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十 小兒科

初生護養一

【歌】十月嬰兒初孕育,肌膚未實陰未足。正當生下未啼時,急以拭去胎液毒。黃連甘草朱蜜佳,免致斑瘡夭死速。五六日間臍未乾,縱然炎熱休頻浴。但將故絮遮其身,下體單寒常露足。見些風日有何妨?月裡頻啼才是福。胎毒胎熱得以伸,熱氣隨啼無蘊蓄。勿令過愛不置懷,免與新綿重被覆。昧者重綿尚恐寒,乳哺不離猶恐哭。但見微風便感寒,才聞音響時驚愕。做出疾病不可言,所以富兒多命促。我嘗諳此歷驗之,故此子孫多易鞠。

【論】夫嬰兒在胎,稟陰陽五行之氣,以生臟腑、百骸、氣血、筋脈,其形雖具,肌體未實,骨骼未成,陽氣既足,陰血未全,所以不可太飽暖以銷其陰,此丹溪先生之大戒也。然兒在母腹中,必借母氣血所養,故母熱則子熱,母寒則子寒,母驚則子驚,母弱則子弱,所以有胎熱、胎寒、胎驚之証。初生未啼時,口中尚有 惡汁,急令拭去,更用甘草、黃連、朱砂、蜜頻與之,以解三穢液毒。不惟無驚、熱之患,抑免痘疹之憂也。 月裡常令啼哭,則胎中所受熱毒從而散之,胎中驚氣得而解之,則旬日之間,無重舌、木舌、口噤、胎風、胎 熱、胎驚之病。斷臍後,臍或方褪而尚未乾燥,頻浴之,則風濕侵入臍中,而有臍風、撮口之証。乳食太多,則有吐乳、泄利、腹痛、痰涎、驚、疳、風、癇之証。綿衣太暖,則陰內銷,使兒嬌怯多病,略見些少風寒,便易感冒,皆保重太過之所致也。所以貧兒堅勁無疾,富兒柔脆多夭者,譬之草木方生,以物覆蓋緊密,不令見風日雨露,則萎黃柔弱必矣。今之昧者,往往罹此而不能育養其子,後之子益加珍愛,尤悔前子之不飽 暖而死,竟不知其過愛而反害之也。嗚呼,痛哉﹗

初生証

小兒初生下,口中尚含胎血,如有手快穩婆,隨即以手斡退場門中血與宿汁,此是胎毒,用拭穢法。 有兒生下即死者,可看上 有泡,急以摘破,綿拭去血,血勿入喉即活。 小兒初生氣絕,不能啼者,以綿衣包,勿斷臍,將胞火上燒,仍將大紙捻蘸油,點燈燒臍帶即活。 如生下二便不通者,急令人以湯漱口,吸咂兒前、後心及手、足心、臍下共七處,紅赤為度。 拭穢法 預以甘草細切少許,臨產時以綿裹沸湯泡盞內覆溫。收生之際,以軟綿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黃連 細切,沸湯泡良久,濾淨,拭兒口中,吐去惡汁。更與朱砂一大豆許,細研,以蜜一蜆殼調勻,抹兒口,服之 非獨鎮心定魄,安神解毒,更能益肝膽,除煩熱,辟邪氣也。

月裡眾疾二

【歌】寄語人家初誕兒,勿令頻浴水侵臍。或緣客氣相沖忤,撮口臍風病患危︰木舌噤風誠可畏,十朝內 染卻難醫;生黃生赤兼生嘔,胎熱胎寒胎瘦肥;更有胎驚並內 ,臟寒不乳夜間啼。皆因稟受胎中毒,致使初生病染軀。五日以來便溺閉,要將良法急通之。若還妊母遵胎教,寧得嬰兒此証罹?

【論】夫初生嬰兒,如草之萌芽,花之嫩蕊,血氣未充,肌膚未實,稍有傷觸,為患匪輕,故古人以“芽兒”名之。凡兒初斷臍之後,不可頻浴,不惟風濕侵臍,抑且風寒感冒,為病莫當。若臍嫩入水,便有臍風之患。不禁生人,或異物觸忤,便有口噤、客忤、驚啼、厥逆之變。乳食重複,不能消克,便有生痰、氣逆之病。過於溫暖,則陰消內熱,便有生赤、生黃、瘡瘍、丹疹、赤目、重舌、木舌之病。過涼則臟冷,便有夜啼、腹痛、泄利、盤腸內 之疾。然調理之法,在乎適中可也。 有受胎氣成病,如噤風、木舌風者,由胎中感受熱氣,流毒於心脾,故形見於喉舌。生下複為風邪搏擊,名曰犯風噤也。撮口臍風者,亦由胎氣挾熱,兼風熱入臍,流毒心脾故也。若母恣食熱毒辛辣,則生子成胎熱病。嗜食生冷,則生子成胎寒証。母受濕而傳於胎,則子生下發黃如金,名曰胎黃。母受熱而傳於胎,則子生下肌膚赤如丹塗,及為胎肥、胎瘦之候。若懷孕受驚者,則月裡有胎驚、癇、 之疾。若妊母恣食肥、甘、酒、面、野味、腥膻一應寒熱之物,及動止無忌,故令兒不寒則熱,不虛則怯。熱則壅,寒則作泄,虛則作驚,怯則作結。善為治者,寒則溫之,熱則涼之,虛者壯營,怯者益衛,驚則安神,結則微利,壅則清解,泄則固脾,風則祛逐,濕則分消,痰則開豁。

胎黃

兒生下遍體黃如金,此胎中受濕熱也。其証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梔汁,乳母可服生地黃東加茵陳,忌食熱毒之物。

生地黃湯 乳母服,亦與兒服。

生地 赤芍 川芎 當歸 花粉(等分)
水煎服。

胎赤

小兒月裡遍身生赤,肌如丹塗者,此胎中受熱毒也,母服清涼飲子,外以藍葉散塗之。

清涼飲子

治一切裡熱、血熱。

當歸 赤芍 甘草 大黃
上,水煎服。

藍葉散

治一切丹毒赤腫,身熱,風熱毒盛,赤如丹塗。

藍葉、浮萍、水苔同研爛絞汁,調朴硝、土朱塗之。

發嘔

兒初生下便嘔者,此由拭口中穢血不盡,咽下,故令兒吐也,木瓜丸主之。大哭後食乳而嘔者,必乳停膈 中,氣不宣通,故嘔也,消乳丸主之。(即消食丸,見變蒸門。) 木瓜丸 木瓜末 木香末 檳榔末 麝香(各一字) 蜜丸,粟米大,每服三丸,甘草水下。

臍風撮口口噤

初生兒有三病,一口噤、一撮口、一臍風,皆是急病,噤口尤甚,過一臘方免此証。初生七日內外,忽口 噤不乳,與撮口相似,但口噤面赤多啼,口不吐白沫,與撮口面青啼不出,口吐白沫者異,將天南星去皮、臍,研為細末,龍腦 少許合和,用指蘸生薑汁,同藥末於大牙根上擦之,立開。 臍風者,壯熱痰盛,眼翻口噤是也,天麻防風丸。 撮口者,唇撮聚不能開,蠍梢散。 錢孔純云︰臍風、撮口,若兩眉青色,臉赤腹脹,不可用藥。《聖惠方》云︰先撮口而生驚,若臍邊青 黑,撮口不開,是為內搐,不治,爪甲青黑即死。 天麻防風丸(方見驚風。)

