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下 附方

初生門

開乳方

初生小兒對晝。先以甘草煎汁。進一二匙以下胎毒。然後進乳。

洗三方

用苦楝皮煎水洗之。可免瘡疥蟲虱之患。

延生第一方

小兒臍帶落時。將瓦焙乾為末。每一分發飛過朱砂五厘。以生地黃宣黃連當歸身煎濃汁一二蜆殼。和前末抹兒口中。或乳頭上。一日服完。次日大便下污濁之物。終身可無痘疹瘡毒之患。真延生第一妙方也。

胎毒門

紅褐散 初生小兒臍帶落后。風水侵臍。以致濕爛。
紅色絨褐不拘多少。燈上燒灰為細末。敷於臍上。外以太乙膏貼之。

龍骨散

龍骨不拘多少。入炭火內 令通紅。取出冷定。研為細末。敷於臍上。外以膏藥貼之。

蠍梢散 治百日內撮口臍風及胎風。

蠍梢(四十九個) 僵蠶(四十九個) 片腦(少許) 麝香(少許)
先將薄荷葉包扎蠍蠶在內。炒薄荷葉乾為度。共研細入腦麝再研勻。用紫雄雞肝煎湯調下。
按臍風撮口。若兩眉青色。臉赤腹脹者。不可治也。

大連翹飲 治胎中受熱。生下遍體赤色。大小便不利。及重舌木舌。鵝口瘡瘍等症。

柴胡 防風 荊芥 連翹 黃芩 山梔 木通 滑石 車前 瞿麥 蟬蛻 赤芍 甘草

五福化毒丹 治胎熱。目閉頰赤。鵝口瘡瘍。重舌木舌。喉痺垂癰。游風丹毒。二便悶結。

玄參(三兩) 桔梗(三兩) 甘草(七錢) 牙硝(五錢) 青黛(一兩) 人參(七錢) 茯苓(一兩五錢)
末之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朱砂為衣。薄荷湯下。

瘡疹後餘毒上攻。口齒臭爛。生地黃汁化下。

小兒上 有白點。如粟米狀。名曰鵝口。以青布醮苦茶刮去惡血。不至落下喉中。即以釜墨塗之。又以甘草黃連汁。和朱砂末生蜜飲之解毒。

水雄散 治小兒鵝口馬牙。重舌木舌。

雄黃(一錢) 硼砂(一錢) 甘草末(五分) 冰片(一分)
為末擦口內。

鉤藤湯 治初生小兒啼哭。而手足拳縮。身彎如蝦者。盤腸 也。

鉤藤鉤(一錢) 枳殼(五分) 延胡索(五分) 甘草(二分)
上用水半鐘。煎至二分。不拘時服。

驚風門

至聖寶命丹 治胎驚搐搦痰盛。及一切急慢驚風。

天南星(炮) 僵蠶(炒去絲嘴) 防風(各五錢) 全蠍(三十個去毒酒洗焙) 白附子(炮)天麻(煨) 蟬蛻(各四錢) 雄黃(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末密丸一錢重。朱砂金箔為衣。薄荷燈心湯化下。

抱龍丸 治傷風瘟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壅嗽。驚風潮搐。及蟲毒中暑。沐浴驚悸之後。並宜預服。

牛膽南星(四兩) 天竺黃(二兩) 朱砂 雄黃(各五錢) 麝香(另研一錢)
上研極細。加麝再研勻。以甘草膏和為丸。皂莢子大。薄荷湯下。

黃連安魂丸 外物驚者。元氣本不病。此方治之。

黃連(酒炒一錢五分) 朱砂(細研) 生地黃 當歸(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津下。

參蘇飲 解驚風煩悶。痰熱作搐。咳嗽氣逆。脾胃不和。

人參 紫蘇 前胡 干葛 半夏 赤茯苓(各七錢五分) 枳殼 橘紅 桔梗 甘草(各五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水一鐘。煎七分。無時溫服。

木通散 小兒心肝有熱驚悸。用此藥瀉肝風。降心火。利驚熱。

羌活 山梔子(各二錢) 大黃(煨) 木通 赤茯苓 甘草(各一錢)
上銼碎。每服二錢。入紫蘇葉二片。水一鐘。煎五分。不拘時服。

加味導赤散 利小便。去心熱。定驚悸。止搐搦。

生地黃(上) 木通(上) 防風(中) 甘草(中) 山梔子(中) 薄荷葉(下) 麥冬(中)
入燈心竹葉同煎。

通關散 治小兒驚風搐搦。關竅不通。牙關緊急。

南星(炮) 僵蠶(炒各一錢) 麝香(一字) 牙皂角(二定略燒存性為末) 赤足蜈蚣(一條炙)
上為末。以手點薑汁。蘸藥少許擦牙。或用物引滴入藥兩三點。涎自出。口自開。

天麻防風丸 治驚風身熱。氣喘多睡。驚悸手足搐搦。

天麻 防風 人參(各一錢) 甘草 朱砂(水飛) 雄黃(各二錢五分) 蠍尾(炒) 僵蠶(炒各五錢)牛黃 麝香(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櫻桃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鎮肝丸 治急驚風。目直上視。抽搐昏亂。不省人事。是肝經風熱也。

天竺黃 生地黃 當歸 竹葉 草龍膽 小川芎 大黃(煨) 羌活 防風(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芡實子大。每服二丸。砂糖水化下。

珍珠丸 治驚風痰熱壅盛。及吊腸鎖肚撮口絕效。

南星(炮) 天麻(煨) 白附子(炮各一錢) 膩粉(五分) 巴霜(一字) 蕪荑(炒去殼)全蠍(面炒) 滑石(水飛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糊丸。粟米大。一歲五七丸。二歲十丸。大小加減。薄荷湯點茶清送下。

定志丸 治驚風已退。神志未定。以此調之。

琥珀 茯神 遠志肉(薑製焙) 人參 白附子(炮) 天麻 天門冬 甘草(炙) 棗仁(炒)
上為末。煉蜜丸。皂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燈心薄荷湯下。

保生錠 通治急慢驚風。痰涎壅塞。口眼歪斜。四肢搐搦。天 驚惕。並睡中驚跳。夜啼驚哭。及跌撲驚恐。並宜服之。

代赭石(醋 七次) 蛇含石(醋 七次各二兩) 僵蠶 膽南星 鉤藤鉤 白茯神(各一兩)

全蠍 天麻 枳實(各五錢) 白附子(炮) 薄荷葉(各四錢) 天竺黃(六錢) 朱砂(五錢)

