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癧
瘰癧為瘍科中最難治之一種頑固症候,其症之成也,往往三五成群,牽藤成串,故有串之稱,亦有竄胸竄脅者,種種現象不一而足,潰後則膿水常流,終歲窮年,纏綿不愈,名雖有五,治法則一。在初起時可用紫背天葵草服之,或以紫花地丁草服之,間有愈者,如不愈而反擴大時,則當以順氣行痰、開郁軟堅之方(順氣消痰飲)主之,方如次︰
石燕(一對入鍋炭火 紅醋淬七次為末)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五錢) 廣香(三錢) 海藻 海帶 昆布(各一兩) 檳榔(五錢) 防風(三錢) 川芎 枳實 白芷 夏枯草(各五錢) 黃連 黃芩 梔子(各一錢) 赤芍 桔梗(各三錢)
或水煎服,或成丸服均可,或兼服金蚣丸更妙。
如系男子,則加入知母、黃柏各八分;如系女子,則加入當歸、地黃、川芎、白芍各八分。如有孕者,則忌金蚣丸,恐其傷胎。
此方久服之後,消散者有之;如不消時,則有落核一法,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如未穿頸者,以化肉膏貼於頭上,俟肉變黑色而不疼痛時,用針剝開一孔,插入藥線,一日一插,至七日後,核必自行落出(凡上藥線,當以雞蛋油搽於孔部,以減少其疼痛,然後以解毒膏掩蓋之)。用熏洗湯洗淨污濁後,用加味天然散加細藥,生肌平口,須忌發物,免礙藥效。加味天然散
乳香 沒藥 兒茶 血竭(各一錢) 赤石脂(三錢) 海螵蛸(三錢) 冰片(一分)
如系冬月則加龍骨、象皮各三錢。
上共研細末,加入天然散中用之,約一月久可愈。
大藥方(能消百毒,去腐爛,即藥線方)
白砒(三錢) 明礬(七錢)
先將礬末鋪入鍋內,次將砒放在礬中心,滴清油五、六滴,候煙消盡,取出聽用。如瘡口爛大時,用清油、白蠟煎溶,入大藥在內,以油紙敷貼。
小藥方(能縮血,乾膿水)
蚊蛤一個,開一口,灌入明礬末於內,用皮紙封固,火中燒至內部呈黑色時,取起研為細末,入生肌散用。
脫繭風涼膏(上大藥後,以此方潤繭,其核自落)
煮雞蛋五個,去白留黃,同麻油久煎去渣,傾入碗內,加雄黃五錢為末,入油內攪勻,敷搽患處。
痰核
痰核者其核亦成串,三、五不等,多生於左右二頰下,或左右二頦,有氣、血、風、痰、酒之五種,名雖有五,而其根則一,惟治法當分別虛實,不可籠統。男子在未患痰核之先,原患火症者,則為火盛生痰;婦人在未患痰核之先,先患火症,如子午潮燒,體質虛弱,而後生痰核者(即腺癆),可照瘰癧方法治之,以落其核。惜乎十有九皆不可治,事前當使病家知道,免致醫治不愈時,召來毀譽。其治療法與瘰癧同,服中九丸,貼解毒膏,落核之後,亦以熏洗湯洗之,再用加味天然散收功。
凡寒痰凝結者,最忌貼涼膏,服涼藥,治法服中九丸或陽和湯為妙。
鬢疔
鬢疔生於太陽下,左右形一樣,頭尖如癤,堅硬如石,起初頂上如粟米大,起白泡,或癢或痛,色紅者吉,紫黑者凶,治法內服中九丸,兼服千金內托散(即十宣散)。方如下︰
川芎 當歸 生地(各八分) 赤芍 白芷 防風(各三錢) 黃耆(一錢) 梔子 連翹 荊芥 白朮 黃芩(各八分) 茯苓 銀花 人參 甘草(各三分)
上煎服。有膿者可治,無膿者難治,故可以預決生死。
外治法︰或貼麻涼膏,或塗太歲墨以止其痛,兼用熏洗湯洗之,俟六、七日後,紅色或烏色回弦,起白漿泡產膿,頭頂上不硬而棉軟,飲食如常者,是為可治之症。若痛不止,烏黑如前,又不成膿者,其症危矣。當辨五善、七惡,以決生死存亡;如成膿之症,已經潰爛化膿者,可以清油、黃蠟、隔紙膏等貼之︰
