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中 暑傷胃氣論

《刺志論》云:“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熱傷氣故也。《痿論》云:“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能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

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此濕熱成痿,令人骨乏無力,故治痿獨取陽明。

時當長夏,濕熱大勝,蒸蒸而熾。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懶於動作,胸滿氣促,肢節沉痛;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痞,小便黃而少,大便溏而頻,或痢出黃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氣不病也。其脈中得洪緩,若濕氣相搏,必加之以遲,遲病雖互換少差,其天暑濕令則一也。宜以清燥之劑治之,名之曰清暑益氣湯主之。

清暑益氣湯

黃耆(汗少者減五分) 蒼朮(泔浸去皮,以上各一錢五分) 升麻(一錢)人參(去蘆) 白朮 橘皮 神曲(炒) 澤瀉(以上各五分) 甘草(炙) 黃柏(酒浸) 當歸身

麥門冬(去心) 青皮(去白) 葛根(以上各三分) 五味子(九個)

《內經》云:“陽氣者,衛外而為固也”,“炅則氣泄。”今暑邪干衛,故身熱自汗。以黃耆、人參、甘草補中益氣為君;甘草、橘皮、當歸身甘辛微溫養胃氣,和血脈為臣。蒼朮、白朮、澤瀉滲利除濕。

升麻、葛根苦甘平,善解肌熱,又以風勝濕也。濕勝則食不消而作痞滿,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溫,消食快氣。

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故以黃柏苦辛寒,借甘味瀉熱補水虛者,滋其化源。以五味子、麥門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傷庚金為佐也。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

此病皆因飲食失節,勞倦所傷,日漸因循,損其脾胃,乘暑天而作病也。
如汗大泄者,津脫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十枚),炒黃柏(五分),知母(三分)。此按而收之也。
如濕熱乘其腎肝,行步不正,腳膝痿弱,兩腳欹側,已中痿邪,加酒洗黃柏、知母(以上各五分),令兩足湧出氣力矣。
如大便澀滯,隔一二日不見者,致食少,乃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加當歸身、地黃(以上各五分),桃仁泥、麻仁泥(以上各一錢),以潤之。

夫脾胃虛弱之人,遇六七月霖雨,諸物皆潤,人汗沾衣,身重短氣,更逢濕旺,助熱為邪,西北二方寒清絕矣,人重感之,則骨乏無力,其形如夢寐間,朦朦如煙霧中,不知身所有也。聖人立法,夏月宜補者,補天真元氣,非補熱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參之甘補氣,麥門冬苦寒,瀉熱補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肅燥金,名曰生脈散。孫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之氣,亦此意也。

參朮調中湯

瀉熱補氣,止嗽定喘,和脾胃,進飲食。

白朮(五分) 黃耆(四分) 桑白皮 甘草(炙) 人參(以上各三分) 麥門冬(去心) 青皮 (去白) 陳皮(去白) 地骨皮 白茯苓(以上各二分) 五味子(二十個)

《內經》云:“火位之主,其瀉以甘。”以黃 甘溫,瀉熱補氣;桑白皮苦微寒,瀉肺火定喘,故以為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五味子之酸,收耗散之氣,止咳嗽。脾胃不足,以甘補之,故用白朮、人參、炙甘草,苦甘溫補脾緩中為臣。地骨皮苦微寒,善解肌熱;茯苓甘平降肺火;麥門冬甘微寒,保肺氣為佐。青皮、陳皮去白,苦辛溫散胸中滯氣為使也。
上件 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早飯後。忌多語言勞役。

升陽散火湯

治男子婦人四肢發困熱,肌熱,筋骨間熱,表熱如火燎於肌膚,捫之烙手。夫四肢屬脾,脾者土也,熱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也。又有胃虛過食冷物,郁遏陽氣於脾土之中,並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獨活 羌活 白芍藥 人參(以上各五錢) 甘草(炙) 柴胡(以上各三錢) 防風(二錢五分) 甘草(生,二錢)
上件 咀如麻豆大,每服秤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無時,忌寒涼之物。

當歸補血湯

治肌熱,燥熱,困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血虛。”又云,血虛發熱,証象白虎,惟脈不長實有辨耳,誤服白虎湯必死。此病得之於飢困勞役。

黃耆(一兩) 當歸(酒洗,二錢)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

朱砂涼膈丸

治上焦虛熱,肺脘咽膈有氣,如煙搶上。

黃連 山梔子(以上各一兩) 人參 茯苓(以上各五錢) 朱砂(三錢,別研) 腦子(五分,別研)

上為細末,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熟水送下五七丸,日進三服,食後。

黃連清膈丸

治心肺間有熱,及經中熱。

麥門冬(去心,一兩) 黃連(去鬚,五錢) 鼠尾黃芩(淨刮,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後。

門冬清肺飲

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紫苑茸(一錢五分) 黃 白芍藥 甘草(以上各一錢)人參(去蘆) 麥門冬(以上各五分)當歸身(三分) 五味子(三個)
上 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後。

《局方》中大阿膠丸亦宜用。

人參清鎮丸

治熱止嗽,消痰定喘。

柴胡 人參(以上各一兩五錢) 生黃芩 半夏 甘草(炙以上各七錢五分) 青黛(六錢) 天門冬(去心,三錢) 陳皮(去白) 五味子(去核,二錢)
上件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白湯送下,食後。

《局方》中人參清肺湯亦宜用。

皂角化痰丸

治勞風,心脾壅滯,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咽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憒。

皂角(木白皮酥炙) 白附子(炮) 半夏(湯洗七次) 天南星(炮) 白礬(枯) 赤茯苓(去皮)人參(以上各一兩) 枳殼(炒,二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後。

白朮和胃丸

治病久厭厭不能食,而臟腑或結或溏,此胃氣虛弱也。常服則和中理氣,消痰去濕,和脾胃,進飲食。

白朮(一兩二錢) 半夏(湯洗七次) 濃朴(薑製,以上各一兩) 陳皮(去白,八錢) 人參(七錢) 甘草(炙,三錢) 枳實(麩炒) 檳榔(以上各二錢五分) 木香(一錢)
上件為細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開水送下,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