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小腸癰論

人有腹痛口渴,左足屈而不伸,伸則痛甚,手按其痛處,更不可忍者,人以為腹中生癰也,誰知是小腸癰乎?

腸中生癰不同,有大小腸之分,屈右足者大腸生癰,屈左足者小腸生癰也。今屈而不伸者,既在左足,是癰生於小腸,而非生於大腸矣。惟是大腸之癰易治,小腸之癰難醫,以大腸可泄而小腸難泄也。若得其法,又何難哉?蓋大腸可泄其火,從糟粕而出;小腸可泄其火,從溲溺而泄也。方用泄毒至神湯︰

劉寄奴(三兩) 車前子(三兩) 金銀花(三兩) 澤瀉(三兩) 甘草(三兩) 茯苓(一兩)玉米(一兩) 肉桂(一分)
水煎服,一劑而水如注,二劑而痛頓止,三劑而症如失,不必四劑矣。此方皆利水之藥,重用金銀花為消毒之品,何以建功之神如此?蓋小腸之毒,必須內消,而內消之藥舍金銀花,實無他藥可代。以他藥消毒,均能損傷正氣,而小腸之氣斷不可損傷,故必須以金銀花為君藥。但金銀花不能入於小腸之中,而佐以茯苓、車前、澤瀉、玉米之類,引入小腸,又加肉桂一分,得其氣味,直入膀胱從溲溺而化其毒。若恐火毒太甚,諸藥不能迅速收功,更加寄奴之速祛,甘草之緩調,剛柔遲速,兼而行之,既無留滯之虞,又無峻烈之害,自然火毒盡從小腸膀胱而出也。

秘訣︰

泄毒至神寄奴三,車銀草澤重如前,苓玉一兩桂分入,三劑服後患可痊。

此症方用王公湯亦效︰

王不留(一兩) 蒲公英(一兩) 車前子(一兩) 甘草(五錢) 金銀花(三兩)
水煎服,一劑效。

秘訣︰

王公湯治小腸癰,不留一兩蒲公英,車前一兩五錢草,銀花三兩一劑從。

人有腹痛呼號不已,其痛卻在左腹,按之痛不可忍,不許人按,人以為食積在大腸也,誰知是小腸之生癰乎?夫腸癰必屈其足,而今不屈足,似非腸癰之病。然腸癰生於腸內,在大腸者屈右足而不伸,在小腸者屈左足而不伸也。若癰生於腸外者,皆不屈足,痛在左則小腸生癰,痛在右則大腸生癰也。至於食積燥糞之痛,時而痛,時而不痛,不若生癰之痛,有定而不移,常痛而無止息也。大小腸生癰於腸內,尚可破潰,而大小腸生癰於腸外,斷不可使之潰爛者,以腸外無可出之路,皆必死之症也。而小腸更甚,必須急治,以利水解毒為妙,否則變生不測矣。方用利水解毒內消丹,亦可用王公湯,再加金銀花三兩可矣。

金銀花(四兩) 車前子(五錢) 薏苡仁(一兩) 茯苓(一兩) 當歸(二兩) 甘草(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痛大減,二劑而痛又減,三劑而痛全止,四劑而痊愈矣。此方即前方(泄毒至神湯)之變方也。但前方於利水之中而行其敗毒之法,此方則於利水之中而佐以補血敗毒之味也。蓋癰破尤宜利水,利水則毒隨之而出,易於滌除。如癰未破,而不補血,徒事利水,利水則水泄血虛,毒亦難於消化。同中之異,不可不知也。然此症須急早治之,否則癰雖愈而瘀血流於腸外,必有終身腹痛之患矣。

秘訣︰

利水解毒內消丹,銀花四兩車五錢,薏仁苓兩歸二兩,甘草三錢一同煎。

人有腹痛驟甚,小便流血,左足不能伸者,人以為小腸生癰也,誰知是小腸之火太盛乎?夫小腸生癰,必屈左足,今左足不伸,明是生癰之証,而余獨謂是火盛者何也?蓋生癰必有其征,豈有一旦驟生而流血者乎?

癰久而膿生,膿欲盡而血出,豈有不潰不爛而先出血者乎?然左足之屈,則又何也?蓋小腸與大腸不同,小腸細而大腸寬,寬者可以容邪,而細則難以容邪,此必然之理也。小腸受火煎熬,則腸中逼迫,不能舒暢,而左足應之,故暫屈而不能伸,不若生癰者長屈而不能伸也。萬不可因足之不伸,即信是癰,而妄用解毒之藥,其害大矣﹗然火毒與癰,從何而辨之?初病之時,辨其小便之有血無血耳。如初痛而足不伸,小便無血,乃是生癰。初痛而足不伸,小便有血,乃是火痛,斷不差也。治之法,泄其火邪不必化毒,則痛自止而足自伸矣。

方用加味小柴胡湯治之︰

柴胡(二錢) 黃芩(三錢) 人參(五錢) 茯苓(五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
水煎服,一劑而足伸,二劑而血止,腸亦不痛矣。小柴胡湯非治小腸癰之藥也,何以用之而效驗之捷如此?

蓋小腸之火盛者,起於肝木之郁也,木郁則火生,不敢犯心而犯小腸耳。夫火性炎上,今不上炎而反致下熾,拂其火之性矣,此小腸所以受害而作痛也。至於血流於小便中者,又是何故?蓋小腸之血,為火所逼,恐火爍血乾,故越出於小腸之外,直走膀胱,反使水道不行而流血也。小柴胡湯既舒其肝膽之氣,則上炎之火氣,其性即順而不逆也,又得茯苓以分消其水氣,則水順流而不橫,其血歸經而不逆,自然氣舒血和,而消毒矣,此方之所以奇耳。

秘訣︰

加味小柴治腸毒,黃芩三錢參苓五,夏草一錢加薑棗,二劑血止腸癰主。

此症用車苓連甘湯亦效︰

車前子(五錢) 茯苓(一兩) 黃連(三錢) 甘草(三錢)
水煎服。

秘訣︰

又有車苓連甘湯,車前五錢苓兩襄,甘連三錢同煎服,止血通和此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