雄黃(三錢) 冰片(一錢) 麝香(四分)
上為末。水煮糯米糊和成錠。每錠重五分。薄荷湯化服。慢驚棗湯化服。夜啼不安燈心湯下。

寧志丸 治心經血虛。驚悸恍惚。服之安神定志。

人參 白茯苓 茯神 柏子仁 琥珀 當歸 棗仁 遠志(各五錢) 乳香 朱砂 石菖蒲(各三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遠棗湯送下。

醒脾散 治吐瀉日久。轉成慢驚。神昏目慢。多困有痰。

人參 白朮 木香 白茯苓 白附子(炮) 天麻 全蠍(炙) 僵蠶(炒去絲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薑一片。棗一枚。去核。煎湯調下。

補脾益真湯 治胎氣素弱。而成陰癇。氣逆涎潮。眼目直視。四肢抽掣。或因變蒸客忤。及受驚誤服涼藥所作。

官桂 當歸 人參 黃耆 丁香 訶子 陳皮 濃朴(薑製) 甘草(炙) 草果 肉豆蔻(面包煨) 茯苓 白朮 桂枝 半夏(湯泡) 附子(炮各五錢) 全蠍(炒)
上 咀。每服三錢。加全蠍一枚。水一盞半。薑一片。棗一枚。煎六分。稍熱服。服訖令揉心腹。以助藥力。候一

時方與乳食。渴者。加人參茯苓甘草去附子丁香肉蔻。瀉者。加丁香訶子肉。嘔吐。加丁香半夏陳皮。腹痛。加濃朴良薑。咳嗽。加前胡五味子。去附子官桂草果肉蔻。足冷加附子丁香濃朴。惡風自汗。加黃 桂枝。痰喘。加

前胡枳實赤茯苓去附子丁香肉蔻草果。氣逆不下。加前胡枳實。去當歸附子肉蔻。腹脹。加濃朴丁香枳殼。

小兒誤服涼藥。或用帛蘸水繳口。因此傷動脾胃。或泄瀉。或腹脹。或腹中響。小兒囟顱高急。頭縫青筋。時便青糞。小兒肥壯。而糞如清涕。或如凍汁。小兒時時扎眼。糞便青白沫。時有乾硬。以上五証。忽然嘔吐者。必成陰癇。即慢驚是也。小兒頭雖熱。眼珠青白而足冷。或腹脹。或口破爛。或泄瀉。或嘔吐。或口渴。或目赤而足冷者。皆無根之火逆也。速服補脾益真湯。

朮附湯

白朮(四兩) 甘草(炙二兩)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按附子溫中回陽。為慢驚之聖藥也。如元氣未脫。用之無有不效。

聚寶丹 治慢驚。

人參 茯苓 琥珀 天麻 僵蠶 全蠍(炙) 防風 膽星 白附子(生用) 烏蛇肉(酒浸焙各一錢)朱砂(五分) 麝香(少許)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菖蒲湯下。

生附四君子湯 治吐瀉。不思乳食。凡虛冷病。先與數服。以正胃氣。

人參 白朮 附子 木香 茯苓 橘紅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分。薑棗湯下。

醒脾丸 治小兒慢脾風。因吐利後。虛困昏睡。欲生風癇。

濃朴 白朮 天麻 全蠍 硫黃(入豆腐中煮三五沸) 防風 官桂 人參(各一錢)
上為細末。酒浸蒸餅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溫米飲湯化下。

奪命散 大能控風涎。不問急慢驚風。痰盛壅塞。其響如潮。藥難下咽。命在須臾。先用此藥入喉。痰即墜下。功有萬全。奪天地之造也。

青礞石(一兩入罐子內同焰硝一兩炭火 通紅須硝盡為度候冷如金色取用)
上為細末。急驚風。痰壅上。身熱如火。用生薄荷自然汁。入蜜調微溫服之。良久其藥自裹痰墜下。從大便出。如稠涕膠粘。乃藥之功也。次服退熱祛風截驚等藥。慢驚風亦以痰涎朝上。塞住咽喉。藥食俱不能入。醫者技窮勢迫以待其盡。但用此藥。以青州白丸子再研為末。煎如稀糊。熟蜜調下。其涎即墜入腹。次服朮附等藥。

青州白丸子 治小兒驚風。大人諸風。

半夏(生七兩) 南星(生三兩) 白附子(生二兩) 川烏(生五錢去皮臍)
上為末。以生絹袋盛。井花水擺出。如有渣滓更研。再入絹袋擺盡為度。於瓷盆中日晒夜露。至晚撇去舊水。

別用井花水攪又晒。至來天早。再換新水攪。如此法春三夏五。秋七冬十日。去水晒乾如玉片。研細糯米煮粥清。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癱風酒下。並不拘時。

琥珀抱龍丸 抱龍之義。抱者保也。龍者肝也。肝應東方青龍木。木生火。所謂生我者父母也。肝為母。心為子。母安則子安。心藏神。肝藏魂。神魂既定。驚從何生。故曰抱龍丸。理小兒諸驚。四時感冒風寒。瘟疫邪熱。致煩躁不寧。痰嗽氣急。及瘡疹欲出發搐。並宜可投。

真琥珀(一兩五錢) 天竺黃(一兩) 檀香(細銼)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各一兩五錢)粉草(三兩去節) 枳殼(去穰麩炒) 枳實(去穰麩炒各一兩) 朱砂(五錢先以磁石引去鐵屑次用水乳缽

內細研取浮者飛過淨器內澄清去上余水如法製以朱砂盡晒乾用) 山藥(十兩) 珍珠(五錢) 牛黃(一錢) 膽南星(一兩) 金箔(四百片)

上研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五分重。其藥性溫平。不寒不燥。驅風化痰。鎮心解熱。安魂定驚。和脾健胃。添壯精神。薄荷湯下。傷風發熱。鼻塞咳嗽。蔥白湯下。痘疹見形驚跳。白湯下。因著驚發熱。睡臥不寧。燈心湯下。夏月發熱嘔吐。麥門冬湯下。因吃母發熱病乳。致身熱不寧。甘草湯下。脾胃不和。頭熱黃瘦懶食。砂仁湯下。痰涎壅盛。生薑湯下。並不拘時服。初生數日者。每丸作四次服。或三分之一。或半丸。數歲者。每服一丸。量兒大小加減可也。

諸熱門

生犀散 治心經虛熱。

生犀角(鎊取末二錢) 地骨皮 赤芍藥 柴胡 干葛(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地骨皮散 治虛熱潮作。應時而發。如潮信之不失其期也。亦治傷寒吐熱及餘熱。

