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脅痛(第四十四)

肝火盛,木氣實,有痰流注,有死血。若肝急木氣實,用川芎、蒼朮、青皮,水煎,下龍薈丸。肝火盛,用生薑汁下當歸龍薈丸,此瀉火要藥也。

當歸龍薈丸方,蜜丸,治脅痛行痰,曲丸,降肝火,行遲治雜証︰
當歸 草 龍膽 山梔仁 黃柏 黃芩 黃連(各一兩) 大黃 蘆薈(各半兩) 木香(一錢半) 麝香(五分)。一有柴胡、青皮各半兩;一方有青黛者,又治濕熱,兩脅痛尤妙,先以琥珀膏貼痛處,又以生薑汁吞此丸,痛甚者,須炒令熱服之;一方入青黛,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又方,小龍會丸︰當歸 草龍膽 山梔 黃連 黃芩 柴胡 川芎(各半兩),蘆薈(三錢)。死血用桃仁、紅花、川芎;痰流注者,用二陳湯加南星、川芎、蒼朮,實,用控涎丹下痰;肝苦急(已見《醫要》),急食辛以散之,撫芎、蒼朮;脅痛甚者,用生薑汁下龍薈丸,肝火盛故也;咳嗽脅痛者(已見《醫要》),二陳加南星、香附、青皮、青黛、薑汁。

左金丸治肝火︰黃芩(六兩) 茱萸(五錢)。

又方推氣散,治右脅痛甚不可忍︰片薑黃 炒枳殼 炒桂心(各半兩) 炙甘草(三錢)
上末,每服二錢,酒服下。控涎丹治一身氣痛,及脅走痛,痰挾死血加桃仁泥丸。

治心脅痛︰乾薑(微炒) 芫花(醋炒,各等分)蜜丸,每服十二丸,大效。氣弱人,脅下痛、脈細緊或弦,多從勞役怒氣得之,八物湯︰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當歸、熟地黃、川芎、白芍藥,加木香、官桂、青皮。

脅痛、大便秘實,脈實者,木香檳榔丸︰
木香(五錢) 青皮(二錢) 陳皮(二錢) 枳殼(一錢) 檳榔(二錢) 川連(二錢) 黃柏(四錢) 大黃(四錢) 香附(一錢) 牽牛頭末(八錢)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薑湯下。

濕熱腰腿疼痛,兩脅搐急,露臥濕地,不能轉側,蒼朮湯,(方見腰痛條下)。

一人脅下痰氣攻痛,以控涎丹下;如面之狀,用白芥子下痰,辛以散痛。

一人胸右一點刺痛虛腫,自覺內熱攻外,口覺流涎不止,怨成肺癰,貝母、栝蔞、南星去涎,紫蘇梗瀉肺氣,芩、連薑炒、陳皮、茯苓,導而下行,香附、枳殼寬膈痛,皂角刺解結痛,桔梗浮上,不食加白朮,凡吐水飲不用栝蔞,恐泥用蒼朮之類。

一人左脅應胸氣痛︰栝蔞(一兩) 貝母(一兩) 南星(一兩) 當歸(五錢) 桃仁(五錢) 川芎(五錢) 柴胡 (五錢) 黃連(炒五錢) 黃芩(炒五錢) 山梔(炒五錢) 香附(五錢炒) 薑黃(五錢炒) 蘆薈(三錢)青皮(三錢) 陳皮(三錢) 青黛(一錢五分) 草龍膽(炒五錢)。

心胸腹脅疼痛,二陳湯加人參、白朮、並諸香藥治效;有瘀血,當用破血行氣藥,留尖桃仁、香附之類;火盛當伐肝,肝苦急,宜食辛以散之,或小柴胡湯亦可治。木走土中,脅痛嘔吐乃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也。用二陳湯加天麻、白芍藥、炒曲、枳殼、香附、白朮、砂仁。

多怒之人,腹脅時常作痛者,小柴胡加川芎、芍藥、青皮之類;痛甚者,就以煎藥送下當歸龍薈丸,其效甚速。

一人脾疼帶脅痛,口微乾,問已多年,時尚秋熱,以二陳加甘葛、川芎、青皮、木通,煎下龍薈丸。

一人元氣虛乏,兩脅微痛,補中益氣加白芍、龍膽、青皮、枳殼、香附、川芎。

一人脅疼,每日至晚發熱,乃陰虛也,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龍膽、青皮、甘葛;陰虛甚加黃柏、知母。

腹痛(第四十五)

