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上 辨症

咽喉症有虛實寒熱之不同及其治法論

夫咽者,水穀之道路,喉者,呼吸之門戶,乃人身要害之地。症雖不一,大要總歸於火,蓋少陰少陽,君相二火。其脈並絡於咽喉,故往往為症之所結敘。經云︰一陽一陰,結為喉痺。痺者,閉也。不通其閉,則火鬱痰塞而死。火乃痰之本,痰乃火之標,故言火,則痰在其中,言咽喉,則牙舌亦包羅於內矣。

【諤按︰濕夾熱而生痰,火載氣而上逆,痰隨氣湧,化痰以降氣為先,氣因火逆,降氣以清火為要,此為治喉症之不二法門,即伏邪之已化熱而挾痰火者,亦當宗之。若表未清而挾飲邪,熱未化而有食滯者,不可輕試。】火有虛實。實火,因過食煎炒炙爆,蘊熱積毒,其症煩渴,二便閉塞,風火生痰上壅,將發喉痺,必先三日,胸膈不利,脈弦而數。治宜先去風痰,後解熱毒。虛火,或飲食太過,或因忿怒,或因色欲,火痰上攻,咽喉乾燥,必二便如常,少陰脈微虛。治宜補虛降火。

【諤按︰此補字宜看得活。】凡用藥不可純用寒涼,取效目前。

【諤按︰早用寒涼,爐焰之火雖熄,灰中尚有餘火也。】蓋上熱未除,中寒複起,毒瓦斯乘虛入腹,胸前高起,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黑色,七日以後,全不進食,口如魚口者死。治喉症最忌發汗,誤人不淺,如針出血,即汗之之義。若寒傷於腎,及帝中腫者,尤不宜針,至如內傷虛損,咽喉失音,無法可療。喉症初發,一日即見寒戰,戰後身涼,口不碎,又無重舌,或二便俱利,不可認作熱症,此上盛下虛,其痰不可提盡,此痰即津液所化,只宜消降,亦不可太降,其與熱症乳蛾、●舌之痰毒腫一處,以消盡毒痰而愈者不同。若提盡,則津竭神枯,必死。須以吹藥,或用燈草取嚏,使喉一通,即服煎劑。第一劑,發散和解。第二劑,養陰溫補。設三四日後。再發寒戰,或心痛、骨痛、腳痛、等症,皆屬難治。發時牙關緊閉,喉舌俱脹,口碎而臭,或有重舌,及舌有黃屑。發後,下午再發寒熱,二便閉寒,即作熱症。

【諤按︰天氣彌漫鬱蒸,地道必不能通,所以果屬熱症,大便必堅。】芩連敗毒散主之,此亦易愈之症。如漸至三四日後,而寒熱者,雖凶亦不為患。惟牙關反不緊閉,唇不腫,口不臭,又無表熱者,難治。舌、以筋押之,其色雪白,起筋即紫紅色,此血肉已死。(原注︰舌押之即白,未必為死也。)然口臭者,或有可生。

【諤按︰胃氣尚存,故得上熏於喉而為臭,其毒有向外出之機也。】若口渴氣急,痰多而稠,如桃膠者,則死期已速。一頸具紅腫者,亦危症也。面帶紫色,面青帶白,神氣虛者,俱難救,不語者死。略能語者,尚有可生之機。面色無神,喜坐低處,難治。喉花為帝中,性命所關,舌下紫筋為舌系,下通於腎,白腫不治,傷之即死。凡治不可不審之。

論纏喉風不宜過用滌痰

凡纏喉風,及一切喉症,去痰太多,則內必虛。如陰症傷寒一般,必用人參,少加肉桂,導火歸元,方可醫治。唇白者,不治。頭面項腫者,無妨。如紅腫至胸前,難治,因毒瓦斯攻心也。(原注︰紅腫至胸前,余父曾治謝姓客,前劑中用護心散而愈。若不用此,毒歸於心,笑不休而死。)無痰者不治。痰去太多,則精神已竭,病雖似好,飲食如常,不知者,以為全愈,殊不知少頃即發,脈細即死。如未譫語,急用人參可救。氣急,不治。病久寒戰骨痛,不治。寒戰一日外,即死。唇如胡桃肉色,不治。醬色,亦不治。使病患與好人同坐,衣冠若無病者,