知母 甘草(炙) 半夏 銀柴胡 人參 地骨皮 赤茯苓(各等分) 如有驚熱。加蟬蛻天麻黃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飲子。

十味人參散 治潮熱身體倦怠。

柴胡 甘草 人參 茯苓 半夏 白朮 黃芩 當歸 白芍 葛根 加薑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湯 解利風熱。痰嗽腹脹。及裡症未解而潮熱。

柴胡(四兩) 黃芩 白芍(各一兩半) 大黃 半夏(製各七錢半) 枳實(七錢) 甘草(一兩小方故多用)
上銼劑。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溫服無時。

天竺黃散 治小兒驚風熱。

天竺黃 川鬱金 山梔子 僵蠶(炒去絲嘴) 蟬蛻(去土) 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歲五分。熟水薄荷湯皆可服。不拘時。

甘露散 治小兒驚熱。通利小腸。去驚涎。清心止煩。安神穩睡。

寒水石(研軟而微青中有細紋者是) 石膏(研各二兩) 甘草末(一兩)
上為末和勻。量兒大小。或一錢或五分。熱月冷服。寒月熱服。用薄荷湯。或燈心湯調服。被驚心熱不寧。睡臥不安。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麥門冬燈心湯調下。加朱砂名加砂甘露散。一方有赤茯苓一兩尤妙。

四順清涼散 治三焦積熱。遍身紅腫。口唇生瘡。驚痰潮熱。大便秘結。

當歸 赤芍藥 川大黃 炙甘草(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如小便不通。燈心湯下。

梔子清肝散 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作癢。身熱生瘡。或胸間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 黑梔 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炒各七錢)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或乍寒乍熱。或身熱頭發瘡毒等症。

柴胡(一錢五分) 黃芩(炒) 人參 川芎(各一錢) 黑梔(一錢五分) 連翹 甘草(各五分) 桔梗(五分)
上水煎服。

滋腎丸 治腎熱。

黃柏(酒拌炒焦三錢) 知母(二錢) 肉桂(五分)
上為末。水法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牛黃涼膈丸 治風壅痰實。蘊積不散。頭痛面赤。心煩潮熱。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睡臥不安。口渴唇焦。咽痛頰赤。口舌生瘡。

牛黃(一錢) 甘草(一兩) 寒水石 牙硝(枯) 石膏(二兩) 紫石英 片腦 麝香(各五分)膽星(七錢五分)
上蜜為丸。重三分。薄荷人參湯。嚼下一丸。

三黃丸 治三焦積熱。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心膈煩躁。大小便秘澀。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癤熱毒。

黃連 黃芩 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送下。

火府丹 治小兒壯熱。

生地黃 木通 甘草 黃芩
上水煎服。

金蓮飲子 治小兒壯熱潮熱。眼赤口瘡。心煩躁悶。咽乾多渴。

防風 甘草(炙) 連翹 柴胡 山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梔子仁湯 治陽毒吐熱。骨節疼痛。下後熱不退者。

梔子仁(酒炒) 赤芍 大青 知母(各一兩) 升麻 黃芩 石膏(各二兩) 柴胡(一兩五錢)甘草(五錢) 杏仁(二兩去皮尖炒微黃)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服。

五物人參湯 治肚熱咳嗽。心腹脹滿。

人參(去蘆) 甘草(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各一兩半) 茅根(半握)
上為粗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柴苓湯 治小兒溫壯伏熱來去。

柴胡(三錢五分) 麥門冬 人參(去蘆) 赤茯苓 甘草(各二錢五分) 黃芩(五錢)
上銼散。每服二三錢。加小麥二十粒。竹葉三片。水煎服。

三黃犀角散 治溫壯心熱。神志不安。大腑秘結。

大黃(酒浸蒸) 黃芩 黃梔子 犀角屑 鉤藤鉤 甘草
各等分。為末。每服五分。熱湯調下。量兒加減。

地骨皮散 治小兒骨蒸。寒熱往來。心膈煩悸。及傷寒後餘熱未解。

柴胡(去蘆) 地骨皮(各二兩) 知母 甘草(炙) 龜甲(醋炙黃) 黃芩 人參(各二錢半) 赤茯苓(五錢)
上銼碎。一歲二錢。水六分。姜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時服。

靈犀飲 治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少食多渴。面黃肌瘦。肚急氣粗。虛熱餘熱通用。

犀角屑 胡黃連(各五錢) 白茯苓 人參 川芎 秦艽 甘草 地骨皮 羌活 柴胡 桔梗(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三錢。烏梅竹葉各少許。水煎服。

絳雪丹 治小兒煩熱。

芒硝(一兩) 朱砂(一兩)
上為末。飯丸芡實大。三歲一丸。砂糖水化下。

竹葉石膏湯 治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體煩熱。

石膏(三兩) 半夏(製) 人參(各七錢五分) 麥門冬(去心一兩) 甘草(炙七錢五分) 竹葉(半把)
上銼碎。每服二錢。加粳米三四十粒。生薑一片。水煎服。

龍膽丸 治小兒食後多發熱。至夜則涼。此血熱症。疳熱亦治。

宣黃連(去毛) 赤芍(各五錢) 草龍膽(去苗) 青皮(去穰各一錢) 檳榔(一個大者) 麝香(少許)
上為末。豬膽汁入少麵糊為丸。蘿卜子大。每二三十丸。米飲湯空心服。

六合湯 治小兒血熱。每日巳午時發熱。遇夜則涼。

當歸 大黃 川芎 熟地黃(等分) 水煎服。

四物二連湯 治血虛勞。五心煩熱。晝則明 。夜則發熱。脅肋剌痛。並一身盡熱。日晡肌熱。

當歸身 生地黃 白芍藥 大川芎 宣黃連 胡黃連 各等分。水煎服。

保和丸 治脾胃不和。飲食停滯。胸脹肚痛。噯氣吞酸。身熱肚痛。或吐或瀉。用此去滯消食。退熱寬中。

山楂肉(二兩) 神曲 麥芽 陳皮 半夏 茯苓 砂仁 香附(各一兩) 萊菔子 連翹(各五錢) 水法為丸。白滾湯下。

當歸補血湯 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黃耆(二錢) 當歸(一錢)
上用水鐘半。煎五分服。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或發熱煩渴等症。

人參 黃耆 (各八分) 白朮(土炒) 甘草(炙)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當歸(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 治肝脾血虛發熱等症。