隔紙膏方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一錢) 輕粉(二錢) 銀朱(二錢) 鉛粉(三錢) 朱砂(二錢)冰片(一分) 石鐘乳(三錢 過)
上共為末,用清油四兩,黃蠟四兩,入鍋熔化取起,瓷碗貯之,候冷定,入藥在內攪勻,以棉紙攤膏,貼於患處,一日兩換。貼去腐肉後,視其肉色如石榴尖樣時,用熏洗湯洗淨,貼解毒膏,摻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鬢疽
鬢疽者生在鬢毛之間,形同癤子,其癢非常,大者為癰,小者為疽,遠年不收口者為漏。其患之來也,因人素好濃味,屢受熱症,故成此毒。其治法與鬢疔同,初起時以太歲墨搽之,先服金蚣丸,後服中九丸及十宣散,外用熏洗、生肌、平口法,只要成膿,無不愈者。
嘴疔(似指唇疔而言)
嘴疔者生嘴上,初起時可用艾火灸之,癢者須灸至痛,痛者須灸至癢。其治法與鬢疔同,敷搽、貼熏、服藥,無有不愈者。
水疔
水疔不論何部以及四肢,皆可發生,初起時膚上麻癢,手搔之又覺疼痛,其色烏紫如疹,一發如雷,痛不可忍,疹處皮肉破爛出水,未到七日,或七日間爛成深坑,日夜呻吟者,多屬凶多吉少。治法內服中九丸,兼服金蚣丸,外用太歲墨搽之,更以熏洗湯每日熏洗三次,痛則停止。有膿者可治,如無膿而爛至骨者,為不治之症。
耳門癰
耳門癰者瘡生耳內,其症多由積熱而成,一邊硬至耳很,紅腫痛甚,初起用麻涼膏以止其痛,內服中九丸,兼服金蚣丸,以速散其毒,勿使久延釀成大患。此症定然成膿,治法與鬢疽同,內服中九丸,兼千金內托散,至七日後,耳內出膿,如膿久不乾者,須用線末,以綿紙成條,粘惹藥末插入耳內,連插數次,膿乾即愈。
暗門閂症
此病生於喉嚨小舌之上,左右各有一個肉球,塞住喉嚨,致水米不下,眼多有膿,形如爛東瓜狀。治法以竹管一枝,內貯藥線一條,以鐵 頂住藥線,入肉球內,一日插入藥線一次,連插三日,其球即消,約六、七日間,即可痊愈八九;至喉嚨不痛,能進硬食物時,以天然散生肌、平口,內服中九丸,兼服甘桔消痰飲︰
桔梗 豆根(各一錢) 梔子 連翹 防風 薄荷 甘草(各五分) 黃連(七分)大力子(一錢) 赤芍 白芷 川芎(各五分) 玄參 麥冬(各七分) 淡竹葉(五分,水煎服)
吹藥
熊膽(三分) 宮粉(一分) 冰片(一分) 甘石(一錢) 明雄(一錢) 朱砂(五分) 豆根(一錢)
上共為末吹之,不過半月,即可痊愈,以加味天然散收口︰
加味天然散(此與前方不同)
赤石脂 龍骨 海螵蛸 冰片 兒茶 乳香 沒藥 血竭
上共為細末,加入天然散中用之,功能生肌、平口。
項下桃
此症生於腮下,結一大核,形如胡桃,若不受熱,善於保重者,其核即軟如棉,若偶有惱怒時,其核即硬大,牽連舌根,頗類重舌,以重舌之方治之,又多不效,故此症必須取核,方有痊愈希望。可照前痰核法落核,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其他熏洗、生肌、平口、諸法,皆與痰核相同。
馬刀痰核
此症生於下頦對喉嚨處,形圓如卵、堅硬如石,塞住喉嚨,女人患者甚多,一起惱怒,即腫痛潮熱,約七、八日後,即又如常。醫治之法,以順氣行痰之劑為佳,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切戒針灸,不可落核,若微針破,即血出不止,且翻弦而不易收口,慎之。若子午潮熱,又有火症者(防成骨癆),十難一痊。
