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治諸瘧疾方
黃帝曰︰夫 瘧皆生於風,夏傷於暑,秋為 瘧。問曰︰瘧先寒而後熱何也?對曰︰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問曰︰先熱而後寒者何?對曰︰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名曰癉瘧。(《醫心方》卷十四)
治諸瘧方。
牛膝莖葉一把,切,以酒三升,漬一宿,分三服,令微有酒氣,不即斷,更作,不過三服
麻黃湯,治瘧須發汗方。
麻黃(四兩去節) 大黃(四兩) 栝蔞(四兩) 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未發前食頃服,臨發更服,服後皆覆取汗
治瘧或間日發,或夜發者方。
秫米(百粒) 石膏(八兩碎) 恆山(三兩) 竹葉(三兩)
凡四物,切,以水六升,漬藥,覆一宿,明旦煮取二升,分三服,取未發前一食頃第一服,取臨欲發第二服,當一日勿洗手足及漱口,勿進食飲。取過時不發乃洗澡進食也。並用餘藥汁塗五心及胸前頭面,藥滓置頭邊。此方從來舊用神驗。(《醫心方》卷十四)
夫瘧必從四肢始,治方。
先其時一食頃,用細左索繩緊束其手足十指,過發時乃解之。(《外台》卷五)
又方
取大蜘蛛一枚,內蘆管中,密塞管口,繩系以綰頸,過發時乃解去。(《醫心方》卷十四)
又方
桃葉二七枚,安心上,艾灸葉上十四壯。(《醫心方》卷十四)
又方
先作羊肉 餅,飽食之,其進少酒隨所能,令其欣欣有酒氣,入一密室,裡燃炭火,濃覆,
治一切瘧,勞瘧,無問年月深遠,阿魏散及丸方。
阿魏 安息香 蘿卜子(各二兩) 蕪荑(一合)
上四味,搗篩為散,以暖水服半錢,如不能散服,蜜丸熟水下三十丸,須臾吐,忌冷水。
如
治溫瘧、勞瘧、烏梅飲子方。
烏梅(七顆) 桃、柳心(各七莖) 蔥白(七莖) 豆豉(一合) 甘草(四分) 柴胡(四分) 知母(四分) 大黃(三分)
上八味,各細銼,以童子小便兩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兩沸,去滓,頓服瘥,未瘥更作,服
治溫瘧、痰瘧,久不瘥,黃連散方。
宣州黃連(二兩)
上一味,搗篩未,以濃酒一盞,調三錢,空心頓服,相次更服三錢,更飲三、兩盞酒,任意醉,卻睡,候過時方得食,如渴枳實煎湯,並三日服瘥。忌豬肉、冷水。(《外台》卷五)
治勞瘧,積時不斷,眾治無效,此方治之。
生長大牛膝一大虎口,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發前一食頃,第二服取臨發。(《醫心方》卷十四)皆主之。
蜀漆 知母 升麻 白薇 地骨皮 麥門冬(各五分) 烏梅肉 鱉甲(炙) 葳蕤(各四分)
上十三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飲下十丸,日再服,加至二十丸。此方用無不瘥。加光明砂一兩,神良。忌海藻、菘菜、人莧、生蔥、生菜。(《外台》卷五)
蜀漆丸,主嶺南瘴氣發,乍熱乍寒,積勞似瘧.
治消渴方
治腎消渴,小便數,宣補丸方。
黃耆(三兩) 栝蔞(三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茯神(三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炙) 黃連(三兩) 知母(三兩) 乾地黃(六兩) 石膏(六兩研) 菟絲(三兩) 肉蓯蓉(四兩)
上十二味,末之,以牛膽汁三合,共蜜和丸梧子大,以茅根汁服三十丸,日漸加至五十丸,一名茯神丸。(《外台》卷十一)
治腎氣不足,虛損消渴,小便數,腰痛,宜服腎瀝湯方。
羊腎一具(去脂膜切) 遠志(二兩去心) 人參(二兩) 澤瀉(二兩) 乾地黃(二兩) 桂心(二兩) 當歸(二兩) 龍骨(二兩) 甘草(二兩炙)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五味子(五合) 茯苓(一兩) 芎 (二兩) 黃芩(一兩) 生薑(六兩) 大棗(二十枚)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羊腎取一斗二升,內藥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黃連(一斤去毛) 生地黃(十斤)
上二味,搗絞地黃取汁漬黃連,出曝之燥,複內之,令汁盡,乾搗之下篩,蜜和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服。亦可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盡更令作,即瘥止。忌豬肉蕪荑。
(《外台》卷十一)
治渴日飲一斛者方。
入地三尺取桑根白皮,炙令黃黑,細切,以水令相淹煮之,以味濃為度,熱飲之,勿與鹽
治消渴引飲方。
用人參、栝蔞根等分,生研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麥門冬湯下,日二服,以愈為度,名玉壺丸。忌酒面炙爆。(《本草綱目》卷十二)
治諸出血方
治卒下血不止方。
龍膽草(一握)
上一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五服,如不瘥,更服。(《外台》卷十五)
治卒下血方。
小豆(二升)
上一味,搗碎,水三升和,絞取汁飲之,立止。(《外台》卷二十五)
治下血如刺諸方。