有寒、有熱、死血、食積、濕痰。清痰多作腹痛,大法用台芎、蒼朮、香附、白芷為末,薑汁入熱湯調服。痰因氣滯而阻隘道路,氣不通而痛者,宜導痰解鬱。氣用氣藥,木香、檳榔、枳殼、香附之類;血用血藥,川芎、當歸、紅花、桃仁之類。在上者多屬食,宜溫散之,如乾薑、蒼朮、川芍、白芷、香附、薑汁之類。寒痛者,理中湯、建中湯。一云︰小建中加薑、桂、台芎、蒼朮、白芷、香附,嘔加丁香。熱痛者,二陳加芩、連、梔,甚者加乾薑。一云︰調胃承氣加木香、檳榔。醉飽有欲,小腹脹痛,用當歸、芍藥、川芎、柴胡、青皮、吳茱萸、生甘草、桃仁,煎服之。如胸滿及食少,加茯苓、半夏、陳皮。

治酒積腹痛,寬氣要緊,三棱、莪朮、香附、官桂、蒼朮、濃朴、陳皮、甘草、茯苓、木香、檳榔。木實腹痛,手不可近,六脈沉細,實甚有汗,大承氣東加桂強壯,痛甚再可加桃仁,再甚加附子。

小腹虛寒作痛,小建中湯入方︰
芍藥(六兩) 桂枝(二兩) 甘草(二兩) 大棗(七枚) 生薑(三兩) 膠飴(一升)。

脾濕積黃,心腹疼痛,胃苓湯;胃虛感寒,冷而心腹疼痛氣弱者,理中湯;腹大痛,脈沉實,附子理中湯合大承氣湯,煎冷服。

一老人心腹大痛,而脈洪大,虛痛昏厥,不食不勝攻系者,四君子湯加當歸、麻黃、沉香。

一婦人寡居,經事久不行,腹滿少食,小腹時痛,形弱身熱︰用當歸(一錢酒浸) 熟地黃(一錢薑炒) 香附(一錢) 川芎(一錢半) 白芍藥(一錢半) 陳皮(一錢半) 黃柏(炒五分) 生甘草(三錢) 知母(炒五分) 濃朴(五分薑製) 玄胡索(五分) 白朮(二錢) 大腹皮(三錢) 紅花頭(火酒浸九個) 桃仁(研九個) 上 咀水煎。

脾胃濕而有寒,常虛痛者,理中湯;心腹大痛,寒熱嘔吐,脈沉弦者,大柴胡湯。縮砂治腹中虛痛。戴云︰寒痛者,綿綿痛而無增減者是;時痛時止者,熱也;死血痛者,每痛有處,不行移者是;食積痛者,痛甚欲大便,利後痛減者是;濕痰痛者,凡痛必小便不利。

食作痛宜溫散,勿大下之,蓋食得寒則凝,得溫則化,更兼行氣、快氣藥,助之無不可者。或問︰痰豈能作痛?曰︰痰因氣滯而聚,即聚則礙道路,氣不得運,故作痛矣。腹中鳴者,乃火擊動其水也,蓋水欲下流,火欲上炎,相觸而然。亦有臟寒有水而鳴者,宜分三陰部分而治,中脘太陰,臍腹少陰,小腹厥陰。

脾胃不調(第四十六)

補脾丸,脾虛惡湯藥者,宜以此服之︰白朮(八兩) 蒼朮 陳皮 茯苓(各四兩)
上末之,粥丸服。一有芍藥半兩。

白朮丸,治同上︰
白朮(八兩) 芍藥(四兩)
上末之,粥丸服。

大安丸,健脾胃消飲食︰
山楂 白朮(各二兩) 茯苓 神曲(炒) 半夏(各一兩) 陳皮 萊菔子(炒) 連翹(各五錢)
上末之,炊餅丸。

一方無白朮,名保和丸。

背項痛(第四十七)

心膈大痛,腰背攻走,大痛發厥,諸藥不納。大吐者,就吐中以鵝翎探吐之,出痰積一大碗而痛止。

一男子項強,不能回顧,動則微痛,診其脈弦而數實,右手為甚,作痰熱客太陽經治,以二陳湯加黃芩、羌活、紅花服之,後二日愈。

一男子,忽患背胛縫有一線疼起,上跨肩至胸前側脅而止,其疼晝夜不歇,不可忍。其脈弦而數,重取大豁,左大於右。夫胛小腸經也,胸脅膽也,此必思慮傷心,心上未病,而腑先病也,故痛從背胛起,及慮不能決,又歸之膽,故痛上胸脅而止,乃小腸火乘膽木,子來乘母,是為實邪。詢之,果因謀事不遂而病。以人參四錢,木通二錢,煎湯下龍薈丸,數服而愈。

