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六

頭痛証一

(眉眶痛 附)

【歌】頭痛先須辨厥真,濕痰風火挾邪侵。氣虛血少兼寒濕,識者尤當審六經。更有眉眶頻作痛,風痰風熱客於棱。

【論】如太陽頭痛者,惡風寒,脈浮緊,痛在巔頂兩額角。少陽頭痛者,往來寒熱,脈弦,痛連耳根。陽明頭痛者,發熱自汗,脈浮長大,痛連目 、頰、齒。太陰頭痛者,必有痰,體重,或腹痛,脈沉,頭重。少陰頭痛者,足寒氣逆,為寒厥,脈沉細。厥陰頭痛者,吐痰沫,厥冷,脈浮緩,痛引目系。此六經頭痛,多挾外邪也。

血虛頭痛者,自魚尾上攻頭痛也。氣虛頭痛者,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濕熱頭痛者,心煩重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太陽、少陰。寒濕頭痛者,氣上而不下,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手少陰、巨陽,甚則入腎。

偏頭痛者,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厥頭痛者,所犯大寒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頭痛齒亦痛。真頭痛者,痛甚入連於腦,手足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也。

丹溪云︰頭痛多主於痰,甚者火,多有可吐者,有可下者。又若眉眶痛者,屬風熱與痰。有肝虛而痛者,才見光明,則眶痛甚。有眉棱骨痛者,眼不可開,晝靜夜劇,屬痰。凡此之類,種種不同,視其所挾,究其所 因,定其經絡,參以脈理,而施以補、瀉、宣、通、汗、利之法,斯無一偏之弊也。

六經痛

太陽,川芎、羌活、 本、麻黃。少陽,小柴胡湯。陽明,升麻葛根東加石膏、白芷、蔥白。太陰,蒼朮、半夏、南星、川芎、蔓荊子。少陰,麻黃附子細辛湯。厥陰,吳茱萸東加柴胡。 小柴胡湯(方見瘧疾條下。)

升麻葛根湯

治陽明經頭痛。

升麻(一錢五分) 葛根(一錢五分) 白芍藥(一錢) 甘草(一錢)
煎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少陰頭痛。

麻黃(去節,二錢) 細辛(二錢) 附子(煨,二錢) 水二盞,煎,溫服。

吳茱萸湯

治厥陰頭痛,或痰涎厥冷,脈浮而緩。

麻黃(五分,去節) 羌活(五分,去蘆) 吳茱萸(四分) 本(三分) 升麻(三分) 黃 (三分) 黃芩(一錢) 當歸(酒洗,一錢) 黃柏(炒,一錢) 川芎 (一錢) 蔓荊子(三分) 細辛(三分) 柴胡(三分) 黃連(炒,三分) 半夏(泡,三分) 紅花(三分) 蒼朮(米泔浸一晝夜,晒乾,炒,一錢)
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服。

虛痛

血虛痛,芎歸湯,或四物加酒芩、羌活、柴胡、蔓荊子。氣虛痛,四君子湯。氣血兩虛,調中益氣東加川芎、蔓荊子、細辛。巔頂痛,必用 本、柴胡、防風。

芎歸湯

治血虛頭痛。(一名芎 湯。)

川芎 (三錢) 當歸(酒浸,二錢) 水二盞,煎八分,食遠熱服。

四物湯(方見血証條下。)
四君子湯(方見脾胃條下。)
調中益氣湯(方見內傷條下。)

風濕寒熱痛

風熱與濕上壅,清空膏。風熱盛者,徹清膏。瘦人頭痛是火,酒芩為主,加引上藥。風熱上攻頭痛者,防風通聖散,或芎芷散。大寒犯腦,令人頭痛,齒亦痛,羌活黑附湯。風熱盛,酒芩、天麻、川芎、防風、薄荷,或茶調散。

清空膏

治偏正頭疼,及風、濕、熱上壅作痛。

細挺子黃芩(三兩,一半酒蒸,一半炒) 防風(去蘆,一兩) 羌活(一兩,去蘆) 甘草(炙,一兩五錢)
末之,每二錢,湯調膏下。

徹清膏

治風熱上攻頭痛。

蔓荊子(一錢) 細辛(一錢) 薄荷(三分) 川芎 (三分) 甘草(生用五分,炙用五分) 本(一錢)
末之,茶調下三錢。

防風通聖散(方見中風條下。)

芎芷散

治風邪入於頭腦作疼痛。

白芷(一錢) 石菖蒲(一錢) 陳皮(八分) 蒼朮(米泔浸,晒乾,炒,八分) 細辛(八分)濃朴(薑炒,七分) 半夏(湯泡,七分) 紫蘇莖、葉(八分) 甘草(炙,六分) 木通(八分) 肉桂(六分) 川芎 (一錢)
上銼,一劑,水二鐘,加薑三片,蔥白二枚,煎八分服。

羌活黑附湯

治冬月大寒犯腦,令人頭痛,齒亦痛。

麻黃(帶節,三分) 僵蠶(炒,三分) 黃柏(炒,三分) 黑附子(泡,三分)羌活(去蘆,五分) 防風(去蘆,五分) 白芷(五分) 蒼朮(米泔浸,晒乾,炒,五分) 升麻(二分) 甘草(二分) 黃耆(一錢)
水煎,食後溫服。

茶調散

治諸風上攻頭痛,目昏鼻塞及偏頭疼。

薄荷葉(二兩) 川芎 (一兩) 羌活(去蘆,五錢) 甘草(炙,五錢) 荊芥穗(一兩) 白芷(五錢) 細辛(一錢五分) 防風(三錢,去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湯調下。

痰痛

痰厥頭痛,二陳東加蒼朮、蔓荊子、南星、防風。肥人頭痛是濕痰,半夏、蒼朮為主,加引經向導藥。 痰厥頭痛,痰唾稠粘,頭旋眼黑,頭苦痛如裂者,半夏白朮天麻湯。風痰上攻頭痛,白芷、芽茶、川芎、防風、南星、半夏、細辛,或青州白丸子。風痰上盛,

三生散。
二陳湯(方見痰証條。)

半夏白朮天麻湯

治眼黑頭旋,頭苦疼痛吐逆。

白朮(炒,一錢) 神曲(炒,一錢) 陳皮(一錢五分) 半夏(湯泡,一錢五分) 麥 (一錢五分) 白茯苓(五分) 天麻(五分) 黃耆(五分,蜜炙) 人參(去蘆,五分) 蒼朮(泔製,五分)澤瀉(五分,去毛) 乾薑(三分) 黃柏(酒炒,三分)
銼一劑,水二鐘,煎至八分,空心熱服。

青州白丸子

治風痰壅盛,癱瘓驚風,嘔痰水涎沫。

白附子(二兩) 半夏(二兩) 南星(二兩) 川烏(去皮、臍,半兩,俱生用)
上搗為末,以生絹袋盛之,于井花水中擺出藥末,更以手捏令出,以粗渣再搗,仍入絹袋擺盡為度。貯瓷器中,日晒夜露,每日一換新水,攪而複澄,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乾再研,以糯米粉清丸如綠豆大,常服二十丸,生薑泡湯送下。

三生散

治風上攻頭腦,痰滯不行,以致偏正苦疼。

烏頭(炮,一錢) 白附(炮,二錢) 南星(炮,二錢半)
薑三片,水煎服。

眉眶痛附 肝虛羞明,眉眶痛者,熟地黃丸。風熱盛眉眶痛,選奇羌防散,或芩芷散。風痰攻上眉棱痛者,導痰湯。 寒濕上攻眉棱痛者,芎辛散。風痰風熱盛,二烏散。

熟地黃丸

治肝血虛少,眉眶疼痛,羞明畏日之証。

生地黃(一兩) 熟地黃(一兩) 玄參(一兩) 金釵石斛(一兩)
上末之,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白湯送下。

選奇羌防散

治風熱上壅,眉棱疼痛不可忍之証。

羌活(二錢,去蘆) 防風(二錢,去蘆) 甘草(二錢) 黃芩(酒炒,二錢)
煎服。

芩芷散

治風熱上盛,眉眶疼痛,目不能視物者。

黃芩(酒炒,一兩) 白芷(一兩)
末之,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導痰湯(方見痰証條。)