【諤按︰衣冠二字,不妥,宜易氣色二字。】見其唇上,有如桃膠黏痰,不出一語者,即刻死矣。唇如朱紅漆色,不語者,醫至,終日,即能語。

【諤按︰此與轉筋同意。】

先寒熱而後發症者,極重。如寒熱同喉症齊發者,亦重,然不致死,此驟發而言也。

【諤按︰凡喉症之屬於陰虛者,皆由相火不潛,而真陰漓散也。治宜用導龍歸海法,據其窟宅而招之,非尋常感受風熱之喉症可比。】

又喉症有漸發驟發二端,漸發者多活,驟發者多死。漸發者輕,驟發者重。然驟發即治,亦不致死。漸發失治,亦多致死。此是喉症總綱吃緊之論。

(一)乳蛾

有單有雙,有連珠,多因酒色過度,鬱結而生。初起,一日疼,二日紅腫,三日有形。如有細白星者,若發寒熱,即飛蛾之凶症也。四日凶勢定,治之,四五日可愈。其症生於喉旁,左屬心,右屬肺。又云︰在右者為喉,肺病,因氣而得。在左者為咽,胃病,因食熱毒而生。一邊者單,二邊者雙,二星上下相連,狀如纏袋,又如蠶繭子樣者,為連珠,單者輕雙者重,連珠者更重,發寒熱者凶。若傷寒後,患蛾及閉者,不治。又有急者,旦發暮死。又有慢蛾風,四五日可治。又血蛾,用銀針挑破血泡,即愈。

【諤按︰甲寅秋,張蘭章夫人,痰凝氣滯,木郁不達,近感風邪,包裹裡熱,蘊而不化,咽喉偏右白腐頭痛,咳而無痰,單乳蛾之凶症也。脈細弦,苔白,用宣肺疏氣化痰清熱法,炒荊芥、桑葉、杭菊、杏仁、連翹、象貝母、廣鬱金、製香附、黑山梔、朱赤苓、生決明、蛤殼、白蒺藜、薄荷葉、玉桔梗為方,外吹,用師授中白散、柳華散,合冰梅丹,一劑霍然,(中白散諸方,另載於增錄一束內

(二)喉菌

因憂郁過思,血熱氣滯而生,婦人多患之,狀如浮萍,略高而濃,紫色,生於喉嚨兩旁,難求速愈,輕則半月,重則月餘。治者要得法,患者須守戒,忌口戒欲,並一切毒物。

【諤按︰此症如四七、烏沉、二陳、半、貝、旋複花湯,及逍遙丸之類,均可選用。】

(三)蟻毒

項下忽腫一塊,漸延至頸,偶破,出水碗許,爛久不合。此因食中偶食毒蟻所生,故名之。初起者,易治,久者難痊。

(四)喉癬

此虛火上炎,肺受燥熱,致攻喉間,生紅絲,如哥窯紋,又如海棠葉背紋。乾燥妨食,或痛或癢,雖不喪命,亦難速愈,如用藥遲延,不守戒忌,必生重症。久則失音不救,勞症多患之。

【諤按︰凡患喉症,均當忌口戒欲。前於師處臨診,見有一石姓女者,患咽痛,經師治愈後,忽一日複來診,猝然失音,帝丁紅腫,診脈尺大而浮,知其不戒欲之故。乃用養陰攝納至。實非喉癬症,積習之陋,可嗤可嘆。】

(五)塞喉風

喉痺敘毒,痰涎稠實,而發寒熱,關上可治,關下難治。

【諤按︰塞喉風純系痰氣阻塞,用余自製霹靂針開關,繼用中白烏牛散及柳華秘藥吹之。內服以滌痰通便為要。】

(六)喉癰

因過食辛辣炙爆,濃味醇酒,感熱而發,或七情鬱結而生,皆屬肺病。(景華按︰林佩琴云:胃大腸二經,喉間無形,但紅腫而痛,重者亦發寒熱,頭疼四五日可愈。有白星者為蛾。無星者名癰。)

(七)HT舌喉癰

肥人感熱性躁,多生此症。凡舌下生如小舌樣者,為●舌,如連喉腫痛為喉癰,此乃心脾二經之鬱火,上攻使然。●舌兼喉癰並發,其勢最重,速治可愈。傷寒後發者,難治。如氣閉不通,無形無聲,多是危症。

【諤按︰又有一種外喉癰,咽喉不痛,生於頦下,紅腫穿潰,一候即愈。甲寅秋,治一張姓者,暑熱內蘊,透發肌膚,暑癤瘰瘰,頦下結核,紅腫作痛,已成下喉癰,勢難消散。宜清營化毒,速潰速愈,以止其蔓。方用銀花、連翹、大貝母、薑山梔、防風、赤苓、苡米、夏枯草、蟬衣、竹葉、西赤芍。服一劑後,即用刀開,潰後膿泄稀少,腫勢不退,脈弦勁,宜托毒化膿,腫消為要。方用炒牛蒡、炒荊芥、防風、連翹、大貝母、金銀花、黑山梔、蟬衣、鉤鉤、白蒺藜鹽水炒、生甘草、地丁草、薑、竹茹、薄荷葉,外摻自製去解妙丹,一候即愈。(內癰以不潰為妙。)】