一人脾臂痛,二陳湯加酒浸黃芩、蒼朮、羌活,用鳳仙葉搗貼疼處。

臂痛(第四十八)

是上焦濕,橫行經絡。治用二陳湯加蒼朮、香附、威靈仙、酒芩、南星、白朮,上生薑煎服。

一方加當歸、羌活、名活絡湯。在左屬風濕,柴胡、芎、歸、羌、獨、半夏、蒼朮、香附、甘草。在右屬痰濕,南星、蒼朮之類。

痛風(第四十九、癢附)

風熱、風濕、血虛、有痰。大法用蒼朮、南星、芎、歸、白芷、酒芩。在上者,加羌活、威靈仙、桂枝;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黃柏。血虛者,多用芎、歸,佐以桃仁、紅花;風濕,蒼、白朮之類,佐以竹瀝、薑汁行氣藥;風熱,羌活、防風之類,佐以行氣藥。痰,以二陳加南星之類。薄、桂治痛風,乃無味而薄者,燭此能橫行手臂,引領南星、蒼朮等至痛處。下行用炒柏,引領南星、蒼朮等治。

治上中下痛風方︰
南星(二兩薑製) 台芎(一兩) 白芷(五錢) 桃仁(五錢) 神曲(三錢) 桂枝(三錢,橫行手臂) 漢防己(五錢,下行) 草龍膽(五錢,下行)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炒,二兩) 黃柏(酒炒一兩) 紅花(酒洗一錢) 羌活(三錢,走通身骨節,一作三兩) 威靈仙(酒洗去蘆三錢,上行)
上末之,曲糊丸,食前湯下百粒。

張子原氣血兩虛,有痰便濁,陰火痛風方︰
人參(一兩) 白朮(二兩) 熟地黃(二兩) 山藥(一兩) 海石(好者一兩) 川黃柏(炒黑色二兩) 鎖陽(五錢) 南星(一兩) 敗龜板(酒炙二兩) 乾薑(燒灰五錢,取其不走)
上為末,粥丸服之。

痛風方︰
糯米一盞,黃躑躅根一把,黑豆半盞,上件用酒水各一碗煮,徐徐服之。大吐大瀉,一服住,便能行動。

控涎丹治一身及脅走痛,痰挾死血加桃仁泥丸。

痰帶濕熱者,先以舟車丸,或導水神芎丸下,後服趁痛散,入方︰
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當歸、地黃、酒炒五靈脂、酒浸牛膝、羌活、香附、便浸生甘草,痰熱加酒芩、酒柏,上為末,酒調二錢。

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熱因濕者,有氣加氣藥,血虛加補血藥,痛甚者須以生薑、自然汁,熱辣服之,黃柏炒,蒼朮炒,製去皮為末,生薑研入湯,上二味煎沸服,二物皆有雄壯之氣,表實者少酒佐之。

龍虎丹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
蒼朮(一兩)白芷(一兩) 草烏(一兩,三味共為粗末,水拌濕,盒器內發熱過,再入後藥) 乳香(二錢) 沒藥(二錢)當歸(五錢) 牛膝(五錢) 上俱作末,酒糊丸,如彈子大,溫酒化下。

八珍丸治一切痛風,香港腳頭風︰
乳香(三錢) 沒藥(三錢) 代赭石(三錢) 穿山甲(三錢生用) 川烏(一兩,不去皮尖生用) 草烏(五錢,不去皮尖生用) 羌活(五錢) 全蠍(二十一個,頭尾全者)
上末之,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一丸。

治痛風走注痛︰
黃柏(二錢酒炒) 蒼朮(二錢酒炒)
上作一服煎就,調威靈仙末為君,羊角灰為臣,蒼耳為佐,芥子為使,用薑一片,入藥末一錢,擂細,以前藥再溫服。

飲酒濕疼痛風︰
黃柏(酒炒五分) 威靈仙末(酒炒五分) 蒼朮(二錢炒) 陳皮(一錢) 芍藥(一錢) 甘草(三錢) 羌活(二錢) 上為末服。痢後腳軟,骨疼或膝腫者,此亡陰也,宜芎、歸、地黃等補藥治之。氣虛加參、 ︰挾風濕加羌、防、白朮之類。若作風治反燥其陰。