芎芷散

治頭疼因寒濕上攻,或眉棱作痛並治之。

烏頭(生用,一兩) 附子(生用,一兩) 天南星(一兩) 乾薑(一兩) 甘草(五錢,炙) 川芎(一兩五錢) 細辛(一兩五錢)
每四錢,薑、棗煎。

二烏散

治風、治熱二氣攻于太陽等經,頭腦作痛。

川烏(童溲浸,炒,五錢) 草烏(童便浸,炒,五錢) 細辛(五錢) 羌活(去蘆,五錢) 黃芩(酒炒,五錢) 甘草(炙,三錢)
上末之,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頭風証二

【歌】頭風素有熱和痰,忽冒風寒腦髓間。何故女人多病此?為無巾幘御風寒。

【論】夫頭風,即首風也。孫思邈云︰新沐浴竟取風,為首風。經云︰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寒,當 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稍愈。又云︰頭風者,本於風寒入於腦髓也。蓋頭者,為諸 陽之會,其人素有痰火,風寒客之,則熱鬱而悶痛,故婦人多患此者,為無巾幘以御風寒故也,有偏、有正。

丹溪云︰頭風屬痰者多,有熱、有風、有血虛。在左屬風與血虛;在右屬痰與熱。善治者,究此病情,全在活 法,出入加減,無不奏效也。

風與血虛

頭風在左,屬風與血虛。風者,荊芥、薄荷之類。風熱者,消風散、茶調散。血虛者,芎歸湯,或四物東加荊芥、防風、白芷、酒芩、薄荷、蔓荊子之類。(以上諸方俱見頭痛証下。)

頭風在右者屬痰,蒼朮、半夏之類。濕痰頭風,用酒芩三錢、蒼朮四錢、川芎、細辛各二錢、甘草一錢,末之,薑、茶擂勻調服,或二陳東加酒芩、薄荷、川芎、細辛,或導痰東加酒芩、蒼朮。(以上二方,俱見痰証。)

頭風屬火者,酒芩為主,或二陳湯、酒芩、薄荷、川芎、細辛,(方見痰証。)或防風通聖散,(方見頭痛証。)或消風百解散。凡用芩、連,須用酒炒,以其上行頭角故也。

消風百解散

治半邊頭風作痛,因火熱上沖之証。

荊芥(一錢) 白芷(一錢) 陳皮(八分) 麻黃(一錢) 蒼朮(一錢,米泔浸,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晒乾,炒燥) 甘草(八分)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

附方

治偏頭疼至妙之藥。

羌活(去蘆,一錢) 獨活(去蘆,一錢) 川芎(一錢) 白芷(一錢) 細辛(一錢) 本(一錢,去蘆) 防風(一錢,去蘆) 黃芩(酒炒,一錢)
上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食後熱服。

又方

治半 頭痛極效。

香白芷(一錢) 天南星(一錢) 川烏(八分) 半夏(八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調服,婦人加甘草一錢。

頭眩証三

【歌】痰火令人頭轉旋,氣虛血失每頭眩。風寒暑濕乘 虛致,識得其機可望痊。

【論】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狀頭旋目閉,身轉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虛極乘寒得之,故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燠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暈也。或七情郁而生痰、動火,隨氣上厥,此七 情致虛而眩暈也。酒色過度,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使氣逆奔而上,氣虛而眩暈也。吐衄、崩漏或產後失血,脾 虛不能收攝營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暈也。丹溪云︰頭眩多挾痰,氣虛並火及濕痰、火痰,蓋無痰不能作眩,痰因火動也。凡此之証,要參以脈症治之,隨機應變,不可以一途而取軌也。 謹按︰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肝木為風所撼,必鼓動其肺,肺金不能製木,風卷痰而上升,故目無 定視,上下反複,甚則嘔吐,飲食罕御。大法,平其風、降其痰而已。婦人患崩淋頭眩,以血虛治,為少血不能養肝,肝木根虛,不能不動搖,故眩治崩淋則眩自止,所以培其根也。

【脈】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皆頭眩暈。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則滑弦,瘀芤而澀。數大火 邪,虛大久極。先理氣痰,次隨症脈。

外感眩暈

風熱虛眩,川芎茶調散。(方見頭痛証。)風寒上厥眩暈,芎朮除眩散。暑火眩暈,二陳湯(方見痰証。) 加人參、白朮、山梔、黃連、川芎。傷濕,腎著湯。(方見腰痛証。) 芎朮除眩散

治風寒上厥眩暈。

附子(生,半兩) 白朮(半兩) 川芎(半兩) 桂(二錢半) 甘草(炙二錢半)
每服三錢,薑三片,水二盞,煎一盞服。

虛眩

氣虛眩暈,因相火盛,治痰為先,半夏白朮天麻湯,(方見頭眩証。)或用香橘飲。氣虛眩暈,四君子湯(方見脾胃。)加天麻、防風。血虛眩暈,芎歸湯。(方見頭痛。)失血眩暈,四物湯(方見血証。) 加焦姜。產後血虛眩暈,清魂散。(方見女科。)

香橘飲

治氣虛眩暈。如治血虛者,加芎、歸、肉桂。

木香(七分) 白朮(一錢,炒) 半夏曲(一錢) 橘皮(一錢) 茯苓(一錢) 砂仁(七分)丁香(十四粒) 甘草(炙,八分)
上銼,一帖,生薑三片,水二盞,煎一盞,食遠熱服。

痰火眩暈

濕痰眩暈,二陳東加酒芩、白朮、南星、天麻、蒼朮,(方見痰証。)或青州白丸子,(方見頭痛。)或白朮半夏天麻湯。(方見頭痛。)火動其痰者,二陳東加黃芩、黃連、蒼朮、羌活。(方見痰証。)火盛者,酒炒大黃末,茶調下。 方用大黃酒浸,九蒸九晒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後臨臥清茶送下,神效。

方用半夏、白茯苓、川芎、甘草、羌活、白芷、枳實、南星、防風、細辛、酒黃芩,氣虛加參、朮;血虛加芎、歸;熱加黃連各等分,薑三片,水煎服。以此作丸,每日下二、三,極效。

心痛証四

【歌】心痛當分久與新,暴嬰寒氣必須溫。若還稍久多成郁,郁積因而作熱蒸。大實痛時難以按,按之痛定作虛論。蛔蟲痛止偏能食,脈澀須知死血因。真痛在心無藥療,厥疼胃脘正當心。

【論】夫心痛者,有真、有厥。真者,邪中心君,手足 青至節即死,非藥可療。厥者,邪客於心胞絡、胃脘之間,當心之分,非真心受証,故可治也。又有寒厥、熱厥之分,大實、大虛之別。古人又有九種之名︰曰飲、曰食、曰風、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疰、曰去來痛,若此者,皆可究其因而施治也。其如陳無擇雲有五臟及諸經、諸腑心痛,雖言之詳,而無治例,反使後學有惑於心,故不具載,蓋亦不過寒、熱、表、裡、虛、實之候也。丹溪云︰心脾痛,須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寒物,于初病之時,當以溫散、溫利之劑。若得稍久而成郁,郁則蒸熱,熱久必生火,若欲行溫劑,寧無助火添病乎?故古方多以山梔為熱藥向導,則邪易伏,病易退。又審平昔喜食熱物,以致死血留於胃脘,或因痰氣、食積鬱滯於胃作痛者。如此等例,皆前人之所未發,後學當導而行之,斯活法也。 謹按︰世人患真心痛者極少。真心痛者,平素原有痰,卒然大痛如割,入於無聲,汗出不休,舌強無言,手足厥冷,此疾一作,死在旦夕。針灸之所不施,藥力之所未及,患之者十無一生。蓋寒邪直中心經,君火不能抗敵故也。今之患心痛者,乃胃脘與心胞絡痛耳。若痛極如咬,時吐清水,面清白,少光彩者,為蟲頭上攻。 痛時如有物阻礙,累累不得下,為胃脘停食。痛時嘈雜不寧,如飢如飽,怏怏欲吐,吐即稍寬,為痰飲停積。 痛時隱隱悶結,胸臆相引,得噯覺寬,為憂郁所致。痛時欲近暖處,飲熱酒即解,為寒客心胞絡。痛時自上而下,自聞唧唧有聲,搔抓無措,眠坐不穩,心下如刮,上連胸臆,乃積血不消,為火所載,不可認以為蟲而投以蟲劑也。

