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共 10 頁
序
夫醫之為道,民命死生所系,其責不為不重。籍或不經儒術,業擅偏門,懵然不知,正道不反,幾於操刃以殺人乎﹗
粵自神農嘗百藥,製本草,軒岐著《素問》,越人作《難經》,皆所以發明天地人身陰陽五行之理,卓為萬世醫家祖,不可尚已。厥後名醫代作,躡聖門而探玄微者,未易悉舉。又若漢‧張仲景、唐‧孫思邈、金之劉守真、張子和、李東垣輩,諸賢繼作,皆有著述,而神巧之運用,有非常人所可及也。其所以辨內外、異攻補而互相發明者,一皆祖述《素》、《難》而引伸觸類之耳。其授受相承,悉自正學中來也。吾邑丹溪朱彥修先生,初游許文懿公之門,得考亭之余緒。愛自母病,刻志於醫,求師於武林羅太無,而得劉、張、李三家之秘,故其學有源委,術造精微。所著《格致餘論》、《局方發揮》等編,皆所以折衷前哲,尤足以救偏門之弊,偉然百世之宗師也。東陽盧和氏類集丹溪之書為《纂要》,俾醫者出入卷舒之便,其用心亦勤矣,以愚觀之,猶未足以盡丹溪之余緒。然丹溪之書,不過發前人所未發,補前人所未備耳,若不參以諸賢所著,而互合為一,豈醫道之大成哉。愚承祖父之家學,私淑丹溪之遺風,其於《素》、《難》,靡不苦志鑽研,然義理玄微,若坐豐,迨閱歷四紀於茲,始知蹊徑。今年七旬有八矣,桑榆景迫,精力日衰,每憾世醫,多蹈偏門,而民命之夭於醫者不少矣。是以不揣荒拙,銳意編集,以成全書,一皆根據乎《素》、《難》,綜橫乎諸說,傍通己意,而不鑿以孟浪之空言,總不離乎正學范圍之中,非敢自以為是,而附會以誤人也,目之曰︰醫學正傳,將使後學知所適從,而不蹈偏門以殺人,蓋亦端本澄源之意耳。高明之士,幸毋誚焉。
時正德乙亥正月之望,花溪恆德老人虞摶序。
凡例
- 凡諸病總論,皆采摭《內經》要旨,以為提綱。繼之以歷代名醫可法之語,間或附以己意,以成篇段,謹僭列各病之首。
- 凡脈法,皆采摭王叔和《脈經》要語。本經缺者,則於歷代名醫諸書,采其可法之語,以附錄之。
- 凡方法,備載於脈法之後。其傷寒一宗張仲景,內傷一宗李東垣,小兒科多本於錢仲陽,其餘諸病悉以丹溪要語及所著諸方冠於其首。次以劉、張、李三家之方,選其精粹者繼之於後。外有諸家名醫有理妙方,又采附於其末,以備參考。
- 凡祖父口傳心授,及自己歷年經驗方法,不敢私匿,悉皆附於諸條之末,與眾共施。本病無者,則缺之。
- 凡自己積年歷試四方之病,或用心以變法取巧而治愈者,悉附於各條之末,俾後人或有可采擇焉。無者缺之。
- 凡集錄諸賢成方,蓋為後學設繩墨耳,學人不可固執古方以售今病,故又以丹溪活套,備錄於各條之後,欲使後學執中之有權耳。
- 凡丹溪諸方法,見諸盧氏《纂要》者,悉錄之無遺,但有增而無減耳。惟丹溪醫按不錄,非為厭繁,將欲采歷代名醫治驗總成一書,名為《古今諸賢醫按》,有志未暇,姑俟諸歲月云。
- 凡古方分兩,重數太多,難憑修合,今悉改為小劑,且如一料十帖之數,原方用藥一兩,一帖止該一錢,從其輕重,以十取一,惟效東垣都作一服之義,庶使後學依方修合之便云。
- 凡古方云 咀者,今悉改為細切,庶使後學之易曉也。
- 凡修製藥石,不別立篇目,就於各條藥下細注,雖若繁瑣,庶免鹵莽者忽略以誤人也。
- 凡云用水一盞,即今之白茶盞也,約計半斤之數,餘仿此。
- 凡醫學或問五十一條,皆愚意設辭以申明先哲言不盡意之義,是用書於卷首,與賢者共議耳,非敢自以為是,煩賢者斥正之,勿誚愚之狂妄也,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