當歸 甘草(炙) 白芍(酒炒) 茯苓(去皮) 白朮(炒) 柴胡(各一錢) 丹皮 山梔(炒各七錢)
去丹皮山梔即逍遙散。
上水煎服。

惺惺散 治變蒸發熱。咳嗽痰涎。鼻塞聲重。

人參 白朮 甘草 桔梗 白茯苓 天花粉 細辛根 白芍(各一錢) 薄荷(少許)
上用水薑煎服。

柴胡散 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

人參(去蘆) 甘草(炙)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草龍膽(酒炒黑) 防風(各一錢) 柴胡(五分)
上銼碎。每服一錢。水煎服。

平和飲子 治變蒸於三日後。三日進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內宜服。

人參(去蘆) 甘草(炙各五分) 白茯苓(去皮一錢) 升麻(煨三分)
上 咀。用水煎。不拘時候服。稟受弱者。加白朮一錢。肥大壯實者不用。

參杏膏 治小兒變蒸潮熱。

人參(去蘆) 杏仁(去皮尖) 川升麻(製各五分) 甘草(二錢)
上為末。百日巳前。每服一字。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食遠服。

傷寒門

沖和散 治四時感冒。初起遍身拘急。寒熱交作。無汗頭疼身痛。鼻塞咳嗽。

白芷 防風 陳皮 羌活 川芎 杏仁 半夏(製各一錢) 紫蘇葉(五錢) 甘草(七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三錢。加蔥頭一個。生薑一片。煎服。

羌活散 治傷風傷寒。時氣頭疼發熱。身體煩痛。痰壅咳嗽。鼻塞失音聲重。及時行下痢赤白並治。

人參 羌活 赤茯苓 柴胡 前胡 獨活 桔梗 枳殼 川芎 甘草 蒼朮(各等分)
上銼劑。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片。煎七分服。

麻黃湯 發熱頭痛。惡寒無汗。

紫蘇(一錢) 干葛 麻黃(各八分) 陳皮 升麻 川芎 白芷 赤芍藥 香附 甘草(各五分) 薑一片。蔥白一寸。水煎服。

桂枝湯 發熱頭痛。有汗惡風。

桂枝(七分) 赤芍(一錢) 甘草(五分) 薑一片。水煎服。

升麻湯 治汗出未透。熱留於胃。而皮膚發斑者。及時行瘟疫。並痘疹疑似之間。皆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上用水一鐘。薑一片。煎服。

小柴胡湯 治寒熱往來。口乾作嘔。

柴胡(一錢五分) 人參 半夏(六分) 甘草(五分) 黃芩(一錢) 薑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湯 治傷寒邪熱固結。大便不通。用此利之。

柴胡 黃芩 枳實 赤芍 半夏 熟大黃各等分。水煎服。

柴芩湯 治寒熱往來。泄瀉嘔吐。

柴胡(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 人參(五分) 黃芩(一錢) 半夏(七分) 甘草(三分) 白朮赤茯苓 豬苓(各八分) 有汗加桂皮五分。加薑二片。棗二枚。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治傷寒大熱不止。煩躁口渴。喘滿蓄熱等症。

黃連 黃芩 山梔仁 柴胡 連翹
上銼一劑。水煎服。

白虎湯 治傷寒身熱而渴。有汗不解。脈來洪數而實。裡有熱乃可服。

知母 石膏 甘草 加粳米一撮。水煎待米熟去渣溫服。如口渴兼發赤斑。依本方加人參。名白虎化斑湯。

小陷胸湯 治小結胸。心下痞滿而軟。按之則痛。

黃連(三分) 半夏(五分) 栝蔞仁(三分) 枳實(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皮一片。水煎服。

開胸散 治傷寒結胸。

柴胡 黃芩 半夏 枳實 桔梗 黃連 栝蔞仁 山梔仁 甘草
上銼一劑。生薑一片。水煎服。

解熱下痰湯 治傷寒結胸。有痰有實有氣滯。咳嗽失聲等症。

紫蘇子 白芥子 枳實 黃芩 黃連 黃柏 栝蔞仁 石膏 杏仁 烏梅 桔梗 生薑一片。水煎服。

傷寒潮熱。痰壅咳嗽。男婦大小皆可用。

鬱金(三錢) 石膏( 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匙。清茶送下。

嘔吐門

和中清熱飲 治熱吐。

黃連(薑炒一錢) 半夏(薑製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陳皮 藿香 砂仁(各七分) 水煎。徐徐服之。

溫中止吐湯 治寒吐。

白豆蔻 茯苓(各一錢) 半夏(五分) 生薑(三片) 水煎。磨沉香四分。熱服。

香薷飲 治小兒感冒暑熱。乾嘔無物。

白扁豆(薑汁炒去皮二錢) 濃朴(薑汁炒四錢) 黃連(炒一錢五分) 香薷(八錢)
上銼散水煎。不拘時候服。

丁香丸 治嘔吐不止。

丁香 半夏(生去皮各等分)
上用生薑汁浸一宿。晒乾為末。以生薑汁煮糊為丸。如黍米大。用薑棗湯下。

六君子湯 治虛吐不止。脈沉細有寒。

人參 白茯苓 陳皮 甘草 半夏(各一錢) 白朮(一錢)
上銼二劑。生薑二片。紅棗一枚。同煎服。

定吐紫金核 治小兒胃寒。嘔吐不止。

沉香(一錢) 人參 白朮 藿香葉 半夏 木香 丁香(各二錢五分)
共為末。煮麵糊為丸。如芡實大。朱砂為衣。陰乾。用時以大棗一枚去核。納藥一丸於內。濕紙包煨熟。嚼化服。用米飲壓之。

麥門冬散 治熱吐不止。心神煩熱。

麥門冬 淡竹茹(各五錢) 甘草(炙) 人參 茅根 陳皮(各一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鐘。姜少許。煎五分。稍熱頻服。

消食丸 治小兒乳哺不調。飲食過度。冷氣積於脾胃。宿食不消。致令嘔也。

縮砂仁 橘紅 三棱(煨) 莪朮(煨) 神曲(炒) 麥芽(炒各五錢) 香附子(炒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

泄瀉門

清熱止瀉湯 治熱瀉。

白茯苓 滑石(各一錢) 白朮(六分) 澤瀉(七分) 川黃連(薑炒四分) 加生薑二片。煎服。

溫脾止瀉湯 治寒瀉。

白朮(土炒) 白茯苓(各一錢) 肉果(面裹煨五分) 甘草(炙二分) 肉桂(三分) 加生薑二片。煎服。

安胃醒脾湯 治吐瀉兼作。脾胃俱受病。

白朮 白茯苓(各一錢) 滑石(水飛) 砂仁(炒各七分) 木香(五分)
薑棗煎服。停食加枳實山楂神曲麥芽。夾驚加膽星天麻。風加防風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有熱加黃連。口渴加烏梅肉。吐不止加藿香。瀉不止加升麻。