氣實表實骨節痛方︰滑石(六錢) 甘草(一錢) 香附(三錢) 片芩(三錢)
為末,薑汁糊為丸。

治食積 肩腿痛︰酒板(一兩) 酒霄葉(五錢) 香附(五錢) 辣芥子 凌柏花 酒糊丸,四物加陳皮甘草湯下。

治肢節腫痛,痛屬火,腫屬濕,此濕熱為病,兼之外受風寒而發動於經絡之中,濕熱流注肢節之間而無已也︰蒼朮(五分) 麻黃(一錢去根節) 防風(五分) 荊芥穗(五分) 羌活(五分) 獨活(五分) 白芷(五分) 歸須(三分) 赤芍藥(一錢) 威靈仙(五分) 片芩(五分) 枳實(五分) 桔梗(五分) 葛根(五分) 川芍(五分) 甘草(三分) 升麻(三分) 上煎服。

病在下,加酒炒黃柏,婦人加酒紅花,腫多加檳榔、大腹皮、澤瀉,食前服。更加沒藥一錢尤妙,定痛故也。

通身疼痛或風濕︰葳靈仙(一錢) 赤芍藥(一錢) 麻黃(去節一錢) 羌活 獨活 歸須 芎 防風 白芷 木香(以上各一錢半)蒼朮(一錢) 桃仁(七個) 甘草(三分)
上煎服。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於足脛腫痛,當歸拈痛湯。

一男子年三十六,業農而貧,秋深忽渾身發熱,兩臂膊及腕,兩足及胯皆痛如鍛,日輕夜重。醫加風藥則愈痛,血藥則不效,以待死而已,兩手脈皆澀而數,右甚於左,其飲食如平日,因痛而形瘦如削。用蒼朮(一錢半) 生附(一片) 生甘草(二錢) 麻黃(五分) 桃仁(九個研) 酒黃柏(一錢半)
上作一帖煎,入薑汁些少,令辣,服至四帖後去附子,加牛膝一錢重,八帖後氣上喘促,不得睡,痛卻減意,其血虛必服麻黃過劑,陽虛祛發動而上奔,當補血而鎮之,遂以四物湯減芎加人參五錢、五味子十二粒,以其味酸,收斂逆上之氣,作一帖服,至二帖喘定而安。後三日脈之數減大半,澀如舊,問其痛,則曰不減,然呻吟之聲卻無,察其氣似無力,自謂不弱,遂以四物湯加牛膝、白朮、人參、桃仁、陳皮、甘草、檳榔、生薑三片,煎服至五十帖而安複。因舉重痛複作,飲食亦少,亦以此藥加黃耆三錢,又十帖方全愈。大率痛風,因血受熱。

一老人性急作勞,兩腿痛甚;一婦性急味濃,病痛風數月;
一少年患痢,服澀藥,效致痛風(俱見《醫要》),
一人足跟痛,有痰,有血熱,治用四物湯加黃柏、知母、牛膝之類。

身虛癢痛四物加黃芩煎,調萍末服。凡治痛風,分在上、在下者治。因於風者,小續命湯極驗;因於濕者,蒼朮、白朮之類,佐以行氣藥;因於痰者,二陳湯加減用之。諸癢為虛,蓋血不榮肌腠,所以癢也。當以滋補藥,以養陰血,血和肌腠,癢自不作矣。

傷食(第五十)

惡食者,胸中有物,導痰補脾,二陳湯加白朮、山楂、川芎、蒼朮。飲食所傷,強胃消食,氣虛者枳朮丸。因酒為病或嘔吐,或腹脹,用葛花解酲湯。飲食多傷,為痞滿不食,寬中進食丸。

一人因酒肉多發熱,青黛、栝蔞仁、薑汁,上三味搗,每日以數匙入口中,三日愈。

一人因吃面內傷吐血,熱頭疼︰以白朮(一錢半) 白芍藥(一錢) 陳皮(一錢) 蒼朮(一錢) 茯苓(五分) 黃連(五分) 黃芩(五分) 人參(五分)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薑三片煎。如口渴加干葛二錢。

再調理︰白朮(一錢半) 牛膝(二錢半) 陳皮(一錢半)人參(一錢) 白芍藥(一錢) 甘草(二分) 茯苓(五分) 又複調胃︰白朮(二錢) 白芍藥(一錢半) 人參(一錢) 當歸(一錢) 陳皮(炒一錢) 黃芩(五分) 柴胡(三分) 升麻(二分) 甘草(些少)

一人因吃面,遍身疼發熱,咳嗽有痰,用︰蒼朮(一錢半) 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 羌活(五分) 茯苓(五分) 防風(五分) 黃芩(五分) 川芎(五分) 甘草(二分)
上作一服,薑三片煎,半飢半飽時服。