【脈】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陽微陰弦,或短又數。緊實便難,滑實痰積。心痛引背,脈微而大,寸沉而遲,關緊數銳。

虛痛

虛弱人心痛,錢氏云︰心虛痛者,炒鹽補之。以物按住而痛止者,挾虛也,二陳東加炮薑末和之。(方見痰証。)若久病元氣虛弱,肢體怯薄,脈虛,手欲按者,六君子東加砂仁、香附。(方見脾胃。)

實痛

因氣怒而飲食,卒痛便閉,心胸高起,手不可按者,大實痛也,煮黃丸,後以 本湯去其餘邪。胃脘濕熱痛,小胃丹。(方見痰証。)

煮黃丸

治大實心痛。

雄黃(一兩,研) 巴豆(五錢,去皮,細研)
入白面二兩研勻,水丸梧子大,每用水下數丸,如得利,不可再服,宜服 本湯去餘邪。

本湯

治心痛後服。

本(半兩) 蒼朮(一兩,米泔浸,炒)
作一帖,煎服。

熱厥心痛

熱厥心痛者,其人必縱酒,蓄熱在胃,偶遇寒鬱而發,故身熱足冷,痛甚則煩躁而吐,額上有汗,脈洪大。 當灸太溪、昆侖,表裡俱瀉之,內服金鈴子散。痛止,服枳朮丸以去餘邪。(方見脾胃。)初痛,以鹽湯探 吐,得吐就發散。心脾痛日久,則非寒也,縱有寒,亦郁而為熱,二陳東加山梔(炒黑)、川芎、香附,痛甚 者,加炮薑反佐之,(方見痰証。)或以山梔一味,入薑汁煎服。大便不通,大承氣、大陷胸之類下之。(方俱見傷食。)

金鈴子散

金鈴子(一兩) 玄胡索(一兩)
末二錢,溫酒下。

寒厥心痛

寒厥心痛者,手足厥逆,遍身冷汗,甚則手足甲青黑,小便清白不渴,氣微力薄,脈沉細微,朮附湯。

大寒厥,暴痛,非久痛者,若久則非寒也。丹溪云︰明知身受寒氣,口食寒物,初病當以溫散、溫利之藥,草豆蔻丸。大便閉結不通者,元戎濃朴丸。

朮附湯

治寒厥心痛。

白朮(二錢,炒) 甘草(一錢,炙) 黑附子(炮,一錢半)
上三味,銼作一帖,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鐘,煎溫服。

草豆蔻丸 寒厥心痛。

草豆蔻(一錢五分,白面裹,煨) 益智仁(八分) 陳皮(八分) 人參(去蘆,八分) 黃耆(蜜炙,八分) 吳茱萸(洗,去蘆,八分) 僵蠶(八分) 當歸(酒洗,六分) 青皮(六分,炒)神曲(炒,四分) 薑黃(四分) 柴胡(四分) 半夏(一錢,薑製) 澤瀉(去毛,一錢) 桃仁(七個,泡,去皮、尖) 麥芽(炒,一錢) 甘草(生三分,炙三分)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

元戎濃朴丸

濃朴(三兩,薑炒) 黃連(二兩半,炒) 吳茱萸(湯泡七次,二兩) 乾薑(炮,二兩) 巴豆(一兩,另研) 人參(一兩,去蘆) 川烏(炮,一兩)
末之,入豆霜勻,蜜和丸桐子大,每三丸,以利為度。

痰積食積心痛

痰飲積滯於胃脘,當心而痛,牆上陳螺螄殼 存性、炒蒼朮、海石、山梔、香附、南星各二兩,枳殼、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半兩,糊丸,薑湯送下。食積痛,保和丸。(方見傷食。)

瘀血痛

平昔喜食熱物,致死血留於胃口作痛者,脈沉而芤澀。在上者,四物湯加桃仁、紅花、丹皮、枳殼、玄 胡索。(方見血証。)輕者,韭汁、桔梗開之。重者,桃仁承氣湯下之。(方見血証。)

蟲痛疰痛

蛔蟲攻入心膈作痛者,痛定便能食。面上有白斑,唇紅,治以苦楝、錫灰,或烏梅丸,或集效丸。蛔蟲 攻嚙,心痛惡心而吐,川椒湯下烏梅丸。疰心痛者,十疰病皆心痛,化蟲丸,辣蓼草煎湯飲之。

烏梅丸

治蛔蟲上攻痛。

烏梅(七十五個) 細辛(一兩五錢) 附子(炮,一兩五錢) 人參(一兩五錢) 黃柏(一兩五錢) 桂枝(一兩五錢) 乾薑(二兩五錢) 黃連(四兩) 川椒(五錢) 當歸(五錢)
末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爛,搗成膏,少加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十丸,加至二十丸,食前服。

集效丸

治蛔厥心痛。

木香(二錢五分) 鶴虱(炒,二錢半) 檳榔(二錢五分) 訶子(二錢五分) 蕪荑(炒,二錢半) 附子(炮,二錢半) 乾薑(炮,二錢五分) 大黃(一兩半,蒸熟) 烏梅肉(一兩,搗爛)
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時陳皮湯送下。

化蟲丸 服之蟲化為水。

胡粉(炒,五錢) 鶴虱(三錢) 白礬(五錢) 檳榔(五錢) 苦楝根(五錢)
上為細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漿水入芝麻油一、二點,打勻下之,米飲亦可,不拘時候,其蟲小者化為水,大者自下。

腹痛証五

【歌】寒痛綿綿無減增,時疼時止熱為根。血瘀痛處無移動,食積便通便見輕。實者不能將手近,痛時 能按作虛論。濕痰痛者溲便秘,體認其形見病情。

【論】夫寒痛者,常痛而無增減也,成無己云︰陰寒為邪,則腹痛而吐利。熱痛者,時作時止,《原病》 式云︰熱鬱於內,而腹滿堅結痛,勿以為寒。死血痛者,每痛不移其處,成無己云︰邪氣聚於下焦,津液不得 通,氣血不得行,或溺或血,留滯於下,是生脹硬,小便不利也。食積痛者,利後即痛減。濕痰痛者,凡痛,大、小便俱不利,丹溪云︰清痰多作腹痛,脈滑,痰因氣滯而聚凝,其道路不得通故也。腸癰痛者,身甲錯,小便如淋,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脈芤數也。積聚腹痛者,腹中原有積,左、右、上、下當積而痛也。寒 疝入腹痛者,少腹痛引睪丸。陰毒痛者,四肢厥逆,痛甚,咽喉不利,或心下脹滿結燥,虛汗狂言,面色俱青,陰積於下,陽消於上。實痛者,腹堅不可按。虛痛者,雖痛不脹滿,手可按。若此霄壤不侔,可一藥而盡之乎? 謹按︰腹痛,為脾家受病,蓋脾或受有形而痛者,或受無形而痛者。若暴傷飲食,則胃脘先痛而後入腹。暴觸怒氣,則兩脅先痛而後入腹。血積上焦,脾火熏蒸,則痛從腹而上於胸臆。血積下部,胃氣下行,則痛從腹而入於少腹。傷於寒者,寒于痛,得熱則緩。傷於飢者,飢即痛,得食即止。吞酸腹痛,為痰郁中焦,複傷飲食。 面黃腹痛,為宿食不消,蛔蟲攻咬。氣虛腹痛,腹必虛豁,呼吸短淺。血虛腹痛者,痛如芒刺,牽引不寧。醫者當審其因以處治,大要以甘溫為上,惟傷酒作痛者,方可涼劑,而必佐之以甘溫也。