蠍梢散

治百日內撮口、臍風及胎風。

蠍梢(四十九個) 僵蠶(四十九個) 片腦(少許,另研) 麝香(少許,另研) 先將薄荷包扎蠍梢、僵蠶在內,炒薄荷葉乾為度,共研細,入腦、麝末研勻,用紫雄雞肝煎湯調下。

胎驚

胎驚者,生下至月裡就驚踢抽掣,握拳發熱者,抱龍丸、至聖保命丹。

按︰前証是五內感受,發為真搐,難治,發不過兩、三次必死。

抱龍丸

治驚風痰喘咳嗽,保肝使心火不熾也。

天竺黃(一兩) 雄黃 朱砂(各五錢) 膽星(四兩)
上研極細末,蜜丸龍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湯調下。

至聖保命丹

治胎驚搐搦痰盛及一切急、慢驚風。

天南星(炮) 僵蠶(炒,去絲、嘴) 防風(各五錢) 全蠍(三十個,去蠆泥,焙乾) 白附子(炮)天麻(炒) 蟬蛻(各四錢) 雄黃(一錢) 麝香(少許)
上末,蜜丸一錢重,朱砂、金箔為衣,薄荷、燈心湯下。

胎熱

胎熱者,胎中受熱也,大、小便不利、丹毒、瘡瘍、赤疹、赤目、重舌、木舌、口瘡是也,大連翹飲、五福化毒丹。

大連翹飲

柴胡 防風 荊芥 連翹 黃芩 山梔 木通 滑石 車前 瞿麥 蟬蛻 赤芍 甘草 便秘熱盛者,加大黃。

五福化毒丹

玄參(三兩) 桔梗(三兩) 甘草(七錢) 牙硝(五錢) 青黛(一兩) 人參(七錢) 茯苓(一兩半)

一方加黃連(一兩,炒)
末之,煉蜜丸一錢,朱砂衣,薄荷湯下。瘡疹後餘毒上攻,口齒臭氣,生地黃汁化下。

胎寒

胎寒腹痛,泄而不乳,用白薑散、當歸散。

白薑散

治胎中受寒,腹痛不乳。

木香 檳榔 陳皮 甘草(炙) 肉桂 白薑(等分)
每服一錢,水一合,煎,以綿蘸吮之。
嘔,加木瓜、丁香。

當歸散

治胎中受寒,厥逆便青,心腹疼,內 。

當歸(二錢) 木香 肉桂 人參 甘草(減半)
薑、棗煎。

胎肥胎瘦

胎肥,生下肌肉濃,遍身色紅,盈月後漸漸羸瘦,眼粉紅,五心熱,大便難,時時生涎,胎弱,生下面無神氣,肌肉薄,大便白水,時時硬氣,多噦,目無精光。肥、瘦並用浴體法。

浴體法

天麻(二錢) 蠍梢(去毒) 朱砂(五分) 麝香(一字) 白礬(三錢) 青黛(三錢) 烏蛇肉(三錢,酒浸,焙乾,為末)
上,同研勻,每用三錢,水三碗,桃枝一握,葉四、五葉,同煎十沸,溫浴,勿浴背。

變蒸三

【歌】嬰兒臟腑未全成,長養之時必變蒸。變則氣升蒸則熱,八蒸十變始成人。

【論】夫小兒初生,形體雖具,其氣、血、精、神、志、意、魂、魄,俱未能全,故三十二日一變,六十 四日一蒸。凡遇一變,即覺性情自有異於前,所以長養志意故也。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水,屬足少陰腎,主精志。六十四日一蒸二變,生壬水,屬足太陽膀胱,其發耳與尻冷。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火,屬手少陰心,主藏神,其性為喜。至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火,屬手太陽小腸,其發汗出而微驚。至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木,屬足厥陰肝,主藏魂,喜哭。至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木,屬足少陽膽,其發目不閉而赤。至 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金,屬手太陰肺,主藏魄,生聲。至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金,屬手陽明大腸,其發膚熱而汗,或不汗。至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土,屬足太陰脾,主藏意與智。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土,屬足陽明胃,其發不食,腸痛而吐乳。又,手厥陰心包絡與手少陽三焦二經,俱無形狀,故不變而不蒸。十變 五蒸者,天地之數以生成之,然後生志意,能言語,知喜忽,故云始全也。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 百八十四日也,長其經脈、手、足,故手受血而能持物,足受血而能行立。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 八日,則言語、意志大異於前。又六十四日為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變蒸既足,兒乃成人。蓋變者,變生 五臟志意,蒸者,蒸養六腑氣血,故變則上氣,蒸則體熱。每一變蒸,輕則發熱微汗如驚,五日乃解;重則壯 熱脈亂而數,或吐或汗,或煩啼燥渴,七日始解。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隨証調之可也。具有不熱不驚而暗變者,胎氣實故耳。

柴胡湯

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或寒熱往來。

人參 甘草 麥冬(去心) 防風 柴胡 龍膽草

惺惺散

治變蒸發熱,咳嗽痰誕,鼻塞聲重,或挾瘡疹發熱者。

川芎 桔梗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細辛 花粉 生薑 薄荷
水煎溫服。

紫陽黑散

治變蒸熱不解及挾時瘟病。

麻黃(去根節,三分) 大黃(一分) 杏仁(一分,一半去皮,一半連皮)
上三味,燒存性,研末,每服半錢,水半盞,煎服,抱兒于暖處,取微汗,身涼即愈。

調氣散

治變蒸吐瀉,不乳多啼。

木香 香附 人參 濃朴 藿香 陳皮 甘草(等分)
薑、棗煎服。

消食丸

治變蒸時乳食過多,胃氣不能消化。 砂仁 陳皮 三棱 蓬朮 神曲 麥芽(等分) 香附(加倍)
末之,曲糊丸,白湯下,量兒加減。

辨虎口紋四

(新增) 【歌】積黃青色是驚風,熱赤傷寒紫淡紅。黑痛白為虛冷嗽,更參隨部用神工。

【論】看小兒左右叉手處,名曰虎口。自虎口而上,第一節名曰風關,第二節名曰氣關,第三節名曰命關。 有紋見於風關,易治;透過氣關,漸難;過三關,多死。候左手之紋,病應心、肝;右手之紋,病應脾、肺。 紋有五色︰紫者,風邪在表;驚則紋青;淡紅則寒熱在表;深紅必發傷寒、痘疹;青紅者,驚熱。紋亂則病久; 紋細則腹痛多啼,乳食不消;紋粗直射指甲,必主驚風惡候;紋黑如墨,大抵困重難治。