(八)纏喉風

因心中燥結而發,先二日,必胸膈氣緊,呼吸氣促,忽然咽喉腫痛,手足厥逆,頸紋如縛,熱結於內,腫繞於外,且麻且癢,喉中紅絲纏緊,指甲或白或青,手心壯熱,喉腫而大,痰聲如鋸。其症最急,初起即治,可救。若過一日夜後,目直視而睛定,聲如雷鳴者,不治。探以燈火近患人口邊,即吹滅者,不治。若見喘急,額汗,危在旦夕矣。腎經有熱致令心火盛也。(原注︰吹丹內必加牛黃為妙。)

【諤按︰纏喉風較塞喉風,勢猛而險,一則開關化痰而愈。一則必須顧及少陰,而初起總以開痰為要。】

(九)喉刺

多因勞病未愈,虛火上炎,營血已竭,其症上顎有紅點,密密如蚊嚙痕。此是危篤將殂,慎勿視之,以取謗怨也。

(十)酒毒喉痺

外見赤腫,內形如雞子,其色鮮紅,光亮如鏡,發熱惡寒,目睛上視。此心脾積熱,形象雖凶,速治可愈。

【諤按︰河間論治喉痺,猶之救火,即《內經》火鬱發之之意,發為發汗,然咽喉中不能發汗,故出血者,乃發汗之一端。】

(十一)喉瘤

生於喉間兩旁,有單有雙,形有圓眼大許,血絲相裡似瘤者,故名之。此因肺經受熱,多語損氣,或怒中高喊,或誦讀太急,或多飲燒酒,倘吃炙爆硬物,犯之即痛,不犯不痛。須斂神晏息,以清降之藥治之,便愈。

【諤按︰此與梅核氣症相似,因於七情鬱結,痰凝氣滯而成。不可妄用刀針,宜吹余冰梅丹,合白金散,內服如四七、越鞠、旋複、蔥絳之屬,可冀向愈。】

(十二)喉肉球

如圓眼核樣,有根線,長五寸許,吐球出外,方可飲食,以手輕捻,痛徹至心。此球是

(十三)心出氣

舌上忽有簪孔,出不止者,此屬心經火甚也。(景華按︰此症是舌衄之類,治當補心清火。)

【諤按︰此症用蒲連散摻之,內服如梔、連、翹、芩等,可愈。(出字下,似脫一血字。)】

(十四)喉百葉

咽喉中有生肉,層層相疊,漸腫有孔,出臭氣者,是因肺受熱毒所致也。

(十五)牙槽風

初起,先齒痛不已,複牙根肉即浮腫,紫黑色,或出血,久則腐爛而臭也。

(十六)牙漏

即前症相同,久則不愈,齒縫出白膿,極難調治,甚則齒落。如落上左邊門牙,一概不治。以上二症。俱屬胃腎虛熱也。

(十七)牙HT

屬胃火,如豆大,或內或外,生無定處。

(十八)牙宣

齒縫出血,上屬脾,下屬胃,實火上攻所致。亦有胃虛火動,腐爛牙根,以致滲漏不已。

(十九)牙癰

初起,生一小塊於牙根肉,或上或下,或內或外,其狀高起而硬,此脾胃火也。

【諤按症患者極多,大都內蘊熱而外束風邪所致,必牽引頰車,牙咬為之開合不利。宜用大豆卷、桑葉、荊、防、角針、僵蠶、象貝、連翹、薄荷、甘桔、川芎、蟬衣、鉤鉤、蒺藜之屬,一二劑即愈。余治此症,屢試屢驗。昧者用膏藥一貼,悶成壞症,伙矣。】

(二十)牙菌

生於牙根,紫黑色,高起如菌狀。此系火甚血熱,而兼氣滯,或好飲燒酒,酒濕傷脾,濕郁生火,致有此症。

【諤按︰此症宜用苦辛溫法,疏氣化痰,兼解毒治之,如銀花、甘草、綠

(二十一)穿牙疔毒

先三日牙疼,發寒熱,痛不可忍,牙根上發一塊紫色者是,未破者為疔,已破者為毒。其色紅者可治,如青色者不治。

(二十二)走馬疳

或因胎毒,或痘後發毒攻齒,牙根腐爛成疳,殺人最速。鼻梁發紅點如珠者,不治。惟螻蛄散可治。疳如醬色,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分,故曰走馬,以喻速也。齒落盡者死。