【脈】沉弦細動,皆是痛証。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在尺,脈象顯然。

熱痛

胸中有熱,胃中有邪,腹痛欲嘔,黃連湯。腹痛脈洪,熱也,黃芩芍藥湯。寒邪變熱,傳裡腹痛,便秘而厥,四逆散。腹滿時痛,桂枝加大黃湯。腹痛便秘,脈實大者,大承氣湯。(方見傷食。)

黃連湯

治熱邪腹痛。

黃連(三錢,炒) 甘草(三錢,炙) 乾薑(三錢) 桂枝(三錢) 人參(二錢) 半夏(半兩,薑製)
每七錢,棗煎服。

黃芩芍藥湯

黃芩(炒,二錢) 芍藥(炒,一錢半) 甘草(一錢)
煎服。

四逆散
陽邪傳裡腹痛。

甘草(炙,一兩) 枳殼(炒,一兩) 芍藥(炒,一兩) 柴胡(一兩)
末之,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桂枝加大黃湯

治太陰腹滿時痛。

桂枝(一錢) 芍藥(炒,一錢) 甘草(一錢) 大黃(二錢)
薑、棗煎,入餳一合,微烊服。

寒痛

傷寒下利腹痛,四逆湯。(方見中寒。)腹痛厥冷欲死者,霹靂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真武湯或理中湯。(方見中寒。)

霹靂散

治中寒腹痛。

附子(一枚,炮) 入真臘茶一大盞,同研勻,更分二劑,水二鐘,煎八分,入熟白蜜一匙,涼服。

真武湯

治少陰腹痛。

茯苓(一錢五分) 芍藥(炒,一錢半) 生薑(七片) 附子(炮,二錢)
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冷服。

痰痛 食積痛

清痰多作腹痛,台芎、蒼朮、木香、白芷、香附末之,薑湯調服。肥人腹痛,乃氣虛濕痰也,二朮、半夏、陳皮、芍藥之類。飲食過傷腹痛,保和丸、木香檳榔丸。(二方俱見傷食。)虛人飲食傷,腹時痛,六君子東加曲 。(方見脾胃。)

虛痛

素弱人,全不思食,腹冷痛,養胃東加肉桂、茱萸、木香,或小建中湯,(方見脾胃。)或理中湯。 (方見中寒。)腹痛欲以手按,按之痛止者屬虛,參、朮、薑、桂之類。血虛腹痛,須用白芍藥之酸補以和之,或四物湯加焦炒乾薑,炒芍藥倍用。(方見血証。)

實痛

凡痛脹滿,手不可按,大實也,大承氣湯。(方見傷食。)初得腹痛,元氣未虛,宜推蕩之,此通因通用,痛隨利減也,桂枝加大黃湯,(方見前熱腹痛條下。)或木香檳榔丸。(方見傷食。)

血痛

因跌撲瘀血,腹痛脈芤,桃仁承氣東加蘇木、紅花。(方見血証。)女人經閉,血積滯,腹中痛,玉燭散,(即大承氣湯對四物湯,二方一見傷食,一見血証。)或失笑散,(方見女科惡露條下。)或通經散。

通經散 活血定痛。

陳皮(一兩) 甘遂(一兩,煨) 當歸尾(一兩五錢) 川芎(一兩) 紅花(一兩,酒洗) 桃仁(一百個,去皮、尖)
上銼,每服七錢,水二鐘,酒一鐘,煎至八分,空心服。

積聚痛

腹中上、下、左、右有積聚,當積而痛,三聖膏,或木香檳榔丸、保和丸,(二方俱見傷食。)丁香脾 積丸。食積痞塊作痛,阿魏丸。

三聖膏 未化鍛石半斤,為細末,瓦器中炒令淡紅色,提出火,候熱稍減,次下大黃末一兩,微炒,又提出,候溫,下桂心末半兩,略炒,入陳米醋熬,攪成黑膏,濃紙攤貼患處,其痛自減,塊漸消矣。

丁香脾積丸

丁香(半兩) 木香(半兩) 巴豆(去心膜油,半兩) 良薑(醋煎,半兩) 蓬莪朮(三兩)京三棱(三兩) 皂莢(三條,去皮弦子) 青皮(一兩)
末之,入百草霜三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時白沸湯下。

阿魏丸

治肉積腹痛。

連翹(半兩,去殼) 山楂(一兩,去核) 阿魏(一兩) 黃連(六錢)
末之,用阿魏醋煮作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清晨白滾湯送下。

腸癰痛

腸癰痛者,腹大痛,身甲錯,小便如淋,脈芤,或攢臍有瘡。積冷,以附子溫之。積熱,以大黃下之。膿大出,以參、 補之。

陰毒痛

陰毒厥逆腹痛,陰寒欲絕,脈沉,爪甲、手指、唇、面青黑者,回腸丹或真武湯,方見前寒腹痛。急灸關 元、氣海各五、七十壯。

回陽丹 陰毒厥冷腹痛。

牡蠣(燒,一錢) 良薑(炒,一錢) 不灰木(燒,一錢) 川烏(泡,一錢) 白芍藥(一錢)麝香(少許)
末之,每用一錢。男用女津調,塗外腎;女用男津調,塗兩乳。

痧証痛(附疝痛)

忽然腹中大痛,嘔吐脈沉,痧証也,正氣散加香附、砂仁。(方見霍亂。)手足厥冷,舉體轉筋,理中湯。(方見中寒。)少腹引睪丸痛,疝氣入腹中痛,脈沉弦,補腎湯。餘詳疝証本條。

補腎湯

治疝氣入腹痛。

人參(一錢,去蘆) 白茯苓(一錢) 黃耆(一錢,蜜炙) 附子(炮,一錢半) 白朮(炒,一錢) 沉香(一錢二分) 木瓜(一錢二分) 羌活(去蘆,八分) 川芎(七分) 紫蘇(八分) 甘草(炙,六分)
上銼,一劑,薑三片,棗二枚,水二盞,煎八分,空心服。

脅痛証六

【歌】脅肋疼時統屬肝,或虛或實或因痰。脈沉氣鬱須開導,芤澀原來死血乾。食積一條常梗起,肝虛痛 在脅梢間。若然痛甚肝經火,干脅之疼療最難。

【論】足厥陰之絡,令人脅痛,皆肝膽經之所主也。丹溪云︰木氣實、肝火盛、死血、痰飲、氣滯、食積、濕熱皆令人脅痛。亦有肝虛血少而痛者。有因酒色勞損太過,脅下一點痛不止,名干脅痛,甚危,當大補氣血,尚難為也。若此虛實之不同也,必以脈証參之,斯得其受感之情,而用藥無差忒也。 謹按︰左脅痛者,肝經受邪也。右脅痛者,肝邪入肺也。左、右脅俱痛者,肝火盛而木氣實也。兩脅走注 痛而有聲者,痰飲也。左脅下有塊,作痛不移者,死血也。右脅下有塊,作痛飽悶者,食積也。咳嗽氣急,發熱者,痰結痛也,久而不治,則成肺癰。勞傷身熱,脅痛者,脈必虛也,宜詳究之。

【脈】兩脅疼痛,脈必雙弦。緊細弦者,多怒氣偏。沉澀而急,痰瘀之愆。

肝火盛

肝痛甚者,肝火太旺也,當歸龍薈丸。輕者,小柴胡東加黃連、龍膽草、白芍藥、醋炒青皮。(方見瘧疾。) 火盛者宜伐火,佐金丸。

當歸龍薈丸

膽草(一兩,去蘆) 當歸(一兩,酒洗) 山梔子仁(一兩,炒黑) 黃連(一兩,炒) 黃芩(一兩,炒) 黃柏(一兩,炒) 大黃(半兩) 蘆薈(半兩) 木香(一錢半) 麝香(半錢)
為丸,淡薑湯下。