診三關脈五

(新增) 【歌】小兒有病須憑脈,一指三關定其息。浮洪風熱數為驚,虛冷沉遲實有積。

【論】浮脈為風,秋得之曰平,余時主傷風寒,頭疼壯熱,或夜熱晝涼,咳嗽噴嚏,鼻塞清涕,嘔逆不食。 洪脈為熱,夏得之曰平,余時主風熱壅盛,身體溫壯,發驚,瘡瘍,血泄。 數脈為驚,春得之曰平,余時主驚風抽掣。脈數小者,多睡惕跳,直視恐怖,盜汗,夢中切牙,吐舌,喘 吐。脈數大者,一、二日間必發搐搦。 沉遲為虛冷,四時得之,主脾胃虛弱,滑泄脫肛,吐痢不止,日漸 羸,以成脾困,或作疳勞。 實脈為積滯,冬得之曰平,余時主食傷、積聚、腹脹或痛。發豎吐利,緩治即成疳勞、丁奚、哺露候,當 取積後補。

吐瀉六

【歌】吐瀉須知熱與寒,瀉黃吐乳熱邪干;瀉青吐逆為寒候,更把天時月日參。

【論】經云︰脾虛則瀉,胃虛則吐,脾胃不和,陰陽不順,清濁相干,則吐瀉兼作。錢孔純云︰小兒吐瀉,有濕、有熱、有寒、有驚,宜詳察而分治之。如夏月中暑發渴引飲,霍亂吐瀉,臉赤唇紅,去後黃沫色,小便 赤澀者,為熱,可用香薷、五苓等藥治之。冬時中寒,腹痛厥逆,吐瀉白色,不渴,面微青色,唇紫,大便如 凍汁,或米谷不化,先戰栗而小便去者,為寒,可用香附、砂仁、煨薑、木香等藥治之。面微黑黃,眼亦黃,手、足及腎囊稍腫,腹脹臍凸,小便短少,善嘔而無食,痰多,唇白氣促,愛坐畏眠者,為濕,可用蒼朮、濃朴、薏苡、木瓜等藥治之。面赤身熱,睡臥不寧,目睛斜定,頸仰身搖,不時悸動,舌碎唇瘡, 乳便青者,為驚,可用天麻、川芎、茯苓、肉果等藥治之。吐瀉乳食不化,因傷粘膩難消之物,滯於中脘,不上不下,但 食即吐,面色青白,發熱,四肢逆冷,不可便投止吐瀉藥,當先取積消導,寬利胸膈,次用調脾和胃之劑,此 皆合而言之也。愚謂有吐無瀉者,胃必熱,然亦有寒而吐者;有瀉無吐者,胃必寒,然亦有熱而瀉者。何以辨 之?蓋吐清涼,順而易出者為寒;吐苦酸,逆而難出者為熱;瀉青白,小便 利者為寒;瀉黃赤,肛門如燒者為熱。又,瀉利發噦者為虛,只吐不瀉者為逆,各隨其所屬治之可也。 和中清熱飲

治熱吐。 黃連(薑炒,一錢) 半夏(薑製,一錢) 茯苓(一錢五分) 陳皮 藿香 砂仁(各七分)
水煎,徐徐服。

溫中止吐湯

治寒吐

白豆蔻 茯苓(各一錢) 半夏(五分) 生薑(五片)
水煎,磨沉香四分,熱服。

清熱止瀉湯

治熱瀉。

白茯苓 滑石(各一錢) 白朮(六錢) 澤瀉(七分) 川黃連(薑炒,四分) 加生薑,煎服。

溫脾止瀉湯

治寒瀉。

白朮(土炒) 白茯苓(各一錢) 桂(三分) 肉果(五分) 甘草(二分) 加生薑,煎服。

安胃醒脾湯

治吐瀉兼作,脾胃俱受病者。

白朮 白茯(各一錢) 滑石(水飛) 砂仁(炒,各七分) 木香(煨,五分)
薑、棗,煎服。 停食加枳實、山楂、曲 ;挾驚加膽星、天麻;風加防風、干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有熱加黃連; 口渴加烏梅肉;吐不止加藿香;瀉不止加升麻。

驚風七

【歌】小兒驚病有多端,或食因驚或有痰。故使卒然成搐搦,切牙眼竄足筋攣。食須消導痰須豁,驚可 清心痰自安。或若驚風心積熱,風痰潮作起於肝。一時搐急如風火,驚熱風痰四証參。吐利致虛脾胃損,露睛 昏睡遍身寒。慢驚自是傳陰証,急救稍遲又恐難。虛極歸脾危急甚,脾風死在片時間。忽因客忤驚啼証,天 驚抽眼目翻。內 盤腸寒內盛,嬰兒還有 和癇。此為驚候分深淺,勿得模糊作等閑。

【論】夫小兒元氣未充,心神未定,輒有驚悸,致病匪一。或多食而壅熱;或食後而遇驚;或舍空而痰聚;或內積熱而生風。故有驚搐、風搐、食搐、痰搐四証,審其因而療之可也。或有實熱,外挾風邪,心受熱而即驚,肝風生而發搐,痰涎壅盛,風火並作,百脈阻滯,關竅不通,風熱蕃盛而無所泄,乃暴烈而作急驚。 其狀牙關緊急,熱涎潮作,竄視反張,搐搦搖頭,口眼眨引,口中熱氣,唇紅,大便閉,小便赤,脈浮數洪緊是也。或因吐利、傷寒、痢疾、吐血、瀉血之後,元氣不足而生風動驚者,名曰慢驚風。其狀遍身冷,口鼻氣亦冷,或身微熱不冷,手足螈 ,昏睡露睛,此無陽也,急宜溫補,隨証調之,尚可治療。其或面青額汗,舌短頭低,眼合困睡,搖頭頻嘔,口噤切牙,手足微搐而不收,身冷肢厥,脈微沉,此慢脾之候。由吐利損脾,病傳已極,總歸處,惟脾所受,若逐風,則無風可逐;若療驚,則無驚可療,但脾間痰涎,虛熱往來,此危甚也,大劑薑、附,十可救一、二。其天 者,陽也,壯熱驚搐,眼目翻騰,手抽筋搐,或啼或笑,喜怒不常,甚者爪甲青如祟狀。

蓋由乳母酒食過度,毒瓦斯入乳,遂令心、肺生熱,痰郁氣滯,加之以外挾風邪故也,治宜解風熱而已。內 者,陰也,其狀腹疼多啼,唇黑囊腫,傴僂反張,眼內有紅筋斑血。蓋風氣壅結,兼驚而得之,或胎中有驚、有風而得。先是五內抽掣,極痛狂叫,或吐瀉縮腳忍疼, 証一過,外証抽掣又來,內外交攻,極難調理,須分兩項下藥可也。夜啼者,臟冷也,蓋陰盛於夜則冷動,冷動則為陰極發躁,寒盛作疼,故夜啼;亦有心熱煩啼者,必有臉紅舌白,小便赤澀之証也,當分寒熱治之。客忤者,由小兒神氣嫩弱,外來客氣,獸類異物,觸而忤之。 其狀驚啼,口出黃白沫,面色變易,喘息腹痛,發則螈 如癇,但眼不上竄,脈來弦數,視口中有懸癰左右有小腫核,以竹針刺之。治宜辟邪正氣,散驚定心為上,延久則難為力也。癇有五,小兒之惡証也。幼小血氣不 斂,筋骨不聚,為風邪所傷,驚怪所觸,乳哺失節,停痰結癖而得之。其狀神氣怫郁,瞪眼直視,面目牽引,口噤流涎,肚腹膨脹,手足抽掣,或言或嘿,似死似生,或背項反張,或腰脊強直,但四肢柔軟,發而時醒,為癇。其五臟形証列於後。 者,痙也。 有陰陽二証,剛柔之名,一身強硬,發而終日不醒是也。癇有風、驚、食三証,各究其因而治之,詳其狀而辨之,則用藥無瘥。苟不知其名而妄治,如涉海問津也。