(二十三)小兒走馬疳

及牙槽風,俱要防齒落,左邊上門牙,為牙中之主,此牙一落,則余牙盡落矣,最重難治。若此牙不落,別牙雖落,治之可生。穿腮不治。有螻蛄散可治。青黑色者,難治。痧後疳,單用梧桐葉煎湯洗腳,即刻痊愈,應驗如神。

【諤按︰走馬疳之猝起者,宜用涼藥。若系病後而起,宜用附子、半夏加蔥白,搗爛,扎腳底,可愈。相傳單方極多,類皆有效有不效,總之隨起隨治,尚有可愈之理。惟此症之涎唾極毒,一切器具,如押舌等,用後必須揩擦干淨,免致傳染。】

(二十四)崩砂口疳風

是舌下,牙根上,腫赤,口內作痛,如湯熱,牙根漸爛。亦能脫落牙齒。

(二十五)舌癰

舌赤腫大,屬心經火盛,地角亦紅腫,又舌上腫痛色黃,名舌黃,亦屬心火。

【諤按︰此與下三症,均宜大清心熱,用犀羚合敗毒散之類,並宜吹秘藥及孟英錫類散等。均妙。】

(二十六)重舌

舌下生小舌樣,其色或紅或紫,又名雀舌。小兒胎毒,亦有患此。

(二十七)蟬舌

亦前症之類,如生舌根,連喉腫者,名為●舌,非比重舌易治,治之不明,恐難速愈。此心經受熱,毒瓦斯出於舌下也。

(二十八)連珠口疳風

自舌上起一小泡,發一個,又一個,甚者七八個,連珠而生,舌黃,舌上腫痛,獨生舌中者,名為舌楊梅,俱屬心火。治用口疳藥吹之。

(二十九)木舌

舌腫大如煎熟豬肝,不能轉動,是憂郁所致。又有一種,生舌根下,狀如白棗,即重舌,有按︰此屬陰症,治宜大辛溫,蒸動腎陽方可。若用寒涼,便誤。】

(三十)蛾口

一名雪口。初生月內小兒,滿口舌上白屑,如蛾口樣者,故名之。形如腐衣,後變黃色,轉如黑色者,不治。若口如魚口,或作鴉聲者,難治。此心脾積熱,又名迷口。

【諤按︰此症余用柳華散吹,另以真青布濕薄荷水拭之,極效。】

(三十一)馬牙

初生小兒,胎內已受熱毒,見風而生,但看牙根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此症初發,必打噴嚏,含乳在口,或吞或吐,而不吮,其病已深,若不急治,入腹而死。凡百日後,不患此

(三十二)懸癰

生於上顎,形如紫李子樣,墜下抵舌,其人口不能言,舌不能伸,頭不能低,仰面而立,鼻中時出紅涕,若不速治,至毒入腦,即死。又有一種(堅俱蟲毒風),上顎略腫,水食不下,狀如雞子,如破爛穿顎,即名天穿,不治。(景華按︰堅俱一二字,文理不通,想傳鈔之誤,姑存之備考。)

(三十三)松子風

口內滿喉,赤如肝脹,口吐物出,氣逆關閉,不能飲食,凶症也。

(三十四)結毒

隨經絡而發,或口,或舌,不拘定處,爛久不愈者是也(認定經絡部分)。

【諤按︰結毒隨症皆有,不必喉症為然。】

(三十五)紫舌脹

屬心火,內必煩躁悶亂。

(三十六)舌菌

多因氣鬱而生,如菌狀,或如木耳樣,色紅色紫,皆屬心火。治用金丹、碧丹和吹,內服煎劑,同舌癰法。

(三十七)帝中喉風

即喉嚨花腫脹重者,至於發泡,蓋塞咽喉,氣難呼吸。此屬腎虛火旺,並感風熱而生。

(三十八)頰癰

胸前紅腫,形現下外,亦欲內攻,甚則喉腫閉而出膿。

(三十九)蜂子毒

與前症相似,或在臉腮,癢爛,或在喉間舌下,色黃如蜂者,凶症也。

(四十)面癰

與前症相仿,又名爛頰風、腮頰風。毒結盡牙處腫,大抵皆屬鬱火也。

(四十一)托腮癰

生於腮下,因過食濃味,多因醇酒熱毒所結而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