乳花
此瘡生於乳頭之上,或左右二旁,是名乳花,亦名乳癰,眼孔之多,與蜂窩相似。治法外用麻涼膏貼之,內服中九丸兼托裡之劑;至七天之後,痛即漸止,四圍破皮,照前法熏洗,生肌、平口,須忌發物,方保無虞。或貼隔紙膏亦佳。
乳癌
此症生於乳頭之下,其發生時如豆大,或如棗核,漸漸擴大時可如雞卵,其硬如石,但不紅腫,如受風熱或氣惱時,即紅腫而痛,經六、七日後,又複如常,不可針破,若不慎而針破後,即血出不止,或弦翻不收,病遂危矣。治法在初起一、二年者,服中九丸多次後,則漸漸消化,或用陽和湯送服中九丸亦可。若年久自潰者,則百無一生。
腰疽
此症生於左右腰眼下裙帶處,皮膚色紅,腫硬頭平,痛甚。在初起時可用艾火灸之,痛者灸至癢,癢者灸至痛,毒即可散,縱或不散,為害亦少。治法與乳花同,服中九丸,敷洗熏貼,生肌、平口。
上肚角疽
此症生在臍上,約離臍三寸處,皮膚不紅不腫,肉內隆起一塊,按之微痛,醫多誤作痰核治之,或作奔豚氣治之,故皆無效。病之來源,多因酒色過度後,風邪乘虛所致。治法以生薑、火蔥一握,木捶捶爛,入鍋炒熱,敷於患部,冷後又炒又敷,以散其風邪,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外敷麻涼膏,或兼服排膿敗毒之劑以攻之︰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炙 人參(各三錢) 雲風 白芷 黃芩 山梔 連翹 銀花 蜈蚣 僵蠶 全蠍 蟬蛻 大黃 芒硝 甘草 大棗(三枚引)
上水煎空心服,日二次,其毒即可不出皮膚;如成膿或自潰時,其膿即由大便而出,再服蠟礬丸乾膿收功︰
黃蠟(二兩) 明礬(二兩) 朱砂(一兩)
先將礬、砂研細,合於一處,將黃蠟入鍋熔化後,方下礬、砂攪勻,乘熱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開水送下,至大便膿盡時收功。
下肚角疽
此症生於臍下左右,約離臍三寸處,有硬塊一條,橫過胯眼上下作痛,醫者多誤作奔豚或小腸之氣,故治鮮有效。患此者多由酒色過度後,乘熱臥於當風之處,使氣遏痰不能周流所致,其形狀與上肚角症相似,治法亦同。惟人體虛弱者當兼服三香丸,敷麻涼膏,經六、七日後,皮膚腫起痛甚者,可用化肉膏貼之,至肉黑時,用針撥開,膿即隨手出矣。若膿不乾者,可用藥線三次,其膿自乾;若膿成而不出膚,必然內潰而由小便中出,以燈心湯送中九丸服之,即可痊愈。
便毒
此症在胯眼下有結核,初如彈子大,漸擴張大至雞卵狀,不甚痛。初起時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外貼麻涼膏,即可內消;如不消時,可再以五虎下西川法主之︰
蜈蚣 全蠍 僵蠶 蟬蛻 山甲 當歸 赤芍 黃芩 梔子 連翹 枳殼 銀花 防風 荊芥 生地 木通 豬苓 二丑 大黃 芒硝 黃連 白芷 甘草
上水煎空心服,日三次,其毒自消。如作膿時,以上肚角疽之排膿劑服之,或在放膿時以化肉膏貼之,至穿頭時洗以熏洗湯,貼以解毒膏;膿盡後,用天然散以平口、生肌,須忌發物。
魚口
此症生於胯間,與便毒相似,惟便毒圓而魚口長,是其不同處,潰後則形同魚口,故有是名。治法亦如便毒,敷服熏貼,生肌、平口。
山甲(三大片炒) 歸尾(三錢) 大黃(三錢) 僵蠶(一錢炒) 黑丑(一錢) 土木鱉(三個)甘草節(三錢)
