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
附子
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寒邪逆在上焦。溫中,除中焦之寒。金瘡,血肉得暖而合。
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氣凝結,血滯於中,得熱乃行也。寒濕 ,拘攣,膝痛不能行步。此寒邪之在下焦筋骨間者。
凡有毒之藥,性寒者少,性熱者多。寒性和緩,熱性峻速,入於血氣之中,暴烈性發,體益不支,臟腑嬌柔之物,豈能無害,故須審慎用之。但熱之有毒者,速而易見;而寒之有毒者,緩而難察,尤所當慎也。
半夏
味辛平。主傷寒寒熱,寒熱之在肺胃間者。心下堅,下氣,辛能開肺降逆。咽喉腫痛,頭眩,開降上焦之火。胸脹,咳逆,腸鳴,氣降則通和,故能愈諸疾。止汗。澀斂肺氣。
半夏色白而味辛,故能為肺經燥濕之藥。肺屬金,喜斂而不喜散,蓋斂則肺葉垂而氣順,散則肺葉張而氣逆。半夏之辛,與薑桂之辛迥別,入喉則閉不能言,塗金瘡則血不複出,辛中帶澀,故能疏而又能斂也。又辛之斂,與酸之斂不同,酸則一主於斂,辛則斂之中有發散之意,尤與肺投合也。
大黃
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除血中熱結之滯。寒熱,血中積滯之寒熱。破症瘕積聚,凡腹中邪氣之積,無不除之。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凡腹中飲食之積,無不除之。通利水穀,調中化食,助腸胃運化之力。安和五臟。邪積既去,則正氣自和。
大黃色正黃而氣香,得土之正氣正色,故專主脾胃之疾。凡香者,無不燥而上升。大黃極滋潤達下,故能入腸胃之中,攻滌其凝結之邪,而使之下降,乃驅逐停滯之良藥也。
葶藶
味辛寒。主症瘕,積聚結氣,水飲所結之疾。飲食寒熱,破堅逐邪,亦皆水氣之疾。通利水道。肺氣降則水道自通。
葶藶滑潤而香,專瀉肺氣,肺為水源,故能瀉肺,即能瀉水。凡積聚寒熱從水氣來者,此藥主之。大黃之瀉從中焦始,葶藶之瀉從上焦始。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而陷胸湯用葶藶也。
旋複花
味鹹溫。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中上二焦結閉之疾。除水,鹹能潤下。去五臟間寒熱,五臟留結不通所生之寒熱。補中下氣,開氣下達,皆鹹降之功。
此以味為治,凡草木之味,鹹者絕少。鹹皆治下,鹹而能治上焦者尤少。惟此味鹹而治上,為上中二焦之藥。鹹能軟堅,故凡上中二焦凝滯堅結之疾,皆能除之。凡體輕氣芳之藥,往往能消之,疾無不因鬱遏而成。《內經》云:火鬱則發之。輕芬之體能發散,故寒熱除也。
藜蘆
味辛寒。主蠱毒,味烈殺蟲。咳逆,泄痢腸 ,除濕熱之疾。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皆殺蟲之功。
凡有毒之藥,皆得五行剛暴偏雜之性以成。人身氣血,乃天地中和之氣所結,故服毒藥者,往往受傷。瘡疥等疾,久而生蟲,亦與人身氣血為類,故人服之,而有傷氣血者,必能殺蟲。惟用之得其法,乃有利而無弊,否則必至於兩傷,不可不慎也。又毒之解毒,各有所宜。如燥毒之藥,能去濕邪;寒毒之藥,能去火邪。辨証施治,神而明之,非僅以毒攻毒四字,可了其義也。
白芨
味苦平。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解毒生肌。胃中邪氣,養胃驅邪。賊風鬼擊,痱緩不收。和筋逐風。
此以質為治,白芨氣味沖淡和平,而體質滑潤又極粘膩。入於筋骨之中,能和柔滋養,與正氣相調,則微自退也。
貫眾
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熱氣,寒能除熱。諸毒,邪熱之毒。殺三蟲。濕熱所生之蟲。
貫眾生於山澗之中,得天地清陰之氣,故能除蘊熱濕穢之疾。其體中虛而清芳,故能解中焦之毒。人身之蟲,皆濕熱所生。濕熱除,則諸蟲自消也。
連翹
味苦平。主寒熱,火氣所郁之寒熱。鼠 瘰癧,癰腫惡瘡,癭瘤結熱,皆肝經熱結之証。蠱毒。濕熱之蟲。
凡藥之散寒、溫涼,有歸氣分者,有歸血分者。大抵氣勝者治氣,味勝者治血。連翹之氣芳家留滯之邪毒也。
夏枯草
味苦辛寒。主寒熱,瘰癧,鼠 頭瘡,火氣所發。破症散癭結氣,火氣所結。嘴腫濕痺,濕熱之在下者。輕身。濕火退則身健也。
此以物稟之氣候為治,又一義也。凡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惟此草至夏而枯。蓋其性稟純陰,得少陽之氣勃然興發,一交盛陽,陰氣將盡,即成熟枯槁。故凡盛陽留結之病,用此為治,亦即枯滅,此天地感應之妙理也。凡藥之以時候榮枯為治者,俱可類推。
水蛭
味鹹平。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諸敗血結滯之疾皆能除之。無子,惡血留於子宮則難孕。利水道,水蛭生於水中故也。
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氣者易治,阻之久,則無生氣而難治。蓋血既離經,與正氣全不相屬,投之輕藥,則拒而不納,藥過峻,反能傷未敗之血,故治之極難。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遲緩善入,遲緩則生血不傷,善入則堅積易破,借其力以攻積久之滯,自有利而無害也。
桃核仁
味苦甘平。主瘀血,血閉瘕,邪氣,凡血滯之疾皆除之。殺小蟲。敗血所生之蟲。桃得三月春和之氣以生,而花色最鮮明似血,故凡血郁血結之疾,不能調和暢達者,此能入於其中而和之、散之。然其生血之功少,而去瘀之功多者,何也?蓋桃核本非血類,故不能有所補益。若瘀血皆已敗之血,非生氣不能流通,桃之生氣,皆在於仁,而味苦又能開泄,故能逐舊而不傷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