急驚風

急驚之論,前代書所不載,惟曰陽癇。大概失所愛護,或抱當風,或近熱地,晝則多食辛辣,夜則衾蓋 太濃,鬱蒸邪熱積於心,傳於肝,再受人物驚觸,或跌蹼叫呼,雷聲鼓樂,雞鳴犬吠,一切所驚。未發之時,夜臥不穩,困中或哭,嚙齒咬乳,鼻額有汗,氣促痰喘,忽爾悶絕,目直正 視,牙關緊急,口噤不開,手足搐掣,此熱甚而然,況兼面紅,脈數可辨。蓋心有熱而肝有風,二臟乃陽中之 陽。心,火也。肝,風也。風、火,陽物也。風主乎動,火得風則煙焰起,此五行之造化。二陽相鼓,風火相 搏,肝藏魂,心藏神,因熱則神魂易動,故發驚也。心主乎神,獨不受觸,遇有驚則發熱,熱極生風,故能成 搐,名曰急驚,以瀉青丸瀉肝,導赤散瀉心,珠珀丸、牛黃丸皆要藥也。驚風關竅不利,人不省,通頂散。驚 風熱涎潮作,牙關緊急者,礞石滾痰丸。驚熱者,涼驚丸。風盛發搐者,天麻防風丸。小兒只有痰熱,未有驚 風者,只可退熱化痰,不宜妄投驚風藥。蓋經絡本無病,而以寒涼攻擊之,反使痰熱透入,卻成風癇証。急驚 風惡叫三、兩聲者,是心絕,難治。急驚風四肢俱軟者,不治。急驚風鼻中出血者,其熱將散,故易治。口中 出血者,是血妄行,故難治。驚風大、小便秘者,易治;尿屎遺者,難治。急驚風關黑紋條直者死。

瀉青丸(又名鎮肝丸。) 治肝熱驚風,目竄或暴赤抽搐。

當歸 川芎 山梔 大黃 羌活 防風 膽草 生地 竹葉 琥珀 天竺黃(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砂糖湯下。 加朱砂名驅風膏。

導赤散

治心經實熱,從小便利之。

生地 木通 甘草 淡竹葉(各等分)
水煎服。

一方加防風、黃芩、黃連,導去心經邪熱,搐自止。

珠珀丸

治驚風痰涎,熱嗽不出聲,上下不能升降。

牛黃(一錢) 天竺黃 琥珀(各五錢) 雄黃(四錢) 冰片(一分半) 膽星(二兩) 青礞石(硝 如金色者,一兩) 細珠子(一錢五分)

一方有枳殼微炒一兩、生黃芩二兩。
上,各研極細末,蜜丸,重一錢二分,朱砂、金箔為衣,薄荷、燈心湯下。

牛黃丸

治一切驚風,肺脹喘急,痰涎灌膈,手足搐溺,目竄口 ,角弓反張,悶亂癲癇,呵欠昏憒。

全蠍 僵蠶 天麻 羌活 防風(等分) 膽星(一倍) 天竺黃(次之) 雄黃(加倍) 牛黃 冰片 麝香(一字)
上,各為細末,研勻,蜜丸重一錢二分,朱砂、金箔為衣,薄荷、燈心、薑湯調下。 大人中風亦可服。

礞石滾痰丸

治驚癇痰涎壅盛,喘促不寧。 大黃(酒拌,蒸) 黃芩(各四兩) 礞石(硝 金色,五錢) 沉香(二錢)
上為末,蜜丸如芡實大,量兒加減,大人亦可服。

涼驚丸

治驚熱。

防風(三錢) 青黛(三錢) 龍膽草(三錢) 鉤藤(二錢) 牛黃(五分) 麝香(一分) 龍腦(少許) 黃連(二錢)
上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不拘時。

通頂散(又名搐鼻散。方見中風。)

慢驚風 慢脾風

慢驚受病不一,或急驚用涼藥,取下太過,以致脾胃虛 損,風邪乘之;又有吐瀉不止而成者;有氣虛暴吐瀉而成者;有傷寒傳變日久而成者;有久嗽而成者;有下積 峻取而成者。惟吐瀉、積、痢成虛,則變証甚速。凡才吐瀉便是慢驚,須用溫中快裡。或搐來緊急,乃慢驚初 傳,尚有陽証,不可誤作急驚用涼藥。世言搐慢為慢驚,非也,若泥此,往往指慢脾風為慢驚矣。凡慢驚,男子以瀉得之為重;女子以吐得之為重。古人有云︰病家怕驚不怕瀉,醫家怕瀉不怕驚。如瀉久不止,且先治瀉; 若更治風,則驚風愈甚,只可養脾安胃生津,大養脾丸、參苓白朮散、大醒脾散、烏蠍四君子湯不拘時服。如 因他証,例當循根源施治。慢驚,口、眼、手、足一邊牽引者,難治。慢驚風要唇紅,若囟腫者死。仲景云︰ 陰不得有汗。蓋陰証無汗,有汗亡陽,故凡慢驚有汗多死。 慢驚傳入慢脾,其變甚速,虛又甚也。治必循次平和,無令速愈之理,治法大要生胃回陽,不可過劑。仲 陽有黃土湯,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自止,以脾土為本也。若眼半開半合,手足不冷,証候尚在慢驚,則勿用回陽。或已入慢脾而陽氣猶未脫者,亦未可即用硫黃、附子等劑。手足漸暖,仍以醒脾散等調之。慢脾風 用藥,乃非得已,危如燈無油,漸見昏滅。慢脾風若見有一臟絕,即不可用藥。

天麻防風丸

治一切驚風。 天麻 防風 人參(各一兩) 膽星(二兩) 雄黃(二錢,另研) 甘草(炙) 全蠍(薄荷湯煮數炕A 焙乾) 僵蠶(炒去絲、嘴,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朱砂、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燈心、薑湯下。 如驚重,每丸加牛黃半分更效。 至聖保命丹(方見前胎驚條。) 一切急、慢驚風皆治。 參苓白朮散(方見四卷泄瀉條。) 治脾虛泄瀉之要藥。 大醒脾散