香橘餅 止積瀉傷冷。

木香 青皮 陳皮(各二錢五分) 濃朴(薑汁炒七錢) 神曲(炒) 麥芽(炒各五錢) 三棱(炮三錢) 香附 砂仁(各五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薑湯下。

五苓散 治小兒大便泄瀉。小便不通。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減半)
上銼劑。水煎服。

香砂平胃散 治感冒時氣。瘴癘不和。傷食停滯。泄瀉如水。心腹脹滿。或時作痛。小便不利。身熱口渴。

蒼朮 濃朴(薑汁炒各二兩) 陳皮(二兩) 甘草(一兩五錢) 木香 砂仁(各一兩)
上為末。薑棗湯下。

藿香正氣散 治感冒寒暑。霍亂轉筋吐瀉。及傷寒頭痛。憎寒壯熱。

大腹皮(黑豆水洗淨) 白茯苓 紫蘇 藿香 蒼朮 半夏(各三兩) 白芷 濃朴 陳皮(各二兩)桔梗 甘草(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加薑棗。水煎溫服。

六和湯 治冒暑霍亂吐瀉。

香薷 白扁豆(薑汁炒去皮各一錢五分) 赤茯苓 藿香 川濃朴(薑汁炒) 木瓜 砂仁(去殼研各七分) 半夏(製) 杏仁(各八分) 人參(三分) 甘草(五分) 生薑為引。水煎服。

玉露丸 治夏月中暑熱瀉。

白石膏( 通紅一斤) 白龍骨( 紅一兩) 枯礬(一兩) 澤瀉(一兩) 甘草(五錢)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每服一錢。燈心湯下。

益元散 治小兒伏熱泄瀉。小便短赤。煩躁啼哭。滿頭癤 。赤游丹毒等症。

滑石(水飛六兩) 甘草末(一兩) 朱砂(五錢)
上用燈心湯調服。三伏天水調服亦佳。如水瀉不止。每益元散二錢。加五倍子末七分。燈心湯下。如瀉而肚不痛。人事困倦。每益元散二錢。加白朮末山藥末各一錢。燈心湯下。中暑吐瀉。每益元散二錢。加藿香三分。

丁香一分。淅米泔調下。

理中湯 治中寒吐痢。手足厥冷。

白朮 乾薑 人參 甘草(炙)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上用水煎熟。加煨薑汁服之。

四神丸 治脾胃虛弱。瀉利腹痛。飲食不思。每至五更連瀉數次。

補骨脂(四兩鹽水炒) 肉豆蔻(面裹煨去油) 五味子(各三兩) 吳茱萸(湯泡三次炒一兩)
上為末。用紅棗五六十枚。生薑六兩。用水煮熟。去薑用棗去皮核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送下。

人參理脾丸 治瀉痢日久。脾氣虛弱。食少倦怠。面色痿黃。四肢無力。元氣欲脫。

白朮(四兩) 人參 山藥(炒) 扁豆(薑汁炒) 白茯苓 苡仁(炒) 神曲(炒各二兩)陳皮 砂仁 甘草(炙各一兩) 煉蜜為丸。薑棗湯下。

參苓白朮散 治小兒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嘔吐泄瀉。自汗盜汗。飲食少思。中滿痞噎。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也。

人參 白朮 茯苓 山藥 甘草(各二兩) 白扁豆(薑汁炒) 薏苡仁 蓮子 砂仁 桔梗(各一兩)
上為末。薑棗湯下。

久瀉不止。大法補虛消積。

鳳髓經云。脾中有積熱遲留。至使終年瀉不休。項軟見人多哽氣。更兼清水鼻中流。少間有似黃金色。若有垂腸更不收。形症又看胸膈上。胸前深赤汗如油。唇赤生瘡眼脈赤。若不調脾命即休。

七味千金散 治痢下日久不瘥。

宣黃連(八分) 龍骨(煨) 赤石脂( ) 濃朴(薑汁炒) 烏梅肉(各二分) 阿膠(炒三分)甘草(炙一分)
上為末。米湯下。

腹痛門

益黃散 治脾胃虛熱。腹痛下痢。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甘草(炙各五錢) 丁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服。

調中丸 治脾胃虛寒。下痢而腹痛。

白朮(土炒) 人參 甘草(炒各五錢) 炮乾薑(四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溫水化下。

當歸散 凡小兒夜啼。面青手冷。不吐乳。是臟寒腹痛也。宜此方服之。

當歸(去蘆頭) 白芍(炒)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三分) 桔梗 陳皮(各一錢)
上 咀煎五分。時時少服愈。

七氣散 治七情相干。陰陽不升降。氣道壅滯。攻沖作痛。

青皮 陳皮 桔梗 蓬朮 官桂 益智仁(各一兩) 甘草 半夏(製各七錢五分) 香附子(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湯下。不拘時服。

三棱散 治積氣肚痛。

砂仁 甘草 益智仁 三棱 蓬朮 青皮(各等分)
上為末。白湯下。

使君子丸 治腹內諸蟲作痛。口吐清水。

使君肉(薄切焙) 檳榔 酸石榴皮(洗淨銼焙) 大黃(半生半熟各七錢五分)
上除檳榔銼晒不過火。餘三味再焙。同檳榔為末。沙糖水煮。麵糊為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淡豬肉汁空心下。或雞汁亦好。

烏梅散 治腹痛。及初生嬰兒。臍下冷痛等疾。

烏梅(去核) 玄胡索 粉草(半生半炙各五錢) 乳香 沒藥 鉤藤(各三錢五分)
上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八分。空心腹。

莪朮丸 治諸般停滯。疳積發熱。瀉痢酸餿。水穀不化。肚腹疼痛。

莪朮(炮銼) 三棱(炮銼) 淨香附(醋浸七日慢火煮乾再焙各四兩) 檳榔(一兩薄銼) 生牽牛末(一兩另研) 青木香(去蘆) 穀芽(淨洗焙乾) 青皮(去白各五錢) 蓽澄茄 丁香 南木香(另研各四兩)
上除檳榔丁香木香不過火。及牽牛末。余七味銼焙。仍同檳榔木香丁香為末。臨入牽牛末和勻。水煮麵糊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無時。用淡薑湯或溫茶酒皆好。兒小者。丸粟米大。粒數下法如前。

和中散 和胃氣止吐瀉。定煩渴。治腹痛思食。

人參(去蘆) 白茯苓 白朮 甘草(銼炒) 干葛(銼) 黃 白扁豆(炒) 藿香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紅棗二個去核。薑二片。煎八分。食前溫服。