左金丸

治肝火太盛。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湯泡)
為丸,白湯下。

木氣實

脅痛脈弦數,木氣實也,醋炒青皮、蒼朮、川芎、當歸、芍藥、柴胡,或小柴胡東加醋炒青皮、川芎、膽草,(方見瘧疾。)或抑青丸。

抑青丸

治肝火,伐肝木。

黃連(不拘多少,薑汁炒)
為丸,每百丸,白湯下。

死血痛

脅痛日輕夜重或午後發熱,脈芤而澀,瘀血也,四物湯加柴胡、青皮、桃仁、紅花,行氣藥中加破血藥。

食積痛

脅下一條杠起作痛者,食積也,保和丸,(方見傷食。)或吳茱萸、炒黃連、神曲、麥芽、山楂、蓬朮、青皮,或當歸龍薈丸。(方見前肝火盛條下。)

濕熱

濕熱盛而兩脅痛者,先以琥珀膏貼痛處,後以淡薑湯吞當歸龍薈丸,(方見前肝火脅痛條下。)或小柴胡 東加蒼朮、青皮、黃連。(方見瘧疾。)

痰積

痰積脅下作痛,控涎丹或十棗湯,或二陳東加南星、蒼朮、川芎、柴胡、白芥子、炒山梔仁、醋炒青皮。 (方見痰証條內。)

控涎丹

治兩脅痰痛。

甘遂(面裹,煨) 大戟(製) 白芥子(炒,各等分)
上末,丸如梧子大,每五、七丸,漸加至十丸,薑湯下。

十棗湯

治痰積脅痛。

甘遂(面裹,煨,一錢) 大戟(製,一錢) 芫花(一錢) 棗子十枚,水二盞,煎八分服。

氣滯

氣滯脅下作痛,推氣散或複元通氣散、控涎丹,(方見前痰積脅痛條下。)治一身氣痛。氣鬱者,詳郁証條內。

推氣散

治右脅疼痛。

枳殼(炒,五錢) 桂心(五錢) 片子薑黃(五錢) 甘草(五錢)
末之,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

複元通氣散

木香(半兩) 茴香(半兩) 青皮(半兩) 穿山甲( ,七大片) 陳皮(半兩) 白芷(半兩) 甘草(半兩)
每服五錢,水二鐘,煎八分,空心服,或作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

虛痛

肝血不足,悠悠痛不止者,四物湯加柴胡梢。(方見血証。)若脅下一點痛不止,此因酒色太過所致,名干脅痛,難治。肥白人脅痛,參、 入小柴胡湯服。(方見瘧疾。)

枳芎散(附方)

治左脅痛。

枳實(炒,五錢) 川芎(五錢) 粉草(炙,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或酒調下。 朮香調氣散(附方)

治氣怒傷於肝,兩脅大痛難忍。 丁香(二兩) 檀香(二兩) 木香(二兩) 白豆蔻仁(二兩) 藿香葉(一兩) 甘草(一兩) 砂仁(三兩)
上末之,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腰痛証七

【歌】腰痛多緣腎氣虛,沖風郁熱總因之。天陰痛作知歸濕,寒濕疼時見熱除。閃挫板疼難俯仰,日輕夜 重血多瘀。或因腎著並勞役,水積仍兼氣不舒。

【論】夫腰者,腎之府,身之大關節也。血氣不行,風、寒、暑、濕之氣相干,則沉痛不能轉側。然老人 腎虛多腰痛,亦有寒濕者,挫閃者,氣滯者,血瘀者,腎著者,沖風蓄熱者,水積者,勞傷者之不同也。

【脈】腰痛之脈,必沉而弦。沉微氣滯,弦損腎元。或浮而緊,風寒所纏。濕傷濡細,實挫閃然。澀必瘀血,滑痰火煎。或引背痛,沉滑易痊。

腎虛腰痛

腰痛悠悠不已,腎虛也,青娥丸或摩腰膏、獨活寄生湯、丹溪補陰丸、安腎丸、立安丸選而用之。

青娥丸

治腎虛腰痛。

杜仲(薑炒,一斤) 破故紙(炒,半斤) 胡桃肉(二十個)
末之,大蒜四兩,搗為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或用酒糊為丸。

摩腰膏

治腰痛虛寒証。

附尖(二錢五分) 烏頭(二錢五分) 天南星(二錢五分) 朱砂(一錢) 乾薑(一錢) 雄黃(一錢五分) 樟腦(一錢五分) 丁香(一錢五分) 麝香(半分)
末之,薑汁調,烘熱,摩腰上。 獨活寄生湯 獨活(一錢) 桑寄生(一錢) 杜仲(鹽水炒,去絲,一錢半) 細辛(一錢) 牛膝(去蘆,一錢) 秦艽(去蘆,一錢) 白茯苓(去皮,八分) 桂心(六分) 川芎(八分) 防風(去蘆,八分) 白芍藥(酒炒,八分) 甘草(炙,七分) 人參(一錢二分) 當歸(酒洗,錢半) 熟地黃(酒洗,二錢)
上銼,一劑,水二鐘,煎至八分,空心熱服。

丹溪補陰丸

黃柏(酒炒,四兩) 龜板(酥炙,四兩) 知母(酒炒,四兩) 熟地黃(酒浸,六兩)
末之,蜜丸梧子大,空心淡鹽湯下。

安腎丸

治腎虛腰痛。 茴香(三兩,炒) 川楝(炒,三兩) 破故子(炒,三兩) 續斷(三兩) 胡蘆巴(三兩)桃仁(二兩) 杏仁(炒,二兩) 乾山藥(二兩) 白茯苓(二兩)
末之,蜜丸桐子大,鹽湯下。

立安丸

補腎止腰疼。

牛膝(去蘆,四兩) 杜仲(鹽炒,四兩) 破故子(炒,四兩) 黃柏(二兩,酒炒) 大茴香(炒,二兩)
末之,蜜丸,淡鹽湯送下。

腎著腰痛

腎著者,腰冷重痛,如帶五千錢者,其飲食如故是也,直流濕熱則自已,腎著湯。不已,服牛膝酒最妙。

三因腎著湯

白茯苓(四兩) 白朮(四兩) 乾薑(二兩) 甘草(炙,二兩)
每銼四錢,水二盞,空心煎服。

牛膝酒

治腎著腰痛。

地骨皮(一兩) 五加皮(一兩) 薏苡仁(一兩) 川芎(一兩) 甘草(一兩) 生地黃(一兩) 海桐皮(一兩) 川牛膝(一兩) 羌活(一兩)
銼一大劑,浸酒,日飲三次。

寒濕腰痛

寒濕腰痛者,遇陰寒即作,或久雨陰濕所得,晴暖即減,五積散加吳茱萸、杜仲。(方見中寒。)

濕熱腰痛

濕熱腰痛,板疼不能俯仰,小便赤、大便泄,或走注痛,二妙丸或健步丸。 二妙丸

治濕熱腰痛。 川黃柏(酒炒,四兩) 蒼朮(米泔浸,炒,四兩)
末之,酒調下,或為丸,白湯送下二、三錢。

健步丸

治濕熱腰痛。

羌活(半兩,去蘆) 柴胡(半兩) 滑石(炒,半兩) 甘草(炙,半兩) 栝蔞根(半兩) 防風(去蘆,三錢) 澤瀉(三錢,去毛) 防己(酒洗,一兩) 川烏(三錢) 苦參(酒洗,五錢) 肉桂(一錢)
末之,酒糊丸如桐子大,每七十丸,煎愈風湯吞下。

閃挫腰痛

閃挫腰痛者,板疼,複元通氣散,(方見脅痛。)或五積散加牽牛頭末、桃仁,(方見中寒。)或濟生 丸。 濟生 丸 子(半兩) 沒藥(二錢五分) 乳香(二錢五分) 補骨脂(五錢) 威靈仙(半兩) 杜仲(炒,半兩) 當歸(半兩,酒洗)
末之,酒糊丸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勞役腰痛

腰痛因勞役而得者,獨活寄生湯。(方見前。)瘀血腰痛,四物湯加桃仁、紅花、蘇木。(方見血証。)

風熱腰痛

因風腰痛,小續命湯;(方見中風。)或獨活寄生湯。(方見前。)風濕腰痛,牛膝酒。(方見前。)