治慢脾風。 白朮 茯苓 陳皮 甘草 人參 石蓮肉 木香 丁香 南星 白附 砂仁 全蠍
上,陳倉米一撮,生薑一片,大棗一枚,煎服。 烏蠍四君子湯

治慢驚、慢脾風,吐瀉不止者。 即四君子加川烏、全蠍
薑、棗,煎。

夜啼

夜啼有寒,腹痛面青,口中冷,厥逆便泄不乳,鉤藤散去當歸,加乾薑、肉桂。夜啼有熱証者,鉤藤散去 當歸、木香,加辰砂、木通,或乳頭散。啼而不哭是痛,故直聲來往無淚。哭而不啼是驚,故連聲多淚。若眼 白青色,唇紫,不治。 鉤藤散 鉤藤 茯神 茯苓 川芎 當歸 木香(等分) 甘草(減半)
薑、棗,煎服。 加減如前。 乳頭散(又名火花膏) 燈花(七個) 朱砂(少許) 蜜調塗乳頭,與兒吮。

客忤

客忤者,取其觸忤之意也。小兒氣血怯弱,精神恍惚,忽遇生人及牛、馬之類,感觸則生驚,狀貌如癇,眼不戴上,其脈弦急數者,是其候也。若中惡客忤,急作醋炭,或降香、皂角熏之。以蘇合香丸薑湯調灌,用 豆豉搗丸彈子大,擦五心五、六次。 蘇合香丸(方見第二卷中風條。)

小兒天 者,取其眼上視而名之也。其証心神不安,渾身壯熱,手足抽掣,驚悸,眼目翻騰,痰熱壅滯。 此候皆因乳母飲食無常,酒肉過度,毒瓦斯入乳,即便乳兒,遂使宿滯不消,心肺生熱,熱盛鬱滯,加以外挾風 邪,致有此証。況小兒發搐,未有不眼上者,實以陽搐之候也。治宜去痰,解風熱,用鉤藤飲。如見魚口、鴉 聲、目無光、指甲黑者死。

鉤藤飲

治天 潮熱。

鉤藤 茯苓(各五錢) 大黃(煨,二錢半) 防風 朱砂 蟬蛻 羌活 獨活 青皮 甘草(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煎。

驚風內 ,盤腸氣 ,大同小異。內 兼驚風而得之,服乳香丸效。氣 ,惟小腸為寒所搏,宜鉤藤膏治之。歌云︰盤腸氣發先腰曲,無淚叫啼眼干哭。口開腳冷上唇烏,額上汗流珠碌碌。

乳香丸

治驚風內 ,痛不可忍。 乳香 沉香 檳榔(各一錢半) 蠍梢(二七個) 沒藥(半錢)
上為末,煉蜜丸如豆大,嬰兒每服三丸,一歲五丸,三 歲七丸,以意加減,煎乳香湯下。

鉤藤膏 治盤腸氣

乳香(研) 沒藥(研) 薑黃 木香
共為末,煉蜜為膏,每服如皂子大,煎鉤藤湯下,一日三服。

候,由先傷於風,又感寒濕致之,此虛極生熱,熱極生風之甚者也。傷風發熱,頭疼,汗出,嘔吐。 醫者不明,又汗之,必發 。寒濕發汗稍多,亦發 。此証項背強直,腰身反張,搖頭螈 ,口噤發熱,腹痛 不醒,其狀可畏,病足太陽經。剛 無汗,柔 有汗,其面紅眼赤,牙緊手張,痰涎壅盛,昏憒煩渴,小便赤 澀。先譫語而發者,剛 也,其大便滑泄,不語不渴;先手足冷而發者,柔 也。並以小續命東加減,剛 去 附子,用麻黃;柔 用附子,去麻黃。大便利,厥逆者,則以熟附子佐之。 最難痊,十救其一,過三日則難治也。 小續命湯(方見第二卷中風條。)

癇証

大抵癇証多端,不出五者︰若面赤目瞪,舌吐心煩者,為心癇;若面青唇青,目上竄,手足攣掣反均A 為肝癇;若面黃,腹滿自利,四肢不收,為脾癇;若面白如枯骨,目白反視,驚跳,口吐涎沫,為肺癇;若面黑而晦,振目視人,吐清沫,不動如尸,為腎癇。五臟之癇雖各有主,然不過風、驚、食三者,又不外陰陽二証。陽癇發熱脈浮,溲赤便秘,口中氣熱,其病在腑,易治。陰癇身冷脈沉,口中氣冷,其病在臟,難治。治風癇,則先散風。治驚癇,則先利驚。治食癇,則先消導,續以定癇等劑主之。

化風丹 涼風化痰,退熱定搐,治風癇先宜此藥。

膽星 羌活 獨活 防風 天麻 人參 川芎 荊芥 粉草(各一錢) 全蠍(一個)
上為末,煉蜜為丸,皂角子大,每服一錢,薄荷湯下。

比金丸

治驚癇先用此藥。

人參 琥珀 茯苓 朱砂 遠志(薑製,取肉炒) 天麻 南星 川芎 菖蒲 青黛(各一錢) 麝香(一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薄荷湯下。

虎睛丸

治驚癇邪氣入心。

虎睛(細研) 遠志(薑製) 犀角(銼) 大黃(煨) 菖蒲 麥冬(等分) 蜣螂(去足、翅,炒,三枚)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金銀湯下。

疳病八

【歌】心肺肝脾腎五疳,形容羸瘦發毛干。四肢枯細尿如乳,肚大青筋飲食貪。心証口乾時壯熱,虛驚 面赤更心煩。搖頭揉目睛生膜,發直筋青疾在肝。咳嗽氣粗多喘急,肺家瀝淅熱仍寒。遍身瘡疥形如鬼,足冷齦宣把腎參。腹滿氣粗頻泄利,脾虛偏愛土泥餐。潮熱骨蒸多盜汗,勞疳羸瘦面黃顏。脊疳脊骨如刀鋸,指背生瘡可驗看。腦熱囟高疳在腦,干疳乾渴大便難。熱疳便澀身如火,泄利頻頻認作寒。齒癢多啼唇口紫,蛔蟲盤結胃腸間。丁奚項小並囟陷,肉削居高臍又翻。哺露往來虛熱甚,頭開嘔吐胃中關。無幸腦項因生核,不破須知治療難。