小兒未能語。啼哭不能辨者。當以手候其腹。如有實硬處。即是腹痛。外治之方。研生薑取汁。暖令溫。調面成糊。塗紙貼臍心立定。

痢疾門

大黃湯 紅痢初起。腹痛後重宜之。

大黃(三錢三歲以下者二錢弱者一錢) 赤芍(一錢) 當歸(一錢) 檳榔 黃連 枳殼(各七分)
水薑煎服。以利為度。

芩殼湯 白痢初起。腹痛後重。用此下之。

大黃(二錢) 黃芩 枳殼 蒼朮 陳皮(各八分) 濃朴 檳榔 木香 莪朮 水煎服。

加減黃芩芍藥湯 調血和氣。

白芍(二錢) 當歸 黃連 濃朴 黃芩(各一錢五分) 檳榔 枳殼(各七分) 木香(五分磨入) 血痢。
加生地地榆。白痢。加青皮蒼朮。水煎服。

香連丸 治暑熱傷脾。停積成痢。赤白相雜。裡急後重。肚腹作痛。脹滿惡心等症。

川黃連(二十兩用吳萸十兩同拌炒揀去吳萸) 廣木香 川濃朴(薑汁炒) 廣陳皮 陳枳殼(麩炒)

山楂(去子) 白芍藥(酒炒各五兩)
上為末。醋糊水法為丸。

參連散 治下利日久。胃中虛熱。噤口不食。嘔穢惡心。此藥解毒清熱。開胃進食。

人參(一錢) 老蓮肉(去皮心二錢) 黃連(七分) 木香(五分)
上為末。陳米湯化下。

徐中垣先生家傳香連散。通治赤白痢疾。

當歸(酒洗) 蒼朮(米泔水浸炒) 杏仁(去皮尖) 紅花(酒洗) 大黃(酒蒸晒乾再蒸九次為度)黃連(吳萸汁拌炒) 羌活(各一兩) 木香(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滾湯調下。胃口不開。老蓮肉去心。煎湯調下。

便紅散 治飲食不節。雜進無度。致傷脾陰。大便下血之症。

紅曲 薏苡仁 各等分。炒為末。每用一錢。空心米湯下。

瘧疾門

驅瘧散 治瘧疾初起。寒熱往來。頭痛煩渴。胸膈脹滿等症。

知母 羌活 前胡 黃芩 蒼朮 陳皮 濃朴 茯苓 藿香(各一錢) 半夏 柴胡(各一錢) 甘草(三分)
上研為末。每服二錢。水鐘半。薑一片。煎服。

食瘧。腹膨食少。或時作痛。

麥芽 神曲 檳榔 草果 柴胡 蘇葉 蘇梗(各一錢) 加薑一片。水煎服。

痰瘧。咳嗽喘急。

川芎 柴胡 貝母 知母 橘紅 黃芩 蘇子(各一錢) 水煎服。

風瘧。頭痛骨節疼。或鼻塞氣粗。

羌活 防風 蘇葉 川芎 柴胡 白芷(等分) 甘草(減半) 水煎服。

驚瘧。寒熱發搐。

茯神 遠志(去心) 麥門冬(去心) 柴胡 半夏(薑製各一錢) 甘草(二分) 水煎服。

陰瘧。至晚即發。累月不已。

人參 芍藥 川芎 柴胡(各一錢) 甘草(炙) 紅花(各三分) 水煎服。

截瘧仙棗 治小兒瘧疾。三發過。以此棗截之。

大北棗二枚去核。每個內放蓖麻子仁三粒。臨發日五更咽下。以白滾湯送之。

瘧久久不愈。脅下有塊。俗名瘧母。服鱉甲丸。

鱉甲(酒炙半片) 蓬朮(醋煮三兩) 青皮(醋煮三兩) 穿山甲(土炒二兩)
上為末。用醋煮當歸為膏。拌藥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錢。用川芎芍藥柴胡各一錢。人參五分。煎湯送下。

疳疾門

茯苓丸 治心疳驚疳。

茯神 琥珀 黃連 蘆薈 赤茯苓(各三錢) 遠志(薑製) 菖蒲(一錢) 麝香(少許)蝦蟆(炙) 鉤藤皮(各二錢)
上為末。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蘆薈丸 治肝疳殺蟲。和胃止瀉。兼治脊疳。

蘆薈(研) 胡連 川連 蕪荑(去扇) 青皮 木香 鶴虱(微炒) 雷丸(破開白者佳赤色者殺人不用等分) 麝香(少許) 砂仁(減半)
上為末。米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湯下。

清肺飲 治肺疳熱 。穿鼻孔。汁臭。或生 肉。

紫蘇 前胡 黃芩 當歸 連翹 防風 赤茯苓 生地 天門冬(去心) 甘草(炙) 桔梗(各一兩)桑皮(炒五錢)
上細銼。每服二錢。水煎食後服。

消疳肥兒丸 治小兒脾疳。面黃肚大。水穀不化。大便酸臭。小便米泔。好吃泥土。茶米瓦灰之類。

黃連 神曲 青皮(各一兩) 麥芽(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檳榔(五錢) 肉豆蔻(面裹煨三錢) 使君子肉(五錢) 山楂肉(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圓眼肉大。每服一丸。米湯化下。

消食餅 治小兒脾胃虛弱。時常傷食。面黃肌瘦。肚大腹脹。常服此餅。健脾消食。

山藥(炒) 白茯苓(去皮) 神曲(炒) 蓮子(去皮心) 麥芽(炒) 扁豆(炒去殼)
上各為末。每服四兩。和炒面一斤。以砂糖和作餅食之。

豬肝散 治肝經積熱。眼生白膜。怕日羞明。搖頭咬甲。肚大青筋。發豎黃瘦。名曰肝疳。

石膏( 一兩) 石決明( 三錢) 海螵蛸(滾水泡一錢五分) 辰砂(水飛一錢)
共研細末。一二歲者。每次用藥五分。以公豬肝尖四兩。竹刀切開。入藥末於內扎之。將第二次淘米水煮。肝湯俱食極效。

九味地黃丸 治腎疳。

熟地(四兩) 赤茯苓 山茱萸肉 川楝子 當歸 川芎 丹皮 使君子肉 乾山藥(各二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下。

