巳。龍蛇者,變化之物也。戌亥陰斂而持守,狗為盛,豬次之,故狗豬配戌亥。狗豬者,鎮靜之物也。或云皆取不全之物配肖屬者,非也,庶物萬類,豈特十二哉。

畢少董妙於鼎篆,其論水字云:中間一豎,更不須曲,只是畫一坎卦 三耳。余因思張有妙於小篆,嘗言心字是一個倒火字,豈知心字畫一離卦KT 哉?上一點,上一畫也,旁二點中二畫也,一鉤下一畫也。

油絹紙、鍛石、麥糠、馬矢糞草,皆能出火。

三建雖曰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然卻但以冬至為一建,小寒為二建,大寒為三建也,何以知其然也?蓋造歷始於冬至,察天氣也,候花信之風。始於小寒,察地氣也,辨人身之氣。始於大寒,以厥陰為首,察人氣也。豈非三建之氣,只在於立春之前前也歟。

風雷在天,有聲而無形,故假干位戌亥肖屬以配之。是以風伯首像犬,雷公首像豕。雨為坎,坎中男也,雨師像士子。電、雷光也,對干配震者巽。巽、長女也,電母像婦人,古之鹵簿四神旗皆繪畫也。

梓潼文昌君從者,曰天聾,曰地啞,蓋帝君不欲聰明之盡用,故假聾啞以寓意,且夫天地豈可聾啞哉?

佛老有地府十王之說,蓋即十干之義。其五稱閻羅最尊,位配戊土,居雖故也。其有七七之名者,蓋取十干循流,至七則克製。且如甲子第一,至第七日遇庚克製。又如庚子第一,至第七日遇丙克製,更以十二支論之。一日子,至七日遇午為沖。一日丑,至七日遇未為沖。仿此,以至易卦以七日來複,則初爻至六爻畢,七日又至於初爻,此亦義也。

或問酒因毒藥烏頭之類以釀造,故能醉人。客駁之曰︰非也!烏頭之類,何嘗醉人乎?蓋酒因米曲相反而成,稻花晝開,麥花夜開,子午相反之義,故酒能醉人。予難之曰︰南方作○亦多米麥而造,緣何醋不醉乎?況又北方有葡萄酒、梨酒、棗酒、棗酒,南方有蜜酒、樹汁酒、椰漿酒,皆得醉人。豈米麥相反而然耶?或人與客咸自愧。因謂之曰︰酒味辛甘,醞釀米麥之精華而成之者也,至精純陽,故能走經絡而入腠理,酒飲入口,未嘗停胃,遍循百脈,是以醉後氣息必粗,瘢痕必赤。能飲者,多至斗石而不辭,使若停留胃中,胃之量豈能容受許哉?醋不能醉人,因其味酸屬陰,性收斂止蓄,不惟不能醉人,亦不能多飲。其他諸物之酒,皆不由米麥,然悉系至精純陽之性,不離奶未成酒,亦不能醉。惟椰漿及樹汁,獨不須醞釀,是自然之性也。

孔隙風名為賊風何也?曰︰平面風如開口之呵,檐下風如開口之吹,呵溫而吹冷,吹已不可不避,況孔隙乎?鐵之為物,方圓平濃,可坐可憑,惟刀錐不可近,薄與尖故也。縫風如刃,隙風如錐。

丹溪云:醇酒宜涼飲,醇酒謂不濃不淡,氣味之中和者也。涼、謂微涼也。昔司馬公晚年得一侍外家,問其所能,曰能暖酒,即是此意。蓋胃喜寒而惡熱,脾喜溫而惡寒,醇酒涼飲,初得其涼以養胃,次得其溫以養脾。人之喜飲熱酒者,善病胃脘痛,此熱傷瘀血作痛也。喜飲冷酒者,善腹痛,不嗜食而嘔,寒傷脾也。