上以酒水各一盅,煎至八分時,空心服之,渣再煎服,俟便利四次後,食稀粥以補之。除黃甲串外,九龍丹亦為內消魚口良方,過去重慶某醫曾以此方製成“魚口內消丸”成藥出售,獲利不資,且有不少同道購作診室常用品,其著有療效可知。
九龍丹
木香 乳香(製) 沒藥(製) 兒茶 血竭(另研) 巴豆(去油不去心各等分)
上研末,以生蜜調成一塊,瓷器收貯。臨用時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空腹時熱酒送服。又一本云:丸如綠豆大,每服九丸,故名“九龍丹”。以編者過去經驗,一粒似太少,九粒又嫌過多,大都視患者體質強弱、以三丸至七丸為最適當;但偶爾也有用到九丸的,病勢減退雖快,而患者有下利不休副作用,是不免過分吃苦耳。
又文叔來外科摘錄中之九龍丹方,與此小有不同,專治魚口便毒,懸癰橫 ,初起未成膿者宜服,方為兒茶、血竭、乳香、沒藥、木香、甲珠各一兩,共為末,以歸尾三兩,紅花二兩,酒煎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錢,空心熱酒送服,數服自潰。余意便毒既成,在未化膿時,必須用快刀斬亂麻手段以殺其勢,使不化膿,今將猛烈峻瀉之巴豆除去,似失其製方意義,但用歸尾、紅花煎膏和丸部分,殊屬可取。
編者臨症上常用家傳之“魚口內消丸”治便毒,效力極為確實穩妥,特將其方介紹如次︰
黃柏 荊芥 防風 花粉 蟬蛻 蒺藜 木通 槐子 山甲 斑蝥(各等分)蜈蚣 全蠍 黑砂(較前藥分量加倍)
上研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熱黃酒送服。
瘡
此瘡生於腳連兒骨,此處骨多肉少,故有窮骨之稱。患症多由風濕而來,初時發硬搔癢,倘偶一不慎,失手搔破時,則出血水,常常不乾,且受風後更奇癢難堪,往往窮年累月,不能治愈,臨症時看其肉色紅活而作痛者易治,如烏黑不痛者難治。內服中九丸及下列之清解劑;若瘡四邊高中間凹者,必有繭骨,宜搽紅升丹,貼隔紙膏。
防風 荊芥 蘇合 黃芩 梔子 連翹 赤芍(各五錢) 黃柏 苦參 牛膝 木瓜 銀花蒼朮 花粉 白芷 木通(各三錢)
上水煎空心服。外用熏洗湯熏洗,後貼隔紙膏,一日一換;若四弦好肉作癢者,以太歲墨搽於弦上,紅腫自退,癢即頓止,此時可用加味天然散以生肌、平口。如瘡不紅活而現烏色,兼出腥水者,宜以除濕追風之劑主之︰
赤芍 防風 荊芥 白芷 薄荷 紫蘇 黃芩 黃柏 蒺藜 蒼朮 大黃 銀花 大楓子 蛇床子
上銼片,以上濃醋一大碗,取土罐一只,入藥在內,煎一炷香時,將桐子葉約百十疋,入醋內泡軟,冷定取貼瘡上,一日一換,至瘡口不癢,瘡弦紅活時,貼膈紙膏,洗熏洗湯,摻天然散,生肌、平口。
裙邊瘡
此瘡亦生於連兒骨上,女子生者名裙邊瘡,男子生者名 瘡,故治法與 瘡同。
踝花症
此瘡生於踝上,故有是名。治法與前之乳花相同。在初起時,可以蒲公英、野芋頭各三兩,同搗爛,用酒糟和勻,敷於瘡上,乾燥又換,頗有痊愈希望。
蠟燭疳
此瘡生於龜頭之上,初起時發水泡,微癢,繼則皮破出水。初起時用熏洗湯熏洗之,以太歲墨搽之,即可痊愈;如不幸而擴大時,可內服中九丸,外貼隔紙膏,待痛止後,摻加味天然散,至肉轉紅活色時,即可痊愈。若肉不紅而又痛不止者,則以後方熏之︰
水銀(一錢) 朱砂(一錢) 麝香(半分) 猩紅(一錢) 響錫(一錢)