灶中黃土(半升綿裹) 甘草(三兩炙) 乾薑(二兩) 阿膠(三兩炙) 芎 (三兩) 熟艾(三
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醫心方》卷十二)
治吐血、下血、並婦人漏下方。
取雞蘇絞取汁,多少任意服之,愈。(《醫心方》卷十二)
治小便出血方。
末龍骨二方寸匕,水調溫服之,日二服,瘥。(《証類本草》卷十六)
人有九竅四肢指歧間出血,乃暴驚所為,治之方。
取新生犢子未食草者臍屎,日乾燒末,水服方寸匕,日四、五頓,瘥。人雲,口鼻出血亦良。(《証類本草》卷十七)
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方。
燒亂髮灰︰水服方寸匕,日三。亦治小便出血。(《千金方》卷十二)
治吐血不止方。
蠶蛻紙燒存性,蜜和丸如芡實大,含化咽津。(《本草綱目》卷三十九)
治卒嘔血,腹內絞急,胸中隱然而痛,面色紫黑,或從溺出方。
灸臍左右各五分四壯。(《醫心方》卷五)
治大便難及大小便並不通方
治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強難方。
大黃 芍藥 濃朴(炙各二兩) 枳實(六枚) 麻子(別研五合)
上五味,搗篩,入麻子,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為度,可常將之。(《外台》卷二十七)
治不得大便十日,或一月,煩滿欲死方。
葵子二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醫心方》卷十二)
治大便牢難,腹熱連日,欲死方。
白蜜三升,於微火上煎之,使如強 ,以投冷水中,須臾當凝出丸,丸如手指大,長六寸、七寸,內穀道中,即得通。(《醫心方》卷十二)
治七、八日奔氣傷心欲死者,須臾便通方。
豬膽一枚,內下部中,良。(《外台》卷二十七)
治大、小便不通,三陽實,大便不通方。
榆白皮(三兩) 桂心(二兩) 滑石(六兩) 甘草(三兩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卷二十七)
治關格之病,腸中轉痛,不得大、小便,一日一夜不瘥欲死方。
芒硝三兩,紙三重裹,於炭火內燒令沸,安一升水中盡服之,當先飲溫湯一、二升以來,吐風寒冷氣入腸,忽痛堅急如吹狀,大、小便不通,或小腸有氣結,如升大脹起,名為關格病。又治大、小便不利病。
苦參 滑石 貝齒(各等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每服飲下一匕。(《外台》卷二十七)
又方
煮葵根汁服之,彌佳。(《外台》卷二十七)
治久不得大、小便方。
豬脂如雞子,著一杯酒中,煮之令沸,頓服。(《醫心方》卷十二)
治大、小便卒關格不通方。
吳茱萸南行枝,取之斷度如手第二指中節,含之立下。(《証類本草》卷十三)
治大小便閉方。
亂髮末三指撮,投半升水中,一服。(《証類本草》卷十五)
治小便難及遺尿、尿頻方
治小便不通方。
豬膽大如雞子者,內熱酒中服。亦治大便不通。(《証類本草》卷十八)
治小便難,淋瀝湯方。
滑石(八兩) 石韋(三兩去毛) 榆皮(一升) 葵子(一升) 通草(四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加黃芩三兩(《外台》卷二十七)
治淋,小便不利,陰痛,石韋散方。
石韋(二兩去毛) 瞿麥(一兩) 滑石(五兩) 車前子(三兩) 葵子(二兩)
上五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卷二十七)
治遺尿方。
取雄雞腸,燒灰為末,用三指一撮服之,朝暮服當愈。(《外台》卷二十七)
治尿床方。
用雞 一具,並腸燒存性,服之,男雌女雄。(《証類本草》卷十九)
治小便數而多方。
羊肺羹內少許羊肉合作之,調和鹽,如常食之法,多少任意,不過三具效。(《外台》卷二十七)
治虛勞裡急骨熱羸瘦諸不足方
治虛勞裡急諸不足,黃 健中湯方。
黃 (三兩) 桂心(三兩) 甘草(三兩炙) 芍藥(二兩) 生薑(四兩) 大棗(十二枚擘) 飴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內飴糖,令消,適寒溫服一升,間日可作。嘔者倍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四兩。忌生蔥、海藻、菘菜。(《外台》卷十七)
枸杞湯,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煩熱或寒方。
枸杞根白皮(切五升) 麥門冬(一升去心) 小麥(二升洗)
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熟藥成,去滓,分服一升,瘥止。(《外台》卷十七)
淮南五柔丸,治虛勞不足,飲食不生肌膚,三焦不調,大便秘澀,此藥和腸臟並治癖飲百病方。
大黃(一斤) 前胡(二兩) 茯苓(一兩) 細辛(一兩) 蓯蓉(一兩) 半夏(一兩湯洗) 當歸
上九味,搗篩蜜和,搗萬杵,丸如梧子,食前以湯飲下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丸。忌生菜
凡男女因積勞虛損,或大病後不複常,若四體沉滯,骨肉疼酸,呼吸少氣,行動喘 ,或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乾唇燥,面體少色,或飲食無味,陰陽廢弱,悲憂慘戚,