【論】夫小兒臟腑嫩嬌,腸胃脆弱,易傷飲食,一或失調,不為疳者鮮矣。蓋飲食恣情,甘肥無度,致 傷脾胃,脾胃一虛,則飲食不能運化,食不能化,則腹滿泄利,生熱、生積、生痰。所以肌肉日削,氣血日消,元氣日損,骨熱煩蒸;或幼小缺乳,粥飲太早,耗傷形氣。此二者,疳之所肇端也,延及歲月,多致不救。 疳之狀不一,古有五疳之名,蓋傳入五臟也。如心疳者,面黃頰赤,煩滿壯熱,心煩虛驚,口瘡。肝疳者,搖 頭揉目,白膜遮晴,合面而睡,汗流,面色青黃,發立青筋,腦熱羸瘦。脾疳者,肚腹脹,氣粗,利下酸臭,愛吃泥土。肺疳者,咳嗽氣逆多喘,揉鼻切牙,寒熱往來。腎疳者,肌體極瘦,遍身瘡疥,齒腫齦宣,甚則牙 齦潰脫,俗云走馬疳,寒熱,頭熱腳冷,此五疳也。五疳之外,又有熱疳者,潮熱如火,大便澀滯。冷疳者,時時泄利腹痛,虛汗不止。疳勞者,骨蒸潮熱,盜汗,腹急,面黃肌瘦,飲食不為肌膚。脊疳者,蟲蝕脊膂,身熱黃瘦,煩熱下痢,脊骨如鋸,十指皆瘡,頻嚙爪甲。腦疳者,頭悶腦熱,滿頭生瘡,身汗囟腫。干疳者,瘦瘁少血,舌乾,目晴不轉,干啼身熱,手足清冷,皮燥便秘,搭口痴眼。疳渴者,臟中有風熱疳氣,加之乳 母恣食五辛、酒、面、炙爆,使兒心肺壅熱,日則消渴飲水,乳食不進,夜則渴止。疳瀉者,毛焦唇白,額上 青紋,肚大腸鳴泄利。疳痢者,挾外邪,或停宿滯,頻下惡痢。疳腫脹者,虛中有積,毒與氣並,故腹肚、頭 面、四肢浮腫。蛔疳者,多啼,嘔清水,腹痛脹滿,唇口紫黑,腸頭及齒癢。丁奚疳者,手足極細,項小,居 高,肉削體瘦,臍突,號哭,胸陷,或生谷症,愛吃生米。哺露疳者,虛熱往來,頭骨分開,翻食吐蟲,煩渴嘔噦。無 辜疳者,腦後項邊有核如彈,按之轉動,軟而不疼,其間有蟲如米粉。不速破之,則蟲隨熱氣流散,淫蝕臟腑,以致肢體癰瘡,便利膿血,壯熱羸瘦,頭露骨高。初起可用針破,膏藥貼之。得之浣衣時投兒衣露于檐下,為 無辜鳥落羽所污,兒著此衣,蟲入皮膚故也。若衣用火烘著,則無此患。凡此之類,皆疳証也。

茯苓丸

治心疳、驚疳。

茯神 琥珀 黃連 蘆薈 赤茯苓(各三錢) 遠志(薑製) 菖蒲(各一錢) 麝香(少許) 蝦膜(炙) 鉤藤皮(各二錢)
上為末,米糊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大蘆薈丸

治肝疳,殺蟲,和胃,止瀉,兼治脊疳。 蘆薈(研) 胡連 川連 蕪荑(去扇) 青皮 木香 鶴虱(微炒) 雷丸(破開,白者佳,赤色者殺人,不用。等分) 麝香(少許) 砂仁(減半)
上為末,米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清肺飲

治肺疳,熱 穿鼻孔,汁臭或生 肉。

紫蘇 前胡 黃芩 當歸 連翹 防風 赤茯 生地 天冬(去心) 甘草(炙) 桔梗(各一兩) 桑皮(炒,半兩) 細銼,每服二錢,水煎,食後服。

肥兒丸

治脾疳、食疳。若治一切疳,後備加減法。

麥芽 神曲 使君 胡連 木香 檳榔 肉果
有蟲加鶴虱、雷丸、胡粉、苦楝根之類。積多加三棱、蓬朮、枳實、濃朴之類。眼痛加木賊、龍膽、車前之類。腹膨脹加蘿卜子、蝦蟆干之類。浮腫加赤茯苓、滑石、桑皮之 類。脾虛泄瀉,飲食不為肌膚,加四君子之類。肺熱咳嗽,潮熱骨蒸,衄血盜汗,加白芍、生地、黃芩、知母、銀柴、地骨、門冬之類。渴加天花粉、烏梅之類。血虛脈弱神衰,加當歸、熟地、人參、紫河車。
上為末,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空心陳米湯化下。 九味地黃丸

治腎疳。

熟地(四兩) 赤茯 山茱萸肉 川楝子 當歸 川芎 丹皮 使君子肉 乾山藥(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下。 走馬牙疳方 滕氏真傳。

五倍子(焙) 人中白( ) 枯礬 緋丹(焙紫色) 輕粉(少許) 片腦(少許)
上,共研勻,敷患處。

(附)

小兒未斷乳,母複有胎兒飲其乳,羸瘦骨立,發黃壯熱,大便不調,名曰 病。或有妊而抱他兒,亦能致 之。先令兒斷乳,後服消乳丸、(方見變蒸。)異功散。

異功散 即四君子加陳皮

瘧疾九

【歌】兒瘧多從痰積成,風傷驚觸不同論。頭疼體痛為風瘧,發搐由來必是驚。咳喘便知痰所得,若還食瘧腹中疼。瘧久脅旁因有塊,此名瘧母為根深。

【論】小兒之瘧,多是食積、痰飲,留於脅下,故作寒熱。蓋人之一身,腰以上,陽主之;腰以下,陰主之。脅下 者,當其中,為陰陽升降之樞,故脅下有痰、食,塞其道路,陽欲與陰交,而為所阻,熱斯作焉,陽得過其處,熱斯解矣;陰欲與陽交,而為所間,寒斯作焉,陰得過其處,寒斯息矣。又有寒熱往來,兼以頭疼骨節痛,明 是風邪,得汗即解。又有寒熱往來,兼以腹膨作痛,明是食積,得下即愈。又有熱而不寒者,病在裡,調其中 而已。寒而不熱者,病在表,解其肌而已。一日一發者,榮衛行速故也,得病為近。間日一發者,榮衛行遲故也,得病為遠。凡治小兒之瘧,以食積、痰飲為主,而風邪次之,驚又次之,乃得治瘧之要焉,詳載第四卷第 二論中。 瘧疾例方 檳榔 草果 半夏 貝母 柴胡 黃芩(等分) 甘草(少許)
煎服。 食瘧腹膨食少,或時作痛。 麥芽 神曲 檳榔 草果 柴胡 蘇葉 蘇梗(各一錢)
煎服。 痰瘧咳嗽喘急。 川芎 柴胡 貝母 知母 橘紅 黃芩 蘇子(各一錢)
煎服。 風瘧頭痛,骨節疼,或鼻寒氣粗。 羌活 防風 蘇葉 川芎 柴胡 白芷(等分) 甘草(減半)
煎服。 驚瘧寒熱發搐。 茯神 遠志(去心) 麥冬(去心) 柴胡 半夏(薑製,各一錢) 甘草(二分)
煎服。 瘧久不愈,脅下有塊,俗名瘧母,服鱉甲丸。(方見四 卷。) 陰瘧至晚即發,累月不已。