上將錫先入小鐵鍋中,就炭火上熔化,加水銀攪勻,俟銀成粉,再加百草霜一錢,共眾藥研成細末,分作三份,以安息香三枝浸濕,每枝同藥一份,用棉紙卷成條,共成三條。用時每以一條點燃,熏入鼻中,口含淨水滿口,水熱又換,愈勤愈佳。熏時患者當坐於背風之所,勿使風吹煙亂,不易入鼻;如換水不勤者,必有喉牙疼痛之苦(即惹起口腔發炎),慎之﹗如此日日熏之,約六、七日即可痊愈。
下疳
此瘡亦生於龜頭上,或左或者,疼痛非常,患部崩裂,若不早治而爛至陰根時,即十中難獲一痊矣。治法與蠟燭疳同,內服中九丸,洗熏洗湯,摻天然散,生肌、平口。
斗精瘡
此瘡生於莖中尿管內,莖部腫硬,延至日久,管內排泄白色膿漿,小便刺痛,醫每誤作淋症治之,故屢治無效。其瘡之生也,多因酒色過度,或體弱火旺,忍精不泄,屢積逆精,致成此症。治法內服中九丸,兼服利水之劑︰
木通 滑石 瞿麥 蓄 車前 炒梔 甘草(各七分) 豬苓 澤瀉(各五分)白朮 丑牛(各六分) 肉桂(三錢) 通草(三錢) 燈心引
上水煎空心服。另以熏洗湯濃煎一大碗,候水溫時,將龜頭入罐中浸之,使藥氣通入尿道管內(如照新法,利用水節,將藥水注入尿道中洗之,更妙),然後取後列小藥插入莖中︰
五倍子一枚,開一小孔,將明礬末裝入使滿,以碗片一塊掩蓋其孔,外用藥泥包裹,慢火將泥燒乾後,再入炭火中燒之,至泥發裂起煙時取出,冷定去泥,將倍、礬研末,用棉紙卷成條,塗以麵糊,粘惹藥末於條上,陰乾,插入莖中,一日更換二次,不過七、八日,莖中之患即一掃而去,其膿遂亦不生矣。然後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上天然散時亦如前法,以麵糊紙條粘惹天然散入莖中,使其生肌,但不可犯發物,並內服中九丸以協助之。
又一治法,系以牡蠣一錢,白蓮鬚、丹皮、棗皮、茯苓、芡實各一兩,澤瀉五錢,地黃二兩(脾胃不健者可加白朮一兩,枳實一兩,麥冬一錢),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兼服中九丸、三香丸,外用下面摻藥︰
黃柏一兩,去皮洗淨,以豬膽一枚,將柏皮烘熱,搽豬膽汁,又烘又搽,然後研為細末備用。
腦疽
此症生於後腦骨上,其症狀為患部初時硬起一塊,因其不紅不腫,遂忽視之,及至漸漸腫痛時,方始察覺者頗不乏人。治法初起時以麻涼膏敷之,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其毒自散;如不散時,必定成膿,可照前面治 之法治之。如穿頭膿水不乾,延至日久,恐成繭時,當以藥線日插三次,六、七日間其繭則落,用熏洗湯洗淨,以天然散生肌、平口。
對口瘡
此瘡生於後頸窩對喉之處,險症也,遷延失治,足以致死。治法先以麻涼膏敷之,看其疼痛若何,若敷後痛止者,是為易治之症,內服中九丸,並照治癰疔法,以清涼之劑敷散之;若初起時搔癢,皮內黑硬,如石一條橫插,影響兩耳腫痛,日輕夜重,久不成膿,飲食不思者,是犯七惡,亦照前治癰疔法,施以托裡排膿之劑,六、七日黑色轉紅,四圍起白泡,如粟米大小,內成膿而腐爛,先用熏洗湯洗之,次貼隔紙膏,至腐肉淨後,以加味天然散加雞內金末摻之,即愈。
左肩花症
此瘡生於左肩井穴上窩心內,治法與前乳花同,服中九丸生肌、平口。
右肩花症
此瘡與左肩花同,治法亦然。
左右發背症
此瘡生於左右飯匙骨上,治法與肩花同。
附骨疽