一人老年嘔吐痰飲,胸大滿,寒熱,因傷食起,半夏、陳皮、茯苓導飲,白朮補脾,柴胡、生甘草、黃芩退寒熱,加蒼朮散表寒,縮砂仁定嘔下氣。傷食藥︰棠 (三兩) 半夏(一兩) 茯苓(一兩) 連翹(五錢) 陳皮(五錢) 萊菔子(五錢) 上粥丸服。

痞(第五十一)

心下滿而不痛,謂之痞。食積兼濕,心下痞,須用枳實、黃連。痞挾痰成窠囊,用桃仁、紅花、香附、大黃之類。食已心下痞,橘皮枳朮丸。

治痞滿方︰黃芩(酒浸一兩) 黃柏(酒浸一兩) 滑石(五錢) 甘草(二錢)
上末之,水丸,午後至夜,不食不睡。

治痞枳朮丸︰白朮(二兩) 枳實(一兩) 半夏(一兩) 神曲(一兩) 麥芽(一兩) 山楂(一兩) 薑黃(五錢) 陳皮(五錢) 木香(二錢半)
上末之,荷葉飯丸。

又枳朮丸助胃消食,寬中去痞滿︰白朮(四兩) 枳實(二兩) 末之,荷葉燒飯為丸。

大消痞丸︰黃連(炒六錢) 黃芩(六錢)薑黃(一兩) 白朮(一兩) 人參 陳皮(各二錢) 澤瀉(二錢) 甘草(炙) 砂仁(各一錢) 乾生薑(一錢) 神曲(炒一錢) 枳實(炒一錢) 半夏(四錢) 濃朴(三錢) 豬苓(一錢半)
上末之,蒸餅為丸。

飲食多傷,為久滿不食,用寬中進食丸;心下痞,用消痞丸;食已不餓,皆屬於寒,此戊土已衰,不能腐熟水穀所致,用丁香爛飯丸;夏郁傷脾,不思飲食,炒黃連、酒芍藥、生莎末、青六末,用薑汁餅丸;濕痰氣滯,不喜谷,三補丸加蒼朮倍香附。回令丸,瀉肝火行濕為熱,甚之反佐開痞結,治肝邪補脾︰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
上末之粥丸。

一人內多食積,心腹常膨脹︰南星(薑製一兩) 半夏(栝蔞製一兩半) 其法,以栝蔞仁研和潤之,香附(便浸一兩) 青礞石(硝 一兩) 蘿蔔子(蒸五錢) 橘紅(五錢) 麝香(少許)
上末之,曲糊丸。

一飲酒人,胃大滿,發熱,夜譫語,類傷寒,右脈不如左大,補中益氣湯去 、柴胡、升麻,加半夏。以 補乘作滿,柴胡、升麻又升,故去之。服後病愈,因食涼物心痛,於前藥加草豆蔻數粒。

一婦人痞結,膨脹不通,坐臥不安,用麥芽末酒調服,良久自通。

噯氣(第五十二)

胃中有火、有痰,入方︰南星、半夏、香附、軟石膏,或湯或丸服之。

一方︰炒山梔。噫氣吞酸,此系食鬱有 熱,火氣上沖動,以黃芩為君,南星、半夏為臣,橘紅為佐,熱多加青黛。

吞酸(第五十三)

濕熱郁積於肝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於肺胃之間,必用 食菜蔬以自養,必用茱萸順其性而折之,反佐法也。

咽酸方︰茱萸(五錢去梗煮少時,浸半日晒乾用) 陳皮(五錢) 蒼朮(七錢半泔浸) 黃連(一兩陳壁土炒,去土)黃芩(五錢陳壁土炒,去土)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

治吞酸用黃連、茱萸,各炒隨時令造為佐使,蒼朮、茯苓為輔助,湯浸,蒸餅為小丸吞之,仍菜蔬自養則病易安。茱萸丸,治濕熱之帶氣者,濕熱甚者,用為向導,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六一散一料,吳茱萸一兩煮過。

一方去茱萸加乾薑一兩,名溫清丸;又方六一散七錢,茱萸三錢,消痰。

一人數年嘔吐酸水,時作時止,便澀腸鳴︰白朮、枳實、茱萸、蒼朮、縮砂、陳皮、茯苓、香附、貝母、生甘草、白豆蔻、滑石,上煎服。

嘈雜(第五十四)