人參 芍藥(炒) 川芎 柴胡(各一錢) 炙甘草 紅花(各三分)
煎服。

痢疾十

(新增) 【歌】小兒食積因成痢,初起必當先導滯。赤屬熱而白屬寒,紅而散者從傷治。下如五色定難醫,久病脫 肛宜補氣。若還身熱不加餐,從來患此終須斃。

【論】小兒痢疾,不問新、久,皆以食積治。新者必用消導,久者必兼調補,挾熱治熱,挾寒治寒,挾傷 治傷。白者為寒,赤者為熱,深黃者亦熱,紅而散者為傷。治痢以傷,痢或尋愈,治傷以痢,未有愈者。(詳 載第四卷,宜參看。) 初痢宜消導 檳榔 枳實 蓬朮 大黃 牽牛(等分)
為細末,白滾湯送下,每服三錢。逐去積滯,徐徐調補。 赤痢宜消化兼涼。 當歸 黃連 滑石 赤曲 芍藥 神曲 陳皮(各一錢) 甘草(四分)
煎服。 白痢宜消化兼溫。

白朮 茯苓 神曲 麥芽(各一錢) 肉桂 木香 甘草(各三分)
煎服。 純血痢兼傷治。

當歸 紅花 赤曲 滑石 山楂 麥芽(各一錢) 甘草(三分)
煎服。

積病十一

【歌】積病原因乳哺成,審其虛實察其形。更看驚積與氣積,面黃肚熱得其情。

【論】小兒有乳積、食積、氣積、驚積、虛積、實積、積塊之不同。惟夜間有熱,肚熱面黃者,傷積之 明驗也。乳積者,因兒啼叫未住,即便乳兒,致傷胃脘,吐、下酸臭是也。食積者,乳食過飽,飽即困睡,肚 脹吐瀉是也。氣積者,因母怒氣不散,即便乳兒,兒食氣乳,停滯不化,腹痛多啼,痢如蟹渤是也。驚積者,受驚而後有積,時泄青菜汁是也,虛積者,或曾傷食吐瀉,或曾取轉致虛,其積尚伏,故曰虛積,面與手、足 俱腫是也。實積者,壯熱屎硬,口渴引飲,善食是也,和脾化積東加減治之。積塊者,丹溪云︰氣不能成塊,乃痰與食積死血也。凡治積塊,不可專用下藥,徒損真氣,病亦不去。當消導行血開痰為主,塊去,須大補。 錢孔純云︰癖塊游走不定,攻則痛悶,日漸枯瘦,急用化癖法貼之,內服消積化聚丸,以除痼疾。若臉黑頰青,不治。詳載第四卷,宜參看。 和脾化積湯

治小兒一切諸積,後備加減法。

山楂 枳實 蓬朮 濃朴 白芍 甘草 陳皮 乳積加砂仁、香附。氣積加木香、蘇梗。驚積加茯神、遠志。虛積加白朮、茯苓。實積加檳榔、牽牛。

表有熱加柴胡、黃芩。裡有熱加黃連、木通。小便不利加滑石、澤瀉。大便不通加大黃、枳殼。寒月,加益智、草豆蔻。

消積化聚丸

治五積六聚、痞癖攻痛。

三棱 白朮(炒) 茯苓 黃連 干漆(炒去煙) 木香 砂 益智(炒) 歸尾(酒洗) 麥芽(微炒,各三兩) 紅花 砂仁(炒) 門冬 枳殼(炒) 穿山甲(燒灰) 青皮 柴胡 神曲(炒,各二兩) 蓬朮(煨)檳榔(炙) 桃仁 香附(薑汁拌,炒) 鱉甲(醋炙,各四兩)
上末,蜜丸,重三錢,空心陳米湯化下。

琥珀膏

大黃 朴硝(各一兩)
為末,以大蒜搗膏貼之。

傷寒十二

(新增) 【歌】嬰兒氣怯病傷寒,挾食挾驚分兩般。要解六經傳變候,參詳仲景活人方。

【論】《活人書》云︰傷寒,大人、小兒治一般,但小小分劑,藥性差涼耳。要之,其傳變,其形証,與 大人不殊也。其所異治者,挾驚、挾食而已。錢仲陽云︰小兒正傷寒者,謂感冒寒邪,壯熱頭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是也,須解表微汗。挾驚者,因驚而又感寒邪;或因傷寒熱極生風,是熱乘於心,心神易動,故發搐也。當先發表,後利驚。挾食者,或先傷於風寒,後複停滯飲食;或先停滯飲食,而後傷於風寒。以致發熱氣 粗,噯氣,壯熱頭疼,腹脹作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次與消導,不解者,大柴胡湯下之。其六經傳變証治,當遵仲景法,自有專方,不複贅論,挾驚、挾食者,各從本証治之。

疏邪定驚湯

治挾驚傷寒,乃太陽經之藥。

麻黃 羌活 白芷 防風 膽星 天麻 薄荷 黃芩 前胡 桔梗

冬月無汗去黃芩、薄荷,加生薑、蔥白。三時去麻黃。陽明經目痛鼻乾,不眠,脈洪而長,加葛根。少陽 經耳聾脅痛,脈弦數而嘔,加柴胡、半夏、橘皮、生薑。少陽、陽明合病,加柴胡、葛根、芍藥,去羌活、麻黃,蓋少陽有三禁,不可汗、下、利小便也。傳入陽明為裡,脈沉實,譫妄惡熱,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乾 而渴,用大柴胡湯。 解肌調中飲

治挾食傷寒,乃三陽經之藥。 羌活 防風 柴胡 干葛 蘇葉 黃芩 枳實 濃朴 神曲 山楂 陳皮 半夏 加砂仁五分,生薑三片,煎服。 如冬月去黃芩,加麻黃。夏月加石膏。渴加天花粉,去半夏。有汗去蘇葉,加芍藥。胸中滿悶加枳殼、桔梗。喘加杏仁。嗽加金沸草、前胡。表邪退而便秘者,去羌活、防風、蘇葉、干葛,加大黃。

大柴胡湯

治內熱,大便難,身熱,不惡寒,反惡熱。 柴胡 黃芩 芍藥 半夏 枳實 大黃
上,薑、棗,煎服。

痘瘡十三

【歌】熱徹標形必定稀,根紅色澤滿而肥。清便自可身無羌,飲食如常不用醫。出不快時尤可發,密宜解 毒勿教遲。鮮紅恐後翻成紫,泄痢須知裡氣虛。五六日來生癢塌,切牙寒噤異功宜。瘡稠力薄難肥滿,大劑參 歸及桂 ,紫草川芎香白芷,更加糯米複何疑。青干黑陷溲便澀,可用宣風急下之。身熱煩渴微腹滿,喘而便 秘面紅 ,心煩悶亂溲黃 赤,利水還須導赤除。七八日來猶發熱,內因熱盛外蒸皮,故使斑瘡痂不著,宣風散子入生犀。耳居反熱知歸 腎,黑陷分明有死期。百祥丸瀉膀胱火,下後身溫飲水奇,急用溫脾為上策,十中一二可扶持。