此瘡多生於大胯上有肉之處,因患者體濃,嗜食煎炒濃味,又兼酒色過度,招受風濕,致痰濕凝滯不行,屢積而成,其初起時梆骨作脹,不甚大痛,攻起一塊,外面肉色灰白,延至期月,遂大如斗,潮熱,頭痛,身疼,六、七日後,潮熱不退者,其大胯內之梆骨必然作痛,醫者每多作風濕痰凝或筋骨疼痛治之,故恆不效。豈知此乃陰毒之症,故痛則日輕夜重。治法以火蔥一斤,生薑一斤,搗爛,入鍋炒熱,用布包之,以熨痛處,冷了又換又熨,熨後再加石菖蒲二兩入內,再炒再熨,其毒必出於皮膚而轉紅腫,內服中九丸,並前方托裡之劑加人參三錢,外敷麻涼膏,至膿乾應指時,以化肉膏貼之,視肉變黑色時,以針撥開瘡頭,使膿隨針出,若無膿出者,再以化肉膏插入孔內,再爛一個時辰,再用針撥,膿必出矣。若膿久不乾者,可用藥線插入一次,以解毒膏貼之,常服中九丸,解去熱毒,方不生變,當忌發物。
鶴膝風
此症生於膝眼上兩鬼眼穴內,腫起痛如針刺,其症之起因,大抵由少年時不知保重身體,過於酒色斫喪,兼受風濕所致。治法在初起時,可用八法神針針入鬼眼穴內,補瀉運氣,起針後,用艾火灸十餘壯,痛即可止,內服中九丸兼藥酒,酒方如次︰
當歸 赤芍 川芎 白芷 防風 牛膝 木瓜 苡仁 羌活 濃朴 蒼朮 陳皮 荊芥 土苓 熟地 升麻 甘草 桑寄生 石楠藤 白蒺藜
上共銼成片,布袋盛之,以好酒十斤放罐內,入藥其中,罐口用荷葉封住,放在火內燒三炷香久,冷定取起,每日空心飲之,盡量而止。腫處以棉包裡,不可受風,以常溫暖為佳。
腳背花
此瘡生於腳背,不拘左右。初起治法與前背花同,服中九丸,熏洗,生肌、平口。
手掌花
此瘡生於掌心中,治法與疔花相同,服中九丸,熏洗貼,生肌、平口。
耳層
此瘡生於耳內,初起微癢作腫,或外面腫而作膿,單方以胭脂水滴入耳內,亦有以鱔魚血滴入而生效者。吾門治法,用棉紙條以漿糊潤濕,粘惹線末,晒乾後插入耳內,一日兩換,至七日後,膿水自乾而愈。
鼻
此瘡生於兩鼻孔內,有一肉瘤掉出鼻孔,常時作痛,兼出腥臭膿水,乃肺經積熱所致也。治法宜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以祛肺熱,外用化肉膏貼肉瘤上,至肉黑時,以針撥開一孔,插入藥線三次,七日後其瘤自脫,用熏洗湯洗後,以加味天然散吹入鼻內以生肌,再服清肺之劑,以清餘毒。
清肺飲
栝蔞仁(去油) 桔梗 黃連 生地 二冬 陳皮(各七分) 黃芩 梔子 連翹 赤芍 前胡 半夏 川芎 茯苓 豬苓 木通 花粉 白芷(各五分) 燈心引
又方於七月七日收甜瓜蒂陰乾,臨用時以一分研末,再用白礬少許,棉裹塞鼻。
牙泄
此症牙齦腫痛,用水漱口,則滿牙齒流血不止,故名牙泄。治法以止血為主,先用側柏葉一握,搗自然汁噙之,熱了又換,數次後,以後方搽之︰
青黛(三錢) 食鹽(三錢) 倍子(三錢) 枯礬(一錢) 百草霜(錢半) 真京墨(一錢)紅褐子灰(三錢)
上共和勻,以米泔水漱淨口後,將此末搽於牙齦上,內服中九丸以解熱毒。
喉風
此症喉嚨腫痛,痛不可忍,一發如雷,乃急病也。水米不能下咽,生死危在頃刻,但亦有延至六、七日者。治法內服中九丸,兼服加減甘桔湯及敗毒散,若外面紅腫者,以麻涼膏敷之,再吹加味冰硼散。
加減甘桔湯
桔梗 元參 白芷 防風 赤芍 川芎 前胡 獨活 連翹 荊芥 甘草(各五分) 丑牛 豆根 黃芩 射干 生地(各五錢) 竹葉(七疋引)
上水煎食後服。
加味冰硼散
熊膽(三分) 兒茶(五分) 血竭 乳香 沒藥 硼砂 寒水石(各五錢) 青黛(六錢)冰片(一錢)
上共研末,吹入喉中,使其盡量流出涎水,約七日後出膿,即愈。
龍癬瘡
此瘡生於胸前兩脅,初起作痛,如粟成叢,肉皮紅腫,不敢搔抓,有單方四個,或可治愈。
一方︰以鏡面草為末調水搽之。