氣滯腰痛

氣滯腰痛,木香調氣散。(見脅痛証後。)因郁怒憂思,氣不舒而痛,枳殼湯或小七香丸。

枳殼湯

順氣解郁止痛。

枳殼(五兩,炒) 甘草(二兩,生用)
末之,蔥白湯下。

小七香丸

氣滯腰痛

丁香(一兩二錢) 香附(炒,一兩) 甘草(一兩) 蓬莪朮(二錢) 砂仁(二錢,炒) 甘 松(八錢) 益智仁(六錢)
末之,蒸餅糊丸如綠豆大,每二、三十丸,米飲下。

疝証八

【歌】寒水 血氣狐筋,先哲空留七疝名。蓋是肝經原有熱,外邊卻被濕寒侵。或因死血並痰飲,郁在囊 中氣不行。控引睪丸生腫痛,或如瓜瓠或蛙聲。要將標本分寒熱,感受仍評重與輕。勿指膀胱心腎氣,當知正 屬厥陰經。

【論】古有七疝之名,不按七疝而治,概用局方辛熱燥劑,是泥標而忘本也。或指為小腸氣、腎與膀胱氣,皆非也。殊不知厥陰之脈循陰器,然其地位皆肝經所主,與小腸、膀胱、腎子無相干,至戴人始辨之詳也。丹溪云︰疝痛甚者,睪丸連少腹急痛也。或有形,或無形,或有聲,或無聲,自《素問》以下,皆以為寒,蓋經 絡得寒則收引不行,所以作痛。世有得寒而無疝者,內無熱也。余屢踢冰徙涉,不曾病此,以余素無熱故也。 若醉飽勞役,房室大怒,發動五志之火,郁久濕氣便盛,濁液凝聚,並入血隧,流於厥陰肝經,木性急速,火 性又暴,為寒所束,宜其痛甚而暴也,此濕熱被寒鬱而痛明矣,若只作寒治,恐為未備。又云︰痰飲、食積、死血鬱結為病,及因水氣為腫,腫多為濕 ,亦有挾虛者,其脈沉緊而豁大,當以參、朮為君,佐以疏導,若 概行決裂之法,禍不旋踵。此皆前人所未及,學人引而伸之,今將七疝之形狀,開具於後。

【脈】疝脈弦急,積聚在裡。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

寒疝

經云︰足厥陰肝經筋中寒,以寒則筋攣卵縮,此寒鬱於外也。《原病式》云︰ 疝,少腹控卵腫,急絞痛。 寒主拘縮,寒極則土化製之,或腫滿,則知其疝為寒者,是外受寒 邪也,而內實非寒,丹溪所謂標寒本熱明矣。 寒疝手足厥冷不仁,疝脹痛及身痛,烏頭桂枝湯。寒疝入腹痛,少腹引睪丸痛,泄利胸滿,補腎湯;或腎虛,寒疝偏大者,茱萸內消丸。 烏頭桂枝湯 烏頭(五分) 白蜜(一斤,煎減半,去滓) 每用桂枝湯五錢,入蜜半兩,水煎,每服二合,得吐為中病。(桂枝湯方見惡寒証。)

補腎湯

治寒疝入腹痛。

人參(一兩,去蘆) 白茯苓(一兩) 黃耆(蜜炙,一兩) 附子(炮,一兩) 白朮(炒,一兩) 沉香(四錢) 木瓜(一兩五錢) 羌活(去蘆,半兩) 甘草(炙,二錢) 川芎(二錢) 紫蘇(三錢)
上銼,每服五錢,薑三片,棗二枚,水二盞,煎八分服。

茱萸內消丸

山茱萸(六兩) 吳茱萸(四兩) 馬蘭花(四兩) 木香(四兩) 陳皮(四兩) 肉桂(四兩) 乾山藥(六兩) 川楝子(四兩) 青皮(炒,四兩) 茴香(四兩,炒)
酒丸,溫酒送下。

木腎

心火下降,則腎水不患其不溫,真陽下行,則腎氣不患其不和。溫而且和,安有所謂木強者哉?蓋木腎不可絕用燥藥,當行溫和散利以逐其邪,則邪自消,榮衛流轉則愈,枸杞子丸。又方︰用楮樹葉雄者,曝乾為 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吞下。(楮樹不結子者,雄也。)

枸杞子丸

枸杞子(四兩) 南星(二兩) 半夏(二兩) 黃柏(酒炒,三兩) 蒼朮(鹽 炒,三兩) 山楂(二兩,去核) 白芷(二兩) 神曲(炒,二兩) 滑石(炒,三兩) 昆布(四兩) 吳茱萸(四兩)
末之,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食積 濕痰 死血

食積與死血成痛疝,梔子、桃仁、山楂、枳實、茱萸、薑汁,順流水煎,或加香附、茴香。痰飲流下,壅滯囊中作疝,蒼朮、山梔、海石、南星、山楂、橘核、青皮,薑煎服。濕盛小便澀,五苓散加楝實。(方見 脾胃。)濕痰熱疝,橘核散。

橘核散 濕熱寒鬱作疝。

橘核(一兩) 桃仁(五錢) 梔子(三錢) 吳茱萸(一兩) 茴香(一兩)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熱服。

濕熱疝

素有濕熱人,或涉水受寒,坐臥濕地,外受寒氣所來,其痛甚而暴者,古方以烏頭、梔子等分作湯、丸最 效。濕熱疝痛小便不通者,葵子湯、消疝散選用。

濟生葵子湯

赤茯苓(一兩) 豬苓(一兩) 葵子(一兩) 枳實(炒,五錢) 瞿麥(五錢) 木通(五錢) 黃芩(五錢) 車前子(一兩) 滑石(一兩,研) 甘草(五錢)
每五錢,薑煎服。

消疝散

治濕熱疝痛。

蒼朮(炒,半兩) 木通(半兩) 黃柏(半兩,炒) 青皮(炒,半兩) 濃朴(炒,三錢)
末之,每二錢,陳皮泡湯下。

虛疝

諸疝挾虛者,其脈沉弦滑大,參、朮為君,佐以疏導,如︰枳實、青皮、山楂、川楝子,橘核。按之不定屬虛,桂枝、炒山梔、烏頭,末之,糊丸服,或橘核散加蒼朮。(方見前。)虛而挾熱疝,梔子飲。

梔子飲 虛而挾熱疝。

山梔(炒,半兩) 桃仁(炒,半兩) 枳殼(炒,半兩) 山楂(半兩)
薑汁同順流水煎服。

一方加吳茱萸。

七疝之形狀

寒疝者,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痛。得於坐臥濕地、涉水,以濕劑下之。

水疝者,囊腫如水晶,陰汗癢,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得於醉酒行房,汗出遇風,寒濕結於囊中,以逐水之劑下之。

筋疝者,陰莖腫脹,或潰、或膿、或痛,而裡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然不收,白物如精隨溺 出。得於房中邪術所使而成,宜降心火之劑下之。

血疝者,其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兩端,俗名便癰。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勞于使內,其氣流溢,滲入脬囊,結為癰腫,以和血藥下之。

氣疝者,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號哭、忿怒,氣鬱而脹,以散氣藥下之。

狐疝者,狀如瓦,臥則入腹,行則出,上下無定,如狐之惑也,故名之。以逐氣流經之劑下之。

疝者,陰囊腫大如升斗,不癢不痛。以受濕氣之所生,宜去濕之劑下之。

附 治疝諸方

五葉湯

枇杷葉 椒葉 蒼耳葉 野紫蘇葉 水晶葡萄葉
水煎,洗。

疝氣神方

硫黃(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 荔枝核(為末,炒焦黃) 陳皮(等分)
為末,飯丸,每用十四、五丸,酒下,其疼立止。自覺已疼甚,不能支持,略用六丸,再不可多也。

治疝用仙人對坐草、青木香搗汁,和酒少許服之,神效。

腳氣証九

【歌】腳氣多因清濕致,風寒暑挾須分異。浮弦之脈挾於風,濡從濕兮數從暑。挾於寒者脈必遲,得病必 從足上起。頭痛身熱肢節疼,人皆誤作傷寒治。但看足膝多不仁,或軟或腫或疼痺。嘔逆便秘體轉筋,胸膈痞滿心中悸。此病根從濕上來,治濕當分南北地。