【論】夫痘瘡皆由子在母胎中受其三穢液毒,停蓄臟腑,皆太陰濕土壅滯,君、相二火之所作。因小兒真 氣既盛,正氣初旺,邪無所容,或風寒傷於表,食飲傷於裡,其毒由是發焉。故因外者治外,因內者治內,內 外皆和,其痘自出。至於惡寒者發之,表太熱者奪之,裡渴者清之,秘者通之,驚者安之,泄者分之,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熱者和之,不可執一,大抵如傷寒隨經用藥,最為高論。若輕者,發熱四、五日;熱徹始出,其瘡必稀,故前後心無,頭面稀少,明潤光澤,作三、四次出,無內外邪証,便溺如常,飲食如故,此受之 最輕也,不用服藥自已。其一熱便湧出,密如針頭,不分根腳,尚有表邪,時忽泄利嘔逆,飲食不進,或煩悶 不安,或狂躁不寧,大、小便秘澀不通,瘡色鮮紅,或灰白而不澤,或隱隱在於皮膚中,或咳嗽鼻噴不止,或 腰痛不能立起,耳居反熱,身體反冷,惡寒振栗,切牙,癢塌,燥渴不止,黑陷青紫倒靨,此皆沉重之候也。 必審其寒、熱、虛、實而調之,則無不效矣。大抵寒為虛,熱為實。氣虛寒則宜溫補,氣實熱則宜清涼,血虛則宜補血,血熱則宜解毒,必取其氣血中和,無過不及可也。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出不快,昏暗陷頂,皆表寒而虛。二便清,飲食不化,身涼,手、足、口氣俱冷,不渴,少食,唇白涕清,皆裡寒而虛。此表、裡 虛寒之証,急宜溫脾胃,補氣血,當用參、耆、四物、木香、肉桂等藥,以助貫膿收靨。夫表虛者,以補氣為主而補血次之。裡虛者,于補血之中而兼補氣。苟能補氣,而脾胃自壯,胃氣隨暢,在後必無陷伏之憂;既能補血,則氣血周流,送毒出盡,不致凝 滯,在後必無癢塌之患。凡紅紫干滯,黑陷焦枯者,皆表熱而實。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身熱鼻乾,氣熱唇燥,煩渴者,皆裡熱而實。此表、裡實熱之証,急宜涼血解毒,當用化毒湯、紅花、紫草、黃芩、牡丹皮、蟬蛻、鼠粘、荊芥之類。如表熱者,宜清涼解表,而分利次之。裡熱者,則重於解毒而兼清涼,或在二、三日之前,熱毒盛者,微下之亦可。蓋涼血不至紅紫,解毒則免黑陷。故表虛不補,則成外剝;裡虛不補,則成內攻;表 實過補,則不結靨;裡實過補,則發癰毒,所以痘証變遷無常,若色一轉,又當變通,不可拘於一定也。

氣虛

凡氣虛之証,初發身熱,手足厥冷,乍涼乍熱,精神倦怠,肌肉 白,飲食減少,四肢倦而睡臥安靜,便清自調,虛証無疑。未見點前,用參 飲加輕劑發散,如︰紫蘇、防風、白芷。見點之後,用參 飲加輕劑 開提,如︰川芎、桔梗。見點四日之後,重用參 飲,隨病加減處治。七、八日漿足之後,保嬰百補湯調養氣 血而已。此証末梢,塌陷黑靨者,多用木香異功散收功。

血熱

凡血熱之証,初發身熱壯盛,腮紅臉赤,毛焦色枯,煩躁,渴欲飲水,日夜啼哭,睡臥不寧,好睡冷處,小便赤澀,熱証無疑。未出之前,治從升麻葛根湯或升麻流氣飲,雖皆可服,縱不若十神解毒湯為穩。既出至 見點三、四日後,熱証悉平,勢將行漿,從太乙保和東加減。八、九日漿足之後,則有保嬰百補湯調養之。

毒盛

凡熱毒壅遏之証,初發身熱壯盛,腮紅臉赤,毛焦皮燥,氣粗喘滿,腹脹煩躁,狂言譫語,睡臥不寧,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面浮眼脹,多啼多怒,的系熱毒壅遏。未見點時,先須升麻葛根湯一服,隨服羌活散郁湯。 至見點三日之內,諸証悉平,勢將行漿,則服益元透肌散加減。漿足之後,即服保嬰百補湯調養而已。六、七日外,有紫黑乾枯及青灰干白陷者,則有奪命、大造、百祥、牛李、豬尾、宣風、獨聖等方,皆可審用。惟曾 經泄瀉,有木香異功証,則從木香異功散治之。 參 保元湯

治氣虛痘証。

人參(一錢) 黃耆(二錢) 甘草(五分,初熱生用,出定炙用) 官桂(三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糯米一撮,水煎,入人乳溫服。

按︰參、耆、甘草性味甘溫,專補中氣之虛,而又加官桂以製其血。血在內,引而出之;血在外,引而入之。參、 非桂之逐血引導,則不能獨樹其功也。又加生薑、糯米,以助參、 之力。 十神解毒湯

治血熱痘証,古人用黃連解毒湯,恐驟用寒涼,不惟冰伏,熱毒反出不快,抑且熱毒為其所抑,則鬱於臟腑,或肚痛腹脹,內潰而死者有之,豈若此方內外分消,用之為當?

生地 丹皮 赤芍 歸尾 紅花 川芎 桔梗 木通 連翹 腹皮

身熱壯盛加葛根、前胡;毒盛綿密咽痛,加甘草、荊芥、鼠粘子;口渴煩躁加麥冬、天花粉;大便秘加枳殼、前胡、酒蒸大黃;小便短澀,睡臥不寧,譫語加山梔、竹葉、燈心;發斑加玄參、犀角、紫草。

羌活散郁湯

治毒盛壅遏喘脹,或為風寒外搏者。

羌活 防風 白芷 荊芥 桔梗 地骨皮 川芎 紫草 甘草 連翹 惡實 大腹皮
上為粗散,水一鐘,燈心十四莖,煎六分,溫服。

太乙保和湯(又名紫草透肌湯)
專治血熱痘証。服十神解毒湯後,熱証悉去,內外和平,見點三日之後,不易長大,用之則能保和元氣,活血解毒,助痘成漿。

紫草 川芎 山楂 桔梗 人參 甘草 生地 紅花 木通 糯米 生薑 燈心

升麻葛根湯

治痘初發熱疑似之間。

葛根 升麻 甘草 芍藥
生薑煎服。

益元透肌散

專治壅熱痘証。服羌活散郁湯後,壅証悉開,氣血和平,見點三、四日後不肥大,不成漿者,用之則能勻氣解毒,透肌達表,領出元陽,助痘成漿而易結膿窠也。

鼠粘 蟬蛻 陳皮 桔梗 木通 山楂 川芎 紫草 人參 甘草 大棗、燈心,煎服。

異功散

治表虛癢塌,內虛泄瀉,寒戰切牙,頭溫足冷。

木香 官桂 人參 附子 當歸 白朮 茯苓 陳皮 濃朴 丁香 肉果 半夏

木香散

治痘灰白表虛,內虛泄瀉腹脹。

木香 丁香 人參 甘草 茯苓 腹皮 桂心 青皮 前胡 訶子 煨薑 大棗

保嬰百補湯

治痘瘡八、九日漿足之後別無他証,以此方調養氣血,資補脾胃。若有別証,隨虛實加減。

當歸 芍藥 熟地 山藥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 大棗
水煎,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