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大腸癰論

人有腹中痛甚,手不可按,而右足屈而不伸者,人以為腹中火盛而存食也,誰知是大腸生癰乎?夫腹痛而足不能伸者,俱是腸內生癰,而大腸生癰,則足尤不能伸也。惟是大腸生癰,亦自有故,無不成於火,火盛而不散,則郁結而成癰矣。然火之有餘,實本於水之不足。水衰則火旺,火旺而無製,乃養成其毒而不可解。治之法,必須壯水以製火,則毒消而癰愈矣。方用清腸飲︰

元參(一兩) 地榆(一兩) 麥冬(一兩) 金銀花(三兩) 當歸(二兩) 甘草(三錢) 薏苡仁(五錢) 黃芩(二錢)
水煎服,一劑而痛少止,二劑而足可伸,再二劑而毒盡消矣。此方純是潤腸之品,又是活血解毒之味,雖泄火而實滋陰,所以相濟而相成,取效如神耳。倘不益陰以潤腸,而惟攻毒以降火,則大腸先損,又何能勝火毒之凌爍哉?勿怪愈治而愈不效也。

秘訣︰

清腸飲藥治腸癰,元參一兩榆麥冬,銀三歸二草三錢,薏五芩二四劑從。

本症用兩間湯亦佳︰

玉米(二兩) 當歸(二兩) 槐花(三錢) 天花粉(三錢) 錦地羅(一兩) 地丁(五錢) 甘草(八錢)
水煎服,一劑減,二劑愈。

秘訣︰

兩間湯用玉米歸,槐粉三錢一兩錦,地丁五錢八錢草,二劑神妙去其根。

又方︰

人參(一兩) 當歸(二兩) 生地(五錢) 甘草(五錢) 錦地羅(五錢) 地榆(三錢) 天花粉(三錢) 黃芩(二錢)

秘訣︰

救胃參兩二兩當,生地甘羅五錢襄,榆粉三錢黃芩二,一劑能食否不詳。

人有大腸生癰,右足不能伸,腹中痛甚,便出膿血,肛門如刀之割,此腸癰已潰爛也。能食者生,不能食者死。因火毒熾盛,而不能飲食者,正可棄之而不救也。然不能食者之中,亦有非因火毒之熾而然也。則又不可因其不能食而棄之也。凡癰疽之症,均以有胃氣為佳,故治癰疽,以扶胃氣為第一義,而少加敗毒化膿之味,則正氣不傷而火毒易散也。今大腸癰潰,不思飲食,則胃氣已盡絕,大危之症也,若不急補胃而惟治癰,必死之道也。方用腸癰潰爛湯︰

人參(一兩) 玉米(一兩) 白朮(一兩) 山藥(一兩) 元參(一兩) 甘草(三錢) 金銀花(四兩)山羊血(一錢)
水煎服,服藥時沖入山羊血,一劑胃氣開,二劑膿少,三劑痛止,四劑痊愈。

此方全在救胃,而敗毒祛膿已在其中矣。妙在金銀花雖是治毒之品,而仍乃滋陰之藥,為瘡家奪命之將軍,乃至仁至勇之師,又得參朮以助其力,則散毒尤神。山羊血止血消濁,且善通氣,引諸藥直入癰以解散之,乃向導之智者也。合而治之,則調合有人,撫綏有人,攻剿有人,安得不奏功如神乎?自然胃氣大開,化精微而輸於大腸也。倘胃氣未傷,服之尤奏功如響,萬勿疑畏而不敢用,枉人性命耳。

秘訣︰

腸癰潰爛便膿血,參玉朮藥元兩接,甘草三錢銀四兩,臨服沖入山羊血。

人有大腸生癰,少腹痛甚,淋漓不止,精神減少,飲食無味,面色痿黃,四肢無力,自汗盜汗,夜不能寐者,人以為火盛生癰也,誰知是水衰不能潤腸乎?夫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全賴腎水之灌注也。今因醉飽房勞,過傷精力,遂至火動水涸,又兼生冷並進,以致氣血乖違,濕動痰生,腸胃痞塞,運化不通,氣血凝滯,結而成癰也。然則生癰之前,亦本乎腎水之不足,而潰爛之後,又複流其穢水,是因虛而益虛矣。若作火毒治之,鮮不變為死症﹗必須大補其腎水,而並補其脾胃之氣,則脾胃化精生水,庶枯涸之腸,一旦得滂淪之潤,自然饜足而重蘇,正不必治癰,而惟補氣,氣血足而肌肉自生矣。方用加味六味地黃湯︰

山藥(八錢) 山萸(八錢) 生地(二兩) 黃耆(一兩)澤瀉(一錢) 人參(一兩) 麥冬(一兩) 茯苓(三錢) 丹皮(六錢)
水煎服,連服數劑,腹痛止而精神健,則愈矣。此方六味以補腎水,加入參、麥、 以補脾胃之土,土旺而肺氣自旺。肺與大腸相表裡,且又為腎之母,自然子母相需,表裡相應,故奏功如神也。

秘訣︰

加味六味山山地, 澤參麥苓丹央A 連服四劑腹痛止,精神而健則愈矣。

方用加味壯水湯亦治之︰

元參(二兩) 生地(二兩) 麥冬(一兩) 甘菊花(一兩) 山萸(一兩) 蒲公英(五錢) 五味子(二錢) 貝母(二錢)
水煎服,再劑去蒲公英、元參,加茯苓五錢、人參五錢。

秘訣︰

加味壯水二元地,麥菊山萸一兩備,蒲公五錢味貝二,再去英元苓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