【論】夫腳氣,始受於濕,複挾風、寒、暑熱之邪而成。故先起於腿足,必腳屈弱而舉體轉筋,肢節疼 而足 腫,小腹不仁,心中悸動,胸滿便澀。但發熱頭痛身疼之候,絕似傷寒,人多誤治,故仲景以腳氣為類 傷寒証,另立篇目以別之。丹溪云︰腳氣多從於濕,而有濕熱、濕寒、風濕之別,食積流注之因。羅謙甫云︰ 南北腳氣,受病不同,南方地土卑濕,清濕襲虛而病起於下,此南方腳氣從外受也。北方地高陵居無濕,其俗 飲潼乳酒面,以飲多快食為能,或奉養太過,亦滋其濕,水性潤下,氣不能拘,故下注於足,而成腫痛,此北 方腳氣之從內受也。學人當推究所因而治之。 謹按︰前証乃腎火挾濕見於皮肉,紅腫如雲痕,或隱見 紅色,按之熱且痛是也。紅腫自足起,漸行至股,其勢必上升,升至心者不治,急宜治之,勿令上升為妙。

【脈】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濡弱濕氣,遲澀因寒,洪數熱鬱。風寒熱溫,熱下寒熨。

濕勝者,足重痛,或脛腫,防己飲或除濕丹。濕勝心下痞滿,開結導飲丸。(二方俱見前濕証。) 防己飲

治濕腳氣神效。

白朮(一錢,炒) 木通(八分) 防己(八分) 檳榔(八分) 川芎(八分) 甘草梢(七分) 犀角(一錢) 蒼朮(炒,一錢) 黃柏(酒炒,一錢) 生地黃(酒炒,一錢)
水煎熱服。

挾寒

挾寒濕者,六物附子湯、五積散、(方見中寒。)健步丸。(方見腰痛。)

六物附子湯

附子(四錢) 肉桂(四錢) 防己(四錢) 白朮(炒,三錢) 茯苓(三錢) 甘草(炙,二錢)
每半兩,薑煎服。

挾熱

挾濕熱者,走痛,當歸拈痛湯。濕熱甚,大便不通,大黃左經湯或羌活導滯湯。

當歸拈痛湯

當歸(酒洗,一錢) 白朮(炒,一錢) 蒼朮(米泔浸,晒乾,炒,一錢) 黃芩(酒炒,一錢) 羌活(一錢二分) 防風(去蘆,一錢) 澤瀉(去毛,八分) 豬苓(八分) 茵陳(一錢) 干葛(一錢) 苦參(一錢) 人參(六分) 知母(六分)升麻(一錢) 甘草(六分)
上銼,作一帖,水二鐘,煎八分,空心熱服。

大黃左經湯

細辛(八分) 茯苓(七分,去皮) 羌活(一錢,去蘆) 大黃(煨,二錢) 甘草(炙,六分) 前胡(七分) 枳殼(炒,七分) 濃朴(薑炒,八分) 黃芩(炒,一錢) 杏仁(十四粒,去皮、尖)
薑、棗水煎服。

羌活導滯湯

羌活(半兩,去蘆) 獨活(半兩,去蘆) 防己(二錢) 當歸(二錢) 大黃(酒蒸,一兩) 枳實(炒,二錢)
每七錢,水煎服。

挾風

挾風者,麻黃左經湯。風濕痺痛足弱,獨活寄生湯,(方見腰痛。)或半夏左經湯。

麻黃左經湯

麻黃(去節,一錢) 細辛(一錢) 干葛(一錢) 白朮(四分) 茯苓(八分) 防己(一錢) 肉桂(七分) 羌活(去蘆,一錢) 防風(去蘆,一錢) 甘草(六分)
薑、棗水煎服。

半夏左經湯

半夏(一錢) 干葛(一錢) 細辛(一錢) 白朮(炒,四分) 麥門冬(八分) 白茯苓(八分)桂枝(八分) 防風(去蘆,八分) 乾薑(五分) 黃芩(炒,七分) 小草(六分) 柴胡(八分) 甘草 (炙,六分)
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食積

食積流注於下作腳氣,蒼朮防己丸。食不消,胸痞痛者,開結導飲丸。

蒼朮防己丸

蒼朮(一兩,炒) 防己(一兩) 黃柏(一兩,酒炒) 南星(八錢,薑製) 川芎(五錢) 白芷(一兩) 犀角(一兩) 檳榔(八錢)
肥人加貝母(一兩,去心) 橘皮(一兩,去白)
末之,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白湯下。

開結導飲丸

白朮(一兩,炒) 橘皮(一兩) 澤瀉(一兩,去毛) 茯苓(一兩,去皮) 神曲(炒,一兩) 麥芽(炒,一兩) 半夏(一兩,薑製) 枳殼(炒,半兩) 巴豆霜(半兩) 青皮(半兩,炒) 乾薑(半兩)
末之,蒸餅糊丸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白湯下。

痛風証十

【歌】遍體煩疼曰痛風,濕痰風熱苦相攻。或因血弱寒凝澀,流注渾身骨節中。

【論】夫痛風者,遍身骨節走痛是也,古人謂之白虎歷節風。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或涉冷受濕取涼,熱血得寒則污濁凝澀,不得營運,所以作痛。夜痛甚者,行於陰分也。亦有陰濕與痰流注為痛者,有因痰與熱 者。蓋肥人多是濕痰流注經絡,瘦人多是血虛與熱。大法以行氣流濕疏風,導滯血,養新血,降陽升陰。治有 先後,須驗腫與不腫,及上下部分,引而導之。

因痰者,二陳東加酒芩、羌活、南星、蒼朮、竹瀝、薑汁。(方見痰証。)濕痰痛風,酒 、酒威靈仙、蒼朮、羌活、甘草、乾薑、陳皮、芍藥。痰挾死血,一身走痛者,控涎丹。(方見脅痛。)

因濕者,二朮加羌活、白芷、黃柏、防風、竹瀝、薑汁,或二妙散。(方見腳氣。)肢節腫痛,脈滑,蒼朮、南星、木香、枳殼、檳榔、防己、黃柏。風濕相搏痛者,甜瓜子丸。

甜瓜子丸

乾木瓜(兩半) 威靈仙(兩半) 甜瓜子(二兩,炒黃) 川烏(炮,五錢)
末之,酒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酒下。

血虛(附死血) 血虛痛,芎歸東加桃仁、紅花、薄桂、威靈仙,取橫行手膊。(方見頭痛。)肢節腫痛,脈澀,死血也,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方見血証。)寒濕相搏,血郁經絡作痛者,麒麟竭散。

麒麟竭散

血竭(六錢) 乳香(六錢) 沒藥(六錢) 白芍藥(六錢) 當歸(六錢) 水蛭(二錢,炒焦) 麝香(二錢) 虎脛骨(酥炙,五錢)
末之,每服三錢,食前酒調下。

風熱

風者,小續命湯去附子,加羌活、防風、酒炒黃芩。在上,威靈仙、桂枝;在下,牛膝、防己、黃柏。 (方見中風。)濕熱,當歸拈痛湯。(方見腳氣。)瘦人肢痛,血虛火盛也,四物湯加黃芩、黃柏、羌活、防風、柴胡。(方見血証。)

斑疹証十一

【歌】有色有痕明是疹,若無頭粒是為斑。究其實火並虛火,更有陰斑與內傷。

【論】夫斑與疹不同。斑者,瘡發 腫於外,有色點而無頭粒,屬少陽相火。疹者,小紅靨,有頭粒,隨出隨收,收而複出,或在皮膚中不出者,名曰癮疹,屬少陰君火。然傷寒發斑有陽毒、溫毒、胃爛之証。雜 病有陰証發斑者,亦出胸、背及手足,稀少而微紅,此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上獨熏肺而為斑,如蚊跡之狀,終不似陽斑之錦紋也,若誤作熱証,用寒藥,非也。亦有內傷發斑,乃胃氣極虛,一身之火游行於外,宜補宜降,亦不可用涼藥。二者雖十無二、三,然亦當辨。陽斑皆屬風熱挾虛而作,蓋紅赤甚者,胃熱也;紫者,胃爛也,半死半生;黑者死。陰、陽、虛、實,切脈驗証可知矣。