甘草(二兩) 桂(三兩) 芍藥(四兩) 生薑(五兩,無者亦可用乾薑) 大棗(二七枚) 飴()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內飴,分三服。間日複作一劑。複可將諸丸散耳。
黃 加二兩、人參二兩為佳。若患痰滿及溏泄,可除飴耳。(《肘後方》卷四)
又方
烏雌雞一頭,治如食法,以生地黃一斤,切,飴糖二升,內腹內,急縛,銅器貯甑中蒸五升米久,須臾,取出食肉,飲汁,勿啖鹽。三月三度作之。神良。並止盜汗。(《肘後方》卷
治心虛驚悸不定,羸瘦方。
荊瀝二升,以火煎至一升六合,分服四合,日三夜一。(《証類本草》卷十二)
腎氣丸,治虛勞不足,大渴欲飲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
乾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瀉 牡丹皮 茯苓(各三兩) 桂心 附子(各二
上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千金方》卷十九)
治虛煩不眠及汗出不止方
治虛煩悶不得眠,千裡流水湯方。
半夏(三兩洗) 生薑(四兩) 麥門冬(三兩去心) 酸棗仁(二兩) 甘草(二兩炙) 桂心(三兩) 黃芩(二兩) 萆薢(二兩) 人參(二兩) 茯苓(四兩) 秫米 (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千裡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揚之萬遍,澄清一斗,煮諸藥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酢、生蔥。(《外台》卷十七)
治煩悶不得眠方。
生地黃(五兩) 香豉(五合綿裹) 人參(二兩) 粟米(三合) 茯苓(四兩) 知母(四兩) 麥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四服忌海藻、菘菜、蕪荑、酢物。(《外台》卷十七)
溫膽湯,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此湯法。
生薑(四兩) 半夏(二兩洗) 橘皮(三兩) 竹茹(二兩) 枳實(二枚炙) 甘草(一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海藻、菘菜、餳。(《外台》卷十七)
治止汗粉藥方。
牡蠣(二兩熬) 附子(半兩炮) 麻黃根(二兩)
上三味,搗篩,以白粉一升和合粉汗,汗止。忌豬肉。(《外台》卷二十三)
汗後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方。
大棗(十三枚) 附子(一枚炮) 桂心(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 甘草(二兩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外台》卷二十三)
治虛勞遺精及益智方
治夢失精方。
韭子(一升熬)
上一物,搗篩,酒服方寸匕,日再。神效。(《醫心方》卷十三)
灸丈夫夢泄法。
灸足內踝上一寸,一名三陰交,二七壯,兩腳皆灸,內踝踝上大脈並四指是。(《外台》卷十六)
治人心孔 塞,多忘,喜誤方。
七月七日取蜘蛛網著領中,勿令人知,則永不忘也。(《肘後方》卷六
又方
丁酉日自至市買遠志,著巾角中還,末服之,勿令人知。(《肘後方》卷六)
孔子枕中神效方。
龜甲、龍骨、遠志、石上菖蒲分等,末,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令人大聖。(《醫心方》卷二十六)
開心散,令人不忘方。
菖蒲 茯苓(各三兩) 人參(二兩) 遠志(四兩)
上四味,搗篩為散,食後水服方寸匕,日一服。恆服之佳。(《醫心方》卷二十六)
治人嗜眠喜睡方。
麻黃、術各五分、甘草三分,日中向南搗末,服一方寸匕,日三,令人不忘。(《肘後方》卷六)
治服石虛熱水腫方
蔥豆洗湯,治虛熱及服石熱,當風露臥,冷濕傷肌,熱阻在裡,變成熱風水病,心腹腫滿,氣急不得下頭,小便不利,大便難,四肢腫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蠶色,陰卵堅腫如升,莖腫生瘡,臭如死鼠,此皆虛損,腎中有熱,強取風冷,濕痺故也。內宜依方服諸利水藥,外宜以此湯洗四肢,訖,以蔥豆膏敷之。別以豬蹄湯洗瘡爛處及卵腫也方。
赤小豆(一升) 蔥(合青切一升) 蒺藜子(一升碎) 菘菜子(一升舂碎) 蒴(切五升) 巴
上六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四斗,以淋洗身腫處。(《外台》卷二十)
豬蹄洗湯,治丈夫服石有虛,因勞損熱盛當風臥,傷於風濕,身變成熱,風水腫病,腹滿氣急,四肢欲腫,小便不利,陰卵堅腫,莖腫生瘡,赤爛臭如死鼠,名水疽,以湯洗之方。
豬蹄(一雙) 黃柏(五兩銼) 蒴 根(切三升) 葶藶子(五合) 蒺藜子(一升)
上五味,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冷以洗之,日三。(《外台》卷二十)
蔥白膏方,治與前蔥豆湯同。
蔥青白(切半升) 菘菜子(半升) 葶藶子(半升破) 蒴 (切半升) 青木香(二兩切) 莽草
上九味,以豬肪五升煎之三沸,令水氣竭,去滓,敷痛處。(《外台》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