一方︰用大黃末調水搽之。
一方︰用田螺搗爛敷之。
一方︰用海金砂末調清油搽之。
如用以上各方均不效時,可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以解去熱毒,外敷麻涼膏,疼痛即止。如患處已成膿者,用隔紙膏貼之,後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龍纏瘡(俗名纏腰)
此瘡生於腰間系帶之處,初起紅腫,痛如火燒而不可忍,約三日間破皮出水,但不成膿,乃急症也。治法內服中九丸解毒,外用青黛敷於患處,以止其痛,看其所敷之物乾了又換;至紅腫消退而不作熱時,再以麻涼膏敷之(加倍子末一兩於膏內),如恐其乾燥,可滴入少許清油以調劑之,水乾即愈。
紫癜瘋
此瘡或生於手,或生於胸,色紫而奇癢。治法以銅綠 過五分,巴霜五分,枯礬二錢,白蠟一錢,共為細末,以核桃油搗爛和勻,作一大丸,以紙一張裹之,火上烘熱,搽塗患處,以久搽為妙,至不奇癢及肉不烏時,即告痊愈。
癭瘤
此症有痰、氣、酒、風、血等五種之分,痰瘤穿潰後如豬腦髓;氣瘤浮泡不堅;血瘤紅線纏滿;酒瘤吃酒時則濃堅不軟,不吃酒時則軟而堅;風瘤其硬如石,受風濕則奇癢難堪。只有痰瘤可治,其餘四瘤皆為不治之症。不可亂動刀針,否則翻弦不收,其症危矣。
治法宜以順氣行痰為主,藥方如下︰
桔梗 茯苓 陳皮 半夏 黃芩 梔子 防風 麥冬 白芷 赤芍 昆布 海藻 海帶(各五錢) 木香(一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並服中九丸、金蚣丸。若已穿頭者,用化肉膏貼之,至肉黑後,取出腐肉,以藥線日插三次,約六、七日落盡腐肉,以加味天然散生肌,平口。
棉子瘡
此症多因早年患楊梅毒時,服食輕粉、汞劑過多,欲求速效,致後日發生此種粉霜毒氣,遍身關節疼痛,骨裡潮熱,氣逆則痰不行,遂結成豆子大小之粒,漸漸長大,皮膚不紅,肉內作痛,延至日久,醫者多以行痰順氣之劑治之,屢治不效,後遂潰而出水,與棉絮相似,此刻其痛更甚,初不知其為誤服輕粉,毒入骨髓之所致也。治法內服中九丸兼金蚣丸,再加托裡排膿之劑,成膿者可治,不成膿者難治。成膿後,用解毒膏貼之,插藥線三次,俟膿乾,取出絮團後,以熏洗湯洗淨,再摻加味天然散收功。
天泡瘡
此症肉皮赤腫,發泡痛甚,破皮後則排泄清水,痛如針刺,乃熱極也。治法宜內服中九丸、金蚣丸,兼用清熱解肌湯及黃連解毒湯,服至三劑後,再加大黃以消利三、五次,除去邪熱,外搽太歲墨止痛,候水分乾盡時,摻天然散、貼解毒膏平口,切忌發物。
清熱解肌湯
黃芩(八錢) 大連(八錢) 枳殼 梔子 連翹 荊芥 防風 花粉 陳皮 濃朴 豬苓 澤瀉 木通 黃柏(各五分) 甘草(二錢) 燈心(為引)
上水煎,連服三劑。
又單方︰
大黃一兩,倍子五錢,共研細末,用雞蛋清調搽患處。
小兒赤游丹毒
此症因胎中受熱,致生此瘡,或生兩膝眼上,或生腎囊上不定,皮膚赤腫,破皮後則出血痛甚,水洗至何處,即爛至何處,治方如下︰
鉛粉(三錢火 黃色) 乳香 沒藥 血竭 黃柏(各二兩) 輕粉(三錢) 冰片(一分) 白蠟(二錢)
上共為細末,清油調搽,切忌發物。
又方︰
黃柏三錢,豬膽一枚,將膽汁搽於黃柏上炙乾,又搽又炙,數次之後,取黃柏為末調搽之。
小兒腎囊風
此症多因濕熱竄入膀胱而成,治方如下︰
蒲黃(一兩) 胡連(一兩) 蒼朮(一兩)
上共末,以蔥白一握搗爛,入藥在內,調敷患處。
又方︰
以千年鍛石調好醋搽之,亦效。