走馬牙疳方

五倍子(焙) 人中白 枯礬 緋丹(焙紫色) 輕粉(少許) 片腦(少許)
上共研勻。敷患處。

痞積門

和脾化積湯 治小兒一切諸積。後備加減法。

山楂 枳實 蓬朮 濃朴 白朮 甘草 陳皮 乳積。加砂仁香附。氣積。加木香蘇梗。驚積。加茯神遠志。虛積。加白朮茯苓。實積。加檳榔牽牛。表有熱。加柴胡黃芩。裡有熱。加黃連木通。小便不利。加滑石澤瀉。大便不通。加大黃枳殼。寒月。加益智草豆蔻。

消積化聚丸 治五積六聚。痞癖攻痛。

三棱 白朮(炒) 茯苓 黃連 干漆(炒去 盡) 木香 益智(炒) 歸尾(酒洗) 麥芽(微炒各三兩) 紅花 砂仁(炒) 門冬 枳殼(炒) 穿山甲(燒灰) 青皮 柴胡 神曲(炒各二兩)蓬朮( ) 檳榔(炙) 桃仁 香附(薑汁拌炒) 鱉甲(醋炙各四兩)
上末。蜜丸重三錢。空心陳米湯下。

遇仙丹 治一切五積六聚。食積氣積。

白丑(取頭末四兩一半生一半熟) 檳榔 牙皂 莪朮 茵陳(各五錢)
上為末。醋糊為丸。每服五七分。白湯送下。

琥珀膏

大黃 朴硝 各一兩為末。以大蒜搗貼之。

五色保童丸 治小兒一切所傷。痰涎壅塞。胸膈不利。乳食不消。變生癖積。脅肋片硬。按之疼痛。及治一切急

慢驚風。發搐痰涎壅塞。

青丸子 青黛(另研) 南星(薑汁各五錢) 巴霜(五分)
紅丸子 朱砂(水飛) 半夏(薑製各五錢) 巴霜(五分)
黃丸子 大黃(煨) 鬱金(各五錢) 巴霜(五分)
白丸子 白附子(生) 寒水石( 各五錢) 巴霜(五分)
黑丸子 五靈脂(炒) 全蠍(炒各五錢) 巴霜(五分)

上前五色藥。各另研為細末。入巴霜五分。研勻麵糊丸。粟米大。一歲服五丸。乳汁送下。量大小加減。或薑湯下。急驚風金銀薄荷湯。慢驚生薑全蠍湯。

化痞阿魏膏

羌活 獨活 赤芍 穿山甲 玄參 官桂 生地 大黃 白芷 天麻 兩頭尖(各五錢) 木鱉子(十枚去殼)紅花(四錢) 亂髮(一團) 槐柳桃枝(各三錢)
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渣。入發煎化。仍去渣。徐下黃丹十兩。煎軟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蘇合香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勻即成膏矣。將帛絹攤。貼患處。內服丸藥黃丹。須用山東者效。凡貼膏藥。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半指濃。以紙覆上。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

癇症門

五色丸 通治五癇。

朱砂(研五錢) 水銀(一分) 雄黃(熬一分) 鉛(三兩同水銀熬) 珍珠末(研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四丸。金銀薄荷湯下。

散風丹 治小兒風癇。先用此藥。

牛膽南星(二錢) 羌活 獨活 防風 天麻 人參 川芎 荊芥穗 細辛(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用薄荷紫蘇湯。不拘時送下。

獨活湯 治小兒風癇。解表通裡。

獨活 麻黃(去節) 川芎(各一錢) 大黃 甘草(炒各五分)
上銼碎。每服二錢。用水一鐘。生薑二片。煎至四分。不拘時溫服。

牛黃丸 治小兒風癇迷悶。抽掣涎潮。

牛膽南星 全蠍(焙去毒) 蟬殼(各二錢五分) 防風 牛黃 白附子(生) 直僵蠶(炒去絲嘴) 天麻(各一錢五分) 麝香(五分)
上為末。以煮棗去皮核取肉。和水銀半錢。研極細。次入藥末。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丸。用荊芥生薑煎湯送下。不拘時服。

七寶鎮心丸 治小兒驚癇心熱。

遠志(去心薑製炒) 雄黃 鐵粉 琥珀(各二錢) 朱砂(一錢) 金銀箔(四片)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煮棗取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煎去心麥冬湯化下。不拘時服。

清心丸 治小兒躁悶。項背強直。腰背反張。時發時醒。大人中風。小兒驚風。

牛黃(一兩二錢研) 麝香(研) 龍腦(另研) 羚羊角(末各一兩) 當歸(去蘆) 防風(去蘆)黃芩 麥門冬(去心) 白芍藥 白朮(各一兩半) 柴胡(去苗)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另研)桔梗 白茯苓(去皮) 芎 (各一兩二錢半) 阿膠(銼碎末蛤粉炒) 肉桂(去粗皮) 大豆卷(碎炒各一兩七錢半) 蒲黃(炒) 人參(去蘆) 神曲(炒各二兩半) 甘草(炒五錢) 雄黃(八錢飛另研)白蘞 乾薑(各七錢半) 金箔(一千二百片留四百片為衣) 犀角末(二兩) 乾山楂(十兩) 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爛研成膏入藥)
上除棗杏仁及牛黃麝香雄黃龍腦四味。另為細末。入前藥和勻。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白湯化下。食後服。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以竹葉煎湯。溫溫化下。

咳嗽門

蘇陳九寶飲 治小兒咳嗽聲重。自汗頭疼。

蘇葉 杏仁 半夏 桑白皮 陳皮 前胡(各一錢) 甘草 大腹皮 薄荷 桂枝(各七分) 渴加花粉。汗多。去紫蘇。薑蔥水煎服。

加味二陳湯 咳嗽有痰。氣急而喘。

陳皮(五分) 半夏 膽星 枳實 杏仁(各七分) 栝蔞仁(三分) 麻黃 甘草(各二分) 石膏(八分) 火盛。加芩連。有汗。去麻黃。水二鐘。薑一片。煎服。

利痰方

南星 玄明粉(各一兩) 鬱金 硼砂(各三錢) 白礬(五錢)
上為末。臘月黑牯牛膽拌套陰乾。量病輕重。淡薑湯下。

陳孟昭先生白杏湯 定喘止嗽。

款冬(七分) 杏仁(去皮尖五粒) 桑皮(蜜炙七分) 蘇子(炒七分) 陳皮(七分)北五味(三分) 麻黃(五分) 甘草(三分) 白果肉(七枚搗碎) 加薑棗煎服。

瀉白散 治小兒肺實咳嗽。悶亂喘促。渴飲水漿。

桑白皮(蜜水炒一兩) 地骨皮(二兩) 甘草(五錢)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鐘。粳米一撮。同煎五分。食遠服。