痰因火動。有食、有熱。 梔子炒,並薑炒黃連不可無。食脘有熱,炒山梔、黃芩為君,南星、半夏、陳皮、甘草為佐,熱多者,加青黛。肥人嘈雜,宜二陳加蒼、白朮、梔、芎。心腹中脘水冷氣,心下嘈雜,腸鳴,多唾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飲食,其脈弦、遲、細,半夏溫肺湯︰細辛 陳皮 半夏 桂心 旋複花 甘草 桔梗(以上各五錢) 赤茯苓(三錢) 芍藥(五錢) 生薑(七片),上作胃氣虛冷主治。

勞瘵(第五十五)

此陰虛之極,痰與血病,多有蟲者。虛勞身瘦屬火,因火燒爍故也。肉脫甚者,難治;不受補者,亦難治。治法以大補為主,四物湯加竹瀝、童便、薑汁。一加炒檗。陽虛者,四君子加麥冬、五味、陳皮、炒檗、竹瀝、童便、薑汁。虛勞即積熱做成,始健可用子和法;後羸憊四物加減送消積丸。熱助氣,不做陽虛,蒸蒸發熱,積病最多。

調鼎方,紫河車丸治傳尸勞瘵;青蒿煎治勞瘵(二方俱見《醫要》)。傳尸勞瘵寒熱交攻,久嗽咯血,日見羸瘦,先以三拗湯,次以連心散。

一男子勞弱,潮熱往來,咳嗽痰血,日輕夜重,形容枯瘦,飲食不美,腎臟虛甚︰參 白朮鱉甲(各一錢) 當歸 五味 炒芩 炒柏 軟柴 地骨 秦艽 炒連 茯苓 半夏(各五分) 麥冬(七分半)薑煎服就送下三補丸。

一婦人勞瘵,四物加參、耆、柴胡、黃芩、鱉甲、地骨、甘葛、五味、甘草,水煎服。虛勞大熱之人,服芩、連寒藥不得者,用參、耆、歸、朮、柴胡、地骨、麥冬、五味、秦艽、芍藥、青蒿、半夏、甘草、胡連,上用生薑、烏梅煎服。

一人年三十五,患虛損,朝寒暮熱,四君子湯加軟柴胡、黃芩、當歸、芍藥、川芎、地骨皮、秦艽。

一人氣血兩虛,骨蒸寒熱交作,大便如常,脈細數,少食,八物東加柴胡、知母、黃柏。

諸虛(第五十六)

大補丸去腎經火,燥下焦濕,治筋骨軟,氣虛補氣藥下,血虛補血藥下,黃柏酒炒褐色為末,水糊丸服。五補湯補心、肝、脾、肺、腎。蓮肉(去心) 干山藥(蒸) 枸杞子 鎖陽(酒洗等分),上末之,加酥油少許,白湯點服。沉香百補丸︰熟地(六兩酒洗)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 人參(各二兩) 杜仲(炒) 當歸(各三兩) 菟絲(四兩酒浸) 沉香(一兩)
上末之,蜜丸,鹽湯下。下焦補藥,龍虎丸大效︰上甲(醋炙六兩) 藥苗(酒蒸焙乾二兩) 側柏(二兩) 黃柏(酒炒半斤) 知母(鹽酒炒二兩) 熟地黃(二兩) 芍藥(二兩) 瑣陽(酒搗五錢) 當歸(酒浸五錢) 陳皮(去白二兩) 虎骨(酒浸酥炙一兩) 龜板(酒浸酥炙四兩)
上為末,酒煮羊肉為丸。冬月加乾薑。補腎丸治酒色痿厥之重者,湯使與大補丸同,冬月依本方,春夏去乾薑︰乾薑(一錢) 黃柏(炒一兩半) 龜板(酒炙一兩半) 牛膝(一兩酒焙) 陳皮(半兩去穰)
上末之,薑糊丸,酒糊丸亦可,服八九十丸。補天丸,氣血兩虛甚者,以此補之,與補腎丸並行。虛勞發熱者,又當以骨蒸藥佐之。其方,以紫河車洗淨,以布拭乾,同補腎丸搗細,焙乾研末,酒米糊丸。夏加五味子半兩。虎潛丸治痿與補腎丸同︰黃柏(酒炒半斤) 龜板(酥炙四兩) 知母(酒炒三兩) 熟地黃(二兩) 陳皮(二兩) 白芍藥(二兩) 鎖陽(一兩半) 虎骨(炙一兩) 乾薑(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或粥丸。

一方加金箔十片;一方加生地黃;懶言語加山藥。

補血丸︰炒黃柏、酒炒知母、酥炙敗龜板,各等分,乾薑三分之一,上末之,酒糊為丸。

補虛丸︰參、朮、山藥、杞子、鎖陽,為末糊丸。補陰丸︰側柏(二兩) 黃柏(二兩) 山藥(二兩) 龜板(酒炙三兩) 黃連(半兩) 苦參(三兩)
上末之,冬加乾薑,夏加縮砂,以地黃膏為丸。