孟望湖,淮安人,耳中聞人聲,悉是祖考談其家事,擾擾不休,邀劉春齋醫治。春齋胗視之曰︰暴病謂之火,怪病謂之痰,用滾痰丸下之而痊。

李克齋公在兵部,正坐堂,忽空中飛一鶴,馴熟不去,對醫人劉春齋雲,家曾有鶴飛來,第二小兒舉進士,今又有鶴飛來,大小兒定中進士矣!未幾而鶴折其脛,私心殊不喜,因問有人接其脛骨乎?一人對曰︰家藏接骨秘方,想人禽一理,或可接也。急命修製之,方用土鱉新瓦焙乾,半兩錢醋 七次,自然銅乳香沒藥菜瓜子仁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分半,酒調灌之,鶴脛如故。但人上體傷,食後服之。下體傷,空心服之。李公乃以其方傳之劉春齋。

晦翁中烏喙毒,頭岑岑汗漸煩憊,遍體皆黑,幾至危殆!深山中又無醫藥,因思漢質帝得水可活之言,汲新水連飲之,大嘔而解。

晦翁有足疾,有道人為行針熨之術,旋覺輕安,公大喜,濃謝之,且贈以詩云:幾載相扶藉瘦筇,一針還覺有奇功,出門放杖兒童笑,不是從前勃 翁。道人得詩徑去。未數日,足疾大作,甚於未針時,亟令人尋逐道人,莫知所之矣。公歡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詩,恐恃此以誤他人耳。

瘧鬼小,不能病巨人,故曰壯士不病瘧。晉人曰︰君子不病瘧,蜀人以 瘧為奴婢瘧。

青箱雜記,蜀有亥市,間日而集,如 瘧間日而作也,江南惡以 稱,故止曰亥。荊吳俗,有取寅申巳亥日市,故謂亥市。(亥音皆)觀前人治痰,立論頗詳,但混飲於其中,則難於立法施治,予不揣鄙陋,聊為分析之。

痰者,病名也,涎之所變也。涎乃脾之液也,脾包胃脘而掩乎太倉之上,其形宛象馬蹄,其涎無可容之地,而即注於胃中,胃即脾之府也,其氣相通。平人無病,其涎但能滋養胃土,澆灌四旁,接順飲食下行而已。如因氣滯不行,或被火燔灼,或被濕熱熏蒸,即便稠濁凝聚,而化為痰矣。既化為痰,不比涎之尚有真氣也,所以飲食入胃,竟沉於下,而吐痰愈多。儼若浮萍木牌之浮於水面耳,衣服濃暖,則表易招寒;滋味過多,則裡易招熱。

醫羸弱之人,令飲以人乳,或飲以鹿血,皆非至當之理何也?小兒吮乳,吮則不泄元氣,是活乳也,所以能肥能胖,易長易大。今乃擠而服之,則元氣已去,惟有死質獨存,但能潤腸充腹,久則戀隔生痰,何益之有?

古人有飲鹿血法,用銀管插入鹿之天突穴中吮之,是與元氣同過,乃活血也,服之大補,鹿亦不死。今則宰而取血飲之,此元氣已去,是死血也,不過充腸破血,服之何益?二者鑒之。

冬月雪花不可點入目內,令目病喪明。

患楊梅瘡者,必服土茯苓。若誤飲茶,必耳聾無聞,終身不能治。

孫思邈之論病也,推人於天。益州父老之言醫也,驗身於國。

韭名草鐘乳,瓜名天生白虎湯。

李獻吉云:道理一橫一直耳,十字是也,數盡十,理亦盡之矣。王字真草篆隸不變,挺三才而獨立也,變之非王也。

人欲心動時,一想惡丑凶怪之事而止,一想身世憂患而止,一想女子穢污皮囊,及其病疾色衰,與其死亡,骸骨骷髏之狀可駭,而欲心可已。立天下之命存乎農,決天下之疑存乎卜,寄天下之死生存乎醫。夫三者天下之大端也,先王之所不敢後也。

地以海為腎,故水鹹,人以腎為海,故溺鹹。拘儒不可與譚禪,腐儒不可與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