醋疹

醋疹出不快者,升麻葛根湯。毒盛而內火熾者,消毒飲子。

升麻葛根湯

升麻(一錢半) 葛根(一錢半) 芍藥(七分,炒) 甘草(六分)
水煎熱服。

消毒飲子

防風(二錢,去蘆) 荊芥(一錢半) 鼠粘子(三錢,研) 甘草(一錢半)
水煎熱服。

隱疹

隱疹者,隱在皮膚不透出者,屬脾風兼濕,紅者兼火化,黃瓜水調伏龍肝末服之,不已再服。

陽斑

陽斑者,傷寒中之一証也,治方自有本科,此不多贅。

陰斑

陰斑,隱如蚊跡是也,調中東加茴香、芍藥。內傷斑者,胃氣極虛,火上熏肺,宜補藥降之,大建中湯。(見前。)

調中湯

治陰斑

蒼朮(一錢半,炒) 陳皮(一錢) 砂仁(一錢) 藿香(一錢) 芍藥(一錢) 甘草(炙,一錢)桔梗(一錢) 半夏(一錢) 白芷(一錢) 羌活(一錢) 枳殼(一錢) 川芎(五分) 麻黃(半錢) 桂枝(五分)

薑水煎服。

癘風証十二

【歌】癩疾原來即癘風,遍身疙瘩癢生蟲。須臾鼻塌眉毛墮,暴酷應知惡氣鐘。

【論】夫癘風者,大風也,古名曰癩。受得天地殺物之風,暴悍酷烈可畏。然血隨氣化,氣既不施,血為 之聚,血聚則肉爛生蟲,須臾鼻崩眉墮,不外乎陽明一經,蓋陽明無物不受故也。風之入人也,氣受之則上身 多;血受之則下體多;氣血俱受,上下俱多。甚重,自非醫者神手,病者鐵心,罕有免於死者。按法治之,尤 當絕濃味,忌酒色,不致再發,再發則無救矣。知命者可以守此戒乎?

在上多

在上多者,醉仙散,取臭涎惡血于齒縫出。 醉仙散

治大風之神藥。 胡麻仁(半兩) 牛蒡子(半兩) 蔓荊子(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 枸杞子(半兩,以上五味同 炒黑色) 栝蔞根(半兩) 苦參(半兩) 白蒺藜(半兩,炒)
末之,每一兩加輕粉一錢拌勻,大人用一錢,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茶湯調下,五、七日效,量大小 虛實,加減與之。

在下多

在下多,通天再造散,取陳蟲惡物穀道中出。 通天再造散 錦紋大黃(一兩) 角刺(一兩半,獨生黑大者) 鬱金(半兩) 白牽牛(取頭末六兩,半生半熟)
末之,每服二錢,臨臥冷酒調,日未出時面東服,以淨桶伺候,泄出蟲,如黑色,年久根深,赤色日近者,二、四日又進一服,直候無蟲,則絕根矣。

通治

癘風通用升麻散。取汗,浮萍散。 白芷(二錢) 當歸(二錢) 熟半夏(二錢) 白茯苓(二錢) 蒼朮(一兩) 干葛(一兩) 升麻(一兩) 桔梗(一兩) 枳殼(五錢) 乾薑(五錢) 大黃(五錢,蒸) 白芍藥(七錢) 陳皮(兩半) 甘草(兩半)
每服四錢,生薑、燈草煎服。 浮萍散

治癩風 浮萍(一兩) 荊芥(半兩) 麻黃(去根、節,半兩) 川芎(半兩) 甘草(半兩)
末之,每一兩,水二鐘,入蔥白、豆豉煎服,汗出則愈。

腸風臟毒証十三

【歌】腸風臟毒從何別?腸胃停寒與蓄熱。血濁色黯臟毒因,蘊毒於中幾 莢。腸風血色清且鮮,外邪隨 感而隨泄。

【論】人之腸胃不虛,則邪氣無由而入。或坐臥風濕,醉飽房勞,生冷停寒,酒面積熱,以致榮血失道,滲入於大腸之經,此腸風、臟毒之所由作也。故挾熱下血暴發者,則血色清鮮,腹中有痛;若挾寒而下血兼積久者,則血色凝濁而色黯,腹內微痛。故暴病則為腸風,蓋腸風者,邪從外入,隨感而隨見是也;積久始發,濁者為臟毒,蓋臟毒者,久積其毒而始發是也。有先血後便者,其血來也近;先便後血者,其血來也遠。俗謂糞前、糞後,非也。若臟毒証積熱日久,忽郁於寒,實非寒也,不可以標寒而用熱劑也。

腸風

丹溪云︰腸風獨在胃、大腸出。若兼風者,蒼朮、秦艽、香附之類。便血久遠傷血致虛,並麻風、癬瘡見於面者,椿皮丸。又方腸風下血,香附一兩、枳殼七錢、芎、歸各五錢、槐角、甘草各二錢,薑、棗煎服。 椿皮丸

治腸風致虛。 龜板(二兩,酥炙) 升麻(五錢) 香附(五錢) 白芍藥(兩半) 側柏葉(一兩) 椿根白皮(七錢半)
末之,粥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以四物湯加白朮、黃連、甘草、陳皮作末調湯送下。

臟毒

寒食積毒於腸,日久始發,曰臟毒。積熱者,三黃丸。協濕,地榆丸。協寒,敗毒散。次以芎歸湯隨其寒熱而調之。熱加茯苓、槐花;寒加木香、茯苓。(方見頭痛。)收功,四物湯加參、耆、槐角。 三黃丸

治積熱便血。 蒼朮(一兩半) 陳皮(一兩半) 黃連(七錢半) 連翹(半兩)
末之,生地搗爛糊丸,桐子大,白湯下。 地榆丸

治臟毒挾濕者。 白朮(半兩) 黃柏(炒,二錢) 生地黃(二錢) 白芍藥(二錢) 地榆(二錢) 黃芩(炒,二錢) 香附(二錢) 共末,蒸餅為丸。 敗毒散

治協寒便血。 羌活(一錢,去蘆) 獨活(一錢,去蘆) 柴胡(一錢,去毛) 前胡(一錢,去蘆) 枳殼(炒,八分) 茯苓(八分,去皮) 川芎(七分) 甘草(五分,炙) 桔梗(八分,去蘆)
薑三片,水二鐘,煎一鐘服。

脫肛証十四

【歌】肺經蘊熱肛門閉,肺氣虛時脫出肛。更主血虛與血熱,須知治療不相同。(肛音工。)

【論】夫肺與大腸相為表裡,故肺臟蘊熱,則肛門閉結,熱極反挺出其肛也。肺氣不足,不能收斂,則肛 門脫出,故婦人生產用力過者,及小兒痢久不已者,多致脫肛,即可見也。亦有血熱、血虛,亦令脫肛也,審 而療之。

氣虛

氣虛不能收斂,脈虛,或久病後脫肛,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丹溪云︰氣虛者,宜大補元氣兼升提,人參、黃耆、川芎、當歸、芍藥、升麻、柴胡,外肥皂水洗之。

氣熱

氣熱及內有熱,脈數者,三補丸加柴胡、升麻。又有氣熱盛而脫肛者,條芩六兩、升麻一兩,神曲糊丸,空心白湯下五錢。 三補丸

治熱盛脫肛。

黃芩(炒,一兩半) 黃柏(炒,一兩半) 黃連(炒,二兩半)
末之,煉蜜丸如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血虛

血虛者,或因失血後,脈芤澀,四物湯加黃 、升麻、柴胡。(方見血証。)外用五倍子為細末塗之,以手托而上之,至五、六次,待收乃止。

血熱

內原有熱証,血虛,脈數而虛者,四物湯加炒黃柏、柴胡、防風、秦艽、升麻,或涼血地黃東加升麻、柴胡、防風、秦艽。(方見血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