又方︰下甲(二兩) 黃柏(五錢) 牛膝(五錢) 人參(五錢) 香附(一兩) 白芍藥(一兩) 甘草(三錢) 縮砂(三錢,春不用)
上末之,酒糊為丸。

又方︰下甲(三兩) 黃柏(一兩) 上地黃細切,酒蒸擂碎為丸。

又方︰酒板(二兩) 黃柏(七錢半) 知母(半兩) 人參(三錢半) 川牛膝(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酒板(一兩) 黃柏(半兩) 知母(三錢) 五味子(二錢)
上末之,酒糊丸。抑結不散︰下甲(五兩) 側柏(一兩半) 香附(二兩)
上末之,薑汁浸地黃膏丸,空心服之。三補丸,治上焦積熱,泄五臟之火,黃芩、黃連、黃柏,上為末,炊餅為丸。又方治酒色過度,傷少陰︰黃柏(炒一兩半) 黃連(炒一兩) 條芩(炒半兩) 龜板(酒炙三兩)
上末之,冬加炒黑乾薑(三錢),夏加縮砂三錢,五味子半兩,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白湯下。

治陰虛︰人參(七錢) 白朮(三錢) 麥門冬(半兩) 陳皮(一錢) 作一服,煎湯吞三補丸。

治體弱肥壯,血虛脈大︰龜板(三兩) 側柏(酒蒸七錢半) 生地黃(一兩半) 白芍藥(炒一兩) 烏藥葉(酒蒸七錢半)
上末之,以生地黃煮為膏,搗末為丸,以白朮四錢,香附一錢半煎湯吞之。

益少陰經血,解五臟結氣,此方甚捷︰山梔子炒,令十分有二分黑,為末,以薑汁入湯內同煎,飲之。

五補丸︰
枸杞(五錢) 鎖陽(五錢) 續斷(一兩) 蛇床(微炒一兩) 兩頭尖(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淡鹽湯下三十六丸。

鎖陽丸︰
龜板(一兩酒炙) 知母(酒炒一兩) 黃柏(酒炒一兩) 虎骨(酒炙二錢半) 杜仲(薑汁炒半兩) 鎖陽(酒浸半兩) 當歸(半兩) 地黃(半兩) 牛膝(酒浸二錢半) 破故紙(二錢半) 續斷(酒浸二錢半)。

諸補命門之藥,須入血藥則能補精,陽生陰長之道故也,陽藥蓋散火多。

補心丸︰
朱砂(二錢半) 栝蔞(半兩) 黃連(三錢) 當歸身尾(三錢半)
上末之,豬心血為丸。

寧心益志丸︰
人參 茯神 牡礪 遠志 酸棗仁 益智仁(以上各五錢) 辰砂(二錢半)
上末之,棗肉為丸。

安神丸︰
朱砂(一錢) 黃連(酒製一錢半) 甘草(炙半錢) 生地黃(五分) 當歸(一錢)
上為末,炊餅丸。

男子補益脾胃腎虛弱︰川附(炮一兩) 人參 白朮 五味子 當歸 續斷 山茱萸(去梗) 破故紙 肉蓯蓉(酒浸) 白芍藥(炒) 蓮肉(各一兩) 菟絲子(二兩) 鹿茸(酥炙) 沉香 肉桂(各二錢)
上末之,酒糊丸,空心鹽湯下。

補陰丸︰熟地(八兩酒洗) 黃柏(四兩酒洗) 當歸(酒洗) 菟絲子 肉蓯蓉(酒洗) 知母(酒洗) 枸杞(各三兩) 天門冬 龜板(酥炙) 山藥(各二兩) 五味(一兩半)
上末之,用參四兩, 八兩熬膏,再用豬腎酒煮搗爛,同和為丸。

固本丸︰
人參 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各二兩) 黃柏 知母 牛膝 杜仲 龜板五味 茯神 遠志(各一兩)
上末之,酒糊丸。(脾胃怯加白朮,明目加枸杞子。)

寒熱(第五十七)