阿膠丸 肺虛而咳嗽。嗽動汗出。大便不固。此方斂之。

阿膠(蛤粉炒) 百合(各一兩) 五味子 甘草(炙) 款冬花(蜜水炙) 烏梅肉(炙五錢) 粟殼(蜜炙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五更白湯下。

貝母散 治火嗽痰嗽。多日不愈。

貝母(去心一錢) 桑白皮(一錢) 五味子(十粒) 甘草(五分) 知母(二分)款冬花(一錢五分) 杏仁(一錢去皮尖)
上銼一劑。薑一片。水煎服。

腫脹門

塌氣丸 治飲水過多。停積於脾。故四肢浮腫。宜服此以消之。

蘿卜子 赤小豆 陳皮(各一錢) 木香(二分) 甘草(五分) 黑丑(一錢)
上為末。糊丸如綠豆大。三歲者服三十丸。米飲湯下。

推氣丸

陳皮 檳榔 枳實 黃芩 黑丑 蓬朮 青皮(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薑湯下。

補中行濕湯 治諸般虛腫。小水不利者。

陳皮 甘草 蒼朮 濃朴 白朮 人參 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
水一鐘。薑三片。燈心十二根。煎五分。不拘時服。

勻氣散 治脾肺氣逆。喘嗽面浮。小便不利。

桑白皮 桔梗 赤茯苓 熟半夏 陳皮 甘草 木通 澤瀉 藿香
水一鐘。薑一片。燈心二十根。煎五分。不拘時服。

榮衛飲子 治小兒氣血俱虛。四肢頭面俱浮。以至喘急者服之。

川當歸 熟乾地黃 川芎 白芍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枳殼 黃 陳皮
水二鐘。煎五分。不拘時服。

雜症門

眼痛者火盛也。小兒患眼腫痛。不可妄投寒涼之藥。宜拔毒膏主之。

拔毒膏

用淮地黃一兩。新汲水浸透。搗爛貼腳心湧泉穴。布包佳效。

通天散 治小兒風火赤眼。痛癢腫脹。

牙硝(五錢) 雄黃(三錢水飛)
共為細末。每用少許吹鼻中。流出清水。雙目流淚即效。

丹瘤者流也。片片如脂。游走而不定之謂也。始於胎毒。後因烘衣受熱而得。故從心腹而發於四肢者易治。從四肢而入心腹者難治。入心入腹入囊。作脹作瀉。舌乾神亂者。則不可救矣。

黃連法

牛肉切成薄片晒半乾。用黃連煎濃汁。將牛肉片投入黃連汁內。泡片時。以牛肉貼丹瘤上。乾再換易。數次即效。

白玉散

寒水石 滑石 等分為末。雞子清調敷患處。

又方

綠豆粉(二錢) 伏龍肝(五錢) 水粉(五錢) 共為末。雞蛋清調敷。

消毒散

金銀花 當歸 赤芍 生地 牛蒡子 連翹 防風 天花粉 羌活 犀角屑
上用水一鐘。燈心二十根。煎五分。不拘時服。上身者加川芎桔梗。下體者加木通黃柏。

膿耳者。少陽風熱熾盛而上升也。小兒耳中出膿臭爛。或作疼痛。日久不愈。令兒耳聾。治宜疏熱散風。外以黃連散主之。

黃連散

枯白礬 龍骨( ) 黃丹(水飛) 胭脂 海螵蛸(水泔浸)
上為細末。加麝香少許。再研。先以紙條捻乾膿水。後以藥吹入。切要避風。

口舌生瘡者。心脾蓄熱也。舌本乎心。口屬乎脾。二經郁熱。則口舌生瘡。各宜推類而治之。其脈左寸洪數。心經實熱。右關沉實。脾經實熱。治宜清涼之劑。脾虛中氣不足。口瘡服涼藥不愈者。內以理中湯。外以陰陽散主之。

冰硼散 治口舌生瘡破爛。重舌木舌。

硼砂(五錢) 辰砂(一錢) 冰片(一分)
共為末。搽口內。

大連翹飲 五福化毒丹(俱見胎熱門) 理中湯(見泄瀉門)

陰陽散

川黃連 乾薑 各等分。為末敷之。

加味甘桔湯 治小兒咽喉腫痛。風熱等毒。

桔梗(一錢) 防風 荊芥 薄荷葉 甘草 黃芩(各五分)
上銼劑。水煎食後服。

碧雪散 治心肺積熱。上攻咽喉。腫痛閉塞。水漿不下。

真青黛 硼砂 焰硝 蒲黃 甘草 各等分。吹入咽喉。吐去涎痰即效。

黃水瘡多生小兒頭面。或耳或眉目。或口鼻黃水流至即生。以蛤粉散敷之。效甚。

蛤粉散

蛤粉 石膏 黃柏末(各一錢) 輕粉(五分)
上為末。以麻油調搽二三次。即愈。

治小兒 頭癤。膿血不止。擠去一泡。複起一泡。

松香(四兩) 銅綠(八錢) 杏仁(七十五粒去皮尖) 木鱉子(五個去殼) 乳香(五錢)沒藥(五錢) 血竭(一錢) 輕粉(一錢) 蓖麻子(去殼取仁一錢) 同搗千餘下。成膏貼之。

治小兒頭上白禿瘡

寒水石( 過) 少加枯礬花椒松花蛤粉共為末。麻油調敷。即效。

治小兒脫肛

先以蔥湯薰。或以陳壁土薰洗。後用五倍子燒灰存性托上。

治小兒諸骨 喉

燈心以竹筒填滿。燒灰用米湯化開調灌下。勿犯牙即效。又方以象牙末吹之妙。

治小兒遺尿

破故紙鹽水炒為末。每用一錢。滾湯調下。

治小兒痰核

五倍子煎化濾去渣。加入牛皮膠同熬成膏。敷上紙蓋之。

瘰癧方

肥皂子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二錢。好酒調下。

又方

馬鞭草不拘多少。日日煎酒飲之。或煎湯隨意飲之。

治癬方

蘆薈 甘草 枯礬 飛丹
共為末。米醋調敷。

治小兒凍瘃方

白芷 肉桂 狗骨
共為末。燭油調敷。

治漆瘡方

用螃蟹一個。搗碎。搽敷神效。內服通聖散。

治蛇蟲蛟毒。才作服之。

青黛 雄黃 各等分研細。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

治蜘蛛咬成瘡

雄黃(一錢) 麝香(半分)
上為末。用藍靛汁和塗瘡上。如無靛汁。以青黛五分。入水內和塗之即效。

治燙火傷

用槐角子燒灰為末。香油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