寒熱病,凡陰虛者難治。久病惡寒,當用解鬱。惡寒,陽虛也,用人參、黃耆之類,甚者少加附子,以行參、之氣。背惡寒甚者,脈浮大無力者,是陽虛。虛勞冬月惡寒之甚,氣實者可下,亦宜解表,用柴胡、葛根。用蒼朮恐燥。陰虛發熱,四物湯加炒柏,兼氣虛者,加人參、白朮、黃耆;陽虛發熱,補中益氣湯;濕痰夜發熱,三補丸加白芍藥;氣虛發熱,參蘇飲。久病陰虛氣鬱,夜熱︰酒芍藥(一兩二錢) 香附(一兩) 蒼朮(五錢) 片芩(三錢) 甘草(一錢半) 蒸餅為丸服。發熱有休止,或夜發晝止,晝發夜止,或巳午間發,或申未間發,小柴胡加參、朮;渴加栝蔞根。如脈弱服前藥不減,補中益氣湯倍加參、耆、歸、朮,多服自愈。

發熱惡寒宜解表,發熱用柴胡,惡寒用蒼朮。氣稍虛,骨蒸發熱,或發寒,大便澀,脈實,能食,大便利則熱除,柴胡飲子。氣實表熱能食,脈弦無汗,而能睡者,或痰積寒熱,小柴胡湯。

一人六月得患惡寒,大便結燥,不敢見風,人肥實,起居如常,大承氣湯。

一婦人惡寒,用苦參、赤小豆各一錢為末,齏水吐後,用川芎、蒼朮、南星、酒芩,酒曲糊丸服之。

一男子年二十三,因飲酒發熱,用青黛、栝蔞仁,研入薑汁,日飲數匙,三日而愈。

一人,天明時發微寒便熱至晚,兩腋汗出,手足熱甚,則胸滿拘急,大便實而能食,似勞怯病者,脈不數,但弦細而沉,詢知因怒氣得者,但用大柴胡湯,惟胸背拘急不除,後用二陳湯加羌活、防風、黃芩、紅花。進士周本道年三十餘,得畏寒病,服附子數百而病甚,求治,脈弦而似緩,予以江茶入薑汁、香油些少,吐痰一升許,減綿太半,及與防風通聖散去大黃、芒硝,加地黃,百餘帖而安。周甚喜,予曰︰未也燥熱,已多血傷,亦深須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神,則水可生而火可降,彼方勇於仕進,一切務外,不守禁忌。予曰︰若多與補血涼藥亦可稍安,內外不靜,腎水不生,附毒必發病,安之後官於婺城巡夜,胃寒非附子不可療,而性怕生薑,只得豬腰子作片,煮附子三帖愈。予曰︰可急歸,知其附毒易發,彼以為迂。半年後,果疽發背而死。

一人年二十餘,九月間發熱頭痛,妄言見鬼,醫與小柴胡湯十餘帖,而熱愈甚。其形肥,脈弦大而數,左大甚,遂作虛治之。以人參、白朮為君,茯苓、芍藥為臣,黃耆為佐,加附子一片為使,與二帖証不減。或言脈數大,狂熱,又大渴,附子恐誤。予曰︰虛甚,誤投寒涼之藥,人肥,而左大於右,事急矣,非附子一片,行參、朮,烏能有急救乎?再與一帖,乃去附子而作大劑,與五十餘帖,得大汗而愈,自又補養兩月,氣體猶未安。

一男子年十九,凡農作不憚勞,忽一日大發熱而渴,恣飲水數碗,次早熱退,目不識人,言謬誤自言,腹肚不能轉側,飲食不進,身轉掉不能。又至二日來告急。脈兩手澀而大,右為甚,於氣海灸三十壯,用白朮二錢、黃耆二錢、熟附一片、陳皮半錢,與十帖不效,反增發微渴,餘証仍在,卻進少粥,此氣豁和而血未應也。於前藥去附子,加酒歸以和血,因有熱加人參一錢半,與三十帖而安,鄭兄年二十餘,秋初發熱,口渴妄言,病似鬼邪。八日後,兩脈洪數而有力,形肥而白,筋骨稍露,脈搏手,必涼藥所致,此勞倦病,溫補自安。已得柴胡七八帖矣,未效,因與黃耆附子湯,冷與飲之,三帖後,微汗得睡,脈亦軟,後又繼之,以黃耆白朮湯調補十日安,又加陳皮,與半月複舊。呂親善飲不固,且好色,年半百,一日大惡寒,發戰,渴不多飲,脈大而弱,右關稍實略數,重則澀,蓋酒熱內鬱,由表實而下虛也。以黃耆倍干葛煎湯與之,盡五六帖,大汗而安。

一婦人虛羸盜汗,惡寒,用吳茱萸雞子大,酒三升浸半日,煮服。面寒面熱,面寒,是胃熱,寒鬱熱也;面熱,是火起,困郁而熱也。人有病,面